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4 ― 0155 ― 03

2013年7月,中组部与教育部等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要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对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该文件明确了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思路。高校作为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工作主体,面对中央提出的新要求,应首先从高校内部入手调控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其中首要任务是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内部质量控制机制进行梳理,明确发展规程、理顺发展环节。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内部质量控制系统的内涵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督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引起质量不合格的因素,以达到质量标准要求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理论源于菲根堡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该理论提出,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必须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将相关技术手段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和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1〕

党员可以说是党组织培养加工出的“产品”,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内部控制机制就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对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全过程及各阶段工作对象进行质量控制约束的一系列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类型主要基于层级控制和同族控制。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一般通过制定标准、严格发展程序、制定工作标准、提高党务工作者业务水平、增强师生理想信念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系统建立的基础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到发展程序、组织职责、工作标准等多个层面,因而,要建立良好的、顺畅的质量内部控制机制,必须先理顺“三个层面”、“两个相度”、“一个关键点”的关系。

1.“三个层面”是指明确支部、院系党委、学校党委三级党组织各自的工作职责和重点,加强各级党组织间的分工合作,点线面结合共同完成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共中央[2010]15号,8月13日印发)》明确界定了高校各级党组织的职责。高校党委主要从宏观角度对学校大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控,负责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就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而言,就是要把握发展目标和方针,进行总体控制和调整,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发展质量和数量的调控、对学生党员整体质量的评估与反馈、增强发展程序监控力度的、发展程序标准的改进、对党校课程体系及培养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的工作。院系分党委主要是在校党委的带领下与学院行政领导班子一起负责院系的发展并指导所辖党支部。就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而言,就是根据学校党委要求落实本单位发展计划,对支部的发展党员工作进行指导和审查,具体应围绕明确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要求、合理制定发展党员工作的计划、加强对支部书记的选拔与考核等开展工作。各党支部主要职责是为本单位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出谋献策,并具体开展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决等工作。具体而言,应在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和要求,细化各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标准,加强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的教育管理,根据本支部实际情况建立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考评措施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

高校各级党组织不仅要有分工,还要协同合作才能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如《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要求发展党员工作要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要合理制定党员发展计划,就必须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法。即校党委应总结实践经验,需要和可能,对院系党组织提出指导性意见。院系党委根据校党委的指导性意见和本院的实际情况对各类支部提出指导性意见,党支部根据本支部积极分子培养情况和工作实际,对院党委提出的意见进行调整和反馈,院党委根据各支部的反馈形成本学院发展党员计划,报校党委,校党委综合各院系计划,最终形成本校发展计划。

2.“两个向度”指重视对“发展程序”及与之相对应的“各阶段产品质量”的控制。

发展程序好比是制造产品的各种工艺手段,各阶段培养发展对象就好比生产流水线上的原材料、半成品等。对工艺手段和原材料、半成品质量的控制是最终大学生党员这一成品质量高低的基础。

对党组织来说,培养发展一名党员的步骤和环节很多,每个步骤落实在具体工作是有规范和要求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对发展党员工作各环节重点做了具体规定,如在预备党员的接收方面要求“在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上,支委会要向大会报告对申请人审议的情况。与会党员要对申请人能否入党进行充分的讨论,并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因故不能到会的党员正式向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应统计在票数内”等。这些要求涉及工作目的、方式方法、步骤、范围等,详尽而细致,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作出了明确的指导。各级党组织必须遵照执行。

对于党组织的培养考察对象来说,他们的身份是随着考察程序的不断延续而变化的,如从入党申请人成为积极分子,再成为发展对象,之后发展为预备党员等。培养考察对象在各阶段的身份定义以及对该身份的要求也是有标准的。如《中国共产程》对入党申请人的条件也作了明确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应根据这些明确的界定对各阶段培养考察对象提出明确的标准和规定。

3.一个关键是指新时期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理念的确立。

工作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对于某一方面工作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是指引人们对该项工作从事理论探究和实践运作的航标,是做好工作的基础。高校在发展党员工作理念的建立应重在把握好产品的质量。

