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耕地保护交流发言材料

耕地保护交流发言材料

耕地保护交流发言材料

耕地保护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1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我国领土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C.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D.我国海岸线漫长,是一个岛国2.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个数分别是 ( )A.22、5、4、3 B.23、4、5、2 C.23、5、4、2 D.24、4、4、23.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 界线是 ( )A.黑河—腾冲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读下图,回答4~5题。4.京沪高铁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 ( )A.渝 B.沪C.粤 D.滇5.京沪高铁经过的地形区有 ( )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6.寒假期间小华与家人去海南度假,那里即便冬天也很温暖。请你判断与海南冬季温暖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地势7.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 )A. 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地 B.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沿边、沿海、沿江 D.大分散、小集中8.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 )A.实行科学种田,走“科技兴农”之路 B.北方大量种植水稻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 D.努力开垦荒地9.读“中国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充沛 降水B.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C.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D.在河流阶梯交界处蕴藏了巨大的水能资源10.我国内流区域面积 广大,内流河年径流总量不足全国的5%,关于我国内流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汛期出现在冬季 B. 多为季节性河流 C.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D.通常水量随夏季气温增高而增加11.由甲到丙反映出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A.土地污染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风沙危害加剧 D.城镇建设挤占12.解决11题中的问题的措施是 ( )A.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D.迁出该地人口,恢复耕地13.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我国气候总特征的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雨热同期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14.“同城效应”使李江南父母每天往返于上海的家和苏州的工作地,他们最可能乘坐 (  )A.民用航空 B.高速铁路 C.内河航运 D.管道运输15.我国的内海是 ( )A.渤海、黄海 B.渤海、东海 C.东海、南海 D.渤海、琼州海峡16.农业生产中推广喷灌、滴灌,主要目的是 (  )A.防治水污染 B.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 C.节约水资源 D.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17.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图中的民居常见于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四川盆地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18.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人口基数大 B.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C.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D.我国人口基数小19.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① 迅速提高人口素质② 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③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0.每年5月下旬河北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到河南麦收,然后再北上。主要原因是 ( )A.河南省的人口比河北省少 B.河南省比河北省纬度低,小麦成熟早C.河南省的降水量大于河北省 D.河南省的小麦品种好于河北省21.2015年5月10日至16日,是我国第24个“全国城市节约用 水宣传周”。读下列漫画,下列对我国水资源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缺乏B.我国南方城市不存在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C.兴建水库可缓解 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矛盾D.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22.我国面积的盆地和平原分别是 ( )A.柴达木盆地、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东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华北平原23.由于我国城市化的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97年到2010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2746.5万亩,相当于半个海南省的版图.为保住18亿亩耕地存量的底线,我国落实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 ( )A.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B.乱占耕地,滥伐森林C.土壤环境污染严重  D.围湖造田24.网购已成为新的商业形态,元旦一批鲜花从昆明运往长春的运输方式是 ( )A.内河运输 B.航空运输 C.管道运输 D.公路运输25.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区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 ) 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我国三级阶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由图可见,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导致我国主要河流流向为 。(2)图中我国主要水电站大多分布在 ,主要原因是 。 (3)图中山脉以西的地形区是 。(4)图中A为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① ;② 。(任答两点即可)27.材料分析,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自2010年以来,云南遭遇三年连旱,120多条中小河流断流,400多座小型水库和坝塘干涸;多地旱情严重,农作物受灾,干旱已造成云南超过310万人饮水困难……材料二 我国水资源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冬春季节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材料三 我国淡水资源是世界人均值的1/4。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沿海城市也不例外。因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有些城市的地下形成了大漏斗。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材料四 南方、北方地区水土资源分布图南水北调示意图 (1)由材料可知,我国水资源季节分 配的特点是 。我国已兴建 了大量水库,用于调控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其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水利枢纽是 。(2)结合材料,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3)从材料可知,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 (合理/不合理),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最有效的途径是: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节水措施?(至少写出两点) 28.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22分):(1)A是 (水利枢纽) B是 (支流) C是 (支流)(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________海。(3 )划分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地点是 ;划分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地点是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________游的________高原地区,这些泥沙沉积在下游地区,成为的“________”。(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对我国的突出贡献有: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_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5 ACDBD 6——10 CBACA 11——15DADBD 16——20 CCADB 21——25BCABB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26.(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自西向东(2)阶梯交界处 河流落差大(3)黄土高原(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27.(1)夏(秋)多冬(春)少 三峡 (2)南丰北缺/南多北少(3)不合理 南水北调 (跨流域调水) (4)一水多用、人走关紧水龙头、喷灌、滴 灌等(言之有理即可)28.(1)小浪底 汾河 渭河(2)渤海(3)河口 桃花峪(4)中游 黄土高原 地上河(5)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耕地保护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2篇

