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教学习培训

网教学习培训

网教学习培训

网教学习培训范文第1篇

新学期伊始,我有幸参加了肇庆市新教师岗前网络培训课程,利用高科技聆听教育界专家的谆谆教诲,通过网络与全市各校的新教师进行对话交流,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三十多天的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使我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师德的理解有了新的感悟,对新课程改革和新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所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下面就我的培训感受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教学理念的提升。

面对当今的形势,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进步,吸取营养。在这次学习中,我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培训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内涵。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原来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令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回归素质教育的根本点。“理念有多高,行动就会有多远。”这句话将鞭策着我不断努力、前进。

第二,教育理论的革新。

通过培训,不仅使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使我在教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培训期间,名师进行精心讲课,学员进行发帖跟帖,积极探讨,扬长补短,共同进步。不同的思维方式就有不同的思考、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的结果,转变思维方式就会别有洞天。教师要有求真意识、创新意识、批判意识、主体意识。(心得体会 http://fanwen.chazidian.com)通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解读、自学,我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作为一名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从优质教学提升至有效教学,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是关键,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并有效实施反思性教学,在反思中感知学生的学,在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已有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过:“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很有可能成为名师。”想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化。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和关爱学生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因为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其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如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如何将工作热情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了。

光有责任感还是不够的,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强烈责任感的体现和升华。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外,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除了关心他们在校的行为,还应了解他们课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及时、适当、全面地帮助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第四,专业知识的提高。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及时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成为一名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

记得有老师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之前记得,如今懂得。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今后,我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教学理念和其他各个方面的能力,虚心借鉴别人好的经验,边教边悟,且行切思,创造出自己的课堂风格,找到属于自己课堂的一条路,让自己的课堂放射出光彩,也让自己向着成为名师的道路不断前进!

网教学习培训范文第2篇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参加了学校第二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培训班,经过自己在网上学习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无论是在知识的广度、宽度,还是在对问题的认识和反思中都大有裨益。下面谈几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第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货很大,我想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门课程的主讲老师都是在领域内资深的教授,知识渊博,是我深受启发。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来讲不仅扩充知识,更是对书本知识的深入,可以说是我上课的教学源泉。这也从另外一方证明自己知识的不足,也指明了自己将来所要追求和努力的理论目标。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努力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第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对我个人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到的促进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以往更多的是教人做人,一些大道理讲得是老师很累,学生反而不爱听。从这些网络课的主讲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更多地是知识的魅力,人格的魅力,用知识和人格来弥补理论知识的枯燥,课反而是上得津津有味。思政课的知识不仅仅来自书本,更是贯穿古今中外,文史哲物理化学等全方位前进。说起人格魅力,在这些老师身上,我感触最深也是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我应该加强的那就是优雅的谈吐、坚定的信念、以及乐观的态度。

第三,通过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我们应放下教师的权威,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一起共同研究和探讨。这些老师可谓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然而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没有一位老师,端起教授的架子,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神情,既彰显了自己的谦虚,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未来。

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继续参加这样有意义的培训,每一次培训所带给我的思考都将会继续伴随我的成长,使自己更加成熟。

网教学习培训范文第3篇

国家对于在职教师的培训越来越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的国培等各类培训项目经费,但培训效果却不尽于人意。这是因为在职教师半生不熟的知识结构造成的,不怕不懂,就怕一知半解告诉我们传统的课堂统一教学培训模式,是导致在职教师培训热情不高,培训目标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因此,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等依托网络教学的培训项目成为当前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助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校也适时提出通过建立教师在线培训工作坊和一体两翼来破解教师培训瓶颈,一体是以教师自主校本研修为主体,两翼分别是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这些都迫切需要网络在线培训平台的技术支撑。

根据培训目标和教学系统的建设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个性化推荐学习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基于个性化推荐学习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系统是一个跨平台、跨数据库、可扩充和可移植的系统。系统通过智能学习到访者的特征和使用痕迹,调整使用者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题库,同时,根据使用者的学习情况自动分析使用者的潜在学习需求,推送课程知识,供使用者自主选择学习。大部分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采用网络数据库存储, 充分利用和整合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相关工作

