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工会工作 对策

工会是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国有企业基层工会作为企业与基层员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工会工作却存在着一些困境。

一、国有企业基层工会工作存在的工作困境

1.员工对工会的认识问题。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工会组织是在企业党委直接领导下工作的,职工对工会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是党委的下属部门,认为加入工会就是每年交纳一定的费用,参加一些文体活动而已,认为工会没有什么大作用。因为有这种思想和态度,基层职工对工会的工作没有热情和真心进行关注,是否是工会会员也态度冷漠,对工会缺乏归属感。

2.基层工会要发挥作用有时会与基层工作发生冲突。在基层生产经营工作是主要工作,工会在组织活动时可能在时间安排上会与生产工作产生冲突,职工有时会存在工作都累了一天,还要参加工会活动,把工会活动当成负担的思想和认识,特别是在化工生产企业中,生产运行都是24小时连续进行的,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

3.企业管理者对基层工会工作的指导问题。有的企业管理者对基层工会的工作大力支持,工会的工作就开展得红红火火,职工参加工会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而一些管理者对工会工作不支持,认为工会工作仅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作用,只要将自身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有的甚至束缚或制止基层工会工作的开展,使基层工会工作形同虚设。

4、工会自身组织建设参差不齐。在基层工会组织中,往往工会干部多是兼职,有些工会组织由于人员问题,没有合适工会干部人选就赶鸭子上架,有个人干活再说,致使工会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基层工会组织战斗力不强,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上述问题在一些国有企业基层工会确有存在,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有企业面临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面对市场经营压力大,更多愿意强调创造效益和经济价值,从而忽视工会工作的问题,也有一些基层工会组织在员工与企业发生劳资纠纷时工会发挥作用不足导致员工缺乏对工会的信任,失去工会组织威信问题,也有工会自身组织建设不足的问题。

二、面对存在问题的对策

1.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是基层工会工作的理论指导

党的十提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利”,“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基层工会是工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把十精神落实到基层一线的实践者。为此,基层工会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特别是在接见工会十六大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把握工会工作根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明确工会工作目标任务,增强做好工会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把学习会议精神与贯彻落实企业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引导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要不断创新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

基层工会要根据会员和职工群众的意愿,依靠会员特别是工会积极分子开展基层工会工作,不断推进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进程,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对工会的组建及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会员发展、会员(代表)大会制度落实等进行规范,健全制度。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指导和服务。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规范签订集体合同及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和内容,增强可操作性,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健全和完善基层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权益的长效机制。以《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学习力度,增强社会和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认识,提高工会组织的地位。加大《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推行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解决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矛盾。在健全、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的同时,不断探索、拓展职工民主管理的其他有效形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要不断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

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切实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根本保证。人是生产力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要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切实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其决定的因素在于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这也是解决工会有为有位问题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工会干部素质的高低、特别是基层工会主要负责人素质的高低,对工会的影响很大。工会干部队伍素质问题关系到:能否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能否组织职工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凝聚人心,壮大队伍,发展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能否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问题;能否加强协调与沟通,积极争取党的领导和重视,行政的大力支持、职工群众的拥护、促进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问题。所以提高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素质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切实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4.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维权作用

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工会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社会职能。当前,职工最大的担忧是经济生活上的担忧、子女就业上的担忧、社会福利能否得到保障的担忧。为此,作为基层工会工作者,一是要以鲜明的职工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身份,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来履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原则,敢于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二是要强化维权手段,把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工作机制作为有效手段,在职工工资分配、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增大维护的力度,特别要对生活困难职工和困难职工群体的权益给予有效的维护。三是要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四是要讲究艺术,善于维护。只要是有利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手段,都可以大胆地试,以适应维权的需要。

5.围绕企业经营工作引导职工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发动群众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双益”活动。工会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出力,多作贡献。这样既团结了职工队伍,有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促进作用,必然会得到职工和企业领导者的双重支持。

6.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范文第2篇

深刻认识新常态的丰富内涵,着重解决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与新常态不相适应的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努力实现“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思想上要创新、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主动”的目标。着重解决对新常态认识理解不够全面的问题;着重解决在新常态下发展思思路不够清晰的问题;着重解决在新常态下担当作为不够主动的问题。

