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划生育的弊端

计划生育的弊端

计划生育的弊端

计划生育的弊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弊端 弊端审视 改良探索

一、高等教育中的樊篱

高校人才培养的批量生产使得高校人才培养中研究创新能力不足,高等教育的弊端又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高教需求的扩张和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在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与日俱增,而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却已独木难支,从而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1.教育体制的效率低下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教育体制管理局限而且狭隘。这种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了,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我们应该找出其弊端及弱势,使之改良并且提高效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最佳投资及效果;其次,投入受控,高等教育的控制结构也不当,不能有效的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再者,高校内部组织效率低。

2.高等教育投入短缺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短缺,投入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据调查,在1980年到1992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10多年,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外,高校的投资拨款几乎没有增加。我国教育经费的管理长期存在着事权与财权分离的状况,教育经费(包括事业费和教育基础建设费)目前属于“文教卫生事业费”和“基础建设支出类”下,人大根本无法对政府教育投入实行有效监督。这样的体制既不能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又客观滋长了克扣和挪用教育经费的习风。

3.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诸多弊端

不少本科院校管理水平非常低。以管理高中生的方法管理本科生,以管理本科生的方法管理研究生,始终难以推进有创新能力的有用之才大量出现。尤其是研究生,应突出研究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每门课都闭卷考试,都必须考多少分才能过关。这是极低级的培养方式。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需要改变的是研究生学习管理人员自身,必须是高学历者,然后再考虑具体措施以推进学生创新水平的提高。

4.大学合并与建立大学园区的问题

大学合并声势浩大。其主要动因,一是大学规模小在国际竞争中难以形成名牌大学,人多则成果多,因此合并的办法见效最快。以SCI(科学引文索引)统计为例,中国大学的名次很低,甚至与台湾地区的大学有很大差距,1996年大陆排前三名的大学SCI论文数之和仅等于台湾大学一校。第二个动因是通过合并解决中国大学学科综合性差的问题。

5.疲于奔命的专业调整

改变专业划分过细,压缩专业数目以加强适应性,这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专业设置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学术性强,环节多,过程长,涉及所有教师的教学实际。这几年专业调整的问题是变动太快太多,行政干预过强,穷于应付多于深思熟虑,看来声势浩大,但相当多的教师依然故我。一个专业的设置,从构思培养方案到拟定教学计划,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再到落实教师、教材、实验设备,有较长的过程。计划制定者可能是慎重而精心确定一门课程的名称,划定其内容,学时也有增减。

二、高等教育体制的若干改良建议

1.完善的高等教育的市场运作机制

巴黎世界高等教育会议1998年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社会需求是多样的,学校规格是多样的,学科门类是多样的,学生个性是多样的,这些都决定了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单一的、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必将束缚人们的思维,形成一种固定模式、思维定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内核”,倍受国际国内的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关注。高等教育的垄断性、无竞争性、低效率等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2.探讨美国大学成功的要素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分析大学对美国发展的重要贡献,探讨美国大学成功的根本要素,以及近二十年来显现出的弊端,或许能为国人所借鉴。今天,美国大学的实力已雄踞世界之首。美国的高等教育不仅是国家向公民提供的一项福利,同时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优良动力。美国卡内基小组的研究表明,美国的经济实力有50%是从它的教育制度获得的。拥有了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美国才能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影响深远的杰出学者和强大的知识经济,才能成为科技强国。

3.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中国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德国。同时按现有招生、教育制度选拔和培养出来的博士生质量也开始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质疑。博士们照抄照搬书本知识、遇到实际问题不懂如何解决,在用人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远不如刚刚毕业的本科生。而英美教育的宽口径却可以按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将来的就业方向。

对于中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应该是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把基础打好,一开始不要对学生在专业上过多设限,才能让学生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将来在学业上有一定造诣。

三、综述

在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大视野和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与国际间相互交往影响的大背景下,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应当确立“向大众化阶段推进”的发展战略;以“多样化”“特色化”的战略方式发展;以“系统优化”的战略布局,整合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以及确立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战略,同时确立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从本质上说,高校是一个提供接受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开放场所,教育要改革需要创新和改良完善体制,目的就是促进个人发展和人才流动,包括教师教学技能的更新与改进,激励课程的不断创新,在职业和资金方面给予教师应有地位以鼓励敬业和公平竞争,都是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以此中国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完成自身的使命,从而加强我国高校的竞争力,适应满足社会需要的长远方向。

参考文献:

[1]钟宇平,陆根书.通过制度创新提高效率—对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1997(3):33.

[2]钟宇平,陆根书.通过制度创新提高效率—对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1997(3):34.

[3]《中国高等教育十大问题纵横谈》.黄力民.

[4]李开复.透视美国高等教育(一).《科技日报》.

