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障工程论文

保障工程论文

保障工程论文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1.1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实行政府调控下的准市场运作方式。明确界定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逐步解决政府在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确立政府在供水市场开发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水价形成机制,规范供水市场发展。

1.2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供水工程是基础设施,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在推进供水工程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统筹考虑。

1.3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打破行业垄断,创造适合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竞争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统一政策,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内资外资一视同仁,内企外企平等参与。

1.4坚持国家、水管单位、投资者三方利益兼顾原则

严格国有水利资产评估,在供水工程经营管理中实现国有水利资产保值增值;坚持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积极稳妥推进;科学确定投资回报,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1.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的原则

既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水利行业实际出发,以改革促发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把改革的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1.6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

结合各类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特点,创新改革思路,多种形式并举,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不搞一刀切。

2浙江省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投资模式的选择

2.1推进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市场化改革

2.1.1推进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市场化改革,是建立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的基础

从近几年全省各地供水工程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来看,把供水工程推向市场,理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有利于吸引民营资本、外资、金融资本,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缓解我省水资源“瓶颈”制约;通过深化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经营权、管理权,调动外资、社会资金办水利的积极性。有利于盘活大量的国有供水工程存量资产,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实现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的良性循环。

2.1.2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健全水资源市场调节机制

各级政府要按照把握规划权、控制取水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保证水安全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当地水资源实际,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做好供水工程总体布局,优化配置水资源,为供水工程市场化改革打下基础。对各类供水工程市场主体,严格供水市场准入制度,保证供水安全;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工程运行维护、供水质量、防洪调度等方面的管理,保证供水工程的安全运行。

2.1.3采取多目标水利工程投资和费用分摊办法,划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

对新建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按照工程设计概算评估总资产,采取多目标水利工程投资和费用分摊办法,划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具有多种功能的工程只将经营性资产推向市场,单一的供水工程全部资产推向市场。结合各类供水工程的实际,正确选择BOT、TOT、股份制、特许经营、委托经营、拍卖、租赁和国有独资等产权组合和建设管理形式。

2.1.4组建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水务集团或水利国有资产运营公司

妥善解决水利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不明的问题。加强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国有水利资产管理,明确供水工程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从开发供水市场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水务集团或水利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负责供水项目等水利经营性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2.1.5对现有的大中型供水工程,应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区别不同的工程性质进行改革

单纯向城市和工业供水的水利工程,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通过实行特许经营权招标的方式推向市场。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的综合性供水工程,应科学界定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把经营性资产剥离后推向市场;公益性资产可通过委托管理、承包管理等形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对新建的大中型城市供水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放开建设权,搞活使用权,明确收益权。

2.2对拟建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采用“BOT”投资方式

2.2.1浙江省民间资金充裕,应用BOT模式市场潜力巨大

BOT模式的概念是由土耳其总理厄扎尔于1984年正式提出的。我国将BOT模式称之为“特许权融资方式”,它具有民营化、全额投资、特许期和垄断经营四个基本特征。BOT是Build-Operate-and-Transfer的缩写,译为“建设-经营-移交”,意指根据合同安排,项目承办者承担建造。

目前浙江省民间资金充裕,2007年中,浙江省各级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约1万亿元。如此巨大的储蓄余额正在寻求投资目标,发展内资BOT项目无疑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内资BOT可以避免或减少外资BOT所具有的许多风险,如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极具发展潜力。

2.2.2水资源百亿工程项目运用BOT融资建设的意义

一是开拓了水利建设融资途径。国家财力的不足和投资体制的改革,使得多渠道筹资进行水利建设成为必然。BOT融资方式的出现,成为水利建设融资的新途径,并为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减少了国家对水利设施建设的直接负担。BOT运用于经营性水利项目中,可以减少国家对该类水利设施的直接财政投入,有利于集中财力进行大江大河治理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三是避免了国家的债务风险。BOT项目的贷款风险由私人财团承担,政府亦不须提供项目投资、贷款担保,从根本上避免了国家的债务风险。

四是有利于水利建设技术的引进和创新。BOT项目把融资者、承包商等各方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致使项目公司常在项目建设中提出并实施富于创造性的技术措施,从而缩短工期,节约资金。

2.2.3BOT模式开发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的优点

(1)新型的国家水资源开发建设融资手段。

①BOT项目融资是指通过项目的资产、收益作抵押来融资。它的特点非常适用于投资供水、水力发电和污水处理等投资回报稳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②我省部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要大力开发水资源,首先要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其次,可以利用资本的杠杆效应,发挥政府有限资本的导向性作用。③BOT方式是推动水资源开发利用产业融资体制改革的有效形式,是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向我省经济不发达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市场转移的重要方式。

④对项目业主来说,由国内外私营部门投资,减少了业主(政府)借债和还本付息的责任,项目融资的所有责任都移交到私营合同商身上,因而业主可以避免因某一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背上财务负担。

(2)新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手段。

①BOT项目中,项目公司作为工程主体,全面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资金筹措、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使得项目投资主体与运作主体相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了水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委托成本”问题。

②BOT方式可降低政府在水资源开发建设中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它将项目投资主体与项目运作主体合二为一,政府只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结果的监控,大大降低了监督成本,而将质量风险转移给了项目公司,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

③BOT工程建设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BOT项目贷款控制严格,而且私营企业为了减少风险,获得更多收益,会主动加强管理,控制造价,防止业主国际公共建设资金超支现象发生,业主也可因此获得宝贵的管理经验。

(3)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市场化的有效方式。

①BOT方式可改善并明晰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产权结构,明确政府(特许经营权授予方)、项目发起人、项目公司、运营公司之间的职责,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经营管理机制。

②BOT方式可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改善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力度,有利于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的自律行为。

③BOT方式可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科学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产业良性发展。

