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算控制法

预算控制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算控制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算控制法

预算控制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义预测控制; PID控制; 性能分析; 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0-0018-03

Application of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in Heating Furnace Control

WANG Jun-qin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a heating furnace as a research object, a math model of the heating furnace was built. The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PID control algorithm is studied.Some shortages of PID control algorithm are indicat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 Then a new control algorithm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heating furnace in steel rolling shop based on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GPC) is studi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algorithm can improv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mmon PID control, and has agood prospect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Keywords: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PID control; performance analysi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of heating furnace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6JK203);西安文理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基金资助项目(ZY20080506)

0 引 言

广义预测控制(GPC)是一种通过在线辨识获得模型参数,再利用模型参数实现多步预测和滚动优化的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因此广义预测控制既有一般模型预测控制的特点,又有自适应控制的特点[1]。由于采用传统的参数化模型,模型参数较少,易于在线辨识,而引入不相等的预测水平和控制水平,使系统设计更灵活[2]。然而实际反馈信息基础上的反复优化,使GPC对建模误差和环境干扰等不确定性具有很强的适应力,而目标函数中考虑了控制参量序列,使它适用于大迟延、非最小相位以及非线性等过程,为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提供了条件,因此GPC得到了控制工程界的高度重视,出现了多种新的算法,并且在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了很多成功的应用[3]。

1 广义预测控制器[4]

GPC基于如下的CARIMA模型[5]:

A(q-1)y(t)=B(q-1)u(t-1)+ξ(t)/Δ(1)

式中:A(q-1)=1+a1q-1+…+anaq-na;B(q-1)=b0+b1q-1+…+bnbq-nb;Δ=1-q-1;q-1是向后移时间算子;y(t),u(t)和ξ(t)分别是系统的输出、输入和噪声信号。控制器的目标函数为:

J=∑Nj=1[┆(t+j|t)-w(t+j)]2+

λ∑Nuj=1[Δu(t+j-1)]2(2)

式中:(t+j|t)是y(t+j)的预测值;N,Nu和λ分别代表预测步长、控制步长和控制量加权因子;w(t+j)是设定值的柔化序列,由下述方程产生。

w(t)=y(t),w(t+j)=αw(t+j-1)+

(1-α)yr(t),j=1,2,…,N(3)

式中:yr(t)为当前设定值;α为柔化因子,0

为了得到j步后输出y(k+j)的最优预测值,使用丢番图方程:

Ej(q-1)A(q-1)Δ+q-jF(q-1)=1, j=1,2,…,N(4)

Ej(q-1)Bj(q-1)=Gj(q-1)+q-jHj(q-1),

j=1,2,…,N(5)

式中:Ej(q-1)=e0+e1q-1+…+ej-1q-j+1;Fj(q-1)=fj0+fj1q-1+…+fjnaq-na;Gj(q-1)=g0+g1q-1+…+gj-1q-j+1;Hj(q-1)=hj0+hj1q-1+…+hjnb-1q-nb+1。

为简化书写[6],将下面的某些多项式中括号内的q-1算子省略。由式(1)、式(4)、式(5)可得:

y(t+j)=GjΔu(t+j-1)+Fjy(t)+

HjΔu(t-1)+Ejξ(t+j)(6)

因为ξ(t+j)是t时刻后的白噪声,将其舍去,假设j>Nu时,Δu(t+j-1)=0,令:

YT=[y(t+1|t),…,y(t+N|t)]

UT=[Δu(t),…,Δu(t+Nu-1)]

FT=[F1,F2,…,FN)],HT=[H1,H2,…,HN]

G=g0

g1g0

gNu-1gNu-2…g0

螃螃螃

gN-1gN-2…gN-NuN×Nu

将式(6)写成向量形式:

Y=GU+Fy(t)+HΔu(t-1)(7)

将式(2)定成向量形式:

J=E[(Y-W)T(Y-W)+λUTU](8)

令J/U=0,则取最小值的控制律为:

GT[GU+Fy(t)+HΔu(t-1)-W]+λU=0 (9)

U=(GTG+λI)-1GT[W-Fy(t)-HΔu(t-1)](10)

取U的第一个分量Δu(t),则u(t)=u(t-1)+Δu(t)即为所求的控制量。

2 系统建模

为了克服随机扰动、模型误差以及慢时变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在线估计预测模型参数,构成自校正控制器[7]。设时变模型为:

(q-1)Δy(t)=(q-1)Δu(t-1)(11)

