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策法规科科长

政策法规科科长

政策法规科科长

政策法规科科长范文第1篇

―――记××国税局政策法规科科长××

××,是××国税局政策法规科科长、第二党支部书记。从9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基层局从事税收业务工作,多年来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他不断创新、不懈进取,先后被省局评为“金税工程先进个人”,被团市委授予“郑州市十大优秀青年卫士”和“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被市政府授予“郑州市文明市民”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学海无涯 与时俱进

作为科长和党支部书记,他长期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和“”制度,经常组织支部人员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性党风教育学习,在学习中,将党的理论与时事政治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与大家在讨论中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党员爱党、爱国、热爱本职岗位的热情,所在的党支部被市局评为“优秀党支部”。为防止自己忙于日常工作,而存在知识透支的问题,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经济师、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执法为民 不断创新

作为一名搞业务的基层税务干部,不论是在哪个岗位上,自己都是代表国家直接面对着纳税人。××深知要想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就需要拿出比别人更多的耐心,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承受比别人更多的委屈,摸索出更多的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

××在任中心税务所副所长时,为了公平税负,在当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到任之初就制定了清理漏征漏管、解决零低申报的工作方案。特别是在解决汽修行业零低申报中,他主动挑选最硬的钉子户----某汽修厂连续蹲点三天,以凛然正气打掉了其嚣张气焰,震慑了辖区整个汽修行业,扭转了管理松懈的状况。在蹲点的第一天,该汽修厂老板又是到茶又是让烟,一会儿又拉着去饭店,但都被他一一拒绝。该老板一看软的不行,第二天干脆来硬的——关门停业。看到这种情况,××拖掉冬装制服,换上棉袄,站在厂门外,向前来修车的司机详细询问情况。当时是12月隆冬天气,北风呼啸,寒风刺骨,汽修厂看门的小伙子不时地掀起门帘,窥视站在雪地里的××,心想:看你能坚持多久。凭着对工作的负责,凭着一股子倔劲儿,××硬是在门口坚持了整整两天。手冻木了,就使劲搓搓;脚冻麻了,就来回跑跑。看到这种情况,该老板如坐针毡,终于熬不住了,感慨地说:你们工作这么细,他愿意补交税款。打掉了钉子户后,其他汽修企业纷纷配合检查工作,最终补缴税款30万元,无一纳税户闹事告状。

××在任发票违章查处小分队队长期间,在查处一个公司,销售货物打白条的案件中,经突击检查,发现了该公司的第二套销售明细帐,和一本转借来的发票。这时这个公司发现败露,该公司两名人员竟然下手要抢回帐本和发票。在争夺中,他的头部两次被对方肘部击打,但为了保住证据,他顾不得疼痛,抱住帐本和发票往外猛冲。等到了单位,感到手火辣辣的,这才发现手被挖了好几道血印,衣扣也被撕掉了几个。在案件的查处中,他还不断接到匿名电话,威胁说:“姓唐的,你放聪明点,最好早点收手,免得惹祸上身”。面对这种情况,他毫不畏惧,顶住压力,对该公司一查到底,最终该公司补缴了8万元税款并接受了罚款,有力地维护了税法的尊严。

××在任政策法规科科长期间,发现该局加油站行业整体税负偏低,于是将加油站行业列为分类管理的重点。他认为加油站之所以难管,是因为其销售大多为现金交易,很难核准销售额。因此充分利用税控机具,准确掌握其销售额,成为改变加油站管理现状的突破口。2003年中下旬,他们对所辖加油站的加油机逐一安装了税控装置并完成了数据初始化。他们这种大规模的行动强烈震撼了加油站的老板们,税控机具还未全面使用,加油站的申报税款就已开始普遍提高了,但也有部分加油站企业心存侥幸,认为这一次不过又是走形式而已,雷声大雨点小,依然我行我素。两个月后,税控机具全面使用,通过数据的采集、比对,加油站的老板们知道了税务机关对其生产经营情况已了如指掌,彻底摧毁了加油站老板们的侥幸心理。当月在正常申报的基础上,共查补税款 33,850.48元。在约谈中,加油站的老板们感慨地说:“税务局用上了高科技,以后不好糊弄了”。

××认为,政策法规科不仅要服务于纳税人,也要服务于各税源管理科。在执法考核工作的开展中,他充分落实这种服务理念。原来的考核工作重在事后惩戒,大家认为你是找茬的,从心理上是抵触的。他一改原来的做法,在执法考核工作中建立了“互动沟通机制”,重在事前、事中的监控和提醒。每日对指标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后及时提醒相关责任人,并帮助其查找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针对文书流转中容易出现时限超期的问题,建立了“上下互动”的文书传递提醒制度。这样一来被考核人的抵触情绪消失了,大家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执法考核各项指标迅速飚升。截止2005年2月,××局执法考核实现了19个月零过错,在郑州市基层局中名列前茅。

在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上,××始终坚持,国家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就应该及时让纳税人充分地享受到,不仅不能刁难纳税人,还要主动去帮助他们。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通知》后,为了让国有企业都能掌握并享受到优惠政策,他顶着8月炎炎的烈日,开着没有空调的面包车,衬衣被汗水浸透了不知多少遍,跑了整整三天,累计行程300公里,走访了辖区每一户国有企业,将优惠政策送到企业手中,并现场为他们进行讲解。政府关心下岗人员,出台了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他就组织人员在人流密集、辐射面大的市场、广场设立宣传点,进行多次声势浩大的宣传。共向纳税人和过往行人发放宣传册1800本,接受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面对群众的询问,他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讲解,渴了顾不上喝一口水,累了也只能伸直腰放松一下。他的讲解使询问者疑惑而来、满意而归,纷纷称赞:“你们真是雪中送炭,他们一定要响应国家号召,早日脱贫,减轻国家负担”。

