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厂区垃圾处理管理办法

厂区垃圾处理管理办法

厂区垃圾处理管理办法

厂区垃圾处理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一、以“*城市容环卫杯”竞赛活动为抓手,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

1、进一步彰显“*城市容环卫杯”竞赛实效。市、区要继续以“*城市容环卫杯竞赛”为有效载体,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创新竞赛内容和载体,突出重点亮点,细化检查评比标准,健全奖惩制度,彰显竞赛实效,不断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市场的竞争力,社会的号召力。今年,要突出抓好环卫设施设备规范管理、余泥渣土管理、轨道交通建设高峰期道路环境卫生整治等项目的检查监督,抓好“垃圾焚烧处理厂监管”和“餐厨垃圾管理”等新增设项目的检查评比,继续加强道路清扫的密度和冲洗频次,在基本消除可视垃圾的基础上,消除道路泥沙、扬尘多,人行道污垢厚重等现象,提高道路清洁度。同时,要顺应数字化城管要求,探索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除纳入竞赛计分外,要及时上报城管指挥中心,纳入数字化处理评价系统,使存在问题处理不积压。

2、建立健全清扫保洁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继续协调建立健全环卫清扫保洁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根据科学测算的市政道路清扫保洁价格标准,报请市政府提升清扫保洁外包单价;努力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坚持“特区内外一体化,市、区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将市政道路及可实施机扫的街道全部纳入机扫范围”原则,提高市政道路清扫保洁招投标“门槛”,将机扫能力作为参加投标的重要前提,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力争到*年底,特区内市政道路平均机扫率达到60%以上,特区外达到40%以上;2009年底,特区内达到70%以上,特区外50%以上;2010年,全市平均机扫率达到80%以上。

3、扎实推进环卫设施设备清洁行动。贯彻落实《环卫设施设备清洁行动方案》,全面实施整治行动,规范果皮箱等垃圾收集容器的设置和管理,逐步淘汰环卫手推车,加强垃圾转运站(桶屋)管理,整治垃圾运输车辆,整治大型环卫设施及环卫基地周边环境,将环卫设施设备对市容环境的污染减至最低程度。今年4月10日之前,各区要将辖区内环卫设施设备彻底清洗一遍,清洗标准要高,要精细,重点加强对垃圾车污水收集槽、排污口以及垃圾屋外墙等盲点部位长久积存污垢的清洗,做到不留遗漏,不留死角。同时强化长效管理,规范设施设备清洗的时间及频次。各区要每天组织对辖区各街道、社区、清洁服务单位整治行动情况进行检查,并纳入扣分扣钱范围,环卫设施设备的管理情况要纳入环卫招投标条款。市“*城杯”竞赛办每月将各区环卫设施设备清洁行动作为竞赛的重要内容进行检查,对整治效果不明显的下发督办函,在《*特区报》、《*商报》等主流媒体上不定期予以曝光,在《*晚报》上连续曝光,特别严重的实行红黄牌警示制度。对整治取得明显成绩的,要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表扬先进,典型引路。到今年6月底,督办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期完成,使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的清洁状态。远期要达到环卫设施设备标准高、数量足、整洁完好、设置科学、功能完善的长效目标,达到*、*的管理水平。

4、倾力改善特区外环境卫生状况。以筹办大运会等为契机,*、*及*区要全面梳理分析环卫工作现状和问题,列出需突破的重点难点,提升管理理念,提高环卫标准,努力构建特区内外环卫工作一体化管理机制。一是今年4月底以前,要将辖区内卫生死角和暴露垃圾全面清理,以配合“清洁*月”活动顺利开展;二是要争取与坂田、龙城街道一样将清扫保洁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以财政投入为主,卫生收费为辅,并对收费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确保卫生费不挪作他用;三是要排出推进清扫保洁市场化时间表,不断调整优化环境卫生清扫保洁队伍,提升环境卫生质量。*区今年6月份之前力争将辖区内全部市政道路清扫保洁纳入市场化管理;四是完善责任和监管链条。街道城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明确环卫管理责任人,实施辖区环境卫生全覆盖管理。

5、重点保障黄金周及重大活动期间卫生。大力抓好黄金周及文博会、高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卫生整治,特别在今年我市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期间,各区及相关责任单位要大力整治辖区内环境卫生,重点做好活动场所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应急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保障此项重大庆祝活动的顺利开展。

6、重点提升公路、高速公路、城门关口、水域等区域环卫水平。积极协调公路部门通过加大环境卫生资金投入,增加保洁人员配置和提高清扫保洁频次,将过境公路纳入与市政道路相同的质量标准和作业规范体系,力争通过市政府明确该项要求。同时,从本月起,市“*城杯”竞赛办每月安排2至3天对公路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办公路部门整改,若整改效果不明显的,督促交通部门整治,效果仍不明显,则通报市、区政府,并请媒体曝光;继续通过检查督办、下发通报、媒体曝光等形式强化高速公路出入口、边沟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强化城门关口、铁路、河道、海域、待建地、预留地环境卫生管理,达到清扫保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目标。

7、强化余泥渣土管理。今年是全市“轨道建设”高峰期,余泥渣土量激增,必须通过规范工地源头管理,与交警、建设等部门建立联合联通机制查处车轮带泥、超高超载、沿途撒漏泥头车辆以及建立土方需求调配机制等措施,有效抑制“轨道交通”建设期间渣土污染;大力推动全市渣土受纳场设置规划建设,加快水径受纳场建设步伐,解决我市渣土出路问题;强化长效机制,显著降低扬尘污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冲洗道路两旁行道树上板结的尘土。

8、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运行体系。进一步推进清扫保洁、垃圾运输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今年特区内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率要达到95%。特区外达到80%。同时,对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的企业实施行政许可,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一是开展对城市生活垃圾(含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市场容量调查,为进一步规范市场奠定基础;二是对目前从事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经营服务的企业进行重新梳理,符合行政许可条件的,核发《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或《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理许可证》,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的,不得再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活动;三是对于新环卫作业服务项目,应通过招投标等公平竞争方式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企业应取得行政许可后才能参加招投标;四是对已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企业核发许可证时,应征询被服务单位的意见;五是加强对已经行政许可服务企业运营过程(包括项目人员投入、作业时间、作业程序、设备投入、人员考核、应急能力、制度建设等)的监管,并将监管结果作为再许可或退出条件之一加以考核评价。

9、加强建筑立面的环境卫生管理。借鉴*经验,采用完善立法和加强监管等措施,推动业主和物管公司加强建筑立面的环境卫生管理,实现环境卫生“空地一体化”。

10、转变执法理念,强化执法力度。各级执法队伍要强化环卫专项执法力度,环卫执法纳入城管综合执法量化考核。特别是街道城管执法队要按照责任辖区进行日常巡查,依据职权查处乱丢乱倒垃圾、翻拣垃圾、乱摆卖及余泥渣土污染等违法违章行为。同时,今年要积极探索采用小额罚款进行环卫委托执法的新路子。

二、全力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打造一流的环卫硬件系统

11、建立先进的垃圾收运系统。市、区环卫部门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工作。去年建成的343座垃圾转运站要在*年6月底前全部投入运营,其余增建站点必须在*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行;再次重申规范新建垃圾转运站的运营管理,完善市场化垃圾收运系统;推广车载桶装密闭式的垃圾收运模式,逐步淘汰吊桶车和后装式垃圾车。特区内自*年1月1日起,特区外自2009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吊桶车运输垃圾。特区内自2009年1月1日、特区外自2010年1月1日起不再使用后装式垃圾车。随着新型垃圾转运站的投入使用和车载桶装密闭式收运模式的推广,各区务必达到“垃圾不落地”的管理目标;做好*大运村等区域引进封闭式垃圾管道自动收集系统进行试点的协调、监督工作;完善我市粪渣收运、监管方案,规范粪渣清运市场;与市规划局联合《*市中小型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与设计标准》并组织实施。

12、加强公厕建设、监管力度。完成《*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起草工作并报送至市法制部门,重点推动沿街商场、宾馆、酒楼等公共场所业主和经营者配套建设、提升和开放公厕,完善全市公厕管理系统,解决群众上厕难问题。同时,对现有市政公厕继续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着手编写*公厕使用等“指引”,在网上,方便群众查询和使用。

13、加快环卫大型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市环境卫生设施(环境园)系统布局规划(*—2020)》,督促编制*、坪山、白鸽湖环境园详细蓝图规划;做好清水河大型垃圾焚烧厂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克服困难,加强协调,确保市新卫生处理厂、粪渣处理厂及进场道路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快郁南、吉岗采石场边坡整治工程建设,力争*年6月底完工;推进综合厂电网接入系统改造与厂区环境改善项目进度;继续推进南山垃圾焚烧厂、*老虎坑填埋场二期、平湖垃圾焚烧厂一期等工程扩建以及*大工业区垃圾焚烧厂、白鸽湖垃圾焚烧厂、坪山垃圾填埋场等工程建设,今年我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保持在*%以上,到2010年要达到100%。

