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

针对我国纺织产业特点及产业升级对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通过成立纺织职教联盟,提出“一个目标、两种能力、三个融合、四个落实、五项措施”的高职本科衔接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新思路,并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盐城工学院“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为例,探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衔接、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对课程标准的修订、“多方同评、闭环控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高职本科转段条件制定,总结取得的经验。

关键词:

纺织产业升级;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3+2分段培养

一、纺织产业升级对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和纺纱锭数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纺织服装贸易总额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然而近年来,随着纺织行业用工成本和综合成本不断提升,我国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占。此外,以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用工成本仅为我国的三分之一,大大冲击了我国传统的低中档纺织产品的优势,普梳棉纱、针织服装低中档纺织产品的生产逐渐向这些国家转移。同时,美、英等原纺织大国利用原料优势(如美国的棉花优势)、人才和技术优势,推行纺织“再工业化”,对我国的纺织产业造成了新一轮冲击[1]。在当前多种挑战下,我国纺织产业只有不断升级,才能实现健康平稳发展,而纺织产业升级必须依靠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引领和支撑。目前我国纺织人才培养主要依靠以纺织为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和地方本科院校,但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封闭,造成高职学生毕业后几乎没有衔接升学的可能。此外,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多采用学科型教学模式,造成了本科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因此,面向我国纺织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必须探索高职和本科的“对口贯通”,依靠双方的相互衔接,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协同培养卓越纺织人才,建设一支适应传统纺织产业升级需要的人才队伍。

二、纺织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思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实施的重大改革项目,到2014年,全国签约实施该计划的企业达到一万多家,高校和社会力量协同对接产业,面向市场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理念,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尝试“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具有一定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有获得技师职业资质或技师职称潜力的后备技师。如何将“卓越技师”和“卓越工程师”贯通培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纺织产业升级,对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新要求。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原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轻纺为特色的高职院校。近年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教育部“卓越计划”的要求为指引,加强与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纺织人才的本科院校———盐城工学院的联系和合作,对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人才进行研究和探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江苏省纺织产业特点及产业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明确“立足盐城、面向苏北、服务沿海、辐射长三角”的办学定位,提出基于“一个目标、两种能力、三个融合、四个落实、五项措施”的卓越人才培养思路。“一个目标”是指校校、校企联合培养能推动纺织产业升级的卓越技师和卓越工程师。“两种能力”是指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融合”是指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四个落实”是指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人才实施的组织、制度、资金和条件落实。“五项措施”是指建设融“人生导师、专业教师、技能训练工程师”为一体的“三师型”队伍;共享集约型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生全员参与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一体化项目教学,实施产学研一体育人;成立纺织职教联盟,发挥联盟内政府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

三、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人才的探索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合作成立了“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组织机构,并牵头成立了盐城市纺织职教联盟,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盐城市纺织职业教育联盟章程》等一系列文件。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以中央财政支持的纺织服装实训基地、江苏省财政支持的纺织技术实训中心、现代纺织机电技术实训基地等,江苏省生态纺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纺织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基础,联合企业,校企双主体共建了纺织检测中心、纺织品设计中心、纺织生产中心和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等校内技能训练平台,建成了集技能训练、技能鉴定、项目研发和创新创业功能于一体的纺织服装实训基地。此外,充分依托悦达纺织集团等相关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落实了纺织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施所需的实践条件。同时,充分利用江苏省品牌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以及盐城市纺织创新服务平台等优势资源,推进纺织教育与纺织产业对接,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卓越人才奠定了基础。

1.培养目标设定

纺织业是江苏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总产值占全国总量的比值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江苏省以块状经济产业集群为主的纺织产业组织形态,在我国纺织行业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品牌影响力,如苏州吴江盛泽的丝绸产业、无锡江阴的毛绒和毛纺产业、南通海安的色织产业、南通叠石桥的家纺产业、盐城东台的纺机产业、盐城阜宁的过滤材料产业等。但是江苏省纺织块状经济产业集群也存在层次低、创新弱、投入少、转型升级慢等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因此,江苏省纺织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卓越计划”具有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点。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盐城工学院不仅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而且凸显服务江苏省纺织产业升级的定位,根据区域内纺织行业对“卓越人才”的需求,以“五年一贯制制订培养方案,分段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设计和详细论证,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面向纺织生产企业、纺织品检测机构和纺织品流通领域以及相关企业,掌握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纺织材料及其质量检测能力、纺织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方面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从业职业资格证书,能从事纺织工艺设计、纺织试验及质量分析、纺织生产调度、纺织生产核算统计、纺织试验、纺织跟单与销售、纺织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明确了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打基础、重应用、强实践,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培养“卓越技师”;盐城工学院按照“重实践和理论结合,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具体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与衔接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在制订“五年一贯制”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人才计划时,着重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合理设置了各类课程,对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进行了修订。

