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简述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简述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简述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单选 运用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

A.晓之以理

B.动之以情

C.选好示范的榜样

D.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第2题单选 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出版了()。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3题单选 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实习作业法

C.练习法

D.实践活动法

第4题单选 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A.融合性

B.情感化

C.理智性

D.全面性

第5题单选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

A.次要作用

B.协调作用

C.重要作用

D.主导作用

第6题单选 《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第7题单选 中国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元朝末年

B.明朝末年

C.清朝末年

D.民国初期

第8题单选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材

D.教案

第9题单选 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

B.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

C.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

D.家庭、学校和社会

第10题单选 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

第11题单选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A.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第12题单选 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13题简答 课外校外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14题简答 学制是学生学习的制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5题简答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第16题简答 简述教师的作用。

第17题简答 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第18题简答 试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9题单选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

A.瞬时、短时、长时记忆

B.识记、保持、再认记忆

C.形象、逻辑、情绪记忆

D.意义、机械、联想记忆

第20题单选 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

A.认知活动

B.情绪反应

C.价值观念

D.心理倾向

第21题单选 1937年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的人是()。

A.卡特尔

B.塔佩斯

C.霍兰德

D.奥尔波特

第22题单选 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A.思维能力

B.观察、记忆力

C.特殊能力

D.一般能力

第23题单选 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A.愤怒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第24题单选 智力的二因素论,将智力分为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首先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A.吉尔福特

B.斯皮尔曼

C.加德纳

D.斯坦伯格

第25题单选 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艾森克

C.荣格

D.阿德勒

第26题单选 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是贮存在哪一种记忆中的两种记忆方式()。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第27题单选 当人们认识物体时,物体所处的条件可能发生改变,但人们仍然能把它认出来,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第28题单选 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变式

B.定势

C.原型

D.内化

第29题单选 把个性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是()。

A.荣格

B.阿德勒

C.罗杰斯

D.弗洛伊德

第30题单选 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是指()。

A.表象

B.联想

C.感觉

D.知觉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简答 复习知识要“趁热打铁”。

第32题简答 二般说,知识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34题简答 简述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第35题简答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简述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数学语言;修养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除日常用语外,还有着各不相同的专业用语。数学语言是我们数学教师的专用语。古人曰:“不懂专业语,难以入门”。这就明确地指出使用专业语的重要性。数学教师要教好数学课,获得好的质量效益,就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修养,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的意义是指体现数学思维特点的一种特殊语言。例如:“970÷68=14……18这个算式”,可以这样口述:“970除以68(或68去除970)得到的商是14还余18”。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严格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表述的形式化等。下面就怎样加强数学语言的修养,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把握数学语言的特点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炼、严密的抽象化。

(一)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数学语言是准确的语言,不是含糊其词的语言。比如,要求学生指出下面算式中的错误:

[TP26A.TIF,Y,PZ]学生口述积的末尾数字“2”没有和乘数的“3”对齐。而正确的叙述应为:第二部分积或第二次乘得的数的末尾数字“2”应和第一次乘数十位上的数字上下对齐。

以上实例说明:准确的数学语言不允许有歧义,更不允许似是而非。又比如:在讲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时,就要分析它们各有何特点,比较它们有什么差异和内在的联系,使学生具体地明白它们的外延是相互排斥的,内涵是相反的,它们共处于自然数之中。只要理解了两个概念,学生对“1”和“0”属不属于质数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并为以后的分解质因数打下了基础。

(二)数学语言的简炼性

简炼性体现在直接显露事物的本质。在传授时,数学语言尤为重要,要把与反映对象无关的文字去掉。如:“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想一想,这样的语言是多么的简炼啊。

(三)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词语之间结合得紧,没有间隙,切不能随心所欲。如:“乘以”和“乘”仅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意思就各不相同。

(四)数学语言的抽象性

抽象是指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本质的属性,保留共同的本质属性。它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比如:“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它既不是手电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也不是电灯放出的灯光的射线,而是舍去了具体事物的一切特征,只留下“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这一本质特征的抽象概念。