本系统平台的核心技术是通过关联规则挖掘来实现个性化推荐学习课程知识。个性化推荐服务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新闻网站等各个领域中。个性化推荐服务根据用户兴趣的相似性来推荐资源,通过研究不同用户的兴趣, 主动为用户推荐最需要的资源。个性化推荐技术主要有三种:基于规则过滤技术、基于内容过滤技术、基于协作过滤技术。该项技术是提高个性化、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数据挖掘领域的拓展,利用关联规则实现基于规则的过滤推荐成为主流。文献提出了一个简单高效的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挖掘算法Predictor,该算法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可以满足实时页面推荐的需要, 同时该算法还可以进行增量挖掘。文献Weiyang Lin 等也是提出一种高效的关联规则算法来实现个性化推荐。

关联规则也称为关联模式,关联规则挖掘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趣的关联或相关联系。是一种较好的信息推荐方法。是形如:A(年龄(X,20...30),职业(X, 学生))B(购买(X,笔记本电脑))的形式。挖掘算法首先由Agrawal 等提出来和研究,Agrawal 等提出基于频繁项集的剪枝算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找出所有的频繁项集,然后由频繁项集产生强关联规则,这些规则必须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支持度(support):P(AB),即A 和B 这两个项集在事务集TS 中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confidence):P(B|A),即在出现项集A 的事务集TS 中,项集B 也同时出现的概率。同时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和最小置信度阈值的规则称为强规则。给定一个事务集TS,挖掘关联规则问题就是产生支持度和可信度分别大于用户给定的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的关联规则,也就是产生强规则的问题。为了降低个性学习推荐系统的研发难度,本系统引擎模块通过接口调用比较著名的成熟开源数据挖掘平台Weka 实现相应功能。

二、系统平台设计

整个系统划分为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管理、个性化学习推荐和互动管理等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包含若干功能模块。

三、系统核心技术的实现

(一)学习行为捕获

学生的在本平台系统中的学习行为主要体现为其在平台上的访问行为上,包括页面浏览行为和超链接点击行为,比如,用户在各个页面之间的跳转关系、在单个页面上的鼠标、键盘操作的访问行为。用JavaScript 脚本即可跟踪和记录学生用户在系统内的访问行为,从而捕捉到用户先后浏览过的知识点和资源、浏览时间和持续时间等信息,这是获取用户个性化信息的关键的一环。获取用户浏览的知识点和资源行为目的是为了分析该用户是否真正学习过该知识点和资源,共学习了多长时间,以供后期的推荐做参考。

(二)学习行为识别

考虑到可能存在用户只是误访问了知识点和相关资源,或者因各种原因访问了但只匆匆一看,则这种情况并不能算正在学习过该资源,所以不能将用户点击过的知识点和资源记录都保存,否则就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所以需要计算并判断用户在知识点页面停留的时间来确定用户是否学习了知识点和对应资源,如果超过了预定的时间,就获取用户的编号、用户学习的知识点的编号保存为用户学习日志数据表一条记录。另外,为了方便后期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可把知识点编号构建成字符串类型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用户学习行为表里。在这里,通过加载课程页面时执行一个Ajax 方法,在Ajax 异步请求方法里面加入定时器setTimeout,在定时器规定的时间内发送一个请求调用后台的方法并把相关参数传递到后台,后台就把数据保存进数据库里面。系统实现时,假定学生浏览访问该资源的时间大于等于五分钟(300000 毫秒)即可认为该学生学习过对应知识和资源,对于用户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不会重复记录,在后台代码加了判断。

(三)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

首先获取用户的学生注册的基本信息、在线练习测试成绩、学习行为记录数据等进行预处理后,通过调用Weka 进行分类和聚类确定学生所属群体,然后将学生注册的基本信息、在线练习测试成绩、学习行为记录数据与互动管理子系统中的评论信息、评分信息和教师标导信息结合构建事务集,并调用Weka 的数据规范化处理和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进行数据正则化处理与数据挖掘,发现给定置信度和支持度的描述用户学习兴趣的规则,以及挖掘学生学习的技术路线图然后进行用户匹配和信息推荐,向当前访问学生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知识点和教学资源,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推荐。

