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

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

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

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意识;处置行为

根据金华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金华市区年产量垃圾30多万吨,日产垃圾超过1000吨,人均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40公斤,金华市且每年以8%至10%的速度增长。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是以垃圾产生源头的每个家庭把生活垃圾按规定类别分类收集,再将分类收集的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地点。该分类行为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首要和关键环节,并从根源上决定了垃圾管理这一系统工程的成败。

1.金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目标任务

根据2012年7月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金华城区从2012年11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2013年和2014年是城区垃圾分类试点阶段,2015年城区已实现垃圾分类覆盖率55%的省政府要求目标。随后,金华市出台了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五年规划,从2015年底开始,力争未来5年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60%以上。

2. 金华市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调查

通过深入金华城区的保集半岛、南国名城、江滨、北苑等四大典型小区进行社会调查和走访。主要针对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基本常识、处理习惯、分类环境等问题,采取了入户调查和拦问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94.5%,通过QQ、微信等方式收到网上答卷285份,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如下。

2.1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基本常识的调查

正确认知垃圾分类是做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前提条件、源头所在。常见的生活垃圾主要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在被问及“是否清楚生活垃圾如何分类?”时,有53.3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在对具体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等问题,只有10.62%的人能够完全正确区分。居民对废纸类垃圾的认知比较高,有95. 34%的居民知道纸类属于可回收垃圾,其次是剩菜剩饭和瓜果皮核,95.24%的居民知道属于厨余垃圾,而对废弃纸巾、牛奶盒等的认知较低,很多人对有害垃圾了解不足。

2.2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处理习惯的调查

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态度和习惯直接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效果。通过“您认为居民生活垃圾有必要进行分类吗?”等问题来衡量城区居民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态度,79.54%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在投放垃圾时,20.4%的居民表示会注意垃圾桶上的分类标志。在回答“您平时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的?”、“如果您没有分类处理垃圾,主要原因是什么?”等问题,53.33%的居民平时都是将家里的所有垃圾统一装袋后扔到小区垃圾桶内。而被问及未将垃圾分类处理的原因时,仅有7.54%的人认为是收集嫌麻烦,30.23%的人认为不同的垃圾分开装浪费垃圾袋,60.5%的居民认为不知道如何分类,高达78.45%的居民则认为小区的垃圾桶都是混着装垃圾的,分了也白分。

2.3 关于金华市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环境的调查

针对居民生活垃圾环境的调查,在 “金华市市区居民生活垃圾箱的分类标示和设置您是否满意?”答题中,91%的人认为是满意或很满意,也有9%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在“您通过什途径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中,86%的被访者表示是通过电视媒体知道的垃圾分类基本常识,表明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在垃圾分类知识的传播中功不可没,在“您身边的社区有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吗?”的问题调查中,47%的人表明社区有垃圾分类的海报或宣传栏,说明垃圾分类进社区的宣传工作做得有待继续加强。

3.金华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引导策略

根据对金华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置行为的调查分析,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置行为不够普及,主要表现在是居民分类意识比较薄弱、监督执行力度差、宣传力度有待提升。因此,针对调查结果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借鉴其他城市在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置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宣传、监督等引导策略。

3.1 明确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标识

垃圾分类标识作为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并正确投放垃圾的图形文字颜色复合体,其易识别性与易理解性直接影响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其垃圾分类行为的积极性,对于垃圾分类管理和收集具有重要作用。垃圾分类标识应浅显易懂,除了一级分类图符的存在,还应贴上具体的实物图和文字说明。同时,垃圾分类标识以颜色辅助提示用户,比如用绿色表示可回收垃圾,黄色表示可堆肥垃圾,红色表示不可回收垃圾。

3.2 多措施培养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分类意识

由调查结果可以得知,目前金华市民的垃圾分类知识主要来自于各类媒体和知识读物,所以为了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要继续在各类传媒上通过公益广告和小贴士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使居民熟知垃圾分类的益处,能够对家中的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合理投放。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是垃圾分类行为的必要前提,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才能使居民在生活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为垃圾减量化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

3.3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金华目前多个小区的生活垃圾装运时通常采取整车运输,运输环节并不能采取有效区分政策,导致源头的垃圾分类工作被忽视。另外,有的小区设置的有害垃圾也与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一起装运,使得垃圾分类工作在最后环节变为空话,金华的垃圾填埋场距离市区较远,一些区域的垃圾车直接到就近的空地卸运,并且对有害垃圾(比如旧电池、荧光灯管等)收集完毕后不知如何处置的尴尬局面。采取垃圾分车装运,在垃圾收集、清运环节都坚持分类处置的原则,不要让垃圾分类在处置终端称为空话。

