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运营年终总结

商业运营年终总结

商业运营年终总结

商业运营年终总结范文第1篇

随着2007年相继获得沙特电信、俄罗斯SUMMA、保加利亚TTC等运营商基于16e标准的WiMAX网络商用合同,华为成为业内少数拥有WiMAX16e商用经验的厂商之一。“截止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获得6个16e商用合同,并将在年内全部开通。另外我们还与各地区运营商建立了30多个实验局。”在近日召开的北京“第三届全球WiMAX高峰会议”上,华为WiMAX产品线总裁蔡立群表示。

而凭借在3G领域取得的成绩,华为已经取得了对全球无线设备产业巨大的影响力。华为对WiMAX的态度和理解也成为此次峰会上众人关注的话题。

受益无线宽带商用经验

目前,全球排在前100位的运营商都在关注WiMAX的发展。在TOP50运营商中,除无线运营商SPRINT外,固网运营商英国电信、综合运营商Etisalat也开始研讨网络部署。

蔡立群认为,WiMAX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想获取更高的宽带数据接入能力,对固网/综合运营商而言,想进入“移动、宽带”这块蓝海市场,对新兴运营商而言,无疑也想找到竞争的差异化手段,而WiMAX在移动宽带数据接入上的高能力、建网低成本,相对LTE/UMB的成熟度,正好满足了运营商的需求。

WiMAX正在争取加入3G阵营,一旦成功,全球统一的频谱将进一步助力WiMAX的发展;就WiMAX与其他3G技术的建网成本比较,蔡立群表示,仅就其中的设备成本而言,相对UMTS、HSPA等无线宽带技术而言优势不是特别明显,但由于WiMAX能提供更高的吞吐量,因而WiMAX的每比特成本更低,这使得WiMAX对于运营商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此外,“前期UMTS、HSPA、DORA等无线宽带技术,在数据运营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使得WIMAX可以吸取经验,少走弯路。”华为WiMAX产品线全球销售与市场总裁于向萍表示。

现阶段和明年将非常关键

“现阶段和明年应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因为运营商的需求已经出现,但是产业链能否尽快完善,将影响到WiMAX的快速发展。”蔡立群认为。

华为WiMAX产品线副总裁唐心红认为,“去年SPRINT宣布WiMAX发展战略,今年WiMAX申请加入IMT2000取得的阶段成果,都对WiMAX产业链产生了正面的推动作用。”

“华为对WiMAX的投入非常坚决。”唐心红表示,“去年我们的WiMAX研发人员是600人,目前已增加到1200人”

而在这个关键时期,华为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华为与多个终端及芯片厂商建立了IOT实验室。其次,华为与各大洲有WiMAX需求的代表性运营商,组建联合实验室和进行试验网络部署。此外,华为加大了对WiMAX后续演进标准1.x以及16m的投入。“华为在全球有选择性的网络部署,也是期望能进一步推动WiMAX在全球各个地区的发展。”唐心红表示。

WiMAX三步走

商业运营年终总结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云计算”有关原理的阐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几种“云计算”商业模式,并结合电信运营商在进行“云计算”运营时的优势与劣势,对电信运营商进行“云计算”运营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供了几种运营模式。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 云计算 运营模式

自从云计算的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不断深入地探讨,试图将其与当前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相结合;企业界也不断地将云计算的理念付诸商业实践。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预测,全球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从2008年的160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20亿美元,如图1所示。此外,根据预测,2012年云计算的投入将占IT年度投入的25%,到2013年则会占30%以上。Merrill Lynch则认为在2011年将会有1600亿美元的市场。

