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电子技术特点

电力电子技术特点

电力电子技术特点

电力电子技术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电子技术 应用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60-01

前言: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子技术在过去几年主要被用于电控装置、电气自动化系统等方面,而伴随较多传感测控、接口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融入,使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得以拓展,包括电力、交通以及工业等。然而较多行业在应用现代电子技术中,并未完全将其发展特点凸显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电子技术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对现代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研究

(一)现代电子技术智能化发展

现代电子技术本身以控制理论作为依托,将较多现代化理论与学科融入其中,如生理学、心理学、模糊数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以及人工智能等,同时将所有功能依托于计算机系统实现,智能化特点极为明显。从现行较多领域中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情况看,其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对人类智能进行模拟,具有自主决策、推理判断以及逻辑思维等能力,以较多行业中的电子产品为例,完全满足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技术以及自控技术等要求。由此可见,现代电子技术发展中,智能化特征极为明显[1]。

(二)现代电子技术模块化发展

当前电子技术在较多领域应用时,多以集成系统形式呈现出来,该系统又可细化为应用系统、电子子系统方面,尽管该系统研发中需投入较大成本,但能够使用户需求得以满足。而对于其中的集成,主要将企业管理集成、加工技术集成以及其他现代技术集成融入其中,具有一定的模块化特点。加上集成系统设计中引入较多标准芯片,有利于使电子产品向系列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另外,模块化特点下的系统,也有利于系统各部分结构得以优化,使系统综合性能进一步提升。

(三)现代电子技术人性化发展

现代电子技术的的不断发展,无论技术的应用或产品的发展,都以人作为对象,确保产品使用者给予电子技术最大的认可,这样才可使电子技术得以发展,并发挥其优势。现代许多电子设备投入使用后,为满足用户需求,多注重在产品自动化程度上不断提高,且电子设备精度也需得到保障。以家用电子产品为例,实际设计中往往从其舒适度、造型以及色彩等各方面着手,使产品整体得到用户的认可,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相适应。因此,现代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更应注重体现出人性化特点。

(四)现代电子技术网络化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注入新鲜的活力,较多电子技术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较多监控技术、远程控制技术等,而这些技术实现的关键在于有互联网技术作为依托。尤其现行较多企业、家庭更注重计算机系统的运用,利用计算机集成系统对所有家用设备或企业生产设备等进行连接,可取得的控制效果极为明显。因此,互联网技术在电子技术中的体现,实质可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所有的电子产品在未来发展中都将被赋予明显的网络化特征。

(五)现代电子技术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步伐较快,特别城市中的工业化发展,都为社会创造较多价值,然而在工业化发展道路上,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极为明显。以电子技术产品为例,其本身可能将较多有害物质融入其中,很大程度上制约电子技术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在此背景下,便要求电子技术发展中应体现出绿色化特点,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应用以及销毁等,都需避免对环境带来威胁。这种环境下,电子技术未来发展中,势必会强调最大程度的利用所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绿色化特征较为明显。除此之外,现代电子技术发展中也逐步趋于微型化,原因在于较多智能技术如纳米技术、模糊控制等逐渐引入其中,这样以往大、重、厚等特点的电子元件将表现为短、小与轻薄。加上电子产品设计中较多如镁合金、钛合金等材料的应用,更易使产品在体积上不断减小[2]。

二、现代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研究

(一)电力系统中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的极为常见,如当前电动机变频调速、发电机励磁系统等,实质都是电子技术的应用表现。以抽水蓄电站为例,将电子技术引入其中,可保证水泵水轮机的可靠运行,整个电力系统运行包括发电、输电与配电都有电子技术作为支撑。再如较多电子装备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其能够使电网瞬间断电问题得以解决,保证整个电力机组可靠运行。

(二)工业领域中的电子技术的应用

以往工业行业中的电子技术运用,多表现在直流电动机供电方面,较多电力电子装置都充当直流斩波电源、可控整流电源。而现代电子技术在使用中,更侧重于变频技术的应用,其可提升交流电机整体调速性能。此外,在电化学领域中,要求将大容量整流电源提供给电解食盐水、电解铝等,而该电源功能的实现便需依托于电力电子技术。再以制造工业为例,电子技术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如电子开关电路在数控机床、轧钢机中的体现。除此之外,由于电子技术融入较多模糊控制、互联网技术等,其也被引入到其他领域中,如气象通信领域中的电子技术可满足收集、传输与处理气象信息的需求,或医疗事业中的较多检测仪器,这些都能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应用极为广泛[3]。

结论:

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较多行业领域如工业领域、电力系统等方面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从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特征看,多表现在智能化、人性化、网络化、模块化以及绿色化等特征,实际应用中应保证将电子技术的优势凸显出来,赋予现代电子技术产品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等特征,以此推动电子技术在各行业领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志刚.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探析[J].机电信息,2012,12:120-121.

