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无偿献血;免费用血;返还政策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此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献血工作步入法制化和正规化道路。

一、免费用血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2012年之前,我国尚无统一的还血制度,各个地市都是遵循各自的办法。就山东省潍坊市而言,遵循的是2000年8月25日经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实施的《山东省实施办法》的办法: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5年内享受5倍无偿献血量的医疗用血,5年后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或者其配偶和直系亲属自献血30日起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一人献血,全家受益。

但是,在整个办理免费还血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异地报账。在无偿献血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生和军人,而这部分人一般都是在校或在部队服役期间献血,他们毕业或复员后,大多数都离开了献血的所在地,如需享受兑现待遇时,按规定受益人必须将献血证和用血原始资料通过邮寄方式到献血所在地进行审核。这样有可能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可能会出现邮寄接转差错;二是给受益者报账时带来不便,影响献血的热忱。

2、报销相关凭证不详。由于少数献血者及受益者对免费用血的报账程序不太了解,对需要提供哪些凭证不够清楚,尤其是医院用血原始发票应与其他医疗费用合并开在一张票据上,用血者拿不出单一的医疗用血费用凭据,医院又未单独开具医疗用血发票。因此,受益人因未按规定提供这些相关报销凭证,以致造成一次或多次不能报销用血费用,给免费用血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给核报工作带来困难。

3、献血证遗失和证件相关内容记录不详。《无偿献血证》是核报用血费不可缺少的依据,换句话说,无偿献血证本身就是一本有价证券,因此,填写无偿献血证必须严格规范。

二、免费用血量连年增长,亟需新政策出台

从《献血法》实施以来, 随着无偿献血者的增加,加上各种宣传的作用,免费用血者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下面是潍坊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从2001年到2011年的无偿献血免费还血情况 :

免费还血量增加源于近两年需求量的增大。随着各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医改的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手术的增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有了新的高度,献血热情有了新的提高,知道无偿献血是利人利己的高尚行为,让一些不舍得住院治疗的病人有机会接受住院治疗,临床用血量也相应的高出许多。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免费还血工作的效率及效果,进而影响了献血者的积极性。

三、新政策解决了地区内部问题,但跨省区的免费用血仍待解决

2012年以来,山东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开展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即时返还工作的通知》,推行了新的政策,决定自9月1日起开展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即时返还工作。

所谓返还政策,即在山东省内血站参加过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和献血者亲属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时交纳的用血费用,可在就诊医疗机构按照献血地返还标准进行返还;无偿献血者在多地献血的,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员可根据在献血地献血量按照献血地返还标准逐一进行返还。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员返还用血费用为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不含医院的血型鉴定、配血、储血及输注费用。

(一)新政策的返还程序

1、提供凭证。办理血费返还时,需向用血医疗机构提供有效的凭证。

2、医疗机构审核。就诊医疗机构对患者提供的凭证进行审核(保留复印件)填写《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临床用血费用返还登记表》传真或将扫描件发至用血地血站。

3 、血站核实。用血地血站对《登记表》进行核实,审核无误后,根据当地用血返还标准出具《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凭证》,加盖单位公章后传真或将扫描件发至用血医疗机构。同时将《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凭证》送本单位财务科备案。

4、医疗机构返还。用血医院根据《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凭证》为无偿献血者及相关人办理血费返还,向其出具返还详单,并在献血证上标注已报销血量。

