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流程

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流程

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勐邦水库 除险加固 综合效益 分析

一、工程概况

勐邦水库是2002年我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之一,是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三座中型水库中的一件。水库除险加固对水库下游的勐遮镇、勐海县城以及流沙河流域内的六级电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促进勐海县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必不可少的水利工程。

勐邦水库建成于1960年,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坝边缘的南木冷混河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8′,北纬21°54′。南木泠混河是流沙河支流,属澜沧江水系。水库距勐海县城23km,距景洪80km,距昆明783km。水库的专用公路与佛双公路、昆洛公路相连,交通便利。

二、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鉴定及审批立项情况

2000年5月,西双版纳州水利电力局组织专家对水库进行了大坝安全鉴定,鉴定结果认为:勐邦水库大坝为不能保证安全运行的Ⅲ类坝。2001年4月9日,省水利厅下发《关于勐海县勐邦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意见的通知》(云水农水[2001]35号文)给予确认大坝安全鉴定的结论,并对水库主要险情作了高度的概括。

根据《关于做好重点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云水规计[2001]17号文)的精神,勐海县水利电力局委托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对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工作,2001年10月初步设计工作完成,提交了《勐海县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初步概算总投资2436.07万元。2002年2月21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计划委员会和云南省水利厅连文下发《关于勐海县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云水规计[2001]110号文)对初步设计报告作了批复,审定该项目概算总投资2400.72万元。2001年11月20日,云南省水利厅下发《关于勐海县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发案初步设计的批复》(云水水保[2001]111号文)将工程投资列入工程投资概算中。2002年6月27 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计划委员会和云南省水利厅连文下发《云南省2002年第二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股计划的通知》(云计投资[2002]659号文)确定该项目资金的来源:中央1600万元,省级480万元,地县321万元。

三、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各部位险情情况及参数 (一)水库实际抗御洪水标准低于部颁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近期非常运行(500年一遇)洪水标准。溢洪道渲泄500年一遇洪水时,水位已超过溢洪道侧墙50cm,洪水无法安全下泄。

(二)大坝不满足抗震稳定要求。在地震工况下,下游坡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0.716,远低于规范要求。

(三)大坝蚁害严重。坝体内蚁道贯通前后坝坡,蚁巢空洞达1~2m3,致使大坝漏水严重,局部出现管涌现象,危及大坝安全。

(四)副坝坝底老涵洞始建的无压圬拱涵与后衬砌的钢筋砼面漏水严重,渗漏量大于10L/s,并且老涵洞过水能力不能满足下游工农业用水需求。

四、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前各项指标及发挥的效益 勐邦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顾工业供水、乡镇人畜饮水和水产养殖并兼有一定削峰和滞洪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库。

勐邦水库加固前设计总库容为2460×104m3,相应校核洪水位的防洪库容为396×104m3,水库实际运行最高水位控制在1243.0m,低于正常蓄水位2.5m,有效库容减少553万m3,实灌面积仅为2万亩(毛面积),灌溉水量利用系数为0.623,年用水量为1377.5×104m3;乡镇及工业年用水总量为545.6×104m3;年度渔业总产量为15吨。由于水库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下游勐海县城、勐遮镇、勐遮农场及国家二级企业景真糖厂共11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存在着较大的威胁,同时影响到下游19.43万亩耕地的正常运作。

五、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主要内容及投资完成情况

勐邦水库除险加固由四个单位工程组成:第一单位工程是围堰工程;第二单位工程是主、副坝加固工程(包括主坝、副坝加固培厚工程,副坝坝底输水涵洞的封堵工程,主、副坝防渗墙工程及主、副坝帷幕灌浆工程);第三单位工程是溢洪道改建工程;第四单位工程是输水隧洞新建工程。

依照工程建设的法定程序,在上级及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在业主的精心组织以及各参建单位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及规程的要求,顺利进行了各项工作的招投标、施工图设计、施工及监理工作。该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为2400.72万元,实际投资审定为2446.45073万元,比计划投资增加了1.9%。

