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健康产业;中药保健茶;现状与前景

基金项目: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尚中药保健代茶饮’移动互联网销售室”(编号:201510162000033);通讯作者:刘秀峰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9日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为食品医疗、疾病预防、保健食品等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15年,健康会成为人们的首选,健康产业的发展正快速向前。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健茶行业的发展方兴未艾。保健茶是一种以茶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食药同源的中草药精制而成的保健饮品。在我国,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健康理论相结合,将保健茶辅以传统中草药,形成的中药保健茶,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而当今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此新兴产品的推广与营销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一、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2011年11月,国务院《医学科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大健康产业、新型健康产品开发”的发展目标。2013年,国务院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以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为首的八项主要任务及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等七项政策措施。2014年全国人大代表、保龄宝公司董事长刘宗利在两会上提出了“关于以大众食品功能化构建大健康格局”的建议并提出分“三步走”构建全民大健康格局,受到了众多代表委员的赞同并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产业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而且近三十年来,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及死亡率持续上升,慢性病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首要原因。无论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主动消费因素还是慢性病人群带来的被动消费因素,都促成了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分别为872元和326元,分别为2000年的2.7倍和3.7倍。我现已逐步形成了医疗、医药、保健品及健康管理服务四大产业,健康产业初具规模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二、健康产业中中药保健茶市场现状

(一)中药保健茶市场现状。保健茶是一种以茶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食药同源的中草药精制而成的保健饮品,目前多以时下流行的以金银花等花茶为代表的中药系列袋泡茶形式出现。当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保健茶,按成品形态划分,可分为袋泡类、液体饮料类和结晶速溶类三类,有银杏茶、灵芝茶、枸杞茶、杜仲茶、茶等。这些保健茶的功效迎合了人们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的消费需求,尤其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据资料记载,我国部分保健茶产品,如江西宁红系列产品、湖南百龙牌杜仲茶等早在2008年就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如今畅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国内国际市场份额也在逐年递增。

健康需求促成中药保健茶市场发展,多元化创新推动中药保健茶产业发展,中药保健茶产业正促成其他新兴产业发展。

(二)健康需求促成中药保健茶市场发展。近年来,大众消费水平提高,对健康及养生的意识不断增强,这无非促成了中药保健茶市场的大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大量增长以及对老年养生的需求也带动了养生茶的消费市场,使养生茶产业形成了供求两旺的发展态势。

受现代生活方式影响,中药保健茶产业正从单一的功能化向着品牌化、功能化、时尚化等多元化方向转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养生茶种类繁多,降糖降压、减肥、补气养血等功能的养生茶产品数不胜数,这正是中药保健茶产品功能多元化的体现。而资源多元化及功能多元化的创新正使中药保健茶的产业不断壮大。

随着中药保健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些关联的周边产业也在悄然生长,如养生茶服务业、养生茶生态旅游产业等。养生茶产业及新兴产业的不断开发与创新为养生茶产业形成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药保健茶及健康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健康产业大环境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低,产品和创新不足;健康行业资源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医疗服务领域,而健康管理和康复保健领域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没有完整的健康产业体系;大多数健康厂商规模过小,缺乏产品创新技术条件和有效的产品竞争力;虽然有政府支持,但产业法规和标准依然不尽完善,对健康产业投入不足,经费重心依然在大病治疗和临终关怀上。现在国家虽然逐步提倡未雨绸缪的医疗体系但缺少强有力的保障,加之群众还不完全开放的消费理念,使得健康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同时,医疗关系紧张及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使大多数企业望而却步,健康产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二)中药保健茶企业急功近利带来的不利影响。很多企业过分看重眼前利益,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产品配方进行有效的改良及创新,只是依照古方,简单拼凑,缺乏产品有效性及危害性的实验检测;我国保健茶标准体系还不健全,许多保健茶的功效因子还不太清楚,许多功效成分还未建立准确稳定的检验方法。在广告中夸大其词,宣传其产品并不具备的功效;不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或故意降低成本,形成安全隐患。种种因素都导致了群众对中药保健茶印象的极大负面影响,而新产品也要接受群众的质疑,推广困难,无法建立稳定的市场,抑制了中药保健茶产业的发展。