14、继续做好市政设施综合整治工作。规范环卫工具房设置,参照建设部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完成环卫工具房、环卫工人休息室配置;规范公厕设置,根据《*市环境卫生设施(环境园)系统布局规划(*——2020)》和《*市中小型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与设计标准》的要求完成公厕设置工作;规范设置果皮箱,对全市市政道路的果皮箱设置情况进行普查后,按《*市环卫作业规范》进行整改,完成增设和更新工作。

15、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日常监管。进一步加强对各垃圾处理设施环境达标检测考核评审,确保各垃圾处理设施管理规范、运行良好、达标排放;禁止下坪场的受纳未经批准的特区外生活垃圾;完成*大工业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补贴费标准测算工作,研究解决南山、盐田垃圾焚烧厂签定特许经营协议谈判中的问题,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全市监管单位的业务指导,开展双向交流,不断总结监管工作经验,促进全市监管工作的标准化、统一化。

16、规范环卫专业车辆管理。以修改城市垃圾运输车辆行政许可条件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城市垃圾运输车辆办证行为。委托*、*开展垃圾运输车辆办证工作,做到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分类许可,争取下半年起禁止对个体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办理准运证;特区内外均要成立相应的垃圾运输车辆专项整治小组,对部份垃圾运输车安装GPS监控系统,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入口处的监管,采取罚款、停运、吊销准运证等处罚措施查处违章垃圾运输车辆。

三、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工作,健全环卫政策法规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环卫软实力

17、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工作。出台收垃圾处理费手续费标准及漏耗补偿政策,支付供水企业收垃圾处理费前期系统改造一次性投入,建立供水企业、供水“中间层”收手续费核拨机制,与供水企业新签订委托征收垃圾处理费协议;巩固并提高我市垃圾处理收费收缴率,清查特区内自备水源用户,委托相关单位按垃圾产生量征收垃圾处理费;做好审核办理垃圾处理费减免复核工作;加强垃圾处理费欠费的追缴力度,将欠费用户信息纳入市政府及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建立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机制;制定和落实相关工作制度和规范;推进垃圾处理费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工作,督促供水企业相应建设完善收垃圾处理费系统。

18、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联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力争将市城管局的《*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修订为*市技术规范;配合市法制办完成《*市建筑垃圾处置和综合利用办法》修订并组织实施;配合市人大制订《*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管理条例》;出台并组织实施“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19、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组织开展已完成的科研成果申报及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开展国家课题“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组织验收《*市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督管理研究》、《*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对策研究》、《*市清洁服务行业市场化调研报告》和《*市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科研课题;组织开展*坑垃圾填埋场沉降监测、污染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估,继续开展粪渣厂太阳能示范项目的建设工作。

20、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强调公众参与,提高市民素质。继续通过报刊、电视、电台、人行天桥等公共媒介加强环卫宣传教育工作;在有关媒体定期开设“环卫曝光台”,强调公众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调动社会单位及公众参与环卫管理的自觉性,拓宽市民参与渠道;与教育部门合作,在中小学、幼儿园设置有关爱护环境卫生课程,从小提高学生素质;与旅游部门合作,在机场、港口、车站、码头以及旅游车辆上加大环卫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对外来游客的宣传;在全市推广西乡街道办“多元共治”经验;借鉴*的经验,组织力量对筹建环卫宣传教育基地进行调研、论证,力争尽快立项。

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垃圾减量化工作

21、打造循环经济。完成塘朗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一期工程建设,实现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引进社会资本,在水径余泥渣土受纳场投资建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推动*、*两区开展辖区内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扩大下坪场填埋气体发电和提纯制作车用燃料使用规模,确保下坪场CDM合作项目中关于填埋气体减排指标的落实;推进综合厂炉渣综合利用项目;推进市粪渣处理厂综合利用项目,加快粪渣堆肥项目、太阳能电站、雨水收集利用池的建设;推进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工作。力争设在下坪场的餐厨垃圾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于*年底前建成投产,南山区餐厨垃圾综合利用设施在*年7月前建成投产,督促*、*区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本区餐厨垃圾清运、处理单位,初步建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推动*老虎坑垃圾填埋气体发电上网工程建成投产,推进*CDM项目合作工作。

22、开展垃圾减量化工作。加大资源节约、污染预防、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力度,延长我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余泥渣土受纳场的使用期限。

五、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强化宏观管理职能,促进环卫事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23、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市环卫部门宏观管理职能。各区要以今年将启动区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契机,大力争取建立完善区、街环卫管理机构,配置社区环卫管理专干,充实基层环卫管理力量;市环卫处已转为行政管理机构,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强化履行“拟订政策、规划部署、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等管理职能。

厂区垃圾处理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武汉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精神,系统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结合《武汉市“四水共治”工作方案(2017-2021)》的实施和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党代会关于垃圾分类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和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功能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主导、全面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切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水平不断提高,力争使我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全市生活垃圾系统治理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规划,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合理确定实施路径,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

(二)创新发展,系统推进。

坚持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以垃圾分类为契机,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等环节的衔接,系统推进垃圾治理,探索符合武汉实际的生活垃圾系统治理模式。

(三)政府主导,以区为主。

坚持政府主导,出台垃圾分类法规及相关政策。坚持以区为主、属地管理,以区政府为责任主体、街道具体负责、社区实施的原则,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责任。

(四)条块结合,协同推进。

坚持统一领导,明确市、区、街、社区和各相关部门责任,建立综合协调、分工协作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机械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共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五)全民参与,企业服务。

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社会活力,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多层次、多途径地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技术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

三、工作思路与目标

作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根据全市生活垃圾成分构成与产生主体的特点,建立以“干湿分类”和有害垃圾单独投放为基础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按照“源头三分、节点细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分类思路,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步骤,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和运营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有计划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至2021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着力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实现单位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

——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低于14000吨/天,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100%,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明显提升。主城区“湿垃圾”分类处理能力达到3300吨/天,新城区“湿垃圾”全量堆肥处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

——不断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建立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监督有力”的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加快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制订工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标准体系。

四、工作任务

(一)建立简明易行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体系

1、居民小区实施“两级四分类”。居民家庭按照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分别投放至小区设置的分类收集容器,在分类收集站点等后续节点由物业保洁员、垃圾清运工等专门人员进行干垃圾二次分拣,进一步分选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湿垃圾包括厨余垃圾和食物垃圾,有害垃圾包括废旧的电池、荧光灯管、温度计、血压计、油漆、药品、杀虫剂、消毒剂、胶片和相纸及其包装物等,干垃圾指湿垃圾和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2017年,实现东西湖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全覆盖,并将试点范围扩展至其他城区,各城区(含管委会,下同)选择3-10个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2018年,各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达到15%;2019年,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全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达到30%;2020年,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全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60%;2021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含管委会,下同)、市房管局、市城管委、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2、单位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学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商业场所、公共清扫区等实施“两级三分类”,将垃圾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投放至设置的分类收集容器,在分类收集站点等后续节点由物业保洁员、垃圾清运工等专门人员进行干垃圾的二次分拣,进一步分选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自2017年起,全市学校、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商业场所启动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按各年度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分别达到单位数的10%、25%、50%、70%逐年推进,至2021年在90%以上的单位强制推行。(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商务局、市直机关党工委、市政府绩效办、市供销合作总社)

3、生鲜市场/超市和农村实施“两级四分类”。垃圾源头按湿垃圾(易腐垃圾)、干垃圾(不易腐垃圾)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在分类收集站点等后续节点由保洁员、垃圾清运工等专门人员进行干垃圾二次分拣,进一步分选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余下部分进行最终处理。2017年,各新区至少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试点街道(乡镇)1个,形成符合各区实际的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模式,通顺河、府河流域内村湾生活垃圾减量率达到10%。自2018年起,各年度按15%、30%、60%的村湾覆盖率逐年推进,到2021年农村垃圾分类覆盖达到90%以上。生鲜市场/超市按单位强制垃圾分类要求逐年推进。(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4、引入“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鼓励在居民小区和大型单位引入“互联网+”智慧垃圾分类投放系统,通过手机APP、二维码扫码、管理系统信息互动等手段,提供分类回收、用户查询、信息统计与分类、特殊垃圾分类收集预约等功能服务,既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和准确率,又起到宣传引导的作用。通过与分类信息卡、手机APP、二维码等实名挂钩途径,建立智慧垃圾分类投放系统相衔接的“绿色账户”,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和奖励机制,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提升垃圾分类覆盖率。(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发改委、市城管委、市房管局、市网信办、市经信委)

