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资源共享的理解

对资源共享的理解

对资源共享的理解

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 资源共建 资源共享 策略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地,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也是莘莘学子聚集学习的地方,它的主要优势是国家和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学术和科技资源丰富,但服务对象单一,主要是在校学生。相比之下,公共图书馆投入不足,资源贫乏,服务对象呈现多层次化,主要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专业户、工程技术人员、其他从业人员等。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中,与公共图书馆携起手来,树立共享意识,达成深度互识,为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建策略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要达到资源共享,应当首先考虑资源共建,共建是共享的基础。

1.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

所谓机制,是制度与方法相结合的总称。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1)联合机制

联合机制是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建所跨出的第一步,联合机制一般分为:松散型联合和紧密型联合。 松散型联合主要指统一选拔领导、制定相关制度、实施进展的方法,在人、财、物等管理保持不变。紧密型联合是一种实质性较强的合并,不仅需要统一领导、严格规范管理制度和方法,也需要规范人力、财力、物力,确保高效精干的服务。

(2)联盟机制

联盟机制是联合机制的紧密延伸,是联合机制更稳定的保障。在网络化的时代,图书馆联盟是促进图书情报机构合作、进行资源共建共享最有效的方式。

2.搭建网上联合资源共享平台

利用互联网WEB2.0应用聚合平台,共享资源中大小数据,大到文章和图片,小到每一个评论,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搭建网上联合资源共享平台,使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两种不同系统的图书内容达到资源的深度融合。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纸质资源和中外文电子资源,加上公共图书馆优良的设备,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网上联合资源共享平台设置可从以下考虑:

(1)设计方便灵活的共享界面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设计共享界面,为读者搭建一个现代化、标准化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让读者使用时能感受到界面方便灵活,操作性强。

(2)设立信息资源中心,充分发挥中心的带动作用

图书情报机构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可参照国家行政区的划分,在划分的每一级设立一个信息资源中心,由中心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图书情报机构的优势资源,辐射周边,促进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3.建立“云计算”进行联合建库,共同协同编目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亿计的信息,达到拥有类似超级计算机一样快速、可靠、容量大等功效的网络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策略

1.开设网上共享解惑或FAQ

共享后网上解惑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解惑对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进行网上解惑,可从根本上解决共享后的网上解惑。

(1)开设在校学生网上共享解惑

在校学生主要指研究生、本科生、大中专生等,网上共享解惑大多围绕学习有关的内容进行,可照搬许多高校图书馆现成的解惑内容,适当增加高职高专学生需求部分,咨询内容主要为:书目查询、信息检索、数字资源的使用、专家导读等。

(2)开设科研人员网上共享解惑

科研人员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博士生、部份研究生等,他们以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网上共享解惑内容更加深入,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更高,网上解惑者随时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新兴学科和前沿科学的最新进展。咨询内容主要为:科技查新、文献代查、信息、参考咨询、信息检索、专利信息等。

(3)开设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网上共享解惑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指各行各业管理人员,包括各级领导,他们以管理和经营为主,网上共享解惑要求知识面广,对他们经营管理起着重大的参考作用。咨询内容主要为:文献代查、参考咨询、信息检索、专利信息等。

(4)开设农村专业户网上共享解惑

农村专业户主要是指农村养殖户和种植户。网上共享解惑不仅要了解农村、理解农民,而且具备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真正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咨询内容主要为:信息服务、信息检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专利信息服务等。

2.提高网上联合资源利用

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完成后,创造出信息资源应为读者所广泛利用,如何提高网上联合资源利用率?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网上联合资源的宣传

为了尽快使用网上联合资源为企事业服务,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服务机构应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手段,让社会读者和企业事业单位广泛认识网上联合资源,及时获取有用信息资源。

(2)多渠道、多形式组织读者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分期、分批对企事业单位成员开设网络资源培训课;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开设现场网络资源培训,同时也可以将培训课件放在共享网上,方便读者在线学习。

(3) 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做好文献传递服务

根据科学研究需要,认真调研社会经济、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信息用户的需求热点,开展搜集商业信息、市场调研、查阅专利文件、用户调研报告等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开展的科研课题,协助查阅和提供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料,可进行文献传递,建立网上文献传递服务的质量标准和文献传递服务体系,提高信息用户的信息资源可获取能力,满足其信息需求。

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资源共享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改革以来,高校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剧增,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快速增长。高校间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合理开发、配置和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但可以缓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压力,还可以优化教育资源,改变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对教育资源合理利用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如何对现代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实施科学的管理,实现其利用最大化,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的含义

