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日创意策划

节日创意策划

节日创意策划

节日创意策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闻报道策划;检察日报;60年60部法律

中图分类号:G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1-0021-03

一、引 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就是“预”之举。新闻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把这种事实进行深层次挖掘,凸显其新闻价值,获得最佳的社会效果,离不开新闻报道策划。一个新闻报道策划要想取得成功,首要条件是必须立足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报道活动进行规划、调控,另外还要具有适宜性、创新性、可行性、历史性等品质。

检察日报社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60年60部法律――国家法制建设与公民法律意识共同成长的纪录”,报社25名记者采访百余名当事人、知情者,辛苦成稿60篇,在《检察日报》上连续刊登后,集结成书。这次大型系列报道既是《检察日报》作为一份法治类专业报纸,从法治的视角去透视重大事件的大制作,又是一家媒体以新闻报道的方式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完善进程的大手笔。这组系列报道引起了读者、业内同行的关注,获得了2009年度全国人大好新闻一等奖、全国法制好新闻二等奖。

以“60年60部法律――国家法制建设与公民法律意识共同成长的纪录”的报道策划为样本进行剖析,可以看出一个成功策划应具有的品质。

二、策划要适宜,立意与选材要切合形势,与报道的背景、媒体自身定位相符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国人民的一件盛事,也是新闻界的一件大事。每家媒体都围绕建国60周年推出各式各样的报道,比如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推出了“魅力中国”系列,从中国曙光、中国道路、中国跨越、中国精神、中国脊梁、中国梦想、中国希望、中国英魂、中国方位、中国情怀、中国信心等多重视角,对新中国60年风雨与辉煌进行了全面回顾与展望。另外刊发了“中国启示”系列时评,与“魅力中国”系列特稿相呼应[1]。

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法治类报纸,《检察日报》如何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推出有影响力的报道呢?检察日报社编委会几经讨论,确定从建国60年来的立法入手,寻访当年立法、修法时的参与者、知情人和后来的研究专家,法律实施过程中标志性事件的亲历者,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记述新中国60年法治进步的一些细节和片段,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的进程。同时提出了“共同成长”概念,即这组报道应是“60年国家法制建设和公民法律意识共同成长的记录”。为了契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编委会确定选取60部法律作为采写对象。

一个策划若想成功,必须切合形势,与报道的社会环境和大背景相适应。就拿节庆报道来说,一个小节庆的策划,与一个大庆节的策划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年一度的春节报道,可以反映人们过年的新方式,也可以反映春节期间喜庆祥和的氛围,还可以反映在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人们如何辛苦,这些策划的切入点一般是从个体入手,报道的时间段选取一般以一年为限。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重大的历史盛典,新闻报道策划要反映出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策划的立意要高远,选材的主题要宏大,报道的时间段应以60年为限。

从“60年60部法律”这个策划来看,它的着眼点高,立意是为了展现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一恢宏背景是相匹配的。从选材上看,“60年60部法律”选取的是与国家发展、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60部重要法律,每一部法律的制定过程,都反映了新中国某个时期、某一领域的重要历史貌。从选取的受访对象上来看,受访者大多是当年参与立法、修法的亲历者,身份权威,更提升了这组报道的可信度和历史厚重感。

《检察日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从1991年创刊至今,发展成一份涵盖各个法律门类,集检察工作宣传、法治新闻报道、法治理论报道为一体的综合性法治类报纸,全国人大代表人手一份,在法律界颇具影响力。“60年60部法律”关注新中国的重要法律,展示新中国立法历程,策划的主题与《检察日报》的定位相一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由《检察日报》推出这样一组报道,既有权威性,也有说服力。

三、策划贵在创新,也赢在创新

“新闻就这么多,看你怎么说”,理论上讲,新闻素材是一样多的,之所以各家媒体报道不一样,是报道的选择和报道方式的不同。新闻报道策划是报道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在新闻报道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日趋重要,一个富有创意、别出心裁的新闻报道策划,往往是使媒体在新闻大战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新闻报道策划的创新,意味着涉足别人未曾涉及的领域、报道别人未曾报道的内容、选取别人未曾选取的角度、提炼别人未曾提炼的主题、采用别人未曾采用的形式[2]。在新中国60周年之际,各家媒体的报道是各显身手,在内容上基本都是立足本报定位,报道别人未曾报道的领域和别人未曾报道的内容。“60年60部法律”的创新之处,除了体现了策划的领域和内容创新外,更多地体现在了策划的角度创新、主题创新。