(三)消费人群的限制。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群众更多会倾向于便捷的功能饮料,茶疗养生的作用还未能受到年轻人广泛的重视,使得中药养生在年轻人群乃至中年人群发展空间受限。如何做到中药保健茶产业的创新和改良,扩大消费人群,也是中药保健茶产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受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当前,中药保健茶属于一种新产品,在市场发展初期所表现的性能与价值还不能被消费人群广泛接受,再加之宣传力度小、虚假信息含量大等不利因素,使得中药保健茶市场发展举步维艰,中药保健茶产业想要在市鲋姓季菀幌之地,还需要很长一段适应期。

四、促进中药保健茶发展的措施

(一)大力加强中药保健茶产业多元化及周边产业的创新。在如今已有的发展基础上,将中药保健茶产业从功能化向品牌化、功能化、资源化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在功能化、资源化等方面加强创新。大力拓宽中药保健茶周边产业的创业途径,使中药保健茶产业与周边产业共同发展,欣欣向荣。

(二)规范管理是解决质量问题的最佳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关部门将会对中药保健品行业实行规范化管理,利用法律手段的强制性与权威性来对当前中药保健茶市场上的各类宣传及产品进行严格的审查,提高中药保健品及药膳的质量;提高中药保健茶市场及相关产业的就业门槛,从业人员必须既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造诣,又具备烹饪学、饮食营养学的专门知识。中药保健品必须走非处方药的管理模式,从而使中药养生保健事业能够持续稳步地快速发展。

(三)积极扩大消费人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疾病模式的改变以及受到“回归大自然”思想的影响,中药养生保健这种药食结合、养疗一体的传统医疗保健方法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将消费对象由过去的老年、儿童及患病后康复为主,逐渐扩大到妇女、中年和少年,由此而来的中药保健品需求会大大增加,为中药保健品提供广阔的前景。

(四)加大网络营销力度。我国是一个互联网应用大国,随着互联网知识与应用的普及,中国的网络规模已经跃居第一位。中国互联网的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也在不断地呈现,并进一步带动了经济增长,在促进创新经济增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互联网加速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将成为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整手段和重要方式。

纵观我国社会发展形势,作为新兴的战略产业――互联网产业,它在促进社会各项事业进步、造福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也必将为网络营销事业的创新带来难得的机遇。随着互联网不断向社会各个方面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认知和需求进一步的提高增强。网络营销的投入在各企业营销中的不断加大以及市场整体规模的强劲扩大,网络营销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必将更加广泛,营销的方式日趋多样,营销的产品和服务在创意、质量、效果以及精准度等方面正在不断的提升。而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网络社区、微博等迅猛的发展使得网络的平台性、开放性、互动性得到了体现,也为其在服务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结语

新兴事物必然会伴随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转变过程,中药保健茶行业亦如此。由于其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如质量、安全、推广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但行业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全球健康饮料的增长速度将会远高于普通饮料,其发展前景广阔。

的确,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博大精深,养生食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中药保健茶行业发展的巨大传统优势。在政府扶持、消费人群增长的大好前景和无限商机中,企业应抓住机遇,借鉴经验、改良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发展有中国特色和企业特色的良心茶品、放心茶品。相信中国健康产业和中药保健茶行业在未来必将迎来持续发展,蓬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10.

[2]郭彦,黄林.浅析新常态下三大中药养生产品的发展前景[J].科技创业月刊,2016.7.

[3]范曼.保健茶的功能及其发展前景[J].茶叶通讯,1995.1.

[4]程启坤.富硒茶的保健作用及其开发和利用[J].中国茶叶,1992.5.

[5]刘年艳.健康需求催生养生茶市场大发展[N].中华合作时报,2015.12.1.