高校教育资源作为高校所拥有的一种社会资源,是指现在或将来可用于高等教育及社会服务的所有资源。对这些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从大的概念来说,可以将他们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象,各种有形资产、人力资源等属于有形教育资源,而象教育理念、办学方针、校园文化等责任属于无形资产。

教育资源共享是指在类教育机构间实现各种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共用。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则是指不受空间忽然地域的限制,使各个独立的教育机构、系统和社会系统联系起来,相互开放,已达到教育资源利用方式最合理、效率最高的运作过程。资源共享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目前教育资源共享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有形资产共享和无形资产共享,而有形资产共享运作模式又可分为人力资源共享模式、物质资源共享模式和综合资源共享模式几个方面。

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的应为

(一)教育资源共享的意义

第一,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教育扩招改革后,教育资源不足已经成为一个显著地社会问题,由于国家的教育投资有限,要改变办学条件,增加师资力量,节约投资经费的等一系列的问题,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成为一个最佳的途径,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供给模式,共享一方面可以释放存量资源,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利用,我国各地区由于发展情况不同,教育资源的分布也存在不均衡现象,教育资源共享可以使优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第二,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调节资源需求过度的问题。从整个大的形势来说,我国教育资源紧缺,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遗留原因,在局部高校又存在着教育资源过度浪费和过度消费的现象。这主要是人们的一种消费习惯,表现在数量层面和质量层面,人们总是希望享受最大可能多的和高的教育资源,从而造成教育资源消费的浪费,而共享模式就可以使这种现状得到缓解。首先是随着所有权的变更,可以弱化人们对资源的占有意识,形成重视资源使用的良好消费习惯;其次,就是将满足个体或局部需求的资源朝满足集体话需求方面发展,从而使过度需求问题得以降低或消除。

第三,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解决资源恶性竞争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间竞争激烈,不可避免的蔓延到教育资源的竞争,各国高校都对份内资源不断地进行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教育资源间本身存在着不公平,再加上竞争的无序化,知名重点院校的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其他院校,在讲求高等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教育资源的市场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教育总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教育资源公平、有序利用,就必须实行教育资源共享模式。而明显滞后的教育管理行政化管理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

(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整体教育资源的认知。 现在教育机构,地方行政部门以及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种传统的教育资源单位所有制的观念,而没有站在普及大众教育的国家教育方针方面去考虑,没有认识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整体社会效益认知,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是阻碍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首要问题,要实现跨校际教育资源区域内流动带来的管理创新,先要解从思想上达 成共识。

第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现在教育资源有限,而国家的教育投入也不能大力扩展教育资源,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作为一种新的扩展资源思路,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教育资源,由于各种资源都有各自的主管机构,怎样管理对主管部门来说是一个没有经验可循的新问题。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地跨区域跨校的资源共享管理体系,没有形成对跨校学生的规范化流动管理。

第三,利益成为资源共享的一大阻力。教育资源共享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独家小户”理念,这对于占有教育资源优势的一方来说,无疑会造成一定的利益影响。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就是获得经济利益的资本,而随着学校间竞争的加剧,教学资源也就成为学校竞争的有力砝码,所以优势资源高校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不愿意别人分享独有的优势资源,而那些低端的教育资源共享的价值又不大,这势必为教育资源共享带来阻碍,也成为共享资源管理必须解决的难题。

三、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的可为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管理相当的复杂,他是建立在一系列子系统上的整体管理工程,可以进行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高效教育资源共享的管理:

(一) 树立教育无边界共享理念,制定科学规划。要使各个部门、机构群体接受教育资源共享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首先要采用多种渠道加以宣传,让人们对这种新模式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树立一种教育无边界的共享功能性消费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享为荣的社会氛围;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服务教育的理念出发,在教育资源共享行动中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最后这教育资源持有机构要从社会的大局出发,改变小家意识,要将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自觉地加入到教育资源共享行动中来。

教育资源共享和许多部门的利益有关,所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要顺利实施就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通过专业人士的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在全面了解教育资源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研讨规划;其次,对共享规划要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使得共享规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国家教育资源共享的长期发展。

第二,健全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制定政策性指导文件,完善法律法规,使教育资源共享在法治的基础实施。其次是要制定经济政策,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经济优惠,并加大财政补贴的幅度。再是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首先要树立全民教育资源共享信用意识,并要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平台构建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使高校教育资源有一个良好的共享环境。