二、理解数学语言是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关键

正确地理解数学语言是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而正确理解数学语言的关键是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去分析和研究。

(一)数学语言中句子中的定语要素要理解透彻

这些句子中的定语是为了表达得严密、精确,或是为了判断、推理。因此,要分清它的要素组成部分。理解透彻有利于记忆和运用。比如:“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显然,构成三角形的要素有:(1)三条线段;(2)围成的;(3)图形。

(二)注意较长复句的层次结构

先分析句子可分几层意思,再连起来完整地理解。如: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这是小数化分数的法则。

(三)数学名词的理解

数学专用名词是数学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词是多方面的,涉及面广。教材每一单元都有数学专用名词。比如,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学用词有“个”“十”“百”,“个位”、“十位”、“百位”;“读数”、“写数”、“高位”等。

三、熟悉数学语言的表现形式

数学语言的表现形式分类两种:一是书面数学语言;二是口述数学语言。所以为师者不但要求学生学好书面语言,而且也要学好口述语言。目前,教材上的书面数学语言有三种表达形式:

一是文字语言。如:“6321除以21”,“400的15倍是多少?等。

二是式子语言。如“848÷53×452”,“80+4x=200”等。

三是图示语言。(图示举例略)

以新大纲的要求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趋势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具有上述三种书面数学语言的“互译”能力。

四、数学语言修养的几个重要方面

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数学语言修养,必须从下列几个方面去努力。

1.数学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随教育改革的趋势,要实现汉语规范化的三个准则。(1)说普通话,不说不读方音;(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音,不说本地流传的方言土语;(3)以标准化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说完整通顺的话。

2.数学教师不论是口述数学语言,还是书面数学语言都要标准规范。为学生正确地使用数学语言提供条件,作出示范。对教材上没有做出明确指向性的部分要依据其意思得出确切的结语,而结语要富有特点,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数学语言应利于学生的理解,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规律能力,获取处理信息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着手,结合教育对象的知识状况得出幽默、风趣的语言。

4.在传授知识的程序中,每句、每词一定要语言准确清晰,富有感召力,并且要有完整、简明、切合教材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用语。

5.语言素养必须起源于扎实而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具有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极强的知识应变能力和教育的预见能力。

6.数学语言要以育人者的教育艺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现时代信息化程度,全面而顺利地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及水平为中心,奋力躬耕于新时期的教研改革的广阔田垄中。并在不断的工作中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学科用语。

数学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具有的,要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挖掘、探讨、收集、丰富、提高。它始终是以语法的标准、渊博的知识为主线,数学学科的论理为特点的。

简述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范文第3篇

浙江省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管理史试题

课程代码:1003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代的文教政策,其中的“儒术”就是指孔子的思想。

3.我国第一部专论家庭教育的著作是由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

4.唐朝的“礼部”就是当时专门管理教育的国家教育行政机构。

5.宋代书院“学田”的主要功能是供学生“勤工俭学”以供养书院及学生自己。

6.明清时进入殿试的考生,没有被淘汰的风险,反而一律被正式赐出身“进士”。

7.明清时期的国子监具有双重职责,既是全国学府,又是中央官学的行政机构。

8.同文馆是我国最早的外语学校,首任校长是美国人,同文馆的课程全部为外语类的课程。

9.我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大体建成于20世纪20年代。

10.苏区的教育干部是苏区教育管理的直接,因此苏区非常重视教育干部的培训。

11.中世纪大学开始突破教会对教育、学术和思想的控制,因此它是不受教会控制的。

12.由国家实行统一强迫教育制度的思想是柏拉图最早提出来的。

13.夸美纽斯认为,古代学校的学习是一种闲暇活动,而近代学校的学习是一种劳动。

14.欧洲近代的“双轨制”是指普通教育与教会教育两种并行的教育制度。

15.近代俄国的国民教育制度始建于18世纪末期。

16.19世纪拿破仑上台后建立的国立和市立中学在课程设置上更主要体现的仍是古典主义的传统。

17.19世纪末雷迪在英国创办了第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手工劳动是学校的必修课,但它不是培养劳动者和公民的学校。