[6]汤浒,苏红键.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J].城市,2016.11.

[7]健康产业如何破解发展瓶颈[EB/OL].中国网,2013.4.16.

[8]罗一凡,李婷婷,杨慧婷,凌彩金.保健茶的现状与开发前景[J].广东茶业,2004.3.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打造健康产业;问题与机遇;发展路径

1大健康产业的内涵

大健康是根据时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理念指导下提出来的。

2北湖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明确提出了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在这个大背景下,北湖区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2.1北湖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机遇

2.1.1改革红利的释放是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便是其中一项。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以上。

2.1.2 环境恶化、人口增长和老龄化为健康产业提供“刚需”

在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量大.同时人口极度集中、环境污染等造成病毒性疾病频发,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健康事件甚至威胁到社会稳定,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空前的压力,亚健康普遍存在,每个人都有着对健康的强烈需求。特别是“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再一次开启了母婴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

2.1.3 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健康产业前景广阔

过去由于我国经济水平较低,人们收入少,能用于医疗的可支配收人更少。对于人们来说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在健康保健上有太多花销。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需求急剧增加,保健品、用于保健和疾病预防的医疗器械成了大众普遍的消费品。因此健康产业将逐步成为伴随人们生活的重要消费产业。2015年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为1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还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健康产业的发展速度几乎超过了世界任何国家的GDP增长速度。

2.2 北湖区发展大健康产业面临的挑战:

虽然大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然而北湖区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约着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发展大健康产业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大健康产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方面的问题,逐个突破,稳步发展。

2.2.1对大健康产业发展认识不足,发展缺乏整体布局

由于健康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兴起和扩大是近几年的事情,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其重要性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部分党政领导还存在把大健康产业理解为医疗服务的片面认识,部分部门不清楚本单位存在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职能职责。

2.2.2大健康产业发展不平衡,发展缺乏竞争力

目前北湖区健康产业处于自发成长和起步阶段,产业规模普遍不大。健康产业占GDP比重不大,高品位、优品质、上档次的企业不多,并且健康服务业明显优于健康制造业,虽然在养老服务上面相对健全,但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方面专业化、特色化不明显,在产业布局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完整的产业链,在整体上,这也大大削弱了竞争力。

2.2.3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大,发展缺乏动力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包括诊所、卫生室、医务室)428个,其中医院26个,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共227个,村卫生室127个。卫生技术人员627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341人,注册护士2911人。但是从事相关保健技能及咨询指导等专业人才寥寥无几。

3 北湖发展大健康产业的路径选择

3.1发挥医疗旅游的优势,延伸 “健康+”产业链

3.1.1以龙女温泉为依托,推动医疗旅游业发展

龙女温泉是北湖区重点旅游项目,将龙女温泉与医疗旅游相结合逐渐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全球医疗旅游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医疗+旅行”成为世界新型旅游产业。博鳌亚洲论坛的关于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报告,其中就称,亚洲已经成为全球最富有潜力的医疗旅游服务市场。如:泰国积极推进医疗旅游,并建成了“亚洲健康中心”。

3.1.2 准确定位,养老地产、养生地产、旅游地产发展

北湖区财政近些年较为紧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大背景下,由于之前过于依赖土地财政,严重影响到了北湖区的财政收入。要寻找新的财源就需要重新定位。这些年人们生活理念逐渐转变,“逆城市化”趋势越来越盛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去环境优雅的郊区或类郊区生活居住。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的居民购买第二套改善房的意愿是环境优雅的郊区或类郊区。房地产市场进入细分时代,北湖区可以在现有已建房产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重点应在养生、养老、旅游地产方面做足文章。

3.1.3打造北湖健康食品药品品牌

北湖区为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很适合中草药的生长,但是北湖区却没有一家中草药精深加工的企业,发展中草药种植和加工,可以提高区域内农产品的附加值。除此之外,充分挖掘北湖丰富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副产品资源,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原则,鼓励企业创建“名、优、精、特”品牌。

