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殖业和饲养业的区别

养殖业和饲养业的区别

养殖业和饲养业的区别

养殖业和饲养业的区别范文第1篇

一、灾情情况

今年的旱情是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全市秸秆、青干草产量较正常年份锐减。全市各种干草产量预计为万吨,其中青干草产量为万吨、农作物秸秆干重产量为万吨、树枝、树叶收贮量为万吨。青玉米鲜重产量为万吨,青贮万吨。全市越冬牲畜预计万个羊单位,需饲草万吨,旱情不平衡,及 等个县区共缺饲草万吨。县区虽遭受较重旱情,但抗灾保畜饲草问题基本可自行调配解决;地区受旱灾尤其严重,牲畜越冬饲草短缺数量较大。地区预计各种干草产量为万吨,其中青干草产量为万吨、农作物秸秆干重产量为万吨、树枝、树叶收贮量为万吨。青玉米鲜重产量为万吨,青贮万吨,按保奶牛每头吨计算,还缺青贮饲料万吨。地区越冬牲畜预计万个羊单位,按六个月补饲,每个羊单位日需干草公斤计算,需饲草万吨,还短缺饲草万吨。

二、指导思想

巩固和提高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在全市农业第一主导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农业损失畜牧业补”的思想,充分发挥畜牧业铁杆庄稼的作用,一手抓抗旱保畜、一手抓畜牧生产,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乘势优化畜群结构,抓好饲草储备,确保越冬牲畜有足够的饲草,确保畜牧业不伤元气。

三、主要措施

(一)明确抗旱保畜重点

一是保奶牛。发展奶业是规避旱情的根本之举,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为全市农业第一主导产业的指导思想不能动摇。各县区要在确保奶牛数量不下降、奶牛饲草储备充足的基础上,下大力推进奶牛规模养殖,大力发展以奶牛为主的设施畜牧业,引导奶农通过入股、托管等形式参与奶牛规模场(区)建设。年底,全市奶牛规模养殖率达到。

二是保。县区以生产自救为主,饲草问题采取县区内自行调配解决为主;全市抗旱保畜重点以县区为主,千方百计解决牲畜越冬饲草问题。要按照保养殖场(区)、保养殖专业村、保重点乡、保重点村、保重点户,优先支持奶牛发展的原则,确保重点畜群有足够的饲草供应,安全越冬。

(二)下大力做好饲草储备工作

一是千方百计做好饲草收贮工作。要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组织好草场打草,也可在不损害苗木的前提下,组织群众到饲草长势好的工程区打草,重灾区要引导农民尽量收贮树枝树叶,做到寸草归垛。有条件的县区可以以料补草、以煤补草。

二是全力做好支持救灾饲草工作。按照市政府关于支持救灾饲草的部署,明确专门人员,制定秸秆调运方案。秸秆调入县区要积极主动与对口支援县区联系洽谈运草事宜,解决好运输等相关问题,合理分配救灾秸秆,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秸秆调出县区也要明确专门人员,积极配合调入县区做好秸秆调运相关工作,同时要严禁农民焚烧秸秆,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为养殖户自行调草提供帮助和支持。

三是加大饲草加工力度。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多台饲草机械的作用,加大秸秆揉丝、青贮、微贮等科学用草节草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加大青贮力度,做到整草碎喂、粗草细喂,尽量避免饲喂整草,提高饲草利用率。

(三)乘势优化畜群结构

按照草畜平衡的原则,重点保母畜、保种畜,淘汰老弱残畜、土杂劣种,乘势优化畜群结构。要认真组织好秋冬季牲畜出栏,重点抓好“国庆”、“中秋”、“春节”等节日期间的牲畜出栏,减少饲草储备压力。特别要防止牲畜贱卖伤农,维护养殖户利益。

(四)全力抓好秋冬季畜牧业生产

发展“四小养”是一项投资小、易养殖、见效快的项目。要抓住当前肉蛋等畜产品市场好转的形势,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猪、羊、禽、兔等短、平、快畜牧生产项目,以弥补种植业损失,特别要抓好沽源县獭兔养殖项目,引导农民积极发展獭兔养殖,为灾民弥补种植业损失。要重点推广肉羊快速育肥技术,组织好牲畜出栏,增加农民收入,缓解饲草储备压力。