3.4 尝试推行垃圾袋实名制和垃圾分类奖惩制度

国内外一些经济和文化发达城市的垃圾分类制度很完善,对垃圾袋收费制度推行有丰富的经验。在政府特制的分类垃圾袋上,印上居民的住宅地段号和房号,以此作为识别垃圾袋出自哪家哪户的标志,根据该标志,可以追查垃圾投放的源头。这项制度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育了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金华市相关部门可以在居民文化程度和收人水平较高的几个成熟小区进行试点,实行垃圾袋分类制度,可以尝试垃圾袋少量收费,并对垃圾投放量较少的居民实行奖励。

4. 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调查研究,要改变“垃圾围城”的困境,必须构建一套以居民为核心,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与居民相连接的利益链条,使居民有积极性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同时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纳入循环经济体系当中,有害垃圾单独处理,留给环卫工人处理的、最终进入终端处理环节的只剩下不可回收资源。可见,只要牢牢抓住公众这个环节,构建一套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那么金华市“垃圾围城”困境的破除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垃圾 填埋 焚烧 堆肥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24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中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历史性地首次超过50%,城镇人口数量激增,垃圾产生量随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而呈稳定上升趋势。城市生活垃圾作为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已摆在城市管理者的面前,“垃圾围城”成为城市管理者们十分头疼的问题。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平均每人每天产生0.8-1.1kg垃圾,并且每年仍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主要城市每年产生生活垃圾2.0×108吨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会达到4.09亿吨,到2050年将达到5.28亿吨。历年累积堆存的城市生活垃圾总量更是高达70亿吨,全国月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围城。[1]

目前国内的垃圾处理行业整体仍处于无害化处理的初级阶段。到2010年底我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63.5%,其中进行集中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的百分比分别为77%、18、和5%(注:占无害化处理总量的百分比)[2]。

(一)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长期以来被我国大多数城市作为处理垃圾的首选方式。随着城市的扩容,城市人口剧增,这一路线越来越难以为继,以寸土寸金的北京为例,目前常住人口已超过2000万,本来土地资源就紧缺,然而90%的生活垃圾还要依靠填埋解决,每年约占用500亩土地。

在广州,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的比例高达90%,早在2011年2月,广州市城管委就消息称,新增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经用尽1.8亿立方米。广州最大的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实际进场垃圾量高达每日6970吨,几乎为设计处理能力的3.5倍,这个填埋场设计使用寿命到2024年,按目前的形势,到2014年就会因填满而封场。[3]

在新疆乌鲁木齐,大浦沟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10年填埋城市垃圾的总量达600多万吨。按照这个速度递增,填埋年限会大大缩短[3]。

(二)垃圾焚烧

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垃圾量产生量大的城市地区,填埋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国务院在2011年4月25日批转的《意见》中明确称,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要优先采用焚烧处理技术[4]。

目前在我国,公众对垃圾焚烧项目抵触情绪很大,尤其是焚烧场周边的居民,普遍担心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近年来,许多地方因为垃圾焚烧项目的选址、开工引发了大规模的。2009年广东番禺居民反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兴建的风波吸引了众多中外媒体的跟踪报道。截止到2012年10月20日,因垃圾焚烧项目引发的经中外华文媒体报道的总计23件。

公众对垃圾焚烧的担心主要在于二英这种致癌物质。实际上我国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达到垃圾燃烧后每立方米空气二英含量不超过0.1纳克这一欧盟的排放标准。2014年4月9日,环保部原则通过新的《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由原来的1纳克每立方米空气提高至0.1纳克每立方米空气,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垃圾焚烧处理厂要想被公众接受,仅靠成熟的技术控制二英的排放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及时向公众公开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的真实情况,以消除公众的顾虑和恐慌。

尽管对垃圾焚烧的争议一直存在,但国内垃圾焚烧发电的比例却是逐年上升。对于垃圾焚烧首先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目的一是减少厨余垃圾,降低垃圾的含水量,提高燃烧效率和焚化炉温度以降低二英的排放(研究表明,二英等物质在85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停留超过两秒即可分解);二是减少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的含量,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三)垃圾堆肥