电力电子技术特点范文第2篇

1电工电子技术

所谓电工电子技术,主要以常规的电工技术为基本支撑,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涉及的范围特别广。在电气制造工程与电力生产过程之中,均有涉及,属于一项综合性能较强的技术。该项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1集成化特性

主要体现于全控型器件,多个单元器件间进行有效并联,各个基片能够组成更为完整的基片,与常规器件相比,其分配形式更为复杂。

1.2高频化特性

电子器件在结束集成化时,不但能够提升自身的集成能力,而且增强了提升塑料。例如,电力晶体管的广泛使用,其工作频率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1.3全控化特性

该特性主要体现于自断功能较强的器件之中,在这一类器件当中,通过运用电工电子技术,将常规的半控型普通晶闸管替换,使得器件的电子体检功能得到完美体现,真正实现电子器件全控化目标。

1.4高频率化特性

重点体现在变换器件和变换技术方面,通过降低器件的导通压力,使得导通管的损耗不断下降。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全面提高器件的开关升降效率,如果器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则运行速率则会明显提高。

2电力系统当中电工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在发电阶段的具体应用

在电力发电阶段,电工电子技术的大力运用,能够提升静止励磁控制效果,相关人员可以适当调节变频电源,进一步对电流频率进行深度调节,使得发电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发电状态。在火力发电系统之中,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火力发电系统更为可靠,工作人员结合变频调速装置的运行特点,合理解决系统效率低下、耗能率高等问题。另外,在水力发电系统之中,该项技术的运用,能够对发电频率起到高效调节作用。因为水力发电系统受外界影响大,如水流速与压力等级等等,会严重影响发电体系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为发电系统的稳定频率是保障电力安全传输的基础,而电工电子技术的出现,能够提升水力发电频率的控制效果,使得水力发电频率控制不当问题得到全面处理。与不可再生资源相比较来说,太阳能资源在人类发现进程中占据特别重要地位,伴随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逐渐发展,其缓解能源危机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将该技术应用到太阳能发电系统之中,使得太阳能利用过程中的各项难题得到解决,为人类提供更多可以利用的能源。

2.2在输电阶段的具体应用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出现,能够提升电力输送水平,并逐渐成为了电力输送阶段的核心技术。但是,在常规的柔性交流输电系统之中,由于操作流程比较繁复,使得其应用范围过小,而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交流输电流程,使得电流的输送更为稳定可靠。此外,在高压直流输电阶段,晶闸管换流阀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具体体现,通过合理运用晶闸管换流阀,能够保证电力输送效率得到更好提升,电力输送体系越来越完善,正在朝着高效益、操作便捷的方向发展。晶闸管换流阀的研发与应用,使得电力输送成本控制效果更为明显,电流转换设备真正实现移动目标。

2.3在配电阶段的具体应用

在配电系统当中,电工电子技术的运用,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良好保障,相关人员要重点解决配电阶段发生的控制问题。电能生产完毕后,需要经过一定程序,方可提供为用户,在一系列环节当中,外界的大量因素均会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项用电设备需要保持在规定的电压范围之内,采能够实现正常运行,一旦电力配送不及时,不但会浪费大量的电力资源,而且影响用电设备的安全性能,严重的还会给用户带来较大的损失。相关人员利用先进的电动电子技术,对电力配送环节的电力频率与电压等级进行全面控制,使得配电系统更为可靠,一旦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发生变化,能够立即对其进行高效调节。为了保证该项技术在电力配电阶段得到有效运用,相关人员还可以结合配电系统的运行特性,对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进行优化,在保证电力配电系统可靠运行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能。

电力电子技术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刘晋(1974-),男,河北涿州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牛印锁(1973-),男,河北定州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北京100026)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2010年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64-02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微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了相应领域的技术革命。

在电力系统领域,电力电子技术除了广泛地应用于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电动汽车应用和节能等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

“电力电子技术”已经成为电气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专业背景和就业方向的不同,国内不同高校以及国外大学在“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实验内容以及后续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许多异同点。

