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湿地保护的措施

湿地保护的措施

湿地保护的措施

湿地保护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湿地;功能;问题;保护措施

前言

城市湿地是宝贵的城市资源之一,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构建者,也是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的调节者。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加大了城市环境的生态承载压力,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频繁的负面影响不断增大,城市湿地遭到破坏。有的地块垦为农田、牧地;有的成为垃圾堆放地;同时城市湿地也存在商业性过分开发的现象。在城市湿地周边大量建筑人工景观的同时,干扰了动植物习性,导致种群的数量和类型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的发育与稳定。城市湿地出现了污染严重,湿地面积逐渐退化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保护城市湿地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城市湿地的开发利用、保护、恢复及重建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1 湿地的定义

不同的学科对湿地有不同的定义,《湿地公约》中给湿地的定义是:不论其为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同时,还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位于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体。按此定义,城市内绝大多数的河流和湖泊、池塘等均属于湿地范畴。

2 城市湿地的功能

城市湿地之所以宝贵,最重要是它具备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众多生态服务功能,在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决定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1 蓄水防洪,净化水质。湿地在控制防洪、净化水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降水季节分配和年度分配不均匀的情况下,通过天然和人工湿地的调节,储存过多的雨水,避免城市发生洪水灾害,保证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稳定水源。

2.2 保持生物和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在城市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湿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生物多样性越丰富,其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好。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护野生生物种群的生存、筛选和改良均具有重要意义。

2.3 调节区域气候,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湿地可影响小气候,湿地的蒸发作用可保持城市的湿度和降雨量,使区域条件稳定,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在有城市森林的湿地中,大量的降雨通过树木的蒸腾和蒸发,返回到大气中,然后又以降雨的形式降到城市森林周围地区,如果湿地被破坏,区域的降雨量就会减少,城市的空气就会感到干燥。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达到净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如湿地植物香蒲、芦苇都被成功地用来处理污水。

2.4 涵养城市水源,提供城市用水。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态要素,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城市的湿地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2.5 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息、娱乐和教育场所。湿地具有自然观光和旅游等方面的功能,不少湿地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杭州西湖是著名的风景区,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价值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合肥的逍遥津和包河、芜湖的镜湖、安庆的菱湖,在美化环境和调节小气候、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城市湿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湿地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城市湿地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污染加剧、面积减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农药和化肥等排入城市湿地,使湿地遭受污染,面积逐渐萎缩,景观呈现破碎化。中国湿地种类最丰富,但遭破坏严重。现国家已经制订了天然湿地的“零损失”制度,旨在保护湿地资源,防止天然湿地面积的进一步缩小。

3.2 生物入侵、原种消失

城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可视性是城市湿地休闲旅游功能的基础。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城市湿地景观多样性的要求,大量的外来物种被盲目引进,致使一些乡土植物在竞争不过的情况下大量死亡甚至灭绝。大量外来物种的入侵,也使湿地原有的食物链遭到破坏,使湿地生态系统抗逆境干扰能力下降,不仅使湿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也使湿地的天然物种库永远失去了这些宝贵的基因。如:北京汉石桥湿地,葎草和野大豆的大量入侵其盖度一度达到95%,使得本地植物芦苇的生长受到限制,甚至死亡。严重地破坏了原有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3.3 过度挖掘、湖泊淤积

由于城市湿地承担着一个城市生态兼人文旅游景点的特殊性,就要求在湿地内修建许多人文及民俗景点和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地点的修建必然要占据一定的土地。在没有足够土地的情况下,人们只好围湖造地,过度的挖掘就可能导致湿地沼泽化程度加剧,水面萎缩,水量减少,湖泊淤积,致使种群竞争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还有一些是因为人们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导致湿地面积的萎缩。

3.4 人为破坏、功能降低

城市湿地是城市的生态屏障,并具有很高的休闲旅游价值。但遗憾的是,在开发利用以及观光旅游的过程中,人为破坏现象很严重,如许多城市边缘的河岸与海岸被堆砌成高高的水泥墙,人为地束缚了江水、河水与海水,影响了河滩、海滩的发育,景观可视性下降,同时不利于防洪、防风暴;另一方面,许多工程(如沿海景观大道)直逼沙滩、海岸,在破坏景观的同时,还干扰了滩涂发育及水鸟的栖息和觅食。此外,在一些城市边缘湿地自然保护区,至今仍有不少违法活动,如炸山采石、围捕鸟禽,导致鸟类种群数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城市湿地休闲旅游功能的实现。