电信运营商在电信行业处于核心地位,一直保持着明显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而设备提供商和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内容服务提供商则处于劣势。在原有产业价值链中,运营商独占巨大资源,掌控着各方利益点,但是其谋求发展的积极性也因此大受影响。电信运营业在全球都由政府严格控制,其商业模式是以运营商为核心的一条垂直生态链,上游是电信设备制造商和增值业务提供商,下游是用户。在网络融合的背景下,行业里的巨大商机吸引了众多行业外企业进入,运营商传统的主导地位面临着外来“侵略者”的巨大挑战。目前,移动通信用户数远远大于互联网用户。随着3G、4G时代的到来,无线通信的网络带宽将不再成为问题,把互联网搬到手机上已经是众望所归。互联网终端的固定性促使其尽快拓展无线网络业务,增加其灵活性,电信业的庞大用户群以及付费的习惯吸引着互联网加快与移动通信的融合进程。在这种情况下,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起来,并引起全球电信运营商的热切关注,电信运营商已纷纷开始涉足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移动互联网必将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受限于体积和便携性,手机的处理、运算和存储能力的提升都是有瓶颈的。但是“云计算”的概念为此打开了另外一扇门。利用远端“云”的高速处理能力,即使手机本身性能不高,但只要满足与远端“云”的输入输出数据交换,便能得到理想的结果。我国3G牌照正式发放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均已具备综合信息服务的提供能力。电信运营商要想继续保持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的主导优势,担当起工商业信息化的核心平台和中坚力量的角色,云计算就是其开展ICT服务(指中国电信面向政企客户提供的集成服务,外包服务,非基于企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信息互通、应用交互、协同处理平台应用业务等专业服务,知识服务和其他IT服务及应用业务)的有效手段。

电信运营商进行“云计算”运作的必要性

电信运营商若能及时把握云计算带来的机遇,将有助于缓解目前困扰运营商的以下几方面压力:

(一)摆脱沦为“通道”提供商的威胁

从运营商的外部环境看,像APPLE、Google、微软等IT和互联网企业正在不断蚕食运营商的固有领地,原有的电信业务领域逐渐有越来越多的“新加入者”,通信产业的利润正逐渐向IT领域转移。这些“新加入者”带来的并非传统的语音增值业务,而是一种和传统电信无关的业务或者服务,他们所需的仅仅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若电信运营商不奋起应战,谋求转型,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增加收入来源,极有可能面临沦为“通道”提供商的危险。而借助云计算实力,运营商可以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超越“通道”提供商的作用向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业务拓展,将自身置于云计算价值链之中。

(二)促进网络结构的优化和整合

如何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和整合,是所有运营商高度关注的问题。云计算可以让运营商在基础网络之上按需扩充计算能力,这种灵活性促进了解决方案的快速提供,允许运营商根据需求大小弹性使用相应的基础网络,还能根据市场变化与时俱进地推出新业务。移动通信、宽带网络、开源技术以及Web2.0等,所有这些都使按需业务更加可靠也更加经济。和企业各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比较,云计算系统可以储存更多的数据,可以在节省系统处理能力和桌面软件所需要的硬盘空间的同时为运营商提供无限量的业务接入。

(三)提高数据中心(IDC)运营效率

电信领域虽然已经自然形成了许多数据中心(IDC),但基础架构也变得异常复杂,原来每增添一个新应用就部署一套新系统的方式不仅投资巨大且很难管理。一方面,伴随业务系统的增多,电信运营商对基础架构的控制力和选择能力在弱化;另一方面,设备的运行效率并不高,忙闲不均,影响整体效率。数据中心的运作成本通常接近整个IT预算的25%,如何以更加经济有效的模式来运行数据中心,对运营商意义非同小可。云计算数据中心可以削减对额外硬件、软件和设备的需求,还可减少服务器自动化、存储、操作系统、中间件提供和系统安全性这些成本高昂又耗时的功能。云计算数据中心模型具有更高速的创新性、可伸缩性和对企业核心功能的支持等,从而为运营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四)降低成本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双重成本

