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0.前言

水稻是我县主产粮食之一,同时也是人畜生活的必须产品之一,所以抓水稻生产是稳定社会发展的关键,但是在生产水稻过程中,由于气候、农业栽培措施等综合因素,每季生产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病虫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威胁,为此抓好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农业生产稳产增收的一个关键措施。目前,危害水稻的病虫害达260多种,其中对水稻生产威胁严重的达30多种。近年来,由于耕作栽培方式的改变,品种抗性的下降以及气候异常因素的影响,使水稻病虫灾害有加重的趋势。为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降低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实践经验,对当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1.我县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1.1水稻病害

1.1.1稻瘟病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流行最广、为害最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

1.1.2纹枯病

纹枯病又叫云纹病,俗名有眉目斑、花脚瘟和霉绿秆等,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病害从分蘖期开始发生,愈到后期发生愈重,主要为害靠近水面的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上部的叶鞘和叶片。病斑初期为椭圆形,叶片中央为灰绿色,以后不断扩大成为纹状不规则病斑。病斑扩大后,叶鞘和叶片枯死,分蘖死亡,严重时稻株不能抽穗或虽抽穗而不能结实,或引起早期倒伏,发病轻的增加空秕粒和降低粒重。

1.2水稻虫害

造成水稻虫害的害虫有外源性害虫和内源性害虫两类,外源性害虫即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如褐稻虱、白背稻虱、稻纵卷叶螟、黏虫等。内源性害虫即本地虫源,在本地繁殖为害,如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等。

(1)稻螟虫:水稻分蘖期受害,先蛀食叶鞘,造成枯鞘,后咬断心叶,造成枯苗;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死孕穗或白穗。

(2)稻飞虱、叶蝉:稻飞虱、叶蝉体形小,常常混合发生,一般年份减产一成以上,大发生年减产二到三成,有的甚至基本无效。

(3)稻纵卷叶螟:水稻长势和高温多雨的气侯状况,有利于稻纵卷叶螟成虫卵巢发育、、产卵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存活,受本地虫源及外地虫源迁入重叠的影响,以及田间小气候条件、禾苗长势及种群繁殖力分析,预测我县第七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幼虫盛孵高峰期在8月上旬,防治适期为8月9日-15日。

2.防治措施

2.1主要防治措施

(1)建立良好的预测预报制度,为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的调查依据。

(2)抓好选用抗病虫良种、种子消毒、培育无病虫壮秧、施好送嫁药以及适当密植,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早施回青肥,综合化学除草,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等常规技术措施,提高水稻抗病虫能力,为综合防治措施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栽培环境。

(3)抓好兼治和重点挑治,减少用药次数。在明确病虫种类和数量的基础上,采用主治与兼治、全面施治和重点挑治、病虫兼治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次数。

(4)抓住关键时期用药。

由于三化螟连年发生量偏低,枯心苗少,蛹量不足,所以传统的“枯心苗查蛹,定防治适期”的工作很难开展。因此,我们采用一套“田间查蛾为主、查蛹为辅”的测报方法:即在螟蛾盛发期,田间定点,清晨赶蛾、排查卵块,查明田间发蛾始期、高峰期和盛末期产卵期及螟卵密度,以查蛹印证田间蛾、卵盛发期的方法,在螟蛾始盛后8天,为施药适期。稻纵卷叶螟也是以田间“定点赶蛾”的方法,掌握在螟蛾始盛期后7-8天施药。

纹枯病是普发性病害,在杂优稻和翻秋稻上较重,常规稻发生较轻。在水稻分蘖未期至抽穗前,是纹枯病的发生侵染期,病害主要以科间、株间侵染传播为主,发病科率、株率迅速增加。孕穗至抽穗后,病害迅速向上部叶鞘扩展,侵害功能叶,严重度增加。根据对不同时期施药的防效调查,水稻分蘖末期,在科发病率10%-20%时施药比80%时施药,平均防效提高24%以上。所以,掌握在水稻分蘖末期、始穗期各施药一次,是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

稻瘟病主要是抓好早造破口期至齐穗期的防治,破口期结合除螟施一次药,遇多雨季节应抢晴施药,切莫等到全面放晴再施药。晚造田应重点防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在做好对杂优稻、翻秋稻、低洼渍水田等感病类型田的调查监控的基础上,掌握在台风过后、水稻破口期或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

2.2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2.1稻瘟病的防治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用量为每亩75-100克,加水50公斤,在病菌侵染前施用,可充分发挥其药效。或者用40%富士一号乳剂,每亩75-100克,加水50公斤释释喷洒。

