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牧业工作总结

农牧业工作总结

农牧业工作总结

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建设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作为繁荣农村牧区经济的首要任务,强化措施,认真落实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旗农牧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为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将全旗上半年农牧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各项生产进展情况

1、畜牧业发展情况:六月末,全旗牲畜存栏预计达190万头只,其中细毛羊120万只,生猪20万口,肉牛10万头以上;大小畜良改畜比重达98%。

2、种植业发展情况:六月末,全旗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达60万亩,其中青贮玉米17万亩,饲料玉米17万亩,人工种草21万亩(其中20__年新增水地优质牧草种植2万亩),全旗累计水地优质牧草保留面积达20万亩。

3、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完成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2.1万亩,其中现代农业生产基地1万亩,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1.1万亩,220户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其中与现代农业结合建设的100户示范户工作已全部完成。

4、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1000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其中20__年完成250栋、500亩的建设任务,工程将于近期开工。

5、家畜改良情况:全旗完成种公牛普查907头,结扎去势种公牛867头,完成细毛羊种公羊普查鉴定2132只,淘汰种公羊246只,分配下发种公羊120只,组建选育核心群160群。完成细毛羊基础母羊普查鉴定8275只,完成细毛羊综合生产性能测定486只,新建配种中心2处和冻精中心1处,补充完善细毛羊中心配种站40处,补充完善牛冷配点40处,完成牛冷配1.6万头。

6、水产养殖情况:全旗养殖水面达到1296公顷,人工放流夏花鱼20万尾,鱼苗2.5万公斤,示范引进小龙虾25公斤,面积达3亩。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作

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地点为无定河镇河南村,规模为1万亩。目前,各项建设任务均已完成,完成投资2800万元,其中旗级投资250万元,其余部分为欠账。拆除电力高低压线路12.2公里,新架高压线2.2公里,铺设低压电缆线2.268公里;

新增125千伏变压器

8台,新增无功补偿器1套;完成高压专线改造6.6公里,新打机电井7眼,配套电潜泵33台;,埋设高压pvc输水管3.916公里,埋设低压pvc输水管1.6公里;新修田间道路10.4公里;栽植柳树15000株,垂柳6000株,樟子松1000株;新建30方蓄水池3个,安装喷灌52台;购置大型拖拉机、犁、播种机、旋耕机、中耕机各8台,购置打药机4台,组建农机服务队6支;农作物良种推广完成推广玉米良种2.5万公斤,主推品种为登海9号、科河8号、九园1号、费育3号;养殖小区建设共落实小区3处,其中肉牛1处,猪2处,落实示范户70户。流转土地0.89万亩,经营模式由原来的258户农户经营转变为28户农户联户经营。

(二)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

220户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示范户的选户、规划设计和建档立卡工作已全部完成。5月初,按照市农牧业局的安排部署,将100户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与现代农业结合进行建设,其中嘎鲁图镇25户,苏力德苏木60户,图克镇15户。目前,全旗已安装完成喷灌100台,新打机电井16眼,埋设输水管道系统2.67万米。示范户农机服务队组建工作已结束,联户农机服务队配备大中型农机具,单户示范户每户配备304—504拖拉机、播种机、旋耕机、铡草机、粉碎机各1台。目前,100户重点示范户的农机具发放工作已全部结束,全旗共发放农机具539台,示范户规模经营草牧场达50万亩,节水灌溉饲料基地达1.1万亩。剩余120户的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三)设施农业示范园

20__年,全旗1000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20__年完成250栋、500亩的建设任务,20__年完成500亩。目前,设施农业规划设计工作已全部结束,工程由鄂尔多斯市设施东威商贸公司承建,项目选址在嘎鲁图镇达镇村,项目建设土地流转工作已完成,达镇村委已与项目承建单位签订了建设合同,工程将于近期开工。

(四)细毛羊良种繁育场建设

鄂尔多斯细毛羊种羊繁育场建设地点为嘎鲁图镇沙茹努图嘎查,总投资1200万元。工程于3月中旬全面开工,土地平整、打井、输变电线路及绿化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资600万元,7月底工程将全面竣工,建成后种羊繁育场将成为全市最大的集种羊繁育、科研、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繁育基地。

(五)1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建设

20__年动工兴建的皇香生猪集约化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1610亩,计划总投资1亿元,设计规模为年出栏育肥猪10万口、年生产优良种猪1万口。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投资7000万元,设计规模为年出栏育肥猪5万口、年生产优良种猪6000口;二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计划新增年出栏育肥猪5万口、新增年生产优良种猪4000口。一期工程于20__年4月1日动工,11月中旬投入使用,共计调运祖代种猪1567口,自繁自育种猪3300多口。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全天候远程监控项目建成。目前,基地种猪存栏量达4800口,到8月份繁育种猪以每月1500口左右的速度递增。公司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将基地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优质生猪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将“皇香”品牌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区 养殖业的“名角”。