为了深层次地提高服务纳税人的质量,总局要求各省推行“一窗式”管理模式,××局有幸成为全省唯一的试点单位,而政策法规科又有幸成为全局此项工作的牵头科室。重担在身,为了圆满完成党组交付的此项任务,他总是早来晚归,下班后仍在和同事研究方案,夜深了还在伏案驰笔。期间他一岁的儿子发高烧,妻子急切地给他打电话,他急在心里,可电话里却对妻子说:“你别急,小孩子发烧很正常,他走不开,你去医院给孩子输液吧”。有孩子的人都知道,一岁的小孩输液都是在头上扎针,孩子除了哭闹外,小手总是下意识去抓针头,一不小心就会跑针,一个人很难招呼过来。他心里是又疼孩子又愧妻子,但为了确保试点运行成功,为全省的推广提供经验,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经过一个月的奋战,最终按时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使纳税人能在一个窗口办完抄税、申报、认证三项涉税业务,使优质服务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我为人人 树党形象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它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体现在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辛酸与甜蜜,泪水与微笑,在做人上他更多地把辛酸、泪水留给自己,把甜蜜与微笑送给别人。

在父亲面前,他是一个好儿子。2001年11月,他的父亲突患脑梗塞,半身不遂,住院期间生活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这时正赶上他的儿子出生,自己又是科里负责人,单位正在为上CTAIS征管软件而忙的热火朝天。一边是紧张繁忙的工作,一边是急需照料的亲人,为了确保CTAIS上线成功,他把苦往肚里咽,毅然挑起这两份重担,白天由姐姐照顾,晚上由他看护父亲。在单位,每天都是忙了一天,晚上还要加班,夜里依然要拖着疲惫的身子去照看父亲,有一次夜里刚到医院,就累的扒在父亲的床头睡着了,醒来发现父亲正流着泪摸着他的头。长这么大,他只在母亲去世的时候,见父亲流过泪,看到这一幕,他握着父亲的手涕不成声。但,为了CTAIS上线成功,再大的困难也要挺过去,他没有因此请一天假,更没有因此而中断对父亲的陪护。在他一个多月的照顾下,父亲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在妻子面前,他们是恩爱的夫妻。在生活上,爱好集邮、音乐的他常常和妻子一道鉴赏、畅所欲言,晚饭后常常携手散步,结婚7年了,他们很少绊过嘴。在工作上,他们相互支持、相互理解。2001年2月爱人有了身孕,4月单位就进行“三位一体”改革,他被分到征收局任发票科科长,那时正赶上金税工程准备全国开通运行,而征收局又肩负着全市金税工程百分之六、七十的工作量,作为牵头科室的科长,加班加点就成了家常便饭,在没有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的情况下,只能靠深入一线去查找问题、摸索经验,于是哪个大厅有困难,他就会赶到哪个大厅,哪个大厅在挑灯夜战,他就会和哪个大厅坚守在一起。有一次晚上9点,他接到通知说,中原和西开的认证数据发生冲突,无法上传,他和市局税政一处的领导都紧急赶到了中原局,查找问题、分析解决,这一干就是凌晨3点多,同事都笑称他是“救火队员”。每天工作的时间长了,就没时间照顾怀孕的妻子,买菜、做饭、收拾家务,都只能是妻子自己来做,有时拿的东西多,上不动五楼,或身体不舒服,就偷偷掉几滴眼泪,但怀孕的妻子从没埋怨过他。在孩子刚出生住院期间,赶上单位忙CTAIS上线,又赶上父亲因脑梗塞住院,他没有在医院好好陪过妻子一天,她不但不怪他,还对他说:“你可要多注意休息,别累坏了”。

政策法规科科长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政府 科技政策 研发效率

中图分类号:F137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政府对研发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我国政府对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并上升到基本国策高度,强调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才能实现我国技术发展的跨越。当前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又提出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些都是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同时这些战略思想也为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二、国家科技政策及相关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科技及相关政策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科技政策及相关的法律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一)复兴科技活动(1978-1984)。

该阶段是中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也是科技工作全面恢复的时期。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振兴和重新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成为国家工作的重点。《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必须要充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当代世界先进水平为起点,密切结合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制订一个先进的、高速度的、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的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动员和组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此后,《发明奖励条例》《自然科学奖励条例》《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商标法》、《专利法》等一定程度上激发和保护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二)助力经济发展(1985-1994)。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难以满足各产业快速发展及技术改造的需求,这一时期中国的科技政策开始强调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对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拨款制度、人事制度等方面改革来推动新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科学事业费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文件法规先后问世。1993年《科学技术进步法》则明确规定了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该科技政策开始与经济政策结合,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科技逐渐纳入法制化轨道,为科技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支持科技产业化与国际化(1995-2004年)。

该时期国家的科技政策以及相关的财税金融政策获得了全面发展,是相对而言的繁荣鼎盛时期。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更好地支持科技产业化和国际化,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信托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科技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结合(2005年至今)。