式中:(q-1)=1+1q-1+…+naq-na;(q-1)=0+1q-1+…+nbq-nb;Δy(t)=[1-A^(q-1)]Δy(t)+B^(q-1)Δu(t-1)

将模型参数与数据参数分别用向量形式表示为:

(t)=[1…na,0…nb]T(12)

φ(t)=[-Δy(t-1),…,-Δy(t-na),

Δu(t-1),…,Δu(t-nb)]T(13)

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在线估计预测模型参数:

(t)=(t-1)+P(t-1)φ(t)1+φT(t)P(t-1)φ(t)

Δy(t)-T(t-1)φ(t)(14)

P(t)=P(t-1)-P(t-1)φ(t)φT(t)P(t-1)1+φT(t)P(t-1)φ(t)(15)

3 仿真研究

已知某钢铁厂车间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系统中采用6台设有断偶报警装置的温度变送器,3台高值选择器,1台加法器,1台控制器和1台电/气转换器[8]。

图1 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加热炉的燃料是通过具有引风特性的喷嘴进入加热炉的,风量能自动跟随燃料量的变化按比例地增加或减少,已达到经济燃烧。故选进入炉内的燃料量为控制变量。通过实验可得加热炉的数学模型为:

G01=[9.9/(120s+1)]e-80 s

温度传感器及其变送器的数学模型为:

G02=0.107/(10s+1)

即广义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为:

G0=1.06e-80s/[(120s+1)(10s+1)]

首先选用PID控制器:设定控制所用PID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

Gc=9 286s2+240s+1.5521s2+145s

所得系统的输出曲线如图2所示。

再应用广义预测算法:预测模型为CARIMA模型,其中预测时域N为10,控制时域Nu为2,加权系数λ为0.5,柔化因子α为0.5,采样时间为0.5 s。

参考轨迹采用一阶指数形式:

yr(k+j)=cjy(k)+(1-cj)yd(k+j)

式中:c=0.2;yd为输出设定值。所得系统输出曲线如图3所示。

图2 PID控制阶跃响应

图3 GPC控制阶跃响应

4 结 语

从仿真结果可以得出:对加热炉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广义预测控制算法,不仅能够得到稳定的控制曲线和满意的动态性能,而且可以改善跟踪效果,控制精度高,也更加平稳,提高了控制品质,更适用于工业应用[10-11]。

参考文献

[1]钱积新,赵均,徐祖华.预测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郭伟,王伟.PID型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在EPA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11):146-150.

[3]XU Min,LI Shao-yuan.Practical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with decentralized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to HVAC systems[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07,48(1):292-299.

[4]王伟.广义预测控制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FILATOV N M,UNBEHAUEN H.Adaptive dual control[M].New York:Springer, 2004.

[6]MOON S M,CLARK R L, COLE D C.The recursive gene-ralized predictive feedback control theory and experiments[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5,279(1):171-199.

[7]LING L, CAINES P E. Asymptotic normality of predictive error estimators for approximate system models[J]. Stochastics,1979, 3: 29-46.

[8]邵裕森,巴筱云.过程控制系统及仪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9]薛定宇.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预算控制法范文第2篇

1、预算控制的程序包括预算执行和预算分析两个环节,具体又包括下达执行、反馈结果、分析偏差、采取措施。

2、预算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预算授权控制、预算审核控制和预算调整控制三种类型。

3、预算控制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部门活动,以保证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并使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约束的过程。预算控制通过编制预算并以此为基础,执行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比较预算和实际的差距及原因,然后对差异进行处理,是管理控制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

预算控制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造价;预算控制

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是建设工程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耗用的费用总和。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研究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问题,从而对造价预算进行有效控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一、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超预算一直以来都是工程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致使工程投资效益大大降低。当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主要原因有:

(一)、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不合理

某些概预算编制人员对工程情况调查、研究得不够深入、详实,所编制的造价预算出现缺项、漏项等差错,无法全面反映和正确预测工程实施的费用支出情况。

(二)、工程造价受到环境、市场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所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工程之初所做的概预算虽然对价格波动、市场风险等情况做出了预测并对预算留有余地,但是还是不能完全做到准确无误,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工程造价很可能出现超预算。

(三)、施工单位忽视了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不少施工单位将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看成了孤立的、静态的过程,仅仅重点对招投标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的预算造价进行控制,忽视了施工阶段等其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最后导致工程造价超预算。

