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第1篇

本文仅从技术管理与技术进步这一侧面,做历史回顾、经验总结和前景展望。

一、历史回顾

自年在鞍山举办第一次技术管理研讨会以来,供电分会分别在郑州、汕头、太原、上海、温州、渭南、成都、武汉、广州召开了九次会议。由于会前充分调研准备,承办单位精心服务,与会代表深入研讨,会议结束认真总结,会后编印资料汇编。从而使13年的技术管理研讨交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对促进供电企业技术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得到广大会员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

13年来,研讨交流的重大课题,有以下十项:

第一、安全生产。鞍山会议上,总结和交流了鞍山电业局安全生产1000天的经验做法,为会员单位树立了样板,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汕头会议提出了以技术手段防止触电伤害、避免高空摔跌、防止低压对人身伤害以及带电作业的安全手段等一系列人身防护措施。从而探索了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安全生产新途径。

第二、供电技术管理。在汕头会议上总结了加强主网、主设备技术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供电企业总工程师应抓好主网建设,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运行和技术管理,搞好技术监督、专业管理、突出设备全过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为总工程师抓好供电技术管理指出了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第三、供电设备检修体制。从1993年开始,供电分会就探索了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供电设备检修体制。并先后在太原、上海、渭南、广州、沈阳、宝鸡等多次会议中,就状态检修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十多年来,设备状态检修已经在大多数会员单位中实施。为规范这项工作的开展,**年着手进行《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指导意见》的编写工作。目前,已提出讨论稿。

第四、电网规划。在1996年温州和1997年渭南两次会议上,研讨交流了电网规划的内容、方法、手段。并由上海、昆明、鞍山、武汉、兰州、郑州等局向会议提交了示范本。对全体会员单位的电网规划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各会员单位普遍重视和抓紧了电网规划工作,为三年城网改造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时任渭南局的总工程师何晓英曾说:“供电分会组织的研讨会议,为我们提供了电网规划的范本,给我们三年城网改造的规划工作,以极好的启迪和指导。”

第五、配网改造建设。自1993年汕头会议开始,供电分会一直把纠正“重发轻供不管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始终坚持把配网规划、改造、建设列为研讨交流的重要课题。其中,上海市区供电局的原总工万善良、南京局的原总工吴书强等几位老总,总结多年实践经验,连续发表多篇这方面的论文,对配电网的网架结构优化、设备优化、技术优化和管理优化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03年他们执笔完成了《配网优化指导意见》。他们的工作得到会员单位的赞誉,他们的贡献将载入推进供电技术发展历史的一页。

第六、10千伏配电网的不停电作业。这项工作不同于高压、超高压的带电作业。多年来一直是时进时停,起伏较大。供电分会自2000年以后,把这项直接关系到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工作摆上议程。以上海市三个局、烟台局、杭州局、鞍山局、厦门局、大连局、郑州局、阜阳局等开展较好的单位为骨干,组织经验介绍,研讨技术难题,讲清必要性和可行性,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组建配电不停电作业工作站以来,先后在杭州、厦门、上海组织三次会议。交流了经验做法,编印了技术资料汇编,现场演示了作业项目,研究了绝缘服试验方法,并在会员单位中印发了《配电不停电作业指导意见》。使这项工作得以健康有效地开展。

第七、配电自动化系统。这是近年来供电企业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供电分会从1995年上海会议以来,就将此项技术列为重点课题,深入研究,超前引导。组织供电企业、开发厂商等多方面的技术力量,起草了《配电自动系统功能规范》,指导供用双方的规划、制造、建设、运行等一系列的工作。特别是课题组组长、徐州电业局原局长毛传洲、淄博局原副总工施正毅等多位专家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进行了两轮深入地调研。总结了镇江、厦门、北京、贵阳市北、淄博等局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极具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引导此项新技术的有效开展。

第八、电能质量问题的治理工作。近年来,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稳态电压偏差和暂态电压扰动、非线性负荷和不对称负荷引起的谐波、三相不平衡、负序分量等电能质量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供电分会将电能质量课题列为专题,由上海市东供电局总工王泉根、上海市东供电公司浦东供电分公司总工奚王旬任组长,组成了有哈尔滨、大连、苏州、常州等16家供电局参加的课题组,对电能质量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一系列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调研报告,编写了“指导意见”(待审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九、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工程起步较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存在着信息共享不够、数据信息不唯一、资源共用不充分、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不到位。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不畅、维护管理复杂、低水平重复开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同程度的反映了组织管理上的六重六轻,即重单项,轻整体;重开发,轻应用;重系统,轻数据;重网络,轻资源;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为解决这些问题,供电分会组织了深入的调研,提出了“关于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并交流了安阳、大连、哈尔滨等局的经验做法,使此项课题的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十、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这一课题的研究,自年开始连续进行了9年。早在汕头会议,就研究了架空线路绝缘化和状态检修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以后又做了“供电可靠性指标浅析”,特别是在**年于上海召开了专题会议,会前进行了问卷调查,会议中,上海市区、北京、徐州、渭南、大同、大连、福州、潮州、长春、杭州、鞍山、西宁、赣州、咸宁、成都等15个局介绍经验做法。并就此课题分析了现状,认清了形势,取得了十方面的共识,提出八方面的建议和希望。会后又编印了资料汇编。可以说,在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方面,做了一个全面的历史性的总结。对会员单位开展此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经验总结