3.2 做实医疗器械产业,为大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医疗器械是健康产业的基础性产业,涉及健康的检验、检测、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都需要通过医疗器械来实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好坏.医疗器械产品的先进与否都直接影响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在医疗器械上面,北湖暂为空白,这是与生物产业最好的结合,做实医疗器械产业既能够成为大健康产业拓展的基础平台和依托,又能够推动北湖发展。

3.3 注重人才培养,强化发展人才保障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第3篇

本刊讯(记者通讯员:黄一万)2011年5月21日-23日,第七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原名: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将在中国•北京盛大召开。届时将邀请来自国内外的脊柱医学专家和脊柱健康业界代表及病友代表1000余人,相聚北京•温都水城,从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观念、新的角度探讨和推动脊柱健康事业的发展未来。

作为脊柱健康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事,第七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又将以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活动形式展示在脊柱医学及产业界的同仁乃至更广泛的健康学者面前。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大脊柱医学,大健康产业”。参会者不仅有医学学术界的专家,产业界的朋友及相关领导和学者,还有部分脊柱健康事业的推动者或病友代表。因而,无论在其规模、范围和影响力上都将超过往届。故本届论坛将在延续往届论坛特色的基础上,开创诸多跨越式的亮点。

1 重心转移――脊柱医学向脊柱健康方向转化

中华脊柱医学论坛自2004年至2010年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在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每一届均从不同的视角和观念对脊柱医学的学术理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究,最终完成了脊柱医学的学术理论探讨和学科基本构建。应发展之所需,2010年第六届论坛推出了“学术产业化,产业学术化”的主题,使脊柱医学学术化发展向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故自2011年5月21日的第七届论坛开始,正式更名为“中华脊柱健康论坛”。这预示着以脊柱医学学术探讨为主的重心将转移到围绕“脊柱健康”为中心,从学术、产业等多方面入手,将学术理论成果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和为人民的脊柱健康服务上,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探讨出更为全面的脊柱健康学术理论和产业发展模式及规律问题,旨在让脊柱医学更好的惠及人类健康。

同时,随着重心的转移和拓宽,本届论坛邀请到的不仅仅是脊柱医学学术界、脊柱健康产业界的专业人士,还将广泛的邀请部分投融资界、相关行业人士和脊柱病友代表等,让他们一同见证和推动脊柱医学、脊柱健康产业的生机及发展。

2 博纳百川――战略思想高屋建瓴,技术手段百花齐放

在百川的大力推动下,脊柱健康行业已初见端倪,全六届论坛从学术界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应用到产业界的经营谋略和运作手段,无一不在彰显行业各类战略思想的高度和战术的百花齐放。第七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将顺应行业的发展所需,以“博纳百川,和而三元”的组织理念,从大家最关注的争议性话题和最感兴趣的热门问题入手,以辩论会、百川论见、投融资洽谈会等多种新颖模式,开启多场“战略思想盛宴”的分场讨论或对话会议。比如,“治病卫生和保养养生哪个对健康更有利”、“技术应用模式和商业运作模式哪个更重要”的辩论;投融资商务洽谈会(资本方与技术方及咨询管理方三方对话现场);百川论见之“探寻颈肩腰腿痛的解决新思路”,还有类似如MBA的管理课程也将在论坛中呈现……。这些都将从更务实的角度去帮助大家解决技术应用和产业运作上的实际问题。

本届论坛以“让每一位代表都有所获”为目标,从多个角度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意在从学术技术和管理运作的层面,为与会代表开启不一样的思路观点和事业方向,推动脊柱健康事业迈向更快的旅程!