(五)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越是灾年越容易发生动物疫情,要切实加强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从月日开始到月底,各县区要按照市指挥部《年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施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要加快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布病免疫进度,确保到月底免疫率达到。特别是A型口蹄疫的防控,因为是一项新工作,更要抓实;要切实加大动物免疫和疫病监测力度,搞好消毒灭源工作,切断疫源传播途径;要进一步实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要坚持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进行消毒和查证验物,充分发挥堵截外疫的作用;要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落实好应急指挥、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质贮备工作,确保大旱之年无大疫。

(六)强化技术服务

要围绕旱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科学合理地指导抗旱保畜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重点推广饲草加工贮藏技术,快速育肥技术、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重点疫病防治技术、疫病快速诊断技术等畜牧科学技术,达到每个养殖户有一名科技养殖能手,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要及时总结各县区抗旱保畜的成功典型,使少数人的技术和经验变成广大农民的广泛实践。

(七)优化畜禽结构,构建畜牧业发展长效机制

在抓好当前抗旱保畜工作的同时,要深入反思谋划长远,按照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

一是大力推广德系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牛乳肉双高,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杂交后代优势明显。为提高养牛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优化牛群结构,保持养牛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后重点加大()牛的推广力度,年在养牛大县、边远山区推广,重点改良本地牛、杂种牛,在奶牛养殖集中区域试点改良低产奶牛。年在全市各养牛县区推广改良本地牛、杂种牛,各奶牛养殖县区推广改良低产奶牛。年在全市推广改良本地牛、杂种牛、低产奶牛,形成牛改良品种多元化、养殖户自愿选择的牛改模式。

二是大力实施生猪、肉羊、肉鸭、肉鸡、肉驴等养殖项目。生猪养殖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加强原种场、扩繁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重点加大规模商品猪场建设力度;肉羊养殖依托现有的个肉羊养殖重点乡镇,重点发展专业乡和专业村,逐步实现专业村向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过渡,积极推行舍饲圈养,引导养殖四季均衡出栏;肉鸭养殖以县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完善“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肉鸭养殖加工的一体化经营;肉鸡养殖以怀来县双大肉鸡屠宰加工项目为龙头,辐射县、县、县、园区,年肉鸡饲养量达到亿只。肉驴养殖在县、县、县、怀安县、县各建个养殖专业村或肉驴养殖小区,每个专业村或小区年存栏肉驴头以上,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扩大。

养殖业和饲养业的区别范文第2篇

大同市发展现代畜牧业,在不放松猪、鸡生产同时,集中打造奶牛、肉牛、肉羊、绒山羊四大优势产业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现代畜牧业格局。现代牛奶优势产区。重点包括大同南郊区、大同县、阳高县3个县区,到2015年,区域奶牛存栏16万头,产奶32万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116%、95%。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和奶站,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推广TMR饲喂技术,建立苜蓿、青贮优质饲草饲料基地;净化奶牛重大疫病,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现代肉牛优势产区。

重点包括大同县、新荣区、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5个县区。到2015年,区域肉牛出栏19万头以上,牛肉产量3万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123%、132%。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扩大养殖规模;加快肉牛品种改良,推广优良牧草种植、粗饲料科学加工、配混合饲料饲喂、标准化管理等技术;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肉牛增重和牛肉品质。

现代肉羊优势产区。重点包括广灵县、浑源县、灵丘县、天镇县、左云县、新荣区6个县区。到2015年,出栏肉羊395万只以上,羊肉产量5万吨,分别比2011年增长171%、134%。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小区、场),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扩大养殖规模;推广杂交改良,着力提高母羊繁殖性能;推广饲草科学加工,实施高效育肥模式,提高肉羊出栏率。现代绒山羊优势产区。重点包括广灵县、浑源县、灵丘县、天镇县、左云县、新荣区6个县。

