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缓解开会发言紧张技巧

缓解开会发言紧张技巧

缓解开会发言紧张技巧

缓解开会发言紧张技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钢琴演奏;心态调整;放松理论;研究思考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钢琴演奏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凛然且干净的钢琴之音,犹如旷野间叮咚作响的清泉,既能凸显作曲者的心思,又能展现演奏者的情感,亦能陶冶聆听者的情操。只是,钢琴演奏并非仅拥有娴熟的技巧便能驾驭音乐的情感,其还需要肢体与气质的配合,心理与精神的统一,行之有效的融汇情感于乐章之中,才能保证音乐艺术融汇演奏者情感,并深入到聆听者心理。对此,钢琴演奏的情感掌控与心理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钢琴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使其合理掌握演奏的张弛关系,对钢琴演奏的效果凸显意义重大。对此,合理掌控演奏氛围,有效调动现场情绪,利用放松理论来调整自身心态,已然成为钢琴演奏开展的当务之急。

一、音色的收放――钢琴演奏放松理论

钢琴演奏的关键在于融情入乐,由乐生景,借景抒情。因此,确保钢琴演奏充分调动聆听者情绪,灌注演绎者情感,需确保钢琴演奏的流畅与生动。对此,过分紧张或松散的演奏态度与演奏技巧都达不到上述境界,真正符合钢琴演奏要求的演奏模式需充分融合放松理论,实现音色的收放自如。因此,掌握钢琴演奏的音色调节,率先应认知钢琴演奏放松理论。所谓钢琴演奏放松理论,其是指肢体动作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协调、统一、调整与磨合,从而保证心神合一,身心协调。可以说,放松理论的实质内涵注重身体由心而动,消除心理的紧张或身体的生硬带来的演奏不畅,避免技巧的生疏带来的用力过度、演奏空挡、及表演停顿,确保音色的收放,乐章的停启恰当且得体。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卡扎德絮在谈及钢琴演奏中说过:“听清音乐的每个音符,用‘心’弹奏;掌握音节的每个律动,用‘身’感悟。”在进一步诠释此发言时,卡扎德絮表示,钢琴演奏并不是单纯的技巧比拼,其还需身心的高度契合,充分融合音符于思想的每一个环节,尽情的渲染情绪入乐章之中,可以与前人不尽相同,但要确保音色的张弛与力度。该解释与放松理论不谋而合,借由此可知,放松理论于钢琴演奏中具备很好的理论基础,众多演奏者将放松理论贯通于钢琴表演之中,望借助放松理论来平衡演奏中的紧张与放松状态,打破二者互为矛盾的本质,令其合二为一,从而达成自然与紧张契合,身体与心灵统一。

二、演绎的瓶颈――钢琴演奏紧张成因

放松理论应用与钢琴演奏之中,可保证钢琴演奏声情并茂,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同时,抒发演绎者的情感。然而,现实的钢琴演奏中,演奏者难免出现紧张及焦虑等情况,其不仅影响演奏的整体效果,而且容易打击演奏的者的自信。对此,本文分析钢琴演奏中的紧张成因,具体可包括以下两点:

(一)身体的紧张

钢琴演奏的基础条件是技巧的娴熟,拥有精湛的技巧将可以保证钢琴演奏更加流畅且连贯。站在技巧思维上考虑身体紧张的成因,技巧的缺失是极大的原因之一。其实技巧的缺失并不单单指基础知识不牢固,练习钢琴的演奏者都应知道,钢琴演奏看起来华丽且万众瞩目,但其对体能的要求却超乎常人想象。快速的音符变动,连续的手指换位,促使钢琴演奏者无论是于舞台上表演,亦或是在平日的练习中,其手臂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肩膀酸疼,手臂酸麻的现象常有发生,不仅桎梏了钢琴演奏者的表演发挥,还造成音色生硬或乐曲不连贯等现象。总体来看,钢琴演奏者的肩膀、肌肉与关节负荷过大,影响了演奏者自如操作手臂及手指,乐曲演绎自然不会流畅。此外,造成演奏者身体紧张的另一原因与身体状态有直接关系,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者的身体状态不佳,同样可造成其身体上的紧张与局促,无论是头疼脑热、还是精神萎靡都会影响演奏者的表演与发挥,并为其身体带来压力,形成紧张情绪。

