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论文

固定资产论文范文精选

固定资产论文

固定资产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数量界限进行研究,并揭示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果。它是一项系统知识比较强、专业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在国民经济统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记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通过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反映整个社会固定资产生产总规模和固定资产活动的全过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信息,是国家制定战略决策、社会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国家管理、检查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首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管理细则,按照从认识上提高、从组织上加强、从制度上健全、从全面上深入、从现代化上发展的原则,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特点的统计工作制度,作为行动标准。

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设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机构,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机构设置要本着确保完成国家各项统计任务、确保统计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还应遵循机构要精简,效率要提高的原则。人员配备要坚持按统计法的要求,统计人员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统计法”办事,把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为衡量统计工作好坏的标志。

二、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信息网

每个单位必须有一个上下连贯、畅通无阻的统计信息网络。统计人员只有按照传递程序和规范的进程工作,才能提高统计资料的实效性、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良好的硬件设施能为信息的交流提供方便、快捷的条件,能保证投资统计数据上报及时、准确、完整,也能为各级主管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综合反映。准确、及时地上报,是企业和每一个统计人员对国家应承担的责任。各个单位统计资料是否及时、准确全面是关系着国家全局的大事。所以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信息网是其保证体系。

三、建立、完善具体、全面的管理制度及办法

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制度(包括: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统计数字管理制、统计台帐管理制、原始资料管理制,统计报表管理制等),使固定资产投资基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在原制订制度和执行制度上做了大量工作,对原有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进行了完善和修订,重新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管理办法》,对项目管理部门、设计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要求进行了划分,明确了责任,并规定出严格的考核条款,使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做到分清部门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四、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原始记录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最初情况的记载,是计算各项统计指标的依据。因此要结合项目特点,为满足企业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要求,设置各种原始记录,把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全过程记录完整。如何收集原始资料,建立原始记录,我公司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基层统计不仅要完成向上级统计机关报表的任务,还要向本公司领导及时提供有关的统计信息和经济管理上所需的各种核算数据,因此收集原始资料的范围不应过窄,对于工作所需的资料,具备条件时,统计可以存一份复印件(原件一般是要存档的)。不具备条件时,可以将所需资料的主要内容进行摘录,特别是涉及工程造价、设备价格、概算预算、合同金额、用地面积、规划面积、设计建筑总面积等数量方面的数据,要记录准确,关于有些文件的编号、批发文机关、发出日期等也要搞录。这些记录,对于今后的查询是很有用处的。

按照国家固定资产统计报表的要求建立各种不同的统计台帐。做好统计工作,基础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至关重要,定期对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汇总,分门别类的记入相对应的台帐。这是充分利用统计资料的有效方法。统计台账是整理归纳原始资料的一种科学手段,是计算汇总指标数据的有力工具,它是介于原始资料和填制报表之间必要的和重要的中间环节。在统计部门统一制定规范的台账之前,统计人员就应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主动地建立自己的统计台账。当统计部门统一制定规范的台账之后,统计人员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自动地编制一些明细性和辅助性账页、表格来充实、完善现有统一的台账。而且统计台账还是保存管理统计资料的重要方式。无论什么时候,需要查阅核对、研究分析各种指标数据它都是不可缺少的统计档案。统计台帐在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健全原始记录和及时准确地编制统计报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年底,统计工作人员都将本年的投资项按项目性质、实施单位进行分别统计,建立完善的台帐,使资料的查询方便、快捷,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五、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培训和更新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技术现代化的途径是从微机抓起,由小到大逐步建立统计信息自动系统。这样有利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就地、及时处理,所以,广大统计工作者都应努力掌握计算机技术,使其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计算机代码填报统计报表,为实现全国微机联网,年报报送软盘或直接传送打下基础。超级秘书网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不仅要求统计工作人员具有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投资分析及其它相关专业知识。统计人员要定期参加省、市统计部门的学习班,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投资和统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开拓视野,提高素质,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六、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整理分析,建立工程项目监查制度