计划生育的弊端范文第2篇

考高中

取消联招考试

周旭表示,重庆市将探索进行中考改革,适时取消联招考试,将直属中学的招生指标分到各区或学校。

计划生育的弊端范文第3篇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许多具体事项,其弊端早已彰显,兴利除弊的民众呼声早已很大,如废除劳教制度,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早就透露要废除,2013年“两会”期间,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议即行废止,却迟迟没有动静。而这次三中全会《决定》一,据说北京某劳教所马上改换招牌为某监狱。其他关系民生的改革事项,如户籍、医疗、社保等方面,也存在某些政府主管部门拖延观望的情况。

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放开单独二胎”是三中全会《决定》中最具体且令人兴奋的亮点。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有媒体透露了些许相关信息,然而11月11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竟出来“辟谣”,称“不要相信网上传言”,否认生育政策即将调整,表示“中央还在定夺这件事,最终的文件还没有见到”,他们自己“也在密切关注中”。其实,废除独生子女政策的呼声在民间和学界早已很强烈,近年每次“两会”上,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各种相关议案,但都无法形成决议。从计生部门的“辟谣”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中全会决定“放开单独二胎”,更多是听取了学界专家和民间的意见和建议,而计生部门并非这项改革措施的积极参与者。甚至《决定》发表后,卫计委又马上站出来划条条框框,对这项措施做出限定,说有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兄弟姐妹者不算独生子女,不准再生。当然,这些限定理由也有其合理性,但更多地应该看到独生子女政策在推行了3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已是大势所趋。

卫计委不仅在调整计生政策中慢半拍,而且其自身存有根深蒂固的部门既得利益,早应该成为改革的对象。广大民众早已质疑其所收的超生罚款,即所谓的“社会抚养费”依据何在,是否意味着交了钱就可以多生,每年约二百亿元的罚款到哪里去了。另外,如今总理三令五申要求减少行政审批,那么生孩子需要计生部门审批发“准生证”这样的政策,是否也需要调整?如今连劳动教养都已废止,计生部门是不是也应考虑执法更人性化一些呢?

许多政府部门对改革迟疑观望不作为,其实都是囿于自身的部门利益。如教育部对中小学划分重点择校弊政长期不改,不也是因为择校可收取可观的“赞助费”吗?“以药补医”弊政亦如此,医院与药企形成利益链,抬高药价敛财,卫生主管部门也长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进行大力整改。改革难就难在如何突破部门利益的盘根错节,如今改革已不容迟疑,要动真刀真枪祛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斩断部门利益的链条,不给阻碍、迟缓改革的势力预留任何利益空间。

由于先前诸多部门对改革的迟疑等待,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后,各级政府闻风而动,出现“扎堆改革”现象。这显然是好事,但也要反思体制性的弊端,为什么各部门都要待党中央发文后才改?为什么不尽早改,致使很多调整延迟?因利益关涉,以往一些政府部门改革缺乏主动性,而且惰性十足不作为,、形式主义严重,这些都需要在深化改革中加以改变。三中全会《决定》既已为党政各部门提出了具体任务,各级政府就应抛却自身利益纠葛,脚踏实地狠抓落实,党中央正在加大力度督导各级政府抓紧干,兑现已部署的各项改革承诺,增强人民对改革的信心,绝不能让改革措施落空。

计划生育的弊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信息网络建设;行政管理

我国高校和有关部门对行政管理方面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各单位共同努力,紧密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础和运用能力薄弱,因此我们在了解高校中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的意义和现状的同时,进行网络建设的优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传统形式及弊端

高校的行政管理主要是高校有关管理部门对学校各种事务的安排和处理,不仅为学校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服务,同时也是为高校的文化活动和科研服务的。但在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着种种弊端需要解决,主要体现在投资大而效率低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以及学校的重视不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欠缺规范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我国高校管理面临着管理理论研究不足的现状,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漏洞频繁出现,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同时管理者管理理念不能随着教学的开展而不断变革,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学校行政管理直接关系到其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的质量,所以进化信息化网络改革是十分必要的。WWw.133229.coM

2.高校行政广利人员设置不合理,出现怠慢工作行为。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人员设置存在很大问题,缺乏科学性,机构和人员臃肿并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虽然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工作越分越细,职位也相应增加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但是机构重复导致作业重复而且存在各部门互相协作能力不够的现象,协作程度不高可能导致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还要面对的问题是相对缺乏激励措施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人浮于事,怠慢工作,耽误工作的开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校的重视不够。高校对行政管理不重视体现在行政管理人员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措施上,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能享受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行政管理老师录用把关不严出现了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这些都是高校对行政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的体现。