网教学习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干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2.039

1 引言

2015年3月5日,“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李克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并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十三五”建议也提出,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场名为“互联网+”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而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某种领域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商品和服务都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终端用户的需求进行设计,并根据用户反馈,及时调整和做出回应。

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干部队伍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依托干部教育培训。2015年10月14日颁布实施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把网络培训明确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之一,但从目前来看,学术界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研究多集中于学校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互联网思维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只是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非融合,忽视了其真正价值,也就是与学员这一终端主体的关联互动。而从互联网思维来探讨对干部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也更为鲜见。因此,文章立足互联网思维,着眼于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应更多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积极培育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跨界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将互联网思维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度融合,并产生融合的倍增效应,进一步深化培训改革、全面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切实有效地打造一支精湛的干部队伍。

2 互联网思维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变革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并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任何行业都通过互联网思维引入了新变量―用户。

近年来,网络培训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也发展迅猛。中组部2012年9月正式开通了中国干部网络学院,截至2015年10月底,学员覆盖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司局级干部、中管金融企业和中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等3万人。总计上线590门课程,累计访问量达2.5亿万次,平均每天23万次。因此,新形势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将发生教育思维的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等重大变革,同时也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创新空间。

2.1 技术驱动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变革的强大动力

互联网正逐步改变和颠覆着当代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已然被打破,既表现在其时空界限上,又体现在干部学习的能动性方面,更使得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变得极其丰富。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将面临深刻且彻底的变革,从教育形式、学习方式到干部教育培训的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革新等等方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平台模式,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变革的重要载体,更能使学习途径多样化、学习课程丰富化、学习成本最低化。

2.2 移动性学习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变革的必然趋势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兴于大型企业培训需求,盛于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发展。相比过去,单一终端的时代已经过去,多终端时代已经到来,在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电视机、U盘甚至在游戏机上都能开展移动学习,不仅可以在线学,还能离线学。所有终端一旦连接到网络,学习过程、学习内容、测试结果等信息都能迅速同步,或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将学习任务划分为微型活动,通过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使“精读式”学习逐渐被“快餐式”学习取代。移动学习正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也必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选择。

2.3 培训灵活化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变革的有效选择

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单一,体制僵化,主要采取面授式教学,以课堂灌输型为主。而在互联网思维下,网络学习(Electronic Learning)将用大数据和在线来引导教育培训,并汇聚了庞大的数据、文献、教学资源等,形成了一个集合知识和智慧等为一体的资源库。互联网使得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互动”、“互助”、“互评”这“三互”机制成为现实,促使干部终生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交互式学习,实现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

2.4 混合式培训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变革的迫切需求

互联网思维下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打破了时空界限,单纯依靠以面授式为主的教育培训模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教学需求。传统教学模式必然要与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手段相结合,即混合式培训(Blended Learning)。它与互联网思维不谋而合,从获取信息到教学方式方法,从教学评估到硬件支持,从技能知识的训练到团队协作环境,完全建立在以学习者(即用户)为中心的环境中,实现现场教学与课下教学、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全面对接,充分体现出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3 互联网思维下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创新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应适时依托信息技术的力量,用互联网思维升级传统线下干部教育培训,积极培育干部教育培训方法上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跨界思维和大数据思维,以此提高培训实效。

3.1 建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方式―用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始终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因此,干部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各个环节上都要考虑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课堂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也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学员教育培训的设计中,应充分体现用户思维,发挥学员在整段学习中的中心地位。一是要营造开放便利平等共享的学习环境和互动交流教学方式,注重细节,注重体验参与,最好能让学员有所感触和感知;二是积极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分段式培训,形成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自学、自测等来提高集中学习培训的实效性;三是要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充分运用应时代的教学工具,确保学员能收获最大信息量,扩充知识,提高学员的互动参与广度。