在角度创新方面,“60年60部法律”锁定关注60部法律制订和修改的细节和片段,注重用事例说话。一部法律的产生,有着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和专业背景,如果事无巨细地、全景式地重现一部法律的产生和实施过程,恐怕每一部法律所涉及的相关内容都会形成一本书,这远不是一张新闻纸所能承载下的。从细节入手,选取其中重要的、生动的片段,不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又不失去要点。比如,这个系列报道的开篇之作――《宪法:是幸福生活的保证》一文,开头引用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纂的《传》的一段记录:“1953年12月24日,带着起草小组的几个成员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乘专列离开北京,于27日夜来到风景如画的杭州,开始做一项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定千秋基业的大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段史料一下子把读者拉到了当年起草宪法的氛围中。又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基本国策到国家立法》一文,提到了法律起草专家小组曾为法律的名字进行激烈争论的细节,法律的名字最终确定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表明法律的调整范围除了计划生育外,还兼及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问题,名称之争的细节,恰恰反映了立法理念的重要转变。

在主题创新方面,“60年60部法律”的主题是“国家法制建设与公民法律意识共同成长的纪录”。这条主题一方面体现了策划高远的立意,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宏大背景契合;另一方面兼顾国家和公民两个层面,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又反映每部法律的实施对公民的影响,与“细节和片段”的角度相呼应。这条主线是贯穿全部篇章的一条红线,有了这条主线,就实现了整个报道系列形散而神不散。比如,《婚姻法:为了婚姻自由》,与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婚姻法,两次制订,一次修改,在国家层面上完成了反对封建、拨乱反正、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婚姻家庭实践需要的历史任务,对公民个人来讲,则体现了不同时代婚姻观念的演变。又如,《传染病防治法:两次疫情突发促成立法和修法》,文章从上海爆发甲肝和抗击“非典”两个节点,讲述了传染病防治法的制订与修改。在上海爆发甲肝后,国家把《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上升为立法层面,制定了传染病防治法,体现了国家要依靠法律防控传染病的思路,这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个具体体现。“非典”事件之后,国家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内容上增加了一倍,在理念上更体现了人文关怀,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旨在培养公民不要歧视传染病人的法律意识。

四、策划要可行,根据客观情况灵活应变,适时调整

新闻报道策划是对未来可能采取的报道行动的安排,未来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制定一个策划的时候,要考虑诸多因素,保证策划切实可行。唯有可行,策划才可能成功。具体是:一要对未来事态有充分的预见和准备,要分析可能发生的变化,制作多套备用方案;二要对媒体本身的采编力量和所掌握的受访资源有充分了解,制定策划的时候要在保证完成的前提下,制定报道目标,做到量力而行;三是在策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报道策略和方式,做到灵活应变。

具体到“60年60部法律”,报道的对象是静态的60部法律,不确定的因素主要存在于寻找受访人方面。基于《检察日报》在法律界的影响,以及多年来报社编辑部与法律界建立起来的广泛、深厚的合作关系,策划把受访对象定位为60部法律当年立法、修法时的参与者、知情人、研究者和标志性事件的亲历者,这个目标并不高难。在采写过程中,报社分管副总编亲自部署、协调,负责采写的各位记者尽心尽力,实现了策划确定的目标,当然其间也有曲折。比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用法律保证“一国两制”构想实现》一文采写过程中,记者首先找到了宪法专家许崇德,许教授表示已经就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接受了《检察日报》的采访,不宜再接受第二次采访。他推荐了几位曾经参与这两部基本法制订的几位学者,记者逐一查证后,发现有的老先生已经去世,有的已经90多岁高龄,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当年在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廉希圣,以及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法制局原局长孙琬钟。两位老先生都已经七十多岁,当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搬出了当年的原始资料和照片,他们都认为《检察日报》的这一举动非常有意义和价值。

五、策划要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具有历久弥新的历史价值

新闻是对历史的记录,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报道策划不是“跟风炒作”,也不是“应景之作”。一个成功的策划应当深入挖掘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彰显其社会意义,具有历史留存价值。

许多人对2007年发生的“杨丽娟追星事件”记忆犹新,多家媒体不仅对杨丽娟进行轮番轰炸般的采访报道,有些媒体还变成了事件的策划者。香港《文汇报》社评针对内地媒体的策划行为指出,“内地部分媒体早就介入杨丽娟追星事件的全过程,推波助澜之下,令事件愈演愈烈。在所谓的新闻策划下,一幕悲剧被传媒利用为炒作和扩大销路的对象,这亦显示内地部分传媒素质下滑。”[3]这种以猎奇和耸人听闻为能事的“跟风炒作”,虽然能够制造一时的社会轰动效应,但是一旦被公众识破,媒体的公信力就会大大受损,得不偿失。

遇到重要节日,媒体会自然而然地推出一些相关策划,有的策划浮浅、琐碎、流于形式,节日一过便被人忘在脑后,只能算作“应景之作”,不是成功的策划。相比之下,“60年60部法律”立足重现当年立法的细节、挖掘制定该法的重要意义,并梳理出新中国60年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在媒体界引来好评,在法学界也赢得赞誉。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专门撰文指出,《检察日报》“60年60部法律”大型系列报道是对“共和国60年法制建设经验的别样总结”。

