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稻实验方案

水稻实验方案

水稻实验方案

水稻实验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111-01

江津区水稻只要病害为常发性的水稻纹枯病和偶发性稻瘟病;主要虫害为常发性的二化螟、稻飞虱,偶发性的稻纵卷叶螟。在水稻生产中,病虫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索病虫对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科学评估防治效益,开展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药效试验十分必要。

一、试验目的

了解不同药剂组合处理对江津地区水稻全程生育期内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的增产效益。

二、试验地点选择

试验地点选择在重庆市江津区李市镇林家嘴居4组,该试验地地块地势较为平坦,土壤性质、肥力相对均匀,属水稻生长整齐的种植区。主要种植方式为移栽稻。

三、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一共设置四组处理,分别为:

处理一:锐胜+亮盾+福戈+爱苗+顶峰组合方案(简称先正达“福苗”方案)。

处理二:锐胜+亮盾+福戈+阿米妙收+顶峰组合方案(简称先正达“福妙”方案)。

处理三:常规用药方案,各地按常规用药技术自行确定。

处理四:空白对照区。

其中处理一、处理二的示范面积均为10亩, 处理三的面积4亩,空白对照区0.3亩。

四、药剂喷施方法

统一喷雾器、喷液量。喷液量不少于每亩30kg,用弯喷头喷细雾。

五、效果评价

1. 药效评价

根据试验方案要求:在防治后病虫害防效稳定期调查1次主要病虫害的防效,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示范准则》进行,根据试验地点病虫发生的具体情况,今年仅需要调查二化螟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数据。

1.1二化螟防效

在二化螟为害症状稳定后,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50丛水稻。根据调查发现:对照区枯心率为9.82%,处理一的枯心率为0.88%,处理二的枯心率为1.14%,处理三的卷尖叶率为2.34%。故三组处理的防效分别为:91.04%、88.39%和76.17%。

1.2 纹枯病的调查

水稻乳熟期调查一次防治效果。调查采取定点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分级时按照试验实施方案中的标准进行。

根据调查得到,对照区病情指数为8.51,处理一病情指数为1.44,处理二病情指数为1.56,处理三病情指数为2.45。故三组处理的防效分别为:83.08%、81.67%和71.21%。

2. 对水稻的抗早衰作用及增产效果

2.1抗早衰作用

从收获时的田块植株颜色来看,处理一、处理二田块的颜色明显较处理三和空白对照田块更为青翠(有照片为证),没有倒伏的出现。在收获后第一时间进行了稻谷水分的测定,发现各处理组稻谷的含水量分别为23.2%、22.8%、19.2%和18.7%,所以说处理一和处理二在水稻抗早衰的功能上有明显的作用。

2.2增产效果

通过试验方案的测产方法,分别对四组处理进行测产后得出各自的理论亩产分别为:514.6、514.1、445.7和436.6。由此可以看出处理一和处理二具有较为明显的增产作用,其增产比例分别为17.9%和17.7%。

3. 安全性评价

从整个植物生长期内的用药情况来看,处理一和处理二并没有药害的发生,且附近人畜也没有中毒的现象。

水稻实验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水稻;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成效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1.1 实施地点

实施地点选择在西秀区水稻主产区旧州镇沿刑江河流域的浪塘村、五翠村、旧州村、文星村、茶坡村、高车村六个村,涉及农户3905户。该示范片海拔1250~1280m,水源光照条件好,土壤肥沃,地势相对平坦,坝区大。灌溉水源有型江河流域、仙人坝水利沟渠、鹅项水库自流灌溉。项目示范区内有县道安顺至旧州至刘官公路贯穿境内,并村村通乡村公路,交通方便,通信、电力、水利设施条件优越,农田基础条件较好,辐射带动能力强,农户在种植水稻夺高产上有一定基础和积极性,是西秀区水稻主产区之一。

1.2 实施前生产与技术推广情况

实施前,该区域农户在科学种田水平上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优选良种、培育分蘖壮秧、合理密植、施肥上偏氮、少磷、缺钾、无微肥、追肥时大都采用一次性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科学管水、挖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叶面喷肥等方面存在不足,致使这一区域水稻常年平均667㎡产量550~600kg,少数好的田块667㎡产量仅达650kg左右。

实施前各项技术推广指标统计为:杂交水稻品种覆盖率100%,水稻旱育秧技术覆盖率63.5%,水稻规范化栽插覆盖率83.2%,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83.2%,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79.5%,机耕机插机收覆盖率43.3%,旱育保姆物化技术覆盖率36.8%,生态旱育秧技术覆盖率达62.5%。

2 实施成效

2.1 示范片考核指标

2.1.1 规模

水稻连片示范667hm2。

2.1.2 单产

连片示范平均667㎡产量720kg以上,老示范区示范片较上年单产增产2%以上,新示范区示范片较上年单产增产10%以上,均较常规栽培增产20%以上。

2.1.3 总产

辐射带动全县均衡增产。

2.1.4 技术指标

杂交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100%,水稻旱育秧技术覆盖率100%,水稻规范化栽插覆盖率100%,水稻测土配方覆盖率100%,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100%,机耕机插机收覆盖率比上年提高20%以上,超级稻、旱育保姆包种、无纺布覆盖、沼肥应用、缓控释肥料等技术有较大的示范面积。