1.1取土场

(1)等高线取土实际上就是将一些局部凸出的小山头取平,这样一种取土方式的显著优势就是在现场不会形成临空坡面,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就只需要整耕即可,这样一种方式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工程实际的工作量和水土保持的工作量,在经济上有着较好的表现。其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所述:清场、剥离表土、进行临时防护、整平、反耕绿化。切坡取土当中主要就是要把握好切坡取土所造成的临空坡面,不能够过于陡峭,其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所示:清场、剥离表土、进行临时防护、护坡、整平、覆造、绿化。

(2)取土场监理要点分析取土场建立要点的分析应当基于具体的取土步骤来进行:在进行清场的阶段,主要就是需要将取土场表面的一些树枝、杂草以及其他的体积较大的杂物清理干净,为后续的表土剥离工作做好准备。表土剥离阶段的工作则是剥离场地表面之上厚度约为30cm的耕植土进行丢弃和堆放。在截(排)水沟的建设阶段中,则包含着两个大的方面的监理要点,一方面是监理工程师需要在承包人申报截(排)水沟开工申请之后对其施工工艺、自检材料以及施工条件等进行检查,并在合格之后进行批示,另一方面就是监理工程师一定要高度重视砌筑体高度、砂浆标号等一些重要参数的复核。在护坡的建设阶段则需要综合性的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工程措施采取的是浆砌石护坡,监理要点一方面是尺寸、高程等基本的参数,另一方面就是砂浆稠度等技术参数;植物措施则是植树种草,要点主要有三点:一是清场要干净,二是植物品种选择要合理,三是后续的养护工作要到位。

1.2弃土场

(1)弃土场施工工艺说明弃土场包括平地起堆弃土、坡面弃土和沟道弃土三种具体的形式,考虑到本项目处于云贵高原,沟壑纵多,耕地缺乏,故一般不考虑平地起堆弃土场地,而选择一些无天然河沟,会水面积较小的山沟或凹地作为弃土场用地,条件受限时也可选择坡面作为弃土场用地。坡面弃土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清场、剥离表土、临时防护、挡土墙及排水沟建设、土地平整、绿化。而沟道弃土的工艺流程则应当为:清场、剥离表土、临时防护、护脚与浆砌石护坡、四周排水、土地平整、绿化。

(2)弃土场监理要点分析通过上文当中的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杭瑞高速贵州境大兴至思南段弃土场在一些基本工程的建设措施上和取土场是一致的,下文当中主要阐述弃土场自身独有的监理要点。弃土场建设当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要保证渣体本身的稳定性,基于此,就需要在施工当中严格而有效的控制好堆渣的程序,并在此过程当中确定好边坡的坡度问题,尽可能的采用渣料自身的稳定性来保证其弃土场整体的稳定性。拦渣墙一般情况下就选择整体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的浆砌片石拦渣墙,这主要是因为这样一种拦渣墙具有可靠性好、断面小和造价低等显著的优势和特点。监理工程师在对此进行监理的过程当中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一是要对已经测量放线的一些构筑物的位置、规格、尺寸以及地基处理情况等进行检查和掌握;二是要随时对所使用材料的规格、稠度等技术性参数进行抽查;三是要对构筑物的实际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合同以及规范的要求进行确认。

(3)弃土场的恢复弃土场应按照其使用的周期分为永久性弃土场和临时弃土场这样两类,弃土场的恢复就是针对于临时弃土场而言的。在临时弃土场经过上述的整平和反耕之后,就应当根据其实际的地质情况措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尽可能的对其生态状况进行恢复。