(六)肉牛产业基地建设

目前,肉牛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0万元,为企业协调贷款7000万元,20__年8月以来累计调入肉牛10623头,全旗肉牛养殖企业总数达到12家,企业养殖规模达到1.7万头,肉牛存栏头数达9.3万头。一是肉牛企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神公司投资1400万元兴建了两栋机械化肉牛育肥舍,计划于7月下旬投入使用;圣地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600万元,在苏力德苏木蘑菇滩村兴建的肉牛养殖场,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调运肉牛;奇严农牧业有限公司投资480万元,在苏力德苏木陶利嘎查兴建的肉牛养殖场,主体工程建成,正在调运肉牛;宏腾公司在无定河镇投资1500万元兴建现代肉牛养殖园区,一期六栋牛舍正在建设之中;__北州牧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在苏力德苏木通史嘎查兴建肉牛养殖基地,开工建设。二是积极扶持和鼓励农牧民发展肉牛专业合作社,组建肉牛专业合作社75家,形成了农牧民养母牛、合作社养小牛、企业育肥牛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投资692.66万元在苏力德苏木新建一处占地40亩的肉牛繁育中心,建成后将是自治区西部最大的肉牛繁育中心,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6月底建成投运。强化改良工作,冷配肉牛4960头,胚胎移植187枚。四是投资100万元,新建了1处太阳能饲料烘干场,日烘干饲料60-80吨。

(七)生态集中恢复区建设工作

全旗劳务输出1857人(次),农村牧区劳动力引导性培训545人,职业技能培训486人。嘎鲁图镇精品移民小区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小区容积率0.7,绿地率43%,户型分80平方米、90平方米、100平方米3类,

20__年搬迁904户3252人。目前,完成投资5285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29%,主体工程二层开始封顶。图克镇精品移民小区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户型根据移民需求设计为80平方米、90平方米、100平方米3类,22栋385户,容积率0.6,绿地率50%,计划首期搬迁366户、990人。目前,完成投资1731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28%,二层开始封顶。

三、业务工作

(一)种植业生产

今年,全旗种植业继续贯彻为养而种的建设方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新品种引进工作,推进种植业模式化、标准化生产。年内重点建设三大基地,即着力构筑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品种示范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目前为止,全旗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59万亩,其中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

18万亩,饲料玉米种植面积达17

万亩,人工种草20万亩;全旗完成新品种示范试验基地100亩22个品种,水产品生产在继续推广网箱养鱼技术、红鳟鱼养殖、稻田养蟹和鲟鱼养殖的基础上,人工放流夏花鱼20万尾,鱼苗2.5万公斤,示范引进小龙虾25公斤,面积达3亩。

(二)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

20__年,全旗完成草原建设总规模为164万亩,其中人工种草21万亩(其中20__年新增水地优质牧草种植2万亩),青贮玉米18万亩,饲用玉米17万亩,改良草地35万亩,飞播牧草30万亩,围栏草场77万亩。全旗草原植保总面积为45万亩,其中草原鼠害防治面积40万亩,草原虫害防治面积5万亩。

5月初,我旗部分地区草地螟成虫始见,至5月19日,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在全旗大面积普遍盛发,累计发生面积710万亩次,其中:农田周边草场110万亩次,草原发生面积600万亩次(柠条、沙蒿等地发生400万亩次)。百步惊蛾平均达500-1000头,最高达5000-6000头,雌雄比为3:5,

雌蛾抱卵级别为2级。为有效控制草地螟蔓延危害,保障全旗农业生产健康发展,按照市农牧业局的安排部署,全旗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开展虫情调查和防治技术培训工作。全旗参加防治技术培训人员达60人次,调购储备应急药品10吨。截止目前,全旗草地螟幼虫发生面积达20万亩,虫口密度为17头/平方米。

今年以来,全旗继续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和草畜平衡政策,禁休牧区域和时间继续按20__年制定的《__禁牧休牧轮牧工作方案》执行。农区和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区四季禁牧;牧区4月1日至6月30日休牧,休牧期间实行禁牧,7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实行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禁休牧工作主体是苏木镇人民政府,各苏木镇都成立了以政府“一把手”任队长的禁牧工作队,形成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同时,旗相关部门禁牧办公室分片承担督查落实禁牧工作的职责,确保全旗禁牧工作落到实处。据统计全旗共有禁牧专门工作人员58人,禁牧专用车13辆,广大禁牧工作者为恢复自然生态和保护草原资源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全旗实施禁牧面积达370万亩,休牧面积达690万亩,禁休牧总户数达18150户,圈养牲畜达92万头只。

根据全市农村牧区“三区”规划,我旗组织编制了全旗农村牧区“三区”发展详细规划。目前,征求意见稿已发至各苏木镇和旗直相关部门,并由苏木镇组织党员、村民代表进行讨论,使规划更加契合实际,符合农牧民利益。

(三)畜种改良工作

20__年,全旗牲畜改良工作继续以畜种良种繁育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为核心,重点开展了种畜普查鉴定和劣质种公畜淘汰工作、细毛羊选育提高工作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

1、继续开展种畜普查鉴定和淘汰劣质种公畜工作。

今年,畜种普查鉴定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4—6月开展了种畜普查鉴定工作。目前,全旗已完成种公牛普查907头,结扎去势种公牛867头,完成细毛羊种公羊普查鉴定2132只,淘汰种公羊246只。

2、继续推进鄂尔多斯细毛羊选育提高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细毛羊改良工作成果,20__年,我旗从种羊场和农牧民联合育种户中选购优质细毛羊种公羊补充到各地细毛羊中心配种站,全旗共选分配下发种公羊120只,分配下发种公羊费用每只20__元,其中旗政府补贴1000元,农牧民自筹1000元。继续对接近选育标准的细毛羊基础母羊开展整群鉴定,组建选育核心群160群。完成细毛羊基础母羊普查鉴定8275只,佩戴耳标8164只。完成细毛羊综合生产性能测定486只,其中成年公羊33只,成年母羊234只,育成公羊74只,育成母羊145只。同时,对30只进口澳美羊的后代进行了初生重测定,澳美羊后代羔羊初生重平均达4公斤以上,最高达7公斤。