3.2 创建开放实用的网络培训平台―平台思维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传播和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主要来源于网络。因此,干部教育培训过程应依托平台,建立平台,培育平台思维,开设符合学员工作实际的模块,满足干部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一是凭借创新理念,使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个过程,从入学报到、学习培训中的监督考核、学习后的评估等形成工作程序化系统化;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中的终端思想,多种渠道并存的提供培训接口,结合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各个平台学习通道,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入校、教育、管理、考核等进行网络实时监测。三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按照学员需求创建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整合利用资源,这样可以使学员自由分配时间来选择和学习教学信息,并且能够形成资源共享,使得面向当地和面向全国相统一。四是积极推进建设虚拟学习空间,在创建线上学习下载资源的同时,广泛建立讨论小组,拓宽学员日常交流互动的方式方法,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

3.3 依反馈信息不断进行干部教育培训的升级迭代―迭代思维

互联网思维下的干部教育培训的终极目标就是寻求以学员为中心的服务。而以学员为中心的思维就是要体现两个字:迭代(一个“微”,一个“快”),以实现微小创新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干部需求。一是要快速迭代培训内容,学员需求不断变化,知识技术更新迅速,新生事物频繁呈现,因此,基于网络的学习必须要不断按照学员反馈来更新完善和升级,调整知识系统内容和考核目标等;二是要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和业务活动需要,随时对课程设计、应用数据和业务活动做出调整改进,使过去干部教育培训中“有什么就提供什么”、“会什么就讲什么”的模式打破,孕育出一种更加符合学员掌握新知识的时代要求;三是创建创新性强的线上线下资源,利用多个终端加强推广,提高传播效果,满足互联网时代对干部队伍快速成长的诉求。

3.4 整合资源实现培训资源共享―社会化思维

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多以区域划分,各自为政,资源重复建设多,优质资源很少,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浪费。而互联网开放共享的信息技术为干部教育培训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和应用得意实现,给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实现了师资、教学内容、课程等培训资源的无边界整合。一是整合了师资,建立起可共享的一支数字师资队伍,在互联网上可实时上传教学音视频并设置所属模块,学员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党校之中,而是可以在平台上与研究方向相仿的教师在线讨论进行学习。二是整合硬件教学资源。在互联网建立的培训资源信息平台上,将教育培训中的权威多媒体课件、培训视频、案例、文件规定等各种信息资源集中起来,汇聚在培训资源信息平台上,使学习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利用;三是引进地方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和开放性教学研究资源,开拓视野,实现纵向横向的教学、科研合作,构建良好、科学的培训环境。

3.5 建立多终端一体化实现实时跨平台学习―跨界思维

互联网思维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创造了信息量极大的教学内容,变革了用户体验,更使全天候实时、在线的跨平台学习成为可能。一是通过“手机+二维码”分享教学资源,将要共享给学员的资料生成二维码,学员只需扫描一下就可各自阅读;二是通过微弹幕和问卷星辅助课堂互动,及时掌握学员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弹幕教学就是指:在上课的过程中,学员通过平板或手机,随时可发表疑问、提出看法,然后即时显示在课件上,面授教师可根据学员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而问卷星具有测评功能,能及时统计学员的反馈数据。APP组织互动教学,开放了学习资源。例如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中国》APP就是互联网思维下干部教育培训的有益探索,一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3.6 注重利用大数据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和考核评估―大数据思维

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和应用直接影响到是否能真正提高干部的工作业务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往往通过定性的方式来考量体现,但定性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细致考量诸多教学因素之间的相关影响程度。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学员一般都会在网络上产生信息、行为、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沉淀,有助于进行预测和决策。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注重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绩效评估考核,也就是要对学员的学习需求、学习行为、学习成果等进行统计分析,加大对学员学习成果的数据挖掘。一是要建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数据库,设置学员专属的终生电子档案,用其及时记录学员在教育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数据;二是对学员在网络培训平台中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表现进行跟踪分析,并提炼出培训对其实际工作的影响程度和不同干部群体的学习需求等;三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信息汇聚、信息集群推送、数据分析决策,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师资评估和学员互相评价等,分析教育培训中存在的弊端,及时改进优化,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挂钩,指导教学部门和教师改进教学。

4 Y论与展望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互联网思维下的干部教育培训突破了脱产培训在时空上的限制,有效缓解了工学矛盾,较好满足了干部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也必将成为人们终身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学习,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讲科学、将方法,在新时代新思维的引导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将在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战略中腾飞。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政府报告[R].http://.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ttml,20150305.

