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总部经济产业分析

总部经济产业分析

总部经济产业分析

总部经济产业分析范文第1篇

一、全市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介绍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是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为更好地进行宏观经济监测,评价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而建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主要指标:

一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总量和结构状态的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进出口需求,以及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就业状况、价格总水平等等。

二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包括行业利润、资金能源利用效益、劳动生产率等等。

三是国民经济资金状况的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资本市场交易状况、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状况、外汇市场运行状况等。

四是反映国际经济环境的指标,包括世界经济增长状况、世界贸易和资本流动状况,以及主要商品市场运行状况等。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帐户、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表和货币概览等。

1、生产总值核算介绍

社会生产总值(也称社会总产出)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季度)生产活动的价值总和。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要素的相互投入,社会生产总值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社会生产总值的计算:全社会生产n种商品,第i种商品的产量为Qi,商品价格为Pi,那么第i种商品的产值就是Qi*Pi,所有的商品产值的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在实际统计中,往往按产业部门计算社会总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季度)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由于扣除了中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是世界各国核算的主要内容。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核算。

把各种产品的产值扣除原材料(也称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就是产品的增加值。所有产品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在实际统计中,按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如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合计为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按生产投入的资源、固定资产、劳动等要素贡献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税收+营业盈余+资源租金。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按收入以后的支出去向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消费+净出口。消费按消费主体区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2、我委测算中主要考虑的因素

多年增加值率:统计部门计算当年价是在固定统计指标框架、指标体系范围内,根据相应的产值、增加值统计办法汇总而成。速度是根据可比价格(在90价基础上调整)计算总量后对比测算得来。我委因无相应的统计指标来源,对GDP及其构成的测算只能抓住工业、农业、投资、消费等关键指标进行。首先考虑多年平均增加值率。即利用统计公布或部门预测的各行业产值以增加值率计算相应的增加值,如:一产增加值率一般掌握在60%~62%幅度内;二产中,工业增加值率掌握在40%左右,建筑业增加值率掌握在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中除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用增加值率参照计算外,其余主要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用增长速度测算。贸易餐饮业的增加值率掌握在45%左右。各县的情况可能有所差异,具体的增加值率要根据本地的统计资料进行计算。如:第一产业增加值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率=建筑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行业发展速度:除按增加值率测算外,行业发展态势及其产值发展速度又是一重要测量指标,以保证产值与增加值增减相一致,正确反映客观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方式为一产、二产按增加值率方法分别计算出增加值后,对照农业、工业、投资增长速度调整平衡;三产当前更多是以速度测算。

物价指数:我委对GDP的测算大多数是测预期数、当年价格数,其测算必须考虑物价指数。计算公式为:现价生产总值=基期生产总值×(1+增长速度)×物价指数。反过来,可测算增长速度。

其他考虑的几个比例关系:规模工业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7~70%;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72%。各县的实际情况也有差别,要通过历史统计数据进行计算。

进行必要的预测结果校验:经济指标间存在一定的恒定关系。如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增长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基期第一产业的比重×第一产业增速+基期第二产业的比重×第二产业增速+基期第三产业的比重×第三产业增速;同样三次产业的预测数据也可通过类似关系进行校验。

贡献率的测算:投资贡献率=投资增量/GDP增量;消费贡献率=消费增量/GDP增量;三次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也可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类推。

二、主要经济运行分析方法及实践运用

1、主要经济运行分析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常用的一些具体分析方法有: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不带有价值判断,主要是陈述事实,讨论经济运行怎么样;而规范分析则带有价值判断,主要讨论经济运行应该怎么样,可能与经济现实本身无关。经济分析更大程度上倾向于实证分析,但是也包含了规范分析的内容。例如,在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本身是实证分析,但是在评价这种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的时候,则带有了价值判断的色彩,而在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时候,则更多带有价值判断的倾向。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所谓静态分析,也称为均衡分析。所谓均衡,是所分析的经济系统内各个变量经过彼此之间的调整后,在外部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维持稳定。而静态分析或均衡分析则是指不考虑时间变动,仅对各变量之间的稳定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动态分析,则是探索经济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在经济监测中,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不是处于均衡状态,而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程度和趋势,则是经济监测中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通常的增长率分析,就包含了动态分析的成分。