2.3对已建的水资源百亿工程采用TOT模式

2.3.1水利工程应用TOT方式的可行性

TOT融资方式只涉及经营权转让,不存在产权、股权之争。准公益性水利项目涉及到公众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政府有明确的责任负责投资建设。而采用TOT方式融资,转让的只是特许经营期内的经营权,不涉及产权、股权这一敏感问题的要求。保证了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控制权,易于满足我国特殊的经济及法律环境TOT项目的特许期是固定的,不存在投资者永远占有的问题。因此,期满时政府将收回项目的一切经营权,TOT方式项目融资在政策上和法律上都是可行的。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体制的重要政策,初步确立了市场条件下投资的风险约束机制和投资管理机制。从而为TOT项目融资方式的成功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公益型项目由政府财政统筹安排,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决定》为社会资金进入水利事业提供了思路。2004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我国水利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继续鼓励境内外资本进入水利事业。准公益性水利项目中可经营性资产的产品市场稳定,有可靠的收益前景,再加上利用TOT模式投资风险小,见效快,这都是利用TOT模式对准公益性水利项目进行项目融资的可行性因素。

2.3.2TOT融资模式应用水利工程优点

(1)从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现状看,单纯依靠国家投入资金的增量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水利的需求。特别是随着专业银行的商业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的形成,水利事业要在保持资金增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努力盘活现有国有资产存量,把“死”资产变成“活”资金,实现存量资产的重组和流动。因此,TOT融资方式符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有利于加快水利事业改革的步伐。

(2)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减少政府财政压力。采用TOT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政府将所建成的水利工程经营权转让,根据特许经营权协议,直接从外商那里融资,不会增加政府外债规模和财政负担,同时也分散了政府投资风险。

(3)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营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使得该项目的效益达到最大化。首先,TOT投资方式中的投资者在购买现有资产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动机通常会使投资者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拓展资产的规模,提高赢利能力。这有利于这部分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次,TOT投资方式引入私营集团来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往往会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许多私营集团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专业的管理队伍、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这对改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大有裨益。因此采用TOT融资方式引入境内外投资者,可以打破国家对的垄断经营状态,有利于逐步建立起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进程。

因此在水利项目中利用TOT方式进行融资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可以为水利建设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提高资产的经营效率。

3结论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供水工程的布局、规模、标准、水价等建设管理标准,把整个供水工程推向市场,通过竞争方式确定建设、运营、管理模式,鼓励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TOT等多种方式进行建设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耀祥.项目融资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水利经济,2006,(4).

[2]张汉亚.我国水利投资和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水利,2006.

[3]张新勇.西部农村水资源开发中BOT方式的政策分析[J].山西建筑,2007,(3).

摘要:针对浙江省水利投资现状,提出了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供水工程的布局、规模、标准、水价等建设管理标准,把整个供水工程推向市场,通过竞争方式确定建设、运营、管理模式,鼓励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TOT等多种方式进行建设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百亿保障工程运营效益。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1.1基本情况

我院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是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校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机械基础实验室始建于1981年,电气实验室建立于1984年,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始终致力于机电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996年根据机械类专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将原来分散的基础课实验室集中管理,成立了机电工程实验中心。中心由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制图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机电控制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等部分组成,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中心主任负责制。经过多年建设,目前中心拥有3000m2左右,仪器设备2000多台件,价值1500多万元,能够开设的实验项目有200多个;实验队伍有4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名,具有博士学历教师15名。中心主要承担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等近机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我校管理类专业提供“机械工程概论”“先进制造”等管工结合特色教学任务,每年完成的学生实验达18万实验人时数。

1.2面临的挑战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把代表中国制造业金字塔顶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这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的真正支撑。在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航空武器装备不断跨代升级的今天,中国航空工业(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提出了“以人力资源升级助推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作为一所与中航工业有多年历史渊源的高校,如何建立人才培养与输送平台,培养更多适应航空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我院可持续办学的必然要求。面对行业需求,中心还存在巨大差距:中航工业机械加工基本数控化,而中心还是以老旧的普通机床为主,仅有少量的教学型数控设备;中航工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加工一体化,而中心在数字化设计方面仅有少量软件,且还与中航工业一线应用软件不一致,更谈不上一体化操作;中航工业的制造检测越来越精密化,而中心仅能满足简单测量要求;中航工业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而中心由于资金限制还无法满足先进制造技术对实验保障的要求。此外,“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对中心也提出了很大挑战,需要中心在实验保障体系整体化、学生自主实验等方面给予支持。

2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理念和内涵

2.1建设理念

面对行业发展需求和工程教育改革挑战,中心以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强化理论、融入工程、突出创新、重视绩效”的建设理念。强化理论主要是指加强实验室对理论课程的支持力度和深度,特别是核心理论课程的支撑。融入工程主要是指将行业的工程理念、工具、技术路线有选择地逐步融入实验室保障体系建设中,从而为专业培养计划改革提供引导和支撑。突出创新主要是指强化实验室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创新活动支持。重视绩效主要是指实验室建设要以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来满足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创新意识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注意加强与校内外单位的合作来满足难易实现的实验需求。

2.2建设方案

根据建设理念,中心在学院的支持下,实现了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面向”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2.2.1“一个中心”的内涵

中心是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服务目标,所谓“一个中心”,也就是构建一个有机的实验保障体系以学生实践需求为中心,它包括两层含义:从机构建设角度来讲,就是建设一个满足专业发展的有机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而从教学职能角度讲,就是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为中心。围绕有机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这个中心,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注意实验室教学、科研的有机统一;注意中心实验室之间的有机协调;注意中心设备与外单位设备之间的有机协调;注意中心设备与行业需求的有机统一。从而构建一个整体化运作良好的实验保障体系来满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这个中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通过开设理论实验课,对学生知识基础进行培养;通过开设一体化的工程实验,对学生工程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开设自主实验、科研体验等项目,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2.2.2“两条主线”的内涵

主线是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组织形式,是连接实践资源和社会需求的桥梁。“两条主线”包括专业能力主线和创新能力主线,其中专业能力主线是主线,创新能力主线是辅线。对机械专业来讲,专业能力逐渐从机械知识素养向机械工程能力要求过渡,这需要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为其提供相应的改革环境。这个改革环境主要是将传统的依附于理论课程的离散实验单元向工程能力培养需要的链式单元结构转变,依据专业能力主线进行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一体化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需要。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创新在企业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应的创新能力培养在机械专业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它是基于专业能力主线基础上,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更广阔的专业视野和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是旧的保障体系所无法满足的,必须在原有专业实验保障体系上衍生新的相对独立的创新实验保障体系,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2.3“三个平台”的内涵