2.1.5 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与技术培训

每个万亩示范片制定一张技术模式图进行标准化生产,至少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或5户种粮大户,骨干培训不少于500人次,一般培训不少于3000人次。

2.1.6 宣传、资料、档案

项目实施区域要有宣传标牌和规划图,编写宣传简报10期以上,并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上报到5次以上。项目落实地点、面积、培训、生产管理、测产验收、项目总结等有关资料要建档立案,示范户要有花名册。

2.2 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2.2.1 项目实施规模完成情况

实施结果统计,实际完成700hm2,比考核指标667 hm2超33hm2,超5%。项目涉及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五翠村、旧州村、文星村、茶坡村和高车村,涉及农户3905户;其中浪塘村:116hm2,551户;五翠村:110hm2,583户;旧州村:143hm2,923户;文星村:175hm2,834户;茶坡村:78hm2,495户;高车村:78hm2,519户。

2.2.2 项目产量完成情况

成熟时,项目实施小组按照《贵州省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实施办法》,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抓测产验收工作。

(1)省专家组临田测产验收结果:2012年9月25日,贵州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验收组,对我区承担实施的该项目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验收组按贵州省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实施办法,听取了我区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审阅了我区理论测产自测结果和有关档案,实地察看了项目区水稻生长情况,根据项目区稻田自然分布,水稻田间长势分三个片区,分别随机抽取高、中、低各三块共九块田进行了实割实测,产量实测结果如下:①五翠片区:农户王学明, 面积533㎡,品种湘优109,667㎡产量814.48kg;农户杨武科,面积867㎡,品种湘优109,667㎡产量775.57kg;农户唐正武,面积1067㎡,品种T优300,667㎡产量696.70kg。②文星片区:农户汪自明, 面积667㎡,品种湘优109,667㎡产量852.39kg;农户杨启珍,面积733㎡,品种科优21,667㎡产量846.85kg;农户张进忠,面积533㎡,品种科优21,667㎡产量844.50kg。③茶坡片区:农户刘开祥, 面积1000㎡,品种湘优109,667㎡产量819.59kg;农户郭秀汝,面积733㎡,品种T优300,667㎡产量769.34kg;农户朱祥, 面积1533㎡,品种湘优109,667㎡产量645.46kg。

以上三个片区共九块,面积7667㎡,加权平均667㎡产量764.72kg。最高亩产田块为文星村汪自明田,667㎡产量852.39kg。省专家组对项目区水稻长势情况评价:项目区水稻整体长势均匀,全面推广应用了大穗型杂交优良品种、新型旱育秧、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在今年栽后长期多雨低温、病虫害发生较重的情况下,由于各项配套措施得力,特别是病虫害统防统治、排水晒田和施肥抓得扎实,技术指导到位,项目区水稻生长明显好于往年,增产效果明显,达到了目标要求。

(2)项目验收结果:我区按照省要求,分六个片区抽样测产验收,项目共计验收50个样本,其中:上等样本14个,验收面积12667㎡,收获稻谷15572.45kg,平均667㎡产量819.60kg,代表项目面积188.12hm2,占26.874%;中等样本28个,验收面积2.7hm2,收获稻谷30429.51kg,平均667㎡产量755.08kg,代表项目面积399hm2,占57.001%;下等样本8个,验收面积0.76hm2,收获稻谷7794.24kg,平均667㎡产量683.71kg,代表项目面积113hm2,占16.125%。共计验收面积4.7hm2,代表面积700hm2,总产稻谷7989565kg,加权平均667㎡产量760.91kg,比考核指标平均单产720kg超40.91kg,超5.68%;较上年项目单产745.83kg增15.08kg,增2.02%;较常规栽培单产560kg增200.91kg,增35.88%,全面完成项目单产考核指标,总产辐射带动全县均衡增产。

2.2.3 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实施重点抓技术配套,全面提高技术到位率。完成5个100%。即:①杂交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其中超级稻占55%;②水稻旱育秧技术覆盖率达100%,较实施前提高36.5%;③水稻规范化栽插覆盖率达100%,较实施前提高16.8%;④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100%,较实施前提高16.8%;⑤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100%,较实施前提高20.5%;⑥机耕机插机收覆盖率65%,较上年提高21.7%;⑦超级稻、旱育保姆包种、无纺布覆盖、沼肥应用、缓控释肥料等技术有较大的示范面积。旱育保姆物化技术覆盖率达42.8%,较实施前提高6%;生态旱育秧技术覆盖率达63.8%,较实施前提高1.3%。全面完成各项技术指标。