5、定期结算。原则上用血医疗机构与血站之间、用血地血站与献血地血站之间每季度结算一次。返还数额较大的,由相应的血站、医疗机构之间协商结算时间。

(二)新政策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战略;无偿献血制度;献血者权益;血液短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95-02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血液管理新型理论的加入,以及无偿献血呈阶段性高低峰值状态和献血者血型偏型,给无偿献血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尤其针对无偿献血工作的有效管理与招募模式应进行相关改革思考[1]。为此,首先应明确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特征,即持续性、发展及协调,特别要重视人的核心作用[2]。为顺应现阶段我国新加入的多项临床输血和血液管理法规,进一步完善血站管理的要求,文章结合部分报道、文献、国家法令以及区域性调查问卷结果,多方法、多途径的对献血者的权益保护现状展开调查,以期为改善“献血淡季”和血液偏型现状,避免再次出现血液短缺[3],维持无偿献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确定研究范围 本次调查主要在北京,湖南和广西地区进行异地同时开展,涉及78家市内献血机构,其中包括大型定点献血服务中心21处,移动献血车32辆以及医院定点献血处25家。调查对象:新增调查对象不能对新的有用信息进行有效收集时,确立被调查人员数量。招募将采血人员的学历、职称、科室、年龄、性别等因素考虑其中,使得本次调查尽量涵盖采血人员多方面的信息,共确立有效调查对象500人,其中北京市170名、湖南省150名、广西180名。另外对各大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以及多处高校学生组织访问调查。

1.2 方法

1.2.1 组织访谈 采用面对面、上门或电话访谈方法,由志愿者组成调查人员自发成3组,每组设立1名访谈者和1名记录者,按照前期制定好的结构访谈提纲问题与被调查对象进行交流,将采访全过程采用录音和文字形式进行记录,如征得被调查者同意,可制作VCR访谈录像,经第三方确认录音与访谈文字记录是否统一。采访模式均采用一对一模式进行,确保现场没有与本次调查项目非相关人员。在取得调查对象同意后进行单独访谈,于访谈结束12h后由访谈人员对访谈记录总结。待所有工作内容开展完结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汇总。本次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针对无偿献血人员的相关法律政策的知晓情况、对无偿献血人员的态度以及相关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访谈时间2013年3月――5月。

1.2.2 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设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①调查者针对无偿献血的态度表现:包括医护人员责任与义务、献血者针对无偿献血所持有的态度;②情感态度:指对无偿献血人群的情感及情绪反应;③行为态度:行为倾向,指对采血人员针对无偿献血者所采取护理行动时的行为动机。三部分整合共分为18条项目,得分标准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确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最低得分18分,最高得分90分,分数越高,说明歧视越严重。将得分标准设立低、中、高水平,依次分别为18-42分、42.01-66分、66.01-90分。最后由有关专家对问卷结果进行效果评定,尽量做到问卷有效回收。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人口统计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三个地区象针对艾滋病歧视态度研究得分的差异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无偿献血认知态度 本次调查对象关于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达到64.3%,剩余35.7%了解不全面。

2.2 法律政策的知晓情况 针对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进行宣传教育。

2.3 调查问卷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92份,回收率达到98.22%。被调查对象工作年限在6-25年之间,平均为12年。就无偿献血态度水平,见表1。

3 讨 论

通过血站采集符合规定的健康人群的血液,用来挽救生命垂危或需要输血的手术的病人,使得人们的生命得以延续。近几年来,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力度正在逐年的增大,人们对于无偿献血的认知度也在逐渐增加。但是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上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就保护献血者权益角度出发,实现无偿献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策略,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3.1 针对血站有关工作人员,应进一步加强献血条件的教育,提高其对条件不符的献血者献血的严重后果的认知程度,进一步将献血条件审查岗位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并通过多途径、多方法对献血者进行献血条件教育宣传,避免在不符合献血条件下进行献血。

3.2 加强血站采血医务人员针对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处置能力,组织献血不良反应应对策略。

3.3 确保献血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优先用血的权利。“献血淡季”和血液偏型导致一部分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无法及时得到安全血液,使其对无偿献血产生怀疑。

3.4 确保发动互助献血的病人及时得到用血的权利。季节性的血液短缺催生择期手术的病人家属互助献血,加剧医患矛盾,进一步动摇公民无偿献血的热情。

3.5 重视献血者的抱怨和投诉工作。对于抱怨和投诉的献血者,血站要及时做出回应,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给予合理的解释,做出承诺的要按时兑现,若抱怨和投诉的内容对血站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血站有关部门负责人应主动登门拜访献血者,找出解决方案。

3.6 抓紧实施已淘汰献血者归队的可行办法的研究工作。针对血液筛查假阳性问题,已有学者关注到国外献血者归队政策[4-5]。并且有学者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方案[6]。