平台是指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单元属性,是实验保障体系的基础。“三个平台”包括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自主实验室。教学实验室主要是主要用来满足专业理论教学需求,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基本都能保障,但是也存在着设备老化、整体性差的问题。科研实验室主要用来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它高校可以不断引进学科前沿技术,进行不断引领专业知识和课程更新。自主实验室主要是用来克服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局限性,拓展实践教学内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它强调学生动手制作、自主管理,是前两种平台功能的重要补充。

2.2.4“四个面向”的内涵

面向是指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是社会需求的体现。“四个面向”包括面向工程、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未来。面向工程是指机械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要逐渐从传统理论服务向工程教育服务转变。面向行业是指要依据专业所服务的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好教学与科研设备同企业的工具、方法统一,使专业培养和行业需求尽量做到无缝衔接。面向地方是指要依据专业在做好行业服务的同时,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面向未来是指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一定要做好专业社会需求跟踪调查,及时理清专业发展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作为建设规划和产学研协作,以便更好地引领专业的发展方向。

3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实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按照“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面向”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方案,对原有实验体系进行了改革,同时结合依托中心的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建设,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并取得了不错成绩。

3.1实现了与行业技术的对接

中航工业在制造技术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数控化加工,为此我们按照行业需求对中心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了更新,更新了传统的Pro/E设计系统、MasterCAM仿真软件系统,构建了UG、Vericut、数控机床等专业加工主线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从而实现了数控技术实践教学与企业的同步,通过三维数字化设计、NC程序的几何仿真、数控机床仿真等实验项目,提高了中心的数字化集成制造技术教学的效果。

3.2构建了专业主线明确的实验单元群

近几年依托中心创建了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航空材料与工程技术”,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制造及装备”,郑州市重点实验室“航空产品数字化制造”等一批科研型实验室,投资1200多万元购置了三维扫描仪、快速成型机、激光非接触变形测量系统、超声C扫描系统、场发射扫描电镜暨能谱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提升了科研实验室的保障能力。依托科研实验室和原有的教学实验室,我们按照建设方案,参照工程能力培养要求,我们建设了产品快速开发主线实验单元、数字化设计制造主线实验单元、机械基础能力实验单元等单元集群,从而初步构建了反映专业主线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

3.3构建了创新主线明确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

中心依托教学实验室,压缩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系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创新活动打基础。依托科研型实验室构建机械加工类、设备维修类、数字化开发类开放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实验教学,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手,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学科创新流程。此外,作为学生创新的重要平台学生自主实验室,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的实践创新机会,让学生自己组织进行调查、立项、设计、制作、分析,并开展项目的实施、预算、安全、库存管理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综合集成能力和管理能力。中心首先将报废的机床等仪器设备资源提供给学生,构建了机械装置拼装实验室。此外,还按照学生机械创新需求购置了钻床、车床、精密台锯、数控雕刻机等一批简易设备,专门供学生创新活动用。另外,还为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种大赛活动,构建了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实验室和未来伙伴机器人套装模型实验室。最后,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成立了北京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TRIZ创新方法软件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4效果

4.1提升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成效

以往实验保障体系分割依附于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且理论实验室又进一步依附于专业课程教学,造成理论知识更新速度影响实验保障体系更新速度。此外,科研实验室新的仪器设备又脱离专业教学,致使其对专业教学的影响很小。新的建设思路注重教学与科研实验资源的协调,并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面向社会需求进行建设规划,有效地提高了实验设备资源的实用性。

4.2提高了实验保障体系的活力

根据本建设方案,既提高了实验保障体系对社会需求的响应速度,同时提高的响应的针对性,从而避免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对社会需求的滞后性,为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创新等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4.3提高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水平

在实验教学依附于专业课程教学时,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均无统一的规划设计,造成教学、科研实验室重复无衔接的建设,自主实验室更是无从谈起,实验教学处于配角地位不受重视,科研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新的建设方案,有效地利用了科研实验资源、同时又补充了自主实验资源,并且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进行了统一顶层设计,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人力、物力短缺,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保障,进而提高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5结束语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MPAcc 研究生培养 内部控制 质量保障体系 控制策略

《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从2009年我国开始着手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以来,截至2013年,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经达到40.3%,其中会计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于2010年首次接收应届生并开始颁发“双证”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招录人数也是节节攀升。自2004年MPAcc设立以来,“规范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是全国各培养单位的中心任务,为了完成该任务,各培养单位还积极配合教育部、MPAcc教指委等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完善的MPAcc质量保障体系来提高培养质量,促进MPAcc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MPAcc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MPAcc培养目标、提高MPAcc培养质量的保障,它是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组织,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其质量保障和控制涉及招生、方向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安排、培养过程、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因为MPAcc是会计教育的较高层次,也是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培养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全国MPAcc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鉴于此,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为背景,尝试引入内部控制理论到MPAcc培养过程中,从而最终达到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进行全面风险控制的目标。

一、内部控制理论与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契合

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1949年首次给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它们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实施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整个内部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来对所要控制的内容进行划分。

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管理体系、监督体系、评估体系和反馈体系四个部分构成。它是保障和提高MPAcc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根本,它通过参与MPAcc学员选拔、培养和输出等各环节,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具体包含了MPAcc招生、MPAcc学员培养、学员毕业论文的开题答辩、中期审核与最终答辩等环节,对于相应的培养单位而言还会涉及到MPAcc学员培养方案的制定、MPAcc课程体系的建立、校内外导师及授课教师队伍的组建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等各层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此外,在质量保障体系中以质量管理为初始,通过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活动,最后依据执行效果的反馈来调整质量管理的模式,这个流程与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决策方案及预定目标―计划与预算―实施―偏差―纠正―实现预定目标”的流程基本相似,所以这里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质量保障体系中,将内部控制理论中五大要素与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相结合,反映内部控制理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考虑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招生、MPAcc学员培养、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答辩等若干构成环节,通过构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来强化培养过程控制,并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风险评估保障体系、控制活动保障体系、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来指导MPAcc的培养。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分析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流程是:首先,从对MPAcc培养过程进行划分,例如分成招生宣传环节、录取环节、培养过程环节、校外导师的选择与培养环节、实习实践环节和整个学位论文环节。其次,从对整个MPAcc培养的培养环节所涉及的相关组织结构、规定、管理办法、信息内容及沟通方式等按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分类。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阶段的流程及要素进行宏观的分类。因为对于整个MPAcc培养的不同环节而言,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进行的,而是各个环节都会有相互交叉的部分。这些不同的阶段在时间顺序方面也不是依次进行的,而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可能同时进行着不同的环节。所以这种分类控制方式将更加全面、合理与有效。最后,对构建出的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与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对比与分析,并得出相对应的分析结果,形成一种“标准”减去“现状”等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思路,最终达到保障MPAcc培养质量的目的。因此,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研究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切实可行也是有效的。