2.2.4 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与技术培训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统一制定一张技术模式图,技术人员“按图施工”,实行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因地制宜与全国种粮大户何少文及刘官乡水桥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在项目区实施6.7hm2的水稻机插秧示范片,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实现机械化操作;同时,与省、市龙头企业——安顺市西秀区树锋粮油有限公司相结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订单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按不同的农时季节,采取集中培训、分村培训、召开现场会培训等相结合,分步骤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共举办技术培训38期(次),累计培训骨干人数1200余人(次),一般培训5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

2.2.5 宣传、资料、档案完成情况

项目的规划、实施、验收过程中,在主要路段、村委公示栏等地方,张贴宣传标语100余幅,组织发动高产创建宣传5场(次),大力宣传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的意义;指派专人负责搞好项目区的规划、造册登记,绘制规划图、实施图,撰写培训资料,田间管理记载,图片收集,完成测产验收资料、项目总结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资料;按农业部和省要求在项目区醒目位置制立标牌,便于农户了解高产创建工作;及时编写简报10期;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12次报道高产创建项目,使高产创建活动家喻户晓。

2.3 经济、技术、社会、生态效益

2.3.1 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区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农民对高产创建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效益分析得出:项目区较对照新增总产量1794600kg,新增总产值536.57万元,新净增总产值362.27万元,项目纯收益1314.94万元,新增纯收益358.57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22,新增投入与新增总产值比1:3.08,推广费用与新增纯收益比1:38.76,新增投入与新增纯收益比1:2.06,新增费用与新增纯收益比1:2.01。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3.2 技术效益

通过对当今水稻生产先进技术的集成推广,主攻单产,从选种—育苗—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改变以往的一次性追肥,实行目标产量施肥—科学管水—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增施钾肥—叶面喷肥等技术措施,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获得平均667㎡产量760.91kg的成绩,技术效益显著。

2.3.3社会效益

项目区张贴宣传标语100余幅,发动高产创建宣传5场(次),采取局集中培训、到乡镇培训、到村培训,共计举办技术培训38期(次),累计培训骨干人数1200余人(次),一般培训5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通过技术培训良种良法一起推,科学防治病虫害,科学管水,农民得到了技术指导;项目区水稻增产、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项目参加办点人数29人,落实配套资金物化补助18.5万元,通过突出抓好“四个结合,两个突破”,即抓好与农机的结合、与产业化的结合、与种粮大户的结合,与新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产量与效益的突破,对项目区和周边村寨乃至非项目区群众影响很大,社会效果很好。

2.3.4生态效益

项目通过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超级稻和抗性强的大穗型杂交水稻高产品种、生态旱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科学管水等技术,不选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实施生态农业,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达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3 主要做法

3.1 组织措施

3.1.1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实施小组

西秀区政府和农业局领导及市农技站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抽调精兵强将实施该项目。领导小组由西秀区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区长担任组长,区农业局、旧州镇镇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区科技局、统计局、区财政局组成。实施小组组长由区农业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农技站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3.1.2 责任落实、分工明确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检查督促村干部和所涉农户的思想工作、行政措施。技术实施小组负责规划、造册登记、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物资发放、技术指导、搞示范,负责高产指挥田、资料收集及总结工作。日常工作由农艺师胡绪琴具体负责组织与主持技术实施。

3.1.3 行政与技术相结合

对项目所涉及的6个村实行行政负责和技术负责责任制。每个村明确聘请一名农科示范户配合包村技术员,由包村技术员、村干部、聘请农科户具体抓。

3.1.4 加强项目监管,健全考核机制

项目领导小组分别在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期、后期对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对项目区包村技术人员实行目标考核,将考核情况作为年终考评、评优等的重要内容,强化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技术人员的参与热情,确保包村技术人员各负其责、各尽所能。

3.1.5 强化宣传,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技术到位率

在项目的规划、实施、验收过程中,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高产创建的政策措施、典型事例、成功经验、实施效果,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组织召开了各村村支两委、村民代表、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及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人员参加的高产创建宣传发动5场(次),张贴宣传标语100余幅,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意义;采取局集中培训、到乡镇培训,到村培训,共计举办技术培训38期(次),累计培训骨干人数1200余人(次),一般培训56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报道12次,做到高产创建深入人心,任务、目的、技术家喻户晓和技术到田,确保技术到位率。

3.1.6 建立高产创建指挥田,开展超高产竞赛,组织观摩交流

(1)建立高产创建指挥田。对项目实施小组全体人员分片区分村每人都负责一块高产指挥田,并插牌,牌上写明技术负责人和农户的姓名,以起到示范与引领的作用。

(2)开展超高产竞赛。为了抓好2012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和充分调动和鼓励项目区农户的积极性,经区农业局研究决定,在项目区开展水稻高产竞赛活动,凡667㎡产量达900kg以上的农户都给予奖励。在667㎡产量900kg以上的农户中,根据产量的高低,评出前三名,给予重奖: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500元,三等奖1000元,其余的都给予达标鼓励奖500元。

(3)组织观摩交流,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根据水稻生长各阶段的特点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指导,组织各村村干部、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农技人员等相互到各片区现场观摩,交流经验。