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是指在经济监测过程中,对经济变量或经济事件的给出性质变化的判断。如对投资状况,给出的判断是平稳增长,或者是加快增长。定量方法,是指在经济监测过程中,对经济变量或经济事件给出具体的度量,如2006年我市投资为223亿元,这就是从数量上说明了投资的规模,或者说投资增长15%,这也从数量上界定了投资的增长率。

2、经济运行分析实践

如何分析好经济形势,写好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材料,是发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现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将一些经济运行分析的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总供给方面,从三次产业分析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

首先对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要有一个初步了解。三次产业的划分就是根据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作出的,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认识不断提高的产物。因此,对应的发展阶段也有三个。一是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从依靠阳光、水、土地,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到种植狩猎,以自己的体力从事简单的劳动,最后到驯养家禽家畜来繁衍后代,来发展自然经济。农业时代的生产比较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的缓慢,主要是依靠农业劳动以及其他的手工劳动发展生产。二是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经济的产业革命,人类进入了工业经济的时代(从英国工业革命起始到现在为止大致上300年左右的时间)。主要表现在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有绝对优势,生产力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大为改观,人们的生活水平已逐步由初期解决温饱向中后期的发展型迈进。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即处于这一阶段。三是后工业经济时代,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只需要少数劳动力从事第一、二产业就可以创造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大量的劳动力从一、二产业中转移出来,从事各种各样的服务行业,服务业作为一大产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主导产业,人们的生活也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迈进。如今的发达国家基本处于这一阶段。

如何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一产业,一是要把握气候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二要看结构调整形成的新增因素,如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增加,畜牧业发展的情况以及农业产业化推进情况等。三要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其对农业生产所发挥的作用。

第二产业,主要分析工业运行的情况,一要看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可分轻重工业或行业进行分析;二要看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产销率来反映;三要看是否有新增生产能力、市场状况是否有利于扩大生产以及煤电油运资金等生产要素供需情况。

第三产业,主要分析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贸流通等行业的发展形势,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快,可对其详细分析。

第二,总需求方面,从投资、消费分析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消费、投资、进出口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表明投资、消费、净出口的协调和相互促进,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需求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投资、消费是内需,净出口是外需,三者被经济学界称之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按照三大需求口径来看,我国近十年的经济增长格局具有突出的“投资打头、消费殿后”的特征。这种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格局的形成是由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必然带动投资增长,具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投资增长不是无限制和无止境的,同时,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也容易产生盲目扩张,投资过快增长,将带来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在分析三大需求时,应当积极地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本轮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的是要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其特点又是结构性的调控,不搞“一刀切”。对于农村、西部和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要加大投资力度;对于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投资,要保持一定的规模,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而对产能过剩行业和盲目低水平的扩张则要严格控制,以期达到平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因为投资需求不是最终需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新的供给能力,如不适当予以调控会导致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运行。

从我市来看,主要是分析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具体讲:投资主要监测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这一指标,包括总量和增速。一是从投资性质看,分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三类。二是从投资来源看,分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三是从重点项目实施情况来分析。

消费主要监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包括总量和增速。一要看消费能力是否提高,二要看消费预期如何,三要看消费环境是否有所改善,四是看有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

第三,效益方面,从三大收入分析经济效益。

总部经济产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投入产出;电力经济关系;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完全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3-0016-03

电力工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发展的先行行业。随着电力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的电力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电力生产效率较低、电网发展相对落后、电源结构不合理、发展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力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另外在资源能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把握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周期性发展,是保证电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就电力和经济的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投入产出法概述

投入产出法又可称之为投入产出分析、产业关联法,是指将以经济联系为研究对象的数量分析方法,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综合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产出的数量平衡关系。其理论基础是经济理论,有效地将经济分析和数学统计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全面的系统化的定量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思想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正式产生成为研究放大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投入产出分析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先进性的特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并且加强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就目前发展来看,投入产出分析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常规的经济核算手段。

投入产出分析法中的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投入和来源,包括了经济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自然资源等。而投入产出中的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以及分配使用的方向。产出中分为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中间使用是指用于中间消耗的部分产品,最终使用是指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产品。

2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电力经济关系分析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各产业和各部门的拉动作用上。笔者将在下文中依据投入产出的基本方法建立直接经济价值模型和间接经济价值模型以及推动作用分析模型,进一步细化电力经济的关系:

2.1 直接经济价值模型

直接经济价值是指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增加值,是对经济的直接推动,假设第j部门单位产值对国民经济的直接价值为:

为第j部门的总产出,为增加值。

2.2 间接经济价值模型

根据投入产出法分析产业推动作用,具体来说计算模型如下所示:

是完全攻击系数矩阵D=(I-R)-1的元素,表示第i部门的初始投入向第j部门产生的供给量。当i=j时则直接表示第i部门的增加值向其自身产生的供给量,在本模型中只考虑当i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初始投入时,对本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产生的完全供给量,可以表示为:

,=0

另外,当i部门的一个单位初始投入发生时,与之相对应的所产生的增加值推动总量可以表示为:

根据此推动作用产生的增加值,可以推到i部门对Gi单位的初始投入产生的推动作用的增加值是:

通过投入产出量表已知,i部门的某单位总投入即Xi单位的总投入中的初始投入量为Gi,由此可以得出i部门Gi单位的增加值的推动总用所产生的增加值就可以表示为i部门Xi单位的总投入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推动的产出。通过公式代换,可以得出,i部门的单位总投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产生的推动值,即增加值可以表示为:

其中Xi为i部门的Xi单位总投入中的初始投入量为Gi单位。各个因式的含义为第i部门一个单位的总产出推动第j部门的增加值。

2.3 完全经济价值分析

从上文所描述的模型中可以看到电力行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增长的贡献,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产业之间的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其中直接经济价值是指电力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基础性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通过有效地发电、蓄电、供电可以实现在市场经济运营环境下的有效经济利润,从而实现投入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提供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是指电力部门作为我国的能源部门,是向其他生产部门提供能源和动力,从而为其他部门的发展创造可能,起到拉动和推动作用,因此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出间接的价值效益。依据上述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看出,电力工业的每个部门所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可以直接通过对本部门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核算得到,是电力工业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直接体现。而间接经济价值可以通过产出模型进行测算,通过对其他部门产值和增加值的测算,推动电力部门对国民经济的间接经济效益。完全经济价值就是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二者的总和。

完全经济价值体现了电力工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全部贡献和全部经济效益,它能够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反映电力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推动力,是对电力经济一种较为全面的多角度的审视和方法。

3 实证

本文根据直接经济价值、拉动经济价值、推动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完全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依据我国2002、2004、2006、2008、2010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电力对各部门、各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确定出电力经济价值各年份间波动大的部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最后得到2002~2010期间电力经济价值的特点。

总部经济产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经济活动分析,就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和方法研究工程施工生产过程和施工成果预测企业经济话动的趋势,评价工程施工生产的进展情况,查明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由于工程产品形体庞大,施工周期长,露天和高空作业多,易受气候影响,与有关各方(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当地政府等)关系复杂,而且还要在有限的场地组织多工种的平行和立体交叉作业,使工程施工生产活动复杂,从而也使企业经济活动变得复杂,对于这些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仅凭会计报表、统计报表及其它业务报表是不够的,还要借助于经济活动来总结成绩,分析缺点,揭露不足,促使企业内部潜能发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既然经济活动分析对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组织开展此项工作,主要的抓手是什么,笔者认为需要通过以下措施将经济活动分析落到实处。

一、建立健全经济活动分析工作机制

施工企业从公司层面要制定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的管理办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各业务板块的经济活动分析模板,并定期召开全公司的视频会议,对项目和板块经济活动分析进行点评、打分,同时将经济活动分析的质量与项目业绩考核挂钩,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项目层面成立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小组,现在施工企业一般实行的是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负责制,项目部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责任人,项目部要在公司有关管理办法的指导下,由项目经理亲自负责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同时将项目计划、合同、财务、物资等经济部门及项目专业公司主要负责人纳入到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小组中,明确有关人员在经济活动分析中的责任,指定经济活动分析小组的牵头人员。

二、做好经济活动分析的准备工作

经济活动分析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因此在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之前,牵头部门需要提前核对各项经营活动的数据,从实物量、价值量、内外部结算、材料耗费、资金收支、成本费用等各方面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确保各类数据口径一致、及时、真实、准确。

三、认真编写经济活动分析资料

项目部根据公司的统一模板,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编写经济活动分析资料,经济活动分析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项目总体概况,主要是反应项目的总体情况,现场形象工程进度等内容。