二、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对于开展MPAcc教育的高等院校,其控制效率主要取决于学校文化、学校与学院相关管理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其中高校与企业所不同的是其主营业务是对人才的培养而不是赚更多的利润,所以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结果评定不能依据财务指标,而应该将所培育出的人才质量作为评价指标,由此可见,MPAcc培养质量的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的保障。同时,我们认为在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部控制受到政府、高校(包括研究生处、会计学院等)和相关的社会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包括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授课教师)的共同作用,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守法纪法规,可以系统掌握会计领域的最新知识以及相关的实务操作能力(包括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并且还需具备适应多变的商业环境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全方位的管理型、领导型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要素对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如右上图所示。

(一)控制环境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框架中其他四大要素的基础是控制环境的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作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所有构成要素的基础,是MPAcc培养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前提。首先明确国家、学校和学院各级机构对MPAcc培养的目标和政策,学校和会计学院要对MPAcc发展的战略计划和预算过程进行支持。教育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指出专业学位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在确定了目标与相关政策后,需要清晰定义利于划分职责和汇报路径的MPAcc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确立基于合理年度MPAcc培养风险评估的风险接受政策。为了更好地开展MPAcc教育应专门设置MPAcc教育中心来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以及就业等环节,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处与学院应给予MPAcc教育中心相应的支持,为了实现设定的培养目标,在MPAcc教育中心还需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最后,向MPAcc培养相关干系人澄清有效控制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执行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及学院相关MPAcc负责人需对控制系统做出承诺以保证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

(二)风险评估保障体系。风险评估是确定和分析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风险,并为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提供基础。这一环节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中之重。所以制定好MPAcc培养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先决条件,随后根据所设定培养目标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对于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应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进行风险管理。接着对所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推断,客观地评估这些风险点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一旦确定了主要的风险因素,就尽可能将这些风险因素与MPAcc培养活动流程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来确定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活动方案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最终达到规避或降低风险的目的。

MPAcc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相关培养部门会对招生、培养等环节进行控制,在MPAcc招生环节主要的风险点出现在录取生源质量方面,因为所录取的考生质量越高则培养单位的培养压力就越小,如果盲目扩招导致培养的研究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将会影响整个培养单位的声誉。在MPAcc培养环节中,教学方式、实习实践等方面都直接制约着MPAcc培养质量。MPAcc教学应当以案例教学为主,而不是会计学硕士的纯理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实务性较强的研究生,恰恰现今的MPAcc培养单位忽视了这一点。实习实践环节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事务中的关键,由于目前很多MPAcc单位将培养时间定为2年,这就导致了很多培养单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压缩学生实习实践时间,这种行为是有悖于MPAcc的培养目标的,不利于所培养的学员日后的发展。学生毕业之前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学位论文的撰写,由于毕业生学位论文抽查制度的存在,必须保证毕业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对论文开题答辩、中期考核、最终论文答辩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很有必要。

(三)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核心要素。MPAcc培养的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指的是确保学校和学院MPAcc管理人员的思想得以贯彻执行,达到降低MPAcc教育培养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培养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MPAcc培养控制活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于培养单位的所有层面及功能中,如招生、培养、实习实践等。

在招生工作中主要涉及的是招生宣传工作与相关的录取办法。在招生工作方面运用多种宣传方式渠道包括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手段,为考生在选取院校时提供帮助与支持。由于MPAcc入学考试在2011年进行了改革,初试科目调整为两科并且不涉及专业科目的考试,所以吸引了大量跨专业考生。因此,对于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而言录取工作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根据国家统一专业线与学校自身报考考生初试情况划定学校的初试线,并按照最终预计录取总数的1.2至1.5倍之间来确定进入复试阶段的人数。在复试中根据教指委文件的指导着重考察专业知识。同时MPAcc培养单位可以预留少量招生名额来接收保送于211、985或会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学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对于在职考生与非在职考生也要注意两者的录取比例,通过分开划线的方式可以保证一部分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会计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优秀会计实务工作者进入复试阶段。

对学员的培养是整个MPAcc培养工作的核心,其中包含了教学过程、校内外导师指导、特色培养、实习实践。全国MPAcc教指委明确指出MPAcc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每名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录取之后会选择一名校内导师,学院在导师与学生相互选择后进行协调,最终为每一名研究生确定1名校内导师,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在校期间专业理论、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养。校外导师是学员入学后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实现的,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实务指导、实习实践安排、论文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校外导师对于学员的培养和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外导师的遴选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双向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实习实践是MPAcc培养的重要环节,对MPAcc培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MPAcc研究生应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外导师工作的政府部门、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专业实习实践,校外导师将对学员进行悉心指导,让学员融入企业的具体工作,这将为学员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并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不仅如此实习单位的背景资料与校外导师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将可以作为最后毕业论文的分析案例的基础。

MPAcc学位论文环节包含了论文选题、论文开题、论文中期考核、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论文答辩等步骤。MPAcc的学位论文不要求构建理论模型,学员主要还是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案例型、诊断型和实证型等实务方面的论文。MPAcc教育中心要求学员从选择校外导师之后,就需要加强与校内外导师的联系,沟通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并且要求学位论文的选题最好能够结合实习内容。研究生在实习实践的同时,需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主要由校内导师把关,写作内容主要由校外导师把关。

(四)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框架中,信息代表的是能够保证员工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所必须的情报,而沟通指的是各级人员接收最高管理层关于控制责任的指令方式和他们对待内部控制的严肃程度,包括了信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同级之间,组织内外的自由流动。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组织的各个层面都需要一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融入日常经营活动中来支持战略目标的行动。