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减少现有网络和平台硬件设施的数量,从而降低对网络基础设施的需求。硬件的节省又能大大降低许多运营成本,例如机架占用空间、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制冷和能耗的大幅下降,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从产品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实现的成本节约。因此云计算带来的是资本性支出(Capex)和成本性支出(Opex)的双重下降。以产业合作模式可望将“云海”变为完成转型的“蓝海”。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云计算市场商机无限。云计算既为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电信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电信运营商进行云计算运作,将自身置于云计算产业链中应该成为运营商摆脱内外环境压力、实现成功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

电信运营商进行“云计算”的优劣势分析

(一)电信运营商在进行“云计算”运作的优势

电信运营商本身拥有庞大的IT基础设施。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系统都是非常庞大的。这使它可以在企业内部构建企业私有云,按照云计算的架构搭建平台,面向企业内部需求提供云计算服务,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投资和运营的成本。

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的IT基础架构的运行效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并不是7*24小时满负荷运转。这意味着其数据中心的资源存在闲置,利用率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状态。电信运营商若将这些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打包成云计算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这是对其闲置计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这是电信运营商一个不可忽视的新盈利点。

电信运营商比其他类企业更善于打造一条从终端到网络再到计算的完整链条。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客户资源,包括企业客户与个人、家庭客户;在规模化的可靠运营方面有丰富经验,具有良好信誉;具有面向企业的全套解决方案,从网络接入、业务提供到售后7*24小时的服务与支持;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实体、电子渠道、大客户精力直销遍布全国;全程全网,数据中心、机房遍布全国;作为互联网的管道商,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宽带与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因此,通过对于客户行为链条的整体支持,电信运营商所构筑的高度耦合的云计算价值链,将成为自身差异化优势的最明显体现。

电信运营商具备了提供“云服务”的条件。电信运营商完全掌握了网络接入层面的资源,加上所具有的大型数据中心的资源,因而在提供公共云服务方面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所有的公共云计算服务都需要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因此所有云服务的实现都必须得到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支持。若将云计算或公共计算服务比喻成自来水厂或电厂,则电信运营商就相当于掌握了所有的管道或者电缆。只有通过这些管道或电缆,最终用户才能使用上水和电。此外,电信运营商还具有电信牌照带来的通信业务优势、企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以及政府支持方面的优势。电信运营商常年来运营电信传统服务已经具备了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经验,将云服务与目前的一些电信增值服务结合,将会得到最终用户的认可。

(二)电信运营商进行“云计算”运作的劣势

组织结构与文化方面的瓶颈。在过去语音业务为主的业务引擎下,电信运营商已经习惯了行业领导者的角色;在面对信息化业务转型中,传统的组织结构呈现不适应的特征,例如,层层审批、推卸责任的官僚作风,在日常工作中时有发生;在这种文化冲突下,容易出现产品升级缓慢,市场嗅觉不够灵敏的现象。

人才结构方面的不足。电信运营商已经习惯的语音业务市场,在客户方面不用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告诉客户每分钟打电话多少钱,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然后,企业的信息化高度复杂,不仅要理解客户企业的运作流程,还需要懂一些IT知识。而不少分公司的员工并不知道用何种方式向客户进行演示,甚至有些管理人员自己也不懂产品,因而无法准确及时地做出决策。

对企业运作流程不熟悉。在运营商规模优势凸显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由于社会包罗万象,行业众多。而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服务可以说是面向各行各业,因此这必定使他们无法深入大企业中,深入理解企业的内在运作流程。相对于一些IT企业,长期专注于某个领域,对同一行业的客户,有更深的理解。这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就表现为单靠运营商的自己的力量,难以开发出客户满意的产品。

战略调整不易。这也是规模效应带来的劣势。船小好掉头,IT公司可以敏锐根据市场反应调整产品。而运营商的战略一旦决定,要短期之内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运营模式分析

(一)电信行业的产业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概念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在产业链中,每个企业都处于其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各单元的联系构成的企业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上下游关联企业与企业之间联系构成的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供应商、销售商以及用户等价值链之间的联接关系。当前,电信行业的产业价值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电信行业的产业价值链中,用户是整个链条的中心,和三条链都有直接的关联,是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目标和终点。用户通过终端才能接入移动互联网,由网络提供商提供网络接入服务,通过内容整合商或直接通过内容提供商达到上网的目的。