(1)高职与本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衔接。根据高职与本科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阶段课程按照“打基础、重应用、强实践,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原则,本科阶段课程按照“重实践和理论结合,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将本科的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如纺织生产实训等)前移到高职阶段,将原高职的部分专业课程后置到本科阶段,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避免高职、本科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此外,考虑到生源多元化以及学生知识结构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性格等进行分类。通过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构建基于职业特性的“职业通用能力+专业菜单”分层分类课程体系,通过学分制柔性管理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有效对接。

(2)基于国家职业标准修订并完善高职与本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教学、监控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重要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标准通过工作分析方法,描述了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纺织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国家早在2002年就颁布了《纺织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纺织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也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纺织行业职业国家标准。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经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认证、评估,入选全国首批“纺织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建站以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推进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实现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在“五年一贯制”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人才时,高职、本科作为两个不同的培养阶段,虽然其学历不一样,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不一样,但课程标准应适应不同层级的职业(工种)的岗位需求。以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工程)专业为例,学生在高职阶段进行高级工培训,至少应获得针纺织品检验工、纺织设备保全工、纺织面料设计师等职业(工种)四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在本科阶段进行预备技师培训,至少应获得针纺织品检验工、纺织设备保全工、纺织面料设计师等职业(工种)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为走上工作岗位后获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以“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课程为例,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筒并摇工、整经工、浆纱工、穿经工、织布工、纺织设备保全工等相关国家职业标准,重新制定了包括课程定位、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策略等方面的课程标准,其中的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对比见表1。

3.建立“多方同评、闭环控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加强人才培养评估、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举措。基于此,高职与本科院校必须按照系统性、科学性、社会需求适应性的原则协同构建卓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评价—反馈—调整—评价的控制系统,通过构建“多方(学生、教师、社会、专业机构、技能鉴定站和竞赛机构)同评、闭环控制”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人才培养开展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多方同评,闭环控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4.高职、本科转段条件制定

高职本科协同培养卓越人才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学生在高职阶段学完规定的课程,达到规定的毕业学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的准予毕业,但是能否顺利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还要符合转段要求。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例,学生必须通过江苏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并获得相应的高级工技能证书;此外,3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纺织材料检测”“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必须通过盐城工学院统一组织的考核方能转段。转段条件的设置充分保证了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基于教育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产业升级驱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高职与本科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国家职业标准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建立健全“多方同评、闭环控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设定高职、本科转段条件,全方位体现高职和本科人才培养的一贯性,破解了高职与本科衔接过程中的关键难题,满足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近年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盐城工学院纺织专业群学生100%获得了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一大批学生参加全国纺织面料检测、纺织面料设计和纺织服装外贸跟单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和“技能标兵”称号。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也以过硬的职业技能水平四次蝉联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纺织面料检测大赛团体一等奖,在2015年更是以专科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姚穆.我国纺织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棉纺织技术,2014(2):1-5.

[2]王建明.高职院校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探索[J].山东纺织经济,2013(10):91-93.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质量;产量;节棉;节约用工;节电;机物料消耗;安全管理

纺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较多,当前又面临招工难,部分企业因开机不足,影响企业生产正常运行。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纺织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某公司借鉴许多先进纺纱企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在质量、产量、节棉、节约用工、节电、机物料消耗、安全、基层管理及创新管理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走访总结,现以一个4.7万锭车间为例简述,以期对纺纱界同仁有所启发。

1原有措施

1.1质量管理方面

坚持“5个机制”。一是不断完善质量要点及措施。凡生产中出过或用户反馈过的问题,都将其要点记录下来作为教材;针对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制定措施,每周进行修订并组织员工学习。二是及时制定质量预案。对新产品及曾出过问题的产品都要制定工作标准,在产品准备生产前就明确新的工作标准,并组织所有员工开会学习。三是明确上工序为下工序、上轮班为下轮班服务的理念,不让问题流入到下一环节,形成一个良性的把关系统,避免质量问题的蔓延。四是全员参与。重奖把住质量问题的员工,激励、激活员工自动自发把关的积极性。五是有问题快速发现,快速解决,快速回报,快速跟踪。利用微信群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沟通、解决、跟踪,杜绝质量问题蔓延。针对氨纶包芯纱无丝、断丝、偏丝、丝异常的情况,细纱工序各管理人员分区域每班检查两遍以上,细纱落纱后职工逐个拽纱查丝。定期试验和检查钢丝圈、钢领质量及使用周期;络筒值车工打纱时逐个检查;络筒落纱后由专人检查;包装工逐个检查。严格下脚管理,尤其是本色涤纶、莱赛尔、吸湿排汗涤纶、维劳夫特、莫代尔、本色粘胶及色纺黑涤纶、黑粘胶、黑棉、黑吸湿排汗涤纶和其他颜纺品种,必须做到类别分清、单独存放,班长亲自检验后送回花房存放,清棉三班班长责任区域明确,查出问题追究责任,避免了回花下脚混色混号。针对机台本色纺改色纺或色纺改本色纺频繁情况,制定各工序清车和铺车标准,调度员与各工序管理人员科学确定改纺台位,避免异纤附入,工序管理人员必须检查每台改纺情况并签字确定。针对用户反映氨纶包芯纱品种捻接头个数多、布面上接接头集中的问题,在村田络筒机上设立管纱b4报警功能,并根据b4报警纱追踪前工序。对每天出现的连续性疵点组织员工开现场会,及时采取措施;关注电清单锭乱切现象,改纺人员随时检查,有问题及时清洁并重新采样,处理不了要关闭单锭及时反馈,自动络筒电清切疵控制在百万米300个以内。针对自络单锭改纺采样后的纱车工不处理、处理不彻底问题,改用设备倒吸100m。