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整理分析,为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提供依据,同时积极为社会服务,办好“开放式”统计,必须搞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提高统计分析的针对性,政策性。围绕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益反映建设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新课题对基本建设中规律性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在宏观上为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及最终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在微观上为企业生产、经营、确定发展计划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服务职能。定期对工程项目的情况进行通报和分析。通过这项工作可以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计划、绩效进行检查,从中发现问题,举一反三,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过程有计划、有监督、有检查、有考核,杜绝项目开工后资金失控的问题,真正做到项目管理的闭环,同时能为后续开工的项目提供借鉴。

固定资产论文范文第2篇

1.绩效评价指标具有一定难度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对象大多是一些公共投资项目,公共投资项目通常具有目标多元、目标弹性以及一定垄断性等特征,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应当从政策执行方面、资源利用方面、资金使用方面、行政效能方面等综合考量,这些方面也就使得公共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具有一定困难。

2.绩效量化考核在执行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在选择了考核指标进而开展绩效审计时,指标的结果应当与参照依据对比分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绩效评价。评价不能仅是定性的说明,还应当有定量的比较。站在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审计在知识积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实践经验,然而,若是站在社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角度来看,采用何种方式量化考核的指标就对审计人员工作形成了挑战。

3.审计方法滞后当前,在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中主要是运用查错防弊的方法,然而,这种审计方式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符。从政治观点来看,投资绩效审计应当围绕国家政策标准,从而对相关机构进行审计监督。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一些审计部门并未发挥其职能,主要原因就在于依据传统审计方式处理问题,对广大群众利益产生了一定影响。若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就在于投资机制出现了问题,所以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例如,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在投资审计方式方面、审计对象方面、审计内容方面都有了重大转变。因而,在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过程中应当做到与时俱进,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时刻考虑到群众利益,从而使得投资审计工作在准确性、实效性方面都有进一步提高。

4.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出现的质量问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上应当做到合法、真实、可靠,相关审计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审计部门过多关注了投资项目的纠错防弊,忽略了质量效益监督,并未依据规定标准进行独立审计工作,因而,对审计风险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难点解决措施

1.在投资绩效审计过程中需要做到评估正确在进行投资绩效审计过程中,需要从三方面着手评估。站在被审计对象的角度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分为了以下几大类:第一,工程项目刚刚完工或者是还没有投入使用的工程项目;第二,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的工程项目;第三,对某行业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站在固定资产投资绩效评价内容的角度来看,评价工作应当从经济效益方面、建设效益方面、社会综合效益方面、环境资源效益方面进行综合衡量。三类不同的审计项目有着不同特征,因而,在进行绩效评价过程中,应当有所侧重,在评价指标、考核方法的选择上不能够笼统看待。不管是何种类型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都应当参考成功经验并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讲求经济性,意味着用较少支出去办同一件事;第二,讲求效率性,意味着支出能够得到最大回报;第三,讲求效果性,也就是支出是否产生了一定价值。

2.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绩效审计概念的认识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绩效审计重要地位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投资绩效审计是一种服务,也是一种监督。在投资绩效审计实施阶段里,应当将思路理清,参考成功经验,审计工作要做到真实、合法,在这个基础上,将审计方法同审计资源的共享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工作开展应当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对项目中的绩效影响因素做深入分析,促进有关单位加强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审计调查手段的采用,获取信息资料,提出相应地审计建议,审计手段应当做到不断创新,借助网络这一技术手段进行投资绩效审计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重大项目的绩效审计应当严格开展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应当抓住重点,选取投资规模比较大、融资比例高的投资项目开展,要从投资立项阶段、分析研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进行多方位、全过程的审计,从而起到审计一小部分、影响一整片的影响作用。投资绩效审计工作与决策、责任也有着密切联系,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基础。审计人员在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工作中需要对审计质量做到严格把关,促进审计成效进一步提高。

4.绩效审计工作的运行应当系统在当前的绩效审计工作中,强调了财政性的绩效审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抓住了投资决策环节、投资管理环节、资金使用环节、投资效果环节。开展审计工作能够将失误造成的资金挪用、损失浪费等现象及时揭露,从而加强投资管理力度,对投资秩序进行规范,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审计工作一方面需要对项目绩效情况作出反映,尤其是在当地经济投资环境方面,从而使得社会效益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需要对项目管理状况作出反映,审计工作旨在揭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设过程中的弊端,同时,还需要进行审计核减,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体现出审计效益高低,使得财政投资管理有所增强。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论文范文第3篇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使得企业必须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并关注其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准确和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简单利用成本计量方式对企业资产进行分析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应当利用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方法来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估。企业对资本进行核算应从企业的风险和机遇入手,准确的对资产进行评估。如果固定资产的预期效益小于账面资金,应对其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核算,将差值计入损失。这样的核算模式可以保证固定资产计算的准确性,帮助企业决策层了解企业运营情况,并做出针对性的决策。