4 城市湿地的保护措施

4.1 加强立法。制定出与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相关的专项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在湿地的开发利用、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等方面,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使城市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日常使用有法可依,有利于城市湿地的管理和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

4.2 合理规划。城市的建设规划中,应对现有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防止人为的干扰和破坏。

4.3 建立监管机制。建立起城市湿地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城市湿地的生态波动和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的监测和控制,维护城市湿地的生态稳定,使城市湿地的保护从被动的恢复重建状态转变到积极调控、积极协调的状态。

4.4 生态文明的宣教。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城市居民对湿地的认识,增强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和自觉性,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参与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的活动。

4.5 加强城市水资源管理。城市水资源是城市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纳入城市水系的系统规划和管理体系中,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加强对城市湿地水资源的污染控制和防治,合理配置水资源,调整城市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确保城市湿地的水面积。

5.结语

城市湿地是最宝贵的城市资源之一,它是城市绿地最重要的构建者,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环境最重要的调节者。但当前,城市湿地还存在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污染严重,湿地在逐渐退化。保护湿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还需要在湿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上多下功夫,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宣传。众多湿地公园成功建立的实践已向我们表明:充分认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采取实际行动,将会使城市湿地建设成为非常优美的生态场所,使之成为众多水乡城镇最靓丽的风景区和旅游区。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保护行为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湿地保护的措施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wetland is enormous, and wetl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ater purification, regula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oil and gas pipeline will cross through the wetlands inevitably, which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wetland environment.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that focuses on how we can reduce the environment impact to minimum and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In this article, we has taken the Nya River Wetland in Africa for example, and taken the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befor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control during pipeline crossing, and continuous evaluation tracking after construction.

关键词: 湿地;管道穿越;Nya河;环境保护

Key words: wetland;pipeline crossing;Nya river;environment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125-03

0 引言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水区,是地球上三类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1]。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人类摇篮”,尽管其只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为地球上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在稳定水源供给,改变洪涝和干旱状况,净化水质,保护水土和调节地下水水位等方面,湿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输油气管线相续投入建设,不可避免的要穿越湿地,对湿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管道穿越湿地工程中,如何有效的保护湿地环境,将管道穿越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关于管道穿越湿地的环境保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郭俊[2]通过对西北油气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当地湿地的特点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油气管网穿越湿地时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付宽[3]以国内青海地区草原湿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油气管道穿越草原湿地的保护措施。

综合上述观点,学者对油气管道穿越高原、草原、湖泊、河流以及水网地带的湿地环境保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分析了管道穿越对湿地的影响,提出了管道穿越Nya河湿地的环境保护措施。

1 管道穿越对湿地的影响

管道穿越对湿地水质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设备漏油、施工场区地表径流水;对湿地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是管道穿越破坏了植被和天然土体的稳定性,可能导致湿地抗灾减灾能力降低,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并且水土流失向湿地输入了大量泥沙和氮、磷等物质,造成泥沙淤积和水体污染。管道穿越造成的大气污染对湿地植物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期扬尘和施工设备尾气等。管道在穿越湿地时,会扰乱据湿地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使其不能取食,幼体不能发育,切断水源造成水生动物种类减少。此外,噪声对鸟类和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产生影响。

2 Nya河湿地简介

Nya河湿地位于非洲乍得人民共和国Doba市境内,Nya河自西向东穿过整个湿地。湿地穿越场地地势较平坦,两侧为热带稀树草原。Nya河湿地是当地的重要水源,在灌溉两岸农田,为当地居民和其他动植物提供水源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极易受到外界影响。

Nya河湿地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候划分为雨季(6月~10月)和旱季(11月~来年5月)。Nya河湿地在雨季时,平均水深为1m;在旱季时,湿地北部为草原,南部为10-40cm的沼泽地。根据当地文献记载和有关调查,湿地区域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各种动植物200种。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Nya河湿地在保持当地生态环境,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水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管道穿越Nya河时必须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3 管道工程穿越Nya河湿地保护措施