六、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后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勐邦水库加固后设计总库容增为2540.4×104m3,相应校核洪水位的防洪库容增为423.74×104m3,解决了水库的安全隐患。

勐邦水库加固后实际灌溉面积增为4.5万亩,灌溉水量利用系数达到0.75,年用水量增为1530×104m3;乡镇及工业年用水总量增为664.08×104m3,设计保证率达到95%;年度渔业总产量增为25吨。

七、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后的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情况 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后,保障了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了下游4.5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同时下游人民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要求也得到了保证。由于勐邦水库是勐海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中重要水源工程之一,水库加固后,提高了渠道输配水能力,缓解了用水矛盾,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通过项目建设,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效应:

(一) 社会经济效益

勐邦水库位于勐遮坝区上缘,是勐遮坝区的第一水源点。勐遮坝自然资源丰富,是版纳州水稻和甘蔗生产基地。勐遮在“十五”期间主要是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改造中低产田,重点发展优质品质水稻,推广冬季农业,改善农业设施。在工业上,景真糖厂在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后,年生产总值突破8亿元人民币大关,生产效益平均年递增8.5%。在农业上,勐邦灌区“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目标为:到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为1.18亿元,平均年递增5.5%;到2015年,农业生产总值为2.4亿元,平均年递增5%。水库库区养殖面积增加,渔业产量增加了67.7%。

水库加固后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了勐遮镇的工、农业用水需求,促进勐遮镇的工、农业发展。保证了农业高产稳产、农民增收、社会安定,同时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农作物起到了促进作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生态效益

勐邦水库加固后在生态环境中最突出的影响有:加固后其防洪库容增加,水库的削峰和滞洪能力增强,在大洪水来临后可以蓄滞部分洪峰,保证下游河道不被过度的冲刷,降低河流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前言

全国的病险水库问题十分严峻。据统计,全国8.5万座水库中,病险严重的有3万多座,约占水库总座数的40%。病险水库中,中型约200座,小(1)型约5200座,其余为小(2)型水库。这一座座病险水库就像一颗颗“炸弹”,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一旦垮坝失事就是灭顶之灾。过去,我们曾经有过沉痛的教训:海河流域特大洪水中,河北省东川口水库曾漫坝失事,900余人丧生;河南省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曾因防洪标准低,漫坝失事,2.6万人丧生;青海省沟后水库曾因大坝质量差,大量漏水溃坝,下游300余人被夺去生命。

1.“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造成我国水库情况严重。

“先天不足”,是指我国75%的大型水库、67%的中型水库、90%的小型水库建成于1957年至1977年,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等条件,水库设计标准普遍偏低,有不少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工程施工质量差,有些水库甚至没有溢洪道等应急泄水措施,坝体单薄、大坝渗漏、防洪标准低、管理设施陈旧,大多已处于病险状态。

“后天失调”,是因过去重建设、轻管理,许多水库长期缺乏必要的管护和更新改造经费,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有的水库已接近使用年限,设施、设备等老化失修严重。除工程质量外,水库的基础设施落后,全国有97%的小型水库缺少必要的雨水情测报和通信预警等设施,不少小型水库到现在连电话、交通工具都没有,一旦发生严重险情,难以有效组织抢险和对外报警以及人员疏散转移。体制凸显“软肋”,改革势在必行

2.病险水库运行管理面临的问题

2006年4月26日至27日,广东各地普降大雨和暴雨,江河和水库水位上涨较快,部分病险水库度汛压力加大。广东省中部偏东、北部的偏中和东南部部分地方出现了大雨到暴雨,部分地方伴有短时雷雨大风,惠来县一天降雨量达95.2毫米。广州市26日出现64.1毫米的06年第一场暴雨降水. 据广东省防总介绍,广东全省共建有大、中、小型水库6732座,总库容408亿立方米,水库防洪任务艰巨,尤其是病险水库度汛压力大。据介绍,“十五”期间广东投巨资对100宗大中型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但仍有个别水库安全隐患严重,部分水库存在工程未加固达标、老化失修严重、长期带病运行等安全隐患。广东省各地迅速对水库安全隐患和险情进行排除,强化水库安全度汛各项措施,把水库安全度汛纳入各级政首长负责制的重要内容,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和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险情的发生更应该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作好病险水库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消除病险水库不光是加大除险加固投入问题,还需要建立长效的水库管理运行机制。当前水管体制改革,要抓紧完成定岗定编、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费用的测算等基础工作,深化水价改革,推进管养分离,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保政策,保持稳定,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通过改革较好地解决水库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建立满足新形势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水库的良性运转和安全运行。