(二)精神的紧张

与身体上的紧张相对,精神上的紧张则更多的产生于对公众的恐惧、不安与自信的缺失。可以说,身体上的紧张来自于外力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则来自于演奏者自身。分析实际的演奏场所,其无论是万众瞩目的大会礼堂里,还是熙熙攘攘的十字街头,亦或是宾朋满座的家庭聚会,环境的复杂与人数的增长都将成为演奏者精神压力中的一环。诸多演奏者必须面对并克服聆听者的视线、耳语与神情。经验丰富的钢琴演奏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自信心,因此可能会调解心理的紧张,以笑容与娴熟的技巧来引领聆听者去感受乐曲的美妙,但这对涉世未深的演奏者而言,则是十分严峻的考验。自身是否有自信立于聚光灯下,聆听者是否愿意倾听自己的乐曲,无数的疑问会堆积于其思想中,从而构成其精神上的压力。

三、自然的张弛――钢琴演奏放松调整

针对身心上的压力成因,钢琴演奏融汇放松理论,打造科学的调整方案,引导演奏者调整身心上的紧张情绪,促使演奏张弛有度,才能保证钢琴演奏的效果,从而培养出合格的钢琴演奏人才。

(一)演奏前的“紧张”热身

钢琴演奏需要具备充分的体力,并且保证演奏过程中身体状态可跟上演奏的需求。因此,在演奏开始前进行热身,保证手臂机能被全面唤醒,对消除上台紧张而言意义重大。对此,本文总结切身实践,认为钢琴演奏前的手臂热身应围绕“紧张感”营造。例如,演奏者在上台表演之前,先活动手臂与手指,慢慢唤醒肌肉细胞,逐步适应弹奏条件。最好的热身方法是利用增加掌心重量来逐步唤醒肌肉,可循序渐进的叠加书本等重物在手心之上,令肌肉通过负重来逐步觉醒。此外,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曲目来弹奏,选择节奏缓慢或者自己将乐曲缓慢弹奏,一点一点令手臂与关节适应演奏状态,一步步唤醒肌肉组织,令其达到备战状态,从而更能配合演奏者的需求,在接下来的钢琴演奏中完成演出。

(二)演奏外的“紧张”调解

钢琴演奏是兼具体力与技巧的艺术门类,为保证钢琴演奏时身体的状态达到最佳,技巧训练必不可少,体能锻炼亦不可缺。对此,本文总结自身经验认为,钢琴演奏若想达到张弛有度,充分思考“自然的紧张”原理,将平日技巧训练以科学且周密的时间排列十分必要。注重技巧理论的贯彻,应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课程融合,从指法、手腕运转与肩膀幅度等方面优化钢琴演奏者的弹奏技巧。举例来说,理论上钢琴演奏中手指是处于绝对放松的状态,让手指明确何为放松便至关重要。因此,手指训练中让演奏者抬起双手,放松手指,并令关节给予其力量,由此令手指明白理论中放松状态的感觉。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触键的感觉,应对不同音节,将情感灌注其中来发力,便能更好的抒感,融汇思维于音乐之中。当然,除了技巧训练融合理论与实际之外,钢琴演奏者的上肢锻炼也必不可少。并不是要求钢琴演奏者具备匹敌于人的臂力或腕力,而是令演奏者具备更好的上肢力度来应对整场钢琴演奏。对此,体能锻炼应配合演奏技巧的训练,行之有效的将腕、肘、指相互协调,从而实现张弛有度,“前张后弛”的最佳状态。例如,利用演奏三和弦练习来训练掌、腕及指关节的力度;利用高抬指训练、反复弹来训练手臂、关键、手指间的契合。可以说,经过反复的训练与科学的搭配,让钢琴技巧融于演奏者的身体之中,将可以确保消除身体紧张,令其于台上演奏时如鱼得水。

