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保培训管理制度

医保培训管理制度

医保培训管理制度

医保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今天召开**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的精神,研究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讨论修改我省开展专科医师培训的有关政策性文件。在此,我首先代表省卫生厅和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向各位委员和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我省扎实稳妥地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情况

**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课题研究,对我国专科医师的需求状况、培养模式、培养标准、筹资机制、考核与评价、准入立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在研究和试点工作基础上,成立了“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启动了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吴仪副总理在**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立起我国的专科医师制度,这将是卫生系统会议几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卫生部于**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工作会议,并试评了协和、友谊2所医院,从而正式拉开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序幕,10-12月,又先后实地评审了**、湖南、浙江、湖北、山东、辽宁、黑龙江、上海、四川等省书面审查合格的培训基地。今年3月30日,卫生部在北京又召开了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会议,同时卫生部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并委托中国医师协会举办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养高峰论坛”,蒋作君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肯定了近年来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全国要稳步推进这项工作。

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早,普及面广,基础较好,培训质量较高,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自1996年开始,我省认真实施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卫教发[1993]第1号)、《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等文件,印发了《**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制定了《**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文件。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我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铺开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规定1993年及以后医学本科和专科毕业分配在县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住院医师均要接受正规化培训,同时规定凡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临床住院医师必须经规范化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后,方可申报评审主治医师。同时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行六个统一: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各专科培训细则,统一培训基地标准,统一学分和赋分办法,统一考核办法和考核登记手册,统一培训合格证书,保证培训质量。为了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领导,我省还成立了**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公室。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2002年开始,我省在部分医院积极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将住院医师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经过三年二级学科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后,实行二次就业,大大激发了住院医师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培训质量,为推行专科医师培训打下了良好基础。

到目前为止,我省共有255所医院的1553个二级学科被认可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开展培训的学科有24个。全省共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共8503个。

去年,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7号)要求,我省高等级的综合医院积极响应,全省有48个单位向省卫生厅申报了612个培训基地,经过初审,我厅将初审合格的438个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向卫生部申报,占全国申报总数的1/7,数量最多,资料最齐全,受到卫生部肯定与表扬。11月1-5日,我省首批9所医院153个基地接受了卫生部的实地评审,其中,137个获得通过,达标率为89.5%。由于我省在专科医师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工作出色,今年初,卫生部已正式批准我省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试点省(目前只有**、北京列为全国试点省、市),卫生部要求我省积极试点,在全国先行一步,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摸索经验。所以我们重任在肩,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不辜负卫生部对我省的期望,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二、充分认识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突出强调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坚持制度创新,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提出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重大举措和目标任务。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加快完善有利于人民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年重点抓好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和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等四件事情,抓紧制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努力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

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领导指示精神,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高强部长在今年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将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一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二是建设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三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四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同时确定了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即围绕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着力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着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着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切实加强了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并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把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部署。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先后部署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农村卫生站、卫生院建设,大力发展城镇社区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别令人振奋的是,今年我省仅省级财政就将增加卫生投入超过60%,总额近20亿元。卫生工作正面临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

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员队伍,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为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三、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执业医师是在第一线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人才兴,医院才兴;人才强,医院才强。当前,在推进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面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们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目前,广大农村和社区卫生人才缺乏问题严重,如何为基层培养适宜的卫生人才,使他们能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是建立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我们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在大中城市中,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实行有效的规范化的培训,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截止**年底,我省已有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1.8万人,长期以来,这支医师队伍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提高我省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尽如人意,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主要呈现为“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发展不均、良莠不齐”的特点,分析其成因,除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外,我省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缺乏社会化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养制度是重要的原因。

为加强住院医师的培养工作,我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我省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还存在较大缺陷,已有的培训要求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培训工作覆盖面小,发展很不平衡,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实际需求,与国际医学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惯例也不相适应。