[2]黄威威,崔伟.浅谈“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J].党政干部学刊,2015,(7):6163.

网教学习培训范文第5篇

我国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从2001年就持续进行着。尤其是在2010年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解释与说明中,详细规范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内容模块、以及培训建议等[1]。这些因素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被关注被开展。宝鸡地区某高校也在政策的感召下,由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牵头,选择某系教师开展了为期半个月(共时)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此次培训工作是该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第一炮,通过此次培训试图为今后该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摸索出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参与动机、内容设置、培训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培训效果并不乐观。

1.培训目标不明确,受训者参与动机不高

此次参与培训的教师是统一组织的,由院系领导牵头选择的。通过对受训者的访谈了解,此次培训中多为宏观的目的描述,并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也缺乏引导教师培训目标的设立。因此,很多教师在参与培训时,只是为了完成相应工作考核需求,参与培训的动机水平都不高,而且学习投入不足。因此,培训目标不够明确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

2.内容过于偏重技术,知识陈旧,缺乏系统性以及针对性

此次培训中选择的教学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基本理念及教学应用、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图片的拍摄与处理、视音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Powerpoint电子教案高级制作、常用素材软件的教学应用等六个模块,每个模块1.5学时[2]。可是在《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行版)》中,已经明确指出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评价和科研与创新是高校教师所必备的能力体系[1]。该校所设置的培训内容可以明显地看出注重操作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基本知识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的培训。这样的内容设置难以使受训教师将所学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转变为有效的教学技能。

3.培训方式单一,不符合高校教师的学习工作特点

此次培训选用的方式主要是利用教师的课余时间,在固定的地点采用集中面授的形式开展。然而高校教师有备课、科研等多重隐性工作,并且还有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他们对于这样的培训模式不太适应,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的情绪。在访谈中反映出他们更喜欢灵活的学习模式,并且有的教师直接提到要如果采用在线学习的方式他们更愿意参与这种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合理安排的学习方式[3]。

4.缺乏有效的激励策略,影响了培训结果转变为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有效的激励策略可以保障学习结果的巩固与迁移。但是此次培训中仅有一些如上课签到等常规的监控管理策略,缺乏能够有效激励受训教师参与学习的策略和手段,并且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或策略促进受训教师将所学内容有效的迁移到教学实践以及科研工作中。因此在访谈中部分教师反映出参与该培训只是走过场,学了和没学一样,培训结果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能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校虽然贯彻了国家的政策思想,但是由于培训模式过于陈旧,并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工作。

二、网络环境的特征及优势

反思整个培训工作,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为了不影响学校以及教师正常的工作,可以借助网络环境突破时空、资源丰富、多渠道交互等特点开展灵活的培训方式。网络环境的特征和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网络环境突破时空限制网络环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者不必受课表安排、教室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从而突破地域、时空的限制,更便于随时随地开展学习。2.网络环境资源丰富网络环境的信息容量巨大、涉及范畴广,网络信息表现形式丰富,有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如此多样化的丰富资源可以使参与培训的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科要求选择有效的资源进行学习。为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资源保障。3.网络环境便于学习者开展自主行为网络构建了一个区别于真实社会的网络社会,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性别等因素的限制,拥有相对个性化的自主空间,学习者能够在网络中自主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网络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更适合自主行为展示的环境。4.网络环境易开展多样化协作网络环境具有多样化的交互功能,参与其中的学习者可以通过QQ、聊天室、MSN等软件,与同期培训者、其他学员、远距离专家等开展多种的同步与异步的交流和协作,从而更便于多渠道获得指导和帮助,更有效地促进和保障学习的开展。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设计