3、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20__年,全旗新建配种中心2处和冻精中心1处,补充完善细毛羊中心配种站40处,实现牧区每个牧业社平均拥 有1—2处中心配种站,全旗达到248处,绵羊人工授精覆盖面达到80%以上。年内补充完善牛冷配点40处,奶牛冷配人工授精覆盖面达100%,肉牛冷配人工授精覆盖面达80%;牛冷配受胎率及产犊成活率达85%和95%,购入肉奶牛冻精50000支,新引进的基础母牛全部实行冷配。目前,已完成牛冷配1.6万头。

(四)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工作

20__年,全旗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工作继续加强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继续实行村务公开,对村务公开、税费改革监督工作实行责任承包制,分片负责监督检查各苏木镇的贯彻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大了对农牧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有效地制止了乱收费、乱滩派等增加农牧民负担现象的发生,全旗农牧民负担为“零负担”。继续加强村嘎查财务审计工作,由专人负责嘎查、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目前为止,农村牧区经营管理站已完成了全旗6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同时,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对全旗各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经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进行了培训工作,半年共计培训经管和会计人员70人次。

(五)农畜产品安全保障工作

根据市农牧业局《关于印发创建农产品安全执法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安排部署,我旗认真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成员单位对执法年专项活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活动中,全旗多次组织执法人员,对全旗7家种植业产品生产企业、8个种植业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全旗6个苏木镇近20家种子经销网点进行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单位;对全旗范围内的25家农药批发商和零售商户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销售渠道不安全、违法经营等问题,各农药批发商和零售商户都没有违规销售五种禁用高毒农药,同时,植保质检部门开展了农药合法销售和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宣传培训活动。在生鲜乳专项整治活动中,执法人员在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重点对全旗现有3处生鲜乳收购站是否有收购许可证、是否进行标准化管理、是否有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检查,认定全旗现有的3处生鲜乳收购站都符合条件,予以备案。在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在中,执法人员对全旗现有的2处饲料生产企业、69个销售门点、6处养殖小区进行了检查,累计开展执法检查2次,出动执法人员25人次,没有发现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动物源性饲料的行为,没有发现三无”饲料生产企业,没有发现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在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活动中,我旗重点对全旗29处兽药经营门点、32处规模养殖场(户)进行了全面检查,组织开展了对非法销售假劣兽药、过期失效产品的清查行动,追根溯源,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经营假劣兽药和违禁药物及非法生产企业生产的非法产品,加强安全用药宣传、指导,完善用药记录,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没有发现兽药经营企业和规模养殖场(户)经营或使用兽药过程中有违法行为。在水产品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中,我旗重点对全旗2处水产苗种养殖企业、3处水产品养殖企业和1处水产品养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养殖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中是否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重点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检查中没有发现有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活动中,在“三品”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查的基础上,我旗重点对全旗现有的12处“三品”生产企业、2处“三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获证单位是否存在不符合“三品”标准的产品,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的产品,不符合《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的产品,对照标准对生产经营各环节进行检查,及时查找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完善内部管理,检查中没有发现非标生产行为,没有发现存在不合格产品和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中,组织参加了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开展了农资市场检查活动,会同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对全旗农资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假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现场共出动各类销售人员20多人,车辆16台,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7万份,销售优质种子、化肥30吨,取得了很好效果,切实保障了春备耕生产顺利进行。

(六)项目建设工作

1、退牧还草项目

__20__年第一批、第二批退牧还草工程于今年实施,项目建设总规模为77万亩,其中禁牧32万亩、休牧45万亩,补播草地35万亩,购置机械设备22台套。项目建设总投资18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428万元,地方配套462万元。根据市人民政府的要求,退牧还草工程重点安排在今年的生态集中恢复区,项目在嘎鲁图镇、乌兰陶勒盖镇和无定河镇的6个嘎查村实施。工程已于5月中旬开始施建,各项目区围栏材料正在调运之中,项目建设已发放围栏水泥桩7.4万根,发放钢丝40万米,发放围栏门50套,现已完成围栏25万亩;补播草地飞播作业于6月8日开始,现已完成3万亩;农机具调购工作已完成,购入大型拖拉机2台,播种机2台,割灌机20台。预计工程将于7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目前,项目建设已到位中央财政资金1168万元,尚有260万中央财政资金未到位。

2、沼气建设项目

(1)20__年新增沼气工程。计划总投资150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88万元,地方配套327万元,自筹790万元。实际到位中央投资308.5万元(预留自治区本级灶具款79.5万元),市级配套190万元,旗财政配套137万元。建设任务为22个养殖小区沼气工程,3处联户沼气工程、10个服务网点。工程建设已于5月10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15处养殖小区沼气工程,

10个 村级服务网点,联户沼气工程建设现已完成工程招投标和规划设计,正在备料阶段。

(2)20__年新增沼气项目。计划总投资174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95万元,地方配套395.64万元,自筹849.36万元。实际到位中央投资412.5万元(预留自治区本级灶具款82.5万元)。建设任务为3000户户用沼气和6个养殖小区联户沼气项目。工程于6月10日开工建设,现完成82户户用沼气池建设,计划10月底完成建设任务。__大力神牛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型沼气工程,计划总投资392.9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50万元,地方配套22.5万元,企业自筹220.46万元。实际到位中央投资150万元。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工作,计划于6月底开工建设。