2.2.2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

可选用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2000倍液、或1%中生菌素水剂300倍液、或70%甲福硫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隔7天施1次,连施2~3次。

2.2.3白叶枯病的防治

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除此之外,要加强大田喷药防治,病害大发生时,每天喷药2次,每次间隔7-10天,用20%川化-018(叶枯宁)可湿性粉剂,在风、雨过后或水退立即喷药防治。

2.2.4纹枯病的防治

井冈霉素每亩用药100-125克,加水50公斤,喷在稻株下部叶片上,该药对水稻安全,残效期长,且耐雨水冲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加水50公斤;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加水50公斤;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加水50公斤。

2.2.5三化螟的防治

25%杀虫双乳剂用量为每亩200克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50%甲胺磷或40%乐果乳剂每亩100克,加水50千克;50%杀螟松乳剂每亩150克,加水50千克。

2.2.6稻飞虱的防治

用10%吡虫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时保持田间有薄水层。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即从水稻栽培的全过程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根据病虫害与水稻、有益生物和环境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应用植物检疫、物理、生物、农业、化学等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治,经济、安全、有效地把病虫害控制在不能造成危害的程度,同时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内有害副作用减小到最低限度。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危害程度,长丰县采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施药技术

1.1对症下药,药、水配比适宜,选用新型施药工具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为害的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或在田间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带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当地农技部门请农技人员确诊,并指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可用塑料瓶做成一个带把的小量筒,并准备一个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药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桶内,再按要求的稀释倍数加水搅均使用。为确保稻田施药均匀,可选用由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该产品操作灵活、方便,不易渗漏。一般喷施的药液(指经水稀释后的药液)应在525kg/hm2以上。

1.2实行“后退”喷药

施药时,将习惯的“前进”喷雾改为“后退”喷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经实践证明,“后退”喷药较习惯的“前进”喷药操作有以下好处:①因缓慢后退,有利喷足药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为碰落过道两旁稻苗上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体健康。在田间施药时,应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应无规律地行走。根据水稻的一般密植规格,每次下田左右摆动喷雾的幅度以8~10行稻丛为宜,以防止行走过窄,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而行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1.3施药时保持深水层

施药田块不宜串灌、漫灌,凡过水丘田块应在施药前加开排灌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水层。

2、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1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2.1.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2.1.2防治方法。①在水稻品种中,不同品种抗病力差异较大,而且随着稻瘟病不同,菌群的生理小种变化、品种间的抗病力亦发生变化。因此,选择抗病品种不能一成不变,应不断更新换代优良抗病新品种,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在选择抗病组合的同时,播种前用福尔马林或强氯精进行种子处理,可消灭稻瘟病和其他病菌。发病田禾秆不应堆置于水源和稻田埂上,也不应用作催芽时的覆盖物,在稻秆回田时,应在撒施生石灰后把禾秆犁埋入或淹没在水里沤烂。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 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2.2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2.2.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2.2.2防治方法。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2.3稻杆蝇

2.3.1危害症状。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2.3.2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2.4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2.4.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2.4.2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2.5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主要害虫之一。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2.5.1危害症状。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2.5.2防治方法。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有虫量50头/百丛以上时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2.6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2.6.1危害症状。3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2.6.2防治方法。防治钻心虫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提倡齐泥割稻,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对于绿肥田和油菜田,尽可能早灌水耕犁,将钻心虫杀死。可用25%杀虫双粉剂15.0~22.5kg/hm2拌细土撒施,或用25%杀虫双水剂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参考文献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第3篇

以供。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选药 安全使用 防治措施?水稻是册亨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5,而水稻产量将近占粮食总产的1/2。水稻产业,对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对册享县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水稻的病虫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一、水稻播种前床土消毒

根据安龙县地貌类型复杂,地势差异悬殊,结合实际,要引进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抗病的杂交水稻良种,如冈优527、冈优725等品种。统一采用旱育浅植秧,种子用清水浸泡24h,然后催芽。床土平整,床土调酸和消毒能有效地抑制立枯病的发生,防止死苗;调酸方法是用硫磺150g/hm2,在播种前7d结合苗情施肥,整地时均匀拌入5~10cm2的中层土,并保持床土湿润。床土消毒可用敌克松加水均匀喷洒床面。