为完善我国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和规范医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课题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在研究和试点工作基础上,成立了“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我省也在去年10月成立了**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启动了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加强对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根据卫生部等部门的研究证明,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完善我国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医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临床医师不仅需要掌握公共基础和医学基础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伦理、人文等知识,而且必须接受严格规范的临床技能训练,具备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借鉴国际的有益经验,加强临床医师的临床能力培养,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建立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四、积极探索与实践,积极推进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建设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涉及专科医师培训、管理和准入制度的建设,范围广,内容多,政策性强,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积极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目前我们主要研究和探索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在此,对下一步的试点工作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以加强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医师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在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加强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服务水平”这一核心,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精心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各专科培训标准。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医师,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是衡量和检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最终标准。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培训对象的人文社会知识和医德医风的培训和教育,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良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二)建立健全培训与管理制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这次会议,我们准备了《**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办法》和《**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草案,希望大家认真讨论和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切合实际,目的是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各试点医院和培训基地在试点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领导,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注重培养质量,这是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坚持培训目标和规范培训过程,要开好头,起好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要研究制订适宜的切实可行的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和考试考核工作,要把优秀的医生作为专科培养的师资,保证培训工作扎实、健康的向前推进。全省实行“六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招生办法、统一考核考试办法、统一保障,统一发证,保证培训质量和本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指导与监督,稳步推进培训试点工作

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研究、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的职能,积极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研究,逐步制订完善各专科医师培养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总结经验,稳步推进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今年先在已经通过评审认可的9所医院先启动专科医师培训招生工作,下半年召开全省专科医师培训启动会议,部署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准备把专科医师培训扩大至积极性高、基础和条件好的三级医院。从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开始,再逐步扩大至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以自愿为原则,试点阶段不下达申报指标,不作硬性规定。为加强督导,省成立由管理专家和专科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省医师协会要协助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做好专科医师培训的事务性工作,发挥专家优势,共同为建立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做出贡献。

(四)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培训工作可持续开展

医保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通讯作者:朱珊

【摘要】 目的 构建传染病医院整洁、舒适、安全的就医和工作环境,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根据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传染病区的工作特点,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2种方式对保洁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结果 医院环境更加整洁、安全,并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论 传染病医院保洁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传染病; 医院感染; 保洁人员; 规范化培训

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专科传染病医院,如果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因此,控制医院感染是传染病医院感染管理的重中之重[1]。保洁不仅仅是保持各个病区及门诊环境的清洁,更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对保洁人员进行必要的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根据保洁人员的自身情况与传染病区的工作特点、性质,不断摸索和改进,在保洁人员培训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训制度和具体操作规范,现报告如下。

1 保洁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1.1 文化程度低 笔者所在医院的保洁人员大多来自农村,多为女性,大都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年龄偏大,缺乏卫生知识等,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1.2 缺乏系统性的清洁、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在上岗前缺乏系统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不了解清洁、消毒的目的、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项,对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等观念淡薄,无菌意识概念模糊,不知道消毒液的配制及使用方法等。

1.3 自我防护意识差 自我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薄弱。在工作别是在清除感染性垃圾时,不注意自身保护;洗手不及时和不规范,洗手技术重视不够,洗手知识普遍掌握不足[2];对锐器伤后正确处理伤口等方面知识缺乏。

1.4 人员流动性大 因保洁人员均为临时用工,工作量大,长期接触污物,且工资待遇低,易产生不稳定情绪,从而带来工作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

2 培训的方式

培训方式分为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由医院控感科挑选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全面、经验丰富且善于交流的医护人员组成培训小组,负责保洁人员的培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多媒体幻灯片的讲解方式,每次培训均有记录,培训完成后均进行考核、总结。

2.1 岗前培训 即在上岗之前进行,为期2周。

2.2 在岗培训 即在上岗之后进行,笔者所在医院感染控制科每年定期组织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通过不断培训、学习,增强保洁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在保洁员安排到各个病区后,采用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指导,结合不同传染病区的特点,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督导保洁员进行清洁消毒的工作。此外,感染控制科制定消毒液配制流程图、垃圾的分类流程图、洗手的操作流程图等,粘贴在墙上,方便保洁人员参照学习,规范其工作流程。

