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保护基本农田,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种植面积;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力争志光镇西江畈万亩连片示范区单季稻达700公斤以上、双季稻达900公斤以上。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全市粮食生产面积92.5万亩,其中水稻生产面积81.5万亩,比2007年水稻生产面积79.2万亩扩种2.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32万吨,其中水稻总产30.5万吨。粮食单产346公斤,比2007年提高10公斤以上,并高于今年全省平均水平;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长10%以上,订单种植率达30%以上。

三、建设内容

(一)示范优良品种

针对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稳产的品种,实行相对集中、规模种植。早稻主推品种有:株两优02、陆两优28、中选181等;中稻主推品种有:两优培九、赣晚籼30号(923)、扬两优6号;晚稻主推品种有岳优9113、先农40号、雅农1600等。志光镇西江畈万亩示范区统一栽种早稻主推株两优02、中选181,晚稻主推岳优9113、赣晚籼30号(923),良种覆盖率100%。

(二)集成高产技术

为提高粮食单产,结合农业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我市的实施,重点推广“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合理密植技术,杂交早稻不少于3.5斤/亩,一季晚不少于2.0斤/亩,二晚稻不少于2.5斤/亩;常规早稻不少于8斤/亩,中晚稻不少于6斤/亩。推广水稻抛秧、旱床育秧、水稻免(少)耕栽培、水稻直播等轻型栽培技术、绿色植保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机械化生产技术,全面提升全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志光镇西江畈万亩核心示范区超高产集成技术应用面积达100%。

(三)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结合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使用“玉露”牌水稻专用配方肥。全市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16.8万份,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98%,其中志光镇西江畈万亩核心示范区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4000份,施肥技术指导入户达100%。全市推广施用配方肥面积达65万亩,其中志光镇西江畈万亩核心示范区施用配方肥面积达8500亩,占核心示范区总面积的85%。同时,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职责,做好对复混肥料、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叶面肥料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对肥料产品的登记证和包装、标识、宣传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检查,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四)加强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要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选用高抗优质品种、减少病虫基数和致病源、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严格禁止使用甲胺磷、1605、甲基1605等违禁农药品种。在志光镇、流口镇建立2个长期定位测报点,准确预测,科学防治,病虫情报入户率100%。在志光镇西江畈万亩核心示范区巩固建设200盏灯光诱蛾杀虫灯,同时成立2支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伍,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核心示范区绿色植保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00%,在其它乡镇要引导、扶持成立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伍。将全市病虫灾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五)推进机械化生产

大力推进机耕、机插、机收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全面推行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扶持建立一个农机作业协会,鼓励、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志光镇西江畈万亩核心示范区机耕、机收应用面积1万亩,达100%;机插应用面积2000亩,达20%。

(六)建设标准粮田

充分整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农业现代化(世行贷款项目)、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开展耕地园田化整理,建设标准粮田15万亩。强化高产稳产粮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志光镇西江畈万亩核心示范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1、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为了确保该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成立贵溪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黄如象任组长,市农业局局长张任水、市财政局副局长李卫华任副组长,市农业局邓智和、赵汝贵、董太福、夏学英、彭本龙、曾晔、朱赛龙、邹珍太、张志强、姚春礼、陈教才、肖国辉、易丽娜、余志民、苏桂琴等为成员,主要负责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农技推广中心,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珍珠兼任办公室主任,赵汝贵、董太福、夏学英兼任副主任,主要负责高产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粮食高产创建领导小组。

2、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专家指导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指导组由杨珍珠高级农艺师任组长,即首席专家;赵汝贵推广研究员、董太福农艺师、夏学英农艺师为副组长,相关业务站股室的中级职称技术干部为主要成员,主要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并将高产创建田块落实到乡、村和农户。同时各乡(镇)要成立粮食高产创建指导小组。

(二)明确工作责任。全市在志光镇建立一个万亩核心示范区,其它乡(镇)各建立一个千亩示范片,农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每个人建立一个百亩示范点。万亩核心示范区由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植保站站长赵汝贵推广研究员具体负责,其它乡(镇)的千亩示范片由专家组其它成员及相关技术骨干负责。实行分片管理、分户到人的粮食高产创建责任制,做到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创建要求。领导小组要加强督导,示范片农技人员要建立包户联系制度,加强指导。在各示范片的醒目位置树立责任牌,明确责任,强化落实。