3.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议

3.1 采取多层次、多渠道融资的办法,为病险水库加固提供资金保证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社会效益显著,应以公共投入为主。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都应建立相应的专项治理资金。但是,要加快病险水库的治理步伐,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为此,建议根据病险水库加固的现状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政策:将中型险库加固列入基建项目,由国家投资;对小(一)型险库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或受益区配套为辅;对于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则应以地方投资为主,国家可给予一定数量的补贴或采用以奖代补的政策。同时,结合病险水库治理,积极稳妥地搞好小型水库的产权制度改革。在防汛责任制得到切实落实的前提下,可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筹集治理资金。对病险水库在除险加固任务未完成前,尽量少建或不建新水库,尽可能将资金投向现有病险水库的治理。

3.2 强化病险水库加固的前期工作,为搞好病险库加固夯实基础

搞好前期工作是保证病险水库加固进度及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3.2.1 做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 1995年水利部颁发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在病险水库加固前期工作开始时,大坝安全鉴定主管部门应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专家,严格按此办法全面准确地查找出水库存在的各种隐患,实事求是地确定水库的安全类别,科学而又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固措施或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2.2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机构对病险水库存在的严重隐患进行探查。病险水库的某些隐患,隐蔽性强,由于没有“对症下药”,致使其历经数次处理,仍未能彻底根治。这就需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机构对这些隐患进行专题调研,找准隐患部位,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

3.2.3 除险加固应与增容和恢复库容同时考虑。许多病险水库因存在安全隐患,汛期只能降低水位运行,调蓄能力大减;有些险库淤积严重,直接影响其效益的进一步发挥;有些险库,只要采取一些投资不大的工程措施,就可新增部分库容。在水库的病险得到有效排除的前提下,增容和恢复库容是提高水库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的一条费省效宏的途径。据初步测算,采取除险加固和排沙减淤等措施,恢复、增加或保持每1m3库容所需投资仅是新修水库的1/5左右。因此,对水资源紧缺有增容或恢复库容潜力的病险库,即使在投资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3.2.4 除险加固应与综合利用及管理设施的改善相结合。病险水库由于修建时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建成后投入的更改、维修资金不足,普遍存在着防汛调度系统、雨水情测报系统、防汛道路及防汛物资仓库等管理设施难以满足要求的问题。病险水库加固规划时,应考虑增设防汛指挥调度网络系统及通信预警系统、水文水情测报自动化系统、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等先进的管理设施。对不能满足需要的防汛道路及防汛物资仓库等管理设施一并予以改造。

3.2.5 努力提高病险水库加固的科技含量。 前期工作应思路新、起点高,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力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在病险水库加固时,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广泛依托科研、设计、施工、大专院校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加以推广应用。坚持加固与提高、加固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力求在病险水库治理的技术经济方面有所突破。

3.2.6 除险加固前要进行效益分析。水库除险加固目的有两个:即增加水库的安全性和进一步挖掘水库自身潜力。因此,其效益主要有社会效益(防洪保安)和经济效益。防洪效益主要体现在加固后防洪标准的提高,目前常用频率分析法,即通过水库修建(加固)前后发生同频率洪水而引起下游淹没损失的比较,来计算水库的防洪效益。经济效益分析包括初估增加的蓄水量以及由此而增加的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效益。同时还要进行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估算和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效益费用比和经济净现值)分析。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险库加固应优先安排实施,以此带动病险水库加固工作的大规模展开。

