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一、加强思想教育,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

要完成好市场监管执法的重任,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省局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培养造就高素质队伍的重要保障,从解决思想认识人手,在全系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每年中央、省、国家工商总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召开后,局党组都要认真组织局党组会、局中心组学习会、部门学习会、干部职工大会进行传达教育,认真开展讨论,达成共识。结合党风廉政总体要求,省局除作出具体安排,明确任务外,每年都要召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各市、州、地局一把手、纪检组长和分管领导参加,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部署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肩上,做到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按照中央、省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决策部署,在全系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近几年来,在全系统开展了争创文明工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四个珍惜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等,坚持做到思想教育不放松,政治学习不间断,有效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遵纪守法意识和反腐倡廉认识,使大家自觉执行党中央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规范从政行为。

为使教育活动取得实际效果,省局采取多形式、全方位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2000年以来,省局每年专门安排时间,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中纪委、、省纪委录制的先进典型事迹和反面典型事例录像,以及中央、省委组织的反腐倡廉教育巡回展览,并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干部职工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传统教育、到监狱听取犯人现身说法接受反面警示教育。组织全省工商系统参加中央和省举办的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法规学习、贯彻落实《实施纲要》、预防职务犯罪、家庭助廉等知识竞赛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反腐倡廉意识。近几年来,省局还在全系统开展了党风廉政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和文艺汇演。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局党组组织系统英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开展到贫困山区访贫问苦、向贫困山区捐助活动和为贫困山区发展服务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廉洁从政意识。

二、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的责任意识

省局注重用党风廉政责任要求,激励和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从省局到各地、县(市区)局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抓责任分解落实。根据中央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局党组认真研究,拟订具体的责任目标,进行细致的量化分解,明确各级主管领导、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实行“三级负责制”(县局对地区局负责、地区局对省局负责;内部处、科、股室负责人对分管领导负责:班子成员对“一把手”负责)和“一岗双责制”(即负责抓好分管业务工作,又负责抓好对分管部门、工作联系点的党风廉政建设),使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具体分解落实到各项任务中去。在班子考核中,党风廉政考核分数占年度目标考评总分数的30%,列入对各级班子的目标考评。局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各市、州、地局一把手、机关处室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各级局领导班子也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党风廉政规定和完成责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全系统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层层相约、人人有责的责任管理模式。三是加强责任监督检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局领导班子和各地、州、市局班子成员下去检查工作和调研,都要注重检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检查自己分管工作范围和联系点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对工作不落实,责任制履行不好,问题反映较多的单位,进行严肃批评,督促整改。省局每年组织检查组对履行责任制的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对不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出问题的,该扣分的扣分,该取消评先选优资格的取消,该给予纪律处分的严肃进行处分,决不袒护。

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规范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

根据党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省局对工商行政职能、执法行为以及人、财、物的管理,制定了60多项监督管理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

(一)推行政务公开,规范执法行为

按照工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职能,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分解归类,形成了“六公开、三分离、四项承诺”制度。“六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办事结果、职责身份、监督举报公开:“三分离”:注册登记受理、审核、发照分离,市场监管定费、收费、管理分离,案件查处调查、核审、批准分离,“四承诺”:办理证照服务时限承诺,消费者投诉及时处理承诺,工商人员违法违纪及时查处承诺,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文明用语承诺。通过新闻媒体、工商红盾网、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政务公开栏、办事服务手册等向社会公开,使工商的执法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去年全系统推行阳光收费定、缴、管工作,由工商代表、个体户代表、个协理事、人大代表、义务监督员实行五方订费,使工商收费行为更加透明、民主、公开、公正。为强化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省局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行政投诉中心领导小组,对工商行政监督的13种行为在办事大厅和工商红盾网上公布,同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二)坚持按干部人事制度办事,认真执行好《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

2000年以来,省局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严格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竞争上岗、考核考察、任前公示、任用试用期等制度,切实加强对推荐提名、考核考察、讨论决定等重要环节的监督。对推荐考察准备任用的县(市、区)局领导干部,必须征求当地党委政府部门意见和纪检监察部门意见,意见一致后,再报上一级局党组审批。省局对干部选拔任用实行《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集体研究决策,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班子届中考察、公务员考核录用、评先选优等工作中的监督,有效地防止了跑官要官和选拔任用中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