在MPAcc培养过程中信息与沟通要素是内部控制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MPAcc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信息必须以一种能被各自职能不同的人员识别、掌握和沟通。而且借助这些信息还需要处理成MPAcc管理决策所必须的各种有效信息。各职能部门还必须进行广泛且有效的交流。所有MPAcc培养相关人员都必须准确地从上级管理部门获取有效信息,他们必须准确无误地认清自身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定位以及他们所需要起到的作用。所有参与者之间还必须有着合理的传递信息方法。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MPAcc学员、授课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之间必须有有效的沟通。

对于信息沟通方面可以从招生阶段与培养阶段分别进行质量保障。首先,在招生阶段,考生需要获取自己目标院校的相关录取信息,只有在获得完整的信息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MPAcc培养单位而言,在招收学员时也应对考生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解,从而确定较优质的学员,待到录取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学员与导师之间进行相互沟通,最后MPAcc教育中心会根据学员填写的导师选择情况来最终确认导师的分配。在MPAcc培养阶段将涉及到校内导师、校外导师、MPAcc学员三者间的相互的信息沟通问题,校内导师通过与学员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学员的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与学位论文的选题等。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其实习实践的工作地点与性质,这将直接影响学员学位论文的内容选取情况,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其就业的相关问题。由于MPAcc教育的宗旨是将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这也使得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二者间的有效信息沟通可以让他们及时地了解学员的状况,同时有效的信息沟通还可以使校内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校外导师的实务工作很好的结合,这将让学员的学位论文得到更好的指导。对于这两个阶段所产生的信息最终都应当汇集到MPAcc教育中心,并且这些信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对教师管理、学生工作等信息做相应的记录,必要情况下应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反馈意见调查,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地保证信息的有效沟通,才能保障MPAcc培养的质量。

(五)监督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理论中,监督指的是实时评价内部控制执行质量的程序,这一程序包括持续监督与独立评价或者为两者的综合。所评估事件的风险程度决定了独立评价的范围和频率。内部控制要想有效运行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的监督是包括管理人员日常监督、审计师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核查以及管理人员用以自我审核和纠正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的程序。

通过对MPAcc培养的持续监督活动可以保证其运行质量。监督活动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指的是MPAcc教育中心对研究生培养的监督,同时它也受到学校、学院相关负责人的监督,比如学校、学院MPAcc相关负责人对听课记录、教学评估等资料的检查,以及亲自到堂听课做相应记录。对于这些内部监督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应及时修订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外部监督主要指的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MPAcc教育资质的评估,学校研究生处对MPAcc教育中心的监督。对于MPAcc培养很多环节而言,需要同时接受校内监督与校外监督,例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监督,它既受到校内导师的监督,也受到校外导师的监督,同时国家职能部门对研究生毕业论文采取抽样检查以此来保证MPAcc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汇报制度将监督活动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报告,若出现情节比较严重的事项,当事人应当迅速报知MPAcc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学校领导。所有监督机制的设立都是为了防止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而仅仅是流于形式。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控制策略

(一)重视全面控制理念。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按照原有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构建出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五个质量保障体系。在控制环境质量保证体系中应考虑MPAcc战略目标、治理结构、结构设置以及相应的权责分配,以上所述内容均关系到内部控制成败。风险评估质量保障体系在各培养单位中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该部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更多的是对相关培养过程的细化分析。同时它也是实施具体控制活动的依据与指引,并且它也需要得到相关信息沟通与监督措施的支持。为此,为了保证该质量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应当在相应的MPAcc教育中心下设立风险控制办公室来进行统筹管理。具体的控制活动保障体系应当依据风险评估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风险控制预案,对具体对象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降低到可承受范围以内。该部分主要对招生、培养环节提供更为有效的控制细节、程序和方法。它们决定了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效果。信息与沟通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及时反馈所出现的问题,纠正偏差。为了更好地控制校内外导师与授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应在MPAcc教育中心设立专门人员记录并统计MPAcc学员对教师不尽职行为的举报信息,并汇报至相关管理部门,这样才能起到更好地实现培养质量保障的目标。有效的信息沟通将保障其他四个保障体系间能较好的衔接,使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优化与完善。监督质量保障体系中应以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对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评价、预警与缺陷改进,这将对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控制对象与其本身进行风险水平的控制。全面控制的理念使得MPAcc质量保障体系的控制活动更加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从整体对其进行控制将使控制活动更加高效。

(二)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率。首先,整合现有的监督资源,按MPAcc培养流程来引入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形成以MPAcc教育中心为主导,同时接受校外相关监督部门和学校研究生处、学院管理部门配合监督管理的模式。其中MPAcc教育中心下还要设立相关部门来分别管理保障教学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实习实践就业质量。该模式的关键在于在研究生处应独立设置一个培养质量监督委员会,为了增强其独立性,其聘请的监督人员应与MPAcc教育中心没有关联。该委员会将在外部对MPAcc教育中心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定期将日常监督所做记录与MPAcc教育中心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结果对MPAcc教育中心各监督部门进行责任考核,并进行奖惩。其次,各培养单位应积极配合接受教指委的监督,通过参与相关部门的MPAcc教育认证来客观了解自身的MPAcc培养质量情况,并依据相关文件内容来完善自身的质量培养体系,这种评估机制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单位的声誉,通过这种外部监督方式培养单位将会更加重视自身的质量培养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华宝玉,刘思文,周丹.基于控制论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1):28-32.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the domestic supportability assessment in recent years was carried out overview, the main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the shortages and causes were pointed out, and four suggestions were summed up: to understand supportability assess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taking affordable goals as guidance, to stimulate with the theory of testing and to measure by operational suitability standards,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upportability assessment.