3.7 精简免费用血的相关费用报销程序,从而使献血者方便用血,实现免费用血的权利,实行当地用血由医院先行结账,再由医院集中对血站直接结算的报销程序,逐步实行跨地区的医院集中对血站直接结算的报销程序。

3.8 最终实行献血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输血费用纳入医保,全额报销的制度。

3.9 国家尽早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管理体制[7],对组织和参加无偿献血的单位和个人,在入学毕业、落户就业、晋升定级、减税免税等享有优待。

4 结 语

综合本文所述,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献血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优先用血的权利,落实医院对免费用血报销机构直接结算制度、大剂量输血限制制度、献血条件审查岗位责任制以及献血反应应对制度可有效确保无偿献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策略进一步有效实施,保护无偿献血者权益。

参考文献

[1] 倪小芳,刘晓伟.从让渡价值角度谈提升无偿献血者满意度的策略[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3):234.

[2] 曾凤芹,齐存生.秦皇岛市40岁以上无偿献血者献血目的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4):50-65.

[3] 肖鹏,孙文奇.论无偿献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从献血者权益保护的角度[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79(09):683-685.

[4] 郭永健,姚凤兰,林授,等.HIV-1和HCV核酸检测、血液处置和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引(上).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79-84.

[5] 葛红卫,林授,汪德海,等.HIV-1和HCV核酸检测、血液处置和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引(下).中国输血杂志,2011,24(2):172-176.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社会交换理论 血荒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57-02

社会交换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流派,它主张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结成一种交换关系。早期国外的研究大都通过社会交换理论来分析婚姻关系、商务洽谈等社会经济领域。近年来,在我国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对我国社会人际关系、企业组织管理及国际商务谈判等方面领域进行研究已逐渐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1]社会交换也存在于中国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如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礼节制度、心理思想等。中国古代的“礼”、“报”、“让”、“义”充分体现了社会交换思想。

前期,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血荒”现象,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排除季节性“血荒”和需血病人增多等客观因素,我们从献血者角度进行思索,用社会交换理论探讨献血者的不愿献血的原因,这有助于我们在“献血”等类似亲社会行为领域中提出实践上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思路。

1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

1.1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交换即是个体以已有的某种资源为代价,从其他个体或团体组织那里换取某种报酬的社会互动过程。个体在采取行动或选择交换对象时,首先会对他人所能给予自己的回报做估价,即预期的回报期望值,按优胜劣汰的原则选择最佳的交换对象。[2]

其创始人霍曼斯提出了理论的五个基本命题:①成功命题,个体的行为会因为得到奖赏而重复出现。②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情境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③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去重复同样的行动。④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或团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愈多,那么,这一奖赏对该人(或团体)的价值就愈小。⑤攻击与赞同命题,当个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符合其有利于自己的意愿,则会出现赞同行为,反之则出现攻击行为。

1.2社会交换的基本过程

社会交换的基本过程包括:①资源吸引,即个人期待报酬或奖励而被吸引到交换中去,这里的报酬或奖励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报酬或内在奖励,包括满足感、爱、荣誉、社会地位、归属感、乐趣等;一种是外在报酬或外在奖励,包括金钱、特殊的服务待遇、纪念品等。当个体或组织发现对方拥有自己所需的社会资源时,就形成了吸引。②竞争,在这种供需交换关系中,各方都会尽可能的表现出自己的优势,以此在竞争中占的有利位置,同时也会选择最能给自己带来利益或报酬的合作伙伴,成功地换取自己所需的资源。③分化,由于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是不均等的,其结果必然造成分化,占有资源优势的人就可以顺利的换取到自己所需的资源,更顺利的完成交换。而那些缺乏有效资源的人则不能如愿换取所需资源,当这些人愿意通过服从来回报资源给予者时,就形成了权力的分化。④整合,当缺乏优势资源的人愿意用服从来获得自己所需资源,而拥有着稀有资源的人愿意提供资源来换取别人的服从时,就确立了权力结构的合法性,整合作用就是权力向权威转化的过程。