省局党组在处理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开支、重大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上,坚持按议事规则办理,经过党组班子集体研究决定。2000年以来,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局下拨资金7000多万元用于各级局基建建设,各级局班子认真把关,集体研究决定,公开招投标和集体采购。截至目前,在已完工的基建项目中,尚未检查出领导干部有不廉洁的行为。省局机关对大项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全程监督。2003年修建省局综合业务用房,局党组书记不介入工程项目,由纪检组长和原机关党委书记和有关处室参加具体办理,受到干部职工好评。

四、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能力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如何把工商手中的权力运用好,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局党组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注重加强党内外监督,不断拓宽监督渠道。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的意见

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党(工)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县委各督导组:

中央和省、市、县委十分重视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要求在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发[2004]20号)、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做好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的通知》(先组发[2005]18号)、中共***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关于扎实推进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的意见》(***先组发[2006]2号)和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进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的意见》(***先组发[2006]14号)精神,为了扎实推进全县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以下简称“长效机制”)的工作,真正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立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党中央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出发,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持广大党员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出来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对于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先进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县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已初步建立了长效机制,并转入日常工作;参加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也在按照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正着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参加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和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部分党政机关,对过去建立的体现先进性、时代性要求的党员管理制度,要制定有力措施确保制度的执行;对制度内容不完善的,要充分吸收这次教育活动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在完善制度时,注意建立相应的监督措施;对需要建立新的制度的要积极探索,抓紧研究建立;对现在已有的制度要进行梳理整合,使每项制度能够相互配套,紧密衔接。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问题要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主要围绕“五个一”来展开,重点解决“五大难”的问题,努力做好“五件事”,通过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深刻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更好地发挥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作用。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总体要求

1、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做到“三个着眼于”。

一是要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和保障党员行使权利,建立健全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于一体的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二是要着眼于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机制;

三是要着眼于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建立健全加强地方党委和部门党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的工作机制。

2、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制度上探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伟大实践中。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现状,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着眼点,以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核心,建立健全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为切实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供制度保证。

4、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相统一。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联系群众、党内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把建立考核评估、奖惩激励、监督制约等环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把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既要着眼全局,搞好总体规划,又要深入基层,贴近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地具体落实,最终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程序严密、执行顺畅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

根据***先组发〔2006〕2号文件精神,围绕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四个方面,各级党组织着重抓好十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1、以党员长期受教育为目标,建立健全长效的学习培训机制。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争做“五好”党员的要求,制订党员学习培训规划和阶段性学习内容,改善党员学习培训的条件;在抓好和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的基础上,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对党员领导干部还应加强权力观、荣辱观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坚持党员领导干部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上党课、作形势报告;落实述学、考学、评学等检查考核措施。

2、以提高党员的自我认知能力为目标,建立健全长效的意识强化机制。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采取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佩戴党徽”、“党员先锋岗”等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推广和应用到建立长效机制中,不断增强党员的角色意识、身份意识、形象意识、行为意识和使命意识。

3、以激励党员奋发有为的内在活力为目标,建立健全长效的内在动力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目标激励,立足于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为党员创设合理可行的发展目标,如党性修养目标、业务提高目标、帮教帮富目标等,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并重的原则,制定和落实考评措施,切实把党员完成目标的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之一,不断增强激励党员奋发有为的内在动力。

4、以规范党员管理为目标,建立健全长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动态管理、常规管理、目标考评和奖惩等管理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使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勤政廉政。

5、以加强党员队伍和党的各级组织建设为目标,建立健全长效的发展党员机制。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制定发展党员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健全发展党员工作制度,保证党员质量;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逐步实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和责任追究等制度。

6、以充分发挥党内民主为目标,建立健全长效的权利保障机制。逐步推进党务公开,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党员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利;定期开展组织生活,改进和完善“”制度;采取谈心交心、党性分析、批评与自我批评、通报情况等办法,提高基层党组织生活会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坚持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7、以党员忠实履行义务为目标,建立健全长效的责任落实机制。注重把规定的党员义务与党员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健全完善以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党员责任目标管理制度,保证党员认真履行义务。

8、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为目标,建立健全长效的先进性教育的领导和工作机制。落实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责任、措施办法;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活动场所和经费等方面的困难;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督导和检查措施,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奖惩措施。

9、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建立健全长效的联系群众机制。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坚持各级党组织为群众送温暖、党员和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健全各级党组织征求群众意见、梳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加以解决的具体措施。

10、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建立健全长效的能力素质提高机制。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门纳谏、广泛征求意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等有效做法和经验,从扩大联系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增强联系实效等方面入手,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领导干部群众接待日”、“党员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锻炼和帮助工作”等制度。