(三)演奏中的“紧张”调整

消除身体紧张的前提下,进一步放松演奏者身心,精神素养的强化训练便必不可少。对此,本文认为,调解演奏者心理的最佳方法可从两个角度出发:

其一,加强演奏者的心理素养。演奏者之所以存在心理紧张的原因,其对自身情感的掌控不佳是最根本的情况。对周围环境的不难,对聚焦人前的心理准备不足造成了其心理紧张的情况产生。对此,本文通过自身的经验总结,认为心理掌控的科学方法应从自信培养方面入手。经过技巧训练而对自身的技巧有所自信的基础上,应更加相信自身的演奏能力与演奏实力。对此,演奏者应运动自我暗示、自我表扬与自我认可的方法,肯定自己的成长并相信自己的进步。对此,总结临场表现尤为重要,针对自己已经做出的表演进行审视,客观认知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成长,是否比之前表现的更好,利用找寻自己的闪光点来加强自信心,从而稳步前进,行之有效的培养自己的心理素养。此外,加强自信的其他方法还包括气质的培养与学识的丰盈,不仅关注与音乐本身,文学、美术、天文、地理,凡是都有所涉猎,开拓自己的眼界,增强自己的感性思维,同样有助于收获肯定并借此建立自信。

其二,熟悉演奏的周遭环境。加强演奏者自信的另一方法是令其尽快熟悉周遭环境,便于其不因为场地的不熟悉而有所畏惧。可以说,环境的熟悉对减轻心理压力而言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率先了解钢琴演奏的基本情况,对周围环境、欣赏人数量,以及演奏前后的节目安排进行熟悉,便于其更合理并科学的构架起自己身处的环境,借由尽快熟悉周围事物消除紧张心理。此外,对于自己选择的乐曲的特征、创作背景与作者情感进行熟悉,同样可令自身更好的带入到音乐情感之中,便于其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融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忽视周围人的视线与议论,以此来消除紧张情绪与紧张心理。

综上所述,融汇放松理论入钢琴演奏之中,是确保钢琴演奏充分的放松,又在情感的牵引下实现张弛有度,利用缓解身体与心理紧张来确保钢琴演奏获得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宗晓庆.《论钢琴演奏者的演奏准备及舞台演奏中的心理素质问题》[D].《中国音乐》,2014,07:135-143.

[2]李仙娟.《钢琴演奏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演奏心态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7:189-190.

[3]周为民.《生命之音的律动――浅谈钢琴演奏的心理学调整与情感抒发》[J].《中国音乐》,2015,02:149-153.

[4]林峰韵.《论钢琴演奏中的艺术想象力》[J].《大舞台》,2015,12:112-114.

[5]刘为民.《有效解决钢琴临场演奏时紧张情绪的几点建议》[J].《青春岁月》,2014,04:156-157.

缓解开会发言紧张技巧范文第2篇

语音室语言的物质材料,是语言具有客观存在的物质外壳,正是通过这个物质外壳,人们才能够顺利地相互沟通。离开了语音,词汇不能存在,语法无从体现,语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英语语音中的元音音素是体现发音音乐美的亮点。与其他外国语相比,英语的元音特别多,再加上能与元音责任编辑:张倩杨清,伊春职业学院教师。一起构成音节的辅音,就使英语的音乐美在语言表现力上更具优势。它具体体现在加强重音、延长音长、语音节奏、语调及停顿这几个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注意这几方面技巧的使用,使学生充分体会英语语言之美,使教学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使语言产生内在感染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二、形象语言