2社会交换与无偿献血行为

2.1成功命题与无偿献血行为

成功命题是指个体的行为会因为得到奖赏而重复出现。我国于199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对无偿献血的行为进行奖励,共有三种,①无偿献血奉献奖:分为金、银、铜奖,分别奖励自愿无偿献血达四十次、三十次、二十次的无偿献血者。②无偿献血促进奖:用以奖励为无偿献血事业捐赠款项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车、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50万元以上的单位;捐款30万元以上或捐赠采血设备价值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个人;长年为无偿献血事业提供公益和宣传的单位及个人;以其它形式为推动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及部门。③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奖励临床供血达到100%由无偿献血者提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3]

对于无偿献血的集体和个人而言,这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无疑都是很好的奖励刺激机制,如果有效的实行可以促进并强化人们的献血行为。但是近几年来,社会中出现政策实行时伴随的不良事件。尤其是无偿献血促进奖和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产生了副作用,有报道称,北京市每年都要根据当年医疗用血的供求状况,制定下一年度献血计划,并将计划下分到区县等单位。而且,献血指标的完成与否还直接关系着单位的政绩和利益。未完成任务的单位,职工还要交纳献血补偿金。因此,一些单位年年都要搞献血动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个别高校甚至出台了“不献血不发学位证、取消保送资格”等政策;还有一些单位规定,不献血者不能评先进、扣发奖金等。[4]这些都使无偿献血带上了“指令性”色彩,使资源无偿献血变成了强迫性社会交换。一些单位给献血者“高补贴”、“长休假”等经济补偿,这不仅对真正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不公平,而且让“血头”、“血霸”钻了空子,给血液安全带来隐患。不仅如此,单位的高额补贴还使公众对献血产生了误解,认为交换有所付出才会有所得,献血有害身体。许多单位不得不提高献血者“待遇”,以努力完成指标,使“有偿献血”陷入恶性循环。

2.2刺激命题与无偿献血行为

刺激命题是指相同的刺激情境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在目前的献血队伍中,大学生一直是献血的主力。据不完全统计,因为事实上的压力和宣传利好的诱导,士兵们、大学生们和农民工们在无偿献血中,一直处于领军者的位置,他们将献血作为进步的一种表示,这种内在报酬会对志愿者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但是近年来,大家开始不断的质疑国家公务员和医护人员献血少的问题,举例,分析往年昆明市无偿献血的统计报表就能发现,目前,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的比例超过了90%,而昆明市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仅占全年无偿献血人数的0.92%,医务人员的比率则仅仅有1.2%。[5]这无疑造成了普通民众对无偿献血的怀疑,对无偿献血的谨慎态度有不断的影响了周围的人。

2.3价值命题与无偿献血行为

价值命题是指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去重复同样的行动。许多无偿献血的志愿者本着崇高的意愿,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他们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志愿者服务本身对他们具有很大的价值意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地方出现了血站服务人员威逼利诱要求献血者达到400cc的献血量,再加上当今时代的网络媒体的发达,许多人对于这一行为很反感,“被强迫”现象大大降低了血站的良好形象,这无疑变相增加了不愿献血的动机,另外,与献血的无偿变成医院售出血袋的高价格,虽然进行血液的测试、保存会花费一些成本,但其中巨大的价格差,让人不断的怀疑,血站利用公共资源的垄断地位来进行敛财,使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初衷蒙上了阴影。也有一些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为了索取对等的社会回报,在自己或者家属需要血液时能够享有优先使用或者报销的奖励,但现实情况又让不少人心寒,血袋的费用必须先在医院交付,而费用报销的过程复杂又要求严苛,使不少人不得已自愿放弃报销,这种结果往往强化了对无偿献血的不良印象,也对自身的价值是否得以实现产生怀疑。