2交工工程及缺陷责任期监理

耕地保护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现状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开发利用,发展

 

1.生态公益林资源特点分析

山脉生态公益林是大洋山景区景区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区和城郊的森林资源, 主要功能是景观美化、保健游憩、环境保护, 森林资源特点基本符合功能要求。

(1)森林覆盖率高, 乔木林单位面积生长量高、蓄积量大。山脉生态公益林中, 乔木林平均生长量1999 年高达0.27 立方米/亩·年、2003 年高达0.34 立方米/亩·年, 每年林木消耗量少, 所以, 每年蓄积量增加较多, 乔木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已从1999 年的5.1 立方米/亩增至2003 年的6.2 立方米/亩, 公益林比较高大粗旷、林相整齐、林分质量良好。

(2)植物资源丰富、阔叶林比例高乔木林中阔叶林: 较高, 并且阔叶林中有多种树种混交, 林木生长良好, 其中木本植物179 属, 乔木类植物126 种, 乔木类中常绿阔叶树36 种。竹类植物6 属, 18 种。亚热带针叶林: 以马尾松林为主, 马尾松林在砂岩、火山碎屑岩分布区尤为集中,其中灵隐寺尚有柳杉、桧柏林分布。常绿阔叶林: 木荷林成片的见于北高峰南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青栲、紫楠、大叶锥栎为主要混交林, 紫楠、枫香混交林较集中分布周围。落叶阔叶林: 化香、黄连木、麻栎林在飞来峰等多处的山坡皆有分布。

(3)生态林景观优美。生态林是大洋山景区景区自然景观的主景或背景、衬景,区内有阔叶林、柳杉林、竹林、桂花树、梅花林、茶园等多种特色知名景观, 如双峰插云、九里云松、永清竹浪、天外茶园、灵峰探梅等景点, 都与生态林景观有关。两侧的红楠、紫楠、木荷、枫香、毛竹、桂花的林带中, 生长着众多的被称誉为佛门植物象征的娑罗子( 七叶树) , 以它特有的姿态和花果色彩, 渲染和散发着浓浓的朝香敬佛的佛国气氛。论文参考网。九里云松的上层青松、中层槭树、下层杜鹃花的植物配置, 谱写了“九里青松十里枫、林下片片映山红”的意境。

2.生态公益林的保护

柔美的山脉轮廓起伏, 瑰丽苍翠的林相变幻, 丰富的名胜古迹, 厚实的文化积淀, 使景区山脉旅游备受中外游人青睐。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培育、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理念, 是做好生态公益林管理、保护、利用的必要保证。生态公益林在现代更担负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任务, 因而在种植和上应注重满足保护及调节环境的功能需要, 要求突出整体的美和大环境美。对于现代城市人整日被包围在灰色混乱的城市中, 已厌恶了过分的人工环境, 因而希望通过公益林寻回日益失去的天然情趣,实现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生态公益林体现的是一种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

2.1 合理的生态采伐

生态采伐的原则是,采伐不影响或尽可能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不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损伤。其采伐设计不仅考虑木材收获,而且要考虑维持天然林固有的生物多样性、树种组成和搭配、林相和森林景观及其功能等因素。论文参考网。这也正是这种理念与传统采伐方式的根本区别。生态采伐设计涉及3个层次: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养分、水分及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充分反映自然- 社会- 环境的和谐及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景观水平上,使采伐过程模拟自然景观特征。模仿自然干扰则是模仿森林在自然生长过程中会自然燃烧或遭遇风倒等现象,通过外力干扰帮助森林成长。如有计划地人工助燃,可以消灭森林中的病虫害,烧死一些过密的林下植物。风倒可以形成林窗、林隙,大小不同的林窗、林隙,其实就是多种生物的乐园。

2.2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自然保护的宗旨就在于管理和保护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合理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实现自然保护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自然保护区则是世界各国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发展很快,截至2003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已发展到1538处,总面积达到111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1213%。其中部级自然保护区有164处;全国拥有国际重要湿地20处,面积有303公顷。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起一定的组织机构、管理队伍、管理规则和资金来源渠道,有利于防止人为干扰破坏和任意改变林分的经营方向,还有利于保护珍贵树种,特别是稀有种和濒危种。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对环境资源林建设,有很大推动作用。