5、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专业分类督导员和垃圾分类志愿者、社区组织,宣传和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常识,指导和引导居民进行准确的垃圾分类与分类投放,监督街道、社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随着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逐步推进,在明确开展垃圾分类的区域实施“不实行分类、不清运垃圾”的惩罚措施。(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

(二)建成高效运行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1、重构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建立与垃圾分类相适应的收集模式。以“垃圾桶-收集站(点)-收集车”和“垃圾桶-收集车”为垃圾分类收集基本方式,根据源头所分类别,引导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实行分类垃圾定时定点收集。按照垃圾收集站技术规范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场所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与园林绿化等空间复合利用的方式,以区为主建成一批与垃圾分类相适应、兼具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垃圾收集站点,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站(房)。至2021年全市新、改建固定式垃圾分类收集站800个。(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房管局、市国土规划局、市环保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配套垃圾分类收集车辆。配置湿垃圾分类收集车辆,条件较好的区域建立湿垃圾巡回直运方式,至2019年全市城区增配湿垃圾收集车500辆,实现湿垃圾全量及时清运。二次分拣后的干垃圾(其他垃圾)清运按现行模式进行,按密闭化、环保化的要求,推进垃圾收集车辆更新换代,城区垃圾收集车以侧装式和后装式压缩车压缩收集为主,逐步淘汰小型钩臂箱式收集车,至2021年全市城区更新垃圾收集车1500辆。可回收物、废旧电器、有害垃圾等由专业处置单位组织配备专门车辆清运。(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开展“美丽家庭”创建活动,建立落实“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包干、环境卫生荣辱榜、笑脸墙等日常监督和激励机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到位。按农村垃圾分类要求,增配不可腐垃圾收集车辆,对现有车辆进行升级更新,至2021年全市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车辆达到2000辆,并新增和更新压缩式垃圾运输车180辆和与地埋式收集(转运)站配套的自卸式运输车80辆。(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农委、市城建委)

2、优化垃圾分类转运系统。按照高标准、规模化、综合型的要求,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重点城市建设工程,在有条件的位置建设若干大型转运站,形成以大中型转运站集中转运为主,辅以直运的垃圾分类转运模式,提高垃圾清运效能。根据分布合理、数量足够的原则,积极协调周边关系,落实已规划控制的环卫用地,结合大型转运站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布局,新建一批中小型垃圾转运站,形成满足不同垃圾运输距离要求的一级转运或二级转运模式。适应垃圾分类转运要求,对2010年之前建设的中小型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升环境保护水平,提升生活垃圾转运站环保化转运效能。在条件适宜的大型转运站建设分选线,强化垃圾物流中端的减量和物资回收利用,实现可回收垃圾的精细分类。结合转运站新改扩建,更新垃圾运输车辆。(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管委、市国土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环投公司)

3、建立专项垃圾分类清运系统。按照源头分类投放和终端分类处理无缝衔接的要求,重点建立健全可回收物、废旧家电、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有害垃圾等专项垃圾分类清运设施。统筹垃圾清运网络,优化分类垃圾转运路线,完善分类垃圾收运作业规定和管理流程,合理调配分类垃圾清运车辆,基本实现专项垃圾、按规定线路、专车分类清运。(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环保局、市城管委、市国土规划局、市供销合作总社、市环投公司)

(三)建设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处置体系

1、快速推进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湿垃圾(厨余垃圾和餐饮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为逐步实现湿垃圾集中收运和处理提供末端处理设施支撑,使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与末端处理相衔接,至2021年,全市建成总处理能力3300吨/天的湿垃圾处理设施。其中:2019年建成处理规模1000吨/天的千子山厨余垃圾处理厂,2020年建成处理规模1000吨/天的长山山厨余垃圾处理厂,2021年建成处理规模500吨/天的青山地区厨余垃圾处理厂,厨余垃圾总处理能力达到2500吨/天;2018年建成处理规模200吨/天的汉口东部餐饮垃圾集中处理厂,2019年和2020年分别按处理规模均为300吨/天的完成汉口西部、武昌地区餐饮垃圾集中处理厂的扩产改造,全市餐饮垃圾总处理能力达到800吨/天,全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国土规划局、市城建委、市食药监局、市商务局、市环投公司)

2、构建生活垃圾处理新格局。遵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坚持绿色发展、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以千子山、长山口、陈家冲三座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三园连四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对现有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全面提标升级和改扩建,全部垃圾处理设施严格按高标准环保化稳定运行。至2021年,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低于14000吨/天(不含应急保障填埋场和湿垃圾处理能力),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焚烧占比达到75%以上。(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市发改委、市国土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城建委、市环投公司)

3、完善新城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推进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二次分拣后的干垃圾或不易腐垃圾,延用现有系统清运和处理,采取与相应的大中型转运站合并建设的方式,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选回收利用和分类处理设施。新城区分类清运的湿垃圾(易腐垃圾)经堆肥处理后就近返田,不得进入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处理,减少垃圾长距离清运处理量。根据湿垃圾清运量,采取集中或分散堆肥处理方式,堆肥设施由各新城区根据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设置、建设和运行。集中式堆肥设施以街镇为单位,服务于一个或多个街镇,含新城区政府所在街镇;分散式堆肥设施以行政村为单位,服务于一个或多个行政村。鼓励学习浙江金华的经验将堆肥设施建成阳光堆肥房,以节约能源。建有农村沼气工程的街镇,湿垃圾可并入农村沼气设施处理。至2021年,新城区建成湿垃圾堆肥设施总处理规模不低于900吨/天。(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城建委、市城管委、市农委、市国土规划局、市环保局)

4、建立规范的有害垃圾贮运和处置体系。建立非工业源有害垃圾收运处置系统,设立固定回收点或设置专门容器分类收集、独立储存有害垃圾,由居民定时定点单独投放,社区和物业公司负责管理,委托专业单位定时集中收运。加快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千子山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健全非工业源有害垃圾管理法规标准和监管机制,交由有资质的企业处置,确保安全环保。(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房管局、市国土规划局、各区政府)

(四)建设高度融合的废品物流体系

1、推进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构建可回收物资源综合利用系统,优化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合理布置回收站点,提高建设标准,清理取缔一批违规站点。建设生活垃圾分选回收中心,推进垃圾分类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利用系统的衔接,逐步开展废旧衣物、金属饮料包装物、塑料饮料包装物等专项废物回收利用。扶持培育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资源化化处理,逐步构建与分类相匹配的处理与循环利用的设施体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平台,提供回收种类、交易价格、回收方式等信息,并建立口径统一的分类统计途径,对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专项统计。(责任单位:市供销合作总社、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国土规划局、市城管委、市统计局)

2、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提档升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优势,促进废玻璃类、非木质类、废软包装类、废塑料类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入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市场,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实现低值回收物的规模化经营及回收处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各区政府)

3、促进生产者责任延伸。推动生产企业切实落实资源环境责任,促使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深入开展产品生态设计,保障废弃产品规范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资源环境效益。在保障产品质量性能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生产企业加大再生原料的使用比例,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对上游原料企业的引导,研发推广再生原料检测和利用技术。通过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模式,规范回收废弃产品和包装,直接处置或由专业企业处置利用。支持生产企业建立废弃产品的新型回收体系,通过依托销售网络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选择商业街区、交通枢纽开展自主回收试点,运用“互联网+”提升规范回收率,选择居民区、办公区探索加强垃圾清运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衔接,大力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制发并实施限制快递、消费品过度包装的政策法规,减少包装垃圾的产生。(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五)建立多元并举的宣传发动体系

1、建立全方面多元化宣传发动机制。全面调动市级新闻媒体资源,通过开辟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专题、专版以及制作宣传公益广告等途径,大力宣传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态、相关法规、政策和先进典型,提高公众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充分发挥新媒体快捷、面广、灵活的优势,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形式,提升垃圾分类的公众参与率。加大国民教育力度,将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外读物,着力提升中小学生资源环境意识,从娃娃抓起,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重视窗口地段、旅游景点以及结合重要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宣传教育影响力。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形成有利于推进分类工作的舆论氛围,至2021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以上,实施垃圾分类区域的居民参与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文化(文物版权新闻出版广电)局、市城管委、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各区政府)

2、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舆论宣传作用。发挥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作用,通过“互联网+垃圾分类”系统开发、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分类督导员及志愿者队伍组建等多种形式,宣传和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引导全民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发挥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工青妇等团体职能作用,以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使公众能够亲身体会到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对社会和环境的益处,提高公众参与率。(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党工委、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城管委、各区政府)

(六)建立健全导向明确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1、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立法。2017年制定出台《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规章和相关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市场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责任,为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提供法规保障。以此为基础,启动武汉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立法调研与制订工作。(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

2、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标准体系。制定和细化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系统各环节标准规范,实现垃圾分类的流程与作业、设施设备配置与管理、工作检查与评价、效果考核与评比等全过程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完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及其统计、监管、评价、考核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市城管委、市质监局)