2.4攻击、赞同命题与献血行为

攻击与赞同命题,当个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符合其有利于自己的意愿,则会出现赞同行为,反之则出现攻击行为。志愿者认为无偿献血制度,可以坚决制止买血卖血行为,才能保证医疗用血的质量,才能遏制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的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传播,并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最大限度地保护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如果现实结果可以符合志愿者的期望值,就会更加激励强化志愿者持久的无偿献血观念。[6]但是如果出现了相关机构,或无偿献血被滥用甚至是不负责任的丢弃,这无疑大大低于志愿者的期许值,无偿献血这一行为会遭到群众的质疑甚至是攻击,从而使部分人停止无偿献血的行为。

3建议

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正在不断的发展推进,这是人民爱心奉献的体现,这也是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的保障,但是其中伴随产生的问题是不容忽略的,需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反思。①国家无偿献血的奖励政策,伴随产生了“计划献血”、“有偿献血”。国家应该贯彻无偿献血的“自愿原则”,严厉禁止单位,企业为了争取好的业绩而强迫组织职员献血的行为,更要严厉打击“血霸”“血头”组织卖血的行为。②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对医院和政府单位的宣传,消除有关献血的误区,提高思想觉悟,但不能强迫其进行献血。③加强血站的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献血者,不能强迫规定献血者的献血容量,其献血的流程和血液的最终去向要公之于众,为了避免大家误认为血站,血站工作人员的工资要实现透明化。④尽快完善用血返还费用的制度,尽可能的减少无偿献血者费用报销的步骤,献血证实现全国统一认可,也可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实现网络上的报销转账,提高无偿献血者对这一制度的认可,解决实际问题。[7]

无偿献血的志愿者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也是医疗急救的重要保障。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来说,交换顺利完成的基础是双方在付出自己的资源后都获得了预期的回报。无偿献血者义无反顾、积极的参与献血行动,而国家相关机构和医院会也积极的接待、并全面快速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政策,社会也给予高度的赞扬和宣传。国家、社会与无偿献血者之间的资源互换,确保了我国献血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社会交换理论中的价值命题,即某一种行为的后果给人带来的价值越大,人们就越会去重复这一行为,其对个体的吸引力就越大。可以认为,如果无偿献血者的特殊性与它所带来的丰厚内在报酬越多,就会使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地投身到无偿献血的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黄秀兰.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论析―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 俞弘强.社会交换理论与理性选择理论之比较研究-以布劳和科尔曼为例[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3).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7,12,29.

[4] 李珊珊.为何出现“血荒”[J].南方人物周刊,2010,(40)

[5] 俞评.从制度上缓解“血荒”和“血慌”[J].观察与思考,2004,(17).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助献血;优点;不足

所谓互助献血顾名思义就是受血者家庭成员互助、单位互助和社会援助献血,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用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五条:“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这些规定显示了互助献血在我国无偿献血工作中的法律地位。

1.互助献血是在血液紧张时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

卫生部数据显示[1],2010年底,采供血形势严峻,多数地方出现“血荒”现象,大量患者集中于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和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及省会城市,临床用血缺口明显,血液供应十分紧张,血液短缺有笼罩全国趋势。分析其原因,一是新医改政策的逐步到位,医疗机构规模扩张迅速,病人呈井喷式增加,临床血液需求增幅超过采供血增幅。二是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的知晓率仍然较低,无偿献血基础建设依然薄弱,固定献血比例较低,血源招募困难重重。三是临床不合理用血存在,浪费了部分血液资源。

在血液供应不足时,采供血机构只能保证医院急救用血,非急诊患者用血采取互助献血来解决手术用血需求是有效方法之一。

2、互助献血优点

(1)缓解供血不足,增加采供血机构采血量,是“开源”策略之一,又可补充稀有血型血液储备。

(2)扩大了无偿献血宣传群体。广大互助献血者参与了献血活动,营造了无偿献血的社会氛围,扩大了无偿献血队伍,夯实了无偿献血基础。

(3)增强医师珍惜血源意识,实施“节流”措施控制不合理用血。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2不足之处

2.1 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责任心理压力。

2.2影响血液安全性 有文献报道[2][3],互助献血比志愿无偿献血的血液合格率低,互助献血者有可能隐瞒自己的不宜献血疾病,献血者无益,受血者有害。但也有报道[4]互助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群体的血液安全性无差异。