(四)、施工单位对工程管理不善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间长、场面大、工序多,一旦管理不善,施工情况就得不到及时反馈,难以对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造价进行监控和调整,容易造成资金浪费,造成工程造价超预算。

二、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工作做如下探讨

(一)、工程投标阶段的预算工作

现今的工程发包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每个工程的投标中都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工程的商务标部分。工程的商务标都是由工程预算人员编制的。商务标的价格对于工程中标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现存的计价方式有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两种计价方

1.1定额计价的投标方式

此方式要求预算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图纸所有分项工程的工程量.现今预算中计算工程量的方法有软件图形计算工程量的方法和人工算量的方法。无论哪种方法定额计价的投标方式都要求所出具的工程量要准确,所以工程量准确与否影响着投标报价。其次是定额项目的套价选项也会影响投标的报价。当然进行定额项目的套价的选项时要看技术标部分的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预算人员要看技术标部分的施工组织和工序安排及机械的选择、模板的选择及施工现场的布置来选择最合理的定额项目。

1.2清单计价的投标方式

此计价方式是建设单位给定单位工程的所有工程量清单,这样预算人员要根据工程量清单套用消耗量定额,也可以套用企业定额,此定额以本企业的较低的成本消耗作为编制定额的基础。分部分项工程费用应根据综合单价的组成内容,按招标文件中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特征描述确定综合单价,综合单价应考虑投标人承担的风险费用,招标文件提供的暂估单价的材料,应计入综合单价。投标人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对招标人所列的项目进行增补。措施项目费应根据招标文件中措施项目清单及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可以计算工程量的措施项目采用综合单价计价,其余的措施项目以项为单位计价,应包括除规费和税金的全部费用。专业暂估价应按招标人在其他项目中列出的金额填写;计日工按招标人在其他项目清单中列出的项目和数量,自主确定综合单价,总承包服务费应根据招标文件列出的内容和提出的要求自主确定;规费和税费按国家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计算,不作为竞争性费用。投标总价应当与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规费、税金的合计金额一致。

(二)、施工过程中的预算工作

施工阶段是实现建设工程价值的主要阶段,也是资金投入量最大的阶段,因此,施工阶段应是的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预付款、工程变更费用控制、挖掘节约工程造价潜力以实现实际发生的费用不超过计划投资。

2.1施工过程中作为工程预算人员,不仅仅要专注于施工进度报表还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掌控,由此来掌握施工工程中的第一手材料,详细地了解每个施工工序的具体施工情况,来重新弥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疏漏,每月编制当月的工程量完成统计表,确认工程量、施工情况、施工用料变化,对综合单价据实调整。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造价预算控测人员要切实落实合同造价预算的内容,将其作为控制造价的重要一环,参与工程变更、争议与违约、索赔等各方面的工作,并从经济、技术、合同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做好现场签证工作,要求现场相关人员及时做出能够准确反映这一变化的签证材料,以防进行工程结算时产生没有必要的争议。

2.2在施工过程中,预算人员还要及时核算成本,在施工的过程中预算人员要及时核算工程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成本和各种管理费用的消耗.客观分析价格因索,对价差调整留有余地。进行动态管理。为防止价格波动影响预算对投资的控制效果,应该建立工程造价差价预测系统,对各项工程造价指标的变化趋势做出合理预侧,适时调整差价,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工程结束的结算工作

3.1工程结算工作

当工程结束时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进行工程结算工作,在此工作中预算人员要把施工过程中所有产生变化的原始资料收集整理,包括在工程资料中的与经济有关的一切工程资料如技术联系单、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单、工程洽商记录及施工措施调整计划等,使此项工作有理有据.避免甲乙双方产生不必要的争执。使结算工作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施工的情况。

3.2在工程结束时针对参加施工的施工班组进行人工费的结算工作。

现在随着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施工生产产生了专业的施工生产班组.如:钢筋班、模板班、混凝土班、力工班、瓦工班等等,预算人员要按照每个班组的工作量,根据人工费分包合同及相关的规定给各班组进行人工费的结算工作。

3.3在工程结束时预算人员要进行单位工程的成本核算工作

在工程结束时,工程预算人员要和财务人员一起把此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管理费和各项其它费用都核算出来,从而能清楚知道此工程的赢利情况,同时也要帮助各个职能部门找到更好地提高管理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渠道,使企业能够更加行之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3.4对工程竣工决算比较分析