二、药剂防治

加强田间调查,掌握发病初期防治。一般水稻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丛发病率为10%~15%,及时用药防治。施药次数根据病情而定,在孕穗期前用药1次;也可2次用药,在分蘖期末及孕穗初期各施1次。施药时应保持6~7cm田水,维持4~5d。药剂喷洒在稻株中下部,常用药剂主要有:5%井冈霉素1.5kg/hm2对水1?125~1?500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纹枯利乳剂2?000倍液,15%粉锈宁1.5kg/hm2对水1?125~1?500kg。

三、科学选用农药

所有使用的农药都必须经过农业部门药检定所登记。严禁使用未取得登记和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农药,以及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尽可能选用无毒、无残留或低毒、低残留的药。具体来说,有以下4条原则:一是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药,如白僵菌、霸天力二号、菜丰灵等;二是选择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如抑保、卡克、除虫脲、灭幼脲、农梦特等;三是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如敌百虫、辛硫克螨物、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等;四是在灾害性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再选择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速灭杀丁、天王星、敌克松等。

四、安全使用农药

农药使用要按照农药瓶上的说明书的规定,掌握好农药使用的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次数等事项,不得盲目提高使用浓度,应遵守喷洒农药安全规程。在配药、喷药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配药时,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必须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不得任意增加用量。二是严禁用手拌药,拌种要用工具搅拌,用多少、拌多少。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如果手撒或点种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不准用作口粮或饲料。三是配药和拌种时应远离饮用水源、居民点,要有专人看管,严防农药、毒种丢失或人、畜、禽误食中毒。四是使用手动喷雾器施药时应隔行喷。手动和机动药械均能左右两边同时喷,大风和中午高温时应停止喷药,药桶内药液不能装得过满,以免晃出桶外,污染施药人员的身体。五是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渗漏,以免漏药污染。喷药过程中如发生堵塞,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绝对禁止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施用过农药的地方要竖立标志,在一定的时间内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以防人、畜中毒。六是施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喷雾器清洗干净,连剩余药剂一起交回仓厍。清洗药械的污水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不准随地泼洒,防止污染饮用水源和养鱼池塘。盛过农药的包装空箱、瓶、袋等要集中处理。浸种用过的水要洗净集中保管。七是施药人员也要注意个人防护,穿长袖上衣、长,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用手擦嘴、脸、眼睛,绝对不准互相喷射嬉闹。每日工作后喝水、抽烟、吃东西之前要用肥皂彻底洗手、脸,并漱口。有条件的应洗澡,被农药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时换洗。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h。使用背负式机动药械,要2人轮换操作,连续施药3~5d后应休息1d,患皮肤病及其他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以及哺乳期、孕期、经期的妇女暂停喷药。操作人员如有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及时送。

五、适时综合防治

人工机械捕杀,当害虫发生面积不大,不适于采用其他防治措施时,应当进行人工捕杀。利用灯光诱杀害虫,很多夜间活动的昆虫具有趋光性,可用各种诱虫灯进行诱杀害虫,如稻飞虱。及时处理病谷、病稻草,不在田块附近堆积病稻草。

参考文献: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第4篇

一、病虫害高发原因

1. 不同的水稻熟期为病虫害发生起到了“寄主桥梁”作用 近年水稻抛秧、机插、免耕、直播等简化技术的迅速推广,导致水稻播期不同、收获期不一,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中间桥梁”条件,给其存留、传播和高发提供了大量的基数群。

2. 不良的施肥习惯导致病虫害加重 通过全县农民施肥习惯调查发现:现在种田施用有机肥的农户极少,只占调查人数的1.5%,其他的均为不施有机肥只施化肥。在化肥施用中,所有农户都会施用复合(混)肥+尿素,但施用复合(混)肥+尿素+钙镁磷肥的农户仅占15.8%,施用复合(混)肥+尿素+钾肥的农户仅占34.2%。从以上调查数据可知,该县农民施肥习惯是:有机肥施用极少,氮肥施用足,轻施磷、钾肥。结果导致水稻植株生长嫩绿、易倒伏,结实率低、产量不高,嫩绿的禾苗不但给害虫提供充足的食物,而且极易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各种病害,加重病虫害发生。

3. 常规稻品种种植面积大,品种退化严重 据调查,永丰县水稻杂交种子全年销售约25万余千克,常规稻种子销售不到1.5万千克。杂交稻按每亩大田用种量2千克计算,可种植水稻约12.5万亩。全县种植早稻42.3万亩,推算可知常规稻种植面积应为29.8万亩。而根据全县常规稻种子销售量计算,常规稻品种更换率仅为1.3%,造成品种退化严重、抗性减弱。