基于网络环境的培训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特点及优势,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内容传播与快速学习的方法,内涵等同于E-Learning、在线培训、网络教育和在线学习等。它具有利用网络技术所开展的电子化学习、高效学习、探究型学习、案例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多重含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网络环境的特点及优势,更适合于开展针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4]。

1.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的设计依据

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的依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政策方面的依据主要是参考了《国家高校教师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该指南为从2001年以来开展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明确了培训目标,并且规范了培训流程,为培训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第二,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是设计培训模式的核心依据。该模式的适用对象是高校教师,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社会经验,以及学习能力的成人学习者,此类学习者具有注重教学效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参与性并希望得到尊重、自觉意识和努力程度决定发展未来发展等特点,因此在设计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参与培训者的学习特点及规律,从而使模式设计更有效。第三,高校的物质条件是培训模式设计的物质依据。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各高校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该校已经购置和配备了相关的教育技术设备,并建成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做到网络入户,而且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大部分家庭都拥有了一定的网络资源,这些物质条件都为基于网络环境的培训模式的设计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

2.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设计

为了更好地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有效学习,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笔者设计了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图1)。该模式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目标确定、创设学习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深化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指导和学习监控等关键要素。各要素看似与网络环境没有关联,其实每个环节都开展都离不开网络环境的支持。图1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1)学习需要分析在该模块中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参与培训的教师形成学习需要。在此模块中不仅激发参与培训的教师的学习动机,也可以增强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识,明确自身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责任,从而达到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行版)》中明确指出意识与责任的培养。第一,培训者可以通过网络的便捷性建立论坛,组织参与学习的教师解读讨论政策,分析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社会现状以及相关要求,促使教师们明确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外部需求。第二,为培训者提供相关的资料以及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引导教师填写并分享评价表,促进参与培训的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形成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内部需求。第三,可以借助网络开展相应的视频会议或在线交流,组织参与学习的教师讨论并反思工作及科研上的困惑和问题,通过引导促进教师明确教育技术能力与其工作的密切性。(2)学习目标确定在传统的培训中,学习目标通常是靠教师的说明,甚至有些培训只是流于过程,根本就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然而模糊的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越是明确的学习目标越容易激发学习者动机,因此,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为今后的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培训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环境,更好地促进参与培训的教师明确学习目标。第一,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借助网络丰富的表现能力,从多角度,采用文本、图形、音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展示教学目标,使其表现得更为直观具体,更好地促进学习者明确目标。例如,在素材软件的学习中,通过优秀作品的呈现来帮助参与培训的教师更清晰明确地了解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动机的激发。第二,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中的虚拟情境,将学习目标蕴含在借助网络技术所创设的虚拟情境中,在帮助学习者直观了解学习目标的同时,也使学习者将理论学习与现实情境建立联系,为后续学习目标的实现与学习效果的深化提供了引导。第三,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多样化交流和协作,根据参与培训教师的特点,比如专业、兴趣等特征,将参与培训的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建立学习共同体,指导形成小组整体目标,并根据个人要求将其分解为个人子目标。在这项工作中,要注意小组整体目标与个人子目标的系统性建立,个人子目标必须与小组整体目标有机结合,个人子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小组整体目标的实现,小组整体目标的实现是以个人子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的。这样的目标体系既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同时又助于加强小组的凝聚性,促进协作学习的开展。