(三)落实各项政策。严格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各项政策和粮食生产各项惠农政策,确保耕地不非法占用;确保土地承包证全部到户、到田;确保农田不撂荒;确保水稻面积核实及时、准确;确保粮食补贴资金发放及时、足额;确保农机购置补贴顺利、规范落实。

(四)严格经费使用安排。按照省粮油作物局制定的《江西省粮食高产创建经费安排意见》,实行专款专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经费主要用于:1、技术培训;2、“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补助;3、高产栽培技术统一推广补助;4、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5、机械化作业(重点突破机插秧)补助;6、测土配方施肥补助;7、“一五一”助农兴粮专家挂牌服务补贴;8、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宣传经费补助。

(五)广泛开展培训。按照农业科技入户培训和指导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达到万亩区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的高产创建要求(万亩区、千亩片的技术包干人员分工具体见附表)。按照季节农时培训到农民。同时组织专家深入创建点,开展作物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和技术咨询,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指导大面积生产。

(六)扶持现代经营模式。在现有8个水稻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各乡(镇)、村仍要继续积极引导、扶持农民组建水稻专业合作社。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富饶米业、中胜粮油、江西上清荣胜米业等粮食加工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稻谷收购、加工和销售中的作用。基地农户通过参加专业生产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协议),签订稻谷收购合同9.8万吨,确保农户生产效益。

(七)强化检查指导。切实加强高产创建工作的督导力度,市专家组要经常组织开展阶段性的工作检查、现场考察、技术交流与总结验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保证各项任务、技术措施到位,完成高产创建指标,达到省农业厅专家组对万亩示范区的测产验收要求。

(八)加强宣传。在贵溪电视台、贵溪报等新闻媒体及贵溪农业信息网上,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实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贵溪报》上开辟专栏,推广农技知识,每周刊出一期。在贵溪农业信息网上开辟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及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专栏,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宣传,同时宣传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惠农政策。

(九)总结表彰。加强材料收集,建立活动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全面总结高产创建活动中的成绩和经验。2008年底,市农业局将对高产创建活动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工作突出的站股室给予表扬,并对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进行奖励表彰,考核方案另行制定。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一)一月份

制定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方案,成立贵溪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与专家指导小组,确定志光镇西江畈为万亩连片高产创建示范区及其它乡(镇)千亩示范片。

(二)二月份

具体落实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各项工作。

(三)三月份

认真抓好春耕生产各项准备与动员工作,逐项落实粮食高产创建各项具体工作,做到工作到人,责任到人。

(四)四月份

举办水稻高产创建集成技术培训班,部署落实好万亩高产示范区和千亩示范片。

(五)五月份

认真落实好早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六)六月份

做好中稻高产示范片创建点的技术指导各项工作,加强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组织市专家初步测产早稻创建点。

(七)七月份

抓好早稻生产中后期田间管理;配合做好早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测产验收。

(八)八月份

落实晚稻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组织市专家组成员、技术人员及农民,对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现场观摩,介绍典型经验;做好中稻肥水管理技术指导、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指导工作。

(九)九月份

组织贵溪电视台、贵溪报等媒体对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进行全面宣传;组织各类现场观摩交流会,为下一年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介提供依据;配合省农业厅专家组对中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测产验收。

(十)十月份

配合省专家对晚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测产验收。

(十一)十一月份

做好年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总结。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主攻目标

我市水稻单产提升工程以科技推广为工作重点,以提高单季晚稻产量为突破口,力争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全市单季晚稻平均亩产稳定在525公斤以上,比“十五”期间(不包括*年)平均亩产494公斤提高31公斤以上。

二、技术措施

(一)加大高产优质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着力加大单季稻主推品种秀优5号、秀水09、甬优系列、嘉优系列、中浙优1号等示范推广力度,努力提高覆盖率,到2010年达到98%以上,从品种应用上奠定高产基础。增加投入,继续加强对适合我市温光等气候资源、土壤和食用习惯等条件的高产优质水稻特别是单季晚稻新品种的育种攻关和引进示范工作力度,各县(市、区)要确立2?3只主栽品种,并建立相应的良种引繁、提纯复壮基地,进一步优化和理顺我市高产品种结构。