3 培训的内容

3.1 岗前培训内容

3.1.1 院容院貌与规章制度 包括医院简介、医德医风、各类人员职责、工作质量标准、规章制度等,使保洁人员了解医院的一般情况,树立在医院工作即为患者服务的思想,遵守医德规范,热忱为患者服务,遵纪守法,明确职责要求,按规定完成工作任务[3]。

3.1.2 服务礼仪 通过培训,使保洁人员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技巧,掌握常用的文明用语,并要求其着装、举止符合职业要求。

3.1.3 保洁知识 现代清洁概念的介绍,各种清洁机械的操作、保养方法以及各种保洁剂、清洁剂的调配、使用等[3]。

3.1.4 消毒隔离知识 讲解《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使保洁人员了解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如标准预防、洗手的指征及七步洗手法;相关的消毒器械的正确使用、清洁程序及清洁方法等;病区设施、卫生洁具的清洁消毒,拖把抹布分区使用和清洁消毒方法;职业防护技术;医疗废物管理;锐器伤及其所致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预防;检查岗前防疫情况,所有人员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漏种和未种的保洁人员及时补种。

3.1.5 传染病相关知识 讲授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流行特点,明确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分区,掌握其消毒隔离方法(包括终末消毒)和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置方法。

3.1.6 职业素质 培训期间穿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保洁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其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尊重工作、热爱工作。

3.2 在岗培训内容 定期组织保洁人员学习,强化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由病区护士对保洁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解释;对于空气消毒机的使用、常用消毒液的配制等,护士可先做示范,指导保洁人员掌握正确方法;督促保洁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等,使保洁人员工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3.3 特殊培训内容 根据各个病区工作性质,对ICU 、内镜室、血液透析中心、检验科、医疗废物回收等特殊岗位进行特殊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并根据保洁人员自身素质不同,对一些接受能力差、年龄较大保洁员进行个别培训,加强指导。

4 培训的效果评价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后,要求科室控感负责人每周进行自查2次,同时控感科每月会对保洁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包括提问和检查。自查和考核的内容包括:了解保洁人员对所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完成质量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分析,找出改进的方法,运用到培训当中。

医院感染控制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协作、综合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参与的同时,也需要保洁人员的参与。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保洁人员进行上述培训,不仅使保洁人员基本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熟悉其工作流程,明确其工作职责,而且使他们掌握职业防护技术,学会自我保护,整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为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为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安全的就医和工作场所。

参考文献

[1] 解满霞.传染病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0,20(12):1770-1771.

[2] 甘华秀,李玲,陈玉平.医院护工洗手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8,8(8):35-38.

医保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实施现状;对策;医学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1]。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首次提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2]。然而,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特别是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3]。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保护人民健康、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根本保障[4-5]。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北京地区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共33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30家,二级医院3家。其中三级医院中,中央部属医疗单位6家,北京大学医学部5家,部队医院4家,北京市属医疗单位15家。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三级医院中,中央部属1家、北京大学医学部所属单位1家,部队医院所属单位1家,市属医疗单位2家。在二级医院中,随机抽取1家医院。在非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医院中,按照医院级别,随机抽取1家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1家一级医院。总共抽取9家医院。被抽取的9家医院各调查主管院长1名,基地负责人1名,主管教育部门管理人员1名,带教老师1名,住院医师1~2名。

入选标准:从事专业为执业医师(西医)或西药师的住院医师;从事专业年限≥零年;学历要求为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学历;学历专业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或药学。

排除标准:从事专业为中医。

依照访谈提纲分别与以上人员进行面谈,了解他们对现在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看法、所在医院住院医师培训的具体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意见和建议等。