他根据这组报道,总结出共和国法制、法治建设应当注重的五项经验:其一,法制、法治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其二,法制、法治建设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三,法制、法治建设必须扩大公民参与;其四,法制、法治建设必须更多地吸收学者、专家参与;其五,法制、法治建设必须既立足本土,同时大胆借鉴外国经验[4]。

201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这组成稿于2009年、记录新中国60部法律立法片段的系列报道,其价值和意义再次彰显,成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一个别具特色的注脚。不能忘记,这一系列报道成功的取得,是源于一个成功的策划。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总编室.新华社国庆60周年报道精品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2] 欧阳霞.报纸编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节日创意策划范文第2篇

活动名称:第六届科技文化节艺术设计大赛暨书画展

活动主题:环保·安全·健康

活动名称:第六届科技文化节DIY创意设计大赛

活动主题:平凡的物品 非凡的设计

活动时间:12月21日—212月22日

主办单位:xxx

承办单位:xxx

活动负责:冯 xxx

一、活动主旨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环境意识、安全生活意识。培养同学们自主创新的能力,永城职业学院语言文化系与院团委共同举办了这次艺术设计大赛暨书画展和DIY创意设计大赛。让同学们在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舞台上潇洒的展现自我,充分发挥他们自身创新的潜力。

二、活动概况

本次大赛旨在发挥同学们对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与兴趣爱好。活动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先由老师筛选合格作品进入复赛,复赛时再选出优秀作品统一展览,,评出奖项。

三、参赛对象

我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四、活动目的和目标

值永城职业学院第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到来之际,由永城职业学院语言文化系、院团委共同主办这次艺术设计大赛暨书画展和DIY创意设计大赛活动。

本次大赛是面向全院学生的一项创意实践活动,目的在于活跃大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激发大学生的创意灵感,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策划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活动策略

此次比赛由语言文化系主办,永城职业学院团总支协办,艺术教研室主策划、系学生会及各班策划团实施。

六、活动主体及分工

(一)前期宣传团队

主要进行前期的宣传、策划。包括征订作品海报宣传、展览作品海报宣传、网站宣传、院广播宣传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做好赛前报名等相关工作。

宣传人员为:狄博、徐一鸣、聂珍珍

(二)前期策划团队

主要进行赛前策划工作及组织参赛团队的项目策划工作。

1.作品征集

12月18日之前收齐各单位参赛作品,由大赛评委会进行初步指导,

前期策划团队由母传勇、王瑞娜、豆培负责 。

评奖分组和非组,评委为语言文化系艺术教研室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 。

2.最终评奖

12月22日比赛进入最终评奖阶段,评委由相关老师担任。严格按照合理、科学、严谨的评审规则,让此次的评审工作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三)场地规划团队

由狄博、徐一鸣、聂珍珍、常尧负责对展览场地进行设计和规划。参与和实施人员为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策划团队成员。

(四)后期处理制作部

主要人员为张贵珍、王聪、于清江、曹美玉和部分学生代表

(五)总体策划、后期和外联

冯艳、张莉、常尧负责。转载请著名来自:( 言小.工作总结范文.网)

另负责选拔展区讲解员 。

七、后续工作

通过海报、网络新闻等形式及时公布获奖作品,奖励相关获奖同学,并颁发获奖证书。

由常尧负责。

八、时间安排

11月30日下发征集作品通知

12月1日召开策划团会议

12月1日征集作品海报宣传在校内张贴

12月1日至12月16日为作品征集时间

12月5日各班代表团拿出比赛活动方案,并对本班展览场地进行规划(包括列出所需装饰物品及作品数量和种类)

12月10日学生会或各班班长将所需物资收集到位

12月12日大赛请柬设计成品、参赛标签设计并打印出

12月12日至12月16日 全员参与将作品全部整理制作成品及打印宣传条幅,准备23日开展。

12月20日邀请参加开幕式人员,并大赛请柬送到各领导手中。

12月21艺术设计暨书画展和DIY创意设计大赛开幕,拟邀请院领导、各系领导。主持由语言文化系系领导主持。

邀请学院广播站、文学社、组宣布及学生社团进行报道和宣传。

节日创意策划范文第3篇

广播电视已进入了品牌节目建设的新时期,品牌节目离不开策划创新,作为节目支撑者的主持人应具有策划意识、策划创新能力,努力提高策划创新水平,方能适应新时期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需要。

节目主持人直接参与节目运作的策划,其优势与作用十分明显。它有利于采编制播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合作、协调,可以使各方通力合作,步调一致,便于贯穿编辑思想;有利于增强和调动主持人或编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促进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创优;有利于增强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编创热情;有利于加强媒介与受众之间的沟通联系,信息可以及时得到反馈,节目可以及时得到改进。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①策划旨在创新,对节目主持人来说,努力提升策划创新水平同样是充满魅力和永葆生机的源泉。缺乏创意的主持人与节目,将会失去其生存发展的空间。