关键词: 保障性评价;保障系统;作战试验;作战适用性

Key words: supportability assessment;protection system;operational test;combat applicability

中图分类号:[TJ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260-02

0 引言

随着武器装备复杂程度和高新技术密集程度的成倍增加,装备保障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而由于评价工作在保障性研究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在装备保障性评价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保障性评价整体情况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为进一步开展好保障性评价工作理清思路。

1 装备保障性评价工作现状

1.1 现状概况 为对保障性评价工作有一个概括性了解,下面对近年来学术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大致情况如下:杨晶等[1]在《改进BP网络的舰船装备保障资源保障能力评估》中主要提出一种基于改进BP网络的舰船装备保障资源保障能力评估模型;梁晓峰[2]在《基于Matlab的模糊AHP法在装备保障能力评估中的应用》提出采用Matlab计算软件与模糊AHP相结合的方法评估装备保障能力;何乃强等[3]在《基于RLS-SVM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模型》中提出一种鲁棒学习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使得所建模型可以避免奇异点影响;彭善国等[4]在《朴素贝叶斯及其在装备保障能力评估中的应用》提出将加权朴素贝叶斯应用于装备保障能力评估中的研究;李宏伟等[5]在《装备保障系统评价多属性决策分析》中引入混合型多属性决策原理,提出一种基于理想点的保障系统多属性决策模型;岳勇[6]在《网络分析法和熵权的装备保障系统能力评估》中提出基于网络分析法和熵权的综合评估模型。王伟[7]在《装备保障系统效能综合评估方法研究》中提出在装备保障系统评估中引入柔性因子;林波[8]在《基于灰色聚类炮兵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中提出用灰色聚类法对炮兵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胡杰[9]等在《效用函数的装备保障效能分析与评估》中应用效用函数对装备保障效能进行了效能评估。

1.2 主要成果 通过以上文献的分析我们归纳出近些年在保障性评价相关领域的成果有以下方面:①评价方法不断创新。通过借鉴和吸收其他领域先进的评价方法,结合装备保障工作实际,创新出一系列适用于装备保障性评价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了定型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有力支撑了我国的装备保障评估工作。②指标体系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评价工作的中心环节,近些年很多学者在对保障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比较熟悉的武器装备特点,建立了一系列较为科学实用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价方面的指标体系,为装备研制和部队使用提供了很好理论支撑。③由定性向定量转变。随着评价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对装备保障性认识的逐步加深,人们开始由过去凭经验的定性的评价方法向更多依靠构建数学模型进行客观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工作,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2 存在的不足

2.1 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评价对象多集中于保障系统,诸如保障系统能力评估、保障系统效能评估、保障能力评估等,缺乏对保障性的整体效能进行评价研究。从保障性定义知道,保障性是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和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10]。装备系统保障性的优良并不单纯决定于保障系统能力的大小,保障系统只能解决好保障资源这一方面的问题,所以对保障系统能力的评价还不能全面反映出装备系统保障性的好坏。

2.2 评价指标的选取随意性大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来支撑指标的选取,随意性较大,并不能充分说明这些指标是依据什么理论和研究方法得到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斟酌。

2.3 相关概念使用和理解不统一 例如保障能力和保障效能的使用和理解上就不够统一,GJB451A对系统效能定义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满足一组特定任务要求的程度。它与可用性、任务成功性和固有能力有关[10]。由此分析,效能是对系统而言的,系统的能力是系统效能三个影响要素之一。它们的区别就是保障能力更强调功能上的强弱,是在标准环境下系统的具备的固有属性,而保障效能则还要考虑到其他各种影响因素,是在实际使用环境下保障能力发挥的程度。

2.4 缺乏对保障性评价的整体性认识 主要是对评价工作在整个保障性系统工程中处于哪个环节没有整体性的认识,忽视了在装备全寿命不同阶段中,评价所起的作用和衡量标准是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应具有不同的特点。

3 改进的对策建议

3.1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解保障性评价工作 装备保障评价工作是一系列装备保障性工作的一项,做好保障评价工作的前提是充分理解保障性定义的内涵与实质,明确开展保障性工作的目标是什么。我国对装备保障性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美军综合后勤保障的概念,到90年代通过消化吸收制定颁布一系列保障性方面的军用标准,同时又出版了《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总论》、《综合保障工程》等一系列著作,尤其是《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等著作的出版标志我国开始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装备系统的保障性。

保障性系统工程定义是指在装备寿命周期内,以可承受的费用,实现装备研制规定的保障性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11]。因此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保障性试验与评价是保障性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装备寿命周期不同阶段根据装备不同的成熟度用相适合的评价标准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信息反馈回路,起到确定保障性水平,纠正保障性缺陷的作用。

3.2 用保障性的目标要求指导保障性评价工作 保障性目标也即装备执行任务能力的目标,是为满足作战任务需求对装备研制中的保障性能的顶层要求,也是装备各设计特性和保障系统所形成的平时和战时保障能力的总要求[11]。由此看出保障性本身更强调的是从作战需求出发,以用户使用的角度来衡量其优劣,因此评价装备保障性的总体优劣应当最终由战备完好性、任务可靠性、作战持续性、机动部署性等综合性指标来衡量。具体如何将这些综合性指标逐层分解至可测量的基层指标是我们应重点研究的方向。

3.3 以试验理论的发展带动保障性评价工作 武小月、刘琦[12]在《装备试验与评价》中认为试验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是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过程,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装备的质量,正因为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将装备“试验”就直接理解为“试验与评价”。由此可见试验与评价联系是如此的紧密,而目前我国装备试验仍然以型号产品为对象,以单项性能指标考核为主,而装备系统保障性的特点又恰好是综合性强,影响因素多,很难依靠单项性能指标来考核,所以出现了试验理论和实践不能支撑和满足装备保障性评价需求的问题。过去我们在保障性综合评价方面研究不够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与我国试验理论相对滞后有关。目前我国正在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试验理论,尤其在作战试验理论方面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作战试验与目前我国开展的定型试验最大区别就是更注重从满足作战任务需求和用户使用的角度来综合衡量装备系统的作战能力,而保障性工作本身就是服务于作战任务和用户使用的,因此以作战试验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来开展保障性试验和评价工作更贴合保障性综合性强、影响因素复杂的特点。

