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湿地生态旅游项目设计探析

湿地生态旅游项目设计探析

茅兰河口区域属于寒温带温凉气候区,四季变化明显,早春低温多雨易涝,暮春少雨易干旱;夏季温和多雨、温度高、光照充足,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环境优良,不仅是农业种植、渔业养殖的重要区域,还是旅游、度假、休闲的好去处。茅兰河口湿地公园总面积为1208.66hm2,主要包括黑龙江沿江两侧的林地、沼泽、季节性河流与滩涂。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独特的界江风光茅兰河口湿地公园地势平缓,公园内界江黑龙江水面宽阔平坦,碧波荡漾,水流蜿蜒曲折,宛如一条巨龙。沿江两岸河汊纵横交错,森林景观优美,灌丛植被茂密,沼泽植被丰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与清澈的江水交织辉映成一幅壮丽无比的山水画卷。朝晖夕阳,江面烟波浩渺,波光粼粼,河岸绿树葱茏,倒影其上,更是气象万千,变幻出无穷的色彩和雄浑之美。

丰富的湿地生物景观茅兰河口湿地公园内湿地景观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据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的资料,湿地公园内共分布有植物170属、311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动物288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18种。典型的芦苇和水草等沼泽湿地植物丛生,水质清澈透明,涟漪荡漾,鱼虾游弋,野鸭悠哉游荡。群鸟起落翱翔,在蒹葭里与芦花共舞,在湿地中徜徉歌唱,悠然自得,其乐融融。晨曦初露的时候,苍鹭、大白鹭等成群结队地在湿地的水洼中捕食鱼虾,其身影伴着霞光在清澈的水中荡漾。以鸟类和湿地植物为主构成的湿地景观,形成了一个完整和谐的生动画面,具有和谐、动静皆宜的生态美。

浓厚的文化景观茅兰河口湿地公园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边境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俄罗斯文化与汉文化相互融合、渗透,逐渐形成了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横跨中俄国界的界江文化;嘉荫被称为中国恐龙之乡,从1902年俄罗斯地质学家在嘉荫县城南的龙骨山发现了第一条恐龙骸骨化石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嘉荫又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和鱼、鸟、龟、蜥、鳄等动物化石及丰富的被子植物化石,如松柏、银杏、苏铁等,多达上百个属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龙乡文化;鄂伦春族自古就繁衍生息在包括湿地公园区域在内的黑龙江沿岸的广大地区,长期以狩猎生活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极富民族特色的狍皮服饰文化、古朴典雅的桦皮文化。这些极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保护价值和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茅兰河口湿地生态旅游项目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及市场学理论,坚持在湿地保护优先,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出地方特色,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设计多元化旅游项目,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游客的需求,打造具有黑龙江流域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同时,通过不同的生态旅游项目,向游人传播湿地文化、湿地生态等科学知识,以及湿地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色旅游项目设计

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丰厚的历史文化景观,运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和手法,以地域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依托,设计独具特色的、富于文化色彩的茅兰河口湿地生态旅游项目,打造融自然湿地、秀美景色、文化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界江湿地景观,使游客近距离地体验湿地风光、感受湿地风情。

观光塔。茅兰河口湿地公园与俄罗斯小镇仅一江之隔,可设置观光塔,为游客提供一条高层观光视线。游客不仅观赏黑龙江宽阔的江水及岸边茂密的森林植被景观,而且立足祖国的边境,眺望江对面的俄罗斯小镇,欣赏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和建筑风情。同时,还可看到江面上三五成群自由飞翔的水鸟。

湿地景观长廊。以水景和现有的湿地植被景观为主景设计湿地景观长廊,在公园内栽植或补植湿生、水生植物及色叶观赏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进外来观赏植物,使水系与现有生态景观环境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生态和谐、景观优美的湿地景观长廊。同时,修建滨河亲水观光栈道,游人漫步栈道之上,湿地公园美景尽收眼底、给游人带来宁静清凉的感官享受。

