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殖业合作社财务制度

养殖业合作社财务制度

养殖业合作社财务制度

养殖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畜牧养殖业;财务制度;成本管理

完善的畜牧养殖业财务制度,能够给予财务管理行为一定的依据,并且促进畜牧养殖业财务的规范性,建立健全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畜牧养殖业能够实现并且提升各资金的使用程度,从而反作用于畜牧养殖业,为畜牧养殖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一、目前畜牧养殖业的财务制度应用现状

随着财务制度的逐渐改革,目前的畜牧养殖业的财务制度也在逐渐的完善与提升,其实畜牧养殖业的会计工作内容中主要包括会计人员设置、设置账目、汇总经济信息以及编辑报表等,在财务制度之中,会计部门也需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其畜牧养殖业中所产生的经济行为进行管理与监督,实时记录经济数据与发展状况从而实现上报。但是仍然在畜牧养殖业财务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财务行为还不能够满足畜牧养殖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比如说目前畜牧养殖业的财务制度细化程度不够,在相关岗位的设置上有所不足,不能够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联系,缺乏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信息的质量以及可信程度较低;管理手段与管理水平也不能够满足标准,这些都是在财务制度内部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之上,才能够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索,从而提出加强财务制度完善的具体措施。

二、如何完善畜牧养殖业的财务制度

1.加强对于国家政策的解读

目前的畜牧养殖业所具有的财务制度相对有限,不能够满足日新月异的畜牧养殖发展要求,所以需要增强对于国家政策方面的理解与解读,将财务制度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出台有机结合到一起,实现财务制度的发展与提升。比如地方的畜牧水产局会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进行养殖业资金专项整治,并且增强畜牧业的融资渠道,使得畜牧企业能够与金融机构进行信息的匹配,为财务制度的完善与财政发展奠定基础。在加强对于相关政策的解读的同时,畜牧企业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方式与财务管理制度,比如说金融企业与畜牧企业的信息不对等的主要原因就是畜牧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无法实现有效抵押物的提供,所以自身财务状况以及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障碍,致使畜牧业融资变难。所以,根据对于加强融资模式的政策的解读,畜牧企业就可以提升自身的财政管理形式,利用多种的平台去展现相应的畜牧产品,提供更多的信息去帮助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与推广。同样的畜牧企业应该在政府进行养殖业发展与扶持的基础之上,做好资金整合与专项资金的管理,明群财务制度的同时,做好资金等上报与记录工作。

2.加强对于畜牧养殖业财务制度的监督

财务制度的有效执行,离不开相应的监督,要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加强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严肃相应的财经记录,在财务制度的监督方面,要实现资金、项目、地区以及单位的全面覆盖,通过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完善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财务管理体系。因为畜牧养殖业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比如说生长周期较长,所以在资金的周转上就会存在着一些障碍,并且发展规模上普遍存在着不均衡不平等的现象,致使一些财务制度不能够实现,所以要在加强对于畜牧养殖业财务制度的监督工作中,实现对于财务制度的改善,完善核算方式,并且在财务制度中针对畜牧养殖业的基本特点进行有效地结合。

3.细化畜牧养殖业财务制度中的实际内容

财务制度的设立过程之中,对于其中的相关内容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细化,大致可以分为财务体制管理部分、收入管理部分、支出管理部分、项目资金管理部分、应收款和应付款项管理部分、固定资产管理部分、审计管理部分、会计管理部分以及其他管理部分等,这些不同方面的财务管理都应该被列入到财务管理制度中来,以会计管理部分为例,单位的会计人员必须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进行会计工作,必须要持证上岗,避免无证上岗的相应情况,定期培训,去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同时要遵守会计制度,明确自身工作范围,落实好会计的基本责任以及工作内容。这些细化标准都能够有助于畜牧养殖业财务制度方面的完善。

三、结语

在畜牧养殖业财务制度的发展过程之中,需要正确认识所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细化财务制度中的相应内容、加强监督工作以及对于国家政策解读行为等,实现对于畜牧养殖业财务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维持财务秩序的同时,规范核算方式与财务制度规定,扩大养殖规模,加强财务管理行为,促进畜牧养殖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J].湖南畜牧兽医,2016,(04):50.