结果

1.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要性的认识被访谈人员认为,由一名医学院校毕业生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要经过系统的、规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心外科专业为例,被访谈人员认为该专业医学知识应涵盖面广,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织的综合学科。住院医师除了必须具备精湛的胸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及骨科等外科技术外,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儿科、心内科及监护等专业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要与多个科室、多个部门紧密协作的情况。由于心外科专业的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本专业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储备和临床实践。临床专业人才只有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个关键阶段的实践,才能确保整个执业生涯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水平。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不足(1)学员积极性不高住院医师在培训期间虽然能够得到奖金发放,但对于负荷量很大的临床任务而言,待遇相对较低。这种不平衡使学员对参加培训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学员的积极性,并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同时,由于培训基地无法给住院医师解决住宿,住得远的学员在有需要的时候无法到达临床一线,导致24 h住院医师负责制无法落实,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相对减少。(2)来自科室的阻力较大住院医师在临床科室轮转的目的,是接受基地的培训,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而在住院医师接受培训的过程中,由于临床科室的工作量大,科室主任首先把学员看成科室劳动力,本科室在人员不足的时候,把培训学员从轮转科室召回本科室工作。这样影响了住院医师去其他科室的轮转机会,导致住院医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构建受到限制。(3)培训经费不足按照国家卫生部的培训方案要求,培训经费由国家、社会和培训医院共同承担。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主要依靠培训医院自筹资金,国家没有下达专项经费来解决培训费用问题。同时,各培训医院的住院医师保有量普遍超过了实际承受能力,虽然医院方面努力为学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学习环境,但由于医院的资金流向日趋增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支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4)带教老师水平和责任心参差不齐目前住院医师培训实施过程中,带教老师的选拔制度不够完善,各临床业务科室自行上报带教老师,而上报的人员集中在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但在实际工作中,住院医师能够接触到的医师最多是主治医师,而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居于二线,不直接管理患者。

此外,由于对带教老师缺乏对应的激励制度,导致带教老师对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

讨论

在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现状的研究、探讨过程中,发现北京地区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在此提出讨论。

从正在接受培训的专科医师反映的情况发现,以下几点是制约北京地区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推广的关键问题:1.专科医师在培训期间的待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科医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2.专科医师在培训期间的住宿问题难以解决。解决不了住宿问题,24 h住院医师负责制无法实现,客观上减少了专科医师培训期间的实践机会。

3.仍存在一部分责任心有待提高和在带教过程中“不放手”的带教老师,影响了专科医师的培训质量。4.以上3点制约了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实施。

进一步完善专科医师培训的对策:(1)建立健全经费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专项经费,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先支持,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的基本收入和带教老师的带教收入。作为培训基地的医院,应确保对医师培训的必要经费投入,用于基地建设,大型临床培训中心的建设,教学设备的更新,住院医师住房或住房补贴[6]。

应鼓励培训基地向各种社会力量、企业单位等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为住院医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7]。(2)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过渡目前在培训基地里接受培训的人员是来自单位的“单位人”,而住院医师培训的理想状态是“社会人”来参加培训。在这方面,我国可以效仿美国的做法,医学生毕业后先不参加分配,而是先去参加基地考试,培训基地择优录取,培训合格后再参加分配[8]。这有助于医师培训质量的提高,帮助住院医师把精力放在提高临床能力上,而不像“单位人”那样因为本科室的工作而影响培训。(3)提高带教老师教学水平和积极性带教老师在住院医师进入基地参加培训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基地的医院应完善带教老师遴选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并及时实施,确保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标准化[9]。对于带教老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人事部门可将住院医师考核成绩纳入带教老师的绩效考核中,在职称晋升和奖金分配时考虑相应的权重,以促进带教老师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10]。(4)重视医师职业道德和沟通技能的培养在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医学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等正在逐渐减少,而患者对于医生的质疑也随之增加,医患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应加强住院医师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11]。提高住院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减压的能力,使住院医师能够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换位思考,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保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病历档案 质量保证体系 评估培训

病历档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图表、影像资料等历史记录。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医院与患者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历档案就会发挥其他资料不可替代的作用。病历档案是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是解决医患纷争的可靠取证材料。建立病历档案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病历档案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保障。

一、病历档案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

(一)组织保证

要建立病历档案质量保证体系,首先应该成立领导小组,该小组必须由医院领导牵头,成员应包括科室主任、资深医务人员和档案工作主管。领导小组下应该设立病历档案质控小组,负责传达领导小组意见,执行具体的检查工作。最终,应形成以档案室为中心,治疗科室、病房为关键控制点的病历档案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二)制度保证