3.4 用作战适用性综合衡量保障性评价工作 美军认为装备系统作战能力由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两方面组成。美国空军的《作战试验与评价指南》对作战效能的定义是:系统被具有代表性的人员在计划或者与其的系统使用环境(如:自然环境、电磁环境、威胁等)中完成任务的总体程度。同时对作战适用性定义是:在考虑可用性、兼容性、运输性、互用性、可靠性、战时使用率、维修性、安全性、人因、人力保障性、后勤保障性、自然环境效应与影响、文件以及训练要求的情况下,系统令人满意地投入外场使用的程度[13]。由此上述可知美军把作战效能作为装备完成任务能力的度量;而作战适用性则作为装备执行任务能力的度量。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都是在作战试验中使用的概念,如果说美军是用作战效能来最终评价装备系统作战性能的话,那么同样在用作战适用性来最终评价装备系统的保障性能。从目前我国定型试验现状也可以看出,国内的保障性试验和评价更多是对可靠性、维修性等装备的单项特性以及单独的保障资源进行试验和评价,因此我们在未来应以从更能反映保障性总体效能的作战适用性指标来衡量装备系统保障性问题。

4 结束语

总体来讲对我国近年来保障性评价工作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尤其是评价方法研究上不断有新创造新思维的涌现,但是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目前保障性评价工作还存在内容不够全面、概念不太清晰和整体性评价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展保障性评价工作,文章在最后给出了四条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尤其是加强作战试验理论和作战适用性的研究对未来更好的开展保障性评价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晶,黎放,狄鹏.改进BP网络的舰船装备保障资源保障能力评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27(2):66-67.

[2]梁晓峰.基于Matlab的模糊AHP法在装备保障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四川兵工学报,2011,32(12):54-56.

[3]何乃强,惠晓滨,张平等.基于RLS-SVM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模型[J].电光与控制,2011,18(11):54-56.

[4]彭善国,王希武,王寅龙,钟启艮.朴素贝叶斯及其在装备保障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6):223-224.

[5]李宏伟,严骏,熊云,凌海风.装备保障系统评价多属性决策分析[J].理工大学学报,2008,9(1):82-84.

[6]岳勇,杨宏伟,杨学强.网络分析法和熵权的装备保障系统能力评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6):40-42.

[7]王伟.装备保障系统效能综合评估方法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8]林波.《基于灰色聚类炮兵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价及应用

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9]胡杰,刘晓东,海等.《效用函数的装备保障效能分析与评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1):100-104.

[10]GJB451A-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2005.

[11]宋太亮.《装备保障性系统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保障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MPAcc 研究生培养 内部控制 质量保障体系 控制策略

MPAcc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MPAcc培养目标、提高MPAcc培养质量的保障,它是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组织,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其质量保障和控制涉及招生、方向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安排、培养过程、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因为MPAcc是会计教育的较高层次,也是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培养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全国MPAcc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鉴于此,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为背景,尝试引入内部控制理论到MPAcc培养过程中,从而最终达到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进行全面风险控制的目标。

一、内部控制理论与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契合

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1949年首次给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它们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实施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整个内部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来对所要控制的内容进行划分。

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管理体系、监督体系、评估体系和反馈体系四个部分构成。它是保障和提高MPAcc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根本,它通过参与MPAcc学员选拔、培养和输出等各环节,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具体包含了MPAcc招生、MPAcc学员培养、学员毕业论文的开题答辩、中期审核与最终答辩等环节,对于相应的培养单位而言还会涉及到MPAcc学员培养方案的制定、MPAcc课程体系的建立、校内外导师及授课教师队伍的组建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等各层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此外,在质量保障体系中以质量管理为初始,通过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活动,最后依据执行效果的反馈来调整质量管理的模式,这个流程与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决策方案及预定目标―计划与预算―实施―偏差―纠正―实现预定目标”的流程基本相似,所以这里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质量保障体系中,将内部控制理论中五大要素与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相结合,反映内部控制理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考虑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招生、MPAcc学员培养、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答辩等若干构成环节,通过构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来强化培养过程控制,并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风险评估保障体系、控制活动保障体系、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来指导MPAcc的培养。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分析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流程是:首先,从对MPAcc培养过程进行划分,例如分成招生宣传环节、录取环节、培养过程环节、校外导师的选择与培养环节、实习实践环节和整个学位论文环节。其次,从对整个MPAcc培养的培养环节所涉及的相关组织结构、规定、管理办法、信息内容及沟通方式等按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分类。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阶段的流程及要素进行宏观的分类。因为对于整个MPAcc培养的不同环节而言,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进行的,而是各个环节都会有相互交叉的部分。这些不同的阶段在时间顺序方面也不是依次进行的,而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可能同时进行着不同的环节。所以这种分类控制方式将更加全面、合理与有效。最后,对构建出的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与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对比与分析,并得出相对应的分析结果,形成一种“标准”减去“现状”等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思路,最终达到保障MPAcc培养质量的目的。因此,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研究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切实可行也是有效的。

二、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对于开展MPAcc教育的高等院校,其控制效率主要取决于学校文化、学校与学院相关管理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其中高校与企业所不同的是其主营业务是对人才的培养而不是赚更多的利润,所以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结果评定不能依据财务指标,而应该将所培育出的人才质量作为评价指标,由此可见,MPAcc培养质量的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的保障。同时,我们认为在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部控制受到政府、高校(包括研究生处、会计学院等)和相关的社会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包括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授课教师)的共同作用,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守法纪法规,可以系统掌握会计领域的最新知识以及相关的实务操作能力(包括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并且还需具备适应多变的商业环境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全方位的管理型、领导型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要素对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如右上图所示。 (一)控制环境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框架中其他四大要素的基础是控制环境的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作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所有构成要素的基础,是MPAcc培养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前提。首先明确国家、学校和学院各级机构对MPAcc培养的目标和政策,学校和会计学院要对MPAcc发展的战略计划和预算过程进行支持。教育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指出专业学位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在确定了目标与相关政策后,需要清晰定义利于划分职责和汇报路径的MPAcc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确立基于合理年度MPAcc培养风险评估的风险接受政策。为了更好地开展MPAcc教育应专门设置MPAcc教育中心来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以及就业等环节,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处与学院应给予MPAcc教育中心相应的支持,为了实现设定的培养目标,在MPAcc教育中心还需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最后,向MPAcc培养相关干系人澄清有效控制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执行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及学院相关MPAcc负责人需对控制系统做出承诺以保证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