二、活动对象

委局机关全体人员。

三、活动时间及方法步骤

(一)活动时间

2015年1月10日-2015年4月30日。

(二)方法步骤

1、学习讨论阶段(1月10日-31日)。组织委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适应新常态这一核心要求,结合各方面工作实际,列出专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周五学习、专题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讨论,拓展学习讨论的广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2、研究落实阶段(2月1日-3月31日)。结合作风建设、从严治党新常态,研究解决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与新常态不相适应的问题,形成“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思路上创新、方法上对路、工作上主动”的良好局面,明确工作重点和着力点,强化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工作落实。

3、总结提高阶段(4月1日-4月30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改进作风新常态,通过学习讨论和贯彻落实,机关各室、全体党员干部要努力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能力上提高、方法上改进;强化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的意识,在服务大局,打造皖北最美城、建设幸福美好中更好地履行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使命。

四、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活动内容

1、如何科学认识新常态。即,如何客观、全面和辩证地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的新特征有哪些?新常态对纪检监察工作有哪些影响?

2、如何准确掌握新要求。即,与新常态相适应的新要求有哪些?现有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与新要求有哪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新要求在委局机关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积极抢抓新机遇。即,新常态给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有哪些?新常态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有哪些?如何抓住和用好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

4、如何主动彰显新作为。即,新常态下机关各室主动作为的着力点有哪些?新常态下推进工作需要怎样的精神状态?如何建立和完善“主动新作为”的体制保障和激励机制?

5、如何努力实现新发展。即,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目标和措施有哪些?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在我委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建立和完善与新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活动形式

1、开展党组织“五新”大讨论专题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主动适应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与时俱进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1月底之前,委局机关结合今年工作谋划,组织开展一次以“五新”为内容的集中学习讨论活动。会前要组织相关调研和征求意见活动,会上每位同志都要结合各自工作做专题发言,会后要将研讨成果及时体现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

2、积极参与网民看“五新”网上讨论活动。委宣传部将组织协调新闻网开辟网上讨论平台,委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网上各种讨论活动,为我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3、积极参与“我与新常态”征文活动。委局机关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由直机关工委牵头举办的“我与新常态”征文演讲活动,阐述自己在“新常态”大讨论中的所思、所想、所悟,切实主动作为、多做贡献。

五、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认真落实,保证效果。开展“五新”大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市委统一部署和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打造皖北最美城、建设幸福美好的重要举措,各室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范文第3篇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既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忧患心”,又坚持战略思维,彻底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保持“平常心”。另一方面,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从过去的传统粗放转为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上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民日报评论员(2014年8月5日01 版)

二论:《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

告别了高歌猛进,中国经济步入新的运行轨道。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适应新常态,面对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全国人民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稳中有进势头,出现积极变化。――人民日报评论员(2014年8月6日01 版)

三论:《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新常态有长期性,要求我们保持平常心。一是冷静理性,不急不躁,顺势而为。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速放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轻易不搞强刺激,不踩大油门;同时又要坚持底线思维,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冲击,力求经济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既不过速,也不失速。二是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尽力而为。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人民日报评论员(2014年8月7日01 版)

四论:《经济新常态思想具有丰富内涵》

同志指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这揭示了经济增长的规律与波动特征。从各国经济发展经验看,在工业化中期的高速增长阶段,因生产过程更加迂回、产业链更长,经济增速的波动幅度较大。在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社会,随着产业结构从重化工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增速趋于下降,经济运行较为平稳。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增长波动较小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经济增长将更趋平稳。――张来明 李建伟(2015年3月13日 07 版)

五论:《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状态三角;货币政策三角;经济新常态

1新框架的提出

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成型于2007年次贷危机之前,危机的爆发在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损害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理论和政策本身的反思。基于传统基础理论体系,借鉴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经济新常态两个典型案例引发的诸多思考,本文将提出一个包容性的货币经济理论新框架,文中将其命名为“经济状态三角”与“货币政策三角”。“经济状态三角”与“货币政策三角”的提出并不是对传统货币经济理论的否定或批判,而是从一个更广阔的层面对危机前传统理论与其危机后新发展的一个新的认识框架和视角。该框架的提出在方法论上主要源于全分类的思想。如同滤波技术将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全分类为不同幅度的周期与趋势因素组合。本文借鉴复杂系统的有关概念将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全分类为包含通常态、危机态与过渡态的经济状态三角,其中危机态相当于复杂系统中的极端状态,过渡态相当于复杂系统的临界状态(或称奇点状态),通常态则相当于复杂系统除极端状态与临界状态之外的其他状态。为了进一步突出危机态与过渡态在新框架中的特殊性,本文将二者统称为“非常态”。“非常态”的概念较早由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提出,他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中蕴含周期性等非常态属性,只有更好地理解当前经济增速显著降低的逻辑,才有助于真正把“稳增长”与“调失衡”政策结合起来。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明的观点类似,认为中国的新常态也是一种过渡态。此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唐文进等人对次贷危机期间的非常态货币政策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对中国政策运用的启示。本文对上述概念与研究进行了融合与发展,将危机态与过渡态两种非常态与通常态共同纳入一个全新的货币经济基础框架和视角。当然本文对非常态仅给出了一个称谓性的定义,其正式定义尚需更多的研究者共同探讨。下面将对经济状态三角与货币政策三角的含义进行分析。