由于竣工决算是综合反映竣工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所以在竣工决算书中必须对控制工程造价所采取的措施、效果及其动态的变化情况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从而总结经验教训,以供后面项目参考。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应从几个方面入手:工程变更、价差与索赔,主要实物工程量,主要材料消耗量,建设单位管理费。

预算控制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结算;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和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对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要求也日趋增高,各级领导的重视度也随之有所提高。为加强施工企业单位的内部经济管理,其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预结算管理和控制必须得到提高和保证。

1.当前建筑工程项目预结算存在的问题

1.1预算与概算概念分不清楚

对预算的严格和细致认识不到位,导致要求不严格,从而走形式主义,预算做成了概算。再者在预算过程当中,只粗略做出了年度计划,没有根据预算总体细致到极度预算或者月预算,在年度当中的不可控因素远远大于季度和月份,导致无法在突发改变中及时管理和控制预算,使得总体预算管理和考核产生极大困难。

1.2编制基础薄弱

在建筑工程项目预结算时,编制基础薄弱使得预结算不能按照成本的动态来分解和控制,而是单纯按照以往的历史数据或者领导层、经理层的简单讨论和主观判断,下达一个过于粗略的数字,这就造成了相关部门对预结算的控制操作难度较大,执行起来较为困难。

1.3预结算的管理缺乏弹性

建筑工程的预结算体系和制度不能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应当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工程进展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做出相对适当的调整,可采取半年调整或根据情况采取其他调整周期,使得之前未曾预见到的市场因素或内部环境变化导致的预结算拨动及时被纳入与甲酸管理范畴,使得预结算更加切合实际和可行。

1.4相应预结算考核制度不完善

考核制度的缺乏造成了相关单位和部门对预结算的执行和额编制脱离,出现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预结算并不是企业施工的硬性约束,而是一个大致的指导和参考。部门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即便意识到了预结算管理的重要性,但却没能真正透彻理解预结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以致不能将预结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有效结合,这样的情况必然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不符合预结算的结果。

2.建筑工程预结算编制

基础资料的搜集和分类管理是做好预结算的前提和基础准备,包括竣工的图纸以及相关说明、施工的组织设计、专项设施施工方案等,还有相关签证单、变更联系单、该工程的招标和投标文件等等。要做好资料的管理和保存完整,为做好预结算奠定基础。

建筑工程预结算的准确性和实际性与现场的施工条件、方法、施工设计变更、运用机械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资料都必须要到施工现场深入考究才能得到。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的甲乙双方竣工时在结算方面发生争执很大程度由于没有深入到施工现场去考究和获得数据资料。由乙方提供的施工现场资料又往往会被甲方质疑,认为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甲方应适时深入施工现场去获得实际的施工过程资料,同时还能协助施工管理人员签证方面的事宜,以此来提高工程预结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减少和避免双方发生争执。

在建筑工程项目计算工程量时,应首先充分熟悉工程定额,熟练地掌握工程量的计算相关规则。建筑工程工程量的计算要求尽量细致化,考虑得尽量周到和完善,且实事求是,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来执行。应当注意,在套用相关定额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细节的问题,列如水泥砂浆配合比、装饰抹灰的厚度以及钢筋的含筋率等等。准确全面的计算好工程量,注意防止漏算和漏套等问题。

3.建筑工程施工结算超出预算的原因

3.1编制依据不一

施工前做出的施工图纸预结算是在图纸要求的理想状态下计算出来的结果,其编制包括了施工依据的图纸说明、材料预算价格、预算定额、费用定额等相关方面的依据。但结算的编制还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组织设计方面、施工方案变更、设计变更、材料价差、政策性调价等实际发生的在预算外的费用。

3.2编制时间差异

施工预结算与结算编制间存在绝对的时间差。施工图预结算是在图纸设计完成后进行的,而结算则是在工程实施的阶段或者工程竣工后进行的。

3.3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对工程管理不善

多数的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时间长、工序多、场面广等特点,若工程管理方面不够完善和有效,就会使得施工过程中的情况不能及时作出反馈,从而不能有效监督和控制施工现场的情况,可能造成资金流失浪费等情况,影响工程预结算。

4.建筑工程预结算控制办法

4.1提高工程预结算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

在工程预结算的管理当中,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工程预结算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不仅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还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具有前瞻性,且要求管理人员具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和法律法规的了解。因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工程预结算的管理而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要求管理人员要透彻地了解合同,且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深入施工现场去获得和勘察现场资料,主动与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沟通,以及时发现预算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完善和纠正。好的预算员、预算管理人员能更好地保证工程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使得工程进行得更加顺利。