二、固定资产减值背景下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在研究固定资产减值计量的问题时,西方学者侧重考虑以下几个切入点:本期企业固定资产在市场上的价值提升问题;本期内出现的或者将要出现的固定资产和业务资产中的技术、金融、政策等因素出现的变化;市场投资环境即投资回报预期和利率等问题对固定资产使用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期即将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或者有益作用出现的变化,其中包括固定资产的性能指标、固定资产数量、企业业务发展等出现重大的改变;企业内部的报告显示企业固定资产经济效益将要或已经比预期效果要好。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比较,两者之间较高者)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对固定资产减值进行合理计量时,首先应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已经出现减值,以及出现减值的诱因,然后财务人员才能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的环境进行分析,总结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值迹象以及方向,对出现迹象的固定资产减值进行量化,对减值进行全面的评估。基于以上思路,固定资产减值背景下的会计核算,必须重视对减值性质的确定以及减值诱因和条件的定性,并最终对减值的具体额度仅定量,这样才能突出固定资产减值核算的重要作用。

三、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应用与完善建议

(一)完善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制度

健全信息、价格市场机制是实施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要条件。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旧货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等,并统一提供公正合理的各种资产信息和价格信息,使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有较为客观的依据,同时也可以增强其可操作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其次,建立会计制度应对企业决策选择权进行限定,明确企业政策选择权。同时应将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简化,即将政策选择限定在一个范围内,这样可以帮助企业缩减利用会计手段来控制利润的空间,提高企业制度的客观性。

(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核算准确性的基础,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于不断扩大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制度在企业中的实行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可以组织会计人员针对一些专业理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同时还应该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先进科学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

(三)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监督是核算的重要管理策略

监督主要是以审计为主,不可否认外部的审计监督对于会计信息的对称是有促进作用的。审计可以控制一些虚假信息对核算的影响,尤其是对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因为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应加强审计作用,既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也要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

(四)强化公司治理

完善企业绩效考评公司治理是对宏观的公司管理体制的改进,其对完善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股份制企业进行缩股,解决股权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二是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制度,明确公司管理的主体和权利分配。固定资产减值核算具有两面性,如果企业可以利用其真实的反应企业经营状况,可以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并指导决策,反之则将使得企业陷入到利润操控的误区,不能正确的对企业经营进行改进和调整,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论文范文第4篇

(一)固定资产的范畴不明晰

事业单位在其资产制度中规定的固定资产一般情况下指机器价格在800元以上,专业机器价值在1000元以上,已经使用两年以上并且没有较大损坏的财产,这样宽泛的标准,使得事业单位核算固定资产的工作中难以确定核算边界,在事业单位核算工作中,有许多流动性强、易被损耗的产品也被纳入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中,这些已被消耗的物品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贬值,而且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难以进行,也增加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难度,伴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许多物品能否被纳入固定资产范围的价值标准也应该相应提高。

(二)固定资产核算不包括物品折损率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法律法规规定,事业单位收购固定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财政性预算,事业单位一般不会为固定资产的收购在社会集资,这也就使得事业单位在核算固定资产的时候不能将物品折旧率纳入其中,这种核算方式使得核算报表中所呈现的情况反映的是固定资产最原始的情况,难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这使得事业单位的很多预算方案难以获得准确的固定资产情况参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致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情况失真,固定资产的损坏率在预算计划中得不到真实的展现,这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结果不能完整地表现固定资产的全部现状,事业单位无法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固定资产更新的安排,也使得事业单位难于控制日常资金,不科学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制度,会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价值的评测工作,难以对固定资产保值和升值提供理论保障,也难以对固定资产的流动和结算提供精准的测评信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的折旧情况如果不能被及时准确地反映,会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缺乏保护公共财产的意识,容易导致事业单位肆意更换大型设备和任意采购性价比不高的设备等一系列问题,对事业单位财产的管理也会出现疏忽、懈怠的情况。很多事业单位对折损率较高的设备不进行降值处理,对一些设备价值的检测缺乏谨慎原则,存在高估设备价值的现象,当设备是实际价值不能满足于事业单位公正需要,而核算报表又不能及时反映事业单位设备需求的情况,很容易导致由于设备性能不佳和资金供给不足导致的资金链断裂、设备修缮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固定资产核算与设备实际情况的差异