3 公益“接力”――全民脊柱健康工程总动员

“全民脊柱健康”是社会大众共同的健康梦想,也是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势必要实现的宏伟目标。前六届脊柱医学论坛,业界同仁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地推动“全民脊柱健康工程”的实施,并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战果”。第七届脊柱健康论坛,将延续往届的公益之旅,将爱心接力,于23日开展大型的全民脊柱健康工程总动员活动。其中包括:现场脊柱健康咨询活动、百名专家免费脊柱健康普查、大型脊柱运动健身操表演以及脊柱健康产业展演展示活动等。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健康产业 概念 现状 存在问题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063-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健康产业定义

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在国际上被认为是继IT产业之后的“财富第五波”。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将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健康产业是全社会为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而从事产品生产经营、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活动的经济领域。

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二)发展健康产业的意义

1.发展健康产业有利于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随着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每年因老年性痴呆、中风、帕金森氏病、充血性心脏衰竭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困扰的病人不断增加,大量的老年人不得不长期待在疗养院或医院中,这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健康产业的发展就是从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角度出发,避免或有效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从而更好地解决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所要面对的巨大经济支出。

2.发展健康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形势依然严峻,健康产业的发展可以弥补我国医疗体制不足,对医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产业所做的不仅仅局限于治疗,而更多地在于对慢性病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干预。并且随着健康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更多企业的加入,这样的发展状况不仅仅能加速推动医改的步伐,同时将人民的健康状况与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得到一种经济良性循环增长的方式。

3.发展健康产业有利于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等化。现有医疗资源不仅过于集中在大医院,且过于集中在公立医院。2010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18.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91.7%),民营医院1.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3%)。2010年公立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达90%,而民营医院仅59%。由于公立医院包揽了基本和非基本医疗服务,且缺乏竞争,导致高标准、个性化的医疗资源缺乏,制约了我国以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医疗产业的发展。而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针对特需医疗方面,发展非基本健康产业服务,用市场机制配置优质医疗资源,从而满足高层次服务需求。

二、我国当前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1.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将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健康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宗旨。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有所增加,预示着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景良好。

2.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得到转变,逐渐加强对健康状态的追求,导致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逐年增加,医疗保健市场需求巨大。除了经济发展带来的主动健康消费外,庞大的慢性病人群构成了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主要需求。近30年来,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首要原因,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3.学科发展。一个产业实现规模化的主要条件除了存在强烈的市场需求外,还应包括产业相关学科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近年来,与健康相关的学术团体的成立及科研平台的建立、健康科技的不断发展,为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产业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内在动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药行业的主要问题。表现在:(1)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是原料出口大国,制剂出口小国。(2)仿制生产能力强,自主创新能力弱。我国目前生产的药品中97%以上是仿制药,几乎所有先进的制药技术都来自国外,新药市场基本为外资公司控制,整个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很高。(3)国内药品研发投入低。国内制药企业每年新药研究投入只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远低于国外药品生产企业15%~20%的研发投入水平。(4)产业安全形势严峻。全球化背景下,辉瑞、默克、罗氏等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均已在华投资设厂和开设研发机构,主导了国际标准,并不断兼并国内有潜力的企业,致使国内市场的外资控制率、股权控制率、技术控制率不断提升,这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冲击相当严重,尤其是在研发、环保、兼并等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长期来看,必然对我国医药产业的自和国家健康安全构成威胁。

2.医疗器械行业的主要问题。表现在:(1)企业总体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占有率偏低。目前国内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跨国公司占领,除少数品种外,国内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档医疗仪器设备中进口产品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高达90%以上。(2)分布相对集中,但产业集聚效应尚不充分。医疗器械行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域,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国家设立了医疗器械国家研究基地,地方有医药科技园,但是产业集聚效应尚待发挥。(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发挥后发优势。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薄弱,产品仍以仿制、改进为主,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少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仍被国外大公司所控制。

3.医疗保险业的主要问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居高不下,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4.家庭护理业的主要问题。(1)我国需要老年护理服务的人口规模相当庞大。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平均生活不能自理率超过8.81%,据此推算,2020年全国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2000万人。(2)老年护理机构数量有限。我国城乡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入住需求。(3)老年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三、我国健康产业的提升策略