针对特殊品种捻接强力低问题,积极与用户沟通,做好记录,为今后生产做参考;通过研究捻接头在布面显示长短来改善捻接情况。针对竹节纱断头多问题,保持车间温湿度稳定;检查消灭落后锭子造成的细节、弱捻等;优化纺竹节纱品种电清参数,减少切疵数;优化捻接参数,杜绝捻接头滑脱。对于特殊品种由原来条混改为盘混,杜绝了混和不匀造成的灰白异纤。针对甲配棉(破籽含量70%左右)转杯纺纱棉结杂质多的情况,梳棉出条速度由130m/min降到110m/min,转杯纺转杯速度由88000r/min降到85000r/min;上盘前认真挑拣破籽,按照配棉标准严格把关上盘,并对尾盘及盘地进行清扫;对破籽落杂点每2h掏一次,每天清一次梳棉排杂管,杜绝堵糊;每周抄针3次;对于断头多的锭子,检查输纤通道,擦车时保全工对分梳辊针布、输纤通道、分梳腔全部检查一遍,值车工巡回时随时做三角区清洁。针对乙配棉(破籽含量40%左右)转杯纺纱短粗多的情况,保全工每天早晨8:30通过面板检断头多的落后锭子并及时修复;改纺品种时,逐锭检查专件状态;随时清洁接头机刮片,不能有挂花、脱落现象;对木纹纱、条干CV值高的锭子做摇黑板试验,凡出现问题的锭子要立即修复;转杯纺揩车时,保全工逐锭子检查输纤通道、分梳辊针布、分梳腔等部件,消除挂花现象;值车工在巡回中发现有电清失灵的锭子,应及时通知电工修理,并对处理前后纱进行试验;对重新生头的锭子必须进行转杯清理;转杯纺车工随时做三角区清洁。

1.2产量管理方面

一是制定产量标准。制定每个品种的千锭时产量,每天汇总,低于产量标准5元/kg考核有关人员。二是精准计划。计划单注明下卷、下条、下粗纱、下细纱时间及数量要求。三是消灭长期机械空锭(包括电器空锭),随着空锭的逐步减少,有时达到瞬时100%效率,月产量突破500t。四是严格24h改纺要求,杜绝停台。

1.3节棉管理方面

对于色纺品种,清棉破籽经认真挑拣后上盘回用;梳棉落物调至最小1%,管理人员一天查一次。下脚料回送落实计量制度。每班回送下脚料必须称重,严格控制每品种的用棉量,班长及时掌握情况,有不正常下脚及时汇报并查出原因,严格考核。外卖下脚分类清楚,防止混入可用纤维;对一些特殊配棉品种,合理安排投料,将前纺梳棉下来的卷头卷尾及并条回用条子重新打卷,及时回用,尽量将原料全部用上,提高制成率。本色棉、化纤、色纺风箱花全部挑拣可用作回花。及时分析疵点形成原因,采取措施降低疵点数量,根据用户要求优化电清工艺,减少切疵并优化捻接质量。降低回丝,每月节约回丝500kg左右。对各工序出现的坏条子、坏纱和控产不准,按1元/kg考核责任人。

1.4节约用工管理

制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制度,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竞聘上岗,去掉工段长4名,补充到生产一线。合岗并岗,先后减少清棉挑丝工1人,前纺扫地工3人,三班试验员3人,空调工3人,后纺扫地工3人,胶辊房和专件合并掉2人,前纺滤尘工3人,粗纱落纱工2人,细纱扫地工2人、清理纱管工6人,清理三班长事假人员,对技术差的进行培训调岗或淘汰。共减少用工63人。

1.5节电管理

清棉主避尖峰用电,前纺主避峰期用电,清棉、前纺和后纺尽量在尖峰期、峰期停车,谷期开满,使谷期用电基本达到总用电的34%以上。峰谷平、空调用水、压缩空气日统计,当天分析,当天公布奖罚。梳棉1#滤尘主电机由45kW改为37kW,3#滤尘主电机由55kW改为45kW,2#滤尘主电机由37kW电机改为22kW。转杯纺一套FA103型开棉机和FA108型开棉机之间加装三通,纺化纤时可以直接从FA006型抓棉机到多仓,跳开FA053型纤维分离器和FA103型开棉机,这样既节省了2个4kW的电机,又减少了短绒的形成。