语言的生动形象能给人以耳闻目睹、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所讲授课文中语句的情感,教师应充满感情地用形象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语句的情感。只有老师把事物描述得栩栩如生,使学生在头脑的想象下,能够快速地进入角色,体会到情节中的感情,并更进一步的思考。所以,形象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着学生在外语知识的海洋中探索。

三、幽默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体现出老师对知识谙熟掌握后的随心所欲的组织,体现的是教师的智慧,因为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之一。幽默的英语教学活动,可以使英语在枯燥的记忆中,掌握有效的方法,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首先,幽默能使学生松弛紧张感。幽默可致笑,而笑在生理研究中证明是有益于精神和生理放松作用的。获取知识需要紧张感,但是课堂连续90分钟的紧张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如果教师不时地给学生造些幽默的句子,引学生发笑,他们的紧张情绪会得到缓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幽默可解除疲劳。长时间地保持统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学生长时间的学习,注意力肯定要分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除学生的疲劳,教师可以发挥其幽默的教学才能。

四、结语

缓解开会发言紧张技巧范文第3篇

滚石按摩

技术支持/北京威斯汀天梦水疗中心

由Matthew Murdock先生研发的滚石按摩,是借助加热后的珍贵宝石,通过使人深度放松的瑞典按摩手法达到重塑肌体平衡,复苏身心,帮助自体生热并活力焕发的水疗项目。滚石按摩的创始人Matthew Murdoch先生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过个水疗馆担任水疗专家,拥有八年多的实践经验。他对创新水疗技法有独到的见解,并一直为全球不同顶级水疗中心提供专业水疗培训。滚石按摩是一种针对情绪、精神和身体困扰而最新研发的水疗疗程。客人可以在全世界的天梦水疗中心享受这项服务。

疗程特色:

在疗程中,经由按摩师介绍宝石的功效,客人按照自身状态选择合适的宝石,使用加热后的宝石更具放松效果。按摩师会给客人使用获得专利的水疗器具配合热石进行细致、柔缓的身体调理按摩,按摩后客人可悉选一块自己喜欢的宝石作为纪念。

TIPS

滚石按摩配备四种不同的珍贵宝石,分别是赤铁矿石,猫眼石,玫瑰石英和方钠石。这些蕴涵着来自地球能量的宝石,可有效缓解身体相关部位的不适感。

赤铁矿石:消除紧张感,减少疲劳,舒缓神经,增进睡眠。还能帮助了解自身状态并且促进血液循环。

猫眼石:缓解神经紧张,提升判断力,增强注意力。带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促进感官敏锐度。

玫瑰石英:提升平衡感,敞开心胸,接受关爱。充分感受安宁与放松,赶走疼痛和焦虑,体验无限愉悦。

方钠石:明神醒脑,还原内心宁静。聪慧智力,提高沟通力,回归真实。

运动按摩

技术支持/Anantara Spa

奥运盛世期间, 享受阳光,享受运动,也带来了运动而引发的一身疲惫。这时不妨远离都市, 来到长城脚下的Anantara Spa感受一种全新的“活力奥运”体验,这种体验能让你在运动之后得到极致的放松,让肌肉在紧张之余通过理疗师的按摩,获得彻底的放松,以便发挥出更好的运动状态,同时,做按摩的时候也能在超凡静谧的长城脚下,观远景、品清茶,追寻属于身心的完美平衡。

按摩特色:

用鲜奶泡脚是这个疗程的第一个步骤,足部舒适了,会让整个人都神清气爽。按摩师会轻柔地为你洗去脚部的污垢,并仔细按摩脚踝。而后俯卧,按摩师用由新鲜的咖啡豆和天然火山石粉混合而成的材料,均匀柔和地涂抹于全身。这种咖啡角质护理,不仅可以去除干燥肌肤老化角质,同时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激发人体活力和能量,被按摩时,丝丝咖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宛如沉浸在咖啡豆的海洋里,而咖啡又是很好的解乏之物,光是闻一闻,就可以心情舒畅很多。之后将近90分钟运动按摩,会让你体会到这里按摩师独特的按摩技巧,让你的肌肉一步步告别酸痛和紧张,最后松弛舒畅起来,特别适合平日生活节奏较快的人群,是一种深层组织按摩。按摩油,也是Anantara Spa特别调配的精油,混合着橘子,姜和丁香,可以缓解肌肉酸痛。整个疗程历时2个半小时,做完时顿觉身心的舒展,也体验到无与伦比的放松和轻盈。