2005年以来,国家推行的相关制度措施更加全面充分的考虑到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结合,力求通过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的长久持续发展。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科技进步法》的修正案则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企业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政府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关注效率问题

完善的科技政策体系需要有整体性和层次性,从而促进社会和经济长期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中国早期的政策以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为主,税收和金融政策较少,此后才开始完善。相关政策总体上由早期的科技单项政策向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发展转变,由政府导向型政策向政府导向和市场调节结合型政策转变。而且相应政策法规的推行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的科技进步以及企业研发活动的发展。

但相关政策中各部门规章较多而法律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应有的法律效力。在较长时间里,经济和科技发展多属于粗放型经营,相应的科技政策重点侧重于促进和激发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增加创新投入及产出数量等方面,对研发效率考虑不够,也没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出台,甚至在现有的政策法规中只有极少数提到研发的质量,对研发效率几乎没有提及。从中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尚未全面落实,体制上还存在阻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不利因素,多数企业还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科技投入的效益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中国科技政策体系及研发活动已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继续注重量上的提升意义已经不大,尤其在资源稀缺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更应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注重研发效率问题。

注:此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020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0201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郭文泽.关于我国科技立法与政策制定的思考.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7期.

政策法规科科长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利用对昆明市41家民营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对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在不同时期对政策的需求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从中得出了技术扶持、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等是当前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成长中最需要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已经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科技政策与政策体系的研究仍显不足。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制订与实施体现出某种不一致性、局限性和不平衡性,从而使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应有的实效性、导向性、系统性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探讨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和政策体系的新途径。

一、相关理论回顾

1.国内高科技产业政策研究概述

中国企业联合会发表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指出: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主要职责应是: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规划与规则;推动和构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社会化保障体系,特别是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对中小企业的中介服务;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行政和司法监督。

周彩红、李廉水在《政策供给与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一文中对我国政策供给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第一,投融资政策未能有效解决中小高科技企业投人不足的问题,致使广大中小企业在从导人期进人成长期、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摆脱不了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投人不足的障碍。第二,我国政府采购未能发挥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植作用,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导向很不明显。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虽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但缺乏具体目标和计划,缺乏相关的配套法规,也使得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被排除在政府采购锁定的范围之外。第三,税收政策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激励力度不够。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规定:“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然而,72.4%的企业因为没有盈利而不能从中受益,因此,这条政策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激励作用较弱。第四,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不够。中小企业一般因其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拥有稳定的信息渠道,明显处于劣势。

李杏、丁振国在《华中地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分析》一文中认为,政府是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之一。它不仅仅通过直接的政策支持及相关法案起作用,更主要的是通过它对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影响来促进或阻碍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政府应注重完善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机制,重点为在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其二是出台创新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政府承担,政府购买,即对于某些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早期的产品,政府可以通过这一政策对其进行扶持;政府导向,即政府通过自身具有获得市场信息的优势向技术市场、投资市场提供供求、应用等方面的引导。

刘海燕认为当前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社会舆论不公,有些政府部门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和服务意识淡薄。第二,政策法规没有使所有的企业在同一地位上公平竞争,至使民营科技企业缺乏法律保护。第三,目前民营科技企业无主管部门,说是科委管,实际上科委只能协调服务,没有决定权。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民营科技企业在用人、评职称、晋级、专利评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第四,金融支持不足,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初期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弱小,资金短缺成为限制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

2.国外高科技产业政策研究概述

范秋芳对美国科技政策的研究认为,第一,政府通过制定创新的政策,减少在新技术开发和商业化过程中不必要的法律、制度和经济的障碍。第二,建立有效的、高性能的运输基础设施;建立拥有紧跟技术创新潮流的国家水平的研究、测试和计量能力。此外,政府还在研究与开发工厂设备和工人培训方面加大投资。第三,不断推出大型科技发展计划,促进政府与企业及研究机构之间的互动。第四,加强研究开发的投人。

李奇明等探讨了日本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认为其主要特点,一是确立“科技创新立国”的战略,明确规定了日本将依靠科技创新面发展为“高度信息化大国”。二是提供巨额资金对生物、人工智能等重要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使日本在该领域中具有竞争优势。三是制定整体科技发展及其重点领域的总方针、总计划;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导向,运用经济杠杆对民间企业的科技活动进行指导,把国有实验室的研究设备低价转给企业使用,把国有基础技术专利无偿或低价提供给民间企业。

黎贯才、周东杰总结了科技政策国际趋势的一般特点发现,首先,发达国家在研发上的投入都有大副度的增加,R&D与GNP之比在2.5%--3.4%之间。其次,政府从总体上对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扩散及其应用进行规划和指导,亲自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再次,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创新系统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知识的生产、转移和应用之间的协调。

英国罗纳德?阿曼和朱利安?库伯在考察了英国和其他西方工业化国家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后得出,需求拉动对于高技术产业生产的激励作用,比技术、发明的推力更为普遍。全部高技术成果的2/3到3/4都是需求拉动的结果,而且政府部门的需求在其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政府采购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如美国《购买美国货法案》规定,美国中小企业的报价只要高于不超过外国供应商报价的12%和本国大企业报价的6%。即可获得政府采购合同订单,这对增加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中的竞争力是十分明显的。在美国硅谷创业初期,定单中有1/4来自政府。