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发展党员的新十六总体目标――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新十六字总体目标强化了对党员总量的控制,对党员质量的要求和发挥作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产品质量的标准是衡量控制产品生产过程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前提,没有标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和衡量就缺乏可操作性。从目前来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在党员的标准制定方面主要定性的成分多,量化标准较少。党务工作者对大学生群体中哪些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主观判断较多,客观衡量较少。因此,制定可量化的标准,并将定性标准与量化标准相结合才能合理评判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与水平。时代在发展,时代对党员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大学生党员的具体标准也必须随之调整。新时期,对大学生党员的衡量应是多维的,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要坚持业务素质与政治素质相结合的党员标准。

三、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系统模型

1.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类型

质量内部控制可以发生在工作开始前、工作进行过程中,或工作完成后。分别称为前馈式控制、同步时控制、反馈式控制以及纠偏措施。〔2〕

(1)前馈式控制主要用于引导工作方向、明确工作目标、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止问题的出现。前馈式控制的主导者应是学校党委。校党委应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建立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目标、计划,明确发展程序和各阶段工作对象标准,让下级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有据可依。院系党委及党支部一般应根据校党委工作目标、工作程序要求和各阶段工作对象标准建立细化的、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和更具操作性的指标。同时,校党委应根据学校规模,由校党委统一开展专项工作培训,或要求委托院系党委开展专项工作培训,提升党务工作者和党支部委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在前馈式控制系统中,高校党委层面建立的控制方式往往仅限于制定发展程序和工作要求,在工作目标、发展党员流程中各阶段工作对象标准没有明确标准。在院系党委层面,制定明确工作对象标准的党组织不多,已制定的标准不系统,只注重个别环节工作对象的标准,特别是重视发展对象的标准,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标准制定比较少。学校与院系党委在发展党员专项培训和检查方面的力度不够。

(2)同步式控制是指在工程过程中直接监督,在问题出现时及时纠正。大学生发展党员程序主要由党支部实施,因此,同步式控制的主要实施者也应为党支部。对于同步式控制,除党支部内部严格执行发展程序外,主要控制措施为公开发展过程、进行群众监督,包括对工作对象的情况进行个别访谈、开座谈会、民意测评、进行公示,特别要注意推广民意测评表和公示名单工作,这两项工作操作简便、结果较客观、征求意见范围较广。此外还要丰富监督载体,公布投诉信箱、电话、电子邮箱、联系人,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在同步式控制体系中,校党委在对各院系推荐的发展对象开展培训时,也可以通过对考核方式的调整评估发展对象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如,在党校培训之初对发展对象在能力素质与思想水平方面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反馈各院系,另一方在党校结束课程后,对发展对象再次进行评估。对于没有进步甚至不合格的发展对象,应责成院系党组织重新培养考察,并对自身工作质量进行反思。

(3)反馈式控制在产品成型后,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找出偏差,为及时实施纠偏工作打好基础。学校党委对全校各级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起协调、检查、指导和督促作用,各院系党委(党总支)对所属党支部也如此。学校党委和院系党委通过党组织自查和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可以就党员发展工作进行检查,促进各级党组织了解和审视工作水平、促进工作规范化。学校党委还可通过一些专业机构对学生党员进行评估,即可对校内学生党员在先进性和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评估,也可通过评估毕业生党员就业去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党员的评价等对党员质量、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评估。大学生党员群体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通过对他们的跟踪评估,可以从侧面反应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4)纠偏工作是根据对产品质量的监测,发现产生不良质量的原因,之后采取的处理措施。〔3〕对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反馈式内部质量控制应主要包括:1)通过同步控制系统中的公示环节和反馈式控制系统中的专项工作检查和党员质量评估等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合标准的工作对象进行返工、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弥补工作程序中出现的漏洞。并对“返工”及“处理”工作进行规范。2)针对反馈式控制系统中的评估、调研数据,对照上级组织发展党员工作要求,审视本校发展党员工作的目标、计划、思路,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偏差。