第三,政府加大投入,夯实物质基础。政府作为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除了制定政策和宏观调控之外,还要尽可能提供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可以是财政投入,也可以是政府牵头下的社会各方集资。设立教育资源共享专项基金,以便于支持公益性、基础性教育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总之,高效教育资源共享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管理运作模式,其发展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从理念、投入、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等各方面全方位着手,才能使高效教育资源共享得到有效管理,形成高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共用”,实现高效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共享长期化。

参考文献

[1]王梓袜.高职教育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王勇。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高教改革与发展。[J]2010,(3)

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在知识资源共享的概念、类型和本质的基础上,从构建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体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知识资源共享的障碍、基础和动力进行研究,创造性地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有效解决区域共享资源的公众无障碍地获取受限问题,打破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开放获取,以期达到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5-0062-0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文献资源形成了革命性的影响,利用互联网检索电子资源成了信息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标志模式,而集检索方便、准确、快捷等优势于一身的各种数据库,被越来越多的高校用户所喜爱,甚至于依赖。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投入比重越来越大,有很大一部分的高校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的资金投入比例达到了8:2,大额的采购资金对于一些高校来说也是不小的经济压力,因此,资源共享这个概念也被越来越频繁的提出。在新形势下,进行构建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体系的研究,就成了一个新的课题,这也是近年来图书馆界、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1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及重要作用

1.1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研究由来已久,不仅有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且借助互联网及网络技术,对具体实践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很多。近年来,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也取得了重要进展,CALIS、NSTL、CASHL等共建共享联盟正在成功运行中。但我们也应注意,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涉及不同类型、不同系统的图书馆或其他信息机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利益的不平衡等问题,使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无法实现。

经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无论是论文还是出版的专著,大都提出了知识资源共享的障碍及对策,不足的是行动迟缓,实践永远落后于理论。国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起步比我国早,而且比较注重实践,在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较我国先进的成效。现如今国内各高校图书馆一些资源共享计划已经实施,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共享的内容主要是纸质资源、电子资源、书目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几个部分。电子资源主要涉及从数据资源商购买的数据库、自建数据库以及共建数据库,提供电子资源的访问;人力资源则主要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以及专家团队等人力资源的共享。

但由于缺少一个权威、统筹协调的组织机构,各高校图书馆大多还是各行其是,分散发展,共享信息资源和服务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宣传文字上,各高校间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建共享。

1.2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重要作用

创建节约型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根据调查发现,一些大型的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等数据库,几乎每个高校图书馆都会购买,这些数据库价格昂贵,并且每年都需要续购更新部分,这些经费加起来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各高校图书馆重复购买同一个数据库,且这些数据库有着一定的局域性限制;有些图书馆建有特色数据库,却不能实现共享,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随着数据库价格的逐年增高,因经费所限,势必导致各高校文献收藏能力减弱,资源共享成为解决矛盾的唯一出路,因此,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不仅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构建高校图书馆区域性资源共享体系中面临的问题

2.1对于资源共享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作为保障

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施资源共享计划,但由于对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没有中央管理机构和专门的制度作为支撑,也没有权威的机构进行管理,资源共享体制尚不完善,管理者没有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对资源共享进行保驾护航,这样就造成了在共享的过程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使现有的资源共享没有一个规范的模式。如何构建统一的地区管理机构和利益协调的运行机制,解决“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问题,使共享系统内的成员馆可根据本馆情况,适当扩大可共享资源的范围,使用户能够获取更多的共享信息资源是一大难点。

2.2电子资源共享过程中障碍重重

通过对电子资源共享的障碍分析发现,电子资源共享实现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造成了共享的障碍。这包括电子资源的专有性和公有性、人们认识观念的不同,相关的社会体制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电子资源共享的技术条件不足和资金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使得电子资源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

2.3缺乏资源共建共享的专门人才

资源共享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是指资源共享的研究人员,参与共享的管理人员,设备、数据、网络、文献等知识资源共享系统的技术人员等。他们是资源共享中最重要的支撑条件,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队伍短缺、队伍不稳定、评价机制不完善。因此,加快培养资源共享的专业化人才,保障知识资源共享的顺利进行。

3促进高校图书馆区域性资源共享的思路与举措

3.1树立高校图书馆区域资源共享理念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肩负着提升各省乃至国家创新能力、科技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的重要使命。无论从增强高校图书馆区域竞争力,拓展外部生存空间的方面还是从促进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客观需要来看,开放高校图书馆资源,实现区域内共享都是一种必然趋势。如何做好现有的以及即将实施的资源共享计划宣传,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这对大环境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认识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才能有更多的单位与机构、高校教师、图书馆馆员及读者参与其中,只有树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这项工作才能长久地开展,达到其应有的利用效益,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2设立权威的组织机构