3、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于20__年在我旗启动实施,今年为项目续建年,国家在我旗安排专项建设资金50万元,在前两年采集5000个土壤样品的基础上,今年加密采集土壤样品1000个,完成所采集的样品的分析化验工作,年内计划完成40万亩配方施肥的推广任务。目前,今年新加密采集的1000个土壤样品的外业工作已全部结束,土壤样品常规六项及微量元素化验工作于5月中旬开始,预计全部化验工作将于10月底完成。“3414”试验作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全旗共落实试验点20个,其中玉米、马铃薯各10个,同时安排了玉米种植长效试验观察点3个。

4、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工作

按照全面覆盖、整体推进、因地制宜、补贴农牧民的思路,我旗对农牧民种植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四种作物进行良种补贴。全旗良种补贴涉及6个苏木镇,良种补贴总面积51.20975万亩,其中玉米50.49975万亩,小麦0.0845万亩,大豆0.4005万亩,水稻0.225万亩。全旗良种推荐品种主要有粮饲兼用玉米品种浚单20、伊单314、真金8号、科河8号、世通526、登海1号、登海9号,青贮玉米品种伊单410、科多4号、科多8号、科饲1号、真金青贮31、真金青贮32,小麦品种永良4号,大豆品种合丰41号、合丰40号,全旗已供应良种131.4018万公斤,玉米126.2493万公斤,良种小麦1.9012万公斤,良种大豆1.0012万公斤,良种水稻2.25万公斤。全旗落实良种展示田100亩,展示田位于苏力德苏木蘑菇滩村,选用良种包括浚单20、伊单314、真金8号、科河8号、世通526、登海1号、登海9号等22个品种。

(七)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今年,农牧业局在旗依法治旗领导小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理工作。目前为止,我局制作法制专栏节目2期,设立了法律咨询点,开展面对面普法教育宣传活动。半年来,全旗共发放《畜牧法》《草原法》、《农业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宣传单3万余份。同时,结合党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规范了农药、饲料、草原、种子管理等执法单位的执法行为,坚持依法办事,强化服务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农牧业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年工作总结。

(一)农业工作。

⒈积极做好资源普查工作。为防止国有资源流失,全面掌握春雷农场国有资源情况,利用春种前的有利时机,抽调名同志与春雷农场生产办的名同志组成普察小组,利用一个月时间,对春雷农场耕地、林地、草原、水面等进行现场踏勘、实地测量,根据测得的坐标和面积,建立了资源档案。春雷农场实测耕地亩,比原有掌握耕地多亩;实测林地亩,比原有掌握林地多亩;实测草原亩,比原有掌握草原多亩;实测水面亩,比原有掌握水面多亩。通过调查,进一步掌握我区农业资源的状况,为农业规划和土地功能划分、使用、提供准确数据。

⒉大力推广沼气开发项目。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已到位的国债资金万元,采取政府匹配、农民自筹的形式,在两个园区推进“四位一体”生产模式,计划建设沼气池套,为用户提供能源、肥料支持。目前,已建成套沼气池,其余套沼气池正在建设中,预计××年月末即可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⒊继续推进四期续建工程项目。继续抓好四期基础设施续建工程的推进工作,今年月初继续铺设净水管线米,修建阀井座。截止月末,四期的米混凝土路面主体道路工程、附属路肩、排水沟及米原水管线工程等基础设施已全部竣工。

⒋协调解决电网改造项目。一是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抓住机遇,积极协调市计委、市电业局建设春雷农场两个园区电网改造工程。二是春雷农场又积极筹措万元资金,完成养殖园区及种植园区一二期电网改造工程。目前,正在协调种植园区三期电网改造工程,积极和电业部门协商,将两个园区用电权属移交电业部门管理事宜。

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协助金锣公司,办好绿色产业,建设吨肉灌制品项目,拉动万头生猪生产,带动农户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万元。

⒍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我局成立项目招商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签订了四期栋棚室招商建设协议,其中看护房为平房的户、看护房为楼房的户,已建设完成,投入生产的栋。二是引进温州南麂仔海产品有限公司投资万元,扩大春雷保鲜粘玉米生产规模,利用三年时间,将每年加工能力扩大到万穗。今年加工能力达到万穗,销售收入达到万元。

(二)林业工作。

⒈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一是抓好生态园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书画苑、碑林园的建设。二是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年三北四期植树亩,其中防风固沙林亩、盐碱地改造林亩、病腐木改造林亩。

⒉做好病虫防治,幼林抚育工作。一是抓好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年初,我们采取集中防治和分散防治相结合、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等方法,彻底防治我区万亩树木病虫害,大大减少了青杨虎天牛、白杨透翅蛾等的侵害和烂皮病、肿茎溃疡病等病害发生。二是抓好幼林抚育工作。今年,我们对近三年来的万亩新植树木,全部采取浇水、锄草、松土、修枝等抚育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全市植树造林检查中受到好评。

(三)畜牧工作。

⒈依法对外承包草原。春雷农场有草原亩,其中可利用草原万亩,已全部进行承包,户承包户中有户从—年陆续承包,承包期为—年,承包费元亩;户从年后进行拍卖承包,承包期为年,承包费—元亩。通过草原承包,已将春雷农场草原落实到每个承包户手中,由承包户进行管理,便于禁牧工作的有效开展。