1.制定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病历档案形成人员、使用人员等与病历档案质量相关人员的职责,职责中需要说明医院领导、科室主任、医护人员、档案室等人员或岗位的档案工作标准和病历质量标准,完善病历档案运行环节的各种手续,防止部门之间互相扯皮。

2.制定病历质量规范

首先是规范病历书写。按照国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其次,要对病历质量进行控制。病历档案质控小组要根据病历档案质量要求定期对形成的病历质量进行检查,保证病历档案符合质量要求,并结合医院考核分配制度将病历质量合格率等与个人奖金、晋升直接挂钩,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3.建立健全病历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应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应包括对病历档案形成时间、书写内容、责任主体的详细要求,对病历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等的具体规范,同时还应制定病历档案质量审核制度、病历档案质量责任制等审核与约束制度,奖优罚劣,实现良性发展。如制定《病历档案工作流程》、《病历档案工作管理制度》、《病历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病历档案借阅制度》、《病历档案查询、复印工作须知》等,使病历档案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保证病历档案从形成到保管、销毁整个生命过程都有制度可依。

4.制定病历档案管理评估制度

制定评估制度,至少需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评估内容应包括组织管理、制度管理、设施设备、基础业务以及开发利用等五个方面。第二,评估流程。(1)医院应成立评估小组,由评估小组制发评估实施计划和评估细则。(2)医院各科室按照评估细则进行自查。(3)评估小组对各科室进行评估,做出评估结论。(4)向各科室公布评估结果。(5)各科室根据评估结果反馈进行整改和完善,并将整改和完善计划报评估小组。(6)医院将评估情况向档案行政机关进行汇报。第三,评估标准。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院档案管理制度》等医院的基本制度要求,以及评估内容制定详细的评估细则,明确评估要素,并赋予具体的分值,使评估可操作、可量化。如对组织管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要素应该有:各科室是否设有专或兼职档案员,档案员是否享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同等待遇等。第四,评估方式。一是自评,即各科室根据评估细则,进行自评。二是单位评估,即医院对各科室的评估。三是专家评估,即医院聘请相关专家对医院整体和各科室档案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5.制定病历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将病历档案的管理培训列入医院整体培训计划之中,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制度应包含:(1)培训目的。为了有计划地组织医院员工参加病历档案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档案意识,保证病历档案的真实、完整、可靠、有效,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展开培训工作。(2)培训计划。一般是以年度为单位,在上一年底制定本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的(收益)、培训对象、培训课程(题目内容)、培训组织责任人和培训责任人、培训讲师、培训费用、培训课时数、培训日期等。(3)培训内容。根据具体的培训目的和对象,明确每次培训的内容。(4)培训对象。病历档案知识的培训不仅是病历档案专兼职档案员的事情,而是全体医护人员工作者的事情。(5)培训方式。一是内部培训,即由医院组织员工的培训;二是外部培训,即参加外部举办的培训,如参加档案行政机关组织的培训。

二、病历档案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病历档案质量保证体系不是制度化、标准化的代名词,决不能成为纸上的、文件式的质量保证体系;而是要动态运行,否则体系只会是形式上的体系,不会产生实际的效果。这就要以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展开控制,即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一处理(Action)循环步骤展开,提高保证水平。

1.计划(Plan)。即确定病历档案质量保证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措施和行动计划。需要(1)现状调研,了解病历档案的管理情况,查找病历档案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调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查找出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制定解决方案,明确解决措施和预期效果等。

2.执行(Do)。即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这是质量管理循环的第二步。根据计划部分制定的方案,进行实施。例如上文提到的培训可以根据培训制度,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和考核。

3.检查(Check)。即对比计划阶段确定的方针、目标,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包括检查计划的行动方案是否得到严格执行,计划执行结果如何,与计划预期结果有无差距,差距多少等。也是质量管理循环的第三步。也就是要对培训后病历档案质量进行再评审,检查计划阶段发现的问题是否已整改,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有无出现新的问题等。

4.处理(Action)。即以检查阶段形成的结论为依据,分析研究检查结果,一是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进行标准化,以巩固成果,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以避免重蹈覆辙;二是将未解决的问题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计划目标,转入下一个循环。