1.6机物料管理

对外加工配件出入厂,主管领导亲自审批,严把机配件申报关,报计划要查库存,价值200元以上的原则上只存1个配件。建立修旧利废奖励办法,按原件价值5%奖励。

1.7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培训制度。一是新工的培训,认真执行7天培训内容,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二是对老工的培训,一月一培训,确保牢固树立“时时有隐患,处处防隐患”的思想。认真抓好“安全特区管理”,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查。每周检查消防器材完好和使用情况,每月各工序组织消防实战演练。规范、严查高空作业和梯子质量,凡超过2m高度的作业必须戴安全帽,并由监护人监护。对违章行为严惩不贷,重视薄弱环节检查,如节假日检查、吃饭时间检查、夜间12点至凌晨5点之间的检查。

1.8基层管理及创新管理

要求管理人员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眼睛向内,坚持5个机制,及时解决问题。敢于否定自我和传统思维,工序管理人员一天必须提出一个问题并改进这个问题,每天与10名员工交流,和员工交朋友,要学会倾听,让员工倾诉。继续加强夜班管理,中层干部24h轮流带班,各工序同时安排24h带班执行长,快速发现、跟踪解决问题,一直跟踪到解决为止。

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1质量管理方面

在继续坚持质量5个机制的基础上,坚持络筒纱疵分析、追踪、整改机制。络筒设定好b4报警把关,每天按样照进一步分析切疵原因,抓好清棉、前纺和细纱基础管理降纱疵,尤其是清棉、前纺连续性疵点、异纤、细纱飞花纱疵。优化络筒清纱参数减少切疵,力争百万米切疵数由300个降至200个以内,减少包芯纱品种因氨纶丝断裂形成的布面纱疵,减少回丝。针对竹节纱断头多,捻接头断头、滑脱、强力低、捻接头集中的情况,首先减少纱疵,同时要通过调整加退捻时间、气压,变换压纱杆,调整大吸嘴倒吸长度,减少纱线退捻长度,减少捻接断头。杜绝氨纶丝品种间断性断丝现象。针对配棉种类多的情况,做好台位安排、防护和品种分类,杜绝异纤和错混号问题。调整好梳棉隔距,杜绝锡林挂花、绒辊轴缠花,杜绝粗纱棉球纱。解决黑棉包白长丝、白棉包黑长丝时偏丝造成的芯丝外漏现象。具体措施:细纱车速偏低控制;加装长丝张力控制装置,防止长丝游晃;落一排纱,调一次丝。解决细号长丝包芯纱细节问题,对于细号双包赛络纱品种长丝外漏问题,在用户认可的前提下,改用普通环锭纺生产。针对氨纶丝小牵伸(2.0倍)游丝的具体措施:氨纶丝使用中小丝,换丝时要检查,不允许有塌边现象。每排纱值车工调两遍丝,杜绝氨纶丝跑出左须条。导丝轮的清洁随时做,防止小轮凹槽过浅过宽,丝来回游动形成偏丝。调丝员必须保证导丝轮无左右摆动。落纱后值车和落纱工逐个挑拣。细纱前罗拉速度一般控制在165r/min~180r/min。解决转杯纺电清失灵多造成的漏疵多问题。

有些锭子电清检测头在检测到疵点后,由于控制罗拉供电的三极管未起作用,给棉罗拉的供电板还在持续供电,致使罗拉齿轮没有脱开而造成继续给棉没有断头,致使疵点漏掉;罗拉齿轮中心孔及吸合面有积尘,致使电清检测头在检测到疵点时,虽然罗拉已停止供电但因齿轮没有脱开,纱线没有断头还在继续纺纱而漏疵;控制板、供电板、电清头、电清板使用多年,老化现象严重,致使电清失灵现象频繁。具体措施:随揩车逐锭用棉条塞入电清检测孔进行检查,分析原因并修复;随揩车逐台把罗拉齿轮拆下,将吸合面和罗拉轴用砂布抛光,以减少罗拉中心孔与轴之间的灰尘和吸合面灰尘造成齿轮脱不开出现的漏疵;车工每班把关电清亮灯而不断头的锭子,并查看纱的表面是否有疵点,保全工及时查找原因并修复;电工及时分析供电板和控制板、电清头、电清板,查找原因并修复以减少漏疵。转杯纺接头处细节问题。接头后细节主要与附加喂入纤维的多少和接头时抽纱与喂入棉条时的配合时间控制相关。喂棉时E1的喂入时间和E1的停顿时间也影响接头后的细节。接头过细容易在织造时断头,过粗又会形成疵点。接头机的传动配合间隙精度降低,造成接头外观不易调节。采取措施:从源头抓起,让每个设备人员知道参数控制和调节接头的部位;每天由设备负责人逐台检查接头并调整;改纺后逐一调好接头,方可让接头机接头。继续攻关转杯纺机械波,借揩车停台,把喂给轴重新用隔距定位后连接一遍,用隔距逐锭调节蜗轮与罗拉齿轮的啮合位置,更换车头喂给胶木齿轮等措施。

2.2产量管理

控制各工序改纺时间,做好品种衔接,杜绝脱节和细纱停台现象。严格检查细纱落后机台、落后锭子,杜绝空锭,减少断头。保证各工序设备运行状态,继续研究提升包芯纱品种车速以提高产量。重新修订产量绩效,提高员工对产量的重视。杜绝转杯纺空锭,研究改纺后有个别品种效率上升慢、接头机不好接头、调整时间过长等问题。