4. 不当防治方法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目前,留在农村种田的多为妇女和老人,由于受知识和体力的限制,病虫害防治现状很不乐观:一是防治时期不准;二是打药时间不统一;三是农药使用方法不正确;四是区分病虫能力较差,常常错过防治适期。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尽早更换栽培多年退化严重的品种,积极推广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超级稻” 一方面要引导农民注意常规稻品种选用,指导他们正确“提纯复壮”,保持常规稻优良种性。另一方面利用超级稻比常规稻增产、增效优势,大力推广适宜该县种植的淦鑫203、淦鑫688、五丰优T025等抗病超级稻品种,尽早更换香优早、黄华占、湘早籼一号、农香98等栽培多年、产量低、抗性差的品种。

2. 改进栽培技术与管理方式,着力推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以最适宜的最少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物化技术数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技术成果。近年来,该县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内进行了大量试验和示范,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技术采用科学量化水稻栽插基本苗、施肥量和品种穗粒结构,准确运用叶龄数确定最佳晒田时间和水分管理等,有利于改变过去的不良栽培方式,提高水稻健壮栽培水平,从而减少病虫为害。

3. 研发高效测报仪器设备,提高病虫测报准确性 目前,县、乡级植保单位测报手段和设备比较落后,特别是一般农技人员只能靠“手摸、眼看、鼻闻”的判断和自身的植保经验得出结果。这样的测报结果往往存在较大误差,从而影响了水稻病虫害最佳防治时机。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高效预测预报设备的研发工作。

4. 积极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压低病虫害基数,减少发病率 生产中,要大力推广水稻科学栽培技术,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虫能力;提倡耕沤冬闲田和收割后的早稻田,稻田养鸭、养鱼治虫等实用技术;科学利用“天敌”和微生物来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结合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种粮大户粮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田间工程等项目的开展,利用安装杀虫灯、性引诱剂等高效、安全措施来诱杀害虫。

5. 建立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提升植保防灾减灾能力 实施统防统治,积极引导,重点扶持和壮大一批信誉好、服务好、技术好、受群众欢迎又有发展活力的专业防治组织,是解决目前留守在农村的妇女和老人防病灭虫困难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植保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手段。让专业化组织按照“统一监测预报、统一防治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防虫治病。并对专业防治组织的骨干成员集中进行病虫害防治知识、施药器械使用和维修技术培训,使受训人员达到“一有四会”标准,即有综合防治意识,对主要病虫害会识别、会调查、会决策防治,对施药器械会使用维修。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专业防治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防治效果和服务质量。

6. 科学利用化学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必须把握“时机准、药对路、用量足”的原则,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时机准就是要掌握两个时机。一是最佳防治适期,即要掌握防治标准的具体时间适时用药。如钻心虫、卷叶虫以孵化盛期(2~3龄)为最佳防治期;稻飞虱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以上为防治适期;纹枯病病丛率达15%以上时为防治适期。二是要掌握好施药时间,即以阴天或晴天傍晚为最佳施药时间,晴天中午高温期不能施药。

药对路就是选对药剂治病虫。如钻心虫用30%阿维·杀虫单乳油100毫升/亩等防治,卷叶虫用48%毒死蜱100毫升/亩或25%丙·辛乳油50毫升/亩等防治,稻飞虱用25%噻·异乳油100毫升/亩或2%吡虫啉50~80毫升/亩等防治,稻瘟病用75%三环唑50克/亩或4%春雷霉素100毫升/亩等防治,纹枯病用12.5%井·蜡芽100~150毫升/亩等防治。不同药剂应交替使用,当几种病虫同时发生时,可选择能混合的药剂一起喷洒。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0.前言

水稻高产的形成,决定于品种、栽培措施和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随着三者之间关系的逐步完善,产量将进一步提高。水稻主要经济产量构成因素是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 在栽培过程中要使三因素达到协调发展才能获得高产。水稻的生产过程中, 应掌握好选用良种、播期安排、合理密植、科学排灌、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有效分孽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技术环节。

1.优良水稻品种(组合)的选择

优良的水稻品种(组合)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目前,水稻品种(组合)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保亭农技部门积极做好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帮助农户选好种、用好种。目前海南早稻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有Ⅱ优128、特优128、特优721、粤杂922等组合;晚稻主要有博Ⅱ优15、博优225、博Ⅱ优134等组合,常规品种主要有特籼占25、桂农占、科选13等。根据适应性不同,我们坚持优中选优,而且选择的品种(组合)耐肥、抗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并且在不断尝试新品种(组合)。

2.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壮秆的基础。壮秧的基部粗扁,叶挺直硬朗,光合作用强,含营养物质高,抗逆性强。