3.1 施工前的保护措施

3.1.1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实现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在管道穿越湿地时推行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制度尤为重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区域规划、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科学分析、预测和评估,指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是在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管道穿越活动对湿地除了自然环境的污染外,还会对的湿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所以管道在穿越湿地时重点考虑非污染环境评价,也就是说,从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入手,预测其环境功能的变化,并寻求保障生态功能的有效措施。

为此,管道在穿越Nya河湿地前,业主、EPC和PMC委托中石油华东设计院对管道穿越Nya河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通过了当地政府的审批,评价的结果为Ⅴ级,影响程度较低。

3.1.2 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制定应急预案 运用PMP中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头脑风暴法对管道穿越Nya河的环境影响进行风险分析,包括水质风险、土质风险、生态风险、社会经济风险等,并根据风险影响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公式R=■a■b■,(i=1,2,3,4)得出工程的环境风险评价。

3.2 施工中的保护措施

3.2.1 水源的保护

①Nya河流为当地的重要水源,管道穿越时为旱季,Nya处于枯水季节,为了保证河流不断流,同时保证管道穿越正常进行,采取开挖导流渠围堰施工法。导流渠入口与穿越段河岸的内夹角选择180°,导流渠长468m,见示意图1。

②湿地内存有约10-40cm的积水,施工前在作业带两侧开挖集水沟,将作业带内水排出,通过排水导流沟将作业带隔离,并且有利于排净作业带内明水保持作业带范围内干燥,干燥的作业带有利于降低施工作业对湿地环境的破坏。

③每天施工前对所有施工设备进行检查,杜绝设备在施工现场漏油的现象。如不可避免设备在现场进行维修、加油,作业面铺好吸油棉,水面上布置好拦油绳。主河道水泵在抽水时需要在运转的情况下加注柴油,容易导致柴油飞溅污染水体。为此,施工人员参照2012年LOGONE河穿越时防止柴油飞溅的方式,能够严格控制柴油污染水体,又能够保证水泵能够连续作业。所有防腐类的化学品,全部进行回收送到项目驻地,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3.2.2 水土保护措施

①主河道水土保护。穿越区Nya主河道水深1.5-2.2m,河道下淤泥丰富,用挖掘机将陈年淤泥从河道倒运到河岸上,并将淤泥分层在河岸上进行晾晒,并利用挖掘机对板结成块的淤泥进行碾压粉碎平整。待管道焊接、下沟后,分层进行回填。

工程河岸保护采用水泥土进行堤岸保护,设计规定的河岸保护的工程量为128立方米。水泥土具体施工方法为水泥和土均与搅拌和铺撒,其中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占总量的30%,纯土占总量的70%,粒径大于2厘米的土的比例不应超过20%,并分层回填夯实。

边坡位置的基础处理,管沟底部边坡点向河道前延伸2米位置,进行基槽开挖,开挖完成后利用水泥土对基槽进行分层夯实回填。基槽回填应从管沟基础开始进行水泥土分层回填,并利用打夯机进行夯实,分层施工,并回填至设计规定的河道标高。

堤坡保护,施工范围是从边坡点到堤坡原始地表。首先利用素土进行回填,回填应从管沟底部开始,然后进行分层夯实。回填到距离地表0.4米的位置,利用水泥土进行回填,回填至地表位置,堤坡恢复的边坡比为1:1。

河槽及河堤恢复完毕后进行围堰拆除,围堰拆除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作业。围堰拆除要彻底、干净,使拆除围堰后的河床平坦,无杂物。先拆除下游围堰,并将围堰用土方推到河岸边缘,最后拆除上游围堰,上游围堰宜用挖掘机采用后退方法进行拆除。将围堰土回填河岸,并恢复原有地表高度及河床原貌。

导流渠开挖时已将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完成后,进行开挖,开挖土应与表土回填分开放置。回填及恢复时,按照施工反顺序,将开挖土分层回填,最后将开挖的表层土分散至导流施工区域并恢复原地貌。

②湿地水土保护。北岸汇水区域,地质条件好,承载力较好,施工时已经将作业带范围内的地面植被和表土进行剥离。开挖作业时,已将开挖区域的开挖土与表土分开放置,回填时按照开挖施工作业反顺序将开挖土分层回填,回填到地面高度后,根据设计要求,在管沟范围上方修筑300mm高的管堤。最后将开挖的表层植被土分散至施工作业区域。