3、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配套政策体系。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与分类政策激励并行机制,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体制改革,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指标体系的衔接。研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循环利用产业政策,促进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垃圾减量。针对低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理,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建立并落实市民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以及采购垃圾分类相关公共服务的准入政策、优惠政策与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供销合作总社)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市政府成立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各区政府和管委会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自辖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市、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市城管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副主任,成员单位由市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直属机关工委,市区政府绩效办、法制办、网信办,市区发改、经信、教育、科技、公安、监察、民政、财政、国土规划、环保、城建、城管、农委、商务、文化(文物版权新闻出版广电)、卫生计生(爱卫)、食药监、房管、工商、质监、旅游、统计、供销社、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市、区城管委成立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和推进市、区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

各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于改善城乡环境、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意义,按照总体部署,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案,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设施配套建设与居民小区和区域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用的“三同步”要求,建立并实施城管部门参与的联合审批制度。

(三)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出台《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分解实施方案,将生活垃圾分类指标纳入区级绩效考核内容,明确考核对象、方式、指标、范围和奖惩机制,落实市、区职责,以保障垃圾分类目标按期实现。考核、评估结果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各区和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未通过考核的区和部门,按规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三)强化激励奖惩机制。

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政策,建立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的补贴政策。推动“互联网+分类”模式,建立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积分换购体系,推行“绿色采购”、“绿色办公”,倡导全社会减少浪费、使用再生产品等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市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级文明、卫生创建指标体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十佳分类明星”等评比,充分激发市民参与分类减量工作的热情。

(四)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省财政专项资金,以区为主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专项资金,增加对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体系建设、收运设施建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市级财政积极畅通渠道,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所取得的实效,对各区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建设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投入给予30%的补贴。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利用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建立完善生活垃圾跨区处理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生态补偿金专项用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以此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减量。

附件:

(一)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二)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示意图

(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规划布局图

(四)固体废弃管理体系示意图

(五)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示意图

(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运营主线

(七)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主体

(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框架

(九)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单位分工

附件

(一)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年限

投资估算(万元)

拟开建

拟建成

合计

市级

区级

设施建设与设备

1

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

处理规模为1500吨/天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2017

2019

100000

100000

处理规模为1000吨/天的厨余垃圾处理厂

2017

2019

50000

50000

处理规模为1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7

2019

15000

15000

处理规模为300吨/天的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填埋场

2018

2020

10000

10000

处理规模为560吨/天的危险废物处理中心

2018

2020

30000

30000

配套工程与建设用地(含1500m生态隔离区搬迁补偿费)

2017

2020

120000

120000

小计

325000

325000

2

长山口循环经济产业园

处理规模为2000吨/天生活垃圾生态处理厂

2017

2018

40000

40000

应急处理规模2000吨/天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

2017

2018

20000

20000

处理规模为1000吨/天厨余垃圾处理厂

2017

2019

50000

50000

处理规模为1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8

2020

15000

15000

小计

125000

125000

3

陈家冲循环经济产业园

应急处理规模1500吨/天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二期工程

2017

2018

20000

20000

处理规模200吨/天的汉口东部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

2017

2019

11000

11000

小计

31000

31000

4

其它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锅顶山、长山口、汉口北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面提标改造

2017

2018

60000

60000

星火垃圾焚烧发电厂改造升级并由1000吨/天扩建至2000吨/天

2017

2019

80000

80000

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改造升级并由1000吨/天扩建至2000吨/天

2018

2020

80000

80000

小计

220000

220000

5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

处理规模500吨/天青山地区厨余垃圾处理厂

2018

2020

25000

25000

按300吨/天的规模改造并扩建汉口西部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厂

2017

2019

4000

4000

按300吨/天的规模改造并扩建武昌地区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厂

2017

2019

4000

4000

处理焚烧飞灰规模为520吨/天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飞灰填埋专区

2017

2017

20000

20000

山体修复消纳建筑弃土3000万立方米。选址为蔡甸区伏牛山(二次修复,290万立方米)、金钟山(二次修复,540万立方米)、纱帽山(490万立方米)、龙霓山(二次修复、260万立方米),江夏区金夹山(420万立方米)、青龙山(170万立方米),汉阳区仙女山(40万立方米)、汤山(450万立方米),东湖高新区横山(140万立方米)、顶冠山(200万立方米)

2017

2020

80000

80000

高速公路丘陵防护林带消纳建筑弃土1300万立方米。利用三环线生态带、四环线生态带、外环线景观改造、放射线加铁路绿化带等丘陵防护林带消纳建筑弃土

2017

2020

35000

35000

自然地貌与耕地复原消纳建筑弃土1000万立方米。利用建筑弃土修复黄陂区梅冲村(260万)、百花村(140万)、寅田村(300万)、丁店村(300万)等损毁的丘陵岗地和农田

2017

2020

27000

27000

区级消纳及外运消纳建筑弃土1200万立方米。利用各区选址的弃土消纳场地和水运等方式外运消纳弃土

2017

2020

32000

9600

22400

东西湖慈惠街高桥处理规模2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8

2020

30000

30000

黄陂武湖街郑湾处理规模1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8

2020

15000

15000

新洲陈家冲处理规模1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7

2019

25000

25000

化工区北湖处理规模20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7

2019

30000

30000

东湖高新区凤凰山处理规模150万吨/年建筑弃料再生建材厂

2017

2019

25000

25000

小计

352000

329600

22400

6

推进存量垃圾综合治理

岱山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工程

2017

2018

15000

15000

紫霞观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工程

2017

2018

16000

16000

北洋桥简易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工程

2017

2018

30000

30000

小计

61000

61000

7

主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

(1)新建项目

37500

11250

26250

武昌白沙洲大型垃圾转运站(500吨/天)

2017

2018

10000

3000

7000

黄陂北部地区大型垃圾转运站(500吨/天)

2017

2019

5000

1500

3500

新洲株城地区大型垃圾转运站(500吨/天)

2017

2019

5000

1500

3500

洪山区白沙洲地区生活垃圾转运站(300吨/天)

2018

2020

3000

900

2100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东部区域生活垃圾转运站(300吨/天)

2018

2019

5000

1500

3500

武汉经济开发区枫树北路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8

2019

1000

300

700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垃圾转运站(200吨/天)

2017

2019

5000

1500

3500

青山区水东路生活垃圾转运站(120吨/天)

2017

2018

1500

450

1050

青山区红钢城街生活垃圾转运站(80吨/天)

2018

2019

1000

300

700

青山区白玉山街生活垃圾转运站(80吨/天)

2017

2018

1000

300

700

(2)改建、扩建项目

6000

1800

4200

硚口区长丰生活垃圾转运站(300吨/天)

2017

2018

2000

600

1400

汉阳区洲头一村生活垃圾转运站(150吨/天)

2018

2018

2000

600

1400

洪山区张家湾生活垃圾转运站(200吨/天)

2017

2018

1000

300

700

洪山区东方红生活垃圾转运站(200吨/天)

2017

2018

1000

300

700

(3)升级改造项目

10000

3000

7000

对主城区26座2010年前建成的中小型垃圾转运站和环保水平较低的地埋式生活垃圾收集站进行升级改造

2017

2020

10000

3000

7000

小计

53500

16050

37450

8

新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

(1)新建项目

东西湖区吴家山生活垃圾分选转运站(300吨/天)

2017

2018

5000

1500

3500

东西湖区金银湖生活垃圾转运站(150吨/天)

2017

2017

2000

600

1400

东西湖区柏泉生活垃圾转运站(200吨/天)

2017

2017

2500

750

1750

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生活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7

2019

1000

300

700

东西湖区东山生活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8

2019

1000

300

700

东西湖区辛安渡生活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8

2019

1000

300

700

黄陂区天河街生活垃圾转运站(130吨/天)

2017

2018

1500

450

1050

黄陂区横店生活垃圾转运站(140吨/天)

2017

2018

1500

450

1050

蔡甸区侏儒山街生活垃圾转运站(350吨/天)

2017

2017

3500

1050

2450

汉南区纱帽街坛山路生活垃圾转运站(300吨/天)

2017

2017

4500

1350

3150

(2)扩建项目

武湖街生活垃圾转运站(100吨/天)

2017

2017

1000

300

700

(3)升级改造项目

7座中小型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

2017

2021

2000

600

1400

小计

26500

7950

18550

9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与设备

更新道路分类果皮箱、分类垃圾桶100000个

2017

2021

3000

900

2100

封闭小区和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垃圾收集站(点)800座

2017

2021

80000

24000

56000

更新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车辆2000辆,其中湿垃圾收集车500辆,干垃圾收集车辆1500辆