垃圾堆肥是处理厨余垃圾和庭院垃圾以及其他可被生物降解利用垃圾的最好方式,处理垃圾时可减容70%左右。堆肥法对垃圾分类要求较高,但我国垃圾分类做的不到位,堆肥处理场的运行费用较高、肥料销路困难等原因导致堆肥处理垃圾占总处理量的2%以下。

2011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目标。到2015年全国范围要有超过200个城市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广州市计划到2015年实现餐厨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9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无论是垃圾焚烧还是垃圾堆肥都要求首先进行垃圾分类 。2000年6月,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等8个城市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由于种种原因,8个试点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大部分都没有取得明显成效。一项调查显示,垃圾分类之所以很难推行,受访者眼中的最重要原因是“人们难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63.6%)。其他原因还有:政府不重视(62.1%);政府投入不够(61.4%);分类标准复杂,很难掌握等。

垃圾分类处理,这不单是环保、环卫部门的工作,它体现了一个社区、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和社区、城市中所有公民的参与。

二、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发展的对策

从多年的实践以及各地的探索中,我们可以看到,要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就必须对垃圾进行全过程管理,逐步发展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产业。

(一)提倡简单生活,杜绝过度包装

从源头开始,提倡简单生活,杜绝过度包装、过度消耗的生活方式,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使垃圾的总量降下来。

(二)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重要前提。城市管理部门要广泛宣传,让市民明确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义务和标准,利用市场机制来激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有效方法和制度。

(三)逐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收费制度的关键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机制。通过这种经济刺激手段,可以使垃圾产生者承担部分环境外部费用,增加市政垃圾资源化处理经费,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迫使他们通过回收再利用等方式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推动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四) 做好垃圾处理的末端监管

对各种垃圾处理场要加强监管,要让处理处置过程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同时加强信息公开,避免公众将垃圾处理“妖魔化”。

相信在政府及公众对垃圾问题有了痛感与压力之后,综合整治会逐步化为现实,“垃圾围城”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参 考 文 献

1 魏国忠.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近况及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9(3):32-33

2 别如山 ,宋兴飞,纪晓瑜,陈佩,刘茜茜.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政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9):33

3 郑大成.突破“垃圾围城”的艰难探索[J].环境,,2013,(9):14-15

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活垃圾;减量化;江阴

近几年来,江阴市环境卫生工作致力于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致力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管理制度的制定完善,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生活垃圾连续6年实现100%无害化处理,收运体系建设和无害化处理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随着江阴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江阴市生活垃圾产量急剧增加,生活垃圾处理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2011年起,江阴花山生活垃圾填埋场由于设计使用年限和库容已满,实施封场整治,城乡生活垃圾全部集运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发电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200吨,满负荷运行日处理能力不得超过1500吨,2012年生活垃圾日处理量达1391吨),致使发电厂垃圾仓持续高位运行,给发电厂带来了运行和安全方面的压力。由此,为缓解有限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之间的矛盾,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减量化”无疑是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出路问题的主要途径。

2增长原因分析

2.1人口和经济的增长

近年来,江阴市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都在保持低速增长。据统计,2008年江阴市户籍总人口120万,2011年达到120.9万,增长率0.75%。而江阴市作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9年排名第一的县级市,地区生产总值也在逐年快速增长。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713亿元,2010、2011年分别为2000亿元、2335亿元,每年保持16%左右的增长。根据库涅茨曲线理论【1】,在经济发展初期某一地区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当地GDP显示出较明显的正相关,即随着GDP的增长,生活垃圾产量也增长。因此,近几年来江阴市的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无疑是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长的原因之一。

2.2其他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导致的增长

近年来,江阴市致力于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城市创建项目,开展了大规模的村庄集中整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生活垃圾产量的增长。一方面是许多农村、城郊结合部原本自行消纳的的生活垃圾收的更齐、更足,另一方面也存在整治产生的非生活垃圾混入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的情况。此外,江阴市的其他垃圾,如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大件垃圾的处置系统不完善,收集、运输等价格体制尚未理顺,因此,还存在把这些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现象,造成了生活垃圾产量的增加。