(二)加大高产节本增效技术与模式的推广应用。继续推广应用水稻轻型栽培、强化栽培、稻鸭共育等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推进单季稻“生育期相对较短品种改为生育期相对较长品种、迟播迟栽改为早播早栽、适当密植改为少本稀植、化肥为主重前期施用改为增施有机肥重穗肥、水层深灌改为浅湿灌溉”为主要内容的“五改”技术,*年全市推广20万亩以上,到2010年基本普及。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大“肥药减量控害增效”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各地要确定和建立若干个层次的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应用区域,力争到2010年基本普及。因地制宜推广蔬菜?单季稻、绿肥?单季稻、麦?单季稻、油菜?单季稻、粮?经?禽等水旱轮作、用养结合、高产高效的复种模式,以前作来调节和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为单季晚稻争取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积极开展新模式、新技术的探索研究。

(三)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和“千村优质高产示范”活动。今年全市建立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500个、8.8万亩以上,其中晚稻示范方320个、6.5万亩以上,以后每年组织实施。组织开展水稻特别是单季稻良种评选考察观摩、产量验收与竞赛评比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凡是水稻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村,都要选择1个种田水平高、科技接受能力强的农户作为高产示范户,以镇为单位建立清册。示范种植秀优5号、秀水09、中浙优1号、嘉优1号等主推品种,面积达到1-3亩,便于周边农户学习,切实做到以户带村、以村带镇、以镇促面。

(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农业科技入户试点市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和培育1500个以上粮食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产量比一般农户提高10%以上,农业比较效益比一般农户提高15%以上,全市带动3万农户以上。把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起来,与粮油专家服务组制度结合起来,与农村指导员制度结合起来,实行技术指导员包干责任制,对技术指导单位、专家组、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登记造册,加强对农户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着力促进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以“农民信箱”为载体,及时有效地提供政策时事、技术咨询、农时季节、病虫情报、产销信息、气象信息等服务,扎实开展现代农民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素质,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五)积极培育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组织和各类服务组织。积极推进粮食规模经营,稳定发展种粮大户队伍。在总结成功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为粮食生产服务的各类专业组织。要建立档案,定期培训,提供服务,总结经验,政策支持,面上推开,通过几年努力,全市60%左右的面积产量来自于种粮大户和合作组织。

(六)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巩固水稻机收、机耕率的基础上,加大水稻精量直播、育秧生产线、插秧机等配套机械的扶持力度,积极试验示范水稻机械插秧技术,今年建立水稻机械插秧示范点8个、面积0.5万亩,进一步探索完善水稻直播及机械插秧配套技术。实行对水稻抛秧盘补助政策,进一步促进抛秧技术应用,特别是连作晚稻抛秧技术应用,缓解“三夏”农忙期间季节与劳力紧张、成本高的矛盾,并有利扩大早稻复种面积。积极帮助和组织开展跨区农机作业服务。

(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规划,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和土地整理项目。开展地力调查和耕地分等定级,实现对耕地特别是标准农田的数字化、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大力开展绿肥示范方建设,通过播种紫云英、蚕豌豆、黑麦草等绿肥生产,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培肥改良土壤地力,提高生产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优化服务。市政府将建立由市农业局、市农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国土局、市供销总社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实施小组和专家服务小组,由市农业局具体抓好落实。组织开展粮食生产调查研究工作,分析现状,提出对策,明确工作方向,出台配套政策,促进我市粮食生产主体更快更好地发展。继续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进一步完善深化农技人员联系结对、包片负责、科技示范户等制度,着力推进水稻先进技术到户。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优势;存在问题;对策;安徽无为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突破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当前的农业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2]。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加速水稻机插秧的推广工作,推动无为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解决水稻生产“瓶颈”制约问题,无为县农机部门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以示范推广为先导,做了大量宣传与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水稻是无为县种植业的大宗产品,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尽管机插秧技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机插秧技术推广面积和插秧机的推广数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现将无为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1无为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优势

1.1机插作业市场广

一是水稻种植面积大。水稻是无为县种植业面积最大、总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水稻面积逾6万hm2,占全县可耕地面积的69.2%,总产量为47万t,占全县粮食总量的90%以上,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前景广阔;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多。全县常年有40万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在家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