2017

2021

40000

12000

28000

各主城区建设1-2座可供大型车辆停保的环卫车辆停保场,各新城区建设1座满足30辆以上车辆停保的环卫车辆停保场

2017

2021

56000

16800

39200

小计

179000

53700

125300

10

新城区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配齐清扫保洁工具和分类垃圾桶

2017

2021

15000

4500

10500

配备垃圾分类收集车2000辆

2017

2021

45000

13500

31500

增配和更新农村生活垃圾压缩式运输车180辆、自卸式压缩运输车80辆(与地埋式转运站配套)

2017

2019

8000

2400

5600

农村垃圾分类储运和分类堆肥处理设施

2017

2019

20000

6000

14000

建设处理规模为500吨/天黄陂区生活垃圾综合转运设施

2017

2019

15000

4500

10500

建设处理规模为500吨/天新洲区生活垃圾综合转运设施

2017

2019

15000

4500

10500

小计

118000

35400

82600

合计

1491000

1204700

286300

垃圾分类工作推进

1

“互联网+分类”试点

在居民小区和大型单位引入“互联网+”智慧垃圾分类投放系统,通过手机APP、二维码扫码、管理系统信息互动等手段,提供分类回收、用户查询、信息统计与分类、特殊垃圾分类收集预约等功能服务

2017

2021

35000

35000

2

“绿色账户”积分补贴

开发“绿色积分”系统和APP,向市民发放垃圾分类电子积分卡,按市民分类情况给予积分奖励,积分累计到一定数量时可直接用于购物和抵扣换取分类垃圾袋等

2017

2021

80000

80000

3

分类督导人员配备

按照每个社区配备1-2名分类督导员,指导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2017

2021

20000

20000

4

垃圾分类宣传发动

宣传资料印发以及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等

2017

2021

5000

2500

2500

5

科技创新

生活垃圾治理科技创新,包括智慧环卫项目、技术创新队伍建设、科研创新与技术转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2017

2021

6000

3000

3000

合计

146000

5500

140500

总计

1637000

1210200

426800

(二)

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示意图

注:1、餐饮机构(宾馆酒楼、单位食堂)的餐饮垃圾应建立独立的收运处理体系,故不在本分类模式考虑范畴;

2、大件垃圾、废旧电器、装修垃圾、快递包装垃圾等拟采用电话预约、上门收运的方式由专设机构负责单独收运。

(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规划图

(四)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

(五)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

(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运营主线

(七)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主体

(八)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管理框架

(九)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单位分工

单位名称

单位职责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负责加强舆论宣传,协调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引导广大市民广泛参与、积极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评选考核内容。

市绩效办

负责对市直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市直机关党工委

负责倡导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带头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市发改委

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项目投资管理工作;会同市城管委等职能部门做好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和协调落实垃圾处理价格机制、收费机制、鼓励性政策、环境补偿等综合性政策。

市经信委

负责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生产者责任延伸、废品物流系统等工作

市教育局

负责中小学、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及其宣传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中小学环境保护系列内容。

市科技局

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分类技术推广与创新,为生活垃圾专项规划和立法提供科技支撑。

市公安局

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社会治安执法保障等。

市监察局

负责对市直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市民政局

负责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垃圾分类宣传与监督工作

市财政局

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级经费的保障与使用监督,并督促各区财政落实垃圾分类相关经费;配合市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综合性政策。

市国土规划局

配合市城管局制订环卫设施专项规划,明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空间布局及建设标准;通过规划布局、预留和控制相应的设施用地,尽快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选点和规划工作;负责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设施用地指标,保障建设用地。

市环保局

指导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监督;负责有害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油水分离设施的监督管理。

市城建委

负责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及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指导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建设,相关项目建设纳入城建计划。

市城管委

牵头组织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研究制订生活垃圾分类专业规划和实施细则;起草完成《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负责组织实施武汉市城镇生活废弃物分类项目,指导督促各区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

市农委

负责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建设标准纳入美丽乡村、特色赏花游和旅游特色村续建、现代都市农业园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综合体建设中,并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内容。

单位名称

单位职责

市商务局

负责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超市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源头上实现生活垃圾减量。

市文化局

负责加强对广播电台、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安排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广告的监督管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市卫计委(爱卫办)

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爱卫工作考核和先进单位(社区)、卫生街道创建工作要求;加强直属单位医疗废物管理,严防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

市食药监管局

负责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负责对过期药品的回收和处置工作。

市房管局

督促新建住宅区、开发地块建设开发单位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对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督促物业积极配合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做好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垃圾分类投放的指导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物业服务管理的考评内容。

市工商局

加强对限售限用塑料袋的监督检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促进源头减量。

市质监局

负责对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循环利用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的监督管理。

市旅游局

组织动员星级酒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取消一次性用品,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星级酒店评比内容之一。

市统计局

建立分类垃圾专门统计渠道,负责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民情民意调查,评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绩效。

各区政府(管委会)

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做好辖区内分类收集运输和宣传、培训、考核等工作;负责辖区内设施选址、建设和管理等相关工作;负责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进行执法。

市总工会

负责对职工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纳入职工教育体系。

市妇联

负责组织各级妇女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引导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团市委

负责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及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到社区、公共场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体验活动。

市法制办

按照市政府规章制定计划,负责审核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

市网信办

负责“互联网+垃圾分类”相关网络通信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

市供销合作总社

负责制定并实施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相衔接,促进生活垃圾中可回收部分的收集利用;负责大型废弃电器收集利用;负责可回收物的收集利用。

厂区垃圾处理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为确保全市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规范稳定运营,提高治污减排效益,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通知》(**政办〔20**〕4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开展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充分发挥处理设施治污作用为重点,以完成全市治污减排任务、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全面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确保达标、稳定、规范运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优美环境。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1.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规范。运营机制有效、协调。运营单位全部具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人员配备到位,全员持证上岗,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凭证、台账、统计报表等资料完备,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实现达标、稳定运营,其中市污水处理厂争取成为省级运营示范单位。污水收集能力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水质符合要求。自动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正常,污泥处置规范,部门监管到位。生活垃圾处理场达到无害化处理等级评定Ⅱ级及以上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以上。配套设施和设备齐全,垃圾收集能力进一步提高。

2.污水、垃圾处理费应征尽征,运营经费保障到位。征收管理机构、机制健全,责任落实。20**年年底前,按照新核定的征收底数,城市公共供水污水处理费征收率达到90%,自备井污水处理费征收率达到7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率达到70%。运营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征收的污水、垃圾处理费全部用于设施运营,市财政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二)主要任务

1.加强运营管理制度建设。市公用事业局、建设局要按照要求,对现行的污水处理设施规范运营标准、设施设置标准、技术规范、关键岗位操作规程、劳动岗位定员标准、运营成本核算办法、监测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运营管理制度提出修改建议;进一步完善有关文件和制度,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适应环保和经济发展需要。

责任单位:市公用事业局、建设局

2.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各运营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做好运营管理各项基础工作,抓好岗位操作等具体实施环节,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凭证、台账、统计报表,及时完成经营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和反馈,确保设施达标规范运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措施;降低运营成本,严格控制岗位人员数量。

责任单位: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

3.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自动监控系统。6月底前完成污水处理厂视频设备安装,与省、**市、市(县)污水处理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年底前实现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4.实行城市排水许可制度。严格实行城市排水许可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排水监测体系,加强对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污水水质的监督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和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新建和改造城市排水设施要实现雨水、污水分流,减少水资源污染。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5.完善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城关镇、工业区要按照《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和省、**市有关规定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积极推行“村集中、镇(区)运输、县(市、区)处理”的做法,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扩大生活垃圾收集范围,提高收集处理能力和垃圾处理场运行负荷率。

6.加快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和第二轮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确保污水处理管网配套,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和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加强对新增省、**市投资我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的管理,切实形成实物工作量,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各项制度,加强对省、**市补助和投资的监督,严禁滞留、挪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市财政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照项目核准文件要求和城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市第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按照设计要求,建设完善垃圾处理场的渗滤液收集、防洪沟、截污坝、进场道路、防护网(墙)、地下水监测等设施。已经投入运营的生活垃圾处理场,要按照无害化处理标准的要求,加快完善配套设施。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建设局、公用事业局

7.加大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根据省重新核定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底数标准,严格执行《**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第94号令)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工作的意见》(**政〔20**〕113号)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机构,完善征收机制,落实征收责任,提高征缴率。建立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台账,完善月报制度。加强对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对长期拖欠、拒缴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对自备井的管理,根据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和**市政府关于关闭自备井的实施办法,继续进行城市规划区内自备井的封闭工作。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公用事业局、水利局

8.规范和完善特许经营制度。以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为方向,创新运营模式。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经营者实行特许经营或委托经营。对暂不具备条件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要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推进其实现企业化管理。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公用事业局