(一)资金支出统计缺乏科学性

我国的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是按照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情况进行核算的,这种核算方法在资金出纳问题上有一定的漏洞,资金的使用不完全等同于固定资产的转移,也不能从资金的使用情况来简单判断事业单位资本的实际运行状况,固定资产的收支情况不能简单地与资金支出情况结合判断,单纯的资本支出,不会损害固定资产的巨大变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中,难以既反映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又反映资本收支情况,单一的核算难以准确展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情况,多种方式的核算又会使得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更加复杂,我国事业单位种类多、分布广,简单的资金提取难以使固定资产的维护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经济核算方面,存在着根据资金收支情况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问题,这使得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不顺畅,难以保证提供准确的预算报表,现在很多的事业单位对资金支出情况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案,这很容易导致支出资金使用分配不合理,造成资金浪费,在事业单位的实际活动中,很多事业单位一方面以争取大型订单的形式不断巩固其固定资产的稳定性,一方面以日常活动经费为理由不断获得财政资金补助,这样下去,大量的资金将被浪费在这些效率低下的事业单位,资金如果得不到合理运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核算报表与实际物品有异

很多事业单位会出现固定资产核算报表与事业单位实际设备存在差异的现象,这充分说明了固定资产统计核算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源自上级行政部门财政拨款的资产,不能简单地纳入固定资产范畴,经由捐赠途径获得的资产,要进行详细的核算对比之后,才能根据时间要求,合理的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账目之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产生预设生产效果的设备没有及时申报报废,这会导致实际工作效率低于预计情况,核算报表与实际物品有差异,必然会使得固定资产的核算情况在财务机构无法准确完成,可能由此导致侵吞国有资产,挪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等许多贪腐问题,有些事业单位对设备磨损和损坏等现象隐瞒不报,这样使得实际物品的价值不能被固定资产核算部门及时了解,会严重损害事业单位执行工业事业的能力,破坏与之相关的其他社会事业的正常进行,也使得事业单位难以及时将由于设备损坏而需要储备的资金及时预留,设备急需资金维护的时候,事业单位一时难以筹集充足的资金,会给设备的维护管理增添不必要的高额成本。

三、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偏差

(一)多种账目对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影响

我国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原材料采买工作,都是按照先付款再发货的方式进行,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很可能导致会计人员的资金核算工作出现偏差,另外,很多资金账目缺少准确金额信息,这既影响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工作,又造成了资金管理工作的混乱局面,由于统计数据与设备实际价值存有一定差距,有可能造成始料未及的金融风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工作还会受到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影响,还要面对法律调)整、政策变更、科学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一旦事业单位内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也会随着这些变化而迅速升降。很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事业单位可能出现的价值波动没有做好应变预案,难以确保固定资产核算数据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实际价值。伴随着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提高,很多固定资产考核已经不能按照旧有标准,但是依然有许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核算中采用多年前的标准,如果事业单位将庞杂的资产统统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范围,将导致统计工作因为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而难以进行。这样效率低下的核算工作还会影响事业单位其他领域的工作效率,浪费核算成本,降低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很多事业单位没有根据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案,将不重要的设备排除在固定资产核算计划之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工作,虽然有广泛的理论依据和众多的借鉴经验,但是没有具体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则可以直接使用,对于损耗程度不同的设备难以进行价值评估,对于即将申请报废的设备,在难以确定设备价值终止日期的情况下,难以确定是否将其纳入固定资产核算计划,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对设备价值进行考量,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随意性,不利于准确可靠的核算报表的制定,也会降低事业单位资金支出机构的参考标准的价值。