节目主持人应具有全方位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策划创新意识。策划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办台和频率(频道)方针、节目定位、报道思想、报道选题等方面的策划。

1.办台和频率方针策划。

当前新闻媒体竞争激烈,广播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受众市场的调查,进行差异化竞争,避免同质化竞争,则是策划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1992年,西湖之声开播前作了深入的市场调查,当时杭州市已有三家电台,即浙江人民台、杭州人民台和浙江经济台,再开办经济台、人民台只能是落在别人后面,肯定没有前途。为此他们到南京、重庆、佛山等地多方考察,发现最受欢迎的是听众能直接参与的娱乐性节目。于是,西湖之声的节目定位为:以娱乐性为主,兼顾新闻、信息、服务;听众定位是:以中青年为主,具有大中专学历、具有现代意识的新生代,年龄在15岁至45岁,其别关注18岁至35岁这一群体;它的整体形象及基调是:以情感人的都市休闲娱乐台。由此,西湖台一开播就在杭州引起了一股强劲的旋风,有人称“西湖潮”。15年过去了,西湖之声的收听率依然排在杭州广播市场的前茅。

我国的交通广播目前也面临着多种异质媒体和多级同质媒体的竞争压力,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策划频率方针时也要注重差异化。如与异质媒体相比,广播要体现“听”的特性,在传播中更加注重互动性;注重节目制播的联动性,在交通对象的覆盖与传播上形成自身强势;注重伴随性,在广播伴随性特征上下功夫。与同质媒介相比,交通广播更倾向于“动”,更具有随时传播交通路况信息的动态特征。在策划过程中,要突出它不同于其他频率的鲜明的时效性、区域性和服务性等优势,实施差异化竞争策划策略,从而获得更大的空间。②

2.节目定位策划。

节目定位是指媒体传播者在策划节目过程中,对节目性质、内容、形式所作的构想与设定,是媒体经过市场调研后,给节目设定的一个准确科学的位置。准确的定位是节目生存、发展的前提与保障。

凡品牌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节目定位准确。策划者应始终把节目定位作为首要问题考虑,列为重中之重的问题。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1994年10月10日开播),它的定位是一个以焦点类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性节目。在策划时就明确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和节目方针:配合早晨的《报纸摘要》和晚上的《新闻联播》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报道。主要职能是对重要新闻事件做深入报道和背景分析,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对重大方针的简述,释疑解惑;发表一事一议、短小精悍的言论;对热点问题作跟踪连续报道;播发大型系列、专题等重要报道。《新闻纵横》在明确上述指导思想和节目定位的基础上,再确定栏目设置与定位。其中包括节目形式、名称、选题、播出时间、播出方式、栏目长度等。

同广播节目一样,电视品牌栏目也十分重视栏目定位。如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定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东方之子》定位:“浓缩人生精华,尽显英雄本色”;《新闻调查》定位:“关注正在发生的历史和新闻背后的新闻”。总之,节目定位离不开精心策划、精心设计,定位准确又离不开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

3.报道思想与报道选题策划。

广播新闻编辑要紧跟时代改革发展的变化,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理念,策划出彰显广播特色和个性的报道,以适应和满足当代广播听众求新求知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新世纪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迅速崛起。长三角城市广播电台面对“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这个历史性进程,他们的办台理念、开放意识、体制变革、报道思想也有了全新的变化。他们超前思考新闻报道的重点节目如何与长三角经济腾飞的变化相对接,如何富有张力地整合长三角的新闻资源,实施深层面的综合开发,以增强长三角全国乃至世界的幅射力。③

基于上述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长三角城市广播电台从2002年以来,通过深入调查,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联合、互动、协调的优势,成功地策划了一个个重大选题,一次次颇有特色的联合采访活动,推出了一组组颇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联合播出了一个个主题重大的广播新闻节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2003年6月8日,宁波广播电台第一次与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杭州西湖之声广播电台、慈溪广播电手同步在几个城市直播了《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仪式》,6月9日重点谋划了《宁广早新闻》一个小时的以跨海大桥建设为主题的新闻节目。

4.参与新闻报道与节目运作策划。

策划不仅在新闻报道中承担“思想引擎”的作用,而且还成为贯穿新闻节目始终的“智慧线”。在当今信息互通、新闻资源共享,众多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要想做到独家新闻报道实为不易。面对众多媒体聚集同一新闻热点时,作为集采编播一身的广播新闻主持人如何通过精心策划,使选题和报道同时出新,成为报道的赢家呢?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说“神舟”首航成功》节目荣获了第五届金话筒奖,其主持人在选题策划上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回收成功,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99年11月20日,星期六,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神舟”号试验飞船在邀游天际48小时后成功回收的消息,新华社也同时了这个消息。在这以后,电台如何报道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主持人王晓菁在获奖后所写的《幸运》一文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话:

选题已确定,问题和烦恼紧跟着来了,在我的直播案头记录中有这样的争论记录:

“中央电视台有画面,新华社有文字,我们(广播)还能有什么作为?”