(一)选题准确,是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点。

我们在每次会议之前,都以问卷调查、会议讨论、个别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征求会员单位的意见,集中选出他们最为关注、最迫切解决的难点题目,作为研讨的课题。从而使课题本身适应绝大多数会员单位的要求。在题目选准的基础上,还把研讨的主要内容敲定,因为在内容的考虑上,如果不具有超前的指导意议,就缺乏引导作用;太超前了,也不能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做法。因此,把握好题目的准确性和内容的适应性,是抓好课题研讨的重要前提。

(二)紧紧依靠老总们的支持和参考,是提高研讨水平的保证。

13年来,依靠实践经验丰富、理论造诣较深,热心于此项工作的老总们的支持与参与,在每一次研讨会议上,都提出若干篇水平较高的论文,使会议的质量得以保证,会议的中心议题得以突出,会议的主导观点不偏离轨道。最早参与供电分会技术研讨工作的老总,如北京局的施更生、太原局的陈崇浩、上海局的万善良、南京局的吴书强、兰州局的杨士卿、长沙局的周玉清、大连局的赖庆波、广州局的林敦俨等,都在为这项工作呕心沥血,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近年来,又有徐州局的毛传洲、上海市区局的王在滋、严健勇、张丽、咸宁局的刘剑辉、上海市东局的王泉根、张继忠、奚王旬、福州局的陈光捷、淄博局的施正毅、广州局的刘宝奎等多位老总和专家,成为这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顾问,这就使技术管理研究工作不断深化,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三)会前充分准备,会议结束作好总结,会后编印资料汇编,就能使技术研讨,有始有终,取得圆满的成果。

会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围绕主题,做好调研,提出主课题的调研报告,并深入了解情况,选择先进典型单位做主题经验介绍,这样,就使主课题在两个方面展开和延伸。一方面,调研报告,可以把面上的情况,从整体上进行介绍,又能把主要的观点、做法和成效,给代表们做简要的概要论述。另一方面,典型经验介绍又把具体的做法和典型事例讲给大家。从而做到由点到面的结合,使会议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会议结束时的总结是十分重要的,“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会议的总结切勿讲空话、套话,要把会议的主要观点提炼出来,帮助会议代表形成有条有理的思路,以指导各自的工作。中、小型的会议总结,要在会后改写成会议纪要,从而把会议的主要成果,让全体会员单位共享。

会后的资料汇编,受到会员单位的欢迎,它可以把会议的成果集中编印下来,有利于会议成果的传播推广和继承。

三、前景展望

**年组建技术管理专委会和配电不停电作业工作站以后,依靠组织的力量,依靠高级技术顾问的参与,使技术管理研讨工作更加规范,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使这项工作更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

在**年组建技术管理专委会的会议上,就确定“十·五”期间,将要以配网优化、状态检修、电能质量、信息化建设和配电不停电作业等五项重大课题为重点,承前启后、循序渐进,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目前看,五项课题的研究都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

一是配网优化。已发了一个“指导意见”,重点放在网络结构的优化上。明、后两年将把设备优化和管理优化作为重点,深入研究;

二是状态检修。已起草《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指导意见》,尚待讨论审议。在这个“指导意见”完成以后,将要编写主变压器、断路器、架空线路和继电保护等四种具体设备状态检修的指导意见,这些工作全部完成,可能要到“十一·五”期间;

三是电能质量。已经起草了《电能质量问题治理的指导意见》待再次审查通过。“指导意见”完成后,将要以电能质量问题治理的实践经验交流为主,推动面上工作的健康开展;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第2篇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我市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目标,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全力破解征地难、青赔难、项目推进难等突出问题,全面完成2014年电网建设任务,打造坚强的电网,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保障和改善人居环境。

二、目标任务

根据市政府颁发的电网建设工作责任书,2014年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电网建设提升行动计划实施项目227个,其中续建项目18个,新建项目167个,安征迁涉及电力杆线迁移项目42个。项目总投资6.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43亿元。提升行动实施过程中,新增加电网建设项目按属地管理原则,纳入项目所在开发区、乡镇(街道)年度目标任务,一并考核。