(二)缺乏独立监管机构对核算工作的影响

固定资产论文范文第5篇

(一)固定资产品种多、管理难度大

在原铁道部2005年颁布执行的《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将铁路固定资产划分为十六大类,849项。铁路运输企业最突出的特点是点多线长,大量的固定资产分布在铁路沿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工程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要求这些部门积极配合协作共同管理。虽然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但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清晰的职责权限,难以进行统一协调,各部门间的资产管理未紧密连接,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低,严重削弱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导致固定资产的管控力度不足。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太过单一

对于部分技术进步型的固定资产如计算机、车载电台等,在原铁道部颁布实施的《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此类固定资产具有五年的折旧年限,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此类设备通常两到三年就要全部更新,再加上现代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是通过直线法进行计提折旧,所以固定资产价值很难在清算收入中获取应有的补偿。这不仅使得最后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净值真实度降低,而且企业不具备充足的更新改造资金。

(三)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薄弱

由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工作敷衍,未充分掌握了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相关业务知识,严重阻碍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致使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停滞不前。当前,铁路运输企业现行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对于生产环节只涉及到了生产安全与经营业绩,而忽视了制定资产安全、资产质量、资产利用效率相关的指标,进而造成资产负责人员的缺乏。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虽然现代铁路运输企业实际已构建了专门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引进了信息化管理,有效防止了过去手工记账中出现的问题,但在固定资产状态的跟踪、盘点等各项工作中仍采用的是手工操作的方式,严重的浪费了人力、物力、时间,信息无法做到第一时间反馈,统计准确度低,进一步加剧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严重的削弱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同时也未积极的和其他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构建能够共享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固定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信息彼此脱节,难以及时有效的反映固定资产变动情况。信息共享目标无法实现,获得信息需花费巨大的成本,对固定资产管理实效性严重制约。

二、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管理的规范化

企业应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原则,加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涉及到了监督检查制度、职责分工制度、日常保管控制制度、预算控制制度、定期盘点制度、授权批准制度等各项内容,针对固定资产计划、构建、验收交接、保管、使用、维护、修理、盘点、处置、报废到提出企业全程,应设置详细规范的管理流程,准确划分所有职能部门实际应当承担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权限,及时有效监督与考核固定资产升降、管理、效益等情况,通过制度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解决固定资产管理的缺陷,严格根据制度加强资产管理,避免固定资产账实不一致、闲置、浪费等情况,从而推动固定资产管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综合运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合理减少折旧年限

铁路运输企业一直采用直线法进行计提折旧,尽管该方法便捷方便核算,但无法将固定资产具体损耗进行如实反映,所以应适当的整改《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于机车车辆、运输起重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这些关键的生产设备以及更新换代快的设备应使用加速折旧法,有助于设备更新资金的快速积累,对于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应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不会太大的降低企业利润,而且还如实的揭露了固定资产具体损耗情况。此外,对技术进步型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进行合理的减少,能够使其符合实际使用寿命,及时有效的更新。

(三)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培养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铁路运输企业应充分的认识到固定资产在国有资产中占有的重要比重,为了自身持续稳定发展不断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转变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清楚的意识到资产安全等同于生产安全,一样处于核心地位,了解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切实将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个角落,提高各部门、各职工对资产有效管理与使用的积极性。此外,还应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与设备使用人员开展专业的培训,熟知先进高效的管理手段与方法,不断增强他们的业务水平与管理能力,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发挥固定资产管理优势作用

结合企业当前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系统,构建匹配的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系统,通过条形码准确的标识固定资产种类,实时跟踪固定资产运行情况与使用状态,在集中采集、存储业务数据的前提下,设置相关的同时可以做到固定资产价值动态管理和实物动态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这样固定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就能够做到共享,系统全面的了解固定资产实况,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业绩,实现信息流与资产实物流相对应的目的。

(五)健全管理者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固定资产有效运营

无论是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还是营运效果均取决于企业负责人,所以要求企业负责人应注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构建与执行,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与使用有效性,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健全与实施纳入到对企业负责人工作业绩考核的标准范畴中,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与下属单位负责人关于固定资产应根据自身的管理权责实施归口管理,对固定资产的归口管理担负着直接的责任后果,是企业负责人对其责任业绩考核的关键性内容。在将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效果纳入到具体的归口责任人作业范畴,同时业绩考核与奖罚的直接挂钩后,必定会调动企业负责人、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下属单位负责人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控制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时刻保持着谨慎认真的态度,都踊跃的配合协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