1.2机插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目前推广的小型插秧机单日可插秧1.33~1.67hm2,高速插秧机单日可插秧6.00~6.67hm2,作业效率是人工手插的20~90倍。以牛埠镇一种粮大户为例,2009年其共栽插水稻33.3hm2,往年33.3hm2水稻请人工栽插,按每天请20人,每人每天栽插666.67m2计算,需要25d才能插完;而采用普通的六行式手扶插秧机,可栽插0.27hm2/h,每天可栽插2hm2左右,只需16d就可插完,极大地提高了秧苗的栽插速度,提高了秧苗的大田适应率,为水稻产量提高奠定了基础。由于插秧机操作轻便简单,1~2人就可实现全部操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1.3机械插作业效益好,机械技术超于成熟化

目前,购置插秧机可享受50%的购机补贴。2010年,无为县将插秧机补贴专项列出,专门用于推广水稻插秧机,切实做到插秧机补贴优先。因此,在享受50%财政购机补贴的情况下,每台插秧机当年可收回90%以上的投资,有较好的收益。如蜀山镇一农户2009年购置2台井关6行式高速插秧机,除去购置补贴外,只花了9万余元,当年其共栽插水稻面积逾146.67hm2,共获近10万元纯利。随着近几年来县农机推广站的努力,2009年无为县共建立水稻机插秧推广示范片(点)15个,全年实现机插秧面积近2000万hm2,机插秧水稻比普通水稻平均产量增加近450kg/hm2,机插秧技术已逐步得到一些农机户及当地农民的认可,而一些品牌的插秧机的性能也越来越高,适用于田间作业。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插秧育秧技术较复杂。从营养土、软盘的准备,到苗床的整理,再到秧田的田间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相对于传统的育秧而言,其技术较复杂,不易被农户接受。二是土地流转难。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少,单个家庭的责任田块分布零散,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已实行规模经营的,其随意性大,承包经营合同多是一年一定,承包人对农业机械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机插秧推广工作主要由县级推广站承担,而县级财政预算只能保证发工资,省、市两级的补贴全部用在机械上,造成推广单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3对策

3.1强化宣传,加强示范推广力度

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机插秧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加强示范推广力度,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有重点地选择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加入机插秧示范推广行列,解决人员和机械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农机部门要解决好育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3]。在结合该地实际的基础上,选择推广适用的机型和适用的机插秧技术。

3.2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建立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以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依托,打造优势机插秧推广平台,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兴办机插秧服务组织。如以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引领,带动周边农民逐步加入合作组织,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着重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普及,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升无为县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在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机插秧技术为主要对象,制定具有长效性、连续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并要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同时,对采用水稻机插的农机户和种粮户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农民使用机插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安排购买机械补贴的同时,适当考虑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以落实好服务工作,增强农机服务体系的后劲。

3.3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加快机插秧作业管理一体化进程

一是开展扎实的机插秧技术培训。培训中实行四结合:理论培训与机械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育秧管理措施相结合;机插秧苗素质与插秧机性能相结合;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成本相结合。二是开展全过程指导服务[4]。从秧池田规划、机插面积落实,到育秧材料准备等全程介入;从插秧机维修,到秧苗培育、机插及插后管理等全面介入,有条件的地方对大田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可实行承包服务。通过服务,一方面提高农田科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增加推广部门的经济收入,以此推动机械化插秧工作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机械化插秧一体化服务,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机插秧技术的发展增添后劲。

4参考文献

[1]张军,徐明桃.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宣州区推广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76-77.

[2]王小莉,陈光明.浅析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08(6):13-14.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充分认识加快水稻机械育插秧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以农业机械化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现代农业。水稻机械育插秧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县水稻机械育插秧水平较低,“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我县水稻机械育插秧的任务十分繁重。要大力提高水稻育插秧机械装备总量和质量,扩大水稻育插秧机械作业面积和范围,努力提升综合机械化水平。同时,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效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水稻机械育插秧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明确工作职责,以实际行动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

二、**年开展水稻机育插秧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从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出发,以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为目标,以示范推广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农机具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全县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本着“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强化服务、梯度推进”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加强资金扶持、技术支撑,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力争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使我县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工作原则:一是重点突破和分度推进的原则。重点突破完善机插秧技术和引导广大农民改变种植观念两个环节,结合各乡镇区域自然条件、水源条件、经济条件以及农民对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先易后难,分步推进。