2.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系统框架

对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来说,涉及到的组织层面较多,并且各级党组织的职能又是交错发挥作用的。因而,各级组织采取的各类控制方法与纠偏措施实际上是交错进行的。要注意的是,在控制过程中,如发现错漏,应立即纠偏。特别是在党支部职能范围内的各步骤和环节,通过民主测评和公示等方式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发现问题立即纠偏,至少返回上一程序进行查漏补缺,完善程序对于党员培养和发展质量尤为重要。

3.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质量内部控制系统内各类型工作分工与布局

尽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与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内部控制系统的建构需要考虑效率与成本,特别是由于该项工作程序复杂、层面多重,尤其要注意各细节间的联动互补,统筹考虑工作内容,使各级各类工作相互支撑,尽可能使工作不重复、细节不矛盾,提高工作效率。依据统筹分工、点面结合的原则,可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内部控制系统各级各类工作进行如下分工:

〔参 考 文 献〕

〔1〕夏伯忠.全面质量管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14-15.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第2篇

一、深刻认识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农业机械化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当前农业机械装备质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物耗能耗偏高、科技水平较低等问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努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切实做好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才能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也只有提高农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和使用效率,才能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让广大农民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农业机械化质量是农机产品自身质量和农业机械高质量运用的统一体,事关农业机械的使用效果和经营效益,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向农业机械化质量寻求支撑。只有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实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对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的迫切需求,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和谐、可持续发展。也只有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积极排除农机安全隐患、降低机具故障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机故障和质量纠纷,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是促进农业机械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公布实施,为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农业部和一些省区市出台了配套规章,使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步入了依法管理的新阶段。购机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高涨。随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劳动力逐步转移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改善生产条件,使用上性能可靠、质量优良、驾驶舒适、操作方便的农业机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高性能、高质量农业机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明确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产品质量打基础,提高作业质量出效益,抓好维修质量保安全,提升服务质量促和谐;进一步加强协作、发挥优势、履行职能,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完善质量管理手段,健全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抓好主要作物、重点产品、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质量,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开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新局面。

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提高科技含量。努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故障、事故率。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农机产品。认真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发挥好各自的职能。运用好现有手段,加强在用农机产品质量评价与监督管理,促进产品性能改进和质量提高,不断满足农业生产的新需求。

提高作业质量。加强作业标准与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不断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益和水平。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积极发展适宜农机作业的种植方式。利用好国家面向农民培训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完善对作业质量的评价制度,积极开展并科学公正地做好作业质量鉴定工作,及时处理好作业质量纠纷,保障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和农机手的合法权益。

提高维修质量。落实农机维修管理规定,加强维修网点的规范化管理,充分调动农机企业、维修网点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培育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积极促进农机维修技术和设备更新,大力开展维修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提升维修技术水平。加强对农机手维护保养技能培训,提高农机使用的技术状态。

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平。科学、公正、及时处理好质量纠纷,保护好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弘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服务能力,改善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为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总体要求

树立和强化法制意识。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开展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法律依据。农机系统要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并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法律和规章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质量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行政。

树立和强化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在推动农机使用节本增效,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和谐、安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建设新农村,实现“兴机富民”。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质量提高。树立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理念,坚持四个质量一起抓,全方位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

树立和强化责任意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关系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质量管理职能是农机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从使用环节入手,加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把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直接为农民和农机企业服务,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了解农民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本领,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优质服务。要主动向企业反馈质量信息,帮助企业查找质量问题,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三、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力度

(一)认真实施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本依据。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相关法规建设工作,做好作业质量和维修质量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建立完善的质量法规体系。加大普法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其配套质量管理规章。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履行法律赋予的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充分运用好质量调查、投诉监督、维修管理等质量监管手段,规范工作行为,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二)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标准规范是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基础支撑。将标准化作为质量工作重点,统筹规划,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加快农机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机具报废的标准制定工作,尽快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和地方标准体系。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工作,通过示范区建设、规范农机作业服务、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切实把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

(三)强化农机试验鉴定。试验鉴定是农业机械化质量保障的有力手段。农机鉴定机构要创新方法,提升水平,科学开展试验鉴定工作。科学规划鉴定体系建设,多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提升鉴定机构能力。鼓励引导鉴定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推进鉴定机构能力认定工作,让符合条件的省级鉴定机构参与部级鉴定,积极扩大部级鉴定规模。鉴定机构要加强协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部农机鉴定总站要加强鉴定业务指导,积极做好部级鉴定的协调管理工作。