南岸作业带里程189.322km~190.382km区间1.06km有10cm-40cm的水,该区间为湿地。开挖时使用挖掘机进行表土剥离作业,挖掘机表土剥离作业完成后再进行后续开挖作业,后续开挖土与表层土分开放置。进行回填作业时,按照管沟开挖作业施工反顺序,将开挖土依次分层回填,回填至地面标高时,将回填土平整,最后将均匀表土分散到施工作业区域。最后利用挖掘机将设备移动区域的表面进行松动和平整。

3.2.3 大气污染的防止 在进行管道穿越湿地时,施工便道和乡村土路经常洒水修护,保持路面湿润平整,车辆驶过不扬尘。在材料运输过程中加遮盖物,允许时可适当将材料加湿。穿越中水泥运输使用遮盖物,加强密封保护,确保不扬尘。在搅拌水泥土时,尽量选择在无风时段进行,避免粉尘随风扩散至周围湿地,对于未使用完的水泥及时覆盖。施工设备产生的尾气是大气污染因素,故在机械选用上应尽量使用那些高效率低能耗低排量的设备。

3.2.4 动植物的保护 对于湿地两侧的树木严禁砍伐,对于作业带内的树木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在管道焊接时,湿地中间预留20m的断点,便于其他野生动物通过。在傍晚时,尽量停止作业,防止噪音影响鸟类栖息。在进行Nya河主河道施工时,用铁筛将河流中鱼类隔离,开挖导流渠,保持河水的流动性,鱼类通过导流渠能够顺利到下游产卵、发育。

3.3 施工后保护措施

3.3.1 建立环境保护档案 管道穿越Nya河湿地完毕后,项目部建立Nya河湿地环境保护档案,详细记录了管道穿越过程中的技术方案、施工方法和环境保护措施。同时记录了穿越过程中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等进行跟踪监测,实时观测湿地恢复的状态和过程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对照湿地恢复目标和系统健康标准,对湿地恢复效果进行评价。

3.3.2 环境保护后评价 湿地恢复实施后要每隔一定时间进行恢复效果后评价,以确定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检验管道穿越的湿地是否已经恢复到或接近于退化前的自然状态。《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检测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标准参考书,当穿越工程项目完成时,要对该项目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以及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进行评价,对实际产生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评析,主要涉及对项目决策中涵盖环境指标的,诸如对决策、规定、规范、参数的可靠性和实际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4 结束语

湿地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极易受到外界影响。Nya河湿地穿越工程在施工前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价,在施工中采取剥离表层、逐步回填方式,施工后进在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式,使整个湿地的扰动最小,环境影响程度最低,同时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完成,营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1]Erwin KL.Wetlands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the role of wetland restor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 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9,17(1):71-84.

湿地保护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路基 防护措施概述:

湿陷性黄土是我国黄土的典型分布,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水理性,其工程特性也具有诸多的特点。其中湿陷性和易溶性最为典型,同时也对工程危害性最大。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从而使土体结构发生破坏。路基产生沉陷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主要是路基本身引起的压缩沉陷和地基的沉陷两种。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常出现路基沉降、公路翻浆、纵向裂缝等病害。若对湿陷性黄土不加处理或是处理不当,往往会发生路基过量沉降,严重影响公路的质量,因此必须控制路基沉降。

1湿陷性黄土特点及路基沉降原因分析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坚强且稳定的路基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汽车荷载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路基产生沉陷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主要是路基本身引起的压缩沉陷和地基的沉陷两种,路基本身引起的压缩沉陷主要是由于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压实度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而地基的沉陷与路基土的性质密不可分,湿陷性黄土作为路基土极容易发生沉陷,研究地基沉陷的原因,首先要研究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机理和湿陷性原因。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的两个显著特征是:①变形量大,常常超过正常压缩变形的几倍甚至几十倍;②发生快,一般在浸水1~3小时就开始湿陷。一般湿陷事故而言,往往在1~2天内就可能产生20~30cm的变形量,这种量大、速率快的变形往往使建筑物发生严重变形甚至破坏。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黄土的湿陷性机理是由黄土的微观结构特性和可溶盐胶结物的不抗水性决定的。黄土的颗粒以粉粒为主,粉粒与粉粒之间通过可溶盐胶结,形成一定数量的架空孔隙,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这样的结构阻止了土体自重压密,当黄土受水浸湿时,可溶盐胶结物被迅速溶解软化,水膜变厚,粉粒与粉粒之间的连接力变弱,架空孔隙空间大,使得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作用下,土体结构迅速破坏形成湿陷。根据黄土的湿陷性机理,黄土的多孔性、干密实度以及黏粒的含量是影响黄土发生湿陷性破坏的主要因素。黄土的湿陷性直接引发地基的湿陷,从而导致路基的沉降。