围绕以上四个方面、十项内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同时,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党(工)委要结合行业、领域和部门实际,认真做好建立健全农村、县营企业、机关、中小学校、社区、“双新”组织等领域长效机制工作,同时做好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工作。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时代性的原则。要站在时展的前沿设计党员先进性的形式和内容,体现出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功夫,在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上下功夫,在提高执政水平上下功夫;三是以实践为重的原则。要切实解决突出问题,能够推动当前工作,真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应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长期与近期的关系。针对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明确当前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要着眼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任务,统筹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制定长效机制建设的目标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组织施实;要立足于现在,着眼于长远,既要切合目前的状况,符合现实需要,又要考虑到长远规划,做到相对稳定;二是创新与继承的关系。要注重继承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成果;同时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掌握新时期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新情况;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注重总结完善,大胆实践创新;三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制定制度时,要注重抓点带面,善于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既要讲求系统配套,又要注重务实管用;设计制度规范,要从全局出发,注重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等党内现行制度相衔接,做到系统配套;同时要突出重点,防止贪大求多,制度规范要尽可能明确具体,简便易行,务实管用,力戒形式主义。制度确定之后,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抓落实、抓考核上,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运转,长期坚持。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要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二是要坚持全面系统地推进;三是要切实保证长效机制的执行力;四是要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和理论支持。

五、切实加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做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工作是先进性教育活动整体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要提高认识,对建立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参加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要对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进行完善;参加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要在整改提高阶段初步制定出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方案,务于4月中下旬形成阶段性的工作成果。

1、建立工作责任制度。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参加第二、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要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党(工)委要对本乡镇、本系统、本单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好所属不同领域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加强对所属单位、领域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工作的指导,保证自上而下都能建立健全符合要求、结合实际、操作性强的长效机制。

2、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各督导组要发挥督促检查作用,及时掌握进度,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将以多种形式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根据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通报,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一、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民商法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其效果,在建设中对于信用的定义并没有达成一致, 还有一些信用体系建设因素方面也存在不统一的情况, 这些都限制了体系的建立。在建设民商法中, 有很多方面都要全面的进行探索,分析其价值,但是在因为缺乏细化的界定,且缺乏统一的观点指导信用建设, 在建设中有很多规则也都不健全,存在不足和漏洞,有很多的因素使得其中的发展具有风险,企业在发展中也缺乏统一的基本原则, 这些都给民商法信用体系的建设带去消极影响。

当前民商法建设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和优化,在法律方面也有了明确的规定, 确定将信用建设作为其建设的根本原则。然而在实际的建设中真正能够落实建设原则的却很少,且我国的经济还处在发展初期,使得在很多方面都有限制民商法信用体系建设的条件, 我国的经济并没有深入的优化和完善信用建设发展, 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增添危机, 其中技术问题以及生产质量问题都影响了信用体系的建设,有关法律不安全也同样对民商法信用体系的建设形成阻碍。

二、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策略

( 一) 注重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诚信原则

信用和诚实是民商法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法律中也对这一原则进行了相关的规定,可以看出对于信用及诚实的重视度, 要注重这一原则建设内容,并且按照内容执行。民商法运行可以让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加强民商法中的信用和诚实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以及有效性。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 划分民事活动, 规定在民事活动中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相应的权利以及责任, 并将相关的内容进行区分; 第二, 注重对地方商法的保护, 可以有效降低政府对经济的作用, 让经济发展具备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减少经济风险,有效的为市场发展指引方向; 第三,注重司法建设制度公开化、透明化,为民商法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基础, 确保其体系整体更加合理以及规范,让经济稳定的发展。在民商法信用体系建设中注重信用和诚实内容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体系在市场中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促进法律制度发展, 不断完善制度内容,保证制度的执行,让经济政策能够得到实施。除此之外,建设民商法信用体系,可以增强对民商法的执行力及操作性, 保障当事人的民事活动义务以及权利,增强民事活动责任, 健全司法制度,让法律内容更加透明,增强法律在经济活动中的可操作性。