3.1.7 项目痕迹管理

认真搞好规划,造册登记,做好图片收集和物资发放公示,建立健全项目档案资料,搞好项目痕迹管理;做到示范区有实施图、规划图;完成编写简报10期;在示范区醒目的位置,按农业部和省要求制立标牌,标明主推品种、技术、负责人等信息,便于农户了解高产创建工作。

3.2 技术措施

抓好技术组装配套,首先突出无纺布、旱育保姆旱育秧。按照高产创建实施方案中工作进度的安排及高产创建技术方案要求,项目区首先突出推广无纺布、旱育保姆旱育秧技术,在旧州镇浪塘村清水组规划、落实育苗0.7hm2,召开技术培训会和现场会,然后六村推进。项目技术措施参照省技术方案并结合前3年承担实施该项目的经验上制定了《西秀区2012年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方案》,按技术方案实施。

3.2.1 选择适宜品种,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超级稻及高产杂交稻品种湘优109、T优300、金优527、科优21,作好种子处理。

(1)适时播种。于清明前后播种,采用保温旱育秧和旱育两段秧,培育分蘖壮秧。

(2)适龄移栽。根据项目区耕作制为稻油两熟特点,于5月下旬~6月上旬,秧苗叶片为6.1~7.1叶龄移栽。

(3)合理密植,规范栽插。根据项目田块肥力,中等、中上等田每667㎡1.3万窝,规格为(33cm×20cm)×19cm,中等田每667㎡1.38万窝,规格为(30cm×20cm)×19cm,另寨脚田,肥田掌握在1.1~1.2万窝。一律实行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插秧,对各村指挥田特制300根打点绳子和配套600把标尺发到农户,用宽窄行标尺拉一行栽一行,实行精确定量栽培。每窝基本苗,秧苗发儿多的栽1粒谷苗,发儿少的强调栽2谷粒苗,确保每667㎡基本苗达6万以上。

(4)根据测土结果,实行N.P.K配方施肥。要求在667㎡施优质农家肥1000kg基础上,总施肥量为667㎡施尿素12.5kg、复合肥50kg、钾肥20kg。控氮增磷钾,采取前促、中控、后补,具体为基肥667㎡施复合肥50kg、钾肥10kg,秧苗返青后667㎡追尿素7.5kg,孕穗中期667㎡施尿素5kg、钾肥5kg,齐穗后667㎡施钾肥5kg作壮籽肥。

(5)科学管水:一律实行浅水栽秧,后渗水返青,一周(返青后)立即放薄水促发儿,足苗控水晒田。拔节孕穗期至抽穗杨花期保持寸水(浅水层),齐穗后干湿壮籽。

(6)实施叶面喷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于灌浆初期喷一次。

(7)实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要求,根据水稻生长期病虫害发生规律对农户进行了立枯病、苗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穗颈瘟等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培训及项目区的综合防治, 确保水稻安全生长。今年6月以来,我区多雨低温,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稻飞虱、稻瘟病的为害,项目实施小组人员不辞辛苦,多方精心选药,积极组织农户防治,使项目区水稻处于正常生长状态。

与常规栽培技术比较,上述八项技术措施常规栽培未完全做到,特别是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目标产量施肥、科学管水控水晒田、叶面喷肥等常规栽培未做到。

3.3 创新工作机制,开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依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开展高产创建,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积极推进高产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结合项目区实际,因地制宜与全国种粮大户何少文及刘官乡水桥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在项目区实施6.7hm2的水稻机插秧示范片,从播种到收割,全程实现机械化操作。同时,与省、市龙头企业——安顺市西秀区树锋粮油有限公司相结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订单模式,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3.4 搞好试验研究,完善技术措施

项目区通过开展品比、播期、密度、栽培模式、施肥等多种类型试验,筛选适宜当地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完善技术措施方案,为高产创建提供技术支撑。

4 存在问题、经验启示及建议

4.1 存在问题

(1)自然条件的影响。今年6月以来我区多雨低温,导致秧苗生长缓慢、分蘖差,到控水晒田时,有部分田块的有效穗未达到目标产量要求;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阴雨连绵,严重影响了水稻正常的收割时节及项目区相关配套的新技术的试验验收。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坝区坝田创高产条件需要改善。虽然项目所选区域坝田光热水、交通和群众科技意识相对有一定基础,但坝田中沟渠、机耕道欠缺,抗风险能力差,给高产创建带来影响。山区特殊的自然条件是制约粮食增产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因素。

(3)农资价格因素。由于农资价格上涨,水稻生产纯收入比较效益低,相当农户不愿意多投入,突出表现在N、P、K配方购买钾肥少、足苗控水晒田和抽水灌田、叶面喷肥上不愿多花工日。