2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沉降研究及对策

对此问题,强调从黄土地基处理措施着手解决已有大量笔墨,此处不再赘述。文中简要分析从排水措施、路堤边坡防护、路基的监测与养护等三个方面来控制路基沉降。

2.1排水措施

由黄土的湿陷性机理可知,黄土受水浸湿时,极易产生湿陷,破坏了地基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导致地基沉陷;若路基本身排水不畅,不但会冲刷侵蚀路基,还会造成雨水渗透路基,严重影响路基本身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所以排水不畅是发生路基沉降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要足够重视路基的设计、施工。路基排水主要从两个方面控制:一是地面排水应采取拦截集中、分散 、防冲刷、防渗透的原则,将路面水迅速排除到路面范围以外。常用的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急流槽、跌水以及地表的排水管。二是地下排水采用的是渗透式排水,挡土墙要做好反滤层,使水能顺利地从泄水孔流出去。常用的排水措施是暗沟、渗沟、渗井等,当水量较大时,常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

2.2路堤边坡防护措施

路基边坡的病害有多种,这里仅探讨由于路基边坡破坏而导致的路基沉降。常常是在暴雨后,路基边坡由于强度和稳定性不够,排水设施不够合理完善,被雨水冲刷破坏,雨水渗进路基,导致路基沉降。这是近年来常见的病害,因此路基边坡要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抵抗雨水的冲刷。路基边坡通常采用路基防护处理来防止路基边坡的侧向变形,防止雨水渗透到地基,引起路基沉降。常用的做法有:一是坡面防护(植物防护),适用于坡度1∶1~1∶2边坡,是指在坡面植草、植树,利用植物根系固着边坡表层土以减轻水流冲刷,达到保护边坡的作用,是边坡防护优先考虑的措施;二是冲刷防护,指的是用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酯或聚氨酯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带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击的边坡;三是支挡防护,主要是挡土墙防护。

2.3路基的监测与养护

路基沉降的监测主要包括施工阶段的监测和工后沉降的监测,路基施工时,要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对其全过程进行观测,根据观测的结果,预测路基沉降规律,采取措施优化设计方案,以确保路基沉降量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工后沉降的监测主要指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后路基养护的定期监测,以确保公路交通的畅通和安全。路基沉降的观测方法主要有沉降板法、横剖测试法和分层沉降法,3种路基监测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施工特点、地基土的性质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断面的间距是路基沉降监测控制的关键因素,要按照设计规范要 求布置。根据我国路基设计施工规范关于施工监测的规定:对于路基稳定较好,以预测剩余沉降为主的路段监测断面间距可以定为 100 m~200 m;对于稳定性较差的路段监测断面间距宜控制在100 m以内。

路基养护是指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后对路基定期检查和观测,并根据检查的情况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补充改善。路基养护和高速公路是同寿命的,应该配备专门的路基养护人员。路基养护人员定期检查和观测路基的变形情况,尤其在每年的雨季来临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的防洪检查,清通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的排水设施,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病害和隐患。路基养护还可以补充设计和施工阶段的不足,保证路基在使用期限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3结束语

湿陷性黄土在道路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是设计和施工时的研究重点,应该综合考虑技术手段与经济方面的各种因素,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为提高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下通过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治陷和排水两方面的处理来提高我国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技术,减少路面坍塌、下陷、倾斜等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郭道彪.客运专线铁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J].北方交通,2008

[2]高晋彪.浅谈公路工程不良路基的防治措施[ J ]. 山西建筑,2008

湿地保护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下通风洞室;混凝土;保温保湿;研究

On the ventilation chamber heat and humidity of concrete

Zhang Wen

(Jiangxi Provincial Water Conservancy Inverstment Group Corp,

Nanchang 330009)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concrete, temperature control of concret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in low temperature season (November to March next year)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in case of need, on coagulation soil moisture measur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concrete.