到2015年,存栏绒山羊31万只以上,羊绒产量104吨以上。发展路径是:建设标准化养殖园区(小区、场),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方式;推广晋岚绒山羊优质品种,提高产绒量和绒细度。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来支撑。大同市在发展现代畜牧业过程中,围绕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重点实施六大工程。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要求,新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园区(场、小区),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畜产品产量。到2015年养殖园区将达到639个。对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加快标准化改造和扩建,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采取政策引导、龙头带动的办法,引导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户向标准化养殖场区集中。饲草饲料高效利用工程。大力推进草地建设保护与“三化”草地治理,到2015年,全面完成天然草地确权,建设人工草地70万亩,飞播种草9万亩,改良草地328万亩,建立“三牧”草地(禁牧、休牧、轮牧)242万亩,使草地植被盖度提高到70%以上,载畜量提高1倍以上。选择6个5万亩的集中连片草地,实施种草养畜、划区轮牧,建设大草原、大牧场。发展青贮玉米种植,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建立饲草料基地50万亩,青贮秸秆100万吨,秸秆饲用率达到50%,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畜牧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扶持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引导本地资本转型发展现代畜牧业力度,吸引雨润、顺鑫、宝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大同,加快提升大同畜牧企业的规模和素质。到2015年,培育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8个,畜产品加工率达到80%。鼓励企业建立基地,形成与养殖户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体。

养殖业和饲养业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唐县;奶牛养殖;产业化经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5-0144-02

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既克服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已延长了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行唐县依托资源优势立足县情实际打造出了有区域特色的知名农业产业。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上游饲料加工业、下游牛奶销售业以及运输、建筑、建材等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近年来,行唐县奶牛养殖由普通的散养发展到“养牛小区+农户”的模式。建立了生态化养牛小区,实行规模化养殖,不仅利于奶牛养殖产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也有利于人畜隔离,保护生态环境。

一、行唐县奶牛养殖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1.奶牛养殖现状

行唐县奶牛存栏量从1997年初的7100头发展到2009年的7.5万头,与2008年持平;全年的奶类产量达到了23.3万吨,较2008年增长0.4%。新建和扩建的奶牛养殖小区达到了109个,机械化挤奶厅154个,330个行政村几乎都有养牛户,各养殖小区及养牛村全部建有卫生条件完善的挤奶厅、站。年奶业总产值达六亿多元,农民人均奶业收入一千五百多元。奶牛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财政增源的立县产业。“三鹿”事件后,行唐县从实践中吸取教训,逐渐转变为奶牛的养殖模式,主要采取合作社、入股分红、托管、股份制等方式,使小区奶牛分户饲养向统一管理转变、由人工饲养向机械化饲养转变、由小区管理模式向牧场经营模式转变。

2.饲料供应现状

行唐县农作物种植范围广泛,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同时具有面积广阔的丘陵、山地,丰美的饲草、充足的饲料催生了行唐畜牧业特别是奶牛养殖业的长足发展。在山区、丘陵提倡饲草种植,2005年优质牧草种植量达5000亩。同时大力推广青贮技术,保证了饲草供应。青储饲料是指青绿饲料经控制发酵而制成的饲料。青贮饲料适口,消化率高,营养丰富,是饲喂牛羊等家畜的上等饲料。发展青储饲料以解决春冬两季奶牛因无鲜草吃而导致的维生素缺乏问题。玉米是行唐县平原地区广泛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同时玉米是良好的绿色牛饲料。以往,待到玉米成熟农民只是将玉米收回,玉米的秸秆会被焚烧。如今由于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壮大,玉米成熟后,农民不仅可以收获玉米,而且可以将秸秆出售给奶牛养殖户作为饲料。据调查,2010年每亩秸秆就可以为农民增收二百元左右。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牛奶的质量,而且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牛奶销售现状