2.3 不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 200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当年,据对全国57个最早实施退耕还林县的典型调查,工程实施四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1)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治理初见成效。57个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四年间减少了41. 97万公顷,沙漠化减少了5. 05%。

(2)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1999年到2002年四年间,退耕农户每人每年平均从退耕还林中得到的收入为241. 37元,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的14. 7%来自退耕还林。

(3)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1998年, 57个退耕还林县25°以上坡耕地面积为501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7. 32% ,到2002年,已累计退耕3516万公顷,其中25°以上坡耕地退耕16. 8万公顷。

(4)农林牧产业结构有所调整。57 个县2002年的林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比1998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1. 6个百分点[ 4 ] 。“十五”期间,退耕还林工程已经涉及到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00多个县、6亿多农业人口,工程建设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涉及中国生态类型的2个大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 、11个类型区(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水土流失区、风蚀沙化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等) 。

2.4 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管理

以生态和社会需求为主,兼顾经济利用,对森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分类发展。一是按生态、社会和经济利用的要求,将森林按区域进行分类经营和管理。区域的划分不是按行政区域,而是按资源的自然特征划分,更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管理效率。二是林业计划体系应有权威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林业的规划是建立在严格的法律制度上的,这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保证了林业计划制定和实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任务明确。三是林业计划体系将基本森林资源计划与重要林产品长期供求预测联系起来,作为林业发展的长期方向和制定林业政策的指南,这样的计划体系既突出生态建设,又强调了林产品生产的重要性,用材与生态利用兼顾,有利于引导林产品生产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预测,组织森林培育和经营,使培育与生产不脱节。四是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林业计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使计划落到实处,并充分尊重生产经营者的权益。

2.5 加快国有林改革

第一,明确国有林的地位和作用。国有林的作用已向生态环境、游憩娱乐、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文化教育等多用途利用发展,其地位就是担负着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持,同时,也承担着相当的木材生产任务;第二,改革国有林经营机制,减员增效,提高国有林的经营效益;第三,增强国家对国有公益林的财政支持。中国的国有林承担着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没有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有林森林生态防护功能将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当增强国家对国有公益林的支持。

2.6 加强森林防火

进入80 年代以后, 景区农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 燃料结构发生变化, 农户改烧煤气, 山上的枯枝落叶、茅草、灌木等可燃物大量积累。同时,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进入景区的游客量剧增, 许多人上山随意吸烟、野炊, 香客随地烧香, 上坟扫墓者上山烧香点烛, 极易引发山林火灾。成立森林防火联防组织各部门协同配合, 各司其职,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落实防火经费建立联防组织, 坚持目标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火源管理;加大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防火队员培训力度, 确保景区已连续二十年未发生森林火灾。论文参考网。

2.7 着力护育养护

大洋山景区景区山脉终年郁郁葱葱的生态公益林充满生机和活力。群山茂盛的植被得益于当地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也是自唐、宋、明、清以来先人们不断植树, 特别是近半个世纪来大规模采取以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为主的经营措施, 禁止进行以木材生产为目的的生产性森林采伐活动, 使得生态公益林林木葱郁, 浓荫蔽日, 兼以灌木花草地丛生, 山林野趣油然而生。由于拟松材线虫危害,为了防治拟松材线虫, 对有松树的过熟林应采取适度的林相改造措施, 对有松树的幼龄树、中龄树应采取抚育间伐措施。

3.有序开发利用

在度假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成为世界性潮流的今天, 人们普遍追求绿色、健康的山地健身旅游。近年来山地旅游把文化与绿化、传统与现代、古朴与典雅完美结合起来, 提升景区的整体功能, 改变景点的零散感, 从而在景区内景区之间形成一个自然、和谐的统一体。把各景区之间的文化内涵通过生态林山地游的有机过渡, 使山与水、茶与泉、文化与时尚实现完美结合, 促进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 把景区建设推向一个新台阶。综上所述, 要切实保护景区山脉生态公益林姿态良好的生态环境, 就必须学会善待生态系统, 具体而言, 即要善待山体、善待土地、善待溪流、善待动植物。继续开展植树造林、环境保护工作, 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功能。为我省区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的净化功能、保障自然资源再生能力而努力。