[2]付敬.临朐县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养殖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第2篇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导向,实施“主辅换位”战略,突出发展肉牛、山绵羊、大鹅等优势产业,稳定猪鸡生产,适度发展特色养殖;加强疫病综合防控,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2、奋斗目标:20*年,羊绒产量达到33吨,肉蛋奶总产达到3530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9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900元;2009年,羊绒产量达到42吨,肉蛋奶总产达到3880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7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000元;“十一五”末,羊绒产量达到50吨,肉蛋奶总产达到4270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10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200元。

二、制定和落实畜牧养殖业发展扶持政策

3、放宽土地使用政策。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及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黑土资发〔20*〕7号)文件精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兴办规模化养殖场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涉及农用地转用的,经畜牧部门审核同意后,乡(镇)国土所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使用年限以二轮土地承包期限为准;涉及农用地转用的需依法审批。

4、减免收取各项规费。利用闲置厂房发展养殖,涉及房屋使用权等项变更的,三年内缓交相关费用;兴建畜牧养殖场、专业小区,免收土地、环保、自来水入户和电力安装设计等项费用;对以生产酒糟养牛为目的的小酒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三年内减半收取检验、检测费,商贸部门三年内免收一切费用;畜牧业养殖专业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和工商执照)用电,按照农用电价标准收费。

5、加大畜牧养殖业资金投放力度。金融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拓宽信贷担保渠道,活化贷款方式,加大资金投放总量。贷款周期可放宽到二年,利率按农户养殖业中长期贷款利率执行,还贷方式为当年结息,期末还本。贷款额度在3万元以下的,可采取联户担保方式贷款;贷款额度在3万元以上的,可采用易变现的抵押物如有价证券、商服房或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等抵押,也可由养殖专业合作社担保。财政、发改、农业综合开发、农委、物价、金融、畜牧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畜牧生产及畜产品加工项目,县财政保证项目匹配资金足额到位,农发资金要与畜牧业捆绑使用。

6、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与补贴相结合制度。实行“先参保、后补贴”的办法。对参保的能繁母猪,按中央财政负担50%、省财政负担20%、县财政负担10%、饲养者负担20%的比例分担投保费;保险金额统一为:每头能繁母猪1000元,保费为每头60元,其中中央财政负担30元,省财政负担12元,县财政负担6元,养殖户(场)负担12元。20*年7月1日

至2009年6月30日,对能繁母猪养殖户给予直补,补助标准为每头100元。

7、鼓励种植牧草、利用秸秆养牛(羊)。引导农户在承包田内种植牧草和青贮饲料,鼓励开展秸杆“三化”养畜,养殖户在20*年至2009年新建青贮、微贮窖或购进饲料机械的,年初上报县畜牧兽医局,畜牧兽医局逐级向上申报,将依据黑龙江省财政厅和省畜牧兽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青贮饲料生产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六个推进奶业发展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黑财农〔2007〕65号)文件要求,享受相应补贴政策。

8、建立市场,加强流通,促进发展。各乡(镇)要积极建立牲畜交易市场,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管理,促进流通。对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三年内免收车辆保管费、工商管理费、交易税。

9、开辟畜禽及其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对无违章的运输畜禽及其产品的车辆,交通、交警和农机监理等部门不拦截、不扣车、不扣证、不罚款,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三、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发展方式

10、加快推进畜牧养殖业转变发展方式。发挥政府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促进我县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各乡(镇)政府要制定具体优惠政策,努力加快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引导散养户建沼气池,发展生态畜牧业;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促进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要适应市场需求,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动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各类畜牧养殖协会要发挥自身优势,搞好协调服务,帮助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农村能源办公室要积极推广新能源“三位一体”开发模式,将沼气池建设与生态养殖结合开发。

11、实施科技兴牧战略,积极推动畜牧科技培训。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重点开展以畜禽品种改良、草原生态、疫病防治等畜牧业基础性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工作。每年定期举办二期,为期五天,参加人数为500人次以上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培训畜牧科技人员及农民技术人员2000人次以上,实现全县畜牧科技人员(特别是村级防疫员)接受三轮培训目标;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村举办养殖户培训班。