由散养到标准化、科学化的饲养管理,保证了牛奶的质量。通过适时制定并落实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促进乳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很好地解决了牛奶的销售问题。行唐县现已建有太行乳业、阿牛乳业、旺旺乳业等一批较大规模龙头企业。同时积极和其他乳品加工企业联络,分流过剩鲜奶。2004年由于受阜阳假奶粉事件的影响,三鹿集团吸纳行唐县鲜奶明显呈逐步减少趋势,由年初的日收160~220吨逐步减少到目前的日收购130~180吨。行唐县奶业协会多次同蒙牛集团、伊利集团和光明集团进行接触、洽谈。通过分流奶源,基本上解决了卖奶难问题。

4.奶牛产业协会现状

行唐县奶业协会成立于1997年7月,是由县政府牵头、畜牧局领办、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的。主要有乳业公司、收奶厅(站)、奶牛养殖小区等四十多个单位会员和五千多个个体会员组成。奶牛协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提供信息服务,完善了信息沟通渠道。协会积极创办了《行唐县奶业信息》将有关奶业发展的动态和信息及时印发给会员。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养殖奶牛中遇到的问题。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效益。利用奶协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对奶牛饲养员、挤奶员、收奶员等进行培训。规范对奶站、厅管理,打击鲜奶掺假、坑农、害农现象,倡导科学饲养管理。

二、行唐县奶牛养殖产业化经营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牛奶收购价不提高,严重制约着奶农的积极性

自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加快了奶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导致了奶牛价格持续走高。从2005年之后,奶牛价格持续下跌,加上饲料和牧草价格不断上涨,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奶牛养殖的效益下降,养殖户又大量出售往年惜售的低产劣质牛,从而加速了奶牛价格的下滑。行唐县这几年增加的奶牛大多是从内地引进的。奶牛价格由2004年的每头12000~15000元,下跌到目前的4800~5500元左右。奶牛价格的大幅下降也使奶农生产资料的价值严重贬值,加重了他们成本回收的困难,致使奶农的经营利润大幅下滑。这严重影响到奶农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对奶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2.奶牛养殖业专业化管理水平落后

“三鹿”事件的发生,使行唐奶业遭受重创。同时也暴露了行唐县奶牛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制约奶业科学发展的“瓶颈”在于散养奶牛数量多、奶牛饲养的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行唐县牛奶总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奶牛头数的增加,单产在总产量增长中的贡献不明显,由于原奶生产组织的低效率运行,导致奶牛饲养品种结构不合理。科学饲养管理水平较低、浪费大、效益低。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粗放式经营造成的投入与产出比例不协调。尽管集中饲养有着集约化经营的优势,但是由于小规模的奶牛养殖户属于兼奶牛养殖户,不愿意将奶牛寄养在养殖小区。导致目前奶牛养殖业多种养殖模式并存,缺乏科学化、标准化管理。

3.奶牛协会的综合化服务有待加强

奶牛养殖产业是由龙头企业带动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为了增强同牛奶收购企业的谈判能力。需要加强奶牛养殖户之间的合作。但是奶牛协会在这方面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同时奶牛养殖户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奶牛高效养殖技术知识和技能,仅凭经验养殖。没有专门的饲养技术工艺制约了奶牛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科学饲养管理水平较低、效益低。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粗放式经营造成的投入与产出比例不协调。因此,奶农迫切需要奶牛协会发挥作用,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养殖者素质。

4.政府角色不清晰

由于政策在乳品管理方面具有“权限不清”、“责任不清”的问题,各部门都在管又都不能管彻底,并且由于没有明确责任,致使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职责交叉,错位、缺位、越位现象严重,这样出现问题容易造成互相推诿,监管职责难于落到实处,造成了市场监管职责的不明确。这就有可能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加快完善奶牛养殖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

1.改善优质饲草基础设施,加大饲料市场管理力度是发展奶牛养殖产业的重要保障

面对奶牛养殖效益日益降低,如何降低奶牛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靠牧草提供饲料营养物质,可以提高产奶量,改善奶质且降低奶牛发病率。因此,引进种植优质牧草优质青贮饲料是奶牛养殖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手段,要保证奶牛有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结合行唐县实际情况,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永久性青贮窖是保证优质青贮饲料的重要基础。由于奶牛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冬春季节青绿饲料严重不足。投资者瞄准了永久性青贮窖,积极推进了青贮饲料的制作,以解决奶牛养殖产业中的矛盾,满足了奶牛养殖户对于高质量的牧草的需要,对于提高奶牛养殖水平有很大的好处。