18.20世纪初,出于对法国学校专制、知识专制的反判,首先由巴黎大学的学生发起了一场名为“自由小鸟”的教育改革思潮。

19.在德国现行的学校制度中,完全中学(文理中学)是所有中学里教育水平也重视的学校。

20.美国的州教育委员会是州的教育领导机构,其下再设教育厅,厅长由选举产生。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又称“学术官守”。

22.在汉代官学太学中担任教师职位的人称为________。

23.唐代的官学管理已臻于完备,中央官学设有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________。

24.范仲淹领导的“庆历兴学”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

25.“八股取士”制度是由________皇帝创设的,目的是为了禁锢思想、加强文化专治。

26.明清时期省级教育行政长官称为________,是由中央任命的。

27.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建立起来的省级教育行政机关称为________。

28.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中,他特别强调________的重要地位。

29.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了“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________”的办学方针。

30.抗战爆发后,大批高校内迁、组合,________就是由北大、清华和南开大学三校组合而成的。

31.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埃及王宫为了培养王子王孙,开办了________学校。

32.由于欧洲中世纪的教育由________垄断,因此其教育是非世俗的。

3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普遍采用的新教学方法是________。

34.法国兄弟会开办的________被看作是欧洲出现最早的师范教育设施。

35.________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一种世俗的面向平民子女开办的初等教育机构,因最初设于寺院而得名。

36.随着近代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古典中学也渐渐地进行着课程的改革,在适当减少古典课程的同时,增加了外语和________课程。

37.19世纪末,凯兴斯坦纳根据其“公民教育理论”在德国创办了________。

38.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生长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的生长、社会的生长和道德的生长。

39.英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是________型。

40.美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是典型的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西周的学校系统。

42.简述宋代“兴文教”政策的利与弊。

43.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

44.简述古罗马的学校教育制度。

45.简述欧洲第一批新兴资产阶级创办的乡村寄宿学校的优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简述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11-0043-04

2003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国标”)。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在此基础上颁布《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省标2007版”)。2012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正式颁布《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以下简称“基标”)。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在对原有指导纲要适当修订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以下简称“省标2013版”)。

目前来看,上述标准与纲要在国内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将通过对上述文件的对比研究,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这些文件的实质与内涵,有效地实施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与指南。

总体比较

表1 国内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或纲要)的比较表

从表1可以看出,上述文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阶段,其中基标面向的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这一“民间”标准虽不具备相应的行政效力,但因其核心制定者同时为国家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因此,这一标准的出现与导向值得关注与研究。

上述四个文件虽然颁布时间、颁布机构、文件性质、文件体例与适用阶段不尽相同,但是均将课程的总体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课程的基础性与综合性。这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有效形成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进而感悟与内化信息道德、信息文化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与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上述四个文件又各具特色。为此,我们将从体例、模块与特点三方面对相关内容做更为细致的比较与分析。

体例比较

1. 国标的体例分析

国标的撰写选择的是按模块(必修与选修)分述的方式,模块内则按不同的主题分别采用“内容标准”、“例子”、“活动建议”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细述。其中内容标准是主体,例子是对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对教学活动方式的建议和引导。例如,必修模块中的“信息获取”主题描述既有例子又有建议,清晰、翔实而具体,便于阅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内容标准,但同时也相对较占篇幅。

2. 基标的体例分析

基标的撰写则选择按学段分述的方式,同一学段内进一步按“模块—专题—单元”的层进关系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标准。表2为小学段基础模块的一个专题示意。

这样的描述具有简洁、明了、紧凑的特点,但是缺乏具体的例子与可操作性建议的支持,经验贫乏的阅读者在解读和借鉴本课标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和困惑。

3. 省标的体例分析

省标同样选择按模块(必修与拓展)分述的方式,但是在模块内,则采用表格略显与文字详述相结合的形式。以基础模块的描述为例,表格纵向划分为三个阶段,横向则按信息的获取、存储、表达、交流四个维度划分为四项内容。