“如果只是听众抒发豪情、谈心情、讲激励的话语,有没有意义?”

“仅仅是抒发爱国情,宣泄自豪感,层面是否太浅了?”

“广播怎样切入?节目怎样确定主题?邀请谁做嘉宾?”

争论逐渐切入主题。

“最吸引听众的也是听众最关注的是电视画面背后和隐藏在文字夹缝里的问题:中国载人航天飞船什么时候发射?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这次发射向世人证明什么?这次发射是否像报道的那样顺利?”

……案头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最大的问题是谁能回答这样的问题?”

“当然是‘神舟’号发射的指挥,‘神舟’号的设计师。”④

主持人经过精心策划,在短短一天时间中找到了“能回答这样问题的‘神舟’号总设计师”,并得到他接受采访的承诺。请来最接近新闻事件的新闻人物,由他来回答主持人与听众提出的问题,诉说内情,让参与者在“为中国喝彩”的气氛中相聚,并与他畅所欲言地交谈,这是多么令人快意的事啊!而这正是其他媒体所不能或不易做到的事,广播在这里却大展风采。

正如有位学者评论所说:“这一构想凸现了策划者的大度气概和抢占先机的意识。”主持人是这“飞船”的领航人,主导着整个进程。她的话并不多,只占节目主体部分的21%,她尽量把问话机会留给听众,更不同嘉宾抢话头,只用极精短的语言进行引导、调度、衔接、补充、衬托和强化。“《评说‘神舟’号首航成功》这一拓展广播空间,丰富节目元素的作法,也为处于竞争压力之下的广播提供了借鉴。”⑤

以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主持人参与策划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策划创新涉及面广,任务重。节目主持人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培养创新思维,尤其是思维的前瞻性、独创性,努力提高策划创新素质,以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竞争的需要和品牌建设的需要。

注释: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共十六大报告。

②张羽.《锁定移动群体,建立传播优势――谈交通广播的差异化竞争》.《感受新广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4月版

③钱跃敏.《长三角城市广播电台新闻重点取向的必然思考》.《感受新广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4月版

④王晓菁.《评说“神舟”首航成功》.《第五届金话筒获奖广播节目评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⑤韩泽.《畅美的航行》.《第五届金话筒奖广播节目评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节日创意策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视新闻 策划报道 原则

策划,原本是一个市场营销领域的专业用语,但是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针对一些特殊的新闻事件进行策划,以期形成组合式报道的方法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媒体所运用。《解放日报》前总编辑秦绍德撰文指出:“在新闻媒体内,报道策划已成为新闻报道宣传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是指在确定了新闻线索或报道思想之后,对即将实施的新闻活动作深度、广度的综合分析,周密地安排布置,其目标在于使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资源去影响受众,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一、新闻策划应遵循三个原则

新闻策划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和目标,对传播全过程进行决策和谋划,指导传播活动有效展开,其目的在于把新闻报道安排得更合理、更能影响受众。为避免新闻策划成为策划新闻、制造新闻,在做新闻策划时就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强调导向性。新闻策划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策划人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要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了解时展的背景和趋势,掌握实际只有深入才能形成鲜明的报道思想,创作出鲜活的新闻节目,给人以正确的舆论导向。

2.追求时新性。新闻策划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筹划运作活动,其前提是事实具有较强的时新性,因此,应选择事件性较强的新闻来进行策划。在成功的新闻策划下,通过报道来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最终揭示事件的本质,满足受众的需要。

3.讲究时宜性。时宜性是指新闻策划的最佳时机,播出的新闻滞后或超前,效果都不好。时宜性不仅表现在对事件发展每个环节的“先知先觉”上,也体现为策划人的政治敏感、全局意识和对新闻的认知程度。因此,必须详细分析当时的社会背景、舆论导向,不能一味追求新闻轰动效应,而置大局和社会公众利益于不顾。

二、新闻策划要形成制度

新闻策划的核心是“创意”,即在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时机的设计与谋划上必须要具有创造性。策划人要不断地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愈见。对策划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

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策划并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与记者的现场采访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报道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甚至比单方面的强调策划或强调采写更关键。在处理策划与采访的关系方面,应注意以下三点:

1.策划不宜过细,既要框定重点,又要有利于记者开阔采访思路。策划的作用在于确定主旨、规定范围、规划采访行动,属于宏观调控。因而策划不能过细,否则便会扼杀记者现场采访的主观能动性。策划在确定重点的同时要提出多种思路和方案,帮助记者拓宽思维,使其以发散性的思维进行探索。

2.强调现场应变,创造性与策划初衷相结合。从报道实践看,实际情况与策划初衷有一定距离。只有拓宽思路,灵活处理策划与实际的差距,才能避免采访失败

3.允许突破策划设想,写出与策划初衷不同的好稿件。策划往往带有全局性和指导性,不只要确定选题,而且要确定采访对象、采访路线、采访方式以及各路采访团队之间的协调等等,以保证整个采访计划的成功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访对象与预先想象的不一样,原先的计划就难以进行。因此,记者在设法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采访结果与策划初衷不同时,不要轻易放弃,要继续追踪,争取有新的发现。