(一)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产业体系

我国的健康服务企业应该结合医药发展方向和人们的不同需求,开发适合不同群体需要的健康项目,从而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化健康服务体系。

1.针对高收入人群的健康产业发展策略。据国内权威杂志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收入人群健康状况比一般人群更为严重,其中亚健康状态与健康疾病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健康产业的发展首要关注的应该就是高收入人群,他们需要的正是一种全方位的、人性化的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服务。针对这一人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人的生活习惯制定不同的健康指南,从而让他们在日常习惯的改善中拥有健康。

2.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产业策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不断增多。对于这样一个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老人健康的护理服务已成为健康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老年人的慢性病健康产业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会拥有专门的诊疗、监测、服务人员对老年人进行周期性的健康改善,从而大大降低突发性疾病的伤害。

(二)调整和振兴医疗器械产业

1.抓住医改机遇,重点开发和配置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适宜技术和器械。选择有资质的行业领头企业作为主要供应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水平要保证8~10年的先进性和稳定性。根据医院具体条件适当提倡智能化、数字化装备,以满足网络化远程医疗的基本要求,降低医疗设备的采购成本和使用成本,给双向转诊、结果互认、资源共享提供物质条件。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发挥集群化效应,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核定设备最低价格。对进入市场的医疗设备加强质量监管,实行强制淘汰机制。

2.面向基本医疗需求,重点研发综合性医院常用的大型医用设备和高值耗材。政府应组织以企业为主体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科技攻关联盟,并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支持国内骨干企业生产技术成熟、稳定可靠的产品。支持国内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扶持行业领军企业的形成。防止国外对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支持过的项目的恶性收购。

(三)加快医疗保险业发展,迅速释放群众消费需求

1.打破户籍和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异地就医、异地结算机制,制定并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在不同制度、不同区域之间的转移接续办法。尽快建立健全真正覆盖包括农民工和各类流动人口在内的各类应保未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2.合理扩大报销范围,适度提高实际补偿比例。将药事服务费、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等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医疗救助的补偿与救助范围;开展医中补偿和救助的模式。同时,进一步降低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补偿的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和补偿比例,并逐步取消城乡医疗救助的起付线。

3.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提倡地方政府以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鼓励国内有资质和信誉优良的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发展补充医疗保险;重点针对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后群众负担依然较重的医疗费用,开发多类型的、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的健康保险产品;发展面对中高收入人群的商业健康险种。

参考文献:

[1] 时涛,刘迎迎.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3(14)

[2] 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10)

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范文第5篇

步入2014年的美罗国际喜事连连。元旦刚过便迎来自己的九周年华诞全球联动庆典;农历马年伊始,在“汇聚力量,梦想启航”为主题的2014美罗国际转型升级员工启动大会上,美罗国际管理层正式揭露新一年企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整体战略架构,吹响进军大健康产业的前进号角。

在4月12日的感恩节盛典上,美罗国际慈善基金正式启动,辽源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全面投产,同时美罗国际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美罗国际健康药房有限公司和美罗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三大板块强势整合,将进军大健康产业的构想逐一落地。

2014年,既是美罗国际转型升级元年,也将会是中国大健康产业的美罗国际年,中国直销业的美罗国际年。

转型乐章,华丽启航

事实上,美罗国际在2013年初就明确提出了“打造百年基业,服务百万家庭”的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遵循“坚持开拓进取,优化资源整合,提升品牌力量”的方针,全力为企业的规范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制度支撑、产品支撑和人才支撑,使企业无论在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基础设施、科研开发、市场建设、全球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有质的飞跃,并借助获牌的东风向世人展示美罗风采。

美罗国际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夏历曾表示,2013年对美罗国际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是美罗国际健康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美罗国际一如既往肩负责任和使命,以讲诚至信、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无私包容的精神,把健康事业推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阔领域的一年。2014年,美罗国际将紧跟时展的旋律,勇担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加大开拓进取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全球美罗国际家人的辉煌事业。