(3)创设学习资源在教育技术培训中因为培训的内容较为多样,既有政策文献的学习、也有操作技能的训练学习、还包括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习资源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教育技术培训的需要,合理创设学习资源。第一,要合理组织已有资源。针对网络上已有的资源,要善于利用,可以借助MOOC的大规模推广,选择专家学者的视频教学,让学习获得最优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学习中,可以推荐参与培训的教师一些相关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视频,可以方便参与培训的教师随时随地地开展学习。第二,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中关注案例库的建设。学习案例可以选择参训教师的教学实践案例,也可组织或者分配参训教师负责整理和提供,这样既方便多样化资源库的建立,也可以使参训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同时此类案例的加入也能够为参训教师通过更好的实践指导,帮助今后所学内容的实践迁移。第三,在学习资源建设中,要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不能太松散、随便,否则学习者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迷航。因此可以按照领域、层次、深度等进行分类,以方便学习者的查询检索。避免因为信息的难获得,而造成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丧失,或者是学习障碍。(4)开展学习活动通常情况下,开展教学活动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学习者自己完成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学习过程等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其二,是教师安排教学过程、编排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等工作,开展传递—接受式学习。很显然单纯的第二种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教师的学习特点,因此高校教师更适合开展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培训。借助网络环境中所开展的自主学习要合理运用网络技术。第一,运用网络技术的交互性针对学习者开展学习前测,既能够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便于选择和安排良好的自主学习。如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相关素材软件的学习之前,可以让学习者完成一些任务操作,以便于更好地确定学习起点。第二,利用网络环境中信息易共享、易传递的便利,借助网络技术提供学习策略建议,比如学习计划、学习程序、学习方法等的建议,也可以将其他往期以及同期培训者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安排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成果展示出来,便于学习者在开展学习时参考与借鉴。为参训教师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第三,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创设与所学主题相关的虚拟情境,让受训教师参与相关的虚拟活动,在提高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加强受训者的自身体验,促进学习者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与今后的实践建立关联,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践[5]。(5)深化学习效果学习中一定要有相关的环节来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学习了,而且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应对考试。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多样化的评价可以促进参与培训的教师多方面认识和了解学习成果,并推进学习效果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好的效果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者深化学习效果,也可以为今后开展进一步的自主学习提供动力。第一,利用网络技术创设个人的学习文件夹,记录学习者学习轨迹,并创设电子学习文件夹,填写反思报告,为学习者调整学习,促进学习者反思,有效开展学习自评提供依据。第二,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建立作品展示区或者成果展示区,在学习结束后,可以采用作品呈现、成果展示等方式,通过引导学习者之间开展互评。同时,也可借助网络采用在线测试、论坛讨论、在线任务完成、问题解答等形式来检测受训教师的学习效果。第三,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智能化的设计渗透学习评价。比如离开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弹出对话框“您确定中断学习吗”或者“恭喜您完成学习目标”,以提示来做到学习者自我反省。也可以采用模糊评价来判断学习者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与知识点库中给定的当前知识点的“通过率”相比较,决定后续的学习支持策略。(6)教师指导和学习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干扰因素多、学习安排不合理、自控能力差、成就感微弱、部分内容认知难度大等因素影响,部分学习者不能有效地坚持学习,甚至是半途而废。教师的指导和学习监控并不是针对某个环节的特定工作,应该贯穿于参与培训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始末。在每个模块中都应该渗透了教师指导和学习监控,如在学习活动开展阶段,所提供的学习样例和学习建议,就是教师开展学习指导的方式之一,再如在深化学习效果的方式中,各种评价除了评价学习效果,也为监控学习提供依据。(7)应用与反思该模块也是贯穿在整个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在此类培训中要注重参与培训者的不断反思和应用实践。首先,在培训中建立网上论坛,定期发起讨论,促进反思学习。其次,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的论坛不要关闭,也可以将已经完成的受训者组织团队,定期分析学习后的实践经验和感悟,从而使学习成果不断推进。也就是使得受训教师的学习展现如下图(图2)的过程。图2培训者学习流程图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以上四个阶段不是线性的过程,而是不断循环反复,在学习前通过对以及从事的教学工作的反思,形成学习目标,学习后实践应用学习成果,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反思,然后再重新确定目标,再学习,再应用,整个学习过程不断推进,从而是受训者的教育技术能力呈螺旋上升型发展的趋势。

四、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应用的注意事项

1.重视教师在培训期间的作用

该模式虽然积极倡导受训者的自主学习,但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为学习困难者提供帮助、组织协作讨论、提供筛选学习资源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受训者学习顺利开展基本保障。

2.合理安排“网下”学习,开展混合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