(4)劳力及多投工投劳问题。高产创建比常规栽培必然要多花工日,由于农业纯收入低,外出打工经商的青壮年多,农忙和农事季节对高产创建的实施有影响。

(5)栽插深浅不规范。部分田块栽插过深,降低了秧苗的低位分蘖,导致秧苗分蘖差。

(6)项目资金到位滞后,工作开展有一定的困难。

4.2 经验启示与建议

(1)加大科技投入。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开展农业适用技术推广。(2)技物结合。项目资金提前下拨,物化补助才能按季节及时到位。(3)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种粮大户,不断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实施规模化生产。(4)示范区田块产量水平差异较大,需进一步加大标准农田建设力度。

水稻实验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早稻;高产创建;实践;成效;东至县尧渡镇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37-03

早稻高产创建工作落户东至县尧渡镇至今已是第6个年头,尧渡镇农技站在认真总结前几年早稻高产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提早谋划,把早稻高产创建作为全镇粮食生产的重头戏,积极推行县、乡、村3级联创,党政强力推动,部门紧密协作,专家领衔指导,种田大户积极参与;整合项目,整合资金,集成实用集术,示范推广农机农艺配套、适合现代规模农业生产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器械、新技术,包括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切实做到“五有五统”;注重提高创建质量,着力增强辐射能力,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为全年水稻增产开好头,布好局。

1 实施成效

1.1 规模与品种 2015年,尧渡镇早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仍落实在尧渡镇汪村、建东、毛田、查桥、管山、大庄等6村,涉及84个村民小组,2 505户农户,面积728.63hm2。示范片早稻品种主要选用2014年示范丰产性、抗病性均较好的中早35、中早39,2个品种的种植面积达到653.33hm2,约占示范片面积的90%,基本做到“品种统一”。

1.2 产量与效益 根据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测产验收办法,我站申请了县早稻测产专家组,于7月14日对早稻“万亩示范片”进行了产量结构调查,被调查9块田,平均667m2穗数251 888.4,每穗总粒数101.1,实粒数81.8,结实率80.9%,按好、中、差各类型田块所占面积权数,测得示范片2015年平均单产440.9kg/667m2,比创建目标产量440kg/667m2高出0.9kg/667m2,比2014年单产低24.5kg/667m2(主要原因是受6月份长时间低温寡照影响),但较全县早稻平均单产390kg/667m2高出50.9kg/667m2,增纯收入100元/667m2以上。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和各项技术的落实,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技能,通过组织现场观摩,让粮农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带动了全镇乃至全县早稻生产的发展,通过推广新良种、新技术,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值,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了化肥、农药对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通过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规模大户插秧用工难、栽插密度难以保证问题。

1.3 技术应用情况 通过高产创建工作的开展,有效推动了各项先进生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配方施肥面积达95%,统防统治面积达85%,肥水管理统一面积达90%,机械整地机械收割、秸杆粉碎还田面积达90%,栽培模式由传统的手工栽插向旱育塑盘抛秧、精量直播、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等高效轻简模式转变。2015年旱育塑盘抛秧面积占30%,直播面积65%,机械化插秧示范6.67hm2,手工栽插不足5%。

1.4 机制创新情况 水稻高产创建工作面积大,涉及农户多,资金少,任务重,如何提高创建质量,必须进行工作机制创新,把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实行县、乡、村3级联创,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做到科学选点;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积极吸纳、培育种粮大户、水稻专业生产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参与高产创建,促进示范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推进创建活动转型升级。

1.5 辐射带动效果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全镇早稻良种的更新、咪鲜胺浸种预防恶苗病、机械化插秧、肥水科学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使得2015年早稻示范片在孕穗期长期阴雨寡照的不利气候条件下,仍获得较好收成。

2 主要技术措施

在技术措施上,按照选用丰产性好,较抗稻瘟病,能满足晚稻接茬的中早35、中早39常规稻作为早稻主栽品种,采用旱育塑盘抛秧、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精量直播等节本、省工、轻简、增效栽培方式,通过培育壮秧,增加栽插密度和基本苗数,强化肥水管理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的技术思路,突出成熟技术的组装集成与创新,实行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机综合配套。坚持做到“五个统一”:

2.1 统一品种 早稻示范片全部选用生育期适中、抗病性较强、叶色较绿、分蘖率中等、株型较好、茎秆硬、抗倒伏、丰产性较好的中早35、中早39等中熟早籼品种,实现了早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一片一种连片种植。

2.2 统一技术模式 示范片以精量直播栽培方式为主,大力推广旱育塑盘抛秧,积极引入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早稻直播技术要点:精整大田(平、光、实),药剂浸种、冷尾暖头播种,用种量10kg/667m2左右,播后1~5d用苄嘧磺隆・丙草胺封闭杂草。塑盘抛秧技术要点:适时播种(3月25日至4月5日),浇足底水,旱育旱管,适时抛栽(秧龄25d左右),667m2抛秧量2.2万穴左右。机械插秧技术要点:培育适于机插壮秧,精整大田,667m2栽1.5万穴,基本苗6万/667m2左右。