三、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电网建设提升行动计划的组织领导,强化协调机制,成立市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电网建设提升行动领导小组。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按照“科学领导、严密组织、保障有力、督查有效”的要求,市电网建设指挥部牵头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全市电网建设工作;各开发区、乡镇(街道)要按照项目属地管理原则,党政主要领导为辖区内电网建设第一责任人,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做好辖区内电网建设土地征用(永久性占地)、青赔、施工维护等工作,指定责任领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抓好项目分解落实,及时交地施工,及时调解纠纷,确保项目序时推进;发改、经贸部门要做好电网项目的立项备案工作;国土部门要按照项目时间节点要求,及时办理变电站用地规划、土地分类、用地预审、征地收储、地灾压矿审查、用地报批、土地使用证等相关手续;住建部门要将我市电网建设项目用地和输变电线路走廊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城乡控制性详规中给予预留,及时组织变电站、线路走廊选址,及时办理选址意见书、红线图、规划许可证、建设许可证等相关手续;林业部门要根据我市电网建设实际需要,及时办理林地征用报批、审批手续;环保部门要及时办理电网建设项目的环评报批、审批手续;公安机关要加大对非法阻挠、破坏电网建设等违法行为的依法打击力度,形成威慑力;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要为城区农配网项目提供便利条件,对项目施工需要临时占道、破路等,予以大力配合支持;市供电公司作为业主单位要积极主动与市电网建设指挥部、项目所在地开发区、乡镇(街道)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对接,精心组织、科学安排、认真实施,建立健全责任体系,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安全监督制、各类验收制度以及廉政责任制等各项制度,确保项目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强化保障机制。

1.力量保障机制。各开发区、乡镇(街道)要根据目标任务要求,指定一名分管领导,配备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班子,全力推进辖区内电网建设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人员全力抓。

2.招标投标机制。根据市政府〔2014〕30号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精神,今年全市新的安征迁涉及电力杆线迁移项目本体迁移费用100万以上、勘察设计费用30万元以上的,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市电网建设指挥部负责全市“安征迁”项目电力杆线迁移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市供电公司负责指定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市电网建设指挥部做好初设至竣工验收阶段的全程技术指导和业务审核把关。发改、经贸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指定专业人员,共同配合,共同落实招标投标机制。

3.督查通报机制。市电网指挥部负责收集汇总电网建设各项目进展情况,市政府督查室定期予以通报,对进展滞后的项目进行督查、督办,对项目推进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等情况,市效能办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效能问责。

4.考核奖惩机制。每年年底,市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对直接参与电网建设工作的项目所在地开发区、乡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进行单独考核评比,并提出考核意见,报经市政府批准后,给予通报表扬。对领导不重视、工作措施不得力,年度电网建设任务完成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追究相应责任。

(三)强化督查考核。

1.考核对象和范围:

考核对象:列入2014年市电网建设责任状及后期增补电网建设项目,涉及的开发区、乡镇(街道)、市电网建设指挥部、市直有关部门、市供电公司及其他直接参与电网建设工作人员。

考核范围:列入2014年市电网建设责任状计划项目及后期增补项目的变电站、10kV及以上输变电线路工程。

2.考核内容与标准:

考核总分值为100分,其中电网建设工作重视情况分值为30分,电网建设责任状完成情况为70分。

(1)电网建设工作重视情况(30分):

①领导重视情况(6分):是否组织召开电网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电网建设工作;是否层层签订责任状;主要领导是否亲自阅批电网建设文件;分管领导是否深入现场协调解决受阻事宜;是否建立电网建设情况通报制度;工作措施是否到位。

②电网建设组织机构成立情况(3分):是否成立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分管领导是否落实;工作小组成员是否切实到岗到位。

③电网建设环境整治情况(9分):是否积极主动组织现场协调并维护施工现场秩序;是否对干扰施工的群众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是否对严重破坏项目施工建设的违法行为给予依法打击,严肃查处。

④加强电网建设舆论宣传情况(4分):是否通过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横幅、传单等媒体手段宣传电网建设的重要性。

⑤与各参建单位沟通配合情况(8分):与各参建单位沟通配合渠道是否畅通,现场协调是否及时到位。

(2)电网建设责任状完成情况(70分):

①完成任务情况(60分):是否完成年度投资;是否按责任状规定的时间节点计划完成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项目任务。

②上级领导交办事项完成情况(10分):是否按时完成上级有关会议纪要、文件和领导批示的任务工作。

3.考核奖惩办法:

(1)对直接参与电网建设工作的开发区、乡镇(街道)、市电网建设指挥部、市直有关部门、市供电公司的考核,由市电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考核。

(2)对各单位直接参与电网建设工作的人员考核,由各单位负责考核并上报市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审核。

(3)考核结束后,按电网建设项目工作完成的实际情况,由市电网建设领导小组提出考核意见,经市政府批准后,予以通报表扬。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第3篇

一、建设目标

年,以抓点成线、启动见效为重点,在全镇全面启动“五村联创”的单项或多项创建活动,重点推进村的创建,村美丽乡村的创建,村满意乡村的创建,村文明乡村的创建,村富裕乡村的创建,村和谐乡村的创建。

二、建设重点

围绕“富裕、美丽、满意、文明、和谐”的目标,建设以实施“五大提升”为重点,实现农民“幸福指数”的较快提升。

一是实施镇园互动提升农民增收能力,创建富裕乡村。

保持现有生猪养殖规模,致力于升级和污染治理,重点培育白菇产业,向规模化、工厂化方向发展,政策扶持温氏养鸡、蔬菜和花卉苗木等相对弱势和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探索农房、林权、宅基地抵押贷款;做大做精消防、木业、机电三大产业,消防要积极挖掘潜力、拓展平台,木业要整合现有基地,做大做强,利用平岗山小企业基地和浙江电工器材厂、纪元电器等大企业搬迁后遗留的人才、设备和厂房,逐步做大机电产业;要开发好等村的农家休闲殿和城游。