美罗国际联合创始人、总裁于智慧也一再指出,2014年将是美罗国际开创大健康产业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中国健康产业大发展、大变革、大投入,全面拉动服务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支撑的格局已是不争的事实;美罗国际在进行了系统大规模、高层次的人才整合与引进之后,已经形成了一支囊括市场、技术、管理、电子商务、教育培训、连锁加盟、产品开发等诸方面顶尖人才组成的新型管理团队,为全面进入大健康产业做了充分的人才储备。辽源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和总部基地的投产使用,将与浙江桐乡、辽宁大连两大基地一起,使美罗国际健康产业的整体产能达到年产超百亿产值的水平。

顺应潮流,大势所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所著《财富第五波》中谈到,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后的全球第五次浪潮,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如今,一场发源于美国的保健革命已经在全球各地迅速开花结果。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其中,更是把加快发展健康服务提升到“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的层面。

中国医药保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也曾明确表示,未来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将从以治疗为主转为预防为主,以传染病预防为主转变为慢性病预防为主。到2016年“十二五规划”结束,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预计达到3万亿元,将达全球第一。由此可见,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国际走向,也是国内趋势,而且担当着社会引导的作用,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行业机遇。

对于一家致力于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创新的企业来讲,美罗国际近十年坚守,便是责任与使命的最好诠释。如今时代潮流已将美罗国际推向新的历史节点,也即将迈出创造行业奇迹的关键一步。

美罗国际自从2013年拿到直销牌照后,就逐步开始企业转型升级的整体布局与战略谋划。当年,美罗国际就明确提出了“打造百年基业,服务百万家庭”的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为指导思路,充分体现企业自身优势与特色,以努力追求唯一为目标的战略诉求,形成了突破行业固有模式,多元化、复合式的营销模式与产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使美罗国际产业发展实现一次质的改变,实现由生物健康产业向大健康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彰显了美罗国际经过近十年积淀后的强大实力,

而今,为了响应行业号召,美罗国际又一次加快步伐,再度提高健康产品与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构建规模化的研发与服务产业链;优化保健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链;提高人类在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方面的能力,最终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大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大健康生产物流体系” “大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和“大健康教育体系”,帮助相关人群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转向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

产品多元,药房落地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行业里,科研能力始终是一家企业的核心力量,必须拥有过硬的科研实力,才可能获取持续长久的发展,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高、精、尖是美罗产品独特的魅力,也是美罗国际对品牌不懈的追求。

美罗国际在实现了真菌多糖领域科研与技术的重大突破之后,又相继在复配技术、提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并取得多项国家专利。美罗国际真菌多糖保健品的深度开发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品品质不断提高,不仅畅销国内,而且风靡众多海外市场,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骄傲。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美罗国际完美地将科研创新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不仅将科研创新与产品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还与国内许多大学和医疗机构进行合作,把握国际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保证高科技保健品实现“研发一代,生产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使企业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为配合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美罗国际的研发团队又推出山果果蔬冲剂、掌炙纳米精油、多糖咖啡和第二代空气净化器四款新品,其中山果果蔬冲剂运用一项目前人类健康领域创新的科研成果,从绿色果蔬植物中萃取的两种与人体生命体细胞相似的活性物质,具有促进机体的消化吸收、加速未吸收残留物的分解与转化,并将垃圾残渣排出人体细胞外的功能。

在企业这条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上,美罗汇健康药房有限公司强势进入大潮初起的大健康服务产业,以先进的“家・健康”服务理念,优化美罗健康屋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打造综合性健康及服务拓展平台。

美罗汇健康药房将开创一个全新的药房经营理念,采取商品跨界经营模式,把传统药房变成健康生活馆,专注于家健康理念,通过完整的家健康服务系统,以“一站式”的咨询、科普、理疗和健康补给,实现由“治疗”向“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的经营转变,完成由“个人”到“家庭成员”的服务范围拓展,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享受到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未来,美罗汇健康药房将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品质,成为美罗国际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为美罗国际多元化、集团化、资本化发展提供动力。与此同时,美罗汇健康药房也以美罗国际为依托,与美罗汇网上商城有机结合,形成三网联动,继而达到“以人员直销为核心,以药店连锁为实体,以电子商务为手段”的转型要求。美罗汇健康药房计划在2014年完成200-300家;到2015年达到500―700家;2016年实现800―1000家,并整体达到2000家的规模。