2.3 统一肥水管理 依据“攻前、稳中、促后”的施肥原则,统一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平衡施用,根据水稻生长发育和目标产量的需肥规律、土壤化验结果,明确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切实提高施肥效果和肥料利用率。早稻每667m2施基肥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含量15-15-15)25~30kg,抛后或栽后7d施分蘖肥,用量为尿素5~6kg,5~7d后再次施分蘖肥,用量为尿素5~7kg,直播田2叶1心时施尿素10~12kg。5月底至6月初烤田复水后施高氮低磷高钾(20-10-20)复合肥10kg/667m2作穗肥。齐穗后结合穗期病害防治用磷酸二氢钾100g/667m2对水喷施,促进籽粒壮实,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在做好肥料科学使用的同时,抓好播栽后大田水分管理,做到薄水活蔸,浅水分蘖,及时晒田,有水施肥施药,有水孕穗抽穗,湿润壮籽。通过间歇好气灌溉,使土壤处于富氮状态,实现以水调气、调肥、活根、壮秆、养叶。

2.4 统一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认真做好水稻直播田、机插田田间杂草综合治理,切实做到“一封二杀”。早稻恶苗病、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是尧渡镇早稻主要病虫,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积极开展病虫绿色防控。2015年东至县示范片统一采取了咪鲜胺浸种预防早稻恶苗病、统一投放二化螟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机防队统一开展一代二化螟、水稻穗期综合病虫害化学药剂防治,不仅降低了用药成本,提高了防治效果,而且减轻了生物灾害损失,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5 统一机械化生产 示范片组建了机械化作业队伍,实行统一机耕、机插、机收,抢住了季节,提高了工效,降低了劳动强度,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防止了过早割青,减少了产量损失。机耕率达100%,机械打药60%,机收率达100%。

3 主要工作手段

为切实把“万亩示范片”办成东至县高产示范样板,办成先进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从工作措施上,做到有组织领导、有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有技术有资金投入、有宣传培训观摩学习、有检查验收评比。

3.1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高产创建活动的全面落实,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镇长为组长、镇农技站、镇农机站等相关单位和相关项目村村长为成员的水稻高产创建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

3.2 制订好水稻高产创建方案和技术方案,确保高产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县高产创建技术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订了《2015年东至县尧渡镇水稻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确立了2015年水稻高产创建规模、产量目标、实施内容。

3.3 加大技术投入,加强资金扶持 我站安排3人分片负责,长期坚持在示范片第一线,建立水稻苗情观察记载田、品种对比试验田、新技术对比试验田,亲自把握住各个关键技术环节,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使高产创建得以强有力技术支撑。同时,加大了示范片资金投入,加大了各种试验示范,加大了新技术、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物化补贴力度,做到高产创建项目资金专款专用。2015年投入资金额度达6万元。

3.4 加大宣传培训、观摩学习力度,扩大示范影响,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抓好宣传和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识及水平,是搞好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的前提。主要做法如下:(1)开展技术培训,请省指导专家亲临授课;(2)召开技术现场会,组织全体技干、种粮大户观摩学习新技术应用效果,同时邀请新闻媒体报到,扩大示范影响;(3)发放技术明白纸;(4)树立示范标牌,注明创建单位、目标产量、行政技术负责人,接受群众监督,自我加压。

3.5 强化测产验收,实行绩效考评 按照国家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产量测产验收办法进行测产,严格程序,规范测产,确保产量真实。同时对各示范片建立以面积落实、品种选用、主推技术、创建成效、组织方式、资料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考查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村与村、户与户之间的高产竞赛活动。评出高产创建优秀示范村、优秀技干、优秀示范户,给予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4 经验与体会

4.1 领导重视是抓好高产创建的前提 尧渡镇领导对发展粮食生产十分重视,尤其对高产创建非常关注,镇主要领导多次到示范片进行督查和指导,对高产创建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领导身体力行,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促进了高产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4.2 及时开展技术指导是抓好高产创建的关键 为搞好高产创建,我站经常邀请县级业务部门相关专家上门巡回指导,进行技术专题研究,突出成熟技术的组装集成,保证了示范片上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全覆盖。

4.3 统一供种是确保连片示范的基础 2015年,尧渡镇在早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上实行统一补贴供种,做到了集中连片种植,确保了示范片的整齐度、美观度。

4.4 落实资金投入是搞好高产创建的保证 为保证高产创建顺利完成,在实施过程中,我站对购买种子、技术培训、办点示范、印刷资料、下乡派车等方面所需的经费都予以优先保障,促进了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

水稻实验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坚持“打防并举,源头治理”的原则,通过水稻种子安全性试验、示范、推广和品种备案登记管理等措施,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使我县种子生产、经营市场逐步规范化,力争在两年内使种子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种覆盖率达80%,良种科技贡献率达45%。

二、严格执行新品种安全性试验、示范、推广制度

依据《农业技术推广法》等相关规定,凡将在我县销售的水稻新品种(指经审定并含盖赣东北或景德镇区域但未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必须严格执行水稻新品种安全性试验、示范、推广制度。