2.3节棉管理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色纺下脚、车肚、抄斩量,梳棉落棉率控制在1%以下。对一些特殊配棉品种要一计划、一总结。一计划:计划准投料,精准到卷个数、筒个数、粗纱个数。一总结:单子结束,彻底排查剩余卷个数、筒个数、粗纱个数。对一些氨纶包芯纱纱样,在安排台位时,尽量安排在了机台位上,以达到节约的目的。细纱粗纱换纱必须控制在一层以内,减少粗纱头。各工序严格清车用料,减少浪费,细纱制定改纺、揩车调丝标准,减少不合格纱。

2.4节约用工管理

继续核算各岗位的工作量,看能否“兼、并、代”岗。提高员工操作技术,针对落后员工进行重点帮教,拉开工资差距,多劳多得,优胜劣汰。

2.5节电管理

随时关注室外温湿度,合理使用室外新风,保证温湿度情况下,调开空调室主风机和水泵电机,节约用电。每天关注滤尘滤网的透气性,减少阻力,节约用电。夏季制冷温度标准30℃,低于30℃停开一台制冷设备或者降低其频率。2.6节约压缩空气用量百万米切疵降到200个以内,提高捻接合格率90%以上,减少不合格结头。每天检查压缩空气管道及接口,有漏气时严格考核。2.7基层管理及创新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对工作实事求是、上心、细心、有责任心,快速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为了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制定处罚规定。为了抓好节假日、夜班,坚持管理人员带班制。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宽容失败、鼓励创新。一月验一次创新,利用各种办法让职工提意见、建议,鼓励全员创新突破否定,打破旧思维,以此来解决问题。

3结束语

2015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环锭纺产量8474.4t,同比增长8.6%,其中色纺2640t,同比增长15.9%,转杯纺产量5293.8t,同比增长2.9%。客户反馈3次,2014年反馈11次,反馈次数大幅度减少。节棉53.55t,节约生产用电216454.6kW•h,节约空调用电633840kW•h,节约压缩空气折合用电168660kW•h,节约用水折合用电90860kW•h,节约机物料10482元,减少用工63人。车间在现有设备、人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质量管理、产量管理、节棉管理、节约用工管理、节电管理、节机物料管理、安全管理、基层管理及创新管理等基础性管理,开展技术改造管理,在满足质量和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缩短了设备的运行时间,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用工,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章友鹤.积极采用纺纱新技术,对节约用工和提升纱线品质的探讨分析[J].现代纺织技术,2011,19(5):24-27.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落实《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紧盯前沿、沿链谋划,龙头牵引、培育壮大,打造生态、集群发展”工作部署,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推动产业链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及行业带动作用,提高中小企业质量效益水平和为大企业配套能力,建立产业合作机制,打造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加快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长制”推进机制,以工程化、项目化方法抓好产业链规划设计。加强重点项目策划,聚焦产业链创意设计、品牌营销、高端面料等短板弱项,省市一体化谋划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集聚资源要素、完善产业链条。举办产业链领航龙头企业、关键节点企业、重点配套企业以及科研单位、基金、智库、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支撑服务机构对接活动。成立山东省纺织纤维产业链联盟、山东省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联盟等更多行业组织,依托联盟和协会开展常态化行业服务。

二、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建立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沟通交流、分工合作、产品配套等协调机制,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开展产业集群观摩暨能力提升行活动,挑选省内外知名度较高、发展程度较好,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进行调研观摩,促进相互学习、交流提升。重点支持培育壮大滨州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青岛市即墨区中国童装名城、淄博市淄川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烟台市海阳市中国毛衫名城、潍坊市昌邑市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潍坊市高密市中国家纺名城、枣庄市市中区中国针织服装名城、滨州市惠民县中国绳网名城、菏泽郓城县中国棉纺织名城9个在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培育六大产业基地。基于各市产业基础与优势,依托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增强产业链配套协作能力,重点建设6个全国知名产业基地。(一)研发创意、品牌运营、展会赛事基地。依托青岛、济南、烟台、威海等市的研发、品牌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技术研发、时尚创意、品牌运营基地。(二)新型纤维材料基地。依托烟台、潍坊、济南、泰安、威海、青岛等市技术与产品优势,重点发展芳纶、石墨烯纤维、莱赛尔纤维、海藻纤维等新材料,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纤维材料基地。(三)高端纺织研发制造基地。依托滨州、淄博、德州、济宁、烟台、泰安等市产业优势,加快多纤混纺纱线、多组分机织坯布的技术研究,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纺织研发制造基地。(四)智能绿色印染基地。依托泰安、青岛、滨州、淄博、烟台等市在智能化印染以及印染关键技术的领先优势,打造全国领先的智能化印染产业基地。(五)时尚家纺服装基地。依托威海、潍坊、淄博、济宁、烟台等市设计及品牌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服装产业基地。依托滨州、潍坊、烟台等市创意设计及产品开发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床上用品产业基地;依托聊城、潍坊、滨州等市毛巾行业的全国领先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毛巾产业基地。(六)高端产业用纺织品基地。依托德州、泰安、东营等市产品及技术优势,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产业用纺织品产业基地。