4.2施工图预算必须重视

首当其冲的是必须准确计算出工作量。工程量的计算结果直接影响施工图的预结算,是整个预算的重点和难点,其繁琐性和耗时性使得出错的几率较大。但工程量的预算又是整个工程预结算的主要数据依据和计算的基础,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和保证工作量的计算准确性。有关工作人员在每接触一项新的工程时必须要认真了解和学习施工图纸以及相关合同的规定,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去获得第一手的施工资料,掌握现场的异常情况以及出现的变更对预结算的影响,以便及时作出预算调整。

4.3严格控制和把关材料、设备价格

材料的用量以及其价格在工程预算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因此其消耗量和价格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预算的准确性。加强施工设备及材料的管理、合理存放,保护好设备和材料的完好以及使用性能。在合同订立前,应当仔细调查和了解市场上的材料性能和价格差异,做到货比三家,择优选购。另外,要仔细审核工程用料清单和各材料的基本单价,控制好材料的价格和消耗。在运输方面应注意选用最为经济适用的方式,尽量就近购料,以此降低运输成本。

5.结语

总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预结算管理和控制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施工过程的资金统筹和管理,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的资金到位、推动工程的实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前形势下,在建筑企业方兴未艾的现代经济条件下,各建筑企业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项目越来越多,质量和工程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也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和科学化。建筑企业单位应重点抓好对于建筑工程的预结算管理和控制,完善预结算制度,从而实现企业的生产管理加强,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艳茹;建筑工程预结算常见问题与采取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3期.

预算控制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控制和管理;资金预决算

一、资金预算控制和管理概述

资金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依据原始的生产经营数据与长期战略规划的具体需要,综合企业运营现状,对企业资金进行分配与估量。其不仅是对企业其他预算项目的机械整理和汇总,而是作为统筹规划和平衡企业资金收支的管理活动,实时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资金现状,确保企业实现对资金的合理考核、实时监控和事前预估。从常见的预算管理流程来看,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预算执行、预算编制、预算考核与分析这三个阶段;从管理内容来看,其主要包括资金分配、资金流出、资会流入等方面.从项目的运营过程来看,其主要包括营运资金管理、资金的投资方案、资金筹集方案等方面。

二、工业企业在资金预算管理方面的弊端

(一)没有科学的资金预算的编制机制

资金预算编制是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最初阶段,其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当前,国内绝大多数工业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职能部门开展资金预算编制时,会习惯性地将其作为经营预算的组成部分,进而将其并入其他预算项目实施合并编制,现行的资金预算编制手段过于精简,仅仅简单地汇总整理了资金预算的诸多需求项目,不能够充分发挥资金预算编制的指导性特征。从编制流程来看,多数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在实施资金预算编制时,主要根据最近几年的资金使用状况,往往不会主动、参考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议,没有系统性地考虑企业长远战略规划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会导致制定的预算指标体系缺乏充分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并且编制预算的方法主要以传统的简单财务核算为主,基本上不考虑运用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现代化的编制方法,极大地降低了资金预算编制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资金预算的执行不彻底

资金预算执行过程的主要目标在于控制和监督各个预算项目资金收支现状。目前,不少工业企业难以贯彻执行事先制定的资金预算规划,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工业企业往往缺乏科学的资金预算编制,这就导致预算编制难以契合实际的资金需求状况,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通常会受资金预算的阻碍和制约,进而会需要调整现行的企业资金预算,如果需要的资金难以及时追加和落实,就会延长项目周期,进而促使项目的亏损和失败。而另一方面,工业企业的管理层通常不会关注资金预算的控制、调整工作。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时,在每个季度需要依据相关规定检查资金实际使用情况,编制实时的资金使用报告表并上交给企业管理层,而管理层通常不会详细地对比分析资金的实际使用现状与已有的预算规划,也就难以准确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和解决其中的问题。企业管理层缺乏资金预算管理和控制观念导致其忽略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自行调整企业的资金预算,最终,就造成事先制定的资金预算规划没有权威性,并且诸多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规章制度都成了表面摆设,其通常会依据现实的资金需求和管理层的主观意愿而朝令夕改,严重削弱了资金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力度。