2、项目产值分析,主要反映外部业主确认产值及需要争取的空间,项目与专业之间的产值确认和存在的问题。外部产值确认分析主要是为了结算及收取资金,内部产值确认主要是明确各单位的经济责任。

3、资金收支分析,分析项目的资金收支情况,结合项目的债权债务做好资金平衡方面的建议。

4、项目成本、费用分析,根据投标报价、施工图等分析各单位单项工程成本节超情况,结合材料预算分析材料量差、价差情况,分析项目生产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控制情况,提出控制措施。

5、项目总体盈亏情况分析,分项目的不同阶段开展总体盈亏分析,项目开始,主要依据合同价和清单中子项的成本再附加一些费用进行分析,项目中后期,要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和后续需要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预测,并且每月对预测变动情况进行说明,牢牢控制好项目的经营成果,对预测存在重大偏差的子项要重点分析,说明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6、专项分析,主要是项目内部单位针对自身的情况开展分析,各职能部门针对专项费用等情况开展分析。

7、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和上期事项解决情况。首先列车本月需要解决的重点事项,列车责任人,同时对上期未解决事项进行重点说明,督促采取措施。

为了更好的说明有关经营数据,需要建立一套完成的表格体系,以文档附件的形式穿插链接到文档中。

四、严格经济活动分析会议的召开程序

总部经济产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县域经济;增长;比较分析

县域经济是地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不平衡现象。本文以齐齐哈尔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齐齐哈尔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差异作以研究,为区域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Method,缩写成SSM)是由美国学者Dunn,perloff,lampard,Muth等人于上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80年代初Dunn集各家所长,形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的更大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the national growth ef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l m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shift share effect),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二、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数学模型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经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依照一定的规则,将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 分别以bij,0,bij,t(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表示所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Nij称为份额分量(大区或全国平均增长效应),指j部门的全国(或所在大区)总量按比例分配,区域i的j部门规模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按全国或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

Pij称为结构偏离分量(或产业结构效应),指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第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区域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区域的平均速度差异,假定两者等同,而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此值越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越大。

Dij称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或区域份额效果),指区域i第j产业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异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j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说明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三、齐齐哈尔市县域经济增长分析

齐齐哈尔市辖讷河市、龙江县、依安县、泰来县、甘南县、富裕县、克山县、克东县、拜泉县9个县(市),总人口5 419 621人,城市人口1 540 089人。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0亿元,增长22.5%;第二产业增加值231.5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281.4亿元,增长9.8%。

根据齐齐哈尔市的管辖的市区和1市8县共10个行政区域(即i=1,2,…,10)的GDP和三次产业(j=1,2,3)产值数据,以齐齐哈尔市作为对比大区,以1998年为初始期(基年0),以2008年为末期(截止年t),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各县(市)域的产业结构和竞争能力优劣进行分析。各县(市)域Shift-share分析的基础数据见表1;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见表2、表3。

通过计算结果比较,得出如下结论:

1.各县(市)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类因素均占比较优越,即结构份额分量和竞争力份额分量都为正值,总偏离比较大的有龙江县、泰来县、甘南县、富裕县等4个县(市)。这6个县(市)在1998―2008年的经济增长中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起了巨大作用。其中甘南县在这两个方面的优势明显高于其他3个县市,增长率196.86%;总偏离为174 541万元;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量为90 933万元;竞争力优势带来的增长量为83 608万元。

2.各县(市)域经济增长中没有出现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类因素均不具有优势,即结构份额分量和竞争力份额分量都为负值的现象。

3.各县(市)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因素推动明显(结构份额分量为正值),但竞争力因素低于全省水平(竞争力份额分量为负值)的有市区、讷河市、依安县、克山县、克东县、拜泉县等6个县(市)。其县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整体较合理,产业结构效应推动明显,但竞争力因素均不具备优势。这6个县(市)总偏离均为正值,但经济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克东县总偏离最低,为47 433万元,增长率仅为46.97%。

总部经济产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河南;经济危机;投入产出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美欧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经济衰退。这次危机是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面临西方主要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也是中国加入全球化后遇到的重大挑战。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河南也不例外。面对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河南省应该选择何种方式刺激经济的发展?根据相关的经济理论,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们的问题是这“三驾马车”到底哪一驾对河南省经济的带动作用最强,那些产业的发展又对“三驾马车”的影响比较大?为了准确的度量投资、消费和出口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试图用投入产出的方法进行定量的测算,以便为有关部门提出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建议。