二是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既要靠政府引导也要靠市场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同时加强对插秧机的购机补贴扶持,引导广大农民认识接受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并开展水稻机插秧作业服务,拓展水稻作业市场,以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推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原则。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性较强,农机和农业部门紧密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好机具的选型配套,加强水稻品种的选择、育苗、植保以及大田肥水管理等技术指导,使秧苗适合机械化作业,促进农机和农艺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目标任务:**年,推广机械插秧示范面积1.6万亩,主要布局在龙水、万古、铁山、高升、雍溪、国梁、拾万、金山、石马、智凤、宝顶、三驱等12个镇实施。(机插水稻面积附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机插秧工作,专门成立机插秧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水务、农业、财政为成员,负责水稻机插指导督促工作。各相关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保证我县**年的机插秧任务的完成。

(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水务部门负责插秧机的调试、维修、保养和农机手培训以及机插工作的技术指导。农业局负责农业技术指导,尤其要做好水稻品种的选择、育秧、植保以及田间管理等技术指导。各实施项目镇根据相应的任务,制定机插秧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时间细化落实到人。同时抓好宣传发动、落实面积,加强整田质量以及大田肥水管理的监督,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每个乡镇要培训技术人员10人。县水务、农业要抽调技术人员,深入各实施乡镇指导协调机插秧工作,确保全年机插秧任务顺利完成。

水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措施

水稻机械化插秧是一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使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是保证水稻稳产高产、解放劳动力、实现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1-2]。机插秧的推广是邳州市委市政府及邳州市农机局2011年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着力点,是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2006年以来,邳州市戴圩镇共推广机械插秧面积逾66.67hm2,平均增产幅度达5%以上。根据笔者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现将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措施总结如下。

1加强宣传,形成良好氛围

加强对机插秧的宣传,切实搞好机插秧的推广工作。领导重视、干部掌握、农民认识是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3]。可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电台、宣传单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以争取领导对机插秧工作的重视程度,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广大农民对机插秧的认知度,让机插秧技术的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等优势和长处家喻户晓,从而形成发展水稻机插秧的良好氛围。通过典型示范,起到加快机插秧技术普及过程的目的。

2培育龙头企业,扩大机插影响

水稻机插秧作为一项新技术,要是农民完全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应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扩大机插技术的影响。一是召开多种形式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示范演示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增强广大农机手及农机人员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感性认识。二是加强在推广水稻机插秧过程中的典型示范户帮扶的力度,发挥其带动作用。对于每一位购机户,应加大对其的扶持及指导,确保其尽快掌握机插秧技术。三是与水稻插秧机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加大对示范演示方式的创新,以解决机插秧推广技术中的使用操作、演示作业、技术培训等问题,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鼓励和带动农民发展机插秧。以一定规模的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等为依托,以“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与培育,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资金及技术上予以倾斜,以推进机插秧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全程技术服务机构,兴办如机插秧中介机构、机插秧作业机械及推出跨区作业等服务组织。五是按照技术推广、培训先行、服务保障的原则,加强对技术的培训和指导,让农民学习和掌握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要领。要重点围绕农机大户及专业公司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在技术培训与服务指导方面严格规范,做到精益求精,通过农机与农艺、理论与实践、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让农民了解和掌握水稻机插技术。六是大力组织推广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一支懂业务、精技术、会推广的机插技术推广队伍。同时,积极组织机插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切实做好机具检修、技术指导、安全生产等服务工作;另外,应监督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提高插秧机械的售后服务水平,健全插秧机维修服务与零配件供应网络,以解决农民购机用机的担忧,保证农民放心购买插秧机。

3建立稳定的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推广的起步阶段,应争取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其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推动力度,坚持优势技术集成整合及农机、农艺等技术协调发展,形成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以促进机械化插秧的推广。加大对水稻机插秧作业的补贴,制定具有连续性、长效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补贴激励机制,农机补贴政策应在秋种前进行制定、宣传,而补贴资金应在春季机械到户时兑现,总之要求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以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另外,在对购买机械进行补贴的同时,还应适当地对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进行考虑,以及时落实补贴工作,增强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后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