耕地保护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器具 工业产品 设计

一、引言

中国传统器具涵盖范围很广泛,指工业化生产之前人们日常衣食住行、游玩、劳作甚至战争中所应用到的各类产品,包括农耕用具、玩具、日常用品、战争器械等。现代工业化产品是指工业革命和工业生产制造方式产生后,人们在这些领域所使用的各类产品。两者最显著的区别是传统器具是手工制造而成;现代工业产品采用机器制造,利用石油、电等能源驱动。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发达、交通的便利、信息的快速交流等现代因素让整个世界渐渐逐渐趋于大一统。不仅是各国各民族的显性文化在逐渐隐褪,比如服饰基本全球趋同、使用的商品也基本同步;而且各国各民族的传统内在文化也正随着国际潮流的步伐逐渐消失。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是一个有个性的个体,其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经历、体验造就了他们民族或国家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使得他们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创造了各自的文明。我们中华民族经过两千五百年的悠长岁月繁衍至今,个性深远厚重、文明丰富辉煌。中国传统器具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磨砺沉积,因地制宜、因材施工、就难而解而成就的具有中国人哲学思想体系的产品。遗憾的是这些产品随着工业化进展的步伐而浸微浸灭。进步是人类的必然发展趋势,但这不代表放弃传统。传承的进步是高境界的发展。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充满智慧的设计重新展现出来,一方面是为了有效的保护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智慧结晶;另一方面是通过对这些传统器具的剖析,经过和现代工业产品的比较,展开创新的传承与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进行有创新的传承和有智慧的保护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和延续。

二、中国传统用品与现代工业化产品的分类及比较

1、农耕用具类

中国有着非常灿烂和辉煌的农耕文明,在农业技术上领先于世界并且农学文化被广泛传播。中国的农耕文明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关系,土地的保养注重“养地”的可持续性策略、套选良种以及注重研制精巧实用的农耕用具。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就利用木头、石子、骨头等天然材料制作许多轻巧实用的工具,接着发明了畜力农具以及借助水利、风力的农用器具。这些农具的制造技术从结构、材料、制动原理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而且简单实用。

中国传统升水器桔槔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杠杆。在其横长杆的中间由竖木支撑或悬吊起来,横杆的一端用一根直杆与汲器相连,另一端绑上或悬上一块重石头。当不汲水时,石头位置较低(位能亦小);当要汲水时,人则用力将直杆与汲器往下压,与此同时,另一端石头的位置则上升(位能增加)。当汲器汲满后,就让另一端石头下降,石头原来所储存的位能因而转化:通过杠杆作用,就可能将汲器提升。这样,汲水过程的主要用力方向是向下。由于向下用力可以借助人的体重,因而给人以轻松的感觉,也就大大减少了人们提水的疲劳程度。这种提水工具,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灌溉机械。在现代日本庭院中有一种叫做“鹿威”的设施就是应用相同的原理而设计,相比而言更加精致灵巧,多了一份装饰的韵味。

2、玩具类

传统玩具是指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手工制作玩具,俗称耍货。它们与民俗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传承历史。传统玩具的材料大多采用天然的泥、木、竹、石、布、面、金属、皮毛等等。传统玩具的题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表现的是民众的信仰、习俗和戏曲、传说、民间文学等内容。它的造型、色彩和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类和地方风格,并一直伴随着人们的成长。时至今日,虽然许多玩具已改头换面,但个中的涵义及先人的智慧却仍长存其中。小时候很多人玩过竹蜻蜓。用双手掌夹住竹柄,快速一搓,双手一松,竹蜻蜓就飞向了天空。小小一片竹子,带给童年无限的快乐和遐想。被誉为“航空之父”的英国人乔治·凯利一辈子都对“竹蜻蜓”着迷。他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在1796年仿制和改造了“竹蜻蜓”,并由此悟出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他的研究推动了飞机研制的进程。并为西方的设计师带来了研制直升机的灵感。