四、提升创新创意能力。发挥大企业科研与人才优势,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引领带动行业科技创新 能力提升。支持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研究成果在我省转化。积极培育部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通过整合资源、人才引进、品牌孵化、成果转化、服务共享等途径,打造全省纺织服装产业 资源聚集高地。举办“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纺织服装分赛,办好中意服装设计大师班和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成立山东省时尚产业联盟,推动纺织服装与鞋帽配饰、珠宝首饰、文化艺术等时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到2022年,全省力争培育壮大纺织服装领域部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部级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12个以上,部级工业设计中心5个以上,部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平台)10个以上。

五、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重点项目库,瞄准原创设计、新型纤维、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附加值高、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健全服务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定期组织重大项目专题推介,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纺织服装产业项目。树立产业链招商思维,集聚资源、集中力量、集成政策,精准招引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到2022年,第一批重点跟踪协调并支持推进20个产业链重大项目(总投资202亿元)。

六、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工程,支持引导企业加大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应用,实现管理、设计、制造、营销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推广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和精准化营销。建立企业与数字化服务商常态化对接机制,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保障等。开展行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活动,一企一策制定数字化建设方案,指导企业进行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改造。大力培育推广纺织服装行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链重构,促进企业间结成更紧密的生态伙伴。到2022年,全省诊断培训纺织服装企业500家以上,重点培育推广纺织服装行业互联网平台5个以上。

七、深入推进“三品”战略。深入推进纺织服装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组织企业参加春秋两季上海五大联展,集中展示和推介山东省纺织服装优势产品,提升“山东纺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利用天猫、淘宝、京东、必要商城、亚马逊跨境电商平台等网络购物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平台,重点客户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快速、精准、高效营销。到2022年,全省累计培育纺织服装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100个以上,重点培育品牌企业50个以上。

八、强化人才培训。举办纺织服装产业高端人才培训班,针对纺织服装行业董事长、总经理、二代接班人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从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化培训,持续提升企业家能力素质。利用中意国际服装设计大师班线上线下授课及大赛赛前专题辅导等方式,高水平培训指导企业及高校设计人才3000人次以上。针对互联网经济时代行业发展趋势,依托山东省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联盟,开展“蒲公英百千万”数字化人才培训活动,就3D数字化设计研发、柔性快反智能制造、智慧零售等方面进行培训,到2022年,联合30所高校,赋能200家企业,为行业培养超过3000名数字化人才。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2012年,牛牌纺机一至三季度主打产品的市场形势良好,总体销售收入较去年有所上升,上升比例约5%。凸轮开口产销,较上年同比略有下降,下降比例2.6%;GD50机械多臂产销,较上年同比却大幅上升,上升比例18.8%;电子多臂产销,较上年同比下降幅度较大,下降比例26.3%。

刘群信说,目前的订单情况还不错,长丝、棉织行业都有,订单主体仍以长丝为主。凸轮开口订单以大客户和主机厂家为主,小改户不多;GD50机械多臂订单今年一直源源不断,三、四季度每月都在上升,大客户和小改订单兼有。电子多臂前期需求不旺,四季度却明显回升。说明棉纺织行业投资明显增多,长丝织造将转入规模性发展,长丝行业的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品种结构在向高端复杂方向调整。

提到影响今年纺机企业发展的客观或主观因素有哪些,刘群信认为,一是国际经济形势对纺织品市场需求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仍处低谷期,其代表的欧美经济状况最为突出,欧洲债务危机日趋严重,货币又在不断贬值,影响了社会群体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大大削减了大众对纺织消费品的需求量。

二是中国纺织产品结构调整迟缓。中国一直是世界纺织大国,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档次普遍偏低,产能落后,竞争面窄。近年来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其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等低成本比中国更有优势,低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对中国纺织工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目前中国现行织造业转型思维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有些长丝织造企业还在想着投机,瞄准市场需求量大的低端,做短期性的低成本投资;棉织原料资源短缺和生产成本都是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障碍。因此,织造行业转型升级,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任重而道远。另外,刘群信认为,牛牌纺机目前的低端结构品种不丰富,在市场变化速度过快的情况下,应变能力有些欠缺,中高端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对现行市场和销量有一定的影响。

在今年大行情不好的情况下,牛牌纺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行精益管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迎合市场;加大科技研发与技改投入,提升企业研发条件和创新能力;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培养员工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2012年里,牛牌纺机累计开发了适应高速喷水织机的NP4100积极凸轮开口,适应高速喷气织机的NP4600积极凸轮开口装置和NP5600高速电子多臂装置等三个主导产品。投资8000万元进行技改投入,引进了国际一流的德国数控凸轮磨床、五轴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等先进设备20多台。投资200多万元,选派四批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精英及供应商、主机客户,赴日本丰田公司本部学习精益管理。为实现全员培训,企业拿出50万元的培训激励基金,成立了“牛牌商学院”,开办了5期关于“6S现场管理”和“七大浪费”的全员培训,员工培训率100%,合格结业率95%。