所以,无论从管理理念、人员设置和学校态度任何方面看,加快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步伐都对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弊端都决定了进行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刻不容缓。

二、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利于数据的共享。运用学校网站将学校的决策与计划公布给广大师生,不仅使信息得到宣传同时体现了教学管理的透明公开性,而且教师与学生对教学计划和学校决策的建议和意见可以直观的反馈给领导,为领导下达教育决策和改进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

2.实现了管理的准确性。信息化行政管理保证了保存学校各类资料的准确性,在一些机密且不能出现漏洞的资源该管理上体现出巨大优势,计算机计算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3.减轻机构臃肿的现状。高校行政管理实现计算机信息网络化,能够使信息管理更加方便,同时行政管理易于操作,很大减少管理教师厌工的现象,并可以实现很大程度上减轻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臃肿的现状。

三、对于高校行政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的几点优化建议

1.学校加大师资投入,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教师信息网络培训。对于高校行政管理教师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培训是高校开展管理信息化一项重要投入,只有加大这项投入以及对此投入的重视力度,才能让教师在管理理念和技术上双丰收,才能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建设中的资源的充分利用,保证信息化管理能够顺利的开展并得到预期中良好的效果。

2.抓紧基础设施建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进行行政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鉴于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信息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应排在校务前列的,有关单位应该予以重视。

3.完善激励措施,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在信息化管理中,要明确每一个单位和个人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合理引用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管理教师积极性,使计算机信息网络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计划生育的弊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学习动力;价值

大学作为高等学府,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人才。但是目前在大学中普遍存在着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

[1]。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科学知识快速储备的重要阶段,因此,一旦缺乏学习动力,就会对学业产生不良影响。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之后,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并且对达到这一目的而需进行的奋斗做出的安排。换言之,职业规划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总体的目标,积极利用职业规划,对于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职业规划又称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其内涵指的是大学生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及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综合权衡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等因素,同时结合时代的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制定出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而做出的行动计划[2]。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点就在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规划。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其学习情况具有密切的关联。

2职业规划在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中的价值

2.1职业规划能够明确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大学生进行各项学习活动的内在因素,是激励、引导大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大动力。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通过制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这些分阶段的目标,来构成连续的职业发展目标链。通过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能够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引导。具体地说,即大学生在为职业规划实现进行奋斗的过程中,立足于各阶段的职业规划目标,进行自我评估和分析,从而促使其做出准确的角色定位、能力定位,由此来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去学习、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以及怎么样去学习这些知识等问题,从而明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

2.2职业规划能够明确大学生的学习目标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变化的过程,主要包含了理想职业目标的确定、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具体行动计划的制定以及反馈调整等几个环节。长期的实践表明,如果只是简单的利用理想信念教育来督促、引导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动力,效果并不理想。与单纯的理想信念教育相比,职业规划具有科学合理的理想职业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之下,能够使大学生很好地确立起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在这一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动力体系,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很好地克服了当前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盲目学习及学习动力无法持久的弊端

[3]。

2.3职业规划能够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就业观教育和择业观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讲,就业观与择业观的教育也是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才能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其积极学习,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而当具备了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之后,大学生才会在学习期间将自身的特长能力、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确定其发展目标,从而更坚定学习态度。简而言之,在职业规划的引导和教育之下,大学生要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立足于自身发展角度来认识学习的意义,在积极地学习态度之下,保持长久的学习意愿和学习热情,为在校期间的各项学习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4职业规划能够将学习压力变为动力

每一位大学生在毕业后都要面临就业的问题,而制定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日后就业所要面临的压力和竞争,并且通过对主客观条件的准确评估和分析,以科学合理的态度对待这些就业压力和就业竞争[4]。同时,通过将学习与社会、职业要求联系起来,才能够将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的社会职业岗位进行有机的联系,从而让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知识要求、专业素质要求及科学技能的要求,使其将学习压力转变为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5职业规划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职业目标。可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进行的职业规划行为及学习活动都是为了最终能够实现其理想职业目标。因此,利用职业规划中所制定的合理的理想职业目标来积极引导大学生,促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更大的自主推动力。大学生在自己所制定的理想职业目标的召唤之下,就会自觉地制定一系列与其目标相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并且会积极地利用学校所能够提供的一切学习条件来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努力向自己制定的理想职业目标靠近[5]。因此,职业规划能够很好地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最大程度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3结语

简而言之,学习动力是促使大学生积极实施学习行为的原动力,对于保证大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业、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促使其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动力激发体系,克服学习动力不足的弊端,促使其积极完成大学学业。

[参考文献]

[1]高惠娟.大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建立的策略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8(8).

[2]马晓英.以生涯规划为着力点构建学风建设的新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1(21).

[3]戴荣.增强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多维度思考及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

[4]祁金利,李家华.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