( 二) 注重信用权的建设

在建设民商法信用体系时, 需要注重对信用权这一内容的建设,其主要体现在要设置专门的立法机构,建立一种新的人格权以及立法权,让信用权从民商法中成为一个独立部分,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民事企业、当事人等的权利,他们会拥有更多的权利,去进行更多的经营活动,有效健全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信用权内容,可以更好的促进民商法信用体系建设,让民商法发挥出其效应,维护经济发展秩序,有效的调整信用体系以及权利建设, 架构有关的体系框架,推进经济发展。在建设信用体系过程中, 信用权可以让人们更好的参与到经济活动中,也可以有效的维护民商法的信用权利和控制力度,让民事经济活动符合民商法规定, 在其规定范围内,促进社会建立更全面的经济发展制度, 其可以帮助民商法更好的维护经济发展。建设民商法信用体系就是为了要促进我国民营经济更好的发展, 这就需要注重对信用权的建设好,完善民商法信用体系,健全有关的制度约束能力以及制度执行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

( 三) 提高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信用对社会趋势具有引导作用,因此要建立有效、合理、科学的行政法律体系、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就需要设置专门的法律评估,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信用进行有效的评估,保障经济互动可以规范化。这就需要政府的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信用的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注重对信用的维护以及信息的保护。法律是保障国家和谐发展的基础和手段,是对道德社会内容的补充,政府的部门在工作中应该要按照法律以及制度要求,防止出现道德依赖起来,能够坚持合法合理的原则,进行相关的工作, 鼓励并且维护信用、诚实原则, 对于那些损害政府只能用、给信用维护带来消极影响的行为,需要严格惩戒, 确保市场经济能够稳定的发展。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 有效平衡各经济体的权益之争,让社会经济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

( 四) 建设完善的市场信用体系

要想保证民商法信用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建构健全的市场经济发展体系, 并且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市场信用体系。只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才能保证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用问题,然而市场发展是动态的,这就需要在建设市场经济发展体系时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建设以及优化。因此就需要加强企业信息体系建设, 企业发展因为受经济影响会经常变化, 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注重信用体系建设, 增强企业在信用方面的承担能力,对企业债权人和信用度进行明确以及协调,避免出现信用波动问题, 进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企业在发展中会有债务和贷款等程序, 健全信用企业也是有利于企业这方面的发展,有效的维护企业在债务以及义务方面的稳定, 对企业这几方面带来影响的因素较多,无论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企业都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进行信用管理,以此促进企业发展。其次,还需要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其是为了让个人可以在市场中更好进行经济活动以及经营的关键。在这方面的建设需要注重法律对个人的保护能力,而最有效的保证因素就是法律,因此需要明确有关的法律规定,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保障,还需要注重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健全有关的法律关系,增强当事人在法律中的选择权以及执行权,增强个人对信息的确认与保护,健全信用体系建设,让市场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下发展。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1、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5、中央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中央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6、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7、建设法治国家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8、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9、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0、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11、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12、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3、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支策。

14、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15、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16、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7、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和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框架,创新公共卫生工作机制体制,全面提高本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公共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公共卫生保障,为建设**现代化滨江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保障公共。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关注民生,力抓成效。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重点环节,加强基层、农村、外来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切实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方向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强化防治结合,加强疾病监测预警,实行疾病综合防治,提高公共卫生体系运作整体效能,有效预防控制各类疾病,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成效。

4、注重内涵,提升功能。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技术储备,强化公共卫生管理,使本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现新的提高。

5、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兼顾常态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双重需要,常态时打好基础,满足市民日常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应急时有效调度资源,有效降低公共卫生风险,积极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社会动员,广泛参与。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提高社会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程度,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总体目标

在巩固第一轮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本区卫生体系七大系统的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协调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力争在新的三年内建成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功能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运行更加有效、保障更加有力的有区域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健康保健、社会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一)应急控制系统

1、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造覆盖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以及有关行业重点单位的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实现卫生应急工作的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决策程序化。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制,强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加强技术指导、监督。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联防联控,建立职责分明、相互支持、运行顺畅的应急工作处置机制。

2、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加强网报的及时性、正确性、完整性。定期开展传染病主动性搜索工作,在原有的各类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基础上,利用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日常监测信息,开展原因分析、预警研究、趋势预测。制订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精神卫生等应急处置预案。

3、加强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依托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组,建立一支平战结合,集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医学监测功能一体的卫生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处置防护物资,做到高效、科学、规范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各医疗救护机构按照应急预案制订医疗救治方案,做好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储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致伤人员的现场救治、及时转运和有效治疗。定期对医疗卫生人员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培训和演练。

(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1、完善预防保健专业网络。以全面推行“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为契机,探索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模式,建立督导员队伍,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模式。完善预防保健专业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预防保健专业机构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业务归口管理,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加强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医疗机构开展规范化诊疗,落实疾病、伤害的监测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病人和高危人群管理,开展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结核病、性传播疾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疾病防治临床基地的建设。