12、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养殖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畜牧业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和各种类型的专业大户,充分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的管理职能,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对合作社,优先贷款,优先立项,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可以经组织批准离岗创办畜牧专业合作社,保留现执行的工资及福利保险等待遇1年,3年内愿回原单位的,回原工作岗位工作,不愿回原单位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13、鼓励养殖户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绿色生态养殖业。对我县境内现有草原,在承包时优先承包给养殖户。林业部门开放部分山区,在保证森林植被不被破坏和森林防火的前提下,经林业部门批准,养殖户可在林下养鸡、养牛、养羊(绒山羊除外),发展绿色生态养殖业。

14、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大力培植壮大畜牧龙头企业。各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强化招商引资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依发〔20*〕9号),把培育壮大畜牧龙头企业作为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要集中力量加快培植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畜牧业龙头企业。逐步建立起我县在畜禽良种生产及繁育、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等方面的龙头企业。带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营销上规模、上水平。

四、建立健全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保障体系

15、建立健全三级畜牧兽医管理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要求,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执法服务体系,理顺管理关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管理机构。加大投资力度,改善设施条件。健全完善乡(镇)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解决乡、村防疫员报酬,村级防疫员年工资不少于1200元,切实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养殖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第3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应当以发展畜牧业作为突破口,让畜牧业挑起大梁。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着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发展,扶植养殖大户,推动了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1997年,山西省祁县城赵镇里村村委会把村东南的废耕地规划为养殖小区,一系列优惠扶持措施的实施,使一批养殖大户迅速进驻园区,园区全面推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通水通电、统一服务的“四统一”经营管理模式。

一、祁县里村养殖小区战略分析

1.养殖小区的宏观环境。(1)政策环境。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中央1号文件先后提出发展养殖小区的文件。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畜牧经济区的重大部署,通过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形成畜牧产业化的生产格局。晋中市在健康养殖上继续走在全省前头,进一步创新方法、健全体系、强化监控。在这种思想指导上,鼓励养殖小区向绿色、健康养殖发展。祁县是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国家优势产区奶牛基地建设重点县、小规模肉牛生产建设项目县、全国标准化肉牛育肥示范区。无论在养殖小区的规划上、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上、信息渠道商、资金筹集上等都对养殖小区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政策。(2)自然环境。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少雪。适宜畜禽和农作物的生长。祁县畜牧业发展迅速,肉牛、奶牛、猪、鸡、羊等畜钟门类齐全,肉牛品种拥有西门达尔、黄白花、红白花、夏洛来,本文由收集整理美国大红牛等优质引种。小麦、玉米、大豆、薯类等可用于喂养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还有大量的麦麸、花生饼、豆饼、棉籽饼等可用于发展畜牧业。其中秸秆利用率很高,祁县成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

2.养殖小区的产业环境。(1)五力模型。养殖小区的五力模型,分别是养殖小区内部竞争,饲料等供应商如克代尔集团、昆明正大饲料、农户等,养殖小区不断增加,替代品(庭院养殖)。销往本省的平遥、文水及省外的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古、青海等省市的加工企业,潜在肉牛加工企业。从横向角度来看,养殖小区的供销环节已自成体系,形成稳定的结构,是祁县里村养殖利润的源泉。从纵向角度来看,养殖小区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规模达到10 000多头的养殖小区,全国也就有几千家。由于受知识、自然条件、政策等条件的影响,养殖小区的竞争仍然处于粗放型的方式。庭院养殖相对养殖小区有很多的缺陷,已经处于衰落阶段。(2)产业链结构。祁县里村养殖小区肉牛发展链条,主要是畜禽产品的生产,只有少数几家养殖户酿酒。祁县畜牧养殖小区的饲料主要有棉籽饼、秸秆、豆饼、酒糟、玉米粉、麦麸。目前,为了保证饲料的质量,有5家先后开办了酒厂。