科研创新,时代前沿

为了给优质产品提供完善的后备保障和硬件设施,2014年4月13日正式启用投产的美罗国际辽源办公大楼和辽源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又一次向业界展现了美罗国际的实力,为美罗国际搭建起一条快速、健康的发展通道。

美罗国际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占地总面积5445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6000平方米,其中包括综合办公大楼、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车间及生物发酵提取车间等其他配套设备。大部分设备来自发达工业国家,达到世界顶级水准。据行业评估,美罗国际新产业基地基础产值达三十亿,全部投产后的产品产值将超百亿元。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美罗国际新建的生物科技产业基地,综合能耗为0.26吨标煤/吨,远低于辽源市耗能源491.75吨标煤和单位CDP能耗1.2吨煤/万元,达到国家规范,跨入世界节能先进行列。

另外,美罗国际新投产的辽源生物科技产业基地也引进了世界先进节水设备和技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再生水回收率,减少新鲜水用量。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采用世界最先进微喷雾技术,大幅度降低新鲜水的使用率,达到国内同类产品消耗水资源的最低水平。

美罗国际辽源产业基地的建成,是美罗国际“南拓北进”计划的重要一笔,自此形成了南北双基地平衡发展的新格局。美罗国际在吉林辽源、辽宁大连、浙江桐乡三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产业布局,为发展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夯实了基础,也为研发优质创新的产品提供了保障。

同时,“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打造生物医药基地”是辽源市今后的战略主攻方向,也客观上为美罗在辽源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辽源产业基地作为美罗国际主产业链的上端,正逐步打造国际领先水准的“食用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为其更快地拓展全国乃至海外市场奠定基础。

全球一体化,行业正能量

美罗国际直销事业历经九年风雨,不仅在中国直销市场获得不断提升的影响力,也在海外市场上成功树立“美罗国际”的品牌形象。在这个基础上,美罗国际全球一体化战略也随之应运而生。

香港美罗国际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肩负着美罗国际海外市场开发、管理、整合的重要职责,具体而言,则需要做到志存高远,树立世界眼光,向着世界一流、知名直销企业看齐的同时,重点跨越,引领未来;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放手一搏;实践科学发展观,遵循直销本源和规律,实现全球美罗国际人在“思想、目标、规范、模式和行动”方面的五个统一,在全世界推广美罗国际的“只为健康而存在”的企业宗旨,践行美罗国际人“弘扬千年养生文化,创造人类健康源泉”的责任和使命,开创美罗国际全球一体化市场战略的全新格局,走出国门发展中华民族保健事业,创建中国的健康产业品牌。

美罗国际全球一体化战略将实现全球发展战略一体化、全球市场营销一体化、全球培训教育一体化、全球文化建设一体化。在全球一体化战略布局的基础上,美罗国际目前发展重心放在中国区、亚太区、欧洲区三大区域市场,今年将启动非洲区、南美区两大区域市场,公司将针对不同国家的政策作出相应的产品微调,以更适合当地的市场和发展环境,而制度和管理会延续目前中国地区的制度和管理方式,逐步形成全球一体化的市场布局。

此外,美罗国际还将加快海外分公司的布局,以求在2014年突破10家,并对现有海外国家分公司进行梳理,调整区域布局和功能升级,增强其对周边国家的业务辐射功能和经销商服务功能。加速全球科研和生产布局,筹划开展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的建设,形成“本地化”的全球产品研发和生产供应格局。用5年时间服务中国消费者家庭和海外消费者家庭各100万,逐步实现业务计划、营销体系、职级体系、服务标准全球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