表中的各项在纵向上互相衔接,在横向上相互贯通,其中的信息呈现有助于读者清晰、扼要地把握全局;而紧随表格之后的详细说明,则以文字的形式进一步具体地对内容标准加以描述,同时配以适当的实例,使读者得以更细致、透彻地解读相关的目标要求。

模块比较

1. 省标2013版较省标2007版有较为显著的变化和调整

省标2007版中拓展模块I为主题活动,这一模块原则上要求在小学段开设,初中段视情况而定;作为拓展模块II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小学段则不做明确要求,可视情况而定。

而在省标2013版的拓展模块设置中,主题活动被整合于基础模块的教学要求中,不再作为一个模块独立呈现;新增了拓展模块III——物联网;而“算法与程序设计”、“机器人”分别作为拓展模块I和拓展模块II,在小学与初中段的模块设置中均有体现。

上述变化反映出江苏作为一个经济与教育强省,能够顺应科技进步与时展的趋势与要求,在课程纲要的调整与修订中充分体现出了时代性、时效性、引领性与前瞻性。

2. 基标义务段的模块设置与省标2013版更为接近

对比基标与省标2013版,我们发现二者在模块的设置上较为接近。除了省标2013版中的拓展模块III在基标中未予体现,二者在小学与初中段均设置了基础模块、拓展模块I和拓展模块II,且各模块的课时分配与内容标准描述也较为相似。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各模块内的板块划分不尽相同。以基础模块为例,省标2013版将模块按“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保存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与交流”四个项目加以划分,而基标则是按“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来呈现相应的内容标准。前者较倾向于以“信息处理”的逻辑来划分维度,而后者更侧重于从“技术运用”的视角来设置专题。

二是内容标准的深度与难度存在差异。总体上,基标相对于省标2013版而言要求更高。比如,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简单动画制作是省标2013版初中段的学习内容,但在基标的小学段却均已有所体现;对于硬件,省标2013版在小学段的要求是认识常用外设、掌握最基本操作,而基标则进一步要求学生对数码设备的功能、开关、接口与使用均有所了解和掌握,且在小学与初中段对学生的打字速度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与规定。这样的深度要求与基标的研制者多来自京、津、宁等教育大市,且多来自研究机构与重点学校不无关系。

3. 基标高中段模块设置较国标有较大差异

比较基标与国标,我们发现,基标在模块设置方面做了较为大胆的调整与改变。

基标的高中段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原国标中的数据管理技术模块被整合于网络应用技术模块中,不再设有基础模块和人工智能模块,且无严格的必修与选修区分,原则上要求按三选二实施教学。

这样的设置更强调了分领域的技能应用能力训练,且对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标的研制者认为,如果各地能够严格按照基标义务段的内容标准来实施教学,那么到了高中段,学生就应该具有相应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进行更为专业化的应用能力培养。然而,下述问题似乎更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1)应然是否就是实然?(2)信息技术是否就是计算机技术?(3)作为一套试图面向全国的标准,这样的设置是否真正具有应对实际存在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生源差异的灵活性?(4)高中学生未来的专业走向是否都是IT领域?我们是否有必要对全体学生均设置如此专业的要求?(5)网络应用技术模块中整合了网络通信原理、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库技术等知识,短短36课时的分配能否有效地涵盖与落实如此丰富的内容?蜻蜓点水般的教学又能否真正有助于学生学有所获?

我们看到,省标2013版的推出是在基标之后,而江苏作为一个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强省,其软硬件投入力度相对较大、师资整体配备与实力相对较强、生源层次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其课程指导纲要的设置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前瞻性与引领性,具有较显著的区域特色。但是,较之省标2013版,基标又进一步呈现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其后续适用范围的相对狭窄与局限。

特点比较

1. 省标体现了重基础、求拓展、顺变化

无论是省标2007版还是省标2013版均强调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彰显了课程的文化教育意义,且关注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通过明确的阶段与维度的划分,将内容标准循序渐进地分配于各板块之中,切合了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省标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能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无论是省标2007版还是省标2013版,均设置了拓展模块,为不同学力、不同能力、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拓展空间。