二是实施景观美镇提升镇村环境面貌,创建美丽乡村。

要建设最美的集镇,将街打造成农村第一街,以先进的理念来开发街街和街的及新老国道的二纵构成的集镇新区;做的村和村,开展以“八乱”整治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垃圾集中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深化村庄内部及周边、住宅庭院及四旁的绿化、美化,和力争列入市试点,在年内完成空心村整治,其他村在创建期内全部完成;加大对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广零排放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养殖户的监管力度,控制好现有工业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坚决不引进污染工业项目,保护村庄现有水面,恢复河沟渠塘自然功能。

三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创建满意乡村。

在 等村率先在全市建成一批新的农村社区,整合卫生保洁、医疗卫生、放心超市、事务代办、文体公用设施维护等功能,实行统一管理,年内使%以上农户喝上放心水,尽早开通路公交车;加强对礼贤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农村文体俱乐部建设水准;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在%以上,力争全覆盖,五保户进院率达到%,有条件的村成立慈善基金和助学基金。

四是实施礼仪之镇提升群众文明程度,创建文明乡村。

加强对干部、企业主、师生的礼仪教育,深入开展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的“三讲一树”活动,将建设为礼仪之镇;利用城隍庙庙会,筹办首届礼贤文化节,利用“春泥行动”、乡村文化能人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等各种载体,深度挖掘礼贤文化,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弘扬礼贤文化;广泛开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倡导生育文明新风,提升农村整体文明水平。

五是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社会平安程度,创建和谐乡村。

有效实施等载体,提升干部的操作能力,努力将机关团队建设成一个激情工作、快乐有为的高效团体;实行村干部工资浮动评议制,有效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推进工作任务落实步伐,在全镇推广以家门口晒身份、公开栏晒承诺、述职会晒业绩和民主会晒问题等“四晒”的先锋晒场,健全制度、强化监管,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提高村级财务的公开度、透明度;充分发挥城镇综合管理大队的作用,开展“幸福大使”活动,动态掌握农户的信息、诉求,健全安全预防应急机制,抓好生产安全、公共安全为主的“五大安全”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建设标准

根据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围绕“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五个方面,制定创建内容及评价标准(详见附件1)。建设实行“单村创建”和“五村联创”相结合,“五村联创”的单项创建基本分均为分,“单村创建”考核评定得分在分以上的,给予单项命名并授牌;全面完成“五村联创”的,给予命名并授牌,其中考核评定总得分(含基本分和附加指标得分)达到分以上的为精品示范村。实行跟踪复评制度,授牌后,每年度进行一次复评,复评合格的给予认定保牌,二次复评不合格的取消称号。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由书记同志任组长,镇长同志任第一副组长,统战委员、副镇长同志、副镇长同志为常务副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村要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年度工作计划,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力量,努力将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第4篇

1997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以下简称《政策框架》),系统阐述了在发展电子商务(E-commerce )方面的政策和设想。该框架由于具有较完善的体系结构,比较成熟的观点和设想,较好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权威性、先进性和战略性,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的“模版”,并先后被OCE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WTO(世贸组织)认可。

全球电子商务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我国电子商务的兴起,要求我国制定自己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电子商务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它事关21世纪我国企业能否承受国际竞争并发展壮大的问题,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契机,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制定自己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框架的努力从1998年就开始了,是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牵头的。但是,直到今年年初,我们才见到一个被称为《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初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文件,据称,这就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框架的雏形。

那么,中美两国政府在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路、自身角色定位以及具体的政策和战略选择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下面,笔者将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对这两个框架试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一、总体比较

两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有着很多的共同的东西,从附表中可以看出,两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有着相似的结构和体系。很明显,我国的政策框架充分借鉴了美国的已有成果。

两国电子商务发展框架的不同之处在于:

1、水平与成熟度:

这是显而易见的。美国作为电子商务的发源地,有着完善的市场环境和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已广泛的在企业中推行,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也暴露了更多的问题,这使得美国政府制定政策时有着较多的根据和较强的针对性,因此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和较强的权威性。而我国电子商务本身刚刚起步,发展的水平和程度很低,必须由政府加以引导和推动,更何况,《指导意见》仅仅是一个初稿而已,还有诸多原则问题和细节问题悬而未决,因此,二者目前还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2、整体结构与内容:

《政策框架》主体部分分为财务、法律与市场三大部分,我国则统称为发展电子商务所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

《政策框架》专门论述了“技术标准”,而《指导意见》仅在第三部分第六个问题“关于电子贸易的法律和规范”中有几句话提及。《政策框架》系统的论述了技术标准制定的原则(应由市场而不是政府来决定技术标准和其他互操作性机制;技术标准也不应该是强制的),需要制定标准的领域(电子支付,安全性,安全服务基础结构,电子版权管理系统,电子目录,电视会议和数据会议,高速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对象及数据互换),这是《指导意见》所欠缺的。