⒉积极做好禁牧工作。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四月下旬,局领导主持召开会议,结合全市草原禁牧会议精神的要求,制定禁牧工作方案,成立草原禁牧执法监察队,在区农林牧业局设禁牧办公室及⒐两部举报电话,以便加强对全区禁牧工作的领导、监督与检查。二是普查到位,抓好宣传。根据全市草原承包禁牧工作会议的精神及林甸现场会的要求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从五月份开始,对全区现有草原实行全面禁牧。通过与动检站、街道社区、春雷农场联合,深入全区六个街道十五个社区进行调查,发放《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草原禁牧的通告》份,宣传《草原法》及禁牧有关政策以提高养殖户对禁牧工作的认识,取得养殖户的支持,为进一步做好禁牧工作奠定基础。三是监察到位,抓好落实。我们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禁牧监察工作。配备名禁牧工作人员辆专车下去检查,五月份以来共出动车次、人次,每天对春雷地区、采油三厂、采油一厂等地的草原,油井四周的草地进行检查,对放牧者采取说服教育,并及时制止,劝退散养放牧者人次,制止散放牛羊头只,同时在春雷农场设草原看护员人,发现放牧及时汇报,并协助草原禁牧执法监察队工作,有利地保护了辖区的草原,维护了草原生态的健康发展。

⒊建设圈舍饲养载体。我们重点抓了绿色养殖区的开发建设工作,现已完成招商引资万元,建舍饲养户,已建成能够投入使用的户,进区饲养奶牛头、肉牛头、猪头、鹿只,积极为养殖户提供饲养场所,为全区禁牧提供硬件环境。

⒋抓好青贮饲草种植工作。在饲料饲草生产上加大了青贮的人工种植力度,为舍室养殖提供储备。种植青贮玉米亩,收割青贮吨。改良草原亩,围栏休牧亩;围栏与草防林相结合休牧亩,收割饲草吨,为舍饲提供充足饲草储备。

(四)水务工作。

⒈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一是建设万亩抗旱保收田项目。根据全市建设万亩抗旱保收田的要求,我区××年已建设万亩抗旱保收田,在原有眼机井的基础上,投资万元新打抗旱井眼。春播前全部投入使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启动膜下滴灌项目。争取市水务局价值万元的膜下滴灌设备,用于亩蔬菜的种植。三是完善人畜饮水工程。争取市水务局投资万元,在春雷农场西大岗(地名)打水源井一眼,铺设自来水管线米,安装压力罐个,可解决户居民人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⒉加强水务一体化管理。一是做好《水法》宣传工作。利用月日“世界水日”,日至日“中国水周”,采取集中宣传、新闻媒体宣传、工作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水法》,提高市民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卫生用水的意识。二是抓好水政执法工作。针对我市地下水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大庆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坚决取缔供水管网内地下水源井的指示精神,区水务局严格执法程序,依法行政,积极协助市水务局、依法取缔中三路、中五路等十三条主要街路两侧露天洗车场家,查处家非法取水的室内洗车场,对辖区家工地用水情况进行检查,对大庆小商品市场非法取用地下水用于施工事宜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目前该公司已停止使用这眼小水井,接上了供水公司管网水。同时,在市水务局指示下,我局汇同管理局水务处、供水公司监察大队依法取缔仁荷湾、正鑫会馆、电泵公司、华谊农工商等家单位眼深水井,依法取缔三厂市场、丰收塑料厂、火炬木器厂等家单位和个人眼浅水井,有力整顿了水市场秩序,特别是打击了取用地下水用于餐饮、洗浴等服务行业的非法用水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我区的水资源,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⒊全力做好防汛工作。为了保证我区××年安全度汛,确保全区工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局认真准备,全力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及早制定了防汛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防汛会议,落实防汛物资,明确排水沟渠清淤维修任务。针对低洼易涝的处家属区做到早安排、早落实,几场大雨过后,都能安全度汛。

(五)圆满完成春雷农场职工劳动家属资格认定工作。

为了妥善处理好三环家属上访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从关心照顾角度出发,将三环家属纳入企业养老保险,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的精神,区政府及时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农林牧业局、办、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处理原三环公司二营职工劳动家属上访问题的实施方案》。此项工作,于月份开始,市、区工作组深入春雷农场人次,召开宣传动员会次,发放宣传单近份,政策宣传动员面达到,组织人进行普查登记,共登记劳动家属人,登记准确率达到。后又经过三次排查,最后由连队职工代表进行确认核实,而且以连队为单位,将划票结果达到以上的家属在连队范围内张榜公示天,有人符合年龄和劳动年限的要求,予以上报,顺利完成了普查、登记上报工作。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按照发展精品农业的要求,我区农业在生产经营中还存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信息服务不到位。突出表现在农户种什么,种多少,什么时候种,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增产不一定增效。

⒉技术服务不到位。大多数农户对传统农作物技术掌握不错,但对棚室蔬菜、瓜果及特色农业知之甚少。多数农户都知道食用菌、香瓜的效益较高,可是不懂技术,不敢种植。农户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但如今我区这方面人才缺乏,无法适应农业生产要求。

⒊政策扶持不到位。精品农业必须有大的投入,才能有大的产出,由于我区财力紧张,农业上投入的不多,再加之农场供养人口多,企业在农业上投入的不够。资金不能足额到位,致使电网改造、路网改造、水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都受到严重制约,影响了项目建设和精品农业的快速发展。

⒋市场营销不到位。要加快棚室生产,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必须有一大批农民经纪人,把市场信息及时反馈过来,使农户及时跟着市场转,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再由经纪人把产品销出去,不但减少生产盲目性,而且提高生产效益。而我区虽然也有一些农民经纪人,但数量太少,成大气候的更少,因此棚室生产难以迅速发展。