3江阴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对策

3.1实行生活垃圾处置总量控制管理

可以2012年生活垃圾处理总量为基准,实施生活垃圾总量控制管理,以确保垃圾处置终端――焚烧发电厂正常、稳定运行。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产量情况,由市政府对镇(街道)下达生活垃圾处理总量控制指标,签订目标责任状。各镇(街道)生活垃圾产量在控制总量指标内的,终端处理费用仍由市财政承担(78元/吨)。如超出总量指标,超出部分取消生活垃圾以奖代补奖励(江阴市于2007年制定以奖代补实施意见,每吨奖励2000元),并由各镇(街道)财政自行承担相应的垃圾处置费用。同时,可将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列入生活垃圾以奖代返(收缴的生活垃圾处置费按考核结果按比例返还)考核,通过超量经费自负等奖惩措施,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的目标,以此倒逼各镇(街道)实行有效分类收运。

3.2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创新

从工业生态学的视角看,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过去的垃圾处理方式是资源(商品)—消费—(废物)丢弃;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在于改变这种模式:资源(商品)—消费—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和最大限度的减量化、资源化的必要途径,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必要性

随着城市数量的增长和城区范围的扩大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从图1可看到特别是在20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前,城市垃圾清运量增速较快,从20世纪90 年代中期到2000 年其增速明显下降,但到了本世纪初,垃圾清运量增速的又开始加快。快速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加重了城市环境污染,而且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改变垃圾处理方式,实现垃圾无害化和最大限度的减量化、资源化势在必行。

同时,随着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增长,垃圾组分的含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变化的特点:(1)垃圾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厨余垃圾) 所占比例开始下降,到2000年已经下降到43 %左右。(2)垃圾中无机物(砖瓦陶瓷等)所占比例也基本呈下降趋势。(3)垃圾中可回收物所占比例有大幅增长,其平均值由1995年的11.79 %上升到2000 年的26.62 % ,增长了1 倍以上。这种变化趋势显示出垃圾分类回收的必要性。

二、源头分类是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前提

垃圾分类回收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回收方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遵循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从居民生活源头分类开始(分类收集、装袋);接下来是分类集装运(分类投放到分类回收箱、分类装运);最后根据垃圾不同的成分进行处理,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堆肥和再生。可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多环节的一体化系统。具体流程见图2。

居民家庭是垃圾分类回收的主体,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是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从外国的经验看,成功地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都是从每个庭做起的。瑞士是世界上垃圾处理最有效、最彻底的国家之一,瑞士人一般均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在垃圾回收点,经常能看到父母带着孩子来扔分类的各种瓶子,孩子从父母手里接过废瓶,然后准确地将不同的瓶子扔进不同的回收箱。有些回收站离居民点较远,但当地居民仍会开车将废品运来。日本居民将生活垃圾分为五类分别装在不同的塑料袋中,按照规定的时间将垃圾送到指定堆放点。

三、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城市分析生活垃圾回收源头分类难以展开的原因很多。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很多,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居民的环境意识比较差;居民对于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处置的知识非常有限;垃圾分类收运作业不分类,以及主要以填埋方式处理垃圾,这些因素也都影响了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为了客观的了解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分类难的根源,笔者作了一次实地访谈调查。2008年8月12—14日,笔者在大连市4个放置了分类收集垃圾箱的居民小区随即拦截了20名正在倾倒垃圾的居民,进行了访谈。在这20名居民中,有2位居民把纸质包装箱和饮料瓶子与其他生活垃圾分类包装;还有1位居民单独包装了几块电池;有8位居民表示垃圾已经进行了分类,报纸、纸板还有塑料瓶卖给了收废品的,没有随便丢弃。但他们的垃圾袋里的厨余、塑料袋、还有棉织品、纸张等垃圾都混装在一起,没有经过分类。通过访谈,居民对生活垃圾不分类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几点:

1.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

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现阶段中国政府的作用主要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对于广大居民来说,生活垃圾分类是很不方便的,也会增加生活成本。在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后果一致的条件下,通过自觉来实现源头分类是很不现实。即使发达国家也是用法律、法规来保证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包括居民的源头分类行为。“限塑令“颁布以来,取得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通过法律、法规约束对提高环境意识有积极促进作用。

2.环卫作业手段、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缺乏动力

虽然有了分类回收的垃圾箱,但环卫工人的作业方式并没有改变,垃圾装运过程仍然是混装;而且现阶段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为主。如文中图2所示垃圾分类回收是多环节一体化过程,源头分类了,运输过程中发生混装就不能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所以有的居民说源头分类是毫无意义的。