《政策框架》的“内容”这一章节在《指导意见》则全然没有涉及。“内容”全面叙述了美国政府优先关心的领域(外国内容的比例、对广告的管制、对内容的管制、对欺诈性信息传播的限制、如何定义“煽动性言论”),和美国政府的相关对策。

《政策框架》第六部分“协调的战略”,强调了国际协调和国内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协作的重要性。《指导意见》则没有专门论述。

《指导意见》的第四部分则具有我国特色。它描述了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近期重点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当首先从同政府有关的环节入手,稳步推进;加强政府的示范和引导,通过实施政府信息化,促进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发展政府部门之间的间非支付性电子商务,促进有关部门在电子商务实施中的关系协调,推动管理部门联网,实现商务管理电子化;对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等等。

3、模式和导向:   《政策框架》在第一部分“背景”中就强调“本文所论述的战略的最强烈的动机就是在这种有害的行为站住脚之前预先防范这些行为”,而所谓的“有害行为”是指“政府对Internet加以性质完全不同的和范围广泛的管制”。在第二部分“原则”中,第一条就是“私营企业应起主导作用”。《政策框架》充分体现了欧美的自由市场传统,处处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强调行业自治与自律;处处强调通过谈判和市场主体自主达成的“契约”来解决问题。而政府的作用则被严格的限定在营造一个“可预测的、最简单的、前后一致的商业环境”以保证所有企业可以公平、平等的展开竞争。 “管制”、“政府参与”则被小心翼翼的在严格限定的条件下使用。可见,美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是“企业主导式”,导向是“市场导向”。   《指导意见》则没有明确提出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与导向问题。然而,我们不难看出,《指导意见》处处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要“引导电子商务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应用”,要“鼓励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电子商务”,要“抓好重点领域、行业、地区、企业的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要“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可见,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是“政府主导式”,导向是“国家利益导向”。

这些不同是与两国政府的不同职能、两国不同的治理传统、市场环境和电子商务发展成熟度造成的。 二、具体比较

下面,笔者将就两国政策框架中相同的内容,分七个部分作一番简单比较。

1、税务政策

《政策框架》和《指导意见》都讨论了网上贸易的两种形式,即“网上订购、线下交付”形式和“网上交易,线上传送”形式。两国都认为,前者可以适用现行关税制度;而第二种,中美两国有不同的政策取向。

美国认为Internet是全球性的媒体,网上无国界,鼓吹网上贸易零关税政策;认为对于Internet商务只适用现有的税务制度,而不应对Internet商务开征新的税种。

我国则对网上贸易征税持慎重态度,认为零关税政策对发展中国家有不利影响,税收政策必须保证国家利益。

2、电子支付

中美两国的政策框架都充分肯定了开发安全可靠的电子支付系统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意义。二者都强调政府的政策必须具有灵活性,以适应商业和技术环境的迅速变化。美国政府强调必须系统的让私营企业来参与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政府能理解和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中国政府则强调电子支付系统的问题仅靠市场和企业是无法解决的,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同时,还指出国际电子商务会引起跨境支付问题,必须加强外汇实时监管。

3、知识产权保护

两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都重点讨论了电子产品的知识产权(诸如版权、专利、商标等)的保护措施与政策。鉴于网络域名的注册经常发生对于知名商标的侵权现象,两国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政府认为应建立一个权威论坛来处理和使用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标识符(包括域名在内)的政策问题,建立起一套基于合同的自律体制来处理全球范围内的域名使用与商标法发生冲突的问题,通过国际协作制定Internet域名注册的统一标准。而我国则强调,由于网络域名的不当注册和使用会造成商标侵权,因此,顶级域名必须由政府统一管理,而一般域名也必须由政府授权。

美国《政策框架》分“专利”和“商标”两个部分,较为详细的界定了专利和商标的概念、专利的特征(真正具有新颖性和技术难度的创新)、 存在的问题、有关的原则、政策和解决途径。而我国的《指导意见》则只有简略的原则性意见。

4、个人隐私

美国《政策框架》沿用了1995年10月NTLA(国家电信和基础结构管理局)公布的“个人隐私和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保护与电信有关的个人信息”报告中所提出的个人隐私原则:告之和许可,即数据收集者必须告之消费者为什么要收集个人信息、信息将用于何处、收集什么信息、保护这些信息的措施是什么、提供以及不提供这些信息的后果和可能拥有的任何赔偿权;对于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必须经过消费者的许可。《政策框架》强调,必须在保护个人隐私和保障Internet网上信息自由流动之间取得平衡。

我国的《指导意见》仅简约的提出:电子商务活动中必然会涉及到有关个人的信息收集和使用,这些信息与通常的个人隐私有所不同,既要保护其竞争价值,又要保证信息的自由流动。政府应完善我国的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规范。