3.养殖小区的经营环境。(1)人力支持。里村养殖小区的发展离不开县政府、祁县畜牧防疫局、城赵养牛协会的三大外部人力资源的支持。县政府把发展以养牛为主的草食畜生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来抓,以“稳定鸡猪,发展牛羊”为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大力发展肉牛育肥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肉牛育肥业已成为祁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祁县畜牧防疫局有一支素质较强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队伍和行政执法队伍。城赵养牛协会是由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养牛专业户、经纪人、屠宰专业户、牛肉、牛奶加工专业户等参加。在祁县养牛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协调和组织作用,为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市场状况。从需求分析来看,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国内牛肉的需求量极大。从供给上来看,最近几年屠宰速度的剧增与黄牛繁殖速度的缓慢,饲养量明显降低,牛源不断减少。据统计,中国肉牛存栏仍处于恢复状态。目前受母牛数量不足和肉牛繁育周期长两种因素制约,育肥肉牛存栏量仍相对不足,导致肉牛市场一直供不应求。

4.养殖小区的内部因素。养殖小区的价值链模型包括基础性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种。从饲料供应到饲养到销售,这三个环节是基础性活动,实现的是行业平均利润。而支持性活动包括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战略筹划,可以提高养殖小区的边际利润。(1)组织分析。以管理组织来看,坐落在养殖小区的养殖户多为家族式管理,人员较少,结构扁平化,采用直辖管理方式。养殖户形式多为“农场主+畜禽养殖员工”、“农场主+畜禽养殖员工+酿酒员工”。目前该组合结构较适合小型的养殖户。但随着养殖户规模的扩大,该组织结构显得捉襟见肘。忙时,根本谈不上对员工的管理与监督。其次,财务上也经常出差错。因此,养殖小区的农场主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以应对出现的管理问题,实现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变。(2)人事分析。该小区问题主要集中于,一是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二是饲养员大部分来自于本地、新县、五乡、周围山区,流动性大。三是农场主在人员管理上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员工来说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没有积极性。(3)财务分析。据养殖小区调查问卷,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来核算,核算基本上是由家属来担任,养殖小区基本上采用流水账的形式。养殖小区内有3家合伙设立的合作社,为了明确利润分配,在收支核算上较为清晰,但尚未根据会计制度来核算经济业务。例如,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从筹资来看,养殖小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原始积累和养殖经验。对于日常运营,现金流转也比较流畅。农村信用社在筹资比例中最大,贷款相对较易,这主要是基于祁县里村信用社良好的信用环境。从内部控制来看,祁县养殖小区存货控制薄弱,如饲料、设备零件等物件的丢失,有些饲养员监守自盗。而且,饲料、酒糟等原材料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主要是因为农场主管理不到位,没有定期盘点,因此经常出现账实不一致的情况。其次,养殖小区资金控制不到位,缺乏资金使用计划,资金回收困难。主要是打白条现象较多。

二、养殖小区发展战略对策

1.整合养殖户力量,优化区域环境。(1)行业盈利模式——养殖集团。祁县里村养殖小区中的养殖户彼此独立经营,规模百头以上的有20家,规模在百头以下的有11家,肉牛头数年均稳定在6 000头左右。整合养殖户的力量,可以极大提高养殖小区的竞争优势。祁县养殖集团目的是建立共同的机构,降低疫情的影响,控制畜产品的质量、提升畜产品的品牌。整个方案如下:在结构形式上,各个养殖户都是股东,形成股东大会,商讨合作项目。如专业的畜牧兽医站、饲料质检机构、专门质量监测站;在联系的纽带上,以共同需要的机构为基础、实行机构联合利用、相对稳定的组织。(2)联合打造绿色、健康产品、多经部筹划产业链扩展。最近,畜产品的投资成本加大,利润空间大大压缩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利用绿色健康、标准化的畜产品博取市场先机。祁县里村养殖小区可以参考农业龙头企业新五丰的绿色养殖经验。走绿色养殖道路,发挥养殖协会、畜牧兽医防疫局的通知,利用养殖集团成立的职能部门。首先,从喂养饲料抓起,对饲料无污染有一个监管环节。养殖协会可以聘请专门的质检人员,定期检查饲料的防疫指标,以确保饲料的无污染。其次,对畜牧产品的质量予以控制。畜牧产品销售时,统一由监测站检验并符合国家标准,贴上标签后准许销售,标签要体现绿色产品的理念。要发展产业链,实现农酒结合、肉牛加工、蔬菜大棚、养殖餐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增加新的利润点。