二、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政策需求分析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政策行为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手段,绝大多数的政府活动可以归结为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政府通过政策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来实现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调整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以便维系社会的正常和稳定的发展,并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政策需求研究是因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经过一段时间后,政策逐步老化,效力逐步递减。为此,有必要分析和了解民营科技企业在不同时期对政策的不同需求,并以此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使政策增效期发挥最优的效果。

1.政策需求调查结果

民营科技企业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其成长是一个客观的连续过程。为研究的需要,我们把政策演变的时间划分为二个阶段。

经对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表明(见表1),第一阶段民营科技企业政策需求程度的排序是资金扶持、法律保障、税收优惠、技术扶持和人才引进政策;第二阶段企业政策需求程度的排序是技术扶持、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引进政策和法律保障。可见,随着时代变迁民营科技企业政策需求由资金扶持转向对技术扶持和优惠的税收政策。这种政策需求的转变反映了改革的时代特征,民营经济早期由于没有合法地位,其发展需要资金和法律的保护,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和人才成为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2.政策需求因素分析

企业成长的政策需求研究是从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因素出发,分析企业与政策环境因素的逻辑关系,回答企业需要什么政策,政策如何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可为政府制定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技术扶持政策。企业不同历史时期“政府科技扶持政策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政策第一阶段,民营科技企业最需要政府为企业产品、工艺开发营造良好环境;政策第二阶段,企业最需要政府支持企业“产、学、研”技术开发和通过长期计划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指导。说明企业已认识到技术是民营科技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民营科技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掌握和发展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技术积累,整合科技资源,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体系,培育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

(2)税收优惠。税收是政府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尤其重要。税收优惠意味着企业纳税义务的减少,企业利润的增加。“这一利益让渡将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按税收优惠的方向进行,这便是税收这个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之一”。对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实际上是政府将应收而未收的税款让渡给企业,意味着政府将税款交给企业进行科技投人。因此,税收优惠不仅是政府科技投人的重要渠道,而且是政府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人的手段。税收政策对企业科技成本、科技投资风险、应用新成果、高素质人才引进等产生直接影响,而税收政策不足会加大民营科技企业在创立和成长过程中的困难。

(3)资金扶持政策。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政府资金扶持政策”的需求调查结果表明(见表3),政策第一阶段,68%的民营科技企业最需要贷款,36%的企业需要政府科技资金的支持;政策第二阶段,60%的企业最需要政府科技资金支持,29%的企业需要贷款。值得思考的是作为风险投资无论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或在今天,均位居企业第三位的选择,说明企业缺乏对风险投资的认识。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权益投资,不同于银行的贷款行为,它注重的不是企业当前的盈亏,而是注重其长远的权益回报。因此,风险投资的性质决定了它与科技型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营科技企业大多成立较晚,资信不如老企业,也不象有些国有企业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服务,因而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表现为发展中常因资金紧缺而阻碍企业发展。在政策执行上,虽然各级政府都制定一些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心存疑虑,对民营科技企业落实相关政策上打了折扣。

(4)人才引进政策。企业不同历史时期“政府人才引进环境”调查结果表明(见表4),政策环境第一阶段,43%的企业认为有良好的引进人才环境;政策环境第二阶段,约65%的企业认为有良好的引进人才环境。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昆明市人才环境有了较大地改善,为民营科技企业引进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第一性”资源。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内外竞争中的地位。对科技企业发展而言,主要应从体制、政策、机制和文化等方面着手,加强环境建设,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

(5)法律保障。从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具备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新加坡、日本在科技园、技术城建立之前就订立了相关法规。在美国的硅谷,除了有支撑起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基本法律外,还通过大量判例法来规范当地市场主体所拥有的经济行为。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通过有关法规确保民营科技企业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财产、知识产权和正当活动受法律保护,使民营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

三、简要评价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的结论和建议:

1.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成长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备的转轨时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利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成长。因此,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民营科技企业成长重要的外部条件。

2.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随着时代的转变,对政府政策需求主要有三点:一是由原来的资金扶持转变为对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需求。二是企业对资金需求方式已由原来的国家贷款转变为政府的科技预算。三是企业希望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技术开发和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指导。以上三点变化说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昆明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化为智力的竞争。

政策法规科科长范文第4篇

1俄罗斯科技政策系统的“拉赫京模式”

俄罗斯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学者们对科技政策的长期理论研究密切相关。

俄罗斯科学院科学技术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赫京博士(Г.А.Лахтин)长期从事科技政策理论研究,并参与了俄罗斯科技政策条文的制定过程。他在2000年的《科技政策总论》一书中陈述了科技政策理论,从系统论观点出发,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与社会相关的开放系统。他认为,科技政策是解决上述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之间问题的思想理念和行动方案,因此也应该形成相应的系统。科技政策系统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家总体科技政策,解决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以全面实现科学技术与国家经济相关联的总体规模调整。第二层次是各种具体政策,解决科学技术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问题。笔者根据拉赫京的相关理论[1],提出俄罗斯科技政策系统的“拉赫京模式”。

“拉赫京模式”是结合俄罗斯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产物,其意义在于:展示了科技政策对于解决“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指导;囊括了科技政策系统应有的内容;揭示了科技政策系统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制定科技政策具有前瞻性、普遍性理论指导意义。