通过系列的培训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素质,激发了员工参与管理的热情,使企业生产、技术、质量、成本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极大地减少了企业内部的浪费,采购和生产成本下降近5%,企业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步提升。

行业升级转型是国家鼓励和引导企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的重大转变。这种升级转型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形成独有的自主技术体系。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扶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资源、职工素质培训、再就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于明年,刘群信的判断是,总体发展环境不会有太大改观,国际经济形势依旧严峻,行业及市场形势不会有太大变化,前景不会乐观。市场仍将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种形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几年。但是他同时也表现得很淡定,“我们对行业和我们的产品充满信心,绝不会考虑转行,我们将加大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织机开口专业化特色企业。中国纺织业目前正全面步入转型升级期,面临设备更新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等一些问题,更需要专业特色企业,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走向更高层次和更大的发展。”

牛牌纺机认为,纺机行业的洗牌,有利于推动行业更好的发展,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合理有效的良性竞争才能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淘汰的是产品低端、装备落后和恶性竞争、经营不善的企业,通过洗牌将优化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行业企业良性整合,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节能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市场化发展,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促进持续发展。

纺织品跟单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欧新黔、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主任George Kell、欧洲外贸协会主席Ferry den Hoed出席并讲话。国家相关部委、国际机构、相关行业代表、产业集群政府代表、CSC9000T实施企业、国内外NGO组织、媒体代表等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主持,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做“200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主题发言。

一场坚定信心的交流

“中欧供应链社会责任峰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CNTAC)和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欧洲外贸协会(FTA)共同主办。以“合作”为主题,两个组织会同全球纺织供应链中中欧双方的商界领袖代表就实现双边合作、秉承社会责任、实现CSC9000T体系和BSCI标准的进一步合作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共同签署《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欧洲外贸协会供应链合作宣言》。

在“200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来宾分享2008年度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工作的进展,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制度的确立与具体实施措施等,同时《CSC9000T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2008年版)》。

杜钰洲会长指出,“本次活动由于恰逢与前两次不同的全球金融危机,而凸现了它的经济作用。今年遭遇自上世纪以来未遇到的大萧条,毫无疑问,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化最高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面对不可避免的如何防止衰退的考验。”

中国纺织服装业将以怎样的立场和措施来应对挑战?又以怎样的作为来更好地发挥这项已建立并经历了3年实践检验和充实的CSC9000T的行业自律性体系的积极性作用。这不仅是事关中国纺织服装业渡过当前严峻困难,而且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大事,也是国际友人,众多与中国纺织服装业利益相关的国际合作伙伴十分关注的大事。

杜钰洲表示,本次年会对于中国广大企业是应对当前困难,坚定必胜信心的一次会议。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史无前例的,而应对危机的国际社会刚刚召开的20国峰会达成了共识。各国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就是说全球化时代的特点需要社会责任。

据了解,本届年会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欧盟、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契约等国际组织和国际品牌商也将派员参会,共同探讨、交流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如何与中国加强合作,共同构建负责任的全球供应链。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加合国契约组织,成为中国首个加入该组织的行业协会。

当前,全球正处于金融风暴影响下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创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创新,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等行业自律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中国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加强中欧社会责任领域合作,构建负责任的供应链,对促进双方可持续发展,实现共赢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合作中共赢

近年来,通过中欧双方的努力,两国纺织贸易发展是很迅速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欧洲外贸协会为此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社会责任领域里,双方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欧新黔指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欧洲外贸协会签署供应链合作宣言,这必将进一步推进两国纺织服装供应链的合作与发展。社会责任是供应链利益相关者共同探讨的课题,纺织品生产商和采购商,都要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尤其在当前市场低迷、采购商强势情况下,采购商采购的趋向应该是支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只有双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才能够将企业社会责任贯彻到实处,才能够建立和谐共赢、稳定发展的供应链体系。”

一个世界性的主题

合作可说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主题。目前全球化的进程是非常迅速的,全球化的进程其实让我们看到每个国家都是相互依存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与欧盟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因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具有共性的话题,在这个领域合作能够让双方实现互利,能够在很好的框架之内进行对话。

欧盟官员戴安娜・亚伯隆丝卡在演讲中表示,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我们要了解到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但是,有一个真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就是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可以推动企业的公正和公平,也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增长和更好的治理。

戴安娜・亚伯隆丝卡还认为,供应链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供应链涉及到一个网络,包括供应商和承包商,涉及到全球各个区域的供应商和承包商。有的时候看上去似乎不太可能识别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起供应链的企业社会责任似乎看上去很困难。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开展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公司的合作、公共部门的合作、不同国家的合作都是非常必要的。确实,只有通过加强合作,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团结和公正。

采购商谈合作

加强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但究竟怎样才能成功进行合作,或许国外成熟的企业有着更丰富的经验。在本次热点探讨上,来自欧洲的三位采购商和供货商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德国伊贝纳纺织品有限公司总裁乔瑟夫・阿尔伯特-贝特曼表示,中国的企业在外国选了一个合作伙伴,最好建立好各种关系包括个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有了良好的关系,可以更为深入了解对方的条件,包括买家要购买的产品的生产条件,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于采购工作是很重要的。