2.养殖户规范化管理举措。(1)组织结构优化。养殖小区中规模在300头以上的养殖户为了符合发展的需要,需建立现代科学的组织结构,采用了现代化管理模式。规模在300头以下的养殖户,“农场主+饲养员“结构模式较合理,不予调整。现代管理模式结构:农场主+管理员(总经理)+各个职能部门(生产部、后勤服务部、销售部)。职责分工说明,农场主聘请有饲养经验的管理人员以后,农场主可以把监督生产权、处理日常问题的职责交给管理人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农场的发展方向。其次,聘请专门管理人员处理生产运营和日常琐事,及时防范、发现、纠正养殖小区的问题,合理规划饲养时间,利于实现科学、经验的养殖方式,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2)引进养殖人才,健全考评及激励制度,为科学养殖提供基础。录用人才可以采用较为正式的招聘方式,管理员招聘条件是从事养殖管理三年以上,有畜牧、兽医专业学习背景优先考虑。饲养员要求吃苦耐劳,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工资计算:饲养员工资=基础工资+效益工资

基础工资=0.25元/头*数量

效益工资=(实际增长公斤-正常增长公斤)*系数

养殖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政补贴;母猪保险;猪蓝耳病;困难补助

1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原因

(1)猪饲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成本提高。在过去的几年中,因粮食价格上涨等一些原因,猪饲料的价格一直在上涨。猪饲料价格的上涨必然引起养猪成本的提高,进而生猪,猪肉的价格也会提升。且猪肉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中必然由消费者承担上升价格的大部分。

(2)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供需失衡导致均衡价格提高。前几年的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生猪养殖户的亏损比较厉害,在生产者缺乏市场信息和对未来市场缺乏预测能力的原因下,部分养殖户便不再愿意养殖,从而导致今年五月份之前的生猪存栏数量部分缩减,在供求关系的自动调节下猪肉价格的上涨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可以说供需不平衡是这次价格上涨的最主要的原因。

(3)猪疫病频繁冲击了生猪供应市场。生猪疫病的流传也对我国的养殖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会造成母猪流产),对我国持续低迷的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打击,使本来脆弱的生猪养殖业雪上加霜。由于小户,散户养殖户无力防治生猪疫病,只好退出生猪养殖,正在养殖的也因这些疾病而遭受巨大损失,所以生猪数量减少,猪肉价格上升。

2相应的财政政策的措施

至十月份,中央已经出台10项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初步建立了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

(1)建立母猪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促进生猪的生产。一方面,国家财政拨专款支持对有繁殖能力的母猪建立重大病害,自然灾害等的保险制度,加大对生猪疫病防治体系的支持。另一方面,建立母猪饲养补贴制度,国家财政依据参保的母猪数量,原则按每头每年50元的定额补助标准,给母猪饲养户给予直接补贴。

(2)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政策,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制度的资金主要用于“改善生猪生产条件,加强防疫服务和贷款风险,保费等的补助方面”。此制度的规则在于“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所以其主要用于规模化养殖户的猪舍改造,良种引进和粪污处理支出,以及用于生猪养殖大户购买种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财政贴息等。

(3)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减轻疫病对生猪产业的冲击。对因防疫需要组织捕杀的生猪,国家对养殖户给予补贴,并对宰杀过程中的无害化处理给予补助。如同因非典建立起来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此次生猪疫病也促进了我国建立起来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必将有利于我国今后生猪产业的发展。

(4)对低保人员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中专生等困难人群给予补助。由猪肉价格上涨引发的副食品价格全面上涨,对低保人员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中专生的生活水平影响最大。国家在调控猪肉价格的同时,也注意到解决其造成的影响。“对低保人员,中央财政将增加补助4.7亿元,对普通本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经济困难的学生,中央安排补助资金2.8亿元。”

3现有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对政府已经实施的财政政策,我们将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考察其效应。