2.3互助献血会极可能导致血液变相买卖[5] , 外来人员在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就医输血,真正的互助献血很不容易做到,往往受卖血者或“血头血霸” 的胁迫,以牺牲经济利益寻求他人献血来换取所需血液。

2.4亲属间输血易造成TA-GVHD。

2.5家属容易误解患者用血时有被强制献血的嫌疑。

3 如何规范开展互助献血

互助献血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同时需要采供血机构与医院密切配合,充分协调沟通,并共同制定规范流程来做好互助献血。

3.1加强献血宣传和医患沟通是互助献血的前提[6] 。建立互助献血宣传动员机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我国无偿献血、临床用血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一套完善的宣传动员、沟通协调、预约登记、采集保存、优先使用等程序,向家属解释说明互助献血属于无偿献血范畴,是现阶段保障急救和临床医疗用血需求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

3.2医院用血把握好“几个原则”即危重症优先原则,急救病人不管有没有互助献血,保证先抢救,体现对生命的尊重;贡献者优先原则,患者亲属曾经无偿献血或者参加互助献血,保证优先用血;重点照顾原则,凡是孤寡老人或身体条件不允许的病人都重点照顾,尽可能提供所需血液;人道主义原则,外地人员因突况住院用血,不主张动员其互助献血。

3.3加强监督核查,采供血机构建立献血者身份识别系统,通过计算机识别确认献血者身份后方可采血;建立互助献血者信息档案库,以防止冒名顶替或频繁献血现象;

3.4工作人员为杜绝献血证的买卖,在献血证登记时加注已经互助使用的信息,避免献血证的复用。

3.5采供血机构负责预约登记的互助献血者血液的采集、检测、制备、储存、登记。调剂受血者所用血液。

4小结

无偿献血是人与人社会互助模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精神,而互助献血只是将社会互助的规模缩小到家庭亲友互助。血源不足是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的困境,在献血淡季,紧急依靠血站实施以街头公民自愿无偿献血模式有时不能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而互助献血正是一种可以积极有效缓解临床供血紧张局面的新型献血形式,患者家属是一支参与无偿献血的潜在队伍[7]。互助献血适用于择期手术病人,做好患者家属的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工作成为关键。国内“血荒”频发,很多亟待手术者无血可用,亲友互助献血,能使用血紧张局面得到一定缓解。病人得到了互助献血后的用血优惠,互助献血者亦用自己献血拯救了亲属生命,将来可能会变成固定献血者,从而促进公民无偿献血工作开展。互助献血不仅是亲人间的自救,更是公民承担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现阶段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互助献血是一项以病人为中心,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的医疗工作,政策性强,需要医院和采供血机构做好配合和服务;需要临床师生患者及家属沟通、合作、配合,通过细致周到的服务,科学规范的流程,提高互助献血的知晓率,扩充献血队伍,进一步缓解临床用血的压力,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无偿献血进展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06.12

2 罗庆峰,吴英,朱燕霞,等.家属互助献血与单位无偿献血血液初筛检测结果对比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6):380-381.

3 林昂,庄文.亲友互助献血与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对比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9):1155-1156.

4.廖蓉仙吴文华刘婷1883名互助献血者回顾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5)472-473.

5.陈国华陆新华杨家宏.对亲友互助献血有关问题的思考--基于武汉的工作实践[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0)959-962.

6.聂东航.互助献血中常见问题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7)624-625.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不可替代的方式之一,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基本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血液供应需求也将逐步增加, 而免费用血的群体随之扩大。作者所在577万人口的德州市, 自1995年首例献血者用血报销至今, 每年均以37.6%的比例增长, 2013年达到97万元。政府加大对无偿献血者的血费优惠力度, 既是对献血者爱心的回馈, 也是为无偿献血者提供更多的保障。但在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临床用血后, 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 影响了广大群众献血的积极性, 谨举共性者几例做一探讨。