2非常态与经济状态三角

传统上,一国的经济状态或经济周期可以分为扩张与收缩两种不同类型,此种划分虽然对经济系统运行的认识具有基础性的指导作用,但其对实际经济状态的刻画过于简单,对货币政策的操作也不具备进一步的指示性。在此基础上,伯南克等人对此二维划分框架进行了调整,将大萧条代表的危机态置于整个经济研究框架的突出位置。实际上,伯南克的经济研究框架也是二维模式的,二维的一端是大萧条式的危机状态,另一端是传统的幅度较浅的衰退与扩张状态。伯南克式的经济状态划分方式与研究视角对于货币政策具有实际与突出的指导作用,在通常的扩张与收缩经济状态下,可以传统的反周期货币政策进行应对,而在较为严重的危机状态,则需采用非常规的货币救助措施进行应对。可以说,伯南克的研究是对传统经济与货币理论的重大突破,且其研究成果经受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践检验。本文将在伯南克的基础上,对经济与货币的认识模式或框架进行更为深入的扩展与完善,形成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的三维经济货币理论划分框架或体系。在危机态从传统经济状态(周期)划分独立出来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过渡态从通常态——危机态二维框架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三维的经济状态划分空间。经济状态三角中的通常态指一般的经济周期或波动状态,其波幅较小,对经济与政策的冲击也较小,该状态最为常见,在经济状态空间中历时最久。危机态指类似1930年代大萧条和21世纪初次贷危机的较为严重的危机经济状态,其波幅较深,对经济与政策的冲击也较大,该状态出现的频次较低。过渡态指与通常态、危机态相关(存在风险隐患但危机尚未实际发生)但又不同的一种较为不稳定的过渡状态或进程(中国经济新常态也属于一种过渡态)。其波幅介于通常态与危机态之间,对经济与政策的考验较强,若处理得当过渡态会演化为通常态,但若应对不当,过渡态则可能演变为危机态。该状态出现的频次也介于通常态与危机态之间。应当注意的是,经济状态三角的三个顶点具有相互转换的动态性。在不同的发展路径以及外部冲击下,通常态可以转换为危机态或过渡态,危机态依据不同的市场修复能力与政策应对水平经历一定的时间可以转化为过渡态并最终形成通常态,而过渡态由于政策的得失向其他状态的转化则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既可能转化为通常态,也无法完全避免转化为危机态。