3、日常用品类

早在西汉就有记载“被中香炉”用来取暖或盛香料熏被褥。这个被中香炉呈球形,可奇特之处就在香炉放在被子中无论如何翻动,香炉口始终朝上不用担心炭火从炉口倒出来。被中香炉又称“香熏球”、“卧褥香炉”、“熏球”。它的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或三层同心圆环。炉体在径向两端各有短轴,支承在内环的两个径向孔内,能自由转动。同样,内环支承在外环上,外环支承在球形外壳的内壁上。炉体、内环、外环和外壳内壁的支承轴线依次互相垂直。炉体由于重力作用,不论球如何滚转,炉口总是保持水平状态。在唐代贵族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地使用银熏球。被中香炉不仅是一种艺术珍品,从机构学的观点看,也是一项重要创造。在欧洲,最先提出类似设计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科学家达·芬奇,已较我国晚了1000多年。16世纪,意大利人希·卡丹诺制造出陀螺平衡仪并应用于航海上,罗盘就是悬挂在一种称为“万向支架”的持平环装置上。这样,无论有多大风浪,船体怎样摆动,也无论在怎样复杂的气流中,飞机如何颠簸,罗盘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确保正常工作。根据这个原理现代设计师设计了下图所示儿童碗,只要抓住蓝色边缘,无论小孩怎样拿,盛东西的碗始终保持水平状态。

三、孔明灯的创新设计与思考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孔明灯“会飞”原因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的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德国卡尔斯厄设计学院一位年轻的设计师Eric Klarenbeek利用孔明灯的原理设计了一个现代照明设施“floating”。设计师自己这样描述:“设计在发展和过程中,所有的都取决于不断发展的条件”。在“floating”的设计中,灯自热散发出的热量不断冲入上方用聚乙烯箔片作的大气球容器内,象热气球的原理,灯具因此慢慢的悬浮起来。设计师说:我对于通过吹气将气球充气的方式不敢兴趣,于是我开始做热气球实验,并且对于气球材料的重量和灯具重量达到平衡作了很多实验,最后产生了现在这个设计。这件作品介于灯具、物体和空间的再创造上,这种重量轻微、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将它缓缓移动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神话般的境界。灯、形态、空间和时间在玩一个迷人的游戏。

“floating”无疑是德国版的现代孔明灯。Eric Klarenbeek结合现代材料、现代照明设施和现代人年轻人的感性生活方式,为传承和创新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Eric Klarenbeek的导师汉斯·玛雅这样评价这个富有创意的设计:她用独特的方式,在设计概念发展和新形态表达方面展开了各种可选择的创意和解决方法。这些工作方式在创造真正产品的过程中是一种形成创意的试验,也是一种设计过程的探索。

四、结论与思考

传统器具蕴含中华文明设计智慧,将其应用到现代产品中,是对传统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创新过程,要从历史的、发展的、哲学的角度来看待,不可形式主义的生搬硬套。可以从材料、构造原理、哲学思想层面对这个再创造过程展开思考。

1、材料:传统器具的材料一般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材制作,如竹、木、石、纸、藤等;而现代工业化批量生产方式决定了材料的性质,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塑料。虽然后者适用于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但是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却超过几千年。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些现代材料从制造、使用到回收这一系列过程中,地球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耕地保护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 环境 保护 措施

1 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将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公路工程项目的修建势必消耗资源、改变地形地貌和原有的自然景观,建设和运营过程还可能产生各种污染,这些综合因素严重地影响着沿线的自然环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于一般的厂矿企业,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因素多及难于弥补性和难于预测性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的环保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以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为契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 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分析

2.1 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与评估、勘测设计等。长期以来,公路的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节省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为目标,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而对于公路的环保问题如何解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但由于公路工程可能对沿线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景观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多没有量化的指标(难以用价值或价格来衡量),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管理层到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工程建设与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先天”缺陷。尤其对于高等级公路,为了满足技术标准,这种“忽略”引起的后果更甚。