2.建设高标准的奶牛养殖小区,发展奶牛养殖产业的集约化经营

发展奶牛养殖产业的集约化经营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农村奶牛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小、投资主体单一、基础设施投资大、流动资金紧缺、回收率低,不同程度地影响奶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种投资主体,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吸纳资金,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建立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奶牛养殖基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区域化养殖,提高奶牛养殖的现代化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原奶质量和品质。

3.加强奶牛养殖业产业化经营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集奶牛饲养技术、生产资料供给和产品流通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是农户饲养奶牛所必需的条件,更是奶牛集约经营的基础。不断增强其服务功能,使其能为奶牛养殖业发展提供系列化、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重点要加强养殖小区内综合服务站的建立。对养殖户进行高效养奶牛技术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奶牛养殖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养殖效益,必须良种良法配套,标准化养殖。牛奶对保鲜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对牛奶的运输环节加强协调,在物流方面要有所规划和扶持。

4.政府要明确职责,在宏观上促进对奶牛养殖业产业化经营

政府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国家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广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技术改革给予贴息。对符合扶持条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各金融部门要及时掌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运行情况,把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在信贷规模上给予倾斜。质量监督部门加大饲料管理力度。饲料管理要从源头抓起,对饲料生产企业的原料、饲料添加剂要严格把关,要求生产企业积极推行饲料生产八项管理制度,保证生产的饲料成品符合相关标准,坚决制止伪劣饲料流入市场。加强对奶农的支持补贴力度。奶农是奶牛养殖产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要想保持该产业的良好的发展水平,各级政府必须提高对补贴奶农工作的重视,加大对奶农的补贴力度。

参考文献:

[1]孔祥智.李圣军.试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J].教学与研究,2007,(10).

养殖业和饲养业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配合饲料;推广应用;误区

中图分类号 S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70-01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正大”饲料的引进推广,全价饲料、配合饲料开始被养殖户所普遍了解和认识,全新的饲喂方式、良好的增重效果让养殖者彻底摒弃了单一饲料养殖模式,有力推动了畜牧业特别是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但是,现阶段有不少养殖者,特别是农村中小规模养殖者对全价饲料、配合饲料的理解不到位或者不全面,在饲料的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地方,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浪费,畜禽的生产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现总结配合饲料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1 颗粒饲料使用率偏低

颗粒饲料(包括膨化料、破碎料)是配合饲料的代表,它不仅营养全面、配比合理,而且制作工艺先进,饲喂方便,消化利用率高、损耗少,既能充分满足畜禽生长发育的需要,最大程度发挥畜禽生产性能,使养殖者获得较高的料肉比和养殖收益,同时也可减少由于饲喂粉料和湿料而引起的饲料浪费、食槽卫生和呼吸系统等方面疾病。

2 自配料工艺过于简单

在我国目前经济比重落后、养殖水平还不太高的地方,曾经大力提倡推广自配饲料,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然而,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自配饲料的劣势逐渐凸显出来,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在广大养殖户中普遍使用所谓的自配饲料工艺简单,技术粗糙,所加工出来的产品与配合饲料迥异:一是原料选择良莠不分。由于南方玉米等原料水分普遍较大,加之没有必要的贮藏设备,更没有严格的质量检测设备,仅凭肉眼判断,饲料的新鲜度、安全度难以控制;二是饲料加工设备过于简单,大多为时产1~2 t、价值几千元的饲料机械,且集粉碎与搅拌于一体,饲料的粉碎粒度和搅拌均匀度无法得到保障,特别是微量元素、矿物质增加不匀,很容易导致猪只生长不良和发生营养性疾病[1-2];三是预混料市场鱼龙混杂。由于农业执法体系建设不完善,预混料市场监管不到位(主要是营养成分多、检测费用高、执法程序复杂等原因),使部分预混料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见利忘义,以次充好,甚至添加速禁药物。加之多数养殖者识别能力低,很少进行饲喂对比试验,更多是凭感觉、凭经验,加工饲料的质量难以保证。