3.3 项目实施

3.3.1 强化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上要形成以项目法人为主体,项目法人向国家和各投资方负责,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单位通过招标投标和履行经济合同为项目法人提供建设服务的建设管理新模式。项目法人负责按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建设工期,实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法人组建、项目报建、招标投标、质量监督、主体工程开工、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对以往忽视报建审批制度的现象要及时纠正。通过报建制度,可有效地预防出现“三边”工程和“钓鱼”工程,避免由此导致盲目开工、拖延工期、浪费资金等现象,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3.3.2 实行招标投标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采购等,一般情况下应由建设项目法人依法招标,择优选定。在招投标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专家库评标的作用,坚决打破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的壁垒,杜绝行政干预,严惩腐败。禁止无水利资质和低资质单位承担与其资质不相适应的项目。抓好《招标投标法》贯彻落实工作,强化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3.3.3 落实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后,监理单位即可进行工程现场管理,依据合同从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各方关系。当前应杜绝监理单位超越资格等级承揽监理业务及自己施工、自己监理的现象。

4.在加强管理手段上根治水库问题

建设重要,管理同样重要,如果建成的工程管理不好、不能正常运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要求,对纯公益性工程,要由地方各级财政落实其运行管理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对准公益性工程,要由地方各级财政落实其公益性部分的运行管理费和维修养护费,同时还要落实合理的水价、电价政策,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对经营性工程,要落实合理的水价、电价政策,实现工程的良性运行。

各地要建立起符合国情、水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和建立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规、规章支撑体系,保证水库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库工程的综合效益,为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

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流程范文第3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工会资产审计监督,维护工会资产安全与完整,防止工会资产流失,促进我市工会资产在规范、有序地流动中实现保量增值。根据《会计法》《工会法》和全总《工会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工会资产、是指工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第三条 工会资产审计是指对工会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的审计,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借出款、应收款、库存材料、投资,在建工程和其他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

第四条 工会资产审查监督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工会资产审计(审查)任务,一般由各级工会经审办承担,审计情况应向同级工会经审会和全委会报告。

第六条 上级工会经审会有权对下级工会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使用、经营情况实施审计(审查)监督。

第七条 各级工会经审会应当参与工会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资产重组、对外投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重大事项的监督工作。

第八条 工会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在建工程和大型维修工程,工会经审会应当提前介入,参与工程预算制定、预算执行、竣工决算的审计(或委托审计)。

第九条 工会经审会要参与固定资产集中采购招投标和比选的监督工作,促进工会资产采购在公开、公正、公平中运作。

第十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市各级工会组织。

第二章:工会资产审计监督内容

第十一条 流动资产

(一)库存现金的审计。库存现金是指工会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使用的现金。

1、检查工会内控制度设置情况,是否建立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度,是否按照《会计法》规定,“不相融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实行会计、出纳分设,开票人、收款人分开,钱、账、物、支票、印鉴分管,是否制定资金管理相关制度。

2、检查现金收付、记账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各项现金业务,日常现金开支是否有相应的授权和审批。

3、检查库存现金收支管理中,有无“贪污、挪用、私设小金库”等非法支出现金的行为。

4、库存现金盘点,检查实有金额与账面结存金额是否相符,如果出现差异,是否查明原因并按照工会规定程序审批后及时处理。

(二)银行存款的审计。

银行存款是工会组织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检查出纳、会计岗位是否分离,分工是否合理、合规。

2、检查银行存款账户开设是否合规,各种账户是否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有无私设账外“小金库”的行为。

3、抽查、复核银行存款总账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报表数据是否一致。

4、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各项收支是否合法、合规,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会计分录和记账是否正确。

5、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与开户银行对账单的发生额和余额是否一致。

6、检查未达账项是否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来确定期末余额,核对银行存款调节表账面余额与总分类账是否相符,如出现差异,是否查明原因并按照工会规定程序审批后及时处理。