三、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策划

电视新闻策划是以事实为基础、以价值为前提、以创意为核心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活动。大体要求:选题要有新意、角度要新颖、内容要新鲜、时机要得当、手法要生动。这个策划创意,实质上就是电视采访报道思路、观点、方法的创新,最后是评估效果,即在一个策划方案拟订之后,对方案可行性和价值目标、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

做电视新闻策划,还必须明确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重点就是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手法的谋划。同时,它也是电视新闻策划的难点。之所以说它是难点,就是创新在具体运作起来,不容易找到相关的方法和途径去实现。如对突发性事件报道,要关注社会各界热切需要了解事件详细情况的心理,要抢时效,力争先声夺人;战役性宣传报道,重在把握事关全局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人们极度关注的视野中选题,在深度上做文章;社会活动报道,要有明确的活动主题和报道思想,重在活动本身的创意;新闻评论,重在选题和评论技巧。选题必须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导向价值是它的主要目标;日常报道,要关注那些新生事物,在新鲜、新意、新颖上做文章;批评报道,重在揭露的技巧,即用事实说话。这些都是策划创意的基本技巧。

好的策划方案只是新闻策划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能否真正成功,关键取决于组织实施。

新闻策划的组织实施包含意图贯彻、力量调度、协调配合、稿件处理等环节。再好的策划方案,如果策划人的策划意图得不到有效贯彻,或采编力量不得力,或相关部门配合不好,都有可能导致最后形成的稿件毫无特色。

新闻策划的重要目标是多出精品,为了多出精品,就必须在策划上下工夫。从采访到写作,从标题制作到拍摄安排,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句,都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马虎,而这就对编辑记者人员提出更高地要求。在新闻编排过程中,编辑要具备强化新闻节目的系统观念和整体意识的策划意图,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四、电视新闻策划四忌

一忌闭门造车。新闻策划绝不是策划新闻,绝不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或者去炮制根本不存在的“新闻”,而是前瞻性地预见新闻,充分地发掘新闻源的价值。

二忌人云亦云。新闻策划最忌的是人云亦云。在新闻的日常运作中,选题定下之后,紧接着就要制订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好我快的有创意的方案。策划者必须具备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从已知的知识、经验、感觉等出发,通过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转移经段、原型启发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过程,实现“无中生有”,即创造出他人没有提出的新的方法、构想、模型,得到新的发现,积累新的经验,进而将实践活动推向前进。.

三忌刻舟求剑。我们说,新闻报道策划既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时可能瞬息万变:即使策划人对某一事件做出了详尽周密的策划,仍然不能预计到所有可能出砚的情况。因此,策划要延伸到新闻现场,记者要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挖掘,完善新闻报道。当采访结果与策划不一致时,更是要毫不犹豫地修改初衷,不断修正新闻策划,切忌把手段当目的,切忌刻舟求剑,“硬做文章”。

四忌虎头蛇尾。如果在策划新闻报道时,对报道时机的把握、报道难度的估计等可行性方面缺乏系统周密的考虑,就有可能导致策划在实施过程中陷入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或半途而废的尴尬境地。另一种情况是实施策划刚开始时轰轰烈烈,但是到了后期,由于新的热点出现、新的选题上来、记者编辑工作产生了惰性等因素,使得一些原本有着完整策划的节目压缩播出时间,草草收场、虎头蛇尾。这也是实施新闻报道策划的一大忌。

节日创意策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摘;新闻策划;多维视角;敏锐度

文摘的特点是帮助受众有效地获取资讯,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给文摘提出了新课题,如何提高信息整合效力?做好新闻策划是关键。

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播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报道所做的设计与规划。文摘做新闻策划,条件是得天独厚的,材料丰富不用奔波采写,主题选择多样,视角多维可以不拘一格。而且文摘主动做策划也是对传统被动摘文的一种思路创新,面对媒体间竞争的日趋激烈,提高阅读品味是对读者负责也是对新闻价值有效传播的一种自觉职业操守。现以《文摘周刊》2011年推出各类有影响的策划案例进行探讨。