网络提供商为用户提供互联网网络的接入服务,他们拥有或运营移动通信基础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和内容通过接入菜单提供给用户,用户按照数据量付费,服务提供商通过协议和计费系统向用户收费。

内容所有者自己拥有内容,可以直接扮演内容提供商的角色,也可以把内容交给内容提供商,更专注于内容的开发。内容整合商主要是把不同的内容整合到一个特定的网站(即门户网站)上,他们自身并不创造内容。内容提供商拥有可以访问的网站,但并不一定拥有内容,他们通过网站向用户提供可以使用的内容。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内容整合商或者直接获得相应的内容。

终端制造商主要负责产品的生产和研发等。而终端提供商扮演着零售商和制造商中间桥梁的角色,它可以是OEM委托方的商或者运营商。终端零售商将终端产品卖给消费者,他们可以是传统零售店,也可能是任何角色开展该项业务,这种角色的交叉并不带来价值链的交叉。

(二)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分析

目前,世界上的电信运营商在发展移动互联网实践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运营模式探索前进,与此同时,关于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的理论研究也纷纷展开。根据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控制程度,有人将运营模式分为围墙模式、管道模式和渠道模式三类。

围墙模式,如沃达丰集团在内的众多欧洲移动通信运营商。在这种模式中,网络、业务运营平台和内容都完全由运营商控制,电信运营商独占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

管道模式,如欧洲移动运营商和记黄埔“3集团”(简称和黄3)。这种模式中,运营商只做网络接入提供商,只做数据传送,不参与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

渠道模式,如NTTDoCoMo、SKT等。在这种模式下,运营商与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上的企业采取合作的策略。他们部分参与产业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如网络自建、业务平台部分自建部分通过合作、置于内容部分则大部分是通过与众多的内容提供商合作的方式,自己只承担很小的一部分。

为了比较不同模式下运营商的总收益,这里从两个维度进行考虑。第一个维度是总体市场规模,即从总体产业价值链角度考察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可以产生的总收入;第二个维度是个体运营商在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将这两个维度的结果两者相乘,就可得出运营商的绝对收益,分析结果如下:

在围墙模式下,电信运营商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加上内容供应数量与质量、营销力度以及市场覆盖面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将会导致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无法做大,从而导致总体市场规模较小。因此,虽然个体运营商在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大,但其绝对收入总额并不高,因此这是一种“小蛋糕*大比例=小份额”的运营模式。

在管道模式下,由于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由相应的角色经营,各司其职,因而整个产业可以获得迅速发展,总体市场规模较大。但是,由于电信运营商只做数据传送,不参与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因而只能获得数据流量费收入,在行业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这是一种“大蛋糕*小比例=小份额”的模式。而且,更为严重的是,长此以往,电信运营商将失去在产业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被逐渐边缘化。

在渠道模式下,电信运营商不仅保证了其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作用,而且由于采用了合作模式,因而齐心协力可以促进价值链的健康发展。因此,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总体市场规模较大,而且电信运营商在行业中所占份额也适中,所以其绝对总收入较高。因此是一种“中蛋糕*中比例=大份额”的模式,符合电信运营商的利益。

电信运营商“云计算”商业模式选择

在云计算环境中,云计算并不是针对特定的应用,而是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这使得上述产业价值链中终端制造商、终端提供商和终端零售商的作用变得无足轻重。此时,其产业价值链如图3所示。

基于以上对电信运营商进行云计算优劣势的分析,结合对其产业价值链的分析,可以发现,电信运营商采用渠道模式,进行产业合作,能使其发挥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作用,在行业中获取较大利益。

为此,电信运营商可尝试从以下三种云计算运作模式中进行选择:

搭建平台级的云服务群,向IT公司出租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带宽。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运营牌照,运营商可以建立出庞大的“计算云”,并提供手机通讯接口。IT公司可以把精力放在客户研究和程序编写上。IT公司销售的是云服务。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选购云端的软件类型、流量带宽、计算能力以及存储空间。这个模式是划时代的,现在小IT公司也可以向用户提供了。而且,由于运营商提供了良好的通讯端口,云端的软件可以很好地与手机终端进行整合。低廉的资金门槛和丰富的功能,可以激发出IT公司更多的创意。

IT公司围绕运营商提供的技术规范开发应用,销售给运营商或采取业务分成。在这个模式下,运营商是销售的主体。运营商负责规划行业发展的策略。在运营商指导下,IT公司开发适合各行业应用的软件。经过评审合格的软件,纳入运营商的统一销售体系。IT公司一般会以业务分成的方式,从中获取产品收入。在这个模式下,IT公司与运营商捆绑到一起,因此在宣传、销售、售后服务中会一起出力。当然,IT公司也可以向运营商一次性出售软件版权,这种一次性买断的方式,会比较集中在封闭式的、阶段性的产品应用中。一旦出售完成,后期的持续开发将有可能转移到运营商的手中。这种模式强调的是运营商为主体,因而整体的品牌也会以运营商为主。

面向IT企业、行业客户出租云服务。这种属于混营模式,综合了模式一和模式二的特点。运营商依照自有优势,自己开发一部分的基础应用,可以单独销售;也向IT公司出租云平台;也可以把云平台出租给企业客户。这种模式,业务类型比较复杂,比较考验运营商的运营能力。

参考文献:

1.省略puter.省略/Computing Now/homepage/mostread/MostRead-CO-Cloud Computing Prime Time.pdf

2.吴吉义,平玲娣,潘雪增,李卓.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电信科学,2009

商业运营年终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部环境;虚拟运营商;“营改增”;营销费用;“实名制”;4G牌照;中国联通;社会渠道

2014年以来,电信业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对电信运营商产生了较大影响,而社会渠道是中国联通重点依赖的发展渠道,下面笔者主要就外部环境变化对中国联通的社会渠道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外部环境变化及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

1、虚拟运营商牌照发放。2013年底,工信部颁发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2014年初首批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11家企业正式面向市场放号,为用户提供移动通信服。首批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主要为全国连锁的手机终端销售企业,2014年之前,中国联通将全国连锁渠道确定为战略渠道,大力扶持,制定高额的补贴和激励措施,随着全国连锁渠道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发展自身移动业务,中国联通需要调整渠道分类和定位。

2、“营改增”正式试点。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从6月1日开始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营改增”对中国联通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联通作为试点需实施“营改增”,但其社会渠道业务尚未纳入“营改增”范围,支付佣金时,无进项可做抵扣,加重电信业的税负;二是根据预存话费送终端的视同销售行为,需根据手机结算价按17%税率计算销项税,中小渠道为非一般纳税人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不能抵扣,影响税款少抵扣,对利润影响较大。

3、营销费用压降。7月国资委要求三大电信运营商3年内连续削减20%的销售费用,渠道费用是占总营销费用比较高的一项费用,属重点管控费用。营销费用压降对中国联通之前为抢夺社会渠道制定的高额渠道建设补贴、促销补贴提出了挑战,在营销费用压降的基础上,中国联通如何扩大渠道规模、提升渠道销量、提高渠道费用效益。

4、“实名制”落实。2015年1月 ,工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电话“黑卡”治理行动,要求新入网用户必须实名,此前未实名的老用户也必须补充完善资料。2月1日起,实现系统自动录入用户身份信息,停止人工录入方式,9月1日起,必须通过使用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实现系统自动录入。“实名制”对中国联通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中国联通为保证发展量抢夺市场的批开卡品销售模式的影响,二是二代身份证设别设备配置对渠道销售能力的影响。

5、FDD-LTE牌照发放。2015年3月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FDD-LTE制式4G牌照,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正式开始4G业务运营,改变之前移动4G独家运营态势,掀起新一轮移动用户争夺。