2、加强重点疾病的预防控制。完善预警监测指标、扩大预警监测范围,充分发挥监测预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继续将本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进一步防范人禽流感病例发生,加强对霍乱、菌痢、流感、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落实各项防制措施。完善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逐步将民营医院纳入传染病网络报告体系中,公立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达到100%。加强乙肝高危人群干预,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力度。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本区适龄对象第一类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每剂接种率≥95%,外来适龄对象第一类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每剂接种率≥90%,逐步将安全、有效的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促进全区免疫规划工作持续发展。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少建立2个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开展美沙酮替代门诊工作。建立和健全性病监测和诊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性病诊疗业务的准入制度。调整和完善我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设置。完善我区结核病报病奖励、督导补助、政府减免制度,加强结核病的督导和诊治。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制工作网络,建立高素质的慢性病防治队伍。进一步控制高血压病人脑卒中和糖尿病病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癌症早期发现率。落实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干预措施,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水平。加强口腔病防治工作,为我区幼儿园、中小学生实施口腔免费检查。开展幼儿园、中小学龋齿普查普治,努力达到普查普治率>50%,龋齿充填率>40%。对儿童用眼卫生进行指导,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改造本区幼儿园、学校教室照明灯具。加强儿童肥胖病干预,开展学校、家庭合理营养培训,幼儿园、中小学校要提供营养午餐,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完善眼病防治网络体系,对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视力普查并建档,多渠道筹资减免贫困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治疗费。

3、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工作。加大本区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覆盖率,加强二次供水竣工监测管理,保证居民的饮水安全。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公共场所的监测,提高监测覆盖率,增加监测的主动性。到2009年,职业病危害检测项目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0%、职业卫生档案建档率达到95%。

4、加强精神疾病防治。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精神卫生工作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区、街镇、居(村)委三级精神卫生防治、康复、干预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网络。区、街镇政府根据本区实际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各街镇政府要加强社区精神疾病康复设施建设。为本区无业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经费争取从500元/人/年增加到700元/人/年,无业贫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

5、加强妇幼保健。进一步提高婚前保健咨询率和婚检率,实施自愿免费婚前检查。优化孕期保健,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指导监测,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和督导,把本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和7‰以下。

6、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继续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发挥健康教育协会、各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逐步提高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点的建点率,以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健康促进场所创建工作为抓手,引导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加强针对农民、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各类慢性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继续加强控烟工作,逐步增加各类无烟场所的比例。加强社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与效果评价,增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科学有序。

7、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把传染病、慢性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扩大到流动人口中。严格按照“严监控、有预案、快处置”的要求,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专业化的流动人口卫生防控体系。加强流动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和民工希望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大对外来孕妇的管理力度,实行外来孕产妇保健全覆盖,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特困孕妇给予减免,保障母婴安全。深化健康教育,率先在外来人员集中的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卫生防病意识。

(三)医疗救治系统

1、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加快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到**年,全区急救分站总数增至9个,救护车总量增至33辆,建设完成独立的急救车污染物洗消处理设施。加强区“120”通信调度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应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对救护车辆实施动态监控,实现统一受理、区域调度,建立800兆无线对讲系统和现场图象传输系统,畅通医院急救绿色通道,提高急救成功率。开展符合院前急救专业特点的医疗救护员职业培训,充实院前急救人员队伍。

2、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进一步优化辖区内传染病医疗资源布局。开展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全面达到一级防护标准。改造**中心医院、市一**分院、大场医院等医院的感染科,完善功能布局,方便传染病病人的就诊、随访和分流。

3、优化专科急救中心布局。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总体布局的要求,依托华山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的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华山医院**分院创伤急救中心、交通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救治中心、传染病救治中心。

4、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知识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和安全用血。大力推进自愿无偿献血工作。

5、发挥中医在医疗救治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心医院总体改造为契机,扩大中医功能,完成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医院建设改造。

(四)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1、建立网络化、全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每个街道、镇必须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做到每新增5—10万居住人口,由政府举办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完成**区大场镇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建,**年建成**区顾村镇菊泉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到**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增至17个。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原则上城区按3—5个居委会的地域或1—2万人口设1个服务站。加快发展农村卫生服务,配合**市城镇体系“1966”的规划布局及实施进程,合理配置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农村地区每个中心村设置1个卫生室;人口规模较大或偏远地区的一般村,可保留村卫生室;随着“三个集中”的推进,同步调整行政村卫生室的设置。由市、区和镇财力分级负担,到**年,完成所有自然村的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和业务培训,争取将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全部纳入小城镇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政府对合作医疗的扶持力度,建立政府扶持与个人缴费相配套、逐年递增的长效筹资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