⒌龙头企业牵动作用不到位。由于缺少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销售、提供服务的龙头企业的引导,农产品形不成市场规模,深加工水平低,仅停留于初加工,制约了农户效益的提高。

⒍招商政策优惠程度不够。两个园区招商只是免收当年土地租金,落三个人户口,没有其他奖励政策,招商难度大。

⒎种植园区引水工程没有竣工,水价偏高,影响园区发展。

⒏种植园区四期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不足。没有蓄水池,雨水无处排,园区道路没有环上,交通不便。

三、二六年工作思路。

⒈继续建设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引水工程。春雷绿色种植园区建设以来,灌溉用水一直是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解决园区供水、降低用水价格势在必行。为此,区领导经多方努力,协调供水公司承建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引水工程。该工程从国道原水管线处铺设延长米高压供水管线至种植园区,预算投资万元,其中区政府投资万元,供水公司投资万元,由供水公司承建。该工程于去年月底全面开工建设,主管线米已安装完毕。由于资金不到位,剩余米副管线铺设及配套工程不能按期竣工投入使用。明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协调力度,促成该后续工程开工建设,近早投入使用。

⒉继续推进春雷种植园区电网改造工程。虽经区、企两级领导的共同努力,协调有关主管部门建设春雷农场养殖园区及种植园区一、二期电网改造工程,但种植园区三、四期电网尚未改造,还需进一步协调,加以彻底解决。同时还要协调两个园区用电权属移交电业部门管理的事宜,以减轻企业管理和电损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⒊继续推进国债建设项目。利用国债扶持资金,在两个园区继续推进“四位一体”沼气开发项目,力争在××年月末保质保量建设完成剩余套沼气池,全面完成套沼气池国债项目,为用户提供能源、肥料支持。

⒋积极争取通村公路建设项目。春雷农场各连队的主干道大多为砂石路或土路,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而且又远离国道,交通不畅,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道路急待改造,总长度公里。我们早已将该工程项目有关情况上报,并列入市里“通村公路”工程建设计划。我局将继续协调市交通局近早建设通村公路,以彻底解决该地区的交通环境。

⒌认真完成盐碱地造林任务。积极做好秋季造林整地工作,认真落实任务,争取明年月份全面完成亩盐碱地造林任务。

⒍协调项目支持农村水利建设。一是继续实施膜下滴灌项目。争取市水务局价值万元的膜下滴灌设备,用于亩蔬菜的种植。二是完善人畜饮水工程。争取市水务局投资万元,在春雷农场窑地(地名)打水源井一眼,铺设自来水管线米,安装压力罐个,解决户居民人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⒎做好种植园区四期棚室招商工作。种植园区四期已投资多万元,建设完成了排水、供水及路面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四期组棚室(看护房为楼房的户,平房的户)项目势在必行。为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种植园区棚室工程是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一抓到底,见到实效。

四、发展精品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为加速我区精品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土地产出率,使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⒈抓好发展规划。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重新制定发展精品农业的总体规划,规划要高起点、高水平,要定位在全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目标上,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户收入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使规划充分体现生产、生活、休闲、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精品农业。

⒉构筑保障体系。一是政策保障。结合我区实际,在发展精品农业上,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在土地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用水政策、用电政策、人才引进等政策方面要予以优惠。通过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工商资本、个体私营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二是科技扶持。由区农林牧业局牵头成立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专项课题组。各课题组要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为精品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加大投入。精品农业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要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帮扶,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制。

⒊抓好检测关。以现有的大庆市绿色食品监测中心、大庆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技术机构为依托,重点对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及种植环境进行检验检测,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全过程实施监控,严把质量关,保证产品真正绿色、真正无公害。

⒋实施品牌战略。精品农业必须注重发展品牌战略,这也是农产品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自身效益的重要途径。商标是创建品牌的载体和前提,因此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商标注册总量,积极推行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力争有更多的农产品获得无公害食品标识。对已注册的商标要培育好知名度和信誉度。

⒌打造销售平台。一是引进销售,培养农民经纪人,在城市中设窗口、建市场。二是区政府做规划,面向社会,以优惠招商政策,吸引有实力的业主就地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推行现代流通方式,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

⒍提高农户素质。一是聘请农业专家和种植能手定期开展技术讲座,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逐步提高农户种植水平。二是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大张旗鼓宣传种田能人、宣传新方法、新科技,使其他农户看了心动,受到启发,向先进榜样学习。三是狠抓培训。按照分层次培训原则,重点搞好农场管理层人员的培训,走出去学习,使他们开阔视野,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搞好农户和农技人员的培训,选择有文化的农户及有一定基础的农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重点学习实用科技知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⒎引进龙头企业。按照中央关于“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就是扶持农民”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参与农业项目开发,千方百计地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我区,与此同时,积极引导有实力的工商业者、房地产开发商等投资农业产业化,加快全区精品农业的发展步伐,争取年内有家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食品加工企业落户我区。

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于春雷农场属国有企业,机制不活、体制不顺、“婆婆”多、职工多、人浮于事,造成管理成本高,管理水平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必须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考虑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改革。一是引进大户经营。把春雷农场的债权、债务以及土地以外的所有固定资产整体出售,土地整体出租,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另一种可以采取股份制改革,成立春雷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从原企业剥离出来,出租现有的土地,建立全新的现代企业制度。