1、经销方向县种子管理部门提出品种安全性试验、示范的申请(自行试验示范的应报县种子管理局备案);

2、提供试验示范水稻种子(每个品种3公斤)并按相关规定缴纳试验示范经费;

3、试验设小区对比和大田示范,面积每品种2亩,并做好数据记录;

4、适时组织现场观摩会和专家组评议;

5、及时对试验示范进行总结,并形成科学准确的推荐报告;

6、只有在试验中表现优异(产量高、抗性强、米质好)的品种,方可在我县逐步推广、应用。

三、严格执行种子市场准入机制,实行品种备案登记管理

凡在我县境内销售、推广的水稻品种必须到县种子管理部门备案登记,并提供以下材料;

1、品种审定登记证号、引种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及适宜区域等证明材料;

2、不再分装的包装袋正反两面照片;

3、委托企业的委托许可证或委托书及复印件;

4、委托双方正式协议书复印件1份;

5、品种进货渠道、数量以及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性等特征特性材料;

6、经营方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经营场所使用权证明或租赁合同复印件;

7、经销方身份证复印件;

四、严格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

凡未按要求实行备案登记和安全性试验、示范、推广的参照《江西省农业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化标准》相关规定处罚。

水稻实验方案范文第5篇

一、充分认识粮食高产创建的重要意义

我县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四年的稳定增长,但种粮效益不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为了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路子。粮食高产创建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它是集高产优质良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优质高效投入品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活动。通过高产创建,能够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最大限度发挥品种和技术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的生产潜力,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粮食高产创建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平台,能充分发挥样板方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在新形势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乡镇(街道)和涉农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省农业厅有关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的精神,把高产创建作为确保粮食稳定发展的中心工作,作为科技兴粮的关键举措,作为行政推动的重要抓手,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粮食生产实际,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普及推广着力提高水稻单产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86号)精神,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集约项目,集成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目标任务

在全县水稻主产区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县计划建设5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乡镇(街道),3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村,40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户。通过三年(20*—2010年)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力争全县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5%左右,示范乡镇(街道)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8%左右,力争实现全县单季晚稻亩产超过500公斤、双季稻900公斤。

三、高产创建活动的工作原则

(一)三级联创,以县乡为主

实行县、乡镇(街道)、村三级联创,以乡镇(街道)为主的原则。县负责制定高产创建活动整体工作方案,制定高产创建考核奖励办法,组建高产创建活动县级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制定操作规程,组织开展高产创建专题培训与指导,组织高产创建检查与测产评比等工作;乡镇(街道)和村两级作为创建示范乡镇(街道)和示范村活动的主体,要全面落实责任农技员制度,根据省、市、县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千亩或百亩示范方,制定具体操作技术规程,成立高产创建活动乡镇(街道)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负责高产创建各项具体工作落实。

(二)突出优势,科学选点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水稻高产示范乡镇(街道)创建为重点,选择水稻高产示范乡镇(街道)要有区域代表性,以整建制乡镇(街道)为单位,水稻播种面积万亩以上,农田基础条件好,农技推广网络健全,辐射带动能力强,基层领导重视粮食生产。示范区的确定要与全县各级开展的水稻高产示范、万村示范活动相结合,经过专家论证、领导认可,逐级报批。

(三)集约资源,合力推进

要充分发挥县、乡镇(街道)和村三级专业人才资源优势,提高粮食高产创建科技力量;集约项目资源,与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病虫综防、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与科技项目紧密结合,同时,争取配套高产创建专项经费,保证示范区建设的物质基础与资金优势,推进高产创建工作;集约各有关部门组织领导力量,县里明确由县农技推广中心牵头组织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联合种子、植保、土肥、农机等有关科室、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配合,通力协作,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各项工作。

四、高产创建区的实施内容

重点放在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和降本增效上。

(一)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对标准农田特别是新建标准农田的培肥改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和地力。通过扩种绿肥、秸秆还田等,实行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增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面积。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做到灌排自如,农用电网配套齐全。

(二)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根据粮食高产创建总体要求,结合各乡镇(街道)示范区生产、生态特点,确定高产创建主导品种,并结合省级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将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推广补贴相结合,确保主导品种在示范区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通过统一供种,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单产和效益。粮食高产创建要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标准化生产。水稻重点推广双机双抛技术、抛秧技术、直播技术、旱育秧技术、强化栽培技术、单季晚稻“五改”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技术。

(四)大力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和万村示范,扩大示范辐射作用。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兴粮为支撑,坚持产量与品质并重,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建设。加强对示范方内农户的技术培训,做到每个方都有农技人员蹲点指导,全面实行育秧、机耕、机插、机割、测土配方施肥、水浆管理、配套供应物资等重要农艺措施的统一,努力提高示范方的产量,开展高产竞赛活动。此外,全面开展水稻优质高产万村示范活动,在水稻面积100亩以上的村,选择1个种田水平高、科技接受能力强的农户作为水稻高产示范户,并采用省、市、县推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户向周边农户传授技术,扩大示范辐射作用。