(四)依法组织质量调查。质量调查是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的重要方式。各地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依法组织开展在用特定种类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调查工作。根据农业机械使用者的投诉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科学制定质量调查计划,明确质量调查的内容、范围、对象、时间和方法。周密组织调查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试验检测,科学分析调查信息,及时公布调查结果。调查计划和调查结果在公布前要严格履行规定的备案程序,报农业部备案。与有关部门协作,加大农机零配件的打假力度,净化农机配件市场。

(五)高度重视投诉监督。投诉监督是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有效途径。按照《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明确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机构,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质量投诉监督机构要及时、高效、公正处理质量投诉事件,切实维护农业机械所有者、使用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要做好全国农机投诉工作,加强对各地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的业务指导。各地要定期分析汇总并上报投诉情况。

(六)加大机具推广力度。农机推广是农业机械化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要围绕产业发展要求,积极推广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先进机具,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的机具推广中取得新进展。要加强对《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管理,从源头上保证机具质量,通过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

(七)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农业机械化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各地要多渠道争取投入,加强对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为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机手的使用操作和维修保养技能,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要领,保障使用质量和效果。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加大对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提升维修人员技能,保障维修质量。

四、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摆上重要位置。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把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关于质量保障工作的规定,定期分析农业机械化质量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抓好抓实。

(二)做好统筹兼顾。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统筹考虑农业机械新产品研发、试验鉴定、普及推广、维修管理和作业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的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切实保障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用的发挥,促进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第3篇

即质量文化建设的施行和考核标准要有客观性。我们在进行质量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要有施行的基本要求和贯彻的具体办法以及成果考核标准,没有这些,质量文化建设就无从着手。所以,我们在制订质量文化建设工作施行和评价标准要客观地反映现实。这个客观现实就是实施主体和受体(职工群众、社会组织、自然人)的意志在质量文化建设中的反映。说到底,就是在制订质量文化建设施行和成果(实效)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广泛征求职工群众、上级主管(指导)部门、其他社会主体的意见。真实全面地反映质量文化建设工作的全貌,又可以在实际施行过程中获得理解和支持。

二、实效性原则

简单说,质量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即指所应达到的所要达到的目的或结果。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直接推动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工作的改进或良性发展。其二,通过质量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高质量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必须把着眼点打在企业“效益”上,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完美统一。

三、科学性原则

质量文化建设的科学性是指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工作要符合企业管理工作基本要求。第一,要符合管理工作者及员工的心理规律、认识规律和接受能力。质量文化建设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一些要求和办法要施用于工作实践,需要为员工和相关工作者的认可;第二,施行的要求和办法以及评价标准要具客观性和发展性。其一,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以及员工工作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工作的内容、重点、任务、对象、手段、方法也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二,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实践的形式呈现出由少到多、日益丰富的趋向。

四、可操作性原则

质量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是指进行该项工作的有关施行流程、办法、评价标准等设定的内容易为参与者所掌握、控制,并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特别是能为企业全体员工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认可并以之指导改进自己的工作。可操作性原则应该符合这样几个要求:从社会属性方面看,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即符合质量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不能过于空泛,不能过于形式化,不能脱离油情。从内容的设定方面看,要紧紧围绕油田中心工作,顺应时展要求,符合石油行业特点,贴近油田职工队伍实际;从量性标准的方面看,坚持抓住重点、找准难点、创新点、突出特点。总之,可操作性原则要求要体现一个“实”字,确立一个“抓手”,要“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五、石油企业中质量文化建设的途径

1.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树立石油工人特有的质量观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就是要教育员工,激发员工的质量意识,要依靠广大员工齐心协力地去提高质量文化,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动力。就像“我为祖国献石油”、“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样,树立石油工人特有的质量观,不断的提高员工结合本职岗位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质量管理不断深化的动力源泉。