二、中国联通社会渠道工作应对措施

1、重新进行渠道规划。中国联通渠道主要分为战略渠道和中小渠道,战略渠道侧重终端销售,中小渠道侧重单卡销售和服务。将战略渠道重点由全国连锁渠道向市、县级本地战略渠道转移,自有房产、自租他营、房租补贴等各类资营销源重点向市、县级战略渠道倾斜,以加快优质渠道规模在重点市场的扩张和有效覆盖。在渠道建设上有效、持续的规划,重点覆盖城区核心商圈、城区通信商圈和乡镇商圈市场。乡镇以上的专营店和战略渠道定位为以终端、号卡销售为主,可通过渠道自身购买、承诺销量奖励、押金置换等方式配备二代身份证设别设备,对服务型点主要提供交费服务,不配置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

2、加强电商平台运营。针对中小渠道不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质,同时进货渠道少,进货价格高等不利因素,中国联通应加强上游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上游厂商和下游渠道资源,开发B2B商业模式的交易平台。借助平台实现对国代/直供厂商手机终端资源的管控,借助上游厂商提供丰富的终端资源、有利的价格体系和良好的服务支撑,让利于中小渠道。中小渠道可在平台上在线采购终端,发展合约的手机终端结算由上游厂商向中国联通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实现进项抵扣。交易平台将改变中小渠道订货习惯,提升终端覆盖率及产品上市效率,通过降低终端采购价格,提高联通产品吸引力及市场竞争力,提高中小渠道粘性,逐步加大市场影响力,促进终端和号卡销售。

3、采用折扣销售模式。为保持渠道竞争力,确保业务持续规模发展,可采取实物销售普遍使用的折扣销售模式,降低销项税计税税基。针对2G业务、移动宽带、固网宽带等支付高比例一次性佣金业务,但采用“全额计收入+佣金”方式 “大进大出”业务,应一律调整为折扣销售模式,系统先配置折扣率,减小销项税计税税基。社会渠道销售时,按联通规定售价收取客户价款,联通按折扣后价格扣取渠道周转金,联通不再向渠道支付一次性佣金,同时联通不再向用户开具发票,由社会渠道向用户开具销售票。

商业运营年终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运营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是商业模式,本文在分析手机终端、手机电视、移动支付等移动互联典型商业模式基础之上,探讨对运营商的借鉴性。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运营模式运营商

移动与互联两网日益融合,web2.0业务风靡全球,手机正成为新的互联接入工具。截止到2009年6月,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55亿,半年内增长了32.1%[1],而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人数将会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互联网企业围绕各主流业务纷纷走上多业务发展道路,并且快速布局移动互联业务领域。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合理布局,夺得移动互联产业链的主导权,从战略进攻角度和战略防御角度均有重要意义。

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融合趋势从战略进攻角度:能够支撑运营商战略转型、增强用户忠诚度、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夺取产业主导权、增强业务创新能力。

从战略防御角度:一方面能够应对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压力。传统互联网企业布局移动互联战略,渗透电信领域业务,运营商需抵御互联网企业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能够应对竞争对手的威胁。竞争对手进入互联网领域,获取协同效应,从而提高竞争力,逐渐侵蚀客户和收入。电信和联通利用宽带优势和固网运营经验,对互联网与媒体化具有自身优势。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概念,是企业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高度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营系统,最终将增值的商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并通过最优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同时使系统达到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的本质: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而这种价值创造逻辑包括顾客价值创造逻辑、伙伴价值创造逻辑和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逻辑[2]。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是商业模式。各细分领域的企业都在积极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中国移动集团副总经理鲁向东指出,“WAP网站没有正常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无线的信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肯定会比有线信道成本高得多,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不可能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认为,“Web2.0的挑战在于没有商业模式,一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可以,两年找不到商业模式也可以,三年、五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就会出问题”;爆米花总裁吴根良说,“未来视频分享将插播付费广告”。