3.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少,缺乏指导

现阶段中国关于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非常少。大多数居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知识了解非常少。大部分居民不知道所在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有的人听说过生活垃圾要分类;对于分类好处和分类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怎样分类才是正确的,了解的人非常少。

4.垃圾分类要求没有落实到户,缺乏规范

根据访谈结果,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已经比较高了,但是缺乏把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行动的指导。主管部门对于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规范,结果自然是大家随便扔。

5.对居民垃圾投放情况不进行检查,缺乏监督

在居民区放置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但对于居民丢弃的垃圾是否进行分类,并且是否按规定投放没有必要的检查,缺乏监督。

四、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管理创新

解决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难的问题,关键在于管理上的创新。搭建由政府、社区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层次分明的、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府应该突出主导作用,是战略的制定者;社区应该是一个策略中心,负责把法规、政策分解为具体措施,并指导监督实施;居民则是基层的执行者,但对于政策、措施有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具体见图3。

1.作为主导者的政府:(1)规范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政府在宣传、动员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收集的同时,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一套关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2)支持并推广各种垃圾回收利用的现代科学技术。如新型可降解的垃圾分类回收袋;适合家庭和办公室进行垃圾分类的废物箱等。(3)改造基础设施。投资垃圾车辆、箱桶、垃圾处理设备等,改变混合收运和单一填埋的局面。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和垃圾分别处理。(4)推进垃圾回收服务的市场化。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实行政府“牵头”、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2.作为策略中心的社区:(1)坚持长期的、形式丰富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要把环境意识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另一方面还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通俗地向每个居民讲述各种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及原则,使垃圾分类深入每个居民的生活中。(2)把垃圾分类要求落实到户。通过编写实用的《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方式指导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在日本每个家庭都有政府发放的垃圾分类一览表。表中的栏目有将家庭的用品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为便于阅读,使用了很直观具体的小图片;还有指定的塑料袋的颜色,回收的日期、回收中的具体说明等,很容易理解。(3)监督和检查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由社区组成监督检查组,检查社区内的垃圾堆放点;另外规定社区中的每一个家庭轮值一天做值日生,在轮值日如果垃圾堆存处发现没有分类的垃圾,就由当日轮值家庭负责进行分类。这种方式有助于居民的培养自觉意识和自律性。

3.作为基层执行者的居民家庭在这个体系中是基层的执行者,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同时居民也有权利对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政府和社区的行为。

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是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z].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实行垃圾分类的原因范文第5篇

一、总体要求

(一)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要围绕改善和提高城乡人居环境、降低生活垃圾污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展开,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结合实际、技术合理、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治理机制。

(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设施的设计和规划,要与我乡各村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密集度、生活垃圾成分、性质和日产量等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按照方便群众、宜于清运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

(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和推广垃圾分类收集、生态治理,鼓励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

二、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垃圾分类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建立,初步形成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分类治理的管理和运行体系,先期以村为试点,在5月1日前完成试点工作,随后在全乡范围内展开,5月底全面完成建设工作。逐步建立起“户(组)分类、村(组)收集、分类处置,乡(村)转运、县集中治理”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工作目标。

三、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方式和设施布局

(一)治理方式

我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原则是:分类治理和集中清运相结合,片区治理与就近简易治理相结合。

(1)分类治理:①户分类:每户农户配置分类垃圾桶两个,分别标注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在垃圾装桶时进行初分。②分类收集。由群众自行将初分后的垃圾投放至垃圾生态治理池中或定时沿线收集的垃圾车。③村(组)分类处置。垃圾生态治理池中三类垃圾(可降解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由垃圾分类员分类处置:可降解垃圾在堆肥治理后在村组确定的生态治理区就地填埋;可回收垃圾交由再生资源公司收购或废品收购站回收;不可回收垃圾转运至乡垃圾转运站。④转运。我乡将垃圾中转站中的不可回收垃圾集中转运至县垃圾治理厂。⑤集中治理。县垃圾治理厂对不可回收垃圾进行集中科学治理。

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和街道医疗机构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标准要求,并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尽量减少有害有毒废弃物和带传染性废弃物的数重,有利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理,生活垃圾按一般生活垃圾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2)就近简易治理。在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的行政村设置垃圾分类池,垃圾收集分类后就近进行“无害化”治理和填埋。在河流和邻近水源地附近不得搞集中填埋,防止污染水源(如铜岭村、桅杆村、断桥村)。