水上游园。茅兰河口湿地水面广阔,景观优美。以保护水环境为前提,为了突出展示黑龙江独特的魅力以及湿地公园特色的动植物资源,规划在沿江两岸合理设计观鸟亭、望江亭等,配备环保的游船等游览工具,让游客充分观赏大江的自然风光。同时,合理设置水上游览项目,寓教于乐,使游客充分了解有关湿地、生态、动植物等知识,体现湿地生态旅游的教育特色。

茅兰渔庄。以体验渔民打渔的生活为主,利用公园广阔的水面及丰富的鱼类资源,规划建设垂钓池和茅兰渔庄餐厅,提供黑龙江特有的美食鱼类供游客体验垂钓的乐趣,品尝江鱼的美味,同时,在餐厅布置鄂伦春民族文化、界江文化以及鱼类特有的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的展示牌,使游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湿地公园丰厚的文化底蕴。

农耕体验园。茅兰河口湿地区域是重要的农业种植区,在公园北部开阔地按照鄂伦春民族建筑风格建设农耕体验园,园中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陈列犁、耙、碾等农用生产工具,邀请游客参与农民的耕种活动,每逢节日,组织鄂伦春族的民歌、舞蹈等民俗表演,让人们体验、了解鄂伦春族文化。

摄影绘画游憩亭。湿地环境优美,景观丰富,富有生机,颇具动感,深受广大摄影和绘画爱好者的喜爱,是取景的好去处。在湿地公园内,合理设计游憩亭,供摄影绘画爱好者使用,并提供创作必要的设施。如根据他们的行为需求和特征,设计一些休息平台,三角架或者是坐凳的合理放置区域。

湿地科普馆。利用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教育是国际通行,而且广受欢迎的做法。湿地复杂的生态系统为生态教育提供了极佳的场地。在湿地公园内建设湿地科普馆,设置湿地动植物的图片和标本的展板展柜,以及多媒体设备,循环播放湿地宣传片、资源介绍短片、湿地优美风光片等,充分展示湿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并配备宣传讲解员,根据图片和标本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讲解,便于游客更好地了解湿地的基本知识及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界江鱼展馆。以展示黑龙江特有的鱼类资源为重点,湿地公园内规划建设集科研、民俗、旅游于一体的界江鱼展馆,主要陈列黑龙江特有的鱼类标本,展示鄂伦春族人特有的狍皮服饰、捕鱼船等生产生活用具。通过图文和实物展示,使游客在欣赏黑龙江美丽风光的同时,了解黑龙江捕捞渔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变化,以及丰富悠久的鄂伦春族文化、界江文化内涵。

旅游道路及线路设计

茅兰河口湿地公园旅游道路的设计,以陆地游览为主,水上游览为辅,坚持水陆并进的原则。公园内道路设计以满足游客需求为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按照已有的小道规划设计游览步道;亲水栈道的设计可使用木质栈道或鹅卵石铺设,随河岸及水位的变化呈现出错落有致的更迭,增强亲水性;水上游览线路以不造成水质污染、植被破坏为前提,在规定的航道内进行。可通过设置木桩或栽植水生植物的方式设计和控制游船的行进路线。湿地公园旅游线路的组织遵循有限时间游览最多景点的原则,坚持“不走回头路”,公园内规划设计“观光塔—湿地景观长廊—水上乐园—科普馆—茅兰渔庄”一日游、“观光塔—湿地景观长廊—界江鱼展馆—农耕体验园”一日游等。同时,与公园外的恐龙馆、嘉荫口岸、茅兰河口森林公园等景点景区既有旅游线路紧密结合,将湿地公园游览作为嘉荫县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生态旅游的实质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与宣传教育,提高资源环境的管理水平。茅兰河口湿地公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是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典型的湿地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浓厚的人文生态景观为核心,采用生态设计的理念突出湿地生态旅游项目的主题,既能使游客品味到原汁原味的界江风情,又可通过向游客提供各种生态旅游产品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既能实现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和传统鄂伦春族文化的双重保护,又能保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的可持续性。

作者:庾晓红刘佳张欣晔邵景林单位:北京中森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