二、移动互联网典型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互联指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为接入手段,以无线接入方式,通过各种网络接入互联网(还是通过TCP/IP通信协议、WAP通信协议)。移动互联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终技术到业务的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推动,才能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3]:(1)通道:访问速度;(2)终端:接入方式;(3)业务:产业链各方以合作、开放、共赢的态度开发出更适合移动终端用户所需要的业务。

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主要有五类:(1)通信类:语音、视频电话、PushtoTalk、公共无线局域网、高速数据传输业务等;(2)信息类:资讯、手机导航等;(3)交易类:手机购物、功能集成、移动信用卡等;(4)娱乐类:下载、手机游戏、娱乐信息定制、FLASHDIY等。(5)移动互联类:移动社区、移动RSS、移动博客、手机邮件等。

本文选取三家移动互联细分领域旗舰企业进行深度研究,挖掘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而总结对运营商有哪些借鉴性。

(一)移动终端—iPhone与运营商合作分成盈利

第一,运营模式

iPhone运营模式第二,盈利模式。(1)与运营商合作分成收入。通过与运营商签订协议,终端销售帮助运营商提高用户规模和收益,所得到的运营商收入分成收入;合作销售终端收入。(2)增值服务收入:基于终端提供长期持续的内容服务,包括影音娱乐、应用软件、互联网应用等在线服务。(3)自有渠道(专卖店、网上商店等)终端销售收入。

(二)手机游戏—空中网按游戏时间和增值服务收费

第一,运营模式

空中网运营模式第二,盈利模式。手机游戏业务主要盈利模式:(1)按游戏时间来收费;(2)虚拟物品和游戏周边来收费。而百宝箱单机版游戏,主要以包月、一次性下载等收费模式为主,空中网和运营商收入分成模式。虚拟物品和服务通过第三方收费平台或是运营商代收费的方式付给空中网。

(三)手机音乐—TOM音乐与运营商分成音乐服务收入

第一,运营模式

Tom音乐运营模式第二,盈利模式。TOM音乐收入主要来自与运营商分成收入。运营商通过包月下载、流量等形式收取费用。

三、对运营商的借鉴

互联网行业的领先企业,在战略上都将向电信领域进行渗透,Google等企业的跨界战略已取得相当成绩,电信运营商以积极姿态应对这种渗透的战略与执行,日益紧迫。

在我国,手机的普及率已明显高于电脑,但手机用户对移动信息服务的使用活跃度处于较低水平,提升ARPU值是个难题,更好地从发展移动互联服务获益,大势所趋。

移动互联——获得价值以分享价值为前提。

对于各移动互联业务,运营商首先需要决策的战略是:是否完全基于自身的资源进行发展;对于一些难以基于自身资源进行发展的业务,不论是主导合作还是对等合作,均需要明确各业务的运营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成功与否,是业务发展最大决定因素;伴随对“客户价值”理解的深入,所有使客户为我们带来价值的业务,都由运营商行使绝对主导地位,并不科学。有时,获得价值是以分享价值为前提的[4]。

按照市场当期获利性与运营商资源完备性(自有资源对业务的支撑完备性)两个维度衡量,运营商具体应采取的策略如下:

(1)运营商资源完备性强且市场当期获利性高的业务(比如:移动IM、手机邮箱等),应通过加速研发获得加速发展,在提升用户黏性前提下拓展收入。

(2)运营商资源完备性弱且市场当期获利性弱的业务(比如:移动商务、移动流媒体、移动搜索等),运营商应通过共享获益,以合作姿态提升市场获利性为主

(3)运营商资源完备性强且市场当期获利性弱的业务(比如:移动社区、手机广告等),市场未成熟,但紧握先入为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

[2]王欣,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探讨,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1(1).