(二)设施布局

(1)建立村垃圾分类治理池、收集转运站,配备垃圾清运员、垃圾分类员和垃圾清运车。在各村人口密集处,根据实际设置垃圾分类治理池和分类收集转运房。每村至少设置1个垃圾收集转运站,人口密度较大或行政区域较大的村,可结合实际设置多个垃圾收集转运房。原则上按照不低于每50户配备1个垃圾分类治理池,不低于每500人配备分类治理员1名,不低于每1000人配备垃圾清运员1名。在平杨公路沿线建立3个垃圾分类收集池,在桅杆村活动室周围建立垃圾中转站1座,各分类分类垃圾池的垃圾运到中转站后由我乡垃圾清运车运至县垃圾治理厂治理。保洁员、分类员、清运员要分工协作、互为补充、相互联动,各村要结合实际,大力推行保洁员、分类员和清运员“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实行身兼数职,兼职兼薪;实行“一岗多责”保洁员、分类员和清运员既要负责自身的环卫保洁工作,同时要承担环境监督、分类治理知识宣传和乡村道路安全监管的职责,实现“人员减量化、职责多样化”的目标。

(2)户分类垃圾桶。按每户2个分类垃圾桶的标准配置。

(3)运输工具配备。结合实际,在交通方便,地域较小、人口相对较少的村原则上配置机动三轮垃圾收集车,巡回收集、清运;在交通便捷、地域较广、人口相对较多的村,原则上配置小型垃圾收集车,巡回收集、清运;每个垃圾中转站配置大型垃圾清运收集车,鼓励采取对外承包、租赁、社会融资等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式解决。

(4)可回收垃圾回收网点布局。全乡设置1座农村生活可回收垃圾固定回收站;结合实际,在村布设固定或流动回收站,流动回收站1周至少进行流动回收1次;建立起分类员—回收站—回收中心的回收治理模式。

四、资金筹集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所需资金巨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筹资的新路子,扩大资金来源,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个人捐资、出资,加快农村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建设;在运行经费筹集上,要按照“受益群众筹一点、垃圾回收换一点、乡财政补贴一点、县财政补助一点”的“四个一点”的方式进行筹集。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农户按照每人每月1元(五保户、低保户可免收)的标准缴纳保洁费;乡机关、街道商户、乡级单位的保洁费用标准由乡参照相关收费标准确定并收取;财政投入按照“科学测算、以奖代补、包干使用”的原则,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所需人、财、物进行科学测算后,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初乡人民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包干使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所有费用、车辆、人员队伍由各村统一确定、调配、安排、使用。

保洁员、分类员的聘用,要尽量向五保户、低保户和贫困局倾斜;在垃圾清运车辆对外承包或租赁时,要将垃圾清运员一并纳入统筹考虑解决。

五、工作职责

按照“属地管辖”原则,乡人民政府全面负责辖区内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的建设、运行工作;各村、社区负责垃圾保洁员、清运员、分类员的聘用、管理和考核工作乡政府的指导下做好垃圾分类治理设施的选点、建设工作。

垃圾分类员、清运员:垃圾分类员负责对分类治理池的生活垃圾每天进行分类治理;垃圾清运员负责每天定时沿清运线收集农户初分垃圾至垃圾生态治理池和至少每2天对垃圾生态池分类后的垃圾进行转运。

垃圾分类员和清运员共同负责将可降解池中堆肥垃圾清运至村组确定的生态治理区填埋治理。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的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面源污染,落实“三个延伸”和推动城乡环境持续改善的根本性举措,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治本之策,是今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中心工作。各村、社区,乡级各单位要将此项工作列入本单位当前的重要中心工作之一,及早谋划,认真研究,扎实推进。村、社区要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把环境治理编写进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里,可通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形式,发动村(居)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引导村(居)民在参与中增强保护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综合效果,确保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推动我乡治理工作再上台阶。

(二)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各村、社区,乡级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科学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对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和布局,严禁出现闲置、浪费;在建设时,要与前期建设的各种垃圾房、池结合考虑、统筹安排,进行升级、改造,节约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作用。

(三)履职尽责,协作配合。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建立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村、社区,乡级各单位要切实按照工作安排,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严禁不作为;要加强沟通衔接,积极对接,强化配合,主动服务,整合工作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快速、全力推进工作开展,确保在既定的时间节点内全面、圆满完成下达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