2.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全力提高质量管理的科技含量建设石油企业的质量文化,需要各级部门紧密配合,权责明确,各方面资源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利用。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决不是仅仅是企业领导和质量部门的事,而是企业整体的大事,要全员参与。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进行相关的资金投入,引进并尽可能增大这项工作的科技含量,切实把质量文化建设工作与当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增强实效。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管理

通信网络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信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的推动,适应了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当下建筑质量管理的新趋势。

1通信网络工程工作的新形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信事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适应了当下社会经济的建设要求。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不断得到调整,通信网络规模容量日益扩大化,各类新型的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及推广,这需要创新通信网络技术标准及技术,保障其可靠性、运行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提高操作标准。提高通信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水平,深入落实科学性的项目管理及负责机制,实现施工项目的全面性管理,推动建筑施工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施工项目发展新形势,相关单位有必要就进度控制环节、质量控制环节、成本控制环节、安全控制环节等展开分析,充分发挥项目质量管理的价值,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控制水平。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通信网络工程建设领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必须做好相关信息技术的协调工作,推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效益提升。这需要明确现阶段通讯网络工程的工作重难点,以研究具体的信息技术及通讯策略,完善通讯工程系统化机制,适应项目管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效解决通讯工程运作过程中的不足,解决企业信息获得的限制性问题,从而降低施工风险。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实现软件工作环境及硬件工作环境相结合,从而实现管道合理性开挖,共同营造系统性的操作策略,提高通讯网络工程建设效率,通过优化施工准备策略,降低可能出现的项目管理问题率,有效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因素,提高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的运作水平,实现项目管理体系的健全性发展。