二、河南省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带动作用的投入产出分析

1.分析测算的假定条件和测算方法。在进行测算时假定:(1)假定经济结构不变。虽然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短期内河南省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没有变化,且数量上没有发生很明显的变化,用2007年投入产出表测算出来的结果对于当前依然适用。(2)假定带动作用相同。河南省销往省外的产品中含有销往其他省份的产品和出口其他国家的产品,它们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我们认为一样的。测定方法为:利用河南省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中应用投入产出行模型X=(I-A)-1Y分别测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销往外省通过对42部门的直接和间接需求对河南省经济的带动作用。

2.河南省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分析。根据上述的假定和方法测算,2007年投资即在投入产出表中表现为资本形成的那一栏由于对投资品的需求带动全省的总产出为245049.18亿元,其中由于存货增加带动全省总产出为8894.74亿元,由于固定资本形成所带动全省得总产出为236154.44万元。由固定资本形成带动的总产出是有存货增加所带动总产出的26.55倍。各部门的带动作用也是不同的(表1列示的是投资带动增加的总产出位于前10位的部门)。

表1河南省2007年投资带动总产出前10位的部门

从上表可以看出,河南省2007年投资带动作用较大的部门是主要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部门,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是很明显。

3.河南省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分析。利用上述的假定和方法,2007年河南省消费对总产出的带动为158932.56亿元,其中由于居民消费对总产出的带动为116077.48亿元,由于政府消费所带动的总产出为42855.08亿元,且在居民消费中,农村居民消费对总产出的带动为42274.93亿元,城镇居民消费对总产出带动作用是73802.55亿元。消费对河南省各个部门的带动作用也是极为不平衡的(表2列示的是最终消费带动增加的总产出位于前10位的部门)。

表2河南省2007年消费带动总产出前10位的部门

从上表可以看出河南省消费对总产出带动较大的前10个部门中第一产业1个,第二产业5个,第三产业4个。消费对河南省第二第三产业中的部门影响较多,第一产业中的部门相比较之下影响小一些。

4.河南省销往省外产品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分析。利用上述的假定和方法,2007年河南省销往外省对总产出的带动为254025.7亿元。与投资和最终消费所带动的总产出相比较,河南省的出口对总产出的带动作用最强。销往外省对河南省各个部门的带动作用也是极为不平衡的(表3列示的是销往外省带动增加的总产出位于前10位的部门)。

表3河南省2007年销往外省带动总产出前10位的部门

(单位:亿元)

由上表可见销往外省对河南省第三产业中的部门影响较大,河南省2007年销往外省带动总产出前10位的部门中有5个是第三产业部门,且其中2个是传统的第三产业部门,即“批发和零售业”和“住宿和餐饮业”。

三、面对危机国际经济危机河南省发展方式的选择

1.销往外省依然是是带动河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由以上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看出,投资、消费、销往外省对河南省总产出的带动合计是658007.52亿元,三者对总产出带动的比例为:0.37:0.24:0.39。销往外省对河南省的带动作用要比投资和消费大一些。由统计数字可知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较低,2007年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为6.53%,2008年的外贸依存度为6.65%,可见虽然发生了经济危机但是经济危机对河南省经济的影响不是很明显。销往外省对河南省第三产业中的部门的影响较大,面对国际经济危机应当继续发挥销往外省对河南经济的带动作用,不仅有利于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河南省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

2.面对危机应加大河南省的投资力度。2008年河南省生产总值分产业构成表现为:14.4:56.9 :28.6,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明显的高于一三产业。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投资对河南省经济的带动主要体现在对河南省第一第二产业的带动上且主要是对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强。加大投资将带动更多更广的第二产业中相关部门的发展,加快河南省工业化的步伐,使得河南省的国民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3.面对危机应加大居民消费刺激经济发展。2007政府消费支出为2011.27亿元,居民消费支出为4820亿元,居民消费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之比为2.33。由以上投入产出分析知由于居民消费对总产出的带动为116077.48亿元,由于政府消费所带动的总产出为42855.08亿元,居民消费支出带动的总产出与政府消费所带动的总产出比为2.71。由此可见,居民消费比政府消费更能带动经济的增长,面对经济危机应当鼓励居民消费刺激河南省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

相关期刊更多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总装后勤部卫生局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广东建筑装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