卡尔施泰特公司董事海尔穆特・默凯尔认为,不同时期的看法或许会不一样,过去的20年、30年对事物的看法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和以前所谈的合同条件肯定不一样了,对于采购,仅仅是发订单远远不够,还需要密切合作,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合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要保证产品的质量。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很忙,他们有很多的问题要讨论,而且作为合作伙伴,要把合作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Sok集团期货公司合伙人约克・尼米恩表示,对于供货商要进行长期的合作。

销售商把产品卖给消费者,消费者本身有着个性的需要,当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就付钱。讨论价格只是其中一部分,长期的合作意味着大家一起发展供应链,这样企业的运作就会更加有效。有着良好的供应链,可以给消费者更好的价格,这样产品在整个市场就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质量和价格都很重要。消费者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对于价格都会很挑剔,价格要合理,就意味着这个供应链也要有效,所以建立合作不能忽视供应链的发展。

发展中的进步

可以说,近几年我国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成绩斐然,也为我国纺织行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赞扬,这一切仅仅发生在短短的几年中。

硕果累累的几年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纺协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办公室主任孙瑞哲在“200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主题发言中,详细介绍了我国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的丰硕成果:“我们从2005年开始了体系的建设,并打下了扎实的工作基础,但在当时仍然有很多人担心这项工作是否能够持续,因为这项工作确实任务艰巨。2006年,我们开展了首批10家试点企业工作,同时在国际层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国家发改委、劳动部等部门对我们的项目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一年是我们初步获得成效的一年。到了2007年,我们加强了团队建设,建立了培训师和评估师的队伍,同时开展了“10+100+1000”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广这个项目,并通过跟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其他的组织开展广泛的合作,为我们的CSC9000T赢得广泛声誉。”

孙瑞哲还谈到2008年纺织行业社会责任所取得的进展。他表示,现在行业社会责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产业的层面,还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前段时间外交部组织参加一次国际会议的沟通工作中,采取了我们很多意见。国家还将纺织业列为社会责任的试点行业,予以大力推进。这样的成果还有很多,从多方面反映出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据介绍,中纺协社会责任“10+100+1000”项目,即在10个产业集群、1013家骨干企业,1000个中小企业里面推进相关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进展很大,预计到明年该项目可以顺利完成,已经有200家企业跟进了CSC9000T的体系建设,有将近2万名管理者和员工代表接受了培训。

孙瑞哲畅谈了今后的计划,中纺协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办公室在2009年除了要完成“10+100+1000”项目外,还将把社会责任推广工作从纺织企业延伸到终端零售业,因为很多优秀的纺织服装品牌已经延伸到了零售领域,所以及时跟进是很必要的。此外,CSC9000T跟欧洲外贸协会也开始体系互认工作,进而跟世界上相关的体系进行密切的配合和对接,下一步还将跟国际劳工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

纺企在行动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纺企认识到其重要性并积极实施CSC9000T工作,通过几年的试点实施,已经有不少企业受益于此。我国著名纺织服装企业红豆集团和铜牛集团,作为首批9家试点执行企业,一直积极行动,成果显著。

红豆实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周鸣江表示,当企业对员工关爱到位以后,员工也给企业带来热情的回报。在红豆导入CSC9000T前,老员工春节以后的回厂率在70%左右,导入以后达到了90%以上,这对产品的质量也有很好的保障。通过有效的沟通,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

周鸣江还举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为例子:有一个车间面积为2000平方米,里面工作的员工有2000人,车间配备有空调,按照规定是夏天开放。但由于在夏天还没完全到来的时候,天气已经很热,所以有员工提出了车间里太热了,能不能把冷空调打开。于是在接到工人的请求后,便给管理这个车间的厂长发了一个短信,厂长当即打开了空调。员工其实很明事理,知道工厂打开空调将增加很多成本,纷纷表示会通过好好工作来回报企业的,次日恰逢父亲节,有不少员工发了短信给厂长祝“父亲节快乐”。在这里,红豆集团的这个故事体现出了企业与员工的鱼水关系。

铜牛集团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也做出很好的成绩。铜牛董事长林士昌表示,铜牛作为发展50年的国有企业,从发展的进程当中,对于企业的文化要求就是诚信,通过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在公平竞争、关爱员工等方面,不断地向社会做公示,把相关信息向销售商乃至社会传递。企业从根本性质看,当然要盈利、赚钱,股东要有回报,但从长期看,企业只有诚信,对社会负责任,才有可能有一个持续发展的后劲和结果。例如,铜牛通过努力落实社会责任,跟客户有很好的沟通和理解,客户也很认可铜牛,虽然今年行业的形势不好,不少企业来自国外的订单大幅减少,但是铜牛的订单并没有减少。

红豆和铜牛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是纺织服装企业,不同之处红豆是民营企业,铜牛是国有企业,虽所有制不同,但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效果是一致的。

感悟:信任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