(1)母猪保险和补贴制度有利于降低养殖户的成本,提高其养殖的积极性,但是在短期内会增加财政负担母猪保险和补贴制度的实施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首先,母猪价值大,得病率高,是养殖户得宝贵财富,母猪一旦死亡,将是养殖户承受巨大经济损失,有了母猪保险制度,就使养殖户多了一种保障。另外,母猪饲养直接补贴制度将使养殖户直接受益,增强养殖户抵御成本上涨风险的能力。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降低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也有利于市场猪肉价格的回落。如图1所示。

①因饲养成本的上升,饲养风险加大,5月份,猪肉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1,均衡价格由P0上升到P1。

②由于政府的财政补贴,成本下降,供给曲线由S1向下移动S2,均衡价格由P1下降到P2,由此可见,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确实能够促进猪肉价格的下降。

但是,我们也看到,短期内的各项财政补贴,大大增加了财政负担,不利于财政的稳定。

(2)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政策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生猪产业规模化,但其只能作为短期的调节政策。作为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之一,此政策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有利于增强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现时猪肉市场上猪肉的供给。但是,这种财政鼓励政策只能作为短期政策,缓解暂时的供需不平衡,等到我国的猪肉市场已经平稳了之后,该政策的继续实行会引起新一轮的供给过剩。

(3)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生猪养殖业的长久健康发展。应该说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只是我国畜牧业防疫服务体系的一部分,随着生猪公共防疫服务体系的建立,养殖户的的风险将大大降低。因为疫病导致的养殖户减少问题将得到解决,在生猪的供应周期波动将趋于平缓。

4稳定猪肉价格长效机制的财政政策选择

(1)建立稳定副食品价格波动的财政专项资金。比如说,每年财政可以抽出部分收入,建立为稳定猪肉价格的专项资金,当价格发生波动时,可以立即专款专用,这样就避免了因突发事件而导致政府财政的负担的突然增加,有利于财政的稳定。

(2)长期来看,要通过财政政策措施加强对生猪养殖专业化,规模化的的支持。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生猪散养是造成生猪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只有通财政加强对生猪养殖规模化的支持,促进生猪养殖的专业化,规模化,才能抵御风险,保证猪肉供给的稳定性,进而从根本上保持猪肉价格的稳定。

(3)建立猪肉储备体系,健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猪肉储备制度。如同粮食储备,关系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应建立相应的储备系统。一般说来,中央储备主要满足应对突发事件和救灾的需要;地方储备主要用于局部应急和保证节日市场供应。猪肉储备要发挥蓄水池作用,在市场供大于求、猪价过低时,要增加储备数量,缓解农民“卖猪难”的矛盾;在市场供不应求、猪价过高时,要增加投放,缓解市民“买猪难“的困境。

总之,在此次此次猪肉价格涨价事件中政府运用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的能力也越来越熟练。

参考文献

养殖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政补贴;母猪保险;猪蓝耳病;困难补助??

1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原因?

(1)猪饲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成本提高。在过去的几年中,因粮食价格上涨等一些原因,猪饲料的价格一直在上涨。猪饲料价格的上涨必然引起养猪成本的提高,进而生猪,猪肉的价格也会提升。且猪肉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中必然由消费者承担上升价格的大部分。?

(2)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供需失衡导致均衡价格提高。前几年的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生猪养殖户的亏损比较厉害,在生产者缺乏市场信息和对未来市场缺乏预测能力的原因下,部分养殖户便不再愿意养殖,从而导致今年五月份之前的生猪存栏数量部分缩减,在供求关系的自动调节下猪肉价格的上涨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可以说供需不平衡是这次价格上涨的最主要的原因。?

(3)猪疫病频繁冲击了生猪供应市场。生猪疫病的流传也对我国的养殖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会造成母猪流产),对我国持续低迷的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打击,使本来脆弱的生猪养殖业雪上加霜。由于小户,散户养殖户无力防治生猪疫病,只好退出生猪养殖,正在养殖的也因这些疾病而遭受巨大损失,所以生猪数量减少,猪肉价格上升。?

2相应的财政政策的措施?

至十月份,中央已经出台10项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初步建立了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

(1)建立母猪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促进生猪的生产。一方面,国家财政拨专款支持对有繁殖能力的母猪建立重大病害,自然灾害等的保险制度,加大对生猪疫病防治体系的支持。另一方面,建立母猪饲养补贴制度,国家财政依据参保的母猪数量,原则按每头每年50元的定额补助标准,给母猪饲养户给予直接补贴。?