海洋之贝按摩护理

技术支持/ LeSpa

得益于冷暖海洋之贝的催眠式舞动,此护理精心为宾客打造出令人心醉的面部及身体按摩。灵巧的贝壳通过理疗师之手在宾客的肌肤上掠过,将紧张一扫而光。精选完整的贝壳和精美的海螺壳,铺陈于背后,会感到舒心的清凉,让人瞬间感受到海洋带来的魅力。

按摩特色:

美容师会在顾客沐浴后,在背部的相应穴位,放置海螺,以刺激到穴位,产生冰冷感触,而后美容师会用双手持贝壳,从肩部到手臂,从颈部沿脊柱来回游走,用贝壳的质地,传递按摩的力量,让肌肤在清凉中,体会按摩力道均匀而平稳地传到皮肤上。没有生硬的按摩接触,有的是贝壳和海螺带来的奇妙感受。冷与暖感受的交响辉映,也使得该疗程与众不同,能达到十分理想的舒压减压的按摩效果。

巴蜀印象

“四川”在文字上意为“四条河流”,巴蜀这片汇集着灵气的土地以大熊猫及其特有的自然风光而远负盛名。来源于四川带来的灵感,此护理帮助平衡宾客的阴阳之气。两名技师和谐地集中其全部精力同步为宾客提供神奇的足底反射按摩与香薰全身按摩。此护理将带给宾客终极舒缓感悟。

缓解开会发言紧张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沟通技巧;失语;神经外科

语言是感情交流的工具,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护患交往的桥梁[13]。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以此取得彼此间的了解、信任[4]。在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因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等所致的失语病人。恰当运用语言及非语言交流,能稳定病人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此,笔者重点探讨与意识清楚的失语病人的沟通技巧,以满足失语病人的需要,促进病人康复。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失语病人36例。入选标准:发病前无明显的智力或理解障碍、无明显的视听缺损、意识清楚、检查合作的失语病人。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7岁~65岁,平均37岁;大学8例,中学12例,小学10例,文盲6例;颅内肿瘤致失语5例,高血压脑出血致失语14例,脑外伤致失语12例,高颈段损伤致失语5例;运动性失语8例,感觉性失语12例,命名性失语3例,混合性失语6例,气管切开引起的语言障碍7例。wWw.133229.Com

2 方法

针对不同的病人及不同的失语类型,分别采用语言交流、自制图片、提供写字板、自编手语暗号等方式与病人沟通[5]。在出院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检查病人是否能表示基本所需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在与病人进行沟通时,应始终面带微笑,态度诚恳,做到理解、尊重病人。

2.1 语言交流 在与失语病人进行语言交流时,不要以为他们存在交流困难而不予理睬,理解、尊重他们。在交谈时说话速度要慢,最好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词语,一次尽量只问一个问题,多给他们考虑的时间,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此法适用于运动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病人。

2.2 自制图片 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卡片,如洗脸、刷牙、体位、喝水、吃饭、大便、小便、吃药、查房、输液、疼痛等,病人可根据需要指出想要做什么。同样,护士需要病人配合时,也可指向相应的图片[6]。此法适用于运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病人(存在四肢瘫痪的病人除外)。

2.3 提供写字板 针对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病人,能够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并且愿意通过文字书写的形式与人交流,可以使护理人员较好的与他们沟通,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疾病介绍、康复护理,增强病人自信心[7]。此法适用于运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气管切开引起的语言障碍病人。