3 随意添加各类添加剂

饲料企业在养殖场推销各类促生长剂、保健品、药物添加剂、防霉剂等,导致不少养殖者在自配饲料过程中随意添加各类添加剂,这样不仅增加了饲料成本,还严重威胁着畜禽的生长和畜产品安全。近年来屡次发生的畜产品安全案件都是由于养殖者乱用、滥用添加剂造成的。

4 饲料原料配比不科学

畜禽饲料配比要求精、青、粗相结合,然而多数养殖者在生产实践中很难做到这一点。除了受饲料加工工艺简单的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养殖者对饲料营养的全面性、平衡性认识不到位有关。主要表现在:一是饲料搭配的随意性比较大,由于养殖者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当地的农副产品,为了省事或贪图便宜,没有严格地执行饲料配方要求;二是原料配比时主要考虑精饲料(能力、蛋白等)和矿物质、微量元素是否满足畜禽营养需求,而对青饲料、粗饲料考虑的较少,特别是在种公猪和能繁母猪方面,没能很好地满足其饲料营养,使种猪的喂养肥瘦不均,严重影响种猪繁殖性能和幼畜生长。由于对青饲料未产生足够重视,虽然种草养畜技术已经推广了很多年,但是优质牧草对于畜禽的促生长和种畜禽生产性能的提高功能并没有被养殖者所认知和重视,种草养畜技术推广应用率还很低。

5 阶段划分和过渡不合理

一是多数养殖场对阶段饲料的概念比较模糊,特别是养殖后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二是阶段划分过少。就养猪而言,在发达国家或地区,1个饲养周期要有7个以上阶段饲料,而在我国仅4~5个阶段;三是阶段过渡不科学。多数养殖户没有及时对畜禽称重,仅按传统习惯提前1周左右换料,且换料时没有考虑畜禽应激等因素[3-4];四是以养猪为例,没有充分考虑初产与经产、纯种与杂种、产仔数的差异、母猪配种前和产前的膘情以及季节、环境等因素。比如,在后备母猪的培育上,由于营养控制不当,容易导致延迟、配种困难和产仔偏少,甚至影响终生繁殖性能。

6 饲喂方式有待改进

不管是颗粒料还是自配料(粉料),在饲喂过程中都还存在尚待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教槽料,由于是刚刚开始诱食,加之价格较贵,一定要少喂勤添,要有专门的喂料设备(不能随意撒在床上或地上),要根据幼畜禽的营养状况、采食量和消化状况,确定饲喂次数和喂量,同时要根据季节及时补给饮水。而且在幼畜禽阶段,要谨慎更换饲料品种和设置饲喂习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粉料的饲喂,有些养殖者用的是自动料槽,但由于料槽设计不科学,易造成饲料撒泼,还有不少人把粉料(湿料)直接撒在地上,更易造成饲料的污染和浪费。还有就是清洁方式不到位,特别是炎热、多雨季节,一定要及时清扫剩料,保持料槽卫生和饲料的清洁卫生。

7 饲料保管条件达不到要求

一是饲料仓库过于简单,没有达到防潮湿、防飞鸟鼠害、防曝晒等要求;二是晒场不够,不能及时晾晒饲料原料;三是卫生条件不达标,饲料或原料中很容易掺入灰尘和杂质,特别是自配料(粉料)不能长期堆压,以免升温变质[5]。

总之,在现阶段,考虑到经济条件、养殖水平等多种因素,颗粒饲料很难在短期内得以全面应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自配饲料中的诸多问题,加大科技培训和推广力度,加大饲料投入品市场监管力度,全面提高配合饲料推广应用水平,努力降本增效,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8 参考文献

[1] 林建斌.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进展[J].饲料与畜牧:新饲料,2012(4):27-32.

[2] 于中兴.如何选购饲料[J].科技致富向导,2012(4):40.

[3] 南水.高效使用配合饲料养鱼技术关键[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2012(1):56-57.