五、保障措施。

⒈成立组织,加强领导。结合今年工作实际,我局与春雷农场共同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主要责任人为成员的人项目推进和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我区农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工作的推进力度。

⒉分解指标,落实责任。明年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项目建设和招商工作的顺利完成,局领导会同春雷农场领导及相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将明年项目建设和招商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真正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身上有重担,确保明年任务顺利完成。

⒊活化形式,搞好招商。通过电视报道、报纸刊登、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春雷无公害蔬菜基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进一步扩大春雷农场的知名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及采取以商招商、网络招商、载体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快招商步伐。

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思想方面

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忍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友爱同事,乐于助人,努力配合同事的工作,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学习方面

一年来,我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首先,积极参与每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次在手机上每天学习学习强国。并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新知识培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通过学习,自己的精神面貌进一步得到改观,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三、工作方面

1.协助开展我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前期坚守在防控一线,守卡时间长达50余天。截止目前,全县共计无害化处理生猪24435头,无害化处理生猪补助共计30028930元,全县各检查巡查点共计查车120余万车次,检查无害化处理生猪19头,无害化处理生猪产品13.5768余吨,出动执法人员共计13562余人次。

2.积极协助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开展了以蔬菜农药残留、蛋禽兽药残留、水产品兽药残留、“瘦肉精”、生猪屠宰、“春季禁渔”、“三鱼两药”、农药、兽药等专项整治行动。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60余人次,出动车辆140余车次,检查经营单位160余家次,查处违法行为60起,立案23起,结案17起(简易程序1起),6起正在办结中,移交公安行政拘留11起, 罚没款总额10708元,增殖放流草鱼、鲫鱼、鲤鱼、鲢鱼等1200余斤,查处整改28起,印发宣传材料3000余份,悬挂条幅30余条,张贴通告50份。

3.做好农牧渔业执法大队的其他常规工作。拟定农牧渔综合执法大队工作计划、方案、简报和总结。并按时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做好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做好西宁冷水鱼养殖园区前期规划相关工作。

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农业、 农村 和农民问题始终是

一、西藏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西藏 民主 改革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全区上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生了 历史 性的飞跃,区域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产业结构、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gdp)91.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1.31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4.3%;第二产业20.24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2.2%;第三产业39.63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43.5%。从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分析(详见表一),199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比1990年增长了2.29倍,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1.22倍、4.67倍和2.95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趋向良性发展态势,第一产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呈现持续稳定下降趋势,二、三产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整体趋向上升趋势,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由1990年的50.9∶12.9∶36.2调整到1998年的34.3∶22.2∶43.5(详见表二),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突破。

 

 

 

随着西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占基础和主导地位的第一产业在总量逐年增长的同时,内部生产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种植业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林业 平稳发展,畜牧业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副业发展较快(从1993年起划归到种植业和畜牧业范围内),渔业发展极为落后,生产总值占第一产业总值比例几乎为零。1998年,全区第一产业总值为31.31亿元,其中:种植业生产总值16.56亿元,林业生产总值6575万元,畜牧业生产总值14.06亿元,渔业生产总值313.1万元。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占第一产业总值比例分别由1991的39.7∶1.4∶47.9∶0调整为1998年的52.9∶2.1∶44.9∶0.1(详见表三)。

 

 

综合分析西藏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 农林 牧渔业生产总值在总量逐年增长的同时,又存在着总量相对不足、比例持续下降的现实,依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一是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均衡,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林业平稳发展,渔业发展严重不足;二是种植业生产布局不尽合理,优质农副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从农村家庭主要实物消费量分析,1998年,家庭人均消费粮食232.92公斤,其中:细粮105.08公斤,占年度人均消费粮食的44.11%,粗粮127.85公斤,占年度人均消费粮食总数的89%;同1991年相比,细粮年度人均消费量由1991年的66.59公斤提高到1998年的105.08公斤,提高了55.8个百分点,粗粮年度人均消费量由1991年的142.23公斤下降到1998年127.85公斤,下降了10.11个百分点(详见表四)。从这两级数字可以看出,农牧民在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也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而目前的农副产品生产状况与人民需求不相适应;三是畜牧业生产不容乐观,整体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灾害濒繁,草场退化,超载放牧,出栏率低、个体产出下降、商品率低,畜种、畜群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复合作用,致使全区畜牧业生产总值比例呈现相对下降趋势,1998年畜牧业总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44.9%,比1991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四是渔业发展严重滞后,规模小、起点低、产值少,构不成支柱产业。

 

纵观西藏农牧业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但横向与内地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地区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当前农牧业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农牧业生产规模小、起点低、发展慢,与新时期农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农牧业生产由原来的受资源约束转向受资源和 市场 的双重约束,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尤为突出;三是人地矛盾、草畜矛盾日益严峻;四是目前的农牧业生产现状不相适应与人们对农牧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优质化;五是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经不起自然灾害的侵扰;六是农牧民主体素质差,市场意识淡薄,商品观念不强,难以适应奔小康的需要;七是农牧业技术装备水平、农牧区干部群众经营 管理 水平、思想观念与发展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增长缓慢;八是农牧业生产结构和农牧区经济结构单调,农牧民收入渠道狭窄等,严重影响着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第一,国家加大了对农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牧业持续快速增长和调整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提供了保障;第二,通过援藏与开放可以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少走弯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施调整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第三,经过40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全区农牧业基础实施条件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区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为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奠定了基础;第四,农牧业生产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刁再生产转变,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效益型增长转变的进程中,农产品产量在持续稳定睁长的同时,通过区外品种结调剂,区内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客观上要求产品必央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农牧业生产结构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第五,随着全区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脱贫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绝大部分农牧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群众迈进了小康生活,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已向高层次的需要追求,主观上要求必须进一步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第六,西藏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是全国农业发展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农牧业发展必须顺应全国和国际农业发展形势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西藏农牧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二、基本思路的选择