(三)借出款的审计。

借出款是指工会组织因开展工作或发展工运事业需要而出借给其他工会或工会所属单位的款项。

1、检查对外借出款是否坚持了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各项借出款理由是否充分、合规、真实。

2、检查借出款管理是否有效。审核借出款是否签订了借款合同、协议,相关合同、协议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法》和工会有关规章制度,是否确定还款期限。

3、审查长期挂账的借出款是否及时进行清理并说明未收回的原因。

4、审查借出款呆坏账的确认和处置是否符合工会有关制度规定的确认条件,呆坏账核销是否按照工会规定程序审批认定后处置。

(四)应收款的审计

应收款是工会组织应收未收上级或下级工会经费以及其他应收款项。

1、审查应收上级或应收下级经费的真实性。审核各种应收款项的有关文件、工会经费收缴分配表等相关财务资料,确认应收款的真实性、合法性。

2、审查应收款呆坏账的确认和处置是否符合工会有关制度规定的确认条件,核销呆坏账是否按照工会规定程序审批认定后处置。

(五)对外投资的审计

对外投资是指工会组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行政法规和工会的相关规定,以货币资金、实物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1、查阅工会对外投资项目是否坚持了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分析投资项目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审查合同、协议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法》和工会有关规章制度,投资损益分配是否科学、合规、合理,按照工会规定程序批准同意后实施。

2、审查对外投资项目的入账价值,包括债券投资、股权投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

3、验证对外投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项目收益的合理性。重点审查投入与产出是否匹配,是否真实、有效、符合实际。

4、审查对外投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项目收益是否按照相应的合同、协议规定取得收入并及时入账,有无损失。

5、投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项目出现损失时,是否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对确认无法收回或不能实现的收益是否按工会规定程序批准认定后处置。

(六)库存物品的审计

库存物品是指工会组织取得的将在日常活动中耗用的材料,物品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等。

1、审核库存物品与固定资产的划分和核算是否正确。

2、物品盘点,核实库存物品的品种、数量、计价情况。

3、核对实际盘存数量、价值与总账、明细账数量、价值是否相符,确认库存物品的真实性。

4、如有盘盈、盘亏的情况,是否查明原因,明确责任,经审批授权后处理(对盘盈的物品按重置价入账)。

第十二条 固定资产

(一)在建工程的审计

在建工程是指工会正在建设中,尚未完工的固定资产,范围是工会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工程(含新建、改建、扩建)和单项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维修改造工程(五万元以下维修工程由经审办审查)。

1、审查在建工程是否立项,是否坚持了招投标制度,并取得相关批文,预算是否科学、合理,预算执行是否严谨,工程决算是否真实合法。

2、审查有无将其他费用挤入在建工程、虚增在建工程成本。同时审查有无将在建工程费用挤入工会业务费或行政费支出、虚增行政费支出的行为。

3、审查在建工程预算和竣工决算是否开展了审计,是否按工会规定程序审批认定后办理工程决算。

(二)固定资产的审计

工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8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附属设施、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

1、审查是否建立健全工会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明确工会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责任人。

2、审查是否建立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包括:预算、采购、验收、领用、盘点、报废、核销和经营性资产监督管理等内容。

3、审查是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实物台账和卡片,购入的固定资产计价是否准确、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4、审查是否依法取得工会房屋产权证、土地证和工会资产登记证,账内面积与实际建筑面积和土地面积是否相符。

5、审查是否坚持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确认各项资产是否真实存在,账实是否相符。

6、审查固定资产报废、报损是否真实,是否按照工会规定程序批准认定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7、审查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残值收入是否全部纳入单位财务收入,有无将残值收入转移“小金库”的行为。

第三章 工会资产审计监督程序

第十三条 工会经审办根据审计计划,组成审计组,制定审计方案,于实施前三天通知被审单位准备有关审计所需要的资料。主要包括:

(一)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

(二)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实物台账、卡片

(三)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

(四)年度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盘点表

(五)借出款、对外投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相关合同或协议书

(六)基本建设工程各项批文、招投标书、预算决算资料、竣工决算审计报告等资料

(七)工会企事业单位年度经营考核指标

(八)其他与工会资产管理使用和核算有关的财务资料

第十四条 审计组根据国家法规和工会有关制度,审查会计资料、查阅有关文件资料,检查工会资产管理、使用、经营情况,并向有关人员询问取得证明材料。

第十六条 审计报告送被审单位征求意见,被审单位自收到之日起10天内提出书面意见,在规定期限内未提出意见的视为无意见。

第十七条 审计组对被审单位反馈意见作进一步核实,根据核实情况对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

第十八条 经审会或经审办审核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做出综合评价,出具正式审计意见书,发送被审计单位,必要时,可送达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党委和行政单位。

第十九条 被审单位收到正式审计意见书后,在15天内将整改情况报送工会经审会或经审办,同时应当将审计意见书和整改结果报送同级工会委员会。

第二十条 根据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审计回访检查。对于整改不认真,审计意见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综合治理

1前言

我国现有各类水库84926座,其中大型水库415座,属水利部门管理的342座,中型水库2618座,小型水库81893座。这些水库为防御洪水灾害和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许多水库存在着防洪标准偏低,达不到有关规范、规定要求,以及工程本身质量差,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形成了大量的病险水库,工程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或不能充分发挥其兴利效益。有些病险水库下游是重要城镇、厂矿、交通干线,位置险要。影响城镇安全的大、中型水库全国有1218座,其中近300座为病险水库,这些险库急需抓紧除险加固。

从1976年至1985年全国加固了大型病险水库65座,其中包括丹江口、密云、大伙房等重点病险水库。1985年以后,水利部又列出全国第一批、第二批重点病险水库81座,现已竣工的有46座。除险加固后,效益十分显著,以官厅水库为例,除险加固投资仅0.41亿元,却增加防洪库容20亿m3。保障了北京的防洪安全。

由于更改资金不足,绝大多数水库缺少正常的维修改善,工程不可避免地发生老化失修,以致新的险库又不断出现。目前,仅大型险库数量就比1993年增加27座,中、小型险库增加更多。按照目前的投入水平,许多病险水库短期内仍无法得到除险加固。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议

为加快病险水库治理步伐,提高质量,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采取多层次、多渠道融资的办法,为病险水库加固提供资金保证

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投资大、周期长、社会效益显著,应以公共投入为主。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都应建立相应的专项治理资金。但是,要加快病险水库的治理步伐,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为此,建议根据病险水库加固的现状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政策:将大型险库加固列入基建项目。由国家投资;对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或水库加固后经济效益较好的中型险库,可利用贷款、发行债券及股份合作等方式筹资加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或主要体现社会效益(防洪保安)的中型险库的加固,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或受益区配套为辅;至于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则应以地方投资为主,国家可给予一定数量的补贴或采用以奖代补的政策。同时,结合病险水库治理,积极稳妥地搞好小型水库的产权制度改革。在防汛责任制得到切实落实的前提下,可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筹集治理资金。对病险水库较多且加固进展缓慢的地方,在除险加固任务未完成前,尽量少建或不建新水库,尽可能将资金投向现有病险水库的治理。

2.2强化病险水库加固的前期工作,为搞好病险库加固夯实基础

搞好前期工作是保证病险水库加固进度及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做好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2.2.1做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1995年水利部颁发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在病险水库加固前期工作开始时,大坝安全鉴定主管部门应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资深专家,严格按此办法全面准确地查找出水库存在的各种隐患,实事求是地确定水库的安全类别,科学而又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固措施或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2.2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存在的严重隐患进行探查病险水库的某些隐患,隐蔽性强。由于没有“对症下药”,致使其历经数次处理,仍未能彻底根治。这就需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这些隐患进行专题调研,找准隐患部位,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如陕西省宝鸡峡灌区的大北沟水库,自1972年水库建成蓄水以来,左坝肩绕渗严重,虽经灌浆处理,但由于未能找准渗流途径,处理效果不明显。2000年2月管理单位委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运用现代物探技术(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瞬变电磁法、自然电场法)进行物探,查清了左坝肩的渗径大约在原灌浆处以左70~170m区间内,为彻底根治水库左坝肩绕渗提供了依据。