2.4 自编手语暗号 针对失语病人的言语沟通障碍,自编成一套简便易行的手语暗号,如伸大拇指表示大便,伸小指表示小便,手拍头表示头痛,手指嘴唇表示口渴,张口表示吃饭,手掌上下翻动表示想翻身,手掌在胸部来回移动表示胸闷,手掌在腹部来回移动表示腹胀等,反复向病人讲解这些动作,直至病人能记清,使病人能生动表达所需,让护士及家属及时领会,使病人在日常生活上能与家属和护士顺利沟通,从而满足身心需要。

2.5 面部表情的运用 护士与病人家属共同讨论面部表情表达的内容,并教会病人,使其基本掌握。如舌头舔唇表示口渴,口唇微开似吹口哨状表示小便,口唇紧闭后拉似“嗯”状表示大便,半张口表示饥饿,皱眉表示头痛,闭眼表示睡觉等。护士及病人家属通过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能掌握病人的基本所需。此法最适用于四肢瘫痪的失语病人。

3 结果

病人出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6例失语病人中有31例病人能基本表达所需,34例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有5例病人表示沟通仍存在困难,仅能通过眨眼或摇头来表示是或否,5例均为高颈段损伤致四肢瘫痪病人。

4 体会

神经外科病人失语发生较突然,病人往往不能接受失语的现实,而失语的恢复较缓慢。病人住院过程中与护士有效的沟通是其迫切的需要,良好的沟通是护士了解病人需要的前提。护士在与失语病人进行沟通时,要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失语类型,采取不同的沟通技术,了解并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而且能促进病人的病情康复。通过出院病人调查表,重点了解了失语病人在住院期间与护士的沟通情况,结果31例病人表示能基本表达所需,34例病人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在与失语病人沟通时,护理人员经过必要的培训,并且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外界的干扰;②始终面带微笑,给病人亲切的感觉;③保持耐心,尽量使用简单的词句;④给病人一定的思考时间;⑤引导病人保持谈话的主题等。护士要做到言语得体,同病人家属交谈时慎重,不要在病人面前议论病情。对紧张、焦虑病人要向其适当介绍病情、诱发因素、治疗成功的例子,使病人消除焦虑情绪。对于消极的病人应有计划地安排病人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享受阳光,呼吸新鲜空气,转移其注意力,舒畅其胸怀,使病人对生活充满信心。针对依赖性强的病人,护士要多接近他们,多做健康宣教,同时强调其主观能动性作用,使病人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在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的失语类型,选择不同的沟通技术。提高沟通技巧,使病人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术,能够表达自己的身心需要,方便与护士或家属沟通,也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康复。

【参考文献】

   [1] 吴秀珠.护患沟通技巧[j].全科护理,2009,7(12a):31673168.

[2] 刘付玉荣.浅谈护患沟通技巧[j].全科护理,2009,7(11b):29832984.

[3] 王肖红.浅谈护患沟通[j].全科护理,2009,7(7c):19541955.

[4] 孙凤琴.护士与病人沟通的技巧[j].全科护理,2009,7(4b):1005.

缓解开会发言紧张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教师 朗读 朗读教学能力 朗读技巧

引言

朗读是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性活动,其本质是朗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运用朗读的方法进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它既是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的传统法宝,对于发展学生语感,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都有重要价值。正是基于对朗读教学的价值与功能的正确认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各学段的朗读目标都明确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这无疑对语文教师的朗读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农村语文课堂上,教师只讲不读,不会朗读,不能指导学生朗读几乎是一种常态。面对语文新课程,农村语文教师亟需提升朗读教学能力。

一、农村语文教师朗读教学能力缺乏为哪般

(一)普通话语音基础差

普通话是我国法定的教学语言,也是朗读的通用基础语言。农村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他们早期的师范教育不设置教师口语课程,很多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普通话课程,普通话语音基础较差。笔者曾经给广西西南地区的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师做过几期关于朗读教学的“国培”授课,发现许多老师普遍存在翘舌音发不出、舌尖前后音分不清、儿化读不出、轻声不会读、变调无意识、四声调值低、方言参杂多等问题。由于语音的缺陷,教师们羞于开口,缺乏朗读自信。