“拉赫京模式”既体现了对苏联时期的科技政策的沿袭,又体现了转型期的特点。

“优先发展方向政策”和“保护和发展科学潜力政策”在政策框架上承袭苏联传统,在内容上增加了为适应新时期、解决新问题的调整。例如:转型期俄罗斯从三方面改革了科技人才政策:首先,由从粗放型发展,即只注重人才数量增长,向减少数量、重视质量转化;第二,从对人才的完全行政管理方式向引进市场机制调整;第三,从全部由国家指令强制,向合作伙伴型转化。在国家层面上,需要加强财政和工作岗位的竞争。就私营企业而言,需要调整机制以便吸引青年科技人才与企业兴趣保持一致,更快地将科学技术成果投入市场。

创新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科研和高校一体化政策、商业化政策、科学领域中的私有化政策等是转型期以来出现的新科技政策,正处于探索之中。

“拉赫京模式”的理念在俄罗斯联邦近年来颁布的科技政策中得到具体体现。

2俄罗斯国家总体科技政策

俄罗斯国家总体科技政策用于协调科学技术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关系。国家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落实财政方面,而且体现在改变落后观念、实现总体规模上的调整。

1996年颁布的《“关于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联邦法》(下称《科技政策法》)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第一部有关科技政策的联邦法律,是其科技政策的总纲领。“用于协调科学和(或)科学技术活动主体、国家权力机关以及科学和(或)科学技术产品(工作与服务)需求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科技政策法》明确规定了俄罗斯国家科技政策的概念、基本目标和实施原则。

“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是社会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它表明国家对科学和科学技术活动的态度,明确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构在科学技术以及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目标、方向和活动方式”。

俄罗斯国家科技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发展、合理安排并有效利用科技潜力,扩大科学和技术对发展国家经济的影响,完成最重要的社会任务,保障对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结构性进步改造,提高物质产品的效益和竞争力,改善生态状况并且保护国家信息资源,巩固国防,维护个人、社会和国家安全,加强科学和教育的相互关系。”

实施国家科技政策根据如下原则:“认清科学实际上是决定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部门;利用各种社会讨论形式选择科学和技术的优先发展方向并且公开化,对通过竞标形式实施的科学和科学技术规划、项目给予鉴定;保障基础科学的优先发展;在科学研究和试验开发过程中,以高等专业教育机构、部级科学院乃至各部属机关和其他联邦权力执行机构的科研组织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联合体,通过由高等专业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研究生和大学生参与等各种形式,实现科学、科学技术和教育活动的一体化;支持在科学和技术领域里的竞争和企业活动;把资源集中到科学和技术优先发展方向上;通过经济系统和其他优惠方式对科学、科学技术和创新活动给予奖励;通过建立国家科学中心系统和其他结构,发展科学、科学技术和创新活动;促进俄罗斯联邦主体的科学、科学技术和创新活动及其科学技术潜力的一体化;发展俄罗斯联邦的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2]

《科技政策法》对科技活动的主体、内容、成果鉴定、财政、国际合作等方面作了明确界定,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在联邦预算中民用科学研究与试验开发资金应占联邦预算支出的4%以上”。[2]应该说,俄罗斯《科技政策法》在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其陈述、对科技活动主体权利的规定等方面表现出学者们的理性思考和战略远见。

《科技政策法》的缺陷在于未把科技体制改革问题与俄罗斯国家现状相结合,未把科技发展道路与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联系起来,未明确涉及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因此,叶利钦政府尽管颁布了此法,却因陷于经济困境而无暇顾及科技界使之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002年3月30日由普京总统批准的《俄罗斯联邦2010年以前及更长期科技发展政策原则》(下称《政策原则》)[3]内容更现实、深入,措施也更具体,代表了俄罗斯科技政策的新理念。

《政策原则》明确规定:“科技发展要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任务相符合,并且与提高俄罗斯联邦的优先地位相关。”“俄罗斯联邦科技发展政策的目的是实现向国家发展的创新途径转化,保障本国研发产品的竞争力,加速使用这些产品对发展经济的效益,支持国防达到必备的水平,保卫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安全。”《政策原则》规定了俄罗斯科技界的近期任务是“促使科技联合体向市场经济转化”;“把隶属于国家的科学技术与私人资本建立相互联系”;“使国家调节与市场机制达到合理配置,对科研、技术和创新活动采取直接和间接的奖励措施”,从而摆脱科技界的危机状况,激发企业家对科技投入的兴趣,使科学再生;远期目标要摆脱或尽量缩短俄罗斯科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转向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改变俄罗斯目前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工艺缺乏竞争力的状况。

《政策原则》在以下几方面表现了与《科技政策法》的显著区别。

(1)《政策原则》第一次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当作实现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首要任务,把发展国家实力与提高人民生活放在同等地位上。这是俄罗斯在转型期中实现观念彻底转变的最重要表现。其重要意义在于从根本上调整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把科学技术置于为社会服务的地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把国家利益与民众利益真正地结合在一起。

(2)《政策原则》首次把实现国家发展向创新途径转化当作政策目标。从以往单方面强调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必须支持科技发展,转变成强调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强调完善科学技术的自我生长发展机制。通过对知识产权——特别是非物质形式的知识产权的管理实现把科技成果引入国民经济领域,从而实现向创新经济转化。这也是俄罗斯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所更新的观念。