Key words: ventilation tunnel; concrete; moisture; rese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型水工地下洞室群的不断涌现和人们对水工地下洞室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提高,裂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为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预防混凝土开裂,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温保湿处理。

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措施是直接影响到浇筑好的混凝土今后强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要及时、有效、必须引起重视,一旦浇筑好的混凝土被冻伤、冻坏,不仅强度的增长没有保证,而且混凝土内部的结构也会遭到破坏,因此冬季混凝土的保温保湿措施必须要充分。本文以地下通风洞室为例,从保温保湿方案措施、保温材料要求、保温材料厚度和保温保湿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阐述。

1.保温保湿方案措施

1.1保温措施

小于45度的斜坡面混凝土和水平面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并经过保湿处理后,在保湿的无纺布外层,先用白色塑料薄膜盖在湿润无纺布上防水保湿,再用厚度不小于4cm的保温被进行覆盖保温,并严禁在保温被上洒水。

大于45度的斜坡面混凝土和直立面混凝土及反坡面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并经过保湿处理后,在喷洒过养护剂的混凝土表面,用厚度不小于3cm厚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板粘贴来进行覆盖保温。

1.2保湿措施

小于45度的斜坡面混凝土和水平面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并初凝后,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湿润的无纺布进行保湿处理;大于45度的斜坡面混凝土和直立面混凝土及反坡面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并初凝后,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养护剂来进行保湿处理。

1.3其他情况下的保温保湿方案措施

混凝土浇筑时间尽量选在温差较小的时段。如果温差较大,浇筑温控混凝土时,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搅拌车罐体采用保温材料包裹,并加强运输管理缩短运输时间,减小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浇筑时如果是在露天仓位,遇雨天或是气温较低、风速较大的情况下,对混凝土浇筑仓位搭设防护棚进行防雨防风防护;如果是在洞内有穿堂风等空气流动比较大的部位,需要搭设专门的防护棚或是加固、加大保温材料的覆盖厚度,以保证混凝土的保温保湿效果。

2.保温材料要求

2.1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板

此种保温板要有关一定强度,不吸水,保温性能好,质轻,耐久性强,导热系数0.13~0.16 KJ(m2・h・℃),弯曲抗拉强度≥Kg/m3,容重20~30Kg/m3,尺寸稳定性±5%(-40~70℃)。材料选用时要求等效放热系数β≤5KJ(m2・h・℃),且颜色外观与结构相适应,力求统一。保温保湿和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2.2聚乙烯发泡塑料保温被

这种保温材料采用聚乙烯发泡塑料作内胆,外罩彩条尼龙编织布,材料为高发泡聚乙烯片状软材,厚度一般为10~50mm,平面尺寸可根据需要裁剪,其性能见下表1。聚苯乙烯高发泡塑料在干燥状态下,保温效果还不错,但是在浸水后保温效果急剧下降,保温作用有限。因此,在混凝土表面保温时,采用聚苯乙烯保温板或聚乙烯发泡塑料板+防水油布效果比较好。

表1聚乙烯高发泡塑料物理性能表

3.保温材料厚度

保温保湿材料选用时等效放热系数β≤5KJ(m2・h・℃)。混凝土平面上采用厚度不小于4cm的聚乙烯发泡塑料保温被进行覆盖保温;混凝土立面上采用厚度不小于3c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板。

4.保温保湿施工工艺

4.1平面混凝土

小于45度的斜坡面混凝土和水平面混凝土保湿采用表面上用湿润无纺布覆盖,再用白色塑料薄膜盖在湿润无纺布上防水保湿;保温采用聚苯乙烯保温板,施工时先检查保温板基层面质量干燥程度和干净程度,确保保温板表面干燥和无污染,然后将聚合物改性粘贴剂涂抹在保温板上。布好胶的保温板立即粘贴到施工面上,动作迅速,以防止胶料结皮而影响粘贴效果。