9.加强政府支持和服务工作。严格实行运营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征收的处理费必须全部用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尽快对污水处理厂污泥成分进行检测,提出分类处置指导意见。各有关部门要对全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向设备供应商反映有关情况,督促有关企业切实加强售后服务。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建设局、环保局、公用事业局

10.建立完善运营监管考核体系。严格落实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和“一把手”负责制、行政责任追究等制度。根据全省制定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督管理、绩效评比等考核办法和标准,认真开展绩效考核评比工作。加强对运营单位劳动定员、安全生产、关键岗位操作、成本核算、水质化验、污泥处理处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按照要求形成新增实物工作量,市财政配套资金按照项目建设节点计划到位。高度重视省政府联合督查组督查意见,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污水处理厂的自动监控设施建成后,要明确正常运行时限要求,尽快做到实时监控;对企业偷排造成污水处理厂进水指标超标影响污水处理厂正常、安全运行的,要加强监管;对严重超标排放造成污水处理厂停运的,要按照污染事故处置;对治污设施自动监控设施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特别是人为逃避监测的,要依法依规严厉处罚;对污水处理厂检修停运实行报上一级建设、环保部门审核批准制度,因紧急事故停运的要及时上报。

责任单位:市公用事业局、建设局、环保局、财政局、监察局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为确保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年活动顺利进行,我市成立**市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其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市政府办公室纪检组长)

(市建设局副局长)

(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

(市环保局副局长)

(市水利局副局长)

(市财政局副局长)

(市监察局副局长)

(市经济运行局副局长)

全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年活动在市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市公用事业局、建设局、水利局会同市环保局、发改委、财政局、监察局负责活动方案的具体落实工作,负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考核等工作。

市公用事业局、建设局负责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对项目工程质量和进度实施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运营监管体系,加强对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的监管,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的审查和资金安排。市环保局负责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排水水质的监督监测管理,加强对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控,负责建设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系统。市发改委负责污水、垃圾处理项目核准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污水处理项目的支持。市财政局要会同有关部门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强对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使用以及国家、省下拨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建立资金使用监管、激励和保障制度。对因有关部门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成后不能稳定规范运营、停运或处理不达标、处理征收不到位的,由市监察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及相关领导进行责任追究。

四、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20**年6月—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20**年6月底前。积极利用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营造活动氛围。各有关部门和污水、垃圾处理厂(场)要层层动员,提高认识,明确要求,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入了解活动的目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为活动取得实效奠定基础。

(二)具体实施阶段:20**年7月—10月。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展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总结评比阶段:20**年11月—12月。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进行活动自查和总结,并报请省政府进行考评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关镇、工业区和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活动方案,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切实抓紧实施。实施方案要及时分别上报市建设局和公用事业局。

(二)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节能减排目标是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规范运营被纳入市政府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城关镇、工业区和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人员是具体责任人,要根据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切实抓好工作措施的落实。新晨

(三)加强监督指导。为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省政府今年继续实行多部门联合督查制度,从3月起,对全省各地实行分片包干,每月督查一次。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省政府督查组开展工作,认真落实督查意见、积极整改到位;做好帮助指导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为运营单位排忧解难。

(四)坚持报告制度。市公用事业、建设等部门要坚持污水、垃圾处理信息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各类数据资料,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一致性,特殊情况要及时报告。

厂区垃圾处理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专题研究农村垃圾问题,市政府今天召开全市性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就全市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也为省上即将在召开的农村环保工作现场会做好准备。

总结两个县的工作经验,认为有五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两个县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能够拿出充足的时间,投入巨大的精力专题调研、专门研究,现场指导、督促落实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同志亲自带队对各镇办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督办,同志亲自为各镇的垃圾填埋场选址。同志不仅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逢会必讲,而且能够关注到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要求各村在配备保洁员时不得用村干部的家属,诙谐却又不失精辟地指出,支书的婆姨管支书,用她咋个能把村里的卫生管好”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口头流传。同志在龙高镇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现场办公,当场拍板,一次安排资金300万元,全市率先建成了规范化的镇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二是重点明晰。两个县都把资金投入和机制建设作为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的重点,做到设施建设到位,机构设置到位、人员配备到位、经费保障到位、流程制度到位、考核奖惩到位。特别是县,按照城市标准给保洁员定工资,对每辆垃圾转运车每年列支运行费2万元,而且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有了资金的保障,加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可以放心讲,县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一定能够做到常态化。三是发动群众。加大投入的基础上,两个县都充分认识到管好农村垃圾关键还在于群众,核心在于改变群众的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因而都能够把宣传、教育、组织和发动群众,作为与建设管理同等重要的任务同步开展,从而为推进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四是部门协同。市县两级财政、环保、住建、农业、新农办、编办、督查室、考核办、创建办,都能够按照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各自职能,为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的开展提供应有的服务和支持。五是因地制宜。两个县在全面落实试点任务要求的同时,都能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县在设施建设方面,变垃圾收集站为车载式垃圾箱,便于收集、便于运输、便于管理;资金保障方面,根据自身财力,通过整合公益性岗位资金、一事一议”等办法,基本解决了垃圾处置的运行费用问题。县提出农村城市化管理的理念,以城市的标准建设管理农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观念新、起点高、推进快,效果好。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的同时,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变垃圾为资源,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有旬邑县采用捆绑使用涉农资金的办法,整村推进农村垃圾处置,而且建成了垃圾无害化处置中心,应该说是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上述是个人的感受,很可能还没有完全总结概括到位,也希望同志们结合各自实践,对试点经验再总结、再挖掘、再提炼,并不断发扬光大,使试点经验真正经得起实践检验、时间检验、群众检验。

一、垃圾问题不是小事情

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为什么说垃圾问题不是小事情?因为垃圾与我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一个地方的对外形象和环境竞争力息息相关。

做好垃圾管理是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和“三告别”工作的全面推进,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提升,通村客运、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在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农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市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也赋予了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更多的内容,其中垃圾管理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习惯改变了对环境的要求必定随之提高。而长期以来,农村的垃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还没有真正纳入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范畴,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也就是大家都熟听常讲的那句话: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样的状况,显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不相适应,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相适应。垃圾问题,对农村群众而言,关乎他生活质量;对一个村庄乃至一个地方而言,关乎着对外的形象;对各级党委政府而言,关乎干部的宗旨意识、执政理念和工作作风。因此,必须从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把农村垃圾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责,不再使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处于空白。

做好垃圾管理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切入点。十一五”期间,其次。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心在城市,其核心是以污染减排为重点,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等措施,大幅度削减COD和SO2排放,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这方面,处在全省前列的不仅相继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创造了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而且以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为标志,使的环境保护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与“十二五”新形势新任务相比,却无不感到压力巨大。当前,环保工作的重心由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并重转变,工作布局由城市向农村延伸,这是十二五”乃至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趋势。审视我市的环保工作,虽然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全国全省多数地区一样,农村环境保护还是个新课题,刚起步,有些领域甚至尚未破题。农村环境保护内容很多,像农村环境连片集中整治、面源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等,那么,以什么为切入点、为抓手,来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呢?经过广泛调研,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垃圾管理切入,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尽而实现“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农村环境保护目标。

做好垃圾管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第三。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最迫切的一项任务,就是城乡环境的同步一致。换句话也就是说,要让农村群众像城市居民一样,能在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环境里生产生活。目前,全市镇村每天产生垃圾约2000吨,这些垃圾基本上都处于放任状态,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置,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垃圾包围村庄、侵占公路、蚕食农田、污染河道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而且加剧了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对农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之所以这样,其根本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滞后,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规范化处置体系。因此,必须像抓城市环保那样抓农村环保,把城市管理的成果、经验运用到农村,而且要避免克服城市发展中重建设、轻管理的弊端,做到建设与管理同步,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做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以农村环境的改善提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之。把农村垃圾处置当作一件大事情,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认真总结、学习、借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有序、扎实稳妥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以垃圾的有效处置,使农村面貌得到大改善,农村环境得到大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

二、精心做好农村垃圾处置的大文章

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受传统因袭,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所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不同于城市,如何做好这篇文章,还缺乏经验。基于此,市政府4月份开始,先期在县、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从现在起,要在全市推广试点经验,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整体开展。关于这项工作的具体任务市政府已印发了实施意见,同志刚才也作了全面安排,请大家结合各自实际,借鉴试点经验,对照抓好落实,这里想强调三项重点工作。