(二)缺乏朗读的基本知识

朗读作为一种再创造活动,涉及到文字、视觉、思维、情感、气息、声音等,朗读者需要披文入境,依境悟情,以心体情、以声传情,这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没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及对朗读的内涵、价值、技巧等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无法示范朗读,也无法恰当评价和正确指导学生朗读。由于农村教师职前教育的先天不足和日常教学的朗读历练不足,教师的朗读知识明显缺乏。

(三)朗读的外部支持条件不足

首先是缺乏普通话朗读语言环境的支持。操方言用俚语是农村社会的日常状态,嵌杂在村落中的学校当然不能遗世独立,自成话语体系。学校除了保证普通话的课堂教学语言地位外,师生课下交往交流主要还是方言。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并不冲突,但在客观上不能支持形成良好的朗读及朗读教学环境。其次是农村学校朗读的资源条件缺乏。师生赖以借鉴和学习的朗读影音材料、多媒体设备相当匮乏。再次,教师提升朗读水平的渠道不畅。近年来随着“国培计划”的实施,农村学校教师也常有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但培训者对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了解不足,培训内容极少有关于普通话和朗读教学的培训专题。

诸多原因导致教师不能朗读、不敢朗读,语文课堂以琐碎分析代替琅琅书声实际是农村教师朗读底气不足、朗读能力缺乏之下的无奈选择和现实逃避。

二、农村语文教师朗读教学能力从哪里来

(一)从朗读教学的基础力中来

第一,回炉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在国家规定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已历数十年的今天,还提出要对语文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这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但却是农村教师的现实需要,尤其在拼音教学上,教师们存在诸多困惑,亟需答疑解惑、纠偏匡正。如,方言语境下的z\c\s和zh\ch\sh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辨别和掌握,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儿化词的“三字两音”卷舌处理等。利用“国培”,设置面对农村教师的普通话专项培训,既帮助解开拼音教学的种种疑难,又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为农村教师朗读教学储备基础底气。

第二,增强文学素养,提升教师作品理解感受力。朗读是朗读者个性化地表达和输出作品思想情感的过程。理解是朗读的基础,感受是理解和表达之间的桥梁。朗读者的作品理解力和言语感受力决定着朗读表达和输出的正确性和感染力。提高教师的这两种能力,一方面要坚持传统的阅读鉴赏法,诸如,知人论世,捕捉文脉,分析语言、体悟情感;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坚持阅读,丰富阅读积累,增强阅读体验,为理解作品,深度把握文本积聚用之不竭的“精神底气”。

第三,自主研修,掌握一定的朗读表达技巧。朗读技巧“为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所应遵循、可创造的合规律性要素”,是朗读的“媒介物”。[1]“朗读的奥秘就存在于朗读技巧与文字作品的紧张关系(张力)之中。”[2]运用朗读技巧实现书面文字向有声语言的转变,朗读者朗读的个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挥,从这个意义上看,没有朗读技巧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朗读。朗读技巧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值得注意的是,朗读技巧并非万能,它必须贴着语言文字行走,否则易沦为“矫情做作”的语音游戏。朗读语感形成的长期性和个性化特点及农村学校的环境决定了农村语文教师学习和掌握朗读技巧更多时候需要结合个人特点及客观条件,灵活安排,自主研修。

(二)从朗读的教学应用力中来

教师朗读的教学应用力主要体现为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力。教师的朗读能力为朗读教学准备了根本性条件,但推己及人,需要结合语文特点、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和恰当运用。