5、安全

《政策框架》和《指导意见》都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对于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只有确保在线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政策和技术真正到位,才能真正的保护个人隐私和知识产权,消除人们的担心,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政策框架》着重讨论了作为提供计算机安全的重要工具——密码学的“双刃剑”性质,即:既可以让守法公民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档案,也能被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作为隐匿其活动和阻挠法律授权的调查工作的工具。为保护公众安全和国家安全,美国政府对功能最强大的加密产品实施出口管制,并将采用“密钥恢复”(key recovery)的措施,即鼓励企业和公众将加密产品的密钥放在可信赖的实体处(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私营企业),在进行司法调查时,这些实体将提供解读加密信息所需的密钥。

《指导意见》则强调电子商务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并列举了一系列加强电子商务安全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其中,关于安全认证中心(CA)的建设思路是《政策框架》中所没有的。文件指出:电子商务的安全认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关键,必须统筹规划认证体系的建设,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实行授权管理;各行业、各地区需要建立安全认证中心的,要报请主管部门批准;根认证中心是最高级别的认证中心,必须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建设、授权运行和监督管理;根认证中心按级别对其他认证中心进行认证、授权和监督。

6、法律

《政策框架》将“在Internet网上开展商务活动的‘统一商务法规(UCC)’”、“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都包括在“法律问题”这一个大部分中。在这里笔者仅就“在Internet网上开展商务活动的‘统一商务法规(UCC)’”与我国相关法律规范的构架作一比较。

《政策框架》申明,为鼓励电子商务,美国政府应当同时支持国内和全球的统一商务法律框架(Uniform Commercial Legal Framework),这一框架将确证、认可、强化和促进全球的电子商务交易。美国支持UNCITRAL(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所指定的“模范法”(Model Law)作为制定电子商务政策的国际UCC。同时敦促UNCITRAL和其他国际团体继续工作以制定出“扩展模范法”,以消除电子商务在行政和法规方面的障碍。

我国的《指导意见》则并不打算采用一个国际“统一商务法规”。它只是概括的提出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一些思路:政府将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证,以创建一个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环境;电子商务的规则和法律应包括传统的贸易惯例和指导原则;电子商务的经营者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制定行业规则,加强行业自律。

7、信息基础设施

《政策框架》在“电信基础结构和可互操作性”这一节,列举了美国政府所关心的一些领域:租用专线、本地回路定价、互连、接入和Internet语音及多媒体。美国政府认为,应当鼓励在线服务提供商在合理的和非歧视的条件下去发展最终用户;真正的市场开放会导致更多的竞争和更好的电信基础结构,并且可以降低资费和改善服务。美国贸易代表处将在WTO的谈判中主张开放全球的基本电信服务市场。

我国的《指导意见》对于开放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持审慎态度。它指出: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实施电子商务的必要条件,必须能保证公平合理的接入、低成本运行和获得良好的服务,特别是使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也能参与电子商务;对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设,要进行统筹规划,要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有序和公平竞争;制定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通信资费标准,提供有效的技术和服务,减少地区性差异;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部门应为电子商务企业和增值服务提供商创造一个公平、合理、无歧视的市场环境。 三、结语

本文试着将中美两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框架作一比较,揭示其在内容、结构、原则、思路等方面的异同。制定一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全球化趋势下与国际接轨,又要考虑国家利益的保护。它不可以不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成功经验,找出自己应该努力改进的方向,也不可以不考虑本国的具体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框架制定,需要政府信息产业部门、财政部门、海关、国家安全部门、贸易部门、司法部门等等的通力合作,还需要公众和企业的热情参与。理论界和实务界更要相互配合,对重大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使框架能够构筑在一个更坚固合理的基础之上。 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一、背景

1、电子商务对于人类生活的革命性影响

2、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障碍

3、制定政策框架的基本目的一、序言

1、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和本质特征

2、概述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原则二、原则

1、私营企业应起主导作用

2、政府应当避免对电子商务作不恰当的限制

3、政府需要参与时,其目的也应当是支持和加强一个可预测的、最简单的和前后一致的商业法制环境

4、政府应当认识Internet的独特之处

5、应当在国际范围内促进Internet网上的电子商务二、指导原则

1、政府在发展电子商务中应发挥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

2、应该重视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中的作用,要鼓励企业积极主动的的参与电子商务,同时要求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合法经营

3、根据国家急需、可行性强、效果显著的原则,抓好重点领域、行业、地区、企业的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4、政府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另一方面要求电子商务发展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

5、鼓励积极参与国际间电子商务的合作,推动协调一致的电子商务环境的建立三、财务问题

1、海关和税务

2、电子支付系统(EPS)

四、法律问题

1、在Internet网上开展商务活动的“统一商务法规”(UCC)

2、知识产权保护

3、个人隐私

4、安全

五、市场准入问题

1、电信基础结构和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

2、内容

3、技术标准三、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

1关于关税和税务问题

2关于电子支付和外汇管理

3关于版权、专利、商标、域名等知识产权保护

4关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5关于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关于电子贸易的法律和规范

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指导意见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和利用互联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既能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同时也能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扩展服务覆盖面等。然而,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着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信息泄露与篡改、身份假冒等安全威胁和风险。