为避免抗冲耐磨混凝土粘贴的聚苯乙烯保温板在过流前拆除的困难,同时为了将养护与表面保温有效结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不吸水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用铁丝或竹条与侧面模板预留螺栓孔(或钢筋头)绑扎,再在保温板外面刷一层水泥基防水涂料,以便对聚苯乙烯保温板进行保护。

如混凝土保温保湿部位坡面较陡或风速较大,可在保温保湿材料上压上竹跳板或3分板防止保温保湿材料滑落或被风吹走。

4.2立面混凝土

大于45度的斜坡面混凝土和立面混凝土在混凝土达到3天强度后可进行脱模,脱模后先在混凝土面上喷洒养护剂保湿;保温采用聚乙烯发泡塑料保温被,保温被材料遇水后,保温性能降低,作为保温材料应注意防水,同时为了将养护与表面保温有效结合,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开始覆盖塑料薄膜,再安装聚乙烯保温被,最后覆盖防雨水油布。

保温被贴紧混凝土表面是保温的关键,可利用铁丝或竹条与侧面模板预留螺栓孔(或钢筋头)绑扎,压紧保温板。在风速较大的情况下,保温效果较差,应注意聚乙烯保温被防风,在有穿堂风的部位可设置挂帘防风。

结束语

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保温保湿相关规范,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具体情况,研究施工阶段混凝土保温保湿控制措施,从措施、工艺、材料等方面对保温保湿进行了说明。从而能有效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以确保地下通风洞室混凝土浇筑质量。

作者简介:章文,男,1985年出生,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水利水电施工建设及管理。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水工混凝土外保温聚苯板施工技术规范》(CECS 268:2010)。

湿地保护的措施范文第5篇

湿地是水资源的“贮存库”和“净化器”。湿地具有强大的水文调节和循环功能,可以有效贮存、滞留降水和地表径流,并补充地下水。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湿地还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功能。北京市大量的实验证明,五类恶劣水质流入湿地后,流出时被净化为三类以上水质。

湿地又是“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优良的生存场所,也是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必需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地。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孕育着2200多种野生植物和1770多种野生动物,仅鸟类就达271种之多。自然湿地还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许多野生生物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安然生存和繁衍。

湿地也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占陆地面积不到4%的泥炭湿地就储存了5000亿吨。我国沼泽湿地碳储量达到47亿吨,仅若尔盖高原湿地就有19亿吨。

湿地还是孕育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在与湿地相互依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湿地以其特有的美学、教育、文化、精神等功能,产生了宗教、民俗、音乐等独特文化。许多湖泊是少数民族群众的“圣湖”和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中国四大名楼都位于湿地或其周边地区,成就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

没有健康的湿地,就没有健康的人类。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认为,湿地具有的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都与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对湿地保护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成立了湿地保护机构和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用于湿地保护的总投资达到265亿元。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短短几年内,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18处,面积27万公顷;建立47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国际重要湿地36处,使1700多万公顷、47%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一批退化湿地的生态功能正在恢复;湿地可持续利用的示范模式正在形成。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我国政府先后获得“献给地球的礼物”特别奖、“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杰出成就奖”、“湿地保护科学奖”、“自然保护杰出领导奖”等国际荣誉。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湿地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过度获取生物资源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步减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水质碱化和湿地面积萎缩,水源受到污染导致湿地生态功能显著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江河湖泊泥沙淤积严重,制约湿地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依然存在。

我国湿地类型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单块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湿地总面积为3848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做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责任十分重大。作为湿地保护管理牵头部门,我们将坚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湿地保护现状,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努力推进湿地保护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对湿地保护管理的组织领导。从法规制度、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管理体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二是推进国家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按照《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及其《实施规划》的要求,抓好总体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工程实施成效。

三是做好湿地保护的立法工作。在继续做好国家层面立法工作的同时,抓紧推进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制定工作,尽快建立起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的法规体系。

四是强化湿地保护管理的科技支撑。着手组建国家层面的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技研究和推广,提高科技对湿地保护的贡献率。开展湿地与气候变化、水资源安全、生物安全等关系的重大课题研究,准确全面地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五是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湿地转变用途的资金补偿和面积补偿机制、湿地生态用水补偿机制和湿地污染的生态功能恢复机制。

六是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履行好湿地公约常委会成员国和亚洲地区代表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升履行公约的能力。建立健全国际重要湿地监管机制,完善多部门协作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形成合力共同保护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