省标2013版顺应了时展的需求,对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均做了恰当而及时的调整与变化,不仅引入了多平台、多操作系统,还将物联网作为一个独立的拓展模块加以呈现,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感与发展性。

2. 国标彰显了基础性、普适性、灵活性

国标同样强调了课程的基础性,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学会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与学习。

国标中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设置,既突出了标准的基础性导向,也使标准得以更灵活地适应全国各地较为复杂的城乡、区域与生源的差异,使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学校均能够依据标准有效地开展与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而标准中五个选修模块的设置不仅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更为灵活与多样化的选择空间,也为对某一领域确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更为专业、更为广阔且切实可行的发展平台。

3. 基标凸现了深立意、高定位、远规划

基标立题深远,分别从技术层次的分类与社会生活的逻辑两个角度阐述课程内容,强调了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脉搏,传递富有底蕴的课程内容,特别是标准中蕴涵的技术三层次的思想值得体味和借鉴。

基标定位较高,无论是对于基础教育段的学生还是教师,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这样的一个定位或许在中国当下的基础教育大背景下显得有些超前和不太切合实际,但贯穿其中的逐段递进、螺旋上升、无缝对接的设计思想却代表着未来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这样理解,目前的基标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更长远的规划。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全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城乡、区域与生源差距会逐步缩小,各学段“零起点”或“低起点”的现象将逐步减少,届时,这套相对理想化且具有一定前瞻性与超前性的标准有可能真正发挥出其应用的价值。

结 语

通过上述比较与分析,我们看到,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四套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或纲要)均对提升不同阶段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国家或区域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基标作为一套相对超前的标准,其背后的思想与理念对于引领国家未来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在此,笔者有两点建议。

1. 国标作为唯一的国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目前仍缺失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与规范,建议在后续的修订中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使国家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能够覆盖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而基标中所蕴涵的思想和理念可在未来的国标修订中予以恰当地体现。

简述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考试;主观性试题;命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69―4156(2011)05―028―03

主观性试题在成人教育考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原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在《标准化考试题型》中对主观性试题明确作出如下界定:“目前我们把正确答案由被试自己来表述,评分由教师主观评判给分的试题叫做主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主要包括论述、作文、口试、操作等题型。”成人教育考试中的主观性试题通常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目前,国内对成人教育考试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仍然偏少,本文拟从主观性试题的特点、成人教育考试中应用主观性试题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观性试题的命题要领等三个方面略陈己见,以求为主观性试题命题的研究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主观性试题的特点

主观性试题有其特殊性。在成人教育考试中,主观性试题往往仅有几题,虽然数量少,但是分值高,测查的知识面较为广泛,要求学生充分运用相关知识。下面主要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阐述主观性试题的特点。

(一)主观性试题的优点

主观性试题的优点很突出,这也是为何成人教育考试长期以来都会运用一些主观性试题的主要原因。主观性试题不仅可以测查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水平,还能够揭示考生解答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正确程度,这样将会为成人教育工作者搜集到改进教学活动的重要信息。此外,主观性试题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系统学习,且便于编制。

1. 测量高层次的学习水平

有学者认为,主观性试题能够较好地测查高层次的学习水平,特别适合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些较高层次的能力和水平涉及的面广,例如,分析概括能力、组织材料表达思想的能力、讨论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而这些方面的能力是客观性试题难以测查的。

2. 反映学生解答的思维过程

主观性试题可以为教学提供重要的信息。由于学生面对主观性试题时,需要充分地表明自己的理由,阐述自己的看法,因此,可以从答案中看出其思维过程,答案是否合理,以及对问题的掌握程度,哪些部分是属于已经得到良好掌握的,而哪些部分尚未掌握好。这样能够为改进教学提供重要的信息,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较好的诊断,便于日后的教学对症下药。此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回答情况给出不同的分数,从而使得评分更为公正合理。