玉林市从2004年着手规划基于互联网实施电子政务建设,2005年12月26日起,全市所有部门(包括各县、市、区)均利用统一的平台基于互联网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应用效果良好,得到了国家相关领域领导和专家的认可。2007年,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把玉林市确定为“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试点城市”,机构改革后,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接管。

2008年5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技术委员会根据国家“十一五”信息安全战略研究与标准制定了《基于互联网信息安全标准与研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玉林市作为试点城市,参与了推动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安全《指南》标准的试用研究,验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出标准修改意见和国家标准制定建议。

1成立试点工作机构

根据试点和标准研究与验证要求,玉林市成立以市委书记(原市长)为组长,玉林市长助理兼信息办主任为副组长的试点工作小组。项目在原广西信息产业局、玉林市委市政府以及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专家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借鉴兄弟省市建设经验,精心组织试点工作和标准研究与验证工作。

2明确试点工作要求

基于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试点项目足一个部级项目,意义重大,对全国如何推进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有着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试点工作机构明确了项目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

3制定工作进度表,划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启动阶段;

第二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第三阶段:方案设计阶段;

第四阶段:设备采购、集成与软件开发测试阶段;

第五阶段:硬件设备集成和系统部署升级阶段;

第六阶段: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并完善;

第七阶段:验收总结阶段。

4开展信息安全风险技术检测与《指南》安全指标比对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玉林市电子政务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网络安全以及应用安全两个层面进行测试和分析。

4.1网络安全分析与测试

针对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信息泄露、身份假冒等安全威胁和风险,结合试点工作的要求和标准研究与验证的指标体系,从网络脆弱性、系统脆弱性、应用脆弱性、木马检测性和vpn脆弱性等进行检测。通过测试发现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后提出解决方法,并进行整改与完善。

4.2应用安全分析

通过对系统进行测试以及与《指南》中安全指标进行技术比对与分析,发现玉林市电了政务应用系统实施安全改造之前,在安全防范措施以及技术于段上,大部分都达到了《指南》的要求,但还有两个方面与《指南》相关指标存在较大差距,一个是数据传输安全,另一个是数据的分域存储问题。

为了验证《指南》的可用性和指导意义,提升玉林市电子政务台的整体安伞水平,经过综合考虑,将玉林市电子政务平台在数据的分域存储、分类存放方面做了如下改进:

①参照《指南》对信息的分类管理策略,进一步加强玉林市电子政务平台对数据的分类管理。

②结合《指南》对数据分域存储、分类保护的要求,将各类资源进行深层次分析和

通过对玉林市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的需求分析,结合专家对玉林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项目的具体指导意见,制定了“三分两优~库”总体技术方案:三分:即数据分域存储、安全分区防控、用户分级访问。两优:即优化网络安全环境、优化安全管理策略。一库:即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库。

5试点成效及取得的成绩

5.1全面提升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试点项目主要是从网络拓扑、数据存储、访问控制、应用拓展升级以及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技术进行研究开发。玉林市电子政务系统从2005年12月26日运行至今,网络平台、应用平台设计合理安令,特别是通过优化网络架构后,整个网络更加安全、稳定,服务器、交换机、安全产品、应用软件等连续运行时间达到1450天,34800小时,状态良好。

5.2极大地节约了基础设施投入和行政经费

基于互联网,全市四大班子各部门统一使用一个平台,各用户不需再重复投资建机房、购买软硬件,大幅度降低了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据统计:项目建成共节约投资、办公费和维护费等共约1.1亿元。

①2005—2009年,全市财政投资电子政务建设总资金1135万元,按照传统的专网建设模式建设所需要资金计算,全市市直部门、县(市)区、乡镇等共节约了软硬件投资建设费9130万元。

②每年节约了大量的办公经费和运行维护费。2007-2008年通过试点的实施,全市市直部门、县(市)区、乡镇等共节约了办公经费和运行维护费219o万元,如玉州区一年可节约办公费用70多万元。

5.3探索了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

本项目在一套安全管理平台上部署九大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应用,九大电子政务系统包括:政府门户网站系统、协同办公oa系统、网上审批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群众来信系统、电子印章系统、应用安全管理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整个平台覆盖到全市各部委办局、县(市)区、乡镇、院校及部分企业。利用这一平台,目前玉林全市已经有727个部门建有内部办公oa系统,有65个部门建立互联网站。

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应用互联及办公协同,构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安全的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模式。既有效地降低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费用和维护成本,扩大了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范围,极大促进了电子政务应用的普及和推广,又保障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务办公安全和对公众的开放服务安全,使安全和丌放在互联网环境下达到了有机的协调统一。