要实现高校图书馆区域性资源共享就必须有一个权威的组织机构用来协调和沟通,如河南省知识保障体系。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设立权威性的协调机构,这是各项工作规划得到落实并最终取得成效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联合各高校图书馆通过共建数据库、团购数据库、协作购买数据库、合并购买数据库等,来减少资源重复购置的现象,以节约大量的资源购置经费,并鼓励各高校发挥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技术优势,自建或共建特色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并实现资源共享,有效解决区域共享资源的公众无障碍地获取受限问题,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3电子资源共享的策略

鉴于电子资源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破解不是一件很难得事。如通过立法来保护图书馆资源共享与传播的权利,平衡著作权人、传播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以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与区域资源共享之间的冲突;加强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法律保障,制定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等,让领导者和管理者有章可循;在向学校申请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拓宽获取经费的渠道,不仅要靠校方的财政支持,或各成员馆共同分担相关费用,还要鼓励各企业、公司、基金会、校友会等社会机构积极支持高校图书馆区域资源共享体系的发展。

因此,努力克服共享障碍、深层次地培养资源共享文化、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开发资源共享方式和广泛的利用资源共享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3.4培养和吸纳专业技术人员

要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就要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要制定长远的人才发展战略,在馆内挑选具有相关专业的、学习能力较强的、积极性较高的馆员通过专业化教育对其进行在职培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招聘具有专业技术或者相关专业的人员到高校图书馆进行开发和研究,并负责培训指导其他的馆员;对于技术创新带头人、相关专业中有较高科研能力的课题牵头人等优秀人才,还可以通过申请设立专项资金,资助他们到其他技术先进的高校或者国内外进修,多为他们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

4结语

实现资源共享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构建高校图书馆区域资源共享体系,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还是和谐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各高校要有长远的眼光,充分利用某一地区高校众多、资源丰富、地缘临近、交通便利的优势,本着现代社会“以合作谋发展的原则”,以及反对资源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取长补短、协同合作,建立区域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门户,避免资源的重复购置与资金的浪费,实现区域内各高校馆藏资源的集中展示及信息平台,打破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开放获取。

参考文献:

[1][ZK(#]白冰,高波.国外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特点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5):108-121.

[2]尹艳生,周莉.基于高校教育资源的图书馆资源共享问题探究[J].图书馆建设, 2013(4):41-43.

[3]张沥之,汪秀婷.技术创新网络组织间资源共享困境及对策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2(10):51-54.

[4]王宏波.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与资源共享[J].科教文汇:管理,2012(2):187-188.

[5]冯琳,高波.巴西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1(1):101-104.

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网格化管理;资源共享;整合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045-01

1 城市网格化管理中资源共享的现存问题

(1)城市管理资源分散,职能交叉,城市管理顽疾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2)城市管理处置力量各自为政,存在着“既多又少”的怪现象。

一方面,各专业局都建有自己专业的巡视、处置队伍,总人数超过实际需求量;另一方面,每一个专业局又都反映力量不够,无法满足管理任务的需要。

(3)网格化管理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指挥、调度、决策的效率较低。

2 城市网格化管理中资源共享的优化目标

(1)整合优化城市管理资源,建立全时段监控、全区域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为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解决城市管理模式中资源分散、责任不清、重复作业、浪费资源等问题;

(2)按照资源网格的要求,设计良好的“随需应变”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根据城市管理案件的发生规律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技术水平、共享能力与调配效率;

(3)通过资源共享的优化实现区政府、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城市管理主动、精确、快速、统一的目标。

3 城市网格化管理中资源共享的优化手段

(1)完善现有“两轴”组织体制,强化两轴的权威性,统筹协调各职能管理部门。

要彻底解决管理资源共享难的问题,必须整合政府管理职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派遣中心,对城市管理资源实行统一指挥调度。建立“两轴”管理体制是整合政府职能,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职能管理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到位现象的必然要求,应出台相应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文件,明确指挥、监督中心的职责,从城市管理流程、部件和事件的处置上强化两个中心的职能和权威性。