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缺陷常常表现为:不合理占用价值较高的土地(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等),使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破坏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引起水质污染,影响沿线动植物生长;穿越风景名胜区且未很好地结合自然,破坏景区景观;穿越或靠近居民稠密区,造成大气、噪声污染,影响居民作息,危及居民身体健康;侵占有价值水体,改变天然水系的自然流态,造成局部区域水资源枯竭;深开挖和高填方路段单调的边坡设计及雷同的防护工程设施使原本生动的自然风光黯然失色;为节省造价、方便施工而依照标准图设计而成的桥涵缺乏艺术造型,从而失去一次景观再造的机会等等。

2.2 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及拆迁安置、建立施工驻地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

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筑路材料的运输装卸、各种混合料拌合、借土开挖及弃土堆放、土石方调运等活动会造成短期内粉尘污染。另外,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使空气质量恶化。

运输车辆的增加和调整运土石方的落土也会使相关公路交通条件的恶化,对原有交通秩序产生较大干扰。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较大噪音,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当的临时施工用地安排(如施工驻地、预制加工场所、储料场和仓库等等)也会额外增加对自然环境的侵害。

2.3 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

收费站点收费人员、沿线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和沿线管养人员所产生的污水、垃圾也造成一定的污染。

3 环境保护措施

3.1 工程前期环保措施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好工程环保方案和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提高项目规划决策人员、勘察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其次,在认真做好沿线自然环境资料收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以科学态度进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做好环保设计工作。

3.1.1 珍惜自然环境,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

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①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②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相干扰,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靠而不近,离而不远”。

③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等。

3.1.2 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

①平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低技术指标是使路线顺应地形的一个好办法,多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纵面线形: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面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避免大填大挖。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可避免山体开挖,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资源。许多山谷不仅是流水,而且是大气流通的通道,可考虑选择桥梁方案来代替高路堤,这样可避免阻碍大气流通,不会威胁到冷温植物的生长。

③边坡设计:在确保稳定的情况下,边坡的形状要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并用植物进行绿化(可结合各种土工防护结构和其它绿化基础工程综合实施)处理,坡脚、坡顶、坡面相交处等处的棱角要进行弧形整饰,可产生自然美又可防风蚀。

3.1.3 重视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一是设计时注意填挖平衡,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借土弃土;二是做好边坡防护设计工作,应根据地质情况多采用种草植树的绿化护坡方法;三是做好沿线排水设计;四是合理取土、规范弃土、保护耕地,少占良田。应尽量在荒地或低产耕地集中取土,取土后对取土坑进行后期利用。弃方应集中堆弃,不占农田,堆弃后应上覆表土,播种绿化。

3.1.4 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①桥涵设计尽量避免影响河流水文、水流特征;

②避免改移或堵塞大型河沟;

③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

④做好项目自身的排水系统,增加必要设施以防止路基路面排水对农田水利的冲击。

3.1.5 合理设置临时施工用地

减少或避免占用农田,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临时用地在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恢复植被。

3.1.6 做好道路沿线景观设计工作

①公路选线、定线时,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②重视路线空间造型设计,包括路线线形(平面、纵面、平纵组合)和其它景观因素(边坡、挡墙、分隔带、护栏、路面标线、标志牌、广告牌、收费站及服务区建筑等)的造型设计。③做好沿线绿化设计工作,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如边坡尽量采用种草植树的护坡方式。

3.1.7 做好道路降噪设计工作,可通过沿线种树绿化达到减噪目的,必要时设置隔音屏。

3.2 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组织广大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认真调查收集沿线相关资料,制定详细有效的环保措施,施工时加强环保管理和监测。

3.2.1 减少水土流失

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3.2.2 减少噪音污染

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

3.2.3 防止大气污染

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用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3.2.4 防止水质污染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避免阻塞河道;桥梁施工机械还应避免油污的污染。

3.3 营运期环保措施

⑴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及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

⑵加强公路绿化及其养护工作,既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也可降噪防尘。

⑶加强交通管理,控制不符合环保和技术规定的车辆上路行驶,路线靠近或穿越居民区应限制鸣笛,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保持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状态。

参考文献

1 朱海鹰.高速公路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国外公路. 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