3非常态下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三角

与上述三种经济状态的划分相适应,货币政策也可以分为三类,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货币政策三角,也即一个三维的货币政策空间分析框架。在货币政策三角中,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用于经济状态三角中的通常态,指根据经济的冷热状态实施反周期的货币政策操作,以最大化货币政策目标,当前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已经形成相当完备的理论与操作体系,在货币理论中占据主流地位。伯南克主义货币政策(在大萧条期间称为凯恩斯主义,伯南克在次贷危机中进行了完善)适用于经济的危机态,此时常规的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效力无法发挥,需要应用QE等非常规政策实施危机救助。伯南克主义货币政策属于一种“在线治疗”式的政策,是对传统货币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中庸主义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的过渡态(典型如中国当前的转型期),中庸主义也是实用主义,吸取了新凯恩斯主义与伯南克主义两者的优势,其操作重在量的精准控制,未雨绸缪,为经济顺利度过转型期提供适宜的货币环境。从货币职能上看,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中货币的交易职能占优,通过货币操作维护宏观经济自身调节机制的运行。而伯南克主义货币政策中货币的价值职能占优,通过向财富严重受损的经济中注入货币(价值或财富)实施危机救助。中庸主义的货币政策中,交易与价值两种职能都发挥重要作用,既要防范经济向危机演化,又要避免经济自身的调节功能受到过度损伤。以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进行表述,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类似中医疗法,伯南克主义货币政策类似西医疗法,而中庸主义货币政策则类似中西医结合疗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各类货币政策都具有一定的凯恩斯主义属性(此处意为干预主义),因为货币政策具有非中性的一面,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4经济状态三角与货币政策三角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探讨性地构建了经济状态三角与货币政策三角,这是从新的视角对经济状态与货币政策空间的全分类,其理论与现实意义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经济理论方面,某种经济状态其实也是一种经济系统或生态,具有系统论中的复杂性,经济三角中的三个顶点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经济系统或生态。通常态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状态,各经济参与主体能够根据自身经济资源做出较为理性的经济决策。危机态是一种非常时期下的经济状态,经济主体出于恐惧以及群体效应等因素会做出非理性的经济决策,个体的非理性又会导致经济系统的非理性。过渡态与其他两种状态相比,是一种较为不稳定的状态,经济主体在各种结构失衡下进行决策时往往处于两难的矛盾中,经济系统的发展轨迹较难掌控。第二,在政策研究与制定方面,货币政策三角中三个顶点则分别代表了货币政策操作的三种理论体系。新凯恩斯主义货币体系已经较为成熟,能够应对通常状况下的经济波动与冲击。伯南克主义货币政策基于大萧条中产生的凯恩斯主义,经过次贷危机的实践与洗礼更趋成熟,成为应对重大危机的有力理论和工具。中庸主义货币政策兼顾其他两种理论的优势适用于转型期的过渡经济形态(在此形态下其他两种货币政策理论适用性较低),但其尚未发展为一种成熟的理论体系。三种经济状态及其相应的货币政策理论的划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为准确地判定经济所处的状态,并有利于降低政策的失误机率,做出更加合理、针对性更强的政策选择。第三,在方法论方面,三角空间中的理论体系是具有递进性与包容性的。也即是说,若要在危机状态下更为精准地应用伯南克主义货币政策,政策制定者需要首先对通常态下的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同样,若要在转型状态下更为合理地运用中庸实用主义的货币政策方法,前提是需要政策制定者对新凯恩斯主义及伯南克主义货币政策两者都要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

作者:马文鹏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

参考文献:

[1]本•伯南克.大萧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2]刘鹤.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3]李波,伍戈,席钰.论“结构性”货币政策[J].比较,2015(2).

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常态 审计工作 思想作用

在2014年5月,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时期,我们要增强信心,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意识到了经济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审计部门在国家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该起到监督的作用,履行对国家经济的审计工作,认识新常态和适应新常态,是国家审计人员的重要工作。

一、做好审计工作的思想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经济发展的常态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需要对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经济常态做出判断。当前我国的国家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为了促进经济的创新和改革,应该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并在经济的发展中结合审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正确部署,将促进经济发展当成我国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以便能够及时发现经济运营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同时,还需要对各领导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防止由于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造成的自然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现状的产生。应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审计部门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深刻认清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首先是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上,需要进行准确的定位,明确审计监督的重要意义,将审计监督从行政监督上独立出来,能够强化监督的重要作用,推动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审计人员充分认清自己的职位和职责,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促进审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发挥好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完善审计监督工作,完善了审计监督的各项内容,明确了审计监督的各项措施和办法。随着我国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审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审计机关的各项工作能够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需求。审计机关应该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结合国家的相关制度要求,把握国家的各项审计工作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用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促进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审计机关的各项工作内容应该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对国家的各项资金和国有资产应该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全面的审计工作,把握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深化审计制度改革,推进审计制度的发展。国家应该结合各大政策具体落实的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应该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开展因地制宜的审计工作,保障各项设计机制能够符合当地经济的发展要求,使审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保障国家经济运行安全,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各项任务,关注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加强对不稳定问题的解决,确保经济的安全发展。在开展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审计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公共资金的充分利用,全面深化预算执行,保障财政审计工作能够向科学化的发展方向迈进。

四、敢于正视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审计工作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爱岗敬业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审计工作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审计工作的新常态下,存在着制约审计工作健康发展的问题。当前的审计思想与审计观念不能与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应该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审计工作的管理形式存在问题,当前的审计工作已经涵盖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内容,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的任务与力量不足情况,引发了较多的矛盾,应该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改进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审计资源的有效整合,完善审计管理工作。当前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岗位素质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情况,审计队伍的不合理,造成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导致在审计工作出现较多的问题,不利于完成审计任务。

五、结束语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赋予审计工作新的要求和新的内容,应该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的审计工作要求,以便更好的适应新常态下的工作内容,找准新常态最新的着力点,发挥新常态对国家审计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全面深化国家经济改革,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时军.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环境审计政策法规发展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