(二)风险评估保障体系。风险评估是确定和分析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风险,并为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提供基础。这一环节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中之重。所以制定好MPAcc培养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先决条件,随后根据所设定培养目标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对于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应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进行风险管理。接着对所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推断,客观地评估这些风险点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一旦确定了主要的风险因素,就尽可能将这些风险因素与MPAcc培养活动流程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来确定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活动方案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最终达到规避或降低风险的目的。

MPAcc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相关培养部门会对招生、培养等环节进行控制,在MPAcc招生环节主要的风险点出现在录取生源质量方面,因为所录取的考生质量越高则培养单位的培养压力就越小,如果盲目扩招导致培养的研究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将会影响整个培养单位的声誉。在MPAcc培养环节中,教学方式、实习实践等方面都直接制约着MPAcc培养质量。MPAcc教学应当以案例教学为主,而不是会计学硕士的纯理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实务性较强的研究生,恰恰现今的MPAcc培养单位忽视了这一点。实习实践环节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事务中的关键,由于目前很多MPAcc单位将培养时间定为2年,这就导致了很多培养单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压缩学生实习实践时间,这种行为是有悖于MPAcc的培养目标的,不利于所培养的学员日后的发展。学生毕业之前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学位论文的撰写,由于毕业生学位论文抽查制度的存在,必须保证毕业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对论文开题答辩、中期考核、最终论文答辩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很有必要。

(三)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核心要素。MPAcc培养的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指的是确保学校和学院MPAcc管理人员的思想得以贯彻执行,达到降低MPAcc教育培养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培养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MPAcc培养控制活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于培养单位的所有层面及功能中,如招生、培养、实习实践等。

对学员的培养是整个MPAcc培养工作的核心,其中包含了教学过程、校内外导师指导、特色培养、实习实践。全国MPAcc教指委明确指出MPAcc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每名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录取之后会选择一名校内导师,学院在导师与学生相互选择后进行协调,最终为每一名研究生确定1名校内导师,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在校期间专业理论、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养。校外导师是学员入学后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实现的,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实务指导、实习实践安排、论文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校外导师对于学员的培养和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外导师的遴选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双向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实习实践是MPAcc培养的重要环节,对MPAcc培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MPAcc研究生应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外导师工作的政府部门、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专业实习实践,校外导师将对学员进行悉心指导,让学员融入企业的具体工作,这将为学员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并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不仅如此实习单位的背景资料与校外导师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将可以作为最后毕业论文的分析案例的基础。

MPAcc学位论文环节包含了论文选题、论文开题、论文中期考核、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论文答辩等步骤。MPAcc的学位论文不要求构建理论模型,学员主要还是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案例型、诊断型和实证型等实务方面的论文。MPAcc教育中心要求学员从选择校外导师之后,就需要加强与校内外导师的联系,沟通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并且要求学位论文的选题最好能够结合实习内容。研究生在实习实践的同时,需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主要由校内导师把关,写作内容主要由校外导师把关。 (四)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框架中,信息代表的是能够保证员工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所必须的情报,而沟通指的是各级人员接收最高管理层关于控制责任的指令方式和他们对待内部控制的严肃程度,包括了信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同级之间,组织内外的自由流动。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组织的各个层面都需要一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融入日常经营活动中来支持战略目标的行动。

在MPAcc培养过程中信息与沟通要素是内部控制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MPAcc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信息必须以一种能被各自职能不同的人员识别、掌握和沟通。而且借助这些信息还需要处理成MPAcc管理决策所必须的各种有效信息。各职能部门还必须进行广泛且有效的交流。所有MPAcc培养相关人员都必须准确地从上级管理部门获取有效信息,他们必须准确无误地认清自身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定位以及他们所需要起到的作用。所有参与者之间还必须有着合理的传递信息方法。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MPAcc学员、授课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之间必须有有效的沟通。

对于信息沟通方面可以从招生阶段与培养阶段分别进行质量保障。首先,在招生阶段,考生需要获取自己目标院校的相关录取信息,只有在获得完整的信息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MPAcc培养单位而言,在招收学员时也应对考生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解,从而确定较优质的学员,待到录取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学员与导师之间进行相互沟通,最后MPAcc教育中心会根据学员填写的导师选择情况来最终确认导师的分配。在MPAcc培养阶段将涉及到校内导师、校外导师、MPAcc学员三者间的相互的信息沟通问题,校内导师通过与学员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学员的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与学位论文的选题等。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其实习实践的工作地点与性质,这将直接影响学员学位论文的内容选取情况,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其就业的相关问题。由于MPAcc教育的宗旨是将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这也使得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二者间的有效信息沟通可以让他们及时地了解学员的状况,同时有效的信息沟通还可以使校内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校外导师的实务工作很好的结合,这将让学员的学位论文得到更好的指导。对于这两个阶段所产生的信息最终都应当汇集到MPAcc教育中心,并且这些信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对教师管理、学生工作等信息做相应的记录,必要情况下应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反馈意见调查,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地保证信息的有效沟通,才能保障MPAcc培养的质量。

(五)监督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理论中,监督指的是实时评价内部控制执行质量的程序,这一程序包括持续监督与独立评价或者为两者的综合。所评估事件的风险程度决定了独立评价的范围和频率。内部控制要想有效运行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的监督是包括管理人员日常监督、审计师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核查以及管理人员用以自我审核和纠正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的程序。

通过对MPAcc培养的持续监督活动可以保证其运行质量。监督活动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指的是MPAcc教育中心对研究生培养的监督,同时它也受到学校、学院相关负责人的监督,比如学校、学院MPAcc相关负责人对听课记录、教学评估等资料的检查,以及亲自到堂听课做相应记录。对于这些内部监督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应及时修订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外部监督主要指的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MPAcc教育资质的评估,学校研究生处对MPAcc教育中心的监督。对于MPAcc培养很多环节而言,需要同时接受校内监督与校外监督,例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监督,它既受到校内导师的监督,也受到校外导师的监督,同时国家职能部门对研究生毕业论文采取抽样检查以此来保证MPAcc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汇报制度将监督活动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报告,若出现情节比较严重的事项,当事人应当迅速报知MPAcc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学校领导。所有监督机制的设立都是为了防止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而仅仅是流于形式。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