商业运营年终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 产业链 现状

移动通信产业链是针对最终用户市场需求,以信息商品为对象,由分工和职能不同的厂商上中下游多个部分共同组成的一根链条,这根链条上的每一个元素紧密联系,互相作用,通过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如收集、整理、分类、储存、传输、交换等工作,提供用户信息产品,实现信息的价值增值。

一、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现状分析

1、结构现状

在现今的3G时代,随着业务和应用的变化,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的应用,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形成一个由芯片厂商、终端厂商、测试厂商、设备厂商、软件厂商、运营商、渠道商、管制机构、内容提供商(CP)、服务提供商(SP)及用户共同组成的产业链条。其中SP、CP是3G时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的产物,CP主要负责内容及信息的制作和收集,SP负责开发移动增值数据业务,通过内容提供商或其他合作者提供的业务内容和信息,将其加工转化为应用服务产品。随着2008年电信业的重组,移动通信产业链运营商也由原来的,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重组成新中国移动通信、新中国电信和新中国联通。

2、市场分析

(1)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发展趋势分析

2001年,中国的移动用户规模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己经达到1.4亿户,超过了美国的1.19亿户,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从2003年到2008年,逐年递增。且增长数量除了2005年外逐年增加。2008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9392.4万户,达到64123.0万户,是移动电话用户增长最多的一年。从移动通信用户增长率来看,2003年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为31.1%,到2004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为24.01%,从2005年开始,移动用户增长率降幅更加明显,但基本保持平稳状态。除了2007年的增长率有所回升,为18.84%外,其余三年均在17%左右。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要想确保我国移动产业链的持续发展,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各个成员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2)移动电话普及率

在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也随之有所提高,移动电话的普及率从2003年到2008年逐年上升。2003年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只有21部/百人,到了2008年已经达到了48.5部/百人,比2007年提高6.9部/百人,是2003年的2.3倍,相当于每两个人就拥有一部移动电话。

(3)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收入分析

从移动运营商的收入构成来看,移动增值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逐渐增加,传统语音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逐渐下降。2003年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0.2%,中国联通为5%,2006年,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5.5%。中国联通为22.1%。2007年与2006年相比变化不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增值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5.2%和22.5%。可见,移动增值业务将成为移动运营商的新的利润增长点。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移动通信产业链必须要大力发展移动通信产业链的移动增值业务。

从移动增值业务的市场构成看,虽然移动增值业务已经成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链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市场主要还是以短信服务为主,2006年我国移动增值业务中短信业务占了68.28%,WAP占了11.65%。CRBT服务占了10.48%,IVR为6.6%。虽然现在移动通信产业链终端产品有很多增值服务业务,但是他们并没有给移动通信业带来高的收入,虽然增值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逐年在增加,但其主要还是有短信服务带来的,因此在移动增值业务日益丰富的时代,它们的市场潜力还是无限的。

二、移动通信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1、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电话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3G手机终端设备将逐渐代替2G时代的手机终端设备。3G手机用户量将逐年增多,移动增值数据业务用户数将有所增加。运营商增值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将会有所提升,虽然移动运营商的ARPU有所下降,但是一些数据应用服务ARPU值反倒呈现上升的趋势,数据应用服务ARPU值将会成为拉动现有总体ARPU值的一个动力,数据应用服务业务将会是移动产业链的新的增长点。虽然基本语音业务占移动总收入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仍是会占总收入的主导地位,随着3G牌照的发放,运营商的重组,竞争将更加激烈,移动通信单价将进一步下降,同时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将有外国运营商的加入,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2、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及合作模式发展趋势

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模式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逐渐演化成了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移动通信产业链上各成员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各成员之间会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成员的竞争能力都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产业链各成员将逐渐发展成合作共赢的模式。

结束语

在移动增值数据业务极大丰富的3G时代,移动通信产业链要想要想在新的经济时代引发的新的外部市场环境下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更大的成功,移动通信商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拥有目前的市场并不完全意味着必然占有市场、还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方法更好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来保持原有的市场和开发新的市场。移动通信产业链必须进行通力的协作,才能不断的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移动通信增值数据业务,而这些措施都离不开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创新活动,只有不断地创新,移动通信业未来的市场才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