三、病历档案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宣传培训要常抓不懈

法律意识和档案意识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一次培训和宣讲就可以实现,而是要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才能将这些意识深入员工心中。因此,医院在组织培训的同时,要将宣传作为日常工作和行为展开。例如每月评选优秀病历进行展览,通报不合规病历,及时将其他医院发生的“因病历书写失误导致的医疗纠纷实例”刊登到内部网络,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医保培训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现就深化临床医学(含口腔、中医等,以下同)人才培养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医教协同,深化改革,强化标准,加强建设,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

近期任务,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三、主要举措

(一)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建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与卫生计生行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机制。国家和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根据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需要,研究提出全国和本地区不同层次各专业人才需求规划、计划;国家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医学院校,根据人才需求及医学教育资源状况,合理确定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及结构,对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过大或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现有培养规模的地区和高等医学院校,调减招生规模。加强对医学院校设置、区域布局、专业结构、招生规模、教学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医学院校的支持,缩小区域、院校和学科专业之间培养水平的差距。大力支持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人才培养。

2. 深化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改革。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严格临床实习实训管理,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过渡期内,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探索举办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临床医学(精神医学方向)等专业,加强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各地和高等医学院校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吸引优秀生源。

3. 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逐步扩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快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其临床培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入学前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相关本科学历报名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内容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2015年起,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入硕士生学习阶段时,纳入招生单位当年硕士生招生计划及管理;在招生计划管理上,对招生单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予以积极支持。

4. 探索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或高等医学院校,组织开展“5+3+X”(X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需年限)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改革创新八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医学院校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培养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5. 推进临床医学高职(专科)人才培养改革。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教育,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建立高职院校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合理安排学生到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进行实习、实践,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临床医学高职(专科)教育教学标准与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有机衔接。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

(二)建立健全毕业后教育制度,培养合格临床医师

1. 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落实《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及培训过程管理,严格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积极扩大全科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的培训规模。到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未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临床医师,可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并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 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积极研究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培训对象、专科设置、培训标准、培训基地、培训师资、考核监督、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统一制度安排,并做好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衔接,完善政策、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到2020年,基本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符合条件应参加培训的临床医师均接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3. 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作为过渡期的补充措施,面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培养高职(专科)起点的“3+2”执业助理医师,提高基层适用人才教育培训层次,努力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三)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提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1. 开展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个人实际素质能力为基础,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通过适宜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全体卫生计生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全体卫生计生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力。

2. 优化继续教育实施方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统筹管理,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教学资源,发挥卫生计生专业学会、行业协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创新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将传统教育培训方式与网络、数字化学习相结合,加快课件、教材开发,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便捷性。

3. 强化继续教育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集成各类优势资源,探索完善多元筹资机制,构建专业覆盖广泛、区域布局合理、满足各级各类卫生计生人员培训需求的继续教育基地体系。鼓励优秀卫生计生人才承担继续教育教学工作,加强项目负责人和教学骨干培养,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全科医学师资,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有关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教育和卫生计生系统内部的医学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宏观规划、政策保障、工作指导和检查评估。各级教育、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高等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协调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加大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为各级各类卫生计生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积极推进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与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建高等医学院校。

(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各阶段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标准和临床实践教学、培训基地标准,逐步规范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加快认定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对达到基地标准的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及实习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优先认定。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优先支持高等医学院校增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和高等医学院校,积极推进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

(三)健全投入机制。统筹利用政府、学校、医院、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健全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各地要根据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进一步加大对医学教育的投入力度。落实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奖助政策,加大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奖助力度。政府对按规划建设设置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教学实践活动以及面向社会招收和单位委派培训对象给予必要补助,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予以适当支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基地可根据培训考核情况向其发放适当生活补助。

(四)强化激励措施。积极推动完善医疗技术劳务价格、人事分配等相关政策,改善医生职业发展前景,多途径切实提高卫生计生岗位吸引力。完善基层和急需紧缺专业岗位卫生计生人才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向全科医生和到中西部农村地区就业的人员倾斜。通过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措施,吸引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到中西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面向农村地区的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毕业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时间可计入基层服务时间。

教育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