2.1选好秧田

保亭县早稻播种时间较早, 一般于2月初进行。2月初气温比较低,为减少低温对秧苗的影响, 秧田宜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犁冬晒白的沙壤土田块。在播种前10d灌水沤田, 除净杂草, 实行三犁三耙,做到秧地平整。

2.2合理密植

要培育壮秆必须合理密植:即密度决定有效穗数,密度过大,禾苗长势弱或徒长,茎秆细小,分蘖也少,如果密度过小,禾苗长势虽然好,但是基本苗数少,最后也导致产量不高。

2.3科学用肥

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促进早生早发形成壮秆,其次是在拔节长穗期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的施用,施用磷钾肥,这样改善田间光照条件,有利于壮秆。

2.4适时晒田

晒田不仅能抑制禾苗的无效生长,使禾苗过渡到生殖生长,促进茎秆,叶鞘的物质积累,促进新根长出和根系深扎,可减轻倒伏现象,还能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5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主要抓晒种、选种、消毒、浸种、催芽等技术环节。

2.5.1晒种

浸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2d,以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势。

2.5.2选种

浸种前将晒过的种子进行清水清选,选除空批粒和杂物,提高种子净度。

2.5.3消毒

水稻的某些病害是通过种子传染的,如稻瘟病、恶苗病、白叶枯病、胡麻斑病等是通过种子传染的,通过种子消毒后可以有效地防治这些病害,种子消毒可用:强氯精1:600溶液浸种10小时,然后冲洗干净即可。

2.5.4浸种

将消毒后的种子放人清水中浸泡24h左右,让种子充分吸涨水分。

2.5.5催芽

目前我县农民催芽方法还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遇到低温时经常出现烂种、出芽慢、质量差的情况。比较科学的催芽是采取多浸多晾。催芽的步骤为: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2.6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培育壮秧的关键,一般宜选择在立春后,雨水前播种。但具体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天气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来确定。此外,在播种时应做到稀播、匀播,过稀则浪费秧地, 过密则会形成弱苗或徒长苗。一般早造常规种播种量500kg/hm2。杂交稻种播量为187.5kg/hm2。

3.做好田间管理

3.1插植疏密合理

目前,我县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而且一蔸多苗,这样不利于管理,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格一般采用20cm×20cm、20.0cm×16.7cm、16.7cm×16.7cm等3种规格,山区可适当疏植。

3.2科学除草

在插秧后5~7d,配合本田第1次施肥,将60%丁草胺1500g/hm2和肥料混合均匀施,保水4~5d,并尽量避免田间农活操作。

3.3肥水管理

施肥原则为:采用前攻中稳后补。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根据禾苗长势可酌情增减。

基肥:在拖拉机整地前施农家肥750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或拖拉机整地后施复合肥225kg/hm2,然后耙平)。

追肥:第1次追肥在插秧后5~7d,这时施复合肥75kg/hm2、尿素150kg/hm2,目的是促进早分蘖,而且早生快,发对抑制杂草生长有很好的效果;第2次追肥施复合肥75kg/hm2加尿素112.5kg/hm2,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分蘖,并达到够苗目的。钾肥:海南土壤普遍缺钾,钾肥的合理使用很重要。一般在插秧35~40d追施氯化钾或氧化钾150kg/hm2,以达到壮秆、结实率高、增强抗性和米质的目的。穗粒肥:在水稻抽穗扬花时,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可以追施尿素60~75kg/hm2,并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达到促花护花养花、延迟功能叶衰老、促进子粒饱满的目的。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扶秧,浅水促蘖,干湿交替管理。在秧苗达到600万株/hm2后,开始晒田。晒田主要根据水稻生长状况、水分管理情况、区域性土壤性质划分:对于山区,土壤肥力好,水分充足、禾苗长势过旺的田块,要争取重晒;对于肥力一般,缺水、禾苗长势一般的田块,可以轻晒。晒田过后回水,在幼穗分化至抽穗灌浆期,保持浅层水,灌浆后保持干干湿湿至成熟,收割前5~7d断水,以便收割操作。

4.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病虫害防治应以“防为主、治为辅”,植保部门应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一般在秧苗期,要注意稻蓟马、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吡虫啉、杀虫双、三环唑;在禾苗分蘖营养生殖期,要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危害,这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井冈霉素、叶青双、三环唑;抽穗至成熟期,应当注意三化螟、稻飞虱危害,病害主要注意穗颈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扑虱灵、三环唑。在苗期和插秧时,要注意田螺危害,主要防治农药有密达刹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