第一,朗读教学层次和目标设计。农村学校阅读教学偏重“讲”和“问”,为了避免教学方式单一、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间或安排朗读,但往往为读而读,目标不明,缺乏层次。事实上,语文课标对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既是朗读整体水平的层级目标,也是单位课堂里朗读教学目标的层次指引。“正确”为疏通性朗读,基本要求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读顺文章;“流利”为理解性朗读,要求恰当断句,抓住文脉,读懂文意;“有感情”为欣赏性和体验性朗读,要内化语言、展开想象,进入角色和情境,朗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朗读字字含情,声情并茂。如:高鼎的《村居》,如果教学过程设计四次朗读,初读为正确把握“长”“拂”“堤”“鸢”等易错字基础上的“读顺”;再读则是正确断句基础上把握节奏和抑扬的“读通”;三读是读出文字中的影像、画面的“读透”;四读则为我入诗境,诗情移于我,我不辨实境、诗境的“读迷”。

第二,朗读教学的体验性和想象性引导。朗读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有感情地朗读”,关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标的阐释是“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阅历有限,走进作品,与作者对话交流需要教师铺设台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调动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读出形象、读出情味、读出神韵、读出个性。著名教师王崧舟在《普罗米修斯》的授课中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层层深入,带领学生去想象和感受作品中那人那景那情:“你听骨瘦如柴的人类在呼唤――惊恐万状的人类在呼唤――瑟瑟发抖的人类在呼唤――普罗米修斯来到了人间,当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想什么?” 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被点燃,并与作品的情感融合,产生对普罗米修斯博爱胸襟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敬之情,进而将这种情感表达诉诸于声情并茂的“朗读”。

第三,朗读教学的朗读基本技巧渗透。学生朗读入门要求不宜过高,应以“读出作者”为基准,在阅读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朗读的基本技巧。一要把握节奏。节奏是“由作品生发的朗读者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分为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紧张型六类。[3]节奏具有整体性特点,并以语速为外显因素,学生初步理解文本即可判断,是朗读技巧中易知易懂内容,故往往是朗读指导的切入点。如,洪镇涛老师上《天上的街市》一课,朗读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确定该文的朗读节奏。其次,辨别重音。重音指“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是某个音节” 。[4]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并抓住动词谓语、修饰语、对比词、比喻词、夸张词、特殊意义词去理解语句目的和语句情感,从而为学生提供把握重音的抓手,避免平均用力,缺乏主次。第三是体会语气。语气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是通过声音表达出来的语句,“气”是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气息状态,语气是语句中的“形”与“神”的结合体。朗读中“气声情”的关系相当紧密,主要表现为:喜则气满声高、悲则气沉声缓、爱则气缓声柔、憎则气足声硬、冷则气少声淡、惧则气提声抖、怒则气粗声重。[5]把握这几种语气对于学生披文入情,依情寻声,用气托声,气声传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从朗读教学的支持力中来

1.借助语文实践活动。朗读是语文实践教学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仅局限于课堂,其对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升朗读能力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以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为特征,通过多元化方式拓展语文听说读写的实践学习渠道,将朗读置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大舞台,学生在“做”中体验朗读,感悟朗读,提升朗读能力。当回归阅读教学课堂时,朗读教学因学生的朗读实践积累而绽放新的精彩。

2.营造乐读氛围。自上而下营造爱读、乐读的班级和校园氛围对于朗读教学能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由外而内的注入式影响。学生在一个整体氛围中感受朗读的美好、诱发朗读的激情、学习朗读的知识,进而进入朗读的情境,登攀朗读的高峰。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示范引领,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朗诵会、读书会以及诗文鉴赏活动;另一方面,学校要将经典诵读、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

3.变革语文评价。在“重读写、轻听说”仍大行其道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下,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还是个悬空的问题。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口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被动等待评价制度落地,才去考虑学生的能力生根,而应遵从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语文评价新方式。笔者认为,将语文朗读能力作为学生语文成绩的一部分纳入语文评价,是促进学生重视朗读、推动教师谋求朗读教学有效的有力推手。语

参考文献

[1][2]赵介平.朗读的魅力:语文教师实用指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