多维选题 智慧变通

有人说,文摘是故纸堆里拣黄金,这需要眼力需要智慧更需要变通。做新闻策划同样如此,要有精准的选题、独特的创意和合理的运作。

1、不同版面,协同作战

文摘的特色是精编精选、薄报厚读,各个版面分工明确,有其报道的独特性,既相互独立也协同配合。当重大事件发生后,一般来说,会根据事件的特点和报道的侧重,选择在哪个版刊出,也可采取版面横向组合策划,丰富报道的主题。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两列动车高速追尾,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如此特大的交通事故,属于动态新闻,事件之后各种新闻会不断出现,都市报一般的做法是抢先报道新闻。文摘报在新闻披露方面往往滞后,所以要想跟都市报有差异,只能做特色,放弃一般性的动态新闻,抓重点抓特色。面对这次重大事件,怎样另辟蹊径,做出不一样的新闻策划?《文摘周刊》利用不同版面功能分工的特点,采用了组合式连续策划的方案。由主编根据选稿结果,比较版面特色,提出策划方案,商讨后由总编最后定夺。7月29日先在特稿版做专版,刊登两篇文章——《一个破损车轮夺走百余生命,灾难后高铁设计更安全,乘坐者更多(肩标)车难让德国重建高铁信心(主标)》、《彻底纠错而不是简单处理几个人(肩标)日本新干线:创47年“安全神话”(主标)》,以德日两国在发生类似重大事故后的处理善后情况为报道内容,区别都市报就事论事的局限,以它山石之法去反观事故背后的深刻寓意,更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并引发思考,两篇文章的组合配以编者按,以抓报道面和深度为特点。两天后即8月1日,在社会版再推出以此次事故为重心的专题策划《他们的笑容,永留人间》,纪念追尾事故中遇难的那些普通人,同样是剑走偏锋,综合众多媒体报道,从零散的报道中撷取那些感人的人物故事片断做另类策划。选取的4组遇难者身份有差别,故事的个性化和情感的特殊化,使策划无论是内容还是主题都相当吸引受众,可以了解这些普通人生死一刹那前后并不平凡的人生印迹。

同一事件,两组策划,不同看点,你抓深度,我重情感,视角多维,风格迥异,意义非凡,相得益彰。

2、借力用力,遍地开花

借力用力就是用巧劲巧用劲,文摘做策划有时需要这种“巧力”,即借助一则新闻消息做深度做广度。这样的策划选题很重要,它往往淹没于形形的新闻堆里,如何从中拣出黄金,一是靠善辨的眼力,二是靠敏锐的判断,三是靠准确的时机。在新闻处于发酵阶段或影响力逐渐增大时,推出专版策划,效果会更明显。去年张艺谋呕心沥血打造的巨片《金陵十三钗》全球上映。作为商业电影,它的前期宣传铺天盖地,各种相关资讯连篇累牍。文摘做这个选题,要么淡化处理,要么角度独特。经过反复思考,《文摘周刊》先是在人物名流版,推出专题策划《五年?六亿“谋”成“钗”》,从监制导演到男女主演编剧“一网打尽”,突出人物报道的鲜活性独家性,区别都市报易碎的零散新闻,主抓新闻背后的故事,选材上更贴近更有关照性。随着电影的上映,读者的新鲜度有所转移,更加关心70年前发生在南京那场人间浩劫背后的真实故事。在这个节点上,《文摘周刊》再次巧用劲,推出《1937国际友人金陵救赎》专题策划,选登更加真实详细解密的历史资料,展现国际友人面对日寇血洗南京城,不顾自身安危所做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魏特琳、拉贝等等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守护难民的感人事迹,内容丝丝入扣,突出细节。这种连续性针对同一新闻选题所做的不同体裁立体式的策划,互补有衔接更显连贯透彻。

对于新闻策划的选题,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可以预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活动和事件或非事件性新闻;二是非可预见、有重大影响的突发性事件,需要在及时发出第一条消息的基础上进行跟踪报道;三是新闻媒体自己设立的重要问题性报道、活动性报道。以上所例可视为第一种选题做法。因为可以预见,所以可以借力,只是这种借力的目的性很明确,而且可选的资料品种多样,方便取舍调度,选题的确定和策划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可以预想。对于第二种策划选题,非可预见的突发性事件,在新闻传播速度方面,显然不是文摘的强项,但却有借力用力的优势,只是这种策划往往不局限于一个或几个专版,随着突发事件的不断变化,报道的内容会有所转向,他为我用是文摘立足的根本。如何利用好更多相关事件新闻报道为我服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重创日本沿海各地,并造成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重大事故,引发世界核恐慌。这种连锁性的突发新闻显然不是在个别版面综合报道就可以完事的。《文摘周刊》在大地震发生后,在国际版率先推出策划版块,主抓事件对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影响程度的综合报道,严格地说,这不算策划,只是应急的一种编辑手法。随后在历史版推出专题策划《回眸日本历史大地震》,是对新闻之外的延伸链接。再之后,福岛核危机神秘登场,做新闻似乎已不太合适宜,所以策划方向有所改变,采用拉长战线、多维方式、遍地开花的策略,国际版主抓深度,连续刊登《日本为何发生史上最强震》、《日本核灾恶果深不可测》、《核灾或让日本踏入“崩溃十年”》、《日本“核爆”警示世界》、《核危机考验日美盟友关系》等稿件,以日本本土为新闻策划切入点,从日本自身来看这场灾难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此外,一版聚焦要闻版主抓广度,连续推出《世界各国重估核能安全》、《钍堆或可挽救核信任危机》、《中国将建更安全的第四代核电》、《法国核电启示录》、《大亚湾核电站探秘》等等,从更广泛的角度来探讨核电该何去何从。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采用不同期数不同版面不同角度不同侧重,连续报道同一主题的“策划”,看似分散实为匠心体现,这种连锁反应式的策划是一次全新尝试。