(2)加强城市管理巡视队伍的整合。

城市管理力量分散是制约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整合,一是整合城市管理专业部门的处置力量,建议由区监督中心与各专业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加强对网格化巡视员的培训,适当改善其待遇,力争将全区域的巡视任务承担下来,尽量减少专业管理部门的巡视任务。二是整合城市管理专业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的处置力量。建议由指挥中心协调各专业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将其全面整合在一起,形成条块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共同对全区的城市管理负责。

(3)强化网格化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

从三个方面加强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①市、区、街道三级信息平台建设要明确重点,合理分工、规划设计促进三级层面信息共享;②网格化信息平台与各专业部门平台要互连互通。两者要在功能配置、信息流转方面设置相应接口,确保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③加强共享数据库的规划。规划建立可充分反映城市管理基本特性的、统一的、及时的、可共享的城市管理数据库。

(4)建立资源共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资源共享机制长效化。

首先要理清各个职能部门参与网格化管理的资源共享成本收益。即职能部门采取单独管理和资源共享管理两种做法的成本和收益,并以此建立科学的财政预算补偿机制,对资源共享行为进行激励。其次要在绩效评估体系和控制机制中纳入资源共享的评价指标。如设立资源共享程度指标、业务协同指标,对跨部门资源共享的业务增加评分权重等。

(5)引入服务外包与政府购买服务策略。

通过服务外包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资源与成本的问题,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建议根据需要购买如下服务项目:市政设施养护、污水处理、路灯设施维护、环卫清扫保洁、水资源监测、城区绿化养护等。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提高了政府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而且还能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管理和建设。

4 结语

资源共享是城市网格化管理的一大优势所在,是网格化管理顺利运作的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共享的范围和深度也会有越来越不同的需求,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2]陈平.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

对资源共享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数据;人力资源;网络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60-02

一、“互联网+”的重要标志: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行动计划日益渗透到各行各业,它代表着时展方向,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创新变革。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应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形成了“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思维方式。大数据应用的出现意味着数据能够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及各个业务职能领域中;同时海量数据的应用掀起了新一轮的消费者盈余浪潮,并使得生产率有所增长。随着互联网及云计算等科技的兴起及普遍使用,大数据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海量数据下成功塑造出这一全新的概念。

大数据的主要特征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大数据作为海量数据的集合体,存在三种分类方式:(1)半结构化数据。例如用windows系统进行处理的文字、电子邮件及在网上阅览的新闻等信息。(2)结构化数据。例如企业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等数据都是结构化的数据。(3)非结构化数据。例如移动终端、传感器及社交网络等产生的数据。大数据时代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机遇,以大数据的思维模式,整合各类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因此,“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必定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大数据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大数据应用使数据具有广泛的可获取性及高透明度。部分制造商正在试图通过集成多种系统的数据,并试图通过从客户和外部供应商获取数据来共同完成产品的制造。例如汽车制造行业,汽车的零部件通过全球供应商集中提供。企业及其供应链合作伙伴通过这种高度集成的平台可以在产品的初期设计阶段就开始相互协调工作。

2.大数据通过改变决策的制定方式对竞争产生影响。大数据应用能够使决策制定产生根本性的转变。大数据可以通过利用可控实验,使企业能够对假设进行验证,并对数据显示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利用大数据指导投资决策及运作方式的目的。大数据应用对面向用户的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面向用户的企业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划分来对用户进行定位,而大数据应用可以使用户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使用户的实时性及个性化制定成为现实。新一代的零售商已经采取利用大数据应用,并且通过互联网的点击量对用户进行定位和跟踪,同时能够影响并更新用户的个人爱好,通过实时模仿其可能发生的行为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

3.大数据对数据管理所做的改变及替代趋势。大数据应用通过提高机器的分析能力及算法,能够使制造商获得更高的生产率。例如部分制造商利用大数据算法对生产线的传感数据进行分析,为减少及避免损失创建自动调节过程,以达到减少成本过高的人工干预并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4.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新型商业模式产生。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促使许多在价值链中生存的新型公司产生,通过商业交易创建具有高价值的“排出数据”,这种商业模式已被大量新型公司采用[1]。

三、大数据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大数据应用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得到拓宽,并使人力资源的信息采集能力得到提升,使数据量最大化。大数据应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确性、客观性及针对性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应用为人事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量化参考基础。在组织人事工作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方式可以对人员流动、绩效考核结果及人员培训需求等进行有效分析。利用大数据的优势结合全面的人力资源信息并对其进行反复持续地深入挖掘,利用人才分析或人力资源核算等方法,使大数据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出战略性的预判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组织形式并开始向普通员工靠近,从而在与员工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交互性数据,这样不仅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的组织结构,同时为员工服务创造出有利的条件,使员工能积极参加到认识管理工作中,并且使人力资源管理有更加规范的工作流程。