①市级和县级:两级政府各部门统一使用玉林市电子政务系统平台,集中管理,分散应用,纵向、横向的数据资源都能可控共享。

②乡镇及村:乡镇通过玉林市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去建设本乡镇的网站和审批、0a办公系统,在硬件、软件上无需额外投入。比如兴业县卖酒镇,积极依托市级电子政务统一大平台,基于互联网打造了集“一网式”政务公开、“一网式”网上办公、“一网式”公众参与和“一网式”监督管理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基层“农事村办”信息化进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该乡镇的领导和七站八所等统一利用oa办公进行办公,同时在网站上提供数据查询,包括所有支农惠农补贴数据查询,农民只要输入自己的户名和存折账号,就可以查询补贴的结果,给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带来了很大便利。卖洒镇直接运用市网站的办事大厅,将各类政务申办事项设计成简易的电脑录入流程,具备上网条件的群众稍加培训可在家自己完成申办,办事部门通过oa办公系统即时接收和审查申办事项后,严格实行以“上门办理”和“下村约办”为主要形式的“约办制”,一次性提前告知群众办事程序和相关准备,一次性接收完群众的申办材料,一次性办清涉及群众的事项,从而实现“农事家办”和“异地办理”,打造政府的“全天候”“一站式”服务。对于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大部分群众,则把农村电子政务与“农事村办”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投入专门资金,建设村服务站、“网民中心户”和镇服务中心,通过强化服务加以解决。

5.4取得的荣誉和成绩

①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测试结论:“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和风险评估,系统运行稳定、安全达到国家试点和《标准指南》要求。”

②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验收专家组总结:“玉林市完成了基于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试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试点取得的经验具有适用性及推广价值。”

③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验收结论:“该课题研究成果对推动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指南》国家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④根据国家科技成果库《查新报告》结论:“除玉林市外,在所查困内公开文献中,集成上述技术特点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未见有开发成功的报道。”

⑤根据广西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意见:“项目整体处于国内电子政务安全保障领域的领先水平。”

⑥总结试点工作组织项目申报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荣获2009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6试点工作的体会

本项目的成功实施,主要得益于工信部强有力的领导、玉林市地方领导的“一把手亲自抓”和专家组的精湛指导以及实施队伍的敬业高效与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

基于互联网,统一平台,充分发挥“一分钱的价值”,实现低成本、高绩效;强调应用拉动、多手段互动,为用户提供方便。创新地提出了“三贴近、三注重”工作需求和“四个有机统一”原则,“五着力”、“五集化”总体设计方式,全力打造经济型、互联型、高效型、无缝型、责任型和安全型的“六型电子政务”,让全社会普遍享受电子政务带来的便捷和实惠,为我国地市级(含以下)政府推行互联网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这里谈几点具体的工作体会:

6.1“三贴近、三注重”

①贴近政府管理创新的主线,注重转变政府职能。

②贴近为民服务的根本,注重强化公共服务。

③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注重促进重点工作落实。

6.2“四个有机统一”

①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②坚持应用与安全的有机统一

③坚持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统一

④坚持示范与推广的有机统一

6.3“五着力”

①着力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②着力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③着力推进政府网上服务和业务协同。

④着力优化电子政务运行环境。

⑤着力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6.4“五集化”

6.4.1建设集约化

玉林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之初就结合了当地的财政实力和实际应用需求,正视与发达地区在资金投入方面的差距,以“甘当吃螃蟹第一人”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魄力确立了基于互联网建设电子政务的策略,因地制宜地确定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目标和内容。’

6.4.2技术集成化

玉林市创设了独具本地特色的可扩展、集成化的电子政务新平台,基于互联网建成了应用支撑平台和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了“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的业务应用”。

6.4.3应用集群化

玉林市电子政务平台以基础平台+应用系统作为基本模式,在提供核心功能和服务的业务支撑平台之上构建应用系统,所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核心功能和服务都通过业务支撑平台获取,各应用系统保持相对独立,业务逻辑问松散耦合,使电子政务平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采用“热插拔”的方式定制系统的规模和功能,目前已成功推出九个具有玉林特色的应用系统。

6.4.4安全集控化

基于互联网建成的玉林市电子政务,始终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问题,采取了多种安全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建设电子政务安全集中控制保障体系。

6.4.5管理集中化

玉林市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化管理工作,明确管理机构、服务人员和资金保障,集中力量管好发展规划、管好基础数据、管好服务维护。

7对推广应用互联网信息安全保障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①玉林试点投入少、效果好、系统运行稳定,信息安全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保障,验证了《指南》对基于互联网建设电子政务的现实指导意义,为在我国适时大范围推行互联网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玉林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成功,也证明了在我国地市级政府(含以下)尤其是全国石山地区、草原地区、海洋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通过适当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推行电子政务是可行的,有效的。

②现今的电子政务系统都采用b/s架构,应用架构较为复杂,安全设备也较多,因此建议结合《指南》对相关技术和安全产品的要求,在《指南》中提供几套系统部署的实例,建议从中规模应用(地市级)、小规模应用(县、部门级)等不同层面给出相应的参考解决方案,让《指南》具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③国内该领域的技术标准比较少。缺乏标准化是制约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希望通过该试点项目的示范应用让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更加重视该技术标准的研究制订。

④国产关键软硬件核心产品的应用占比例不高。国家应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国产化产品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应用。

⑤以“公共服务”为指导方针,不断深化应用,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性电子政务。

⑥基层政府应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