2.2.3除险加固应与增容和恢复库容同时考虑许多病险水库因存在安全隐患,汛期只能降低水位运行,调蓄能力大减;有些险库淤积严重,直接影响其效益的进一步发挥;有些险库,只要采取一些投资不大的工程措施,就可新增部分库容。在水库的病险得到有效排除的前提下,增容和恢复库容是提高水库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的一条费省效宏的途径。据初步测算,采取除险加固和排沙减淤等措施,恢复、增加或保持每1m3库容所需投资仅是新修水库的1/5左右。因此,对水资源紧缺地区有增容或恢复库容潜力的病险库,即使在投资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2.2.4除险加固应与综合利用及管理设施的改善相结合病险水库由于修建时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建成后投入的更改、维修资金不足,普遍存在着防汛调度系统、雨水情测报系统、防汛道路及防汛物资仓库等管理设施难以满足要求的问题。病险水库加固规划时,应考虑增设防汛指挥调度网络系统及通信预警系统、水文水情测报自动化系统、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等先进的管理设施。对不能满足需要的防汛道路及防汛物资仓库等管理设施一并予以改造。

2.2.5努力提高病险水库加固的科技含量前期工作应思路新、起点高,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力求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在病险水库加固时,应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广泛依托科研、设计、施工、大专院校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加以推广应用。坚持加固与提高、加固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力求在病险水库治理的技术经济方面有所突破。

2.2.6除险加固前要进行效益分析水库除险加固目的有两个:即增加水库的安全性和进一步挖掘水库自身潜力。因此,其效益主要有社会效益(防洪保安)和经济效益。防洪效益主要体现在加固后防洪标准的提高,目前常用频率分析法,即通过水库修建(加固)前后发生同频率洪水而引起下游淹没损失的比较,来计算水库的防洪效益。经济效益分析包括初估增加的蓄水量以及由此而增加的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效益。同时还要进行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估算和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效益费用比和经济净现值)分析。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险库加固应优先安排实施,以此带动病险水库加固工作的大规模展开。

2.3项目实施

2.3.1强化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上要形成以项目法人为主体,项目法人向国家和各投资方负责,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物资供应等单位通过招标投标和履行经济合同为项目法人提供建设服务的建设管理新模式。项目法人负责按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建设工期,实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法人组建、项目报建、招标投标、质量监督、主体工程开工、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对以往忽视报建审批制度的现象要及时纠正。通过报建制度,可有效地预防出现“三边”工程和“钓鱼”工程,避免由此导致盲目开工、拖延工期、浪费资金等现象,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3.2实行招标投标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采购等,一般情况下应由建设项目法人依法招标,择优选定。在招投标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专家库评标的作用,坚决打破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的壁垒,杜绝行政干预,严惩腐败。禁止无水利资质和低资质单位承担与其资质不相适应的项目。抓好《招标投标法》贯彻落实工作,强化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2.3.3落实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后,监理单位即可进行工程现场管理,依据合同从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协调建设各方关系。当前应杜绝监理单位超越资格等级承揽监理业务及自己施工、自己监理的现象。

2.4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

目前水库产权虚置、管理不善、责任不落实的现象较普遍。为防止出现一边除险、一边出险,旧帐未还、又添新帐的被动局面。病险水库加固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

首先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水库管理新机制。在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建设之初应确定实行建设与管理统筹结合的新型建设管理体制。投资多元化、产权明晰化、供水供电价格商品化、水库服务有偿优质化,增加现有水库管理经费,逐步实现良性运营。其次要加强对水库调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及水库调度水平。三是建立并严格遵守水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细则,使其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四是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发水土资源,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管理,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良性管理运行机制。

3结语

(1)根据病险水库的不同类别及“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国家采取不同的融资政策,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供资金保证。