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大数据时代下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利用大数据可以建立高效的人才数据管理模式。在大数据新时代下数据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通过对大数据应用的使用使得企业的一切信息都能够被录入和存储,并且通过对企业及员工群体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总结。

四、大数据下人力资源共享网络的组织模式设计

1.人力资源共享网络的构建框架。人力资源共享网络的构建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确定共享网络的目标、选择共享伙伴、组织共享网络结构和共享网络的运行及反馈与平台的设计开发。其中选择共享伙伴与构建共享网络平台的设计开发是人力资源共享网络建设的核心部分,因此,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2]。

2.人力资源共享网络的伙伴选择。在人力资源共享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共享网络的伙伴可能是任何行业的人员或企业,因此,在选择过程中,通过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识别与评估,对候选共享伙伴进行初步确定,同时在此基础上根据海量信息及经验制定合理的共享伙伴评价体系与指标,从多方面对伙伴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最终确定合适的共享伙伴名单。影响人力资源共享网络选择共享伙伴的因素有很多,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源情况会出现不同的选择侧重点,在选择过程中应根据共享网络的建设目的及各组织进行合作的宗旨,从而确定对共享伙伴选择中的评价体系。

3.人力资源共享网络的平台设计及组织结构。在确定网络共享伙伴之后,开始对网络组织进行详细设计,其中包括网络共享平台的设计及组织结构设计:(1)人力资源共享网络组织结构。在人力资源共享网络组织的运行过程中,应建立各项功能机构并且执行网络共享合作协议,使共享成员组织之间能够有效而具体地开展人力资源共享活动。人力资源网络共享组织一般具有两个层次的功能机构:一是从微观上根据具体的人力资源网络共享需求及合作项目、目标组建人力资源网络共享合作团队,并且形成人力资源共享体系,运用不同的网络共享方式实现需求者与人力资源拥有者之间的网络共享;二是从宏观的层次上建立由共享成员组织共同参与的高层管理机构,对整个人力资源网络共享组织内部的工作负责并进行协调[3]。(2)人力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设计开发。人力资源网络共享的平台设计开发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利用网络服务器将人力资源拥有的能够进行编码的知识及每个成员组织提供的相应人力资源信息进行传递;通过网络共享平台的各个内部子系统的运作,对人力资源编码化的知识进行处理加工并且对共享成员间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匹配;最后通过网络或人工传输,对每个网络共享团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人力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由以上各环节共同构成。

五、大数据下人力资源网络的协调机制

人力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开发设计作为共享成员之间进行人力资源及知识共享的基础平台环境,还需要能够支持整个网络共享组织运行的协调机制,通过与协调机制的配合才能够使得共享网络组织的运行目标得到实现。

协调机制在人力资源网络共享组织中主要强调以下几点:配合并协调人力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运作过程;通过网络共享文化培养及激励机制等方式对各共享成员组织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协调,达到使每个共享成员都能够以有效的目标优化方式与其他成员合作共同达成目的。协调机制主要包括网络目标分解、网络组织结构及具体执行等层次的内容。

因此,人力资源网络共享组织的协调机制主要在向前协调及向后协调两个方面进行作用[4]。

1.人力资源共享网络组织协调机制的向前协调作用。人力资源网络共享组织的向前协调主要强调根据各共享成员的差异在共享网络组织构建过程中预先设计合理的协调机制,以达到协调管理各共享成员组织与人力资源网络共享整体运作的关系。

2.人力资源共享网络组织协调机制的向后协调作用。人力资源网络共享的向后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协调机制在人力资源网络共享组织中主要着手解决在共享网络运行中已经存在的冲突或问题。作为一种反馈模式被动地对事后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在人力资源网络共享组织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需要处理的共享伙伴之间的制约及依赖关系,因此,全面、正确地对其进行形式化描述并对整个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维持,从而减少共享成员组织间出现冲突的情况以降低协调工作量。

六、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整理越来越重要。在大数据应用的帮助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了解及考核变得更加方便,通过对数据的利用将员工的表现以科学化、数据化的考核方式进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分析更加客观、科学。实现大数据应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最大化,同时建设人力资源共享网络,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利用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明,孙剑平,陈昊,等.制造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及资金投入的影响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

[2]董小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问题初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5).

相关期刊更多

电子对抗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对抗分会

航天电子对抗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舰船电子对抗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