即设施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体系建设。设施体系建设,一要加快建设。主要是两项任务。就是坚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按照“一户一桶存放、一村一站收集、一镇一车或两车转运、一县一场或多场处理”要求,建设配备生活垃圾填埋场、收集站、转运车和封闭式垃圾桶。设施体系是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处置的基础工程,各县市区必须把这项工作当作重中之重,严格按照实施意见和同志提出的阶段安排要求,秦都、渭城、兴平、旬邑4县市区要在今年年底前建成,其他县要在明年9月底前建成,2012年底前全市所有县市区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置体系都必须投入运行。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就是建立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的机构、人员、经费,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的流程规范,日常的监督检查和工作考评、奖惩等机制。这是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这项创举能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从设施建设之初,就要把运行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做到两套体系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真正使这项工作能够持久地开展下去。两个试点县要继续为全市创造运行管理的经验。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二要发动群众。垃圾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受益的广大农村群众,做好这项工作,一定离不开群众的广泛配合、参与和支持。因此,各县市区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发挥媒体和基层思想阵地的作用,以全面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为重点,把群众教育与完善村规民约、垃圾卫生管理制度和严格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和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让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要发动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开展农村垃圾清理宣传志愿者行动,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加大新闻报道和媒体曝光力度,弘扬先进典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强大工作和舆论氛围,促进这项工作深入开展。

运行管理更重要;建设不易,三要持之一恒。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建设重要。运营管理更难。这样的教训,城市环保工作中已无数次地经历过。以污水处理厂建设为例,创造运用模式,全市建成了3个市区污水处理厂和11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可以说在建设方面我超前的也是花了大气力的但是这些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一个问题,责任心。由于这个原因,一些县没有切实履行财政兜底的承诺,造成污水处理运行费用拖欠严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一些企业存在偷排偷放的行为。污水处理厂的教训我一定要深刻汲取,绝不能让同样的事情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中再次发生。环保工作是人类对自身开发建设行为,反思基础上的行为自觉,这种行动自觉基于认识的提高,也基于种种教训的总结。因此,一定从认识上、行动上,都要自觉自愿地对待农村垃圾处置工作,不能单纯地把这项工作当作任务,一建了之,建成了之,而是要把它作为一项事业,当作增加农民就业的途径,当作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舍得为群众花钱,真心为群众办事,坚持不懈地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三、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努力为广大农村群众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各级政府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要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切切实实地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加强对各县市区的工作指导、检查和考核,一要加强领导。市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及时分析研究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各县市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创新,力争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中也创造模式。各县市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领导重视和资金保障,这也是这项工作能否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没有钱运行就是一句空话,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建设配备的设施可能就是摆设。因此,各县市区一定要高度重视资金落实工作,必须把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拨付,特别是保洁人员的工资一定要保障到位。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处置工作最终要靠镇办组织实施,只有抓住镇办才能统领乡村,才能抓实抓好。镇办要把这项工作当作职责、思路、方法和一个地方的脸面,按照有管理机构、有人员责任、有工作标准、有流程规范、有经费保障、有考核奖惩的要求,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抓好工作落实。

涉及的范围广、环节多,二要部门联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需要各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推动。市环保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从任务安排、规范制定、监督考核等环节,对各县市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进行全程指导。市住建局要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垃圾填埋场的规划、布局、建设等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要及时报批垃圾填埋场建设用地。市财政局要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办法,对各县市区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予以扶持。市物价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县市区尽快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重点是县城、重点镇和示范镇。市农业局要从技术、资金、项目等方面,指导支持各县市区做好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作。市编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构人员。市新农办、市扶贫办,要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和“三告别”工作范畴。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考核办,要把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工作作为督办考核的重点。总之,各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主动服务,共同抓好工作落实。

厂区垃圾处理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垃圾焚烧;企业品牌;发展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迅速,并且未来的几年将是行业成长的黄金期,要想抓住行业的发展机会保持优势并高速发展,企业的发展策略就显得越来越来重要。深能环保公司根据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现状和特点制定了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使企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同时,也给其他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一、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垃圾是一种废物,但也是一种新能源,经过焚烧后的热能可以用于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是指使用特殊的垃圾焚烧设备,以城市工业和生活垃圾为燃烧介质,在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同时,利用其产生的能量发电的一种新型发电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最先利用垃圾发电的是德国和法国,近三十年来,美国和日本在垃圾发电方面的发展也相当迅速。现在垃圾焚烧已成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一)垃圾焚烧发电在中国的应用

中国的垃圾发电事业起步较晚,仍处于研究开发的初级阶段,现在的设备和技术主要是从国外引进。但是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垃圾资源,所以蕴含着巨大的资源潜力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收益稳定、运营成本低廉并享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高额的回报。垃圾处理费的全面开征与上调将成趋势,垃圾发电行业广阔的投资前景已经吸引了大批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其中。垃圾焚烧发电具有环保和能源的双重效益,是未来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垃圾发电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有望成为清洁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批又一批垃圾发电厂逐年建成投产,垃圾发电这一处理方式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地得到体现。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数达70多座,日均垃圾处理量突破5.5万吨,在建项目近60多个,特别是土地资源紧张的东部沿海城市,垃圾处理正逐渐由卫生填埋为主向垃圾焚烧发电转变。同时,不少面临垃圾处理难题的大城市及二线较发达城市,纷纷上马垃圾发电厂。数年前,国家发改委曾进行过评估,认为国内未来大约需要兴建垃圾焚烧发电厂600座左右,可以说,2009-2015年是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以年均增长率8%-10%的速度迅猛增加。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超过1.2亿吨,占全世界年产垃圾的四分之一以上。“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扫量稳定在1.5亿吨左右,而1981-2008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扫量由3132万吨猛增至15438万吨,增长了近5倍。垃圾堆存量已逾70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达80万亩。全国670多座大中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一陷于垃圾包围中,而且这一趋向有日益加剧之势。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垃圾焚烧处理具有减量化、占地少、二次污染小、焚烧余热可用于发电、供热。对于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来说,垃圾焚烧发电是非常理想的垃圾处理方法。

(三)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可行性

1、符合中国垃圾处理的实际情况。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填埋法处理的成本低,但是占地面积大;垃圾的简单填埋还会产生沼气,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产生恶臭影响周边环境,滋生蚊虫,产生渗透滤液污染地下水,目前国内外正在逐步地进行减少这种方式。堆肥法是使垃圾中的有机质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形成一种类似于腐殖质的物质,可用作肥料或土地的改良剂,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但由于垃圾分类和场地的限制,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在国内500吨以上综合处理堆肥成功处理不多。焚烧发电,占地面积小,处理充分,减容减量明显,资源利用高等优点,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焚烧处理后垃圾减容90%、减量80%,其中焚烧后的炉渣还可以综合利用,需要填埋的量很少,可缓解土地紧张的问题。在焚烧中垃圾所含能量经焚烧转化为热能用于发电、供热,可节约能源;并且,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结合烟气净化系统对焚烧产生的污染物处理彻底,二次污染少,所以焚烧法目前被国内广泛利用。通过多年的时间和科学论证,国家确定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走以焚烧发电为主的思路,采用先进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也符合建设节能型社会发展思路。

2、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很支持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发展,正在通过法律条文形式鼓励进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的准备工作。2005年2月28日,全国十届人大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这两个文件为垃圾焚烧发电上网电价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2007年6月4日,国家发改委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其中明确指出:鼓励“在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利用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提高国产化水平,有效降低成本,促进垃圾焚烧技术产业化发展。”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环保总部联合颁布实施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十一五规划指出,焚烧发电可以减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原生垃圾填埋量,节省土地资源,鼓励选用先进的焚烧处理技术。到十一五末,东部地区城市焚烧处理率不低于35%,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纲要》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发展符合国家政策资源综合项目,推动垃圾发电。

3、国家产业政策给予的扶持。垃圾焚烧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当中的生物质发电,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生物质发电电价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补贴电价组成,补贴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25元。同时国家针对垃圾发电还采取多项优惠政策予以保护:一是发电量全部收购;二是免除了增值税的征收,并在所得税上享受减免政策;三是国家会以垃圾处理补贴的方式向企业支付服务费,即所谓的垃圾处置费。

(四)目前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的二恶英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所普遍关心的问题。二恶英类剧毒物质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有效控制二恶英类物质的产生与扩散,直接关系到垃圾焚烧及垃圾发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普通民众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了解往往不太多,某些环保学者对焚烧时可能排放的“二恶英”有妖魔化倾向,更容易引起民情激愤。但也必须看到,现有一些规模较小、技术和管理不够成熟完善的垃圾焚烧厂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偷工减料”,如在烟气处理工序中该加活性炭不加,该加石灰也不加,确实对项目周边环境及居民健康造成损害,也影响了垃圾焚烧发电业的整体形象。

2、选址难也是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面临困局待解的难题。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风波,不过是国内陆续上马的此类项目所面临尴尬境地的最新案例。据调查,群众的普遍心理是:“垃圾必须处理,有需要的话焚烧厂也可以建,但无论如何不能建在自己家门口”,但是全国各大城市“垃圾围城”的严峻现实,又让风口浪尖上的政府不能不痛下决心。