对于第三种策划选题方案,文摘由于性质决定,没有系统的采访队伍,如何确立属于自己的策划选题,需要高度的敏锐度,更需要清晰的政治头脑和大局意识。

突出细节 传达情怀

1、主动出击,精心打造细节

2011年重大历史纪念有很多,比如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等。《文摘周刊》多年来一直善于做纪念专刊,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2009年建国60周年都推出纪念策划专版,取得过良好的社会效应。

细数成功秘诀,纪念专刊在形式上不吝版面,内容上围绕主题,点线面结合,轻重得当,主抓关键点,突出细节。2011年7月1日恰逢建党90周年,之前半个多月,《文摘周刊》总编就与相关主编责编商讨做专版的方案。由于90年中历史事件太过繁杂,无法做全貌,需抓主要节点事件和重要转折点,但脉络要清晰,于是总编提出3点意见:一是主题,即民族复兴;二是节点,以建国前后分上下两个篇章;三是关键点,建国前以建党、抗战、内战、开国大典为重点,建国后以抗美援朝、民族自治、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为重点,整合历史资料,突出细节,来演绎历史的厚重和深远影响。主菜有了,还需要配菜,也就是策划主题的系统性,那些主关键点中有一些次关键点,就采用图片配说明的形式表现,既全面系统了也丰富美化了版面。《旗帜,引领中华民族复兴!》上下两篇用两个通版的形式推出后,受到广泛好评,并荣获2011年度安徽新闻奖版面二等奖。

文摘报由于人手有限,有策划意向后必须主动提前准备,也必须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运作。着手准备策划前,需要头脑清醒,主观意识明确,查寻备足资料,特别是首次解密的新鲜材料。在熟知的历史大事件报道中,需用细节补充和新角度诠释,所以说文摘的编辑案头活儿要细要足也要善于变化。比如《文摘周刊》2011年10月10日推出的《辛亥百年风云》纪念专版,以历史事件发生的前中后三段式,主抓策划选题的特点,突出“风云”的特色,首次披露了诸多历史细节,用鲜活的史料来阐述革命锐不可挡之势和取得胜利不易之举。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无限的创意,摈弃粗线条,突出历史关键点,使策划详略得当,环环相扣。

可以说,策划如同做文章,谋篇布局细思量,才有“下笔如有神”的豁然开朗。

2、善于归纳,体现人文情怀

新闻策划是一种高屋建瓴式的思想体现,也是媒体人掌控新闻势态和事件发展的能力。一般来说,策划是宏观把握,微观入手。最通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归纳法,即将一段时期内发生的重大新闻做总结性的汇总,或是把相关事件人性化的结合等等。2011年12月30日《文摘周刊》在国际版推出《2011,地球村十桩“最”》就是典型案例。版面采取卡片式,以“最”字领衔,分为最·结局、最·争端、最·丑闻、最·天灾等十个段落,每个段落再细分排列十件要事,汇总一年来“繁忙”的国际事务,用最直观的归纳,给地球村来个“年终总结”。100件大事要事一览无遗,体现编者的宏观把控能力,也体现了文摘报“你无我有,你有我精”的办报理念。这种资料归纳从内容的选择到编排也反映了一种人文情怀:关注国际冷暖,了解读者需要,表达思想诉求,体现文摘主旨。这也是文摘的风骨个性所在。

除了总结性的策划,归纳法的精妙之处还在于思想空间上的立体感。比如《文摘周刊》去年曾推出社会纪实类专题策划,用编者按取代主题词来讲述一个比较沉重的社会话题:。新闻由头来源于大陆首份“”调查报告,主文《揭开“少女”隐秘生态》,以鲜活的群体案例来讲述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辅文《英国“名门”离经叛道》,则是以个案来扩充对“”国际性、社会性问题的系统探讨。读者应该在文章火爆内容的背后看出文明道德在时代前进过程中的扭曲裂变,思考人性的善恶本源。我们在鞭挞这种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应该体恤那些受伤的心灵,关爱她们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媒体的良心。编者在策划时考虑到全局意识以及群体与个体的整合,全面客观细腻地传达策划意图:健全法制,加强道德教育,还青少年一片净土。

还有一种人文情怀深藏于策划者心中,也体现于版面元素之中,不易察觉却足以表达策划者内心情感的。在纪念去年温州动车事故遇难者的专版中,策划者有意淡化策划痕迹,不用“特别策划”的字样,也不突出策划者是谁谁谁,甚至把原本套红的版目也改成套黑,表达了一种尊重、低调、纪念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