3. 促进学生系统学习

一般说来,学生靠猜测而把主观性试题解答好的可能性很小。学生必须对问题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分析所涉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才能解答好主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会促进学生注意知识内部联系,增进思考、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对他们的态度和学习方式产生积极影响。考夫曼1971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采用主观性试题,则学生会比较注意整体教材内在的相互关系和应用能力的学习,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主观性试题往往留有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提出富于创新性的解答,这样便会促进他们平时在学习中注意扩展知识面。

4. 便于编制

主观性试题的编制要比客观性试题容易,它主要注意设计具有综合和全局性的题目,综合测查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主观性试题的编制还体现在,假设一份试卷全部是由主观性试题构成的,那么,可能只需要5―10题就可以构成一份考卷,而如果都采用客观性试题,则可能需要几十道甚至一百道左右。

(二)主观性试题的缺点

1. 试题覆盖面小,代表性较差

由于主观性试题要求学生花较长时间解答,每份考卷的主观性试题题量较少,这也就制约了它的覆盖面和代表性。如果主观性试题测查的知识点刚好是学生也已掌握的,那么学生将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水平,取得较好的成绩;反之,学生将可能一筹莫展,无法解答。因此,主观性试题较难对全部知识点进行测查,不能为教学提供全景式的信息。

2. 评分不够客观准确

主观性试题的解答往往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在批改同样一份试卷的主观性试题时,不同的评卷者可能会给出相去甚远的评分。另外,同一个评分者在批改不同的试卷中,其所采用的评分标准也可能出现波动,而无法前后同一,这样会有损评分的公平原则。研究表明,不同评卷者对同一试卷的评分信度仅在0.62-0.72,而同一评卷者对两份等值试卷的评分信度更低,只在0.42-0.43。

3. 阅卷费时费力

由于学生们在回答主观性试题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尽可能地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并且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逻辑路线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他们对问题的解答通常难以千人一面,而是各具特色、不尽相同。这种情况使得评卷者在评卷过程中时常惘然若失,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对不同的答案作出较为一致的评判,无疑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当前客观性试题(主要是选择题)大部分都可以采用机器阅卷,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主观性试题一般还都是人工批改。

二、成人教育考试中应用主观性试题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成人教育考试中,主观性试题的应用存在一些弊端,我们有必要关注这些主要的问题。王小怀等抽取了13份2002年上半年高教自考全国统一命题试卷,6份福建省2002年上半年高教自考试卷,包括文、理、工、医四类专业的试卷,就卷面反映的一般情况做了一些归纳。

(一)提问限制大

我们知道,成人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拥有较为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而目前一些主观性试题不利于学生全面联系自己的经验,充分展开思维。

王小怀分析的《美学》试卷有这样两道论述题:

论述题1:

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论述题2:

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两道论述题看似不同,实则出自一辙,只不过论述题1先要求后附材料,题论述题2先提供材料后提问。两道题均为材料分析题,但在题干中均已提供了分析原理,这两个原理“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与“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在教材中

必有数点表述要点,学生只需回忆原理,将之套至题中材料进行阐述即可。虽然题目提供的材料,要分析的对象是学生未见的,但题目要求已将学生的答题范围限制于该原理中,学生无需经过分析材料,从所学知识中分辨与材料相关的、有用的知识答题,只需通过回忆原理再加以具体表述即可。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的答题范围受到限制,失去自由,无发挥余地;另一方面,题目仍停留于应用原理分析问题阶段,无法考查学生综合、评价等高层次能力。