3、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发展良莠不齐。目前存在部分小型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传统技术以煤作为辅助垃圾燃烧,一边拿政策补贴,一边在运行中只烧少量垃圾,掺烧大量燃煤以赚取超额利润,同时由于技术水平有限,配套不足而令污染事故频发,导致公众对垃圾焚烧发电更加戒心重重。

二、深圳市能源环保公司发展策略

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能源集团控股的国有企业,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专业化公司之一。公司致力于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其他环保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及设备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及推广应用。针对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深能环保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就明确了“高标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领跑者”为公司的愿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遵循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铸就一个个精品项目,发展名牌战略,以实现企业持续快速的发展。

(一)狠抓内部运营管理,科学运筹保增长

实际运营方面,公司具有丰富的经验。公司在深圳拥有三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2450吨,年处理能力约100万吨。其中南山垃圾发电厂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建成的示范项目;盐田垃圾发电厂是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后建成的部级国产化设备示范项目。

公司通过在内部狠抓制度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不断完善公司信息化建设,通过采用挖潜增效、节能降耗、有效配备生产设备和人员、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与经济性等措施,连续几年均安全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实现利润大幅增长,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2009年,公司下属盐田和宝安垃圾处理厂的生产任务均创历史新高。

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开展各项环保专项工作,各厂的环保处理设施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以2009年为例,全年环保运营情况良好,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全年无有效环保投诉,无有效环保行政处罚。

(二)开拓思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保优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基础,技术创新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也是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深能环保公司正是通过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形成研发、制造、应用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从而产生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技术方面,公司拥有一批优秀的工程设计人员,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公司在引进和消化比利时西格斯先进的垃圾焚烧炉和烟气净化系统整套专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全部国产化,真正掌握了垃圾焚烧发电和烟气净化系统整套核心技术,并拥有再开发能力,成功解决了中国生活垃圾水份大,热值低的技术难点,而且烟气排放指标如:烟尘、HCL、二恶英、重金属等远优于国家环保排放要求,达到了欧盟标准。

经过不懈的努力,公司荣获了众多荣誉,树立了中国垃圾资源化的行业典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肯定。2003年公司“倾斜往复阶梯垃圾焚烧及发电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被国家经贸委评定为“国家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重大示范工程”;2006年公司获深圳市首届发展循环经济“十佳”先进企业的荣誉称号;公司被评为2006年度广东省优秀环保企业;2006年度公司“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获得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主办的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2007年公司所属的宝安垃圾发电厂获得中国再生能源产业蓝天排行榜“中国十大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二名;2008年,被深圳市城市管理局评选为垃圾无害化处理先进单位;2008年,被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评选为《环境》理事单位;2008年,被深圳市环境保护局授予深圳市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资格证书等。

(三)冷静观察,仔细分析市场局面,积极稳妥推进新项目发展

2009年,国内垃圾焚烧产业受到社会的极度关注,成为民众及社会舆论的焦点。媒体对广州番禺、北京六里屯等垃圾发电厂的报导,使新项目拓展处于非常敏感的氛围中,给公司带来重重困难和阻力。在外界环境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公司始终坚持高标准建设和高标准运营的理念和工作思路,顶住压力,加快节奏,通过共同努力,使新项目获得核准和顺利开工。

公司目前在建项目包括宝安二期(3000吨/日)、湖北武汉(1000吨/日),新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的垃圾日处理量能力将达到10250吨。届时,宝安厂日处理生活垃圾可达4200吨,其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同时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顺应全国、全球加强环境保护、发展清洁能源的趋势,充分发挥公司自主创新优势,积极向国内外扩张发展,向全国、全球提供深能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凭借一流的技术与先进的服务理念深受各界好评,与国内外众多大中城市保持了密切的环保合作关系,同时为城市环保设施的规划建设献计献策,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

(四)重视人才发展,盘活人力资源,为发展打基础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也在空前提高;在增进企业绩效、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也发挥更大的作用。谁能够盘活人力资源,谁就能够在企业竞争中取得主动权。深能环保公司以人才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汇集了能源、动力、热控、电气、机械、化学等各个专业的优秀人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的战略联系在一起,制定了符合市场化原则及公司行业定位的薪酬体系,初步建立了符合公司自身特点的量化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公司发展。同时提出适应企业发展的中长期人才规划,明确人才成长的方向和路径,重点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的“研究型人才”和“技术领军人才”,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一对一”的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各级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从业人员都要对本岗位的后备人才培养承担责任和义务,建立后备人才梯队,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储备从而促进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五)精心筹划,拓展新产业,实现企业的综合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能环保已经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资、建设、运营及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拓展国内日益壮大的垃圾发电市场,深能环保公司开始涉及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内的投资、工程总承包、专业运营管理、设备成套和工程咨询等业务,提出了一个基地(新能源环保装备产业基地)、两个中心(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中心、废水处理工程中心)、三大板块(垃圾焚烧发电、废水处理、污泥处理)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从单一项目发展向成为亚太地区垃圾焚烧设备总成及废水处理零排放环保问题高端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从单一的垃圾发电运营商发展成为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商(EPC)。

(六)加强品牌建设,努力实践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众所周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烟气净化技术要求标准很高,因此,重视垃圾焚烧飞灰烟气无害化处理,得到民众理解也是垃圾焚烧发电得以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实际上,深能环保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和运行中,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包括酸性气体,烟尘中的二恶英(PCDD)均可控制在严格的排放范围内。结合公司事业发展和生产管理、生产运行实际情况,进一步打造一流垃圾发电厂,将垃圾电厂创建为“花园式工业旅游基地”,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为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打好坚实基础。

为了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一方面研发尖端科技,另一方面迎合市场需求,实行品牌营销,构建深能环保的另一新的竞争力――良好的品牌,并注重营销策略中的“推式策略”和“拉式策略”的组合应用,以提高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社会公众形象。制作了公司形象宣传片、宣传画册、网站;编排了公司广告片;参加国际性大型环保展览会;在多个大型环保杂志上做宣传广告;在2009年4月23-25日,公司承办了第三次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专题研讨会,邀请或接受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固废网等多家媒体对公司进行专题报道;热情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参观630人次,其中还包括比利时、斯里兰卡等国家环保部官员。特别是2009年4月,公司配合东莞樟木头镇组织近3000名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公司下属盐田和宝安两个垃圾焚烧发电厂。让公众了解垃圾焚烧发电的运作情况,消除因为对发电厂知识、设备不了解而产生的误会,同时也加深大家对节能环保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引导公众共同重视环保工作、自觉维护环境,并统一对垃圾处理工作的思想认识。许多参观者在看了垃圾处理流程后,均发出了类似“原来垃圾焚烧发电如此环保”的感叹。不少此前对垃圾处理技术存在误会的人员,在实地参观后,逐渐接受了垃圾焚烧的处理办法,认为焚烧法的各项优势均大于填埋法和堆肥法。

随着公众的环境意识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公众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污染和环保问题。因此,公司从长远发展出发,在项目实施后更加强调环境保护意识,确保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和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切实维护了周围群众利益。同时,公司下属各垃圾焚烧发电厂也专门设立了“居民联动办公室”,发电厂各项工作可以“随时接受居民检阅”和随时接受周边居民的监督。长期以来,公司倡导并一直坚持与垃圾焚烧电厂周边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共创和谐社会,共创环保家园”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司在“公益、管理、监督”这三方面做好工作,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互动,消除了各种误会和不解,使发电厂的运作更加畅顺。现在,发电厂已经与周边居民形成了一种非常和谐的关系,共同为当地的环保事业服务。

作为大型国企,深能环保公司除了在经济上为国家做贡献外,还努力担负社会责任。高度社会责任感使公司不仅关注环保,而且关注民生。深能环保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一直扮演着友好型社会的创建者。公司经常组织员工到公园、广场等公共场合宣传环保知识,提倡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并积极参与各类环保公益活动,公司领导带头组织为中、小学生解说环保知识,这些活动起到了国企的带头作用,树立了深能环保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结束语

随着中国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速,电力结构优化调整继续深入。中国垃圾发电技术逐渐成熟,设备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环保节能的洁净能源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中国垃圾发电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深能环保公司正是根据行业现状和特点制定了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以“为美好生活创造洁净环境,为社会发展提供循环动力”为使命,内部抓管理,外部谋拓展的思路使企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不论是新增项目的数量还是新增处理能力,在行业内深能环保公司的增长速度都是最快的,行业内的排名已从上一年的第14位跃升至第4位。相信随着深能环保公司的稳健经营与腾飞发展,将会给我们展现又一幅新的全景图。

参考文献:

1、谭洪安,张文杰.垃圾发电逆势而上成投资新宠[J].中国经营报,2009(6).

2、时丽,张成.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可再生能源,2005(2).

3、固废网年度报告出炉,深能或成黑马[DB/OL].中国固废网,2010-02-22.

4、徐淼.生活垃圾焚发电[J].节能与环保,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