(三)资金预算的考核分析不健全

大部分工业企业没有将资金预算的考核绩效纳入企业年度工作绩效的考核内容,造成资金预算难以实现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约束。不少企业资金预算的核算工作通常以对预算指标实际完成情况的机械汇总,而在期末财务部再对比企业总体的资金使用情况资料与期初制定的资金预算规划表,核算出诸多预算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其还会在公司年度大会上宣读,但是企业通常会忽略实施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企业员工难以真正关注和落实资金预算工作。

三、工业企业健全资金预算管理体制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预算编制流程

从资金预算周期来看,编制资金预算是一个动态的周期循环过程,是企业职能部门互相沟通合作的过程。企业财务部首先要分析资金预算编制的历史数据资料,并综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开展当期资金预算的编制工作。与此同时,其财务部门还必须将编制的资金预算与企业的利润预算、销售预算、成本预算进行细致对比联系,实现资金预算规划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协调一致。在明确初步的预算指标后,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财务部门的预算负责人需要进行精诚合作,对预算方案进行不断地讨论、修订;之后,一方面要向企业管理层上交资金预算的初步方案,同时汇总诸多预算执行机构的建议,编制部门预算报告并上交到企业管理层进行决议和修订,经过长期的讨论、分析和改进,进而加强最终预算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且由于最终预算方案综合了预算.执行部门的建议,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其落实预算方案的主动性。与此同时,企业还必须科学分解资金预算方案,在明确总体的资金预算方案后,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做到:依据总预算方案编制部门自身的资金预算规划,依据企业资金预算年度方案,编制相应的月度和季度预算方案,系统地分析原材料价格变动、销售额的完成度、产品价格变动等诸多因素对于资金使用状况的具体影响,强化资金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和精确性,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由于资金规划的不合理而产生的短缺现象,降低企业总体的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度

1.构建多层次的预算部门

工业企业应当将资金预算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依据企业需求,构建多层次、多级别的预算部门。从隶属关系上看,企业的预算部门应当隶属于财务部,但其必须可以自成体系,这就需要在财务部单独创建独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在部门内部也配置预算管理机构,由部门内部的负责人管理。在编制预算时,企业预算部门首先应当明确预算目标,然后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依据自身现状,综合自身的年度计划,深入研究本部门全部的资金预算计划,然后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并且列明进行修改的具体原因以及修改的氛围幅度,最后经部门负责人同意以后向企业预算部门提出修改意见,企业预算部门经过汇总和整理相关意见以后上交到公司办公会进行议讨和决议,加强预算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预算指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执行预算阶段,企业和部门的预算机构都需要深入分析对比资金使用现状与预定的预算方案的区别,然后编制预算执行现状的月度和季度分析报告,找出预算执行流程当中的诸多弊端、弊端存在的合理程度、异常弊端发生的原因等,通过创建多级别、多层次的预算管理机构,强化财务部门与企业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等合作沟通,辅助企业管理层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的经营现状、预算的执行情况,加强对资金使用现状的动态实时监控。

2.构建合理的预算审批程序

在编制资金预算时,大多数工业企业没有综合未来销售和价格等因素变动的影响,在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因素不断变动的影响,必定需要追加或是调整原始的资金预算方案。因此,工业企业必须构建合理的预算审批程序。要想调整预算,其首先应当去预算执行部门进行书面申请,经过部门负责人同意以后进行重新申报和审批,在经过企业管理层决议通过以后才实施执行工作。确保资金预算方案拥有一定的弹性是有必要的,但过分关注预算的弹性和灵活性就会导致预算工作丧失指导功能。因此,企业应当为可能变动的资金预算项目设定科学的变动幅度,高于该幅度时,则进行重新分析,严格审核该项目的可操作性。

3.创建资金预算管理的责任制

在创建多层次的预算管理体系后,部门预算机构和部门负责人作为预算管理的主要责任方,部门预算机构再进一步将预算责任层层分解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资金预算责任的分解要严格遵循可控性原则,部门管理者要对该部门的预算状况负主要责任,相应的预算机构则应当全程监控对预算资金执行情况。

四、结论

在实际的生产运营过程当中,工业企业应该不断强化对资金预决算的管理与控制,并且依据企业实际的发展需要及具体市场行情来制定相应的财务规划,实现其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琳.构筑集团企业资金结算与集中控制的新系统―中国石化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与集中控制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7(2).

2.王君彩.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研究[J].扬州大学报,2008(10).

3.杨慧雨.对国内大型集团推进资金集中管理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