2、落实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在全区推广社区卫生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中心、站、家庭“三站式”的综合卫生服务。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诊疗、基本药品、基本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推进中、西医适宜技术。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力争全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医药水平,争创“国家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3、加强三、二级医院和疾病预防专业机构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支持。有组织地推进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逐级对应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在三、二级医院建立服务“绿色通道”,使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在区域内得到有效诊治,加强对街道(镇)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培训。二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中级职称聘任前,必须经全科岗位培训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服务半年。鼓励三、二级医院的医生转岗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动员年龄在70岁以下的三、二级医院的退休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五)卫生监督系统

1、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理顺卫生监督体制。根据“精简、统一、效能”和“条块结合、条抓块管”的原则,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为公共卫生网底的作用,按照上下对口的原则,设置相应职能部门,理顺卫生监督工作中的政事职权关系,强化卫生监督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功能,建立以政府行政管理、企业自律、消费者主动参与、被管理对象自觉参与的互动监管模式。

2、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制定执法责任制的相关制度,完善卫生监督执法程序和工作规范,依法界定执法职责,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建立健全卫生监督稽查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3、强化公共卫生安全监管,重点开展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职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健康相关产品等领域的卫生监督工作,推进公共场所、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监督管理。严格医疗服务监管,坚决取缔非法行医和非法接生,重点开展打击非法采供血、医托、违法违规医疗广告及医疗美容的卫生监督工作,探索建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加强母婴保健、生物实验室安全等领域的监督管理。

(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系统

1、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继续实施以学科建设为载体的发展战略,加大流行病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等重点学科建设投入力度。对卫生政策与管理、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健康行为与社会、人口与家庭健康学等新学科给予重视,加大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鼓励多元化开发和创新性建设,切实保障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拓展人才引进范围,引进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创新机制,创造条件,完善政策,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高层次卫生人才评价使用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学历培养,至2009年,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45%;卫生监督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85%,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55%。加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和岗位培训,完成全区社区临床医生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政府对全科医师培养给予补助。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计划,三年内培训覆盖率达到60%。

3、加强公共卫生科研。构建公共卫生实验室平台,充分发挥本区的人才、科技、资源的合力,强化多学科、多领域的联合,搭建公共卫生开放式科研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网络、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公共卫生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全面提高检验、监测及科研能力,提高我区社会应急反应能力,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公共卫生监督、预防医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七)信息系统

1、加强卫生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提高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到**年,建立连接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专网,依托区政务网和市政务外网连接,与市卫生信息平台互通。通过规范信息采集、统一数据标准、完善共享机制等措施,到**年,形成覆盖全区健康档案、医疗业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六大类数据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公共卫生统计、分析和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升本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2、推进卫生信息系统应用建设,提升区域内医疗卫生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到2007年基本实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等居民健康信息动态管理,建立面向户籍医生和社区百姓的社区卫生互动平台。充分利用市卫生信息平台资源,结合本区特色,到**年,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控制系统、卫生电子政务系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强化各应用系统整合利用,高度共享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到2009年,初步建立**区合作医疗实时交易结算系统,完善合作医疗管理机制,提高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增强合作医疗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公共卫生财政投入机制

按照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原则上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

完善公共财政对公共卫生的经费保障机制。承担疾病预防、卫生监督、传染病医疗救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院前急救、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的机构,其人员经费及必要的工作经费由财政全额解决。2007年,我区户籍人口公共卫生经费达到年人均50元,外来人口公共卫生经费达到年人均25元,2007年-2009年之间每年以不低于10万元/万人的比例增长。按照《**市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的精神,区、镇两级财政还应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经费投入。

区财政要根据区政府确定的相关项目,对财力薄弱的镇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补助。

(二)深化公共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

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保公共卫生机构切实履行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划清公共卫生服务与经营性卫生服务的界限,逐步剥离经营,集中精力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

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委托、购买、引入竞争等方式,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

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绩效考核。建立公共卫生工作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政府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的考核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确保落实公共卫生工作目标。

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强化属地化管理职能,并将各项公共卫生相关内容列入各街道(镇)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

(三)制订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倾斜政策

适应公共卫生工作重心下移的需要,按照功能对应的原则,逐步调整预防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公共卫生机构的内设部门。结合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数,合理增加公共卫生机构人员。

(四)健全社会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