本文对国内外几所大学“电力电子技术”本科教学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对其教学安排、教学内容与手段和实验情况进行了对比总结,希望这些对比和总结能够帮助从事电力电子方面教学的教师开拓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国内大部分理工科院校都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本文选取了国内的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国外大学选取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课程设置比较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开设了“汽车电力电子学”。后续相关课程有“直流输电技术”、“电力传动与控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共56学时,包括8学时的4个实验项目。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等专业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共56学时,包括16学时的实验项目,实验学时数相对较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等专业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共72学时,包括16学时的实验项目,总学时数和实验学时数相对较多。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信息工程专业,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共48学时,包括8学时的4个实验项目。后续相关课程有“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选修)、“HVDC与FACTS技术”、“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和“电力电子综合实验”。

国内几所高校课程开设情况见表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EECS(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Power Electronics)课程。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为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年级开设了“电机、拖动与电力电子”(Machines,Drivers & Power electronics)课程,上述两个专业在3年级开设了“调速”(Variable Speed Driver)和“电力电子”(Power Electronics)课程。

英国诺丁汉大学EE&E(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为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2年级开设Power Supply Electronics;为电气工程与可再生能源系统专业2年级开设Power Supply Electronics,3年级开设Power Electronic Design,Renewable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and Control,FACTS and Distributed Generation,Energy Conversion for Motor and Generator Drives,以及选修课程Advanced AC Drives,Technologies for Wind Generation,Advanced AC Drives with Project,Advanced Electrical Machines等相关课程。

从课程设置上看,国内大多数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基本都将“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但不同专业特色的学校在其后续课程设置上差别较大,该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和领域对后续课程的设置影响很大,这也是各个学校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上最具专业特色的地方。

二、教学内容比较

国内高校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上相差不多,主要内容有:电力电子器件、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交流电力变换、电路脉宽调制(PWM)技术、软开关技术和电力电子应用介绍等内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增加了功率变换器中的磁性元件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

麻省理工学院EECS系“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有:整流器,功率因数畸变检测与校正,磁场,DC/DC变换器,隔离DC/DC变换器,DC/AC变换器,EMI滤波器,损耗与吸收电路,软开关,热设计,控制,三相系统介绍,多相整流器,开关电源,谐振变换器,实际的电力电子系统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和课程设计等内容。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EE&E学院的“电机、拖动与电力电子”(Machines,Drivers & Power electronic)课程内容主要有:交流感应电机、交流同步电机、变压器、相控整流电路及其应用。“调速”(Variable Speed Driver)的主要内容有:感应电机特性,变频调速原理等。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国内外大学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上差别比较大,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国内使用的“电力电子技术”本科教材大都是在介绍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基础上,对各种交、直流电能变换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涉及一些相关的应用技术。国外教材则更注重最基本原理介绍和电力电子实际应用电路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

在教学手段上,国内外大学大体相近,大都采用多媒体、动画技术与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另外,国外大学采用手写、打印胶片投影授课也较为普遍,在课前把授课讲义发放给学生。

国内高校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学生人数比国外学生多,课堂的互动性以及课堂讨论比国外高校要少,且效果不好。另外,国内学生课外查阅文献资料和阅读材料的环节常常被忽略,这点与国外高校差别较大。

在辅助教学方面,国内外大学形式上差别不大,主要通过习题课、答疑、平时测验和复习课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课下的自学和考试前的复习。

四、实验环节比较

在基础实验内容上,国内高校基本上以电力电子器件特性、相控整流电路实验、直流斩波电路实验、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实验、负载换相式逆变电路实验、交―直―交变频电路实验、SPWM逆变实验等作为基础实验。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验条件和专业特色不同,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和开展情况差别较大。

曼彻斯特大学EE&E学院电力电子课程实验内容较少,实验室条件(如实验室面积,实验台套数等)不如国内许多高校,但其学生对撰写的实验报告非常认真,国外学生正是通过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加深了对于实验原理和内容的理解。

在后续课程实验中,各学校侧重点各不相同。如华北电力大学在后续课程中开设开发了闭环直流电机脉宽调速实验、静止无功补偿(SVC)实验、高压直流输电(HVDC)实验等针对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专业实验内容,具有鲜明的电力系统专业特色。

国内多数高校都存在学生人数多而实验室设备套数少,实验重复次数多和实验室教师工作量大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解决。电力电子网络实验平台和虚拟实验室的研究和建设可以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思路。