(3)《政策原则》首次总结了俄罗斯国家所拥有的科技发展优势:①拥有各种法律形式,拥有各具特色的、与从事科研、技术活动以及培养科学工作者的组织相关联的孵化器和科技综合体,这些组织拥有人才、信息、物质技术基础和设计基地;②拥有雄厚的基础科学、具有特色的科学学派和达到世界水平的科学成就、拥有发展着的高等教育;③拥有可以开展独立生产和发展新型工艺、技术的工业潜力;④拥有能够处理国家机构中复杂科技问题的丰富咨询经验;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着的交通和建筑业。

基于对国情的客观分析,俄罗斯利用政策扬长避短,充分树立振兴国家的自信。

(4)《政策原则》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创新系统的任务和具体措施,把发展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提高到与世界知识经济时代同步发展的水平上。

(5)《政策原则》强调了扩大并充分发挥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私人投资的作用,体现了转型期俄罗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途径。

(6)《政策原则》提出了比原有目标更加集中的新时期的科技优先发展方向。

(7)《政策原则》首次把科技发展与国际反恐怖主义运动相结合,从政策角度为国家科技发展赋予新的重要使命。

显然,与《科技政策法》相比,《政策原则》更加切中俄罗斯原有科技体制缺少创新途径的要害,反映了俄罗斯顺应世界潮流发展的决心和策略。

3科技优先发展方向政策

科技优先发展方向政策是俄罗斯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保证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使国家科技实力得到稳定增长,决定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筛选出的科技优先项目上。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确定“科技优先发展方向”的对象。

俄罗斯学者在确定“科技优先发展方向”的对象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年)选择优先项目;第二阶段(1996年)确认科技优先方向和关键技术两个等级;第三阶段(1998年)出现优先方向、联邦级关键技术和涵盖所有领域的详细项目的三级分类法。可以说,完成对所选对象的分类并寻找各类的特征构成了科技优先发展政策的任务之一。

1998年俄罗斯科学部“科学研究与统计中心”组织进行了联邦级关键技术和具体项目的评估和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工作。有大约1500名学者、科研管理者、国家科学中心和工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对70项关键技术进行评估。

这次评估使用了三级分类法:总分类确定7个优先方向;中级分类确定70个关键技术;详细项目分类确定258项针对直接实验对象的技术。其中详细项目分类技术包括:34项信息技术和电子学技术;33项生产工艺;42项新材料和化工产品;57项生命系统技术;15项交通技术;55项燃料和能源技术;22项涉及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评估结果认为:俄罗斯在7个优先发展方向中仅有4个方向被认为是满意的。在70个联邦级关键技术中有18项是俄罗斯的“强项”,52项是“弱项”。在“强项”中有3项超过世界水平,15项相当于世界水平。在70项关键技术中仅有6项具有向世界市场销售的前景。在258个详细项目分类技术中有63项技术是相当于或超过世界水平的。

俄罗斯政府主管部门每2—3年必须对科技发展优先方向、关键技术进行一次调整。2002年的《政策原则》规定了筛选俄罗斯联邦国家战略优先发展方向项目所根据的原则: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依靠创新发展取得经济增长成就;加强基础科学;改革教育体制;保障国防和国家安全。由此确认了9个科技优先发展方向(信息通讯和电子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和化学工艺;新式武器、军事和特殊技术;生产工艺;生物技术;燃料和能源;交通;生态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54项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了《科技优先发展方向研发2002—2006年规划》[4],对实施科技优先发展方向政策给予了进一步明确的目标认定。

可以看到,俄罗斯对优先发展方向的确定极为重视。这说明俄罗斯为保证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继承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同时根据转型期的时代要求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政策调整。这些调整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分析基础上,从而保证了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决策的有效性。

4创新政策

创新政策是俄罗斯为适应转型期提出的具有市场经济特色的新政策。主要包括从信息、组织、财政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科技活动主体探索提高创新绩效的途径,鼓励其主动追求获得利润。

创新(Инновация)概念直至20世纪末期才出现在俄罗斯媒体中。俄罗斯“科学研究与统计中心”参照相应国际标准将创新活动定义为:把研发成果或者科技成就转化为新型或改良的产品或服务投入市场,在实践应用中利用新的或改善的工艺流程或者服务、加工的生产方式。[5]

俄罗斯政府的创新政策有:《“关于创造吸引创新投资条件”的政府规定》[6];《“关于1998—2000年俄罗斯联邦创新政策构想”的政府规定》[7],及《“关于科学创新政策”的俄罗斯联邦政府规定》[8]、《2002—2005年俄罗斯联邦创新政策构想》等。

在《“关于1998—2000年俄罗斯联邦创新政策构想”的政府规定》中阐述了政府对创新活动的立法规范以及对创新活动的奖励机制。

《2002—2005年俄罗斯联邦创新政策构想》规定了创新发展目标: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确保创新产品打入并占领国内外市场;逐渐实现以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促进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上述文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俄罗斯创新活动发展搭建了政策平台。创新政策的宏观方面解决创新活动的法规、奖励机制、制度转换系统、知识产权保护和把科技产品引入市场的问题。从国家调控角度看,创新政策对调动全社会力量投入创新,把研发机构推向市场,在信息保障系统、鉴定系统、金融系统的联合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突出表现在,通过税收调节扩大资金来源,鼓励私人为创新项目投资。创新政策的微观方面通过与优先发展方向政策相结合,解决创新项目的选择问题。通过政策作用,加速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项目和自然资源再生产项目。引导创新企业在仪器制造、电子、信息技术、通信、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农业、医疗技术、医药等重点领域上发展。