养殖业和饲养业的区别范文第5篇

饲料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是核心,养殖产品价格是关键点。饲料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价值增值要通过养殖动物消耗的饲料成本体现:饲料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最优化、养殖动物消耗的饲料成本最优化,既是饲料产品核心价值,也是饲料企业生存之本,还是养殖业者对饲料产品的选择之根本。饲料企业、养殖业者共同承担饲料原料价格风险,更要共享经济利益,这是饲料产业、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研究养殖水产品价格如何适应“供求关系定价机制”,这是饲料产业、养殖业的发展重点。

怎样提高养殖盈利能力的出路?只有两个方法,第一是卖个好价钱(如何适应“供求关系”定价机制?)需要养殖品种多样化。适应品种价格差异:一斤多卖一块钱比节约一块钱容易些?适应地区价格差异:鲜活市场建设、流通机制,全国、全世界大市场、大流通?适应价格时间差异:均衡上市,不要集中上市。要改变养殖配套模式。第二就是控制养殖成本。养殖饲料成本:依赖饲料产业的发展,饲料产品成本、养殖动物饲料成本最优化是核心;降低租金成本:增加单产、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成活率、疫病控制能力;资金成本:需要产业化与专业化发展;鱼种质量与成本:良种化,需要综合技术落地,并产生效果。控制养殖成本中控制饲料成本至关重要,控制饲料产品的成本和养殖消耗的饲料成本是饲料企业的生产之道:养殖水产品的饲料成本即使养殖利益的主要保障,也是饲料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

如何才能有效控制养殖的饲料成本?饲料的营养质量、安全质量是基础。但需要代价、饲料应该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定位,不能单纯低价竞争,合理的饲料投喂技术。好饲料要用处好的效果,养殖动物成活率、病害发生率有重大影响,如何维护好养殖动物生理健康非常重要水产品的市场发展,全国水产批发市场减少和水产品流通渠道,水产品的全国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养殖水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参与国际大市场流通意义重大,改变不了吃活鱼的习惯,就调整养殖模式使每月都有鱼卖。水产品均衡上市非常必要,如何提高养殖成本控制能力是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势,适应养殖成本、尤其是租金增加的形势,必须提高养殖单产。饲料市场增加,饲料成本对养殖成本的影响加大,适应“供求关系”定价机制,如何做到“每月都有鱼卖”?养殖配套模式要改变,在一个区域要形成鱼苗、鱼种、商品配套的养殖模式,多种类混养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从多种鱼类混养,发展到鱼虾、鱼蟹、鱼鳖混养,适应疫情、疾病控制形势,生物制剂、疫苗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近海、远海的海水网箱养殖将增长,抵御自然风险、技术难度,企业化、产业发展增长等值得研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技术保障,只有掌握技术才能提高养殖成本控制能力。家庭式养殖方式下,养殖技术的来源和执行:国家的技术推广体系,饲料企业的技术服务、渔药、生物产品企业的技术服务,国家产业体系的技术专家。谁能够在田间地头进行养殖技术支持?饲料企业有一直强大的技术服务队伍,也做出来重大贡献,饲料产品的价值增值必须通过养殖产品来体现和收获,是饲料产业链的自然延伸领域。满足日益增长的养殖水产品市场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没有改变,任务更艰巨,水产养殖业的升级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养殖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高盈利能力,关键点是适应养殖水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定价机制。增长方式转变为:依赖有限的水域资源,做好饲料、鱼种、疫苗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提高总和技术能力,提高养殖产业的食用价值、营养质量价值、安全质量价值,提高养殖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高盈利能力。养殖动物健康维护是最后那个大节点,养殖动物靠什么来防御病害?关键是自身免疫防御系统和能力,正常生理健康下,养殖动物才能具有正常的免疫防御能力。是谁破坏了养殖动物正常的生理健康、免疫防疫系统?主要原因有鱼种质量:种质退化、混杂,水质与池塘底质。饲料:有害物质潜伏于饲料中进入动物体内;药物残留:每年用的药物还在池塘中(如硫酸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