2项目工程施工的具体原则

2.1遵循质量第一原则。在通信工程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质量第一的工作原则,通信工程项目事关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在项目工程实践中,为了提高通信质量水平,必须完善质量控制方法。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工作人员质量责任意识提升;通过学习通信施工相关知识及技术,不断提高工作者的技术素质,实现业务能力及心理素质提升;遵循以人为本的质量工作策略,提高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这需要就现阶段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的运作问题展开分析,遵循预防为主的工作策略,做好质量的事后检查及分析工作,实现质量事前控制环节、事中控制环节、事后工作环节等协调性运作,提高项目质量检查水平,做好质量模块、工序模块的检查工作,切实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发展质量。遵循严格性质量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水平。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工作数据的总结及分析工作,做好科学性的论证工作,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标准水平,提高检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标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充分发挥网络工程在投资模块的积极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通信网络项目资源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推动通信网络项目有效性发展,落实好节能减排的工作目标。通信网络工程涉及的工作资源诸多,需要应用到各种设备及人力资源。2.2遵循系统性工作原则。遵循系统性工作原则,能够实现通信网络资源配置水平提升,提高系统设计水平。这需要完善施工技术方案,提高通信网络工程的资源配置水平,减少各类资源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降低通信网络工程的工作量,减少系统操作成本,这需要以相关设计图纸为标准,做好设计图纸的精密性设计及分析工作,根据图纸的具体数据状况,确定投资额,做好通信网络资源调整及控制工作,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率,保障各个模块监督工作正确执行,就通讯网络工程展开检查,减少施工图纸与设计图纸间的差异性,根据实际工程状况,做好施工图纸的及时性调整工作,实现资源良好控制,控制好项目管理进度,避免出现相关经济损失问题。2.3遵守公正、守法、科学性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公正、守法、科学性的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提高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尊重客观项目管理实施,以科学、公正、正直的态度解决实际项目管理问题,避免各类不正之风,遵循相关工作原则,秉公办事,项目管理领导人要谦虚谨慎,遵循秉公办事的原则,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3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3.1施工成本管理及控制。为了推动通信网络工程有效性开展,必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从电信企业的工作实际出发,提高企业系统化发展水平,制定科学性的通信工程成本控制方法,相关通讯网络项目管理者需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提高项目成本控制水平。就通信项目工期状况及成本状况展开分析,不断完善项目经理管理机制,实现整个项目进度状况及成本状况的控制。在工程成本管理过程中,遵循动态性的工程进度控制方法,就企业资本投资状况及损益状况展开分析,采取有效性的方法,解决通信网络工程的各类管理违规性问题,调整部分建设成本,做好成本控制的全局性掌握工作。为了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相关单位必须就工程材料状况及人工成本状况展开分析,避免材料浪费问题,进行科学性计算,进行劳动成本及劳动量计算,切实提高劳动量的控制水平,做好工程材料的可持续性管理工作,控制原材料数量,就材料使用状况展开分析。当通信网络项目竣工后,需要就工程机械损耗状况及材料应用状况展开分析,提高机械设备及材料的应用水平,减少各类租赁成本,实现通信工程成本控制。这需要制订详细的科学建设计划,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应用新技术及方法,做好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控制工作,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性调控。提高工程实践水平,做好施工管理组织的优化工作,提高工程整体管理效益,项目管理的相关参与部门需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实现动态性施工管理成本概念应用。3.2通信网络项目的进度管控。为了提高通信网络工程水平,必须深入贯彻通信网络项目可持续性进度管理理念,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就施工图纸状况、施工合同状况等展开分析,制订可持续性的进度管理计划,动态分析计划可能出现的变动问题,做好施工编号的合理性配置工作,进行机械设备使用状况、材料消耗状况等分析,根据项目进度状况,就投入的人力状况、物力状况等展开分析,确保通信工程如期完成。在工程总体进度计划调控中,必须进行各阶段发展计划分析,确定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周度计划等,确保计划存在一定的可变通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施工变化问题。通过确定科学性工程进度计划,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网络工程水平,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状况,做好施工资源的合理性分配工作。施工单位购买的材料需要及时到位,项目管理者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计划控制工作,按照相应计划做好建筑材料的配置工作,保障所购买材料及施工方材料及时到位。在现场项目管理之前,需要履行好材料检查的责任,保障项目材料质量的合格性,就物料规格状况、品种状况、数量状况等展开分析,做好现场准备工作,履行好材料检查的职责,提高项目材料质量管理水平。根据通信网络项目的工作状况,就物料的规格状况、品种状况、数量等展开分析,遵循严格性的通信网络项目工作标准,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效率,充分提高项目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及创新能力,积极应用相关激励策略,给予劳动者相应的经济奖励,实现项目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管理进度,按照要求落实好相关施工管理原则,按照合同做好施工周期的控制工作。3.3通信网络工程质量管控方法。为了推动通信网络工程有效性开展,必须遵循严格性的质量管理及控制原则,提高通信网络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完善通信网络建设机制,提高通信用户的整体体验水平,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水平。这需要引起相关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根据项目单位的具体要求,控制质量目标,提高质量管理控制水平,确定严格性质量验收标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满足国家规定验收标准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高质量验收标准化水平,保障工程材料的质量合格性,严格遵循材料验收制度的要求,保障每一项材料都满足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在通信网络工程实践中,要保障光缆通道的正常操作,提高管道质量水平,完善机房设备应用技术,提高工程结构的整体质量,达到规定的工作要求。这需要分析项目施工进度状况及具体的要求,强化对项目管理者的管理培训工作,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做好各类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工作,树立大胆创新的思想,将新技术、材料等提供给项目单位及监理单位展开研究,认可之后,进行大范围推广及应用,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保障工程进度,降低工程花费成本。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健全三级检查机制,解决质量隐患问题,将质量问题控制在源头。3.4安全管理工作。为了提高通信网络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完善建设安全设施机制,做好安全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减少各类安全性事故,完善相应安全保障机制,控制好安全设施的损失状况,减少不必要的安全性投入,提高安全成本的管理水平,制订安全管理预急方案,就施工者的技能素质及安全素质展开培训,做好培训活动的记录工作,深入贯彻文明安全建设工作,保障高空、高压施工模块的安全性工作,做好关键施工工具、机械的管理工作,及时查明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好施工现场的防雷工作。

4结语

为了提高通信网络工程的运作水平,必须完善通信应用技术,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实现工程施工工期状况控制,提高进度管理水平,实现通信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曾登峰.电子信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7).

[2]吴世斌.通信施工项目的管理有效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3).

[3]陈栋.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实例[J].项目管理技术,2009(10).