1 报销手续问题

为保证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 倡导更多的公民自愿献血, 确保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这充分体现了公民献血义务和用血权利的统一, 各地相继制定了实施办法落实免费用血政策, 有效助推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种种原因, 不能做到“即时”报销,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民献血积极性, 给献血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1. 1 证明材料索取困难 本人用血要带上无偿献血证、身份证、用血发票、有记录用血情况的出院病历小结或医院证明, 献血者直系亲属用血还要带上关系证明。相比献血时只须出具有效身份证明而言, 用血要麻烦得多。在一些证明手续的出具上, 相关部门配合不到位, 比如, 就诊医院出具的用血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直系亲属关系证明等等, 用血者去办理这些手续时, 有时也会遇到困难, 特别是用血原始发票提供难。医疗机构没有为用血者提供单独的用血发票, 而是与其它医疗费用合并开在一起,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全民医保的覆盖, 用血者的原始发票, 一般都留在了医保办、农合办以及一些商业保险公司, 而免费用血报销也需要原始发票, 这也给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报销带来了麻烦。

1. 2 应对措施

1. 2. 1 献血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全面掌握免费用血报销的政策精神, 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热情细致接待免费用血者, 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想方设法为免费用血者提供便利, 避免产生献血容易报销难的印象。

1. 2. 2 加强与涉及到为免费用血报销者提供证明材料部门的沟通, 方便免费用血报销者索取证明材料;建议医疗机构将输血费用单独列项, 让献血者知晓应报费用。

1. 2. 3 加大免费用血政策、有关审核报销程序和内容的宣传, 使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认识到免费用血报销程序的设立, 是为了方便献血者, 为了确保资金安全。

1. 2. 4 在医院显著位置悬挂免费用血报销程序及所需要证明材料宣传牌;随血液发放用血报销程序宣传单页。

1. 2. 5 及时向社会进行信息公开, 将采供血量、医护人员依法执业情况、血液收费标准、免费用血等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开, 接受监督。

2 捐献与使用血液成分换算

国家及地方性法规对免费用成分血的计算方法没有明确。目前各地成分血使用率大比例上升, 有的已达99%以上, 献血者献的是全血或机采血小板, 而使用的却不止这两种成分, 特别是多次用血, 报销的换算及节余各地不一, 献血者也有种种疑问, 对免费用血的“免费”提出质疑。作者所在地出台了《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免费用血暂行规定》, 明确了献血量与用血成分报销比例, 做到有章可循。

3 异地报销

按照现行规定, 符合免费用血条件的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临床用血后, 需到献血所在地的献血管理办公室办理免费用血手续, 这务必给外地的献血者带来诸多不便, 特别是大学生及外来务工人员, 由于路途问题及对有关报销程序和内容的不了解, 既增加了免费用血者的经济负担, 又影响了献血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献血热情。据作者所在地采供血机构统计, 辖区外人员献血占全部献血者的2.64%, 比例之小不排除献血者考虑以后用血报销不便的原因。在肯定献血者救助他人奉献爱心的同时, 为个人及家人储存一份用血保险的思想也在情理之中。

对外地及县市区献血者用血报销, 采取了方便公民用血报销的办法:一是实行邮寄报销;二是设立流动报销点;三是委托医疗机构, 在献血者或其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 按规定现场进行审核免费用血资料, 符合规定者直接免除其用血费用, 再由献血管理办公室与医疗机构统一结算。

4 财务风险

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十多年来, 免费用血人数随献血人数的增加而呈迅速上升趋势, 血站所面临的免费用血的经济压力也日渐凸显, 免费用血支出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血液成本收入的增长幅度。目前, 我国血站的财政预算管理状况是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三种预算管理方式, 虽然各血站财政管理方式不同, 但是血液报销经费基本都来自血站的血液成本收入, 只有极个别血站从用血“保证金”和其他管理费用中支付出。因此, 用血报销支出已经或即将成为血站的沉重负担, 急需采取相应对策, 化解血站因用血报销而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 像国家财政对血站缺乏资金投入、异地报销中提供虚假证明、所献血液不合格的献血者享受免费用血、高回报的免费用血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