(五)加强病虫害防控。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切实减少粮食生产生物灾害损失。要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提前制定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预案;要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开展统防统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要加强农药市场整治与高毒农药削减,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药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和曝光,全面禁止“两高”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为示范区技术指导人员及农民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农民施肥用肥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要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职责,做好对复混肥料、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叶面肥料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对肥料产品的登记证和包装、标识、宣传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检查,查处违规违法行为。重点加强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监管,推进配方肥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的建立,推介一批优质肥料,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料。

(七)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积极发展以水稻机耕、机播(插)、机收、秸秆还田、烘干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鼓励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广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扩大水稻机收面积,力争在“十一五”基本普及。积极开展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化肥深施、粮食烘干等示范,尤其要加强农机与农艺部门结合,加快推进水稻机插的应用。要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总结和推广农机跨区作业、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一条龙作业等新型农机服务模式,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扶持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等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和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

(八)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生产合作化经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规模效益和经营水平。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使粮田向种粮能手集中,发展规模种粮。鼓励种粮大户拓宽经营范围,向周边农户有偿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服务;鼓励种粮大户创建品牌,开展粮食产后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提高经营水平。支持和鼓励各类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与种粮大户建立稳固的粮食产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扩大订单数量。大力组建粮食生产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粮食生产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

五、主要工作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项目按照“县、乡镇(街道)共建,分级负责,主抓在乡镇(街道),建设到点”的原则实施。县级农业部门重点负责制订本地区活动建设规划和指导各地组织实施。成立活动实施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科技、水利、电力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活动规划的制订、资金的落实以及组织实施等;乡镇(街道)成立活动实施小组,由乡镇长(街道办主任)任组长,责任农技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活动实施,要求把活动实施实绩列入责任农技员考核内容。

为保证高产创建活动年活动取得成效,县农业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小组和专家组,具体工作由县农技推广中心牵头,县农业局有关科室参与。

(二)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重点是确定农田设施建设计划,粮食面积、产量指标,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计划,示范面积和地点,技术培训计划,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织的组建计划等。

(三)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县农业局每年举办一期粮食生产技术培训班,重点培训乡镇(街道)负责粮食生产的技术骨干、重点示范乡镇(街道)的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代表。乡镇(街道)也要制定各自的培训计划,对村级农技人员进行一次轮训。每个示范乡镇(街道)每年举办2次以上粮食生产技术培训班,要求培训到村干部、种粮大户、高产示范户等,努力扩大培训面。在生产关键季节,乡镇(街道)农技人员要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都要下村入户到田,切实抓好技术指导工作。

(四)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各乡镇(街道)要增加对活动实施工作的投入,要统筹各项粮食扶持资金,重点向活动实施区倾斜,确保各项建设顺利实施。要建立建设责任制,加强管理。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资金,用于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对水稻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示范方,达到早稻平均亩产475kg以上、单季稻平均亩产625kg以上、连作晚稻平均亩产550kg以上标准的,每个奖励3000元。

(五)切实做好总结交流。县农业局将根据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情况,组织开展阶段性的工作检查、现场考察、技术交流、产量验收与总结等工作。全面总结高产创建活动中的成效和经验,特别是对组织方式、技术措施、工作方法等进行认真总结,为今后更大规模实施高产创建活动,推进大面积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经验。各乡镇(街道)也要加强材料收集,建立活动档案,做好工作记录,抓好总结交流。

(六)全面开展宣传表彰。县农业局将在农技110、*电视台“田野风”、《今日*》等媒体,宣传报道各地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工作进展和经验。通过设立专栏、新闻、现场观摩、知识竞赛等形式,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实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县将对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表彰。并根据各地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实际情况,将工作突出的单位,推荐为省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省优秀粮食生产服务组织和省水稻高产示范户。

六、工作进度安排

(一)三月份。印发《20*年全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方案》,部署20*年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各项工作;组织召开全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开展全县春耕生产督查,检查督促高产创建示范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召开全县双机双抛早稻育秧现场会;召开县农业局粮食生产专家指导组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专家分片包干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点技术指导工作方案。

(二)四月份。组织开展早稻生产调研与技术指导,指导示范点高产创建,组织召开全县双机双抛早稻抛秧现场培训会。

(三)五月份。检查早稻插种情况,指导农民早稻高产生产技术。

(四)六月份。组织专家对早稻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开展单季稻生产调研及技术指导,指导示范点高产创建;组织召开双机双抛晚稻育秧现场培训会。

(五)七月份。组织专家对连作晚稻生产调研与技术指导,指导示范点高产创建;对早籼稻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观摩和测产验收;组织专家对单季稻进行苗情考察,提高中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落实高产创建各项技术措施。

(六)八月份。提出晚稻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意见。

(七)九月份。组织各类媒体对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进行全面宣传;组织召开晚稻现场观摩交流会,为下一年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介提供依据;组织单季晚稻高产创建活动测产验收。

(八)十月份。组织专家对连作晚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测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