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途径

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动着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加,更新了以往的城市、城镇面貌,迎合了国家整体的发展态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一样复杂的活动,其要求施工方在保证工程如期交付的基础上缩短施工时间、确保施工安全及质量,以免影响建筑建成后的正常使用。近年来,建筑质量问题的出现迫使着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强化监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及时对完工项目组织验收和质量检验,一旦发现潜在质量问题联系施工方及时加以处理。通过强化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建筑质量,保证使用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实际效益。

1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1)实际监督管理问题。

监督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国家未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造成监督工作懒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权责不明的问题时常出现,导致监督力度不足,工程项目管理问题频出,对实际的施工质量控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对建筑行业的有序发展产生了影响。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采用分包管理体制开展管理工作,而该种管理模式无法对合同双方的责任问题进行明确划分,因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各环节问题频出,对施工成本未进行合理规划,浪费了施工成本,影响了施工进度。再者,工程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对施工规章制度及流程不够重视,人为失误频发,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施工技术及成本问题。

现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建设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攀升。由于建筑工程涉及到的专业较为复杂多样,因而对技术要求也普遍提高。但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建筑企业为实现施工各环节质量控制目标,很少考虑到施工中存在的专业交叉情况,未做好有效部署,从而使施工难度大大增加。其次,随着人们对商业住宅建筑个性化要求的不断提升,施工投入增加,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各个施工部分之间的工作不能协调进行。再者,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传统的施工作业模式仍普遍存在,施工人员组成基本为进城务工人员,其对专业的施工理论知识了解甚少,现代化的施工设备不会利用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难以实现预期的建筑质量目标。而成本管理控制工作的不足,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预期收益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投入、支出不能有效平衡,难以实现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质量控制水平提升的途径

(1)强化监督管理工作。

监督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占据关键地位,因而想要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就需要提高监督管理重视程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建立新的和完善现有的监督管理制度,提升监督管理水平。一是提高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做好各个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二是制定合理的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和流程,并严格落实和执行,工程完工后统一做好质量验收工作,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

(2)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考核机制。

建筑工程因其特点,普遍存在任务量大、时间紧迫的特点,对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个人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强化对其的培养工作势在必行。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注意发现认真负责且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施工技术人员,着重培养其施工技术操作及质量意识,在全体施工人员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质量意识,从而对自身的施工行为进行严格要求,为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再者,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为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规划支撑,使施工技术、人力以及施工设备等各要素实现合理配置,有效实现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目标。

(3)强化成本和进度控制。

①成本管理控制。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好坏会对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成本管理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自身养成成本管理意识的同时,强化各施工工作人员对资源节约,效益提升的认识。科学进行预算,减少施工成本输出,实现成本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②进度管理控制。严格落实进度分工制度,将各阶段中的具体施工环节及施工工艺落实到个人,实施有效的责任约束机制及其奖罚对策,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监督控制责任意识,使其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各环节的工程施工活动。施工前,应综合考虑施工情况,制定详细科学的施工管理计划,并具体细分、落实。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计划组织施工,科学划分责任区域。工程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实际施工中潜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措施,合理解决,切实提升施工进程,实现进度管理的有效控制。

(4)强化质量控制,引进设备、技术。

明确质量目标,管理人员需根据公司的质量目标制定合理的质量验收标准,以便各环节完工后实施质量验收工作。通常情况下,要求各公司制定的质量验收标准要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以达到严格要求的目的。其次,需要做好材料质量检验工作,要求甲乙双方采购的建筑材料均满足国家相关的环保、质量标准及其设计规范,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用材的质量,为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安全以及建成后的质量奠定基础。再次,强化细部处理,提高细节部分施工质量,如顶层、一层、地下室、屋面、楼梯走道以及卫生间等等。积极创新施工技术手段和新材料,目前施工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如钢筋自动加工机械、混凝土搅拌机械等等)已逐步取代了以往的人工操作,解放了劳动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由于人工失误而带来的安全、质量问题。先进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施工人力成本,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

结语

建筑工程是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其发展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更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其施工管理工作及质量控制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管理、控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施工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不断努力,合理处理存在的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问题,引进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考核机制,强化成本和进度控制、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