五、启发与体会

通过对国内外几所大学在电力电子技术本科教学方面的对比,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系统教学的观念。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编写、课程内容组织和实验项目安排的过程中,从电力电子系统的角度出发,结合本学校开课专业未来的应用领域,将相关的知识与未来实际应用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2)注重电力电子基础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电路系统设计思想和能力,根据本校专业发展和应用的实际需要开发相应的专业应用实验项目。

(3)注重课堂教学、仿真验证、实验验证和电路设计有机的结合。丰富教学手段,通过仿真与实验的对比分析,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4)建立电力电子教学资源平台,为国内各个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从而不断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为广大的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研讨氛围。

六、总结

本文对国内外几所大学“电力电子技术”本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环节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该课程的教学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启发和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关晓菡,张卫平,张东.国内外高校电力电子技术教育现状综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

电力电子技术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能力;创新;理实一体化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工及相关专业中的一门相当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抽象,概念众多,而且与实践结合紧密,因此,无论是学好还是教好这门课都有一定难度。对学生来讲,学好这门课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能力;对于教师来讲,教好这门课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同时,随着电工专业及电子技术本身的发展,电子技术在电工专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因此,通过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成效,对于整个专业的学习意义重大。笔者从事多年的《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了提高课程成效不断探索,下面谈谈笔者的经验与看法。

以能力为本位

能力是指人能胜任某项工作任务的内在条件,是对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能力本位”突出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根本性地位,以能力培养为基准来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中职毕业生应具有较高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岗位适应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因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课程也必须充分适应这一教育要求,即所有的课程设置都是为了培养必要的能力而服务的。

根据《电子技术》课程基础的教学大纲,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晶体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的构造特性和有关参数,理解常用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典型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具备应用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等。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突出了对电子电路的分析和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首先,教师应当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灌输适应《电子技术》课程的工程思维,即“近似观点”。在讲授中,可与电工专业另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课程进行比较。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整个理论体系非常严谨,电路计算要求非常精确,而《电子技术》课程由于受到电子元件分散性等因素的影响,精确计算不可能,也毫无必要,因此要求学生从学习这门课开始就要建立工程思维,计算中树立“近似观点”,防止学生钻牛角尖,而应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电子线路的分析和应用上。例如,很多教科书将硅二极管的死区电压确定为0.5V,正常导通压降确定为0.7V,其实,根据电子元件的分散性特征,这样做毫无必要,教师仅仅需要使学生明确死区电压与正常导通压降是两个概念,而在实际计算中可统一采用0.7V(锗管0.3V),即可以将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用下面的折线模型(见图1)来近似代替。这样,内容很直观,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电子技术》课程抽象难懂的问题,显著地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说,《电子技术》课程重在分析,重在应用。

其次,对于《电子技术》课程中基础性的重要知识点要讲深、讲透。例如,PN结的单向导电性,只要学生充分掌握这项知识点,则后继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可控硅的结构和特性相对就容易理解。同样,对于三极管在三个工作区的参数变化特征这一知识点同样在后继的电路分析中要反复用到,如在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和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分析中都将应用此知识点。总之,对于《电子技术》课程中基础性的重要知识点,教师要讲深、讲透,不断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分析电子电路时得心应手。

以创新为手段

(一)引入“积木式”的思维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根据《电子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师可采用一些新手段和新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曾经有过家电维修方面的经验,发现很多维修老师傅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电子技术》课程的理论,却能熟练地解决一些复杂的电子设备(如彩电、录像机等)的疑难故障,而有的学生《电子技术》课程学了一年,却不能修理简单的电子设备。这除了因为老师傅实践经验丰富以外,笔者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常用的电子单元电路非常熟悉。受此启发,同时结合《电子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再复杂的电子线路也是由基本的单元电路像“积木”一样拼成的,笔者深入研究教材,根据电路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结合专业特点确定了16个基本单元电路,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2)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3)甲乙类互补对称OCL电路;(4)带调零电位器的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5)反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6)同相比例运算放大电路;(7)反相加法运算电路;(8)差动输入式减法运算电路;(9)单相桥式整流电流;(10)串联型稳压电路;(11)三端集成稳压电路;(12)三相桥式整流电路;(13)三相半控桥电路;(14)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15)四位左移(右移)寄存器电路;(16)三位异步二进制加法电路。