俄罗斯政策专家把一般创新模式分为“原创型”(直接研发成果,如美国)和“追赶型”(间接迅速产生成果,如日本)两种类型,并对应两种创新政策。第一种是从零开始的“全方位”创新政策,即一手牵住科研产品生产的总链条。第二种是“拼装式”政策,即把生产中各单元的各种变化加以统一。在不同领域采用不同的创新政策:对于原有的科学院系统推广第一种创新政策较为合适;在新兴小企业中则倡导第二种创新政策。

在创新政策推动下,俄罗斯产生了新的多级网状式创新组织:小型创新企业——孵化器——技术园——科学城(俄罗斯联邦国家科学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科学院大学——创新开发区——国家创新系统。其中,科学城是俄罗斯特有的创新结构;科学院大学是正在计划建立的新型科学创新组织。

俄罗斯政府充分认识到:从国情出发建立国家创新系统是迅速振兴俄罗斯的有效措施。《政策原则》规定:“建立国家创新系统是最重要的国家任务,是国家经济政策不可分割的部分。”俄罗斯国家创新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经济和法制基础;创新结构;完善国家的科技研发与商业成果相结合的机制”,“应该保障国家管理机关与所有科研机构和经济企业在加速把科技成果用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巩固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上紧密结合”。“建立国家创新系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完善相关机制,密切创新过程参与者(包括科研组织、高等院校和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在新技术投产、提高全体成员水平等方面达成共识;(2)对创新过程参与者实行经济政策,通过预算外财政进行奖励,对高科技项目建立法制服务,发展风险投资;(3)建立并发展创新机构主体(创新技术中心、技术园、技术“商务孵化器”、高等院校部门实验室)和创新活动集中服务网络,巩固建立与发展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个别产品的专业生产商和科技服务。”

在联邦预算、地区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的支持下,目前,在俄罗斯24个地区建立了大约50个技术创新中心、70多个技术园区。2003年1月,俄罗斯政府计划在国家科学中心基础上,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西北和中央地带建立4个科技创新开发区。这些开发区统一纳入国家创新系统,用于带动科学城自身的改组,促进俄罗斯的科研机构走上创新、自我发展的道路。

5结论

俄罗斯转型期科技政策的总方针是集中力量和资金,力主自我创新。主要特点表现在:

(1)在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关系上,从片面强调科学技术需要国家资金的支持作用、强调国家从外部对科技资源的保护作用,转变为强调科技主体变被动为主动,从内部走自我创新发展的道路。通过创建国家创新系统,实现科学技术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的最终目的。

(2)在处理科学技术的服务对象上,从以抽象的国家利益作为对象,转变为以具体的公民利益作为对象;从片面发展军工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转变为加强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从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3)在处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关系上,通过优先发展方向政策,把二者结合起来。既保证国家对基础科学发展的支持,又集中有限资源突出阶段重点,以优先发展方向项目带动相关领域基础科学的发展。

(4)在研发财政来源上,从计划体制中的国家单一来源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种来源,逐渐降低国家科技财政在总体科技财政中的份额,鼓励企业和私人对研发的投资。

(5)强调科学教育一体化的作用,打破多年来科教分离结构,有效整合国家的科技资源。

(6)在全球化背景下,从对外封锁、自我封闭,转化为开放国门,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充分开发本国的科技资源,在促进世界科技发展的同时,保护国家利益,提高国家地位。

这些反映了俄罗斯科技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观念的转变。但其科技政策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人才政策力度不够。一方面没有真正解决人才外流的有力措施,另一方面没有吸引人才流入的政策。特别是没有科技移民政策。

(2)由于税收政策不到位,一方面,创新企业缺少研发资金,另一方面又得不到税收优惠,严重影响了企业对创新产品研发和生产的积极性。

(3)缺乏风险资金政策以及与中介服务、产品销售的配套政策和法规,没有真正解决创新环节缺失问题。

政策法规科科长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河北省;R&D活动;R&D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本文为河北省科技厅专项基金项目“河北省R&D政策评估研究(10447234D)”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9日

R&D活动是提升科技水平、实现源头创新的重要基石。R&D政策是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推广应用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自1985年全国科技改革以来,河北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出台了许多有利于R&D发展的科技政策,明确了河北省科技发展的方向。对R&D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R&D可持续发展和河北省科技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河北省R&D政策现状

河北省针对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的R&D政策,直接促进了河北省科技事业的发展。目前河北省实施的R&D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类:

1、基础性指导政策。为了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河北省颁布了《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该条例对河北省科技活动的发展方向、经费投入、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等都做出了指导性规定,是河北省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和实施R&D活动的基础。同时,河北省在《河北省科技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河北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对R&D活动的发展远景进行了规划,是河北省未来一段时间内R&D发展和政策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2、财政支持政策。财政支持是政府促进R&D发展的最基本的措施。河北省针对R&D资金投入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除了在《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逐年增加科学技术经费的投入外,河北省还制定了具体的财政支持政策,如《河北省自然资金管理办法》、《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

3、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政策通过导向明确的税收优惠措施,可以降低创新研发成本、减少研发风险,为创新主体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动力。河北省实施的R&D税收优惠政策有:《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纳税人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捐款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等。

4、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管理政策。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是进行R&D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为了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的R&D活动,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河北省颁布了以下相关财政政策:(1)科研基地管理办法,如《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河北省软科学基地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科技农业园区管理办法》等;(2)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如《河北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