(2)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政策,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制度的资金主要用于“改善生猪生产条件,加强防疫服务和贷款风险,保费等的补助方面”。此制度的规则在于“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所以其主要用于规模化养殖户的猪舍改造,良种引进和粪污处理支出,以及用于生猪养殖大户购买种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财政贴息等。?

(3)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减轻疫病对生猪产业的冲击。对因防疫需要组织捕杀的生猪,国家对养殖户给予补贴,并对宰杀过程中的无害化处理给予补助。如同因非典建立起来的公共卫生防御体系,此次生猪疫病也促进了我国建立起来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必将有利于我国今后生猪产业的发展。?

(4)对低保人员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中专生等困难人群给予补助。由猪肉价格上涨引发的副食品价格全面上涨,对低保人员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中专生的生活水平影响最大。国家在调控猪肉价格的同时,也注意到解决其造成的影响。“对低保人员,中央财政将增加补助4.7亿元,对普通本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经济困难的学生,中央安排补助资金2.8亿元。”?

3现有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对政府已经实施的财政政策,我们将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考察其效应。?

(1)母猪保险和补贴制度有利于降低养殖户的成本,提高其养殖的积极性,但是在短期内会增加财政负担母猪保险和补贴制度的实施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首先,母猪价值大,得病率高,是养殖户得宝贵财富,母猪一旦死亡,将是养殖户承受巨大经济损失,有了母猪保险制度,就使养殖户多了一种保障。另外,母猪饲养直接补贴制度将使养殖户直接受益,增强养殖户抵御成本上涨风险的能力。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降低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也有利于市场猪肉价格的回落。如图1所示。?

①因饲养成本的上升,饲养风险加大,5月份,猪肉供给曲线由S移动到S1,均衡价格由P0上升到P1。

②由于政府的财政补贴,成本下降,供给曲线由S1向下移动S2,均衡价格由P1下降到P2,由此可见,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确实能够促进猪肉价格的下降。?

但是,我们也看到,短期内的各项财政补贴,大大增加了财政负担,不利于财政的稳定。?

(2)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政策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生猪产业规模化,但其只能作为短期的调节政策。作为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之一,此政策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有利于增强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现时猪肉市场上猪肉的供给。但是,这种财政鼓励政策只能作为短期政策,缓解暂时的供需不平衡,等到我国的猪肉市场已经平稳了之后,该政策的继续实行会引起新一轮的供给过剩。?

(3)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有利于我国生猪养殖业的长久健康发展。应该说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只是我国畜牧业防疫服务体系的一部分,随着生猪公共防疫服务体系的建立,养殖户的的风险将大大降低。因为疫病导致的养殖户减少问题将得到解决,在生猪的供应周期波动将趋于平缓。?

4稳定猪肉价格长效机制的财政政策选择?

(1)建立稳定副食品价格波动的财政专项资金。比如说,每年财政可以抽出部分收入,建立为稳定猪肉价格的专项资金,当价格发生波动时,可以立即专款专用,这样就避免了因突发事件而导致政府财政的负担的突然增加,有利于财政的稳定。?

(2)长期来看,要通过财政政策措施加强对生猪养殖专业化,规模化的的支持。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生猪散养是造成生猪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只有通财政加强对生猪养殖规模化的支持,促进生猪养殖的专业化,规模化,才能抵御风险,保证猪肉供给的稳定性,进而从根本上保持猪肉价格的稳定。?

(3)建立猪肉储备体系,健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猪肉储备制度。如同粮食储备,关系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应建立相应的储备系统。一般说来,中央储备主要满足应对突发事件和救灾的需要;地方储备主要用于局部应急和保证节日市场供应。猪肉储备要发挥蓄水池作用,在市场供大于求、猪价过低时,要增加储备数量,缓解农民“卖猪难”的矛盾;在市场供不应求、猪价过高时,要增加投放,缓解市民“买猪难“的困境。?

总之,在此次此次猪肉价格涨价事件中政府运用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的能力也越来越熟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