然后,笔者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16个基本单元电路,要求学生对这些基本单元电路不但要理解,而且要熟练记忆。当所有的电路讲授完毕后,笔者再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比较复杂的实用电子电路,让学生在复杂电路中“寻找”基本单元电路,使学生能够将基本单元电路像“积木”一样进行“拼装”或组合。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了学生分析复杂电子电路的信心,显著提高了学生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口诀帮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记忆和掌握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内容尽管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错,因此,笔者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获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对于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有的学生在电子实习中经常将二极管极性接反,造成通电后将二极管烧毁的结果。对此,笔者根据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特征提出了两句口诀:(1)交流端正负相连;(2)负负得正,正正得负。

其中,第一句口诀表示两个交流端肯定是相邻两只二极管的正极与负极相连,第二句口诀表示输出端的正端由相邻两只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得到,而输出端的负端由相邻两只二极管的正极相连得到。学生通过记忆这两句口诀,提高了记忆效果,减少了出错率。同样,对于数字电路中的触发器电路,由于触发器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学生普遍反应较难全面掌握,对此,笔者采用了三句口诀:(1)R端永远是置0端,S端永远是置1端;(2)RS与JK相反;(3)上面有“帽子”时低电平有效,无“帽子”时高电平有效。结合这三句口诀,再结合具体触发器的符号就可以轻松地写出常用触发器的工作状态。例如确定JK触发器的工作状态,逻辑符号如下:

根据上述口诀,J为置1端,K为置0端,而且高电平有效(J、K上面无“帽子”),就可轻松地写出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1)J=0,K=0(即J端和K端均无效时),触发器保持原状态不变(Qn+1=Qn)

(2)J=0,K=1时(K端有效),触发器置0(Qn+1=0);

(3)J=1,K=0时(J端有效),触发器置1(Qn+1=1);

电力电子技术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信息化教育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52-01

电子技术作为中职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机电、自动化和电子应用等专业中的电子基础知识。中职电子技术教学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实践性的电子技术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符合了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的理念。

1 信息化教育技术概述

信息化教育技术,即是指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进行信息处理的技术,利用计算机等工具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进行整合,以多维动态的形式显示出来。通过超链接使这些文件之间产生联系,常见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即是PPT课件。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的教学工具不具备的优点,可以把复杂的、多样的知识进行可视化,把要解决的问题形象直观化,使老师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来阐述知识和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其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在教学中能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呈现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来说,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互动性和工程性等有效的实现电子技术基础的实践性教学。

2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分析

2.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较多,学习的难度较大,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单一的、复杂的课本知识变成生动、具体的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可以大大的增加课本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2.2 互动性的特点

计算机多媒体具有很强的信息集成性和可交互性的特点。它可以将声音、画面、视频、动画的等多种信息加工在一起来呈现老师想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信息,为老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可供选择。多媒体技术的可交互性还可以随时的为教学提供对教学结果的检测和学生的练习,如设计简单的小动画,把题目设计在其中,让学生的回答问题与小动画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小的互动,构成了一个师生之间交流的新平台和学生获得实践的平台。如在进行译码器知识的讲解时,可以制作一个互动动画,演示二位制不同代码输入下译码器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2.3 启发性特点

多媒体教学相比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营造教学氛围和知识情景,将知识还原到实践性的情景中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内在潜能。如在教学中,将虚拟仿真软件Multisim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进行PN单向导电性的教学中,先运用Multisim进行仿真,引导学生对PN结反向偏置时的电路仿真情况进行观察,最后启发学生对PN结单向导电性的特性进行总结。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实际案例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教学的内容,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其对电子技术的综合认识水平。

2.4 实践性特点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学生除了需要完成电子技术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基础的实践性,是由其课程特点决定的,也是由于新时期经济发展对电子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增强电子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Multisim软件提供了全面的集成化设计环境,可以完成电子仿真分析、原理图设计输入和电路功能测试等多种工作,与实际工作中的仪表和仿真元件非常接近,操作界面和使用方法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体验。在进行实验课程时,老师可以先应用Multisim进行设计仿真,让学生了解电路或者电气元件变化时,所带来的电路性能变化,再动手进行实验,有助于提高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的效率。

2.5 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是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的,而创新和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工业对技术人才的新的要求。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必须不断将新的电子技术知识和相关产业的最新动态等引入教学中来,以丰富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电子技术环境。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既可以在探究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掌握,又可以锻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探究的能力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的精神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在以后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是学生进行更深入专业学习的必要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不但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锻炼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信息化教学技术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发展模式,将电子技术基础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实现启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铁.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警官文苑,2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