(2)做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存在的严重隐患进行探查;进行准确的效益分析;加固规划时应与增容和恢复库容同时考虑,与综合利用及管理设施的改善相结合,以及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而强化病险水库加固的前期工作。

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67-01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的重要物资保证,一个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多少,既是单位规模的表现,又是医疗技术高低的体现。如何管好用好单位的固定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利用率,既是每个单位高层领导引为重视的大事,也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谈谈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基础差,会计核算工作薄弱

固定资产核算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财务会计知识,有的甚至不具备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人员,对岗位责任是什么,应该如何开展工作,不甚了解,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会计账薄设置不全。表现在固定资产账簿管理与财务不同步,设置上不完善;固定资产卡片登记不及时,项目反映不全;固定资产分类不规范,入库名称随意增设;固定资产盘存,只有实物盘存金额,无资产未达、盘盈盘亏对照表和资产盘存报告。

(二)软件不到位,微机应用成花架子

由于电脑的普及,办公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使用微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势已得到各单位领导的认知,但由于应用软件编制或科室需求报告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给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上带来许多不足,如账簿设置、卡片管理等表现尤为突出。软件功能仅限于资产的入库、出库、库存表打印等,微机应用成了花架子。

(三)管理不完善,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实物管理不规范。表现在固定资产入库、调拨不及时,与实物的转移不同步。更有甚者,将整体资产拆分入库,或将设备上的零配件(指价值比较大的)作为固定资产反复入库累加,导致资产价值虚增。

鲜活资产是实物管理上的死角。现代医院都很讲究院内环境建设,广植名贵花草、树木,这些花草、树木的经济价值都很高,又属于鲜活植物,易死亡,或被个人占有,一直是管理中的死角。

(四)制度不健全,操作流程缺乏规范

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监督机制。固定资产采购、入库、调拨、转科、处置等环节上,无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固定资产采购不注重必备的财务手续,只注重实物的取得;设备采购论证内容单调、数据来源不真实。

资产处置不规范。在固定资产报废、调换等处置上,没有严格执行《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规定,随意处置,单位领导人说了算,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无视国有资产管理的严肃性。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预算管理,避免盲目采购

树立投资风险意识,强化医院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遵守国家相关的文件精神,区域资源合理配置,正确编制固定资金来源和占用计划,做好设备引进的事前论证工作,慎重考虑,科学论证,做到准确投资,避免盲目采购设备。

(二)落实财务管理,提高监管力度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湖北省卫生系统固定资产分类目录及代码》的文件精神,规范财务会计账薄的设置、使用和卡片登记工作,以动态的形式准确反映固定资产价值转移情况,为医院经济管理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

账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盘存和核对监管工作,保障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做好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确保范围恰当,督促资产理赔款的及时到位。

(三)结合实际操作,加强软件建设

根据会计电算化和固定资产管理要求,提供完整的需求报告,选择与本行业相关并且有成功实例的软件公司合作,优化软件程序,拓展软件管理功能,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把各部门终端链接起来,真正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与OA系统一体化,自动预警,切实做好应用软件验收前的试运行工作,保障日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

(四)做好设备维护,提高使用效率

做好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使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有效地使用固定资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扩大设备生产能力,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对不适应本单位业务开展需要的设备,要做好资产的更新置换和资产重组配置工作,采取多种经营的方式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

(五)规范操作流程,健全管理制度

规范固定资产采购、建设、入库、出库流程,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入库、调拨、转科、处置等环节的控制,完善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使之有章可循。

(六)引入效益机制,实行绩效评价

引入设备效益机制,从医院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设备运行、设备完整、设备效益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50万元以上设备每季度进行应用情况分析,年终向上级领导提供分析报告和分析结果,向使用科室反馈设备绩效评价结果及建议。

同时,应将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效益、保值、增值等指标列入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提高全院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最大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1998年11月印发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

2.财政部,卫生部2010年12月印发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

3.财政部2006年6月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方法》

4.王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现代商业,2007(11)

5.王瑜,聂剑涛.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与对策.企业标准化,2006(7)

6.何海花.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