(二)覆盖面欠佳

当前,在成人教育考试中,不少主观性试题的覆盖面不够广,未能较为全面地测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笔者抽取了福建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4级函授本科班的《中国古代小说史》试卷。这份试卷的主观性试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共三题,每题10分,分别为:1.简述什么是脂评本,脂砚斋评语有何意义。2.简述才子佳人小说的艺术特征及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3.唐传奇的发展概况。论述题有两小题,每题20分,分别为:1.《红楼梦》悲剧的三重意义。2.谈谈《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侧重考察了有关《红楼梦》的问题,这当然与红学方兴未艾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然而,这样的《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主观性试题命题是欠合理的。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瑰宝,仅四大名著就享誉全球。然而,这份试卷的几道主观性试题的覆盖面过于狭窄,《红楼梦》的试题出现了两次,而没有涉及《水浒传》或者其他的名著。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如果命题者能够把两道题中的一道让位给《水浒传》或者其他名著,将会提高试题本身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评分标准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目前的成人教育考试评分标准较少有对学生创新的鼓励措施,更遑论正式的“规定”。王小怀指出,在各类专业自学辅导书中,仅发现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管理概论自学辅导》一书的附录《如何正确地回答试题》中有鼓励创新的表述。在说明论述题答题方法时,该书提到:“一般要求学员应把教材上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对策,经理解消化变成自己的观点和对策,加以论述。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加以发挥。只要言之成理,都将给予好的成绩。”这与高考鼓励创新的“加分规定”类似。

三、主观性试题的命题要领

主观性试题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瑕瑜兼而有之,在命题过程中应该引起注意。近年来,成人教育考试往往同时使用这两种题型,以扬长避短,提升试卷的质量。在编制主观性试题中,应该把握好以下要领:

(一)关注综合性,力图测查高层次的学习水平

综合、评价等目标层次,都算是较高级的学习水平,如要求学生提出理由、解释变量间的关系、描述与评价资料、系统性地陈述结论等。在命题过程中,要根据测验的目的和要求,对较高层次学习能力水平的测定要靠主观性试题来施行。主观性试题的综合性还体现在要设计多种知识点共同联系的问题,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采用有机联系的策略。学生在探究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必须对问题有较好的认识,完整、准确地掌握基本原理、把握内在联系才能够成功解答。

(二)顾及全局,突出重点

一份设计良好的试卷,既能够较为全面地测查出应该测试的知识点,又能够有所侧重、有的放矢,做到全面性和侧重性的良好统一。主观性试题的顾及全面主要是指内容方面的覆盖面要尽可能广,比如,前面所提到的《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的设计就有失全面,应该引以为鉴。主观性试题的突出重点,主要是指在题目的分配上,应该尽量测查那些重要知识点、关键性的命题,使得教学重点和考点相吻合。

(三)适量编制“活题”

在编制主观性试题的过程中,要避免墨守成规、解答老套的现象,因为这使得学生只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根本不需要充分联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解答呆板,缺乏灵活性。我们知道,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其教育对象一般比普通教育对象具有更为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能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较好地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因此,主观性试题中的“活题”将会大大提高他们解题的积极性,并且较好地测查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观性试题的“活题”要求设计新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避免原搬照抄,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密切联系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充分引导、鼓励学生创新

主观性试题为学生留下了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能否充分引导、鼓励他们创新就显得比较重要了。王小怀等人分析了《企业经营战略与市场营销》试卷中的案例分析题。题中所提供的案例为《乐凯胶片公司的渠道建设》,题尾设问:公司李经理正在思考在每个城市建立一个冲扩中心店,然后建立大量的收活点以弥补网点不足的建议。你若是李经理,对这一建议有何想法?此题已经考查到了较高层次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对建议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但此题若还能这样设问:你若是该公司经理,你会采取什么对策?则要求学生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或具体步骤,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给学生以展显其真知灼见的更大的发挥余地,考查学生的创新水平。

(五)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包括参考答案和给分办法及说明,其中对参考答案的要求是:含义完整,层次清晰;要点分明,步骤明确等。给分办法应该明确规定各个要点的得分,对特殊情况应作出具体的规定,以便按照一定的标准统一处理。同时,在评分标准的设立上,应密切关注成人丰富的生活经验,明确鼓励创新,激发真知灼见的涌现。

综上所述,作为成人教育考试的研究者,应该深入把握主观性试题的优点和缺点,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其试题覆盖面小、代表性较差及评分标准的合理性有待提高等方面予以特别的重视,结合成人教育考试的实际需要进行优化设计。此外,一些命题要领也值得很好地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考试的效力。

参考文献:

[1]郑笠,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改革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2]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2.

[3]郭述平,教育测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93.

[4]侯光文,教育评价概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212―214.

[5]王小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突出创新能力考查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