5、科技成果转化政策。R&D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形成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投资项目或者产品。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河北省颁布实施了《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办法》、《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河北省专利保护条例》、《河北省技术市场条例》、《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认定实施细则》等政策。

6、科技人才政策。R&D人才是R&D活动的基础。目前,河北省颁布并实施了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通过优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结构,为R&D活动提供了人才支持。河北省颁布的科技人才政策主要有:(1)人才培养政策:如《关于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暂行办法》、《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自助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2)人才激励政策:如《关于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激励分配制度的若干意见》;(3)人才引进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等。

综上,河北省初步形成了包含规划性文件、财政支持政策、税收优惠、人才政策、科技成果转化等的R&D政策体系。

二、河北省R&D政策实施效果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实施R&D政策,河北省R&D活动的各项指标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科技投入有一定幅度的增长。R&D经费内部支出数量的多少体现了政府及社会对R&D的支持力度。从2007年的90.0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201.2亿元,增长了123.6%,占GDP的比重也从0.66%增至0.82%。这说明河北省近年来对R&D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增大。

2、R&D人员数量增加,质量提升。近年来,河北省实施加大引入人才的力度,推出河北省“百优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引进高学历人才,R&D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提升。R&D人员总量从2007年的45,334人增至2011的73,025人,增长61.1%。2011年从事基础研究的R&D人员为4,445人,与2009相比增长了39.3%,2011年R&D活动的人员士学历人数为3,560人,比2009年增长了27.7%。R&D人才队伍的壮大,促进了河北省R&D活动的开展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3、科技成果稳步增加,科技市场交易额提升。随着对R&D投入力度的加大,河北省R&D成果也稳步增加。2011年河北省有效专利数33,813件,是2007年的3倍;在专利受理方面,比2007年增长了108%,2011年河北省专利受理数量是17,595件,比2007年增长了1.24倍,专利授权数11,119件,是2007年的2倍。R&D课题项目22,603项,科技人员被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的篇数为6,523篇,居于全国中等水平。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加快,科技市场交易额稳步提升。2010年河北省的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19,231万元,比2000年增长了105%。

三、河北省R&D政策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北省的各项R&D活动指标都得到了提升,但是河北省R&D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R&D经费投入力度不足,且分配不合理。近几年,虽然河北省对于R&D的投入强度在不断增加,但是R&D的投入仅占GDP的0.82%,排在全国21位。按照国际经验,R&D投入强度在1.0%以下,技术创新处于使用技术阶段。2011年企业投入R&D的资金达到166.7亿元,是政府资金的5倍,占河北省当年R&D经费内部支出的82.8%,相比之下,政府资金投入过少。基础研究是R&D活动的先导,发达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一般占R&D经费投入的15%~20%,河北省的基础研究经费占3%,长此以往,试验发展活动经费过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活动经费比例偏低,将导致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就力。

2、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受阻。2010年河北省通过高新技术认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1,616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78%。但是,河北省R&D经费大多数投向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此外,资金获取渠道单一,就全省R&D资金来源而言,仅2011年来自国外和其他渠道的资金占R&D经费内部的1.13%。而税收优惠政策以直接优惠方式为主,加速折旧等间接优惠措施的力度和范围相当有限,缺少其他金融性政策。资金的短缺造成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降低,影响了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的研发。

3、科技人才队伍素质薄弱。虽然近几年通过人才引进计划,河北省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优化,但是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目前,在河北省高校R&D活动中缺乏高水平的拔尖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拥有博士学历的R&D人员仅占全国拥有博士学历的R&D人员全时当量的1.5%,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占全国基础研究人员的2.3%,R&D人才队伍素质薄弱直接导致河北省难以开展高水平的重大科技前沿研究。

4、科技成果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河北省R&D成果相对于全国水平较少。河北省的有效专利数在全国位于第15位,仅占全国有效专利数的1.5%。科技成果水平有待提高,河北省的R&D活动与应用存在脱钩现象,根据200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峰会上的数据,河北省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20%。河北省科技市场的合同成交额仅占全国的5%。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造成了河北省科研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推动河北省R&D活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河北省R&D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整合各项资源,提高R&D政策的实施效果,可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财税、金融政策,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调整财政政策,继续加大对R&D活动的投入力度,增加R&D支出占GDP的比重;加大财政科技拨款中基础研究所占的比重,提高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规模,制定有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设立专门的R&D活动的担保基金,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项目上市融资,实现产业资本、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收税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税收优惠多元化,改变简单的税额减免与对税率的直接优惠方式,采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技术开发基金等优惠手段。

2、完善科技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河北省应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一是加速本土高科技人才培养,制定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培养和使用的先进政策,尤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培养和造就青年高级科技人才,加速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二是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加大人事、户籍、待业、医疗这方等改革力度,提高R&D人才的待遇,改革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激励R&D人才。

3、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要通过科技奖励政策引导科技转化效果,减免科技成果转让和应用投入的地方性税收。健全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有积极共享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鼓励建立产学研的结合,通过税收、科技奖励等政策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4、建立有效的R&D政策评估体系。为保证河北省R&D政策的有效实施,河北省应加快建立政策实施的评估与监督体系,定期对R&D活动和R&D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发现R&D活动和R&D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思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建立独立的评估机构,建立监督机制,以减少和避免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盲目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