西藏地广人稀,区情特殊,为便于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实现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目标,根据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和不同经济类型,将全区划分为三类地区:一类是一江三河流域地区(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 行政 区划主要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四地区;另一类是藏西北草原地区,行政区划主要包括那曲地区和阿里地区;再一类是三江流域地区(澜沧江、怒江、金沙江),行政区划主要是指昌都地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区党委五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最近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西藏农牧业生产实际,提出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的基本思路:

1、种植业:坚持“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基本

原则。在确保实现粮食生产目标的前提下,以 市场 为导向,按照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 指导 思想,大力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增加优质小麦、青稞播种面积,大力开展“种子工程”,提高种植业效益。调整种植业内部生产格局,逐步形成粮食作物、 经济 作物和饲料作物合理的三元生产结构。

一江三河流域地区应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农业 的基础地位,在稳定增加粮食生产总量的同时,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压缩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品质和品种,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引导农牧民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的小麦和青稞品种,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种植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产业带和产业区;藏西北草原地区应大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加大科技含量,在稳定增加粮食总量的同时,重点加大饲草、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形成饲草饲料基地建设规模,增强农牧区防抗灾能力;三江流域地区应继续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和选育优良品种,扩大良种覆盖面积,努力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木,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2、 林业 :坚持“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合理规划,采育结合,综合利用”的林业工作方针。积极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开展“四旁”植树、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开展工程造林、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加强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年楚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沙漠化整治工程,推广太阳能、微水电等新型能源,减少薪炭林采伐量,保护和改善高原生态 环境 ,实现生态、经济和 社会 效益的有机统一。

3、畜牧业:坚持建设养畜、科学养畜和发展商品生产的方向。积极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坚持把畜牧业生产结构与落实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结合起来,草场利用与草场建设结合起来,自然放牧与围栏喂养结合起来,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加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一江三河流域地区要在稳定增加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力争把粮食生产区同时建成畜产品生产区。藏西北草原地区大力开展草场建设、围栏建设和优质饲草基地建设,努力恢复草原植被,改善高原生态环境,不断增强防抗灾能力。合理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提高牲畜出栏率、商品率,保持草畜基本平衡,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三江流域地区应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养殖业,大力开展改良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建设,推广秸杆氨化、饲料青贮等技术,积极发展饲草饲料种植、加工、存贮、流通一体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相适应的经营服务体系,如:发展市场、提供信息、提高素质,建立和完善经营 管理 体制 ,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 人力 资本等等,单从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内部讲,尤其需要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农牧民商品观念,增强农牧民参与市场的意识,通过农业产业化,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 工业 ,增加产业链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开拓市场,带动其它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三、实施产业化的对策措施

1、完善现行的土地制度首先,坚持稳定和完善“两个长期不变”的政策,即“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长期不变”的基本政策,加快落实草场有偿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开发“四荒”“谁开发,谁使用,谁受益,允许转让和继承”的政策,并明确免征免购的时限,使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确保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其次,推行股份合作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第三,建立土地草场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制度,大力发展种田能手、养畜大户,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2、发展规模经济

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本质要求,发展规模经营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专业协作形成规模。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片一个特色,使分散经营逐步走向专业化协作生产。二是土地经营形成规模。可借农业 人口 向非农产业转移之机,通过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引导土地向农业大户集中,也可有组织地实行农业股份制,即农民家庭以 投资 入股的方式把承包土地作为资本,集中起来统一使用,使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三是联合发展形成经济联合。充分利用援藏契机,与内地的技术、人才、资金优势紧密相连,面向市场,联合发展规模经济。

3、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 农村 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劳动力的非农化,加快农村产业化的进程。西藏农村与全国农村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的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上。西藏农村工业占农村各业总值的比重,比贵州低13个百分点,比青海低7个百分点,比甘肃低20个百分点,农村工业与农业的产值比只相当于以上三个省平均数的1/15,主要原因就在于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落后。西藏农畜产品原料优势明显,特色显著,潜力很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等特点,只要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西藏农村经济面貌得到改观。因此,应把发展农畜产品的加工业,作为一项产业化的根本性措施来抓。

4、积极培育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和支柱,是一个地区经济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应在着眼市场需求,立足本地优势,认真研究区内外市场,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信息和供给信息的前提下,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选准主导产业,发展具有本地特色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一要巩固提高传统特色产业,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二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注意发展高原物种、无污染食品、饮料等绿色产业。对那些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突出、市场容量大的项目,组织攻关,重点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注意开发名优特新产品,特别注重开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劳动密集型产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尽快形成产业优势,使区域经济充满生机活力。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开发既要考虑区内国内市场,还要考虑邻国市场。同时又要避免“小而全、大而全”或“全面开花”的产业低层次结构。

5、大力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

农村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是产业化的重点。应在对现有企业(公司)进行 调查 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农村骨干企业发展规划。一要打破所有制、行业和地域界限,实行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域的联合,谁有辐射能力,谁为“骨干”;二要实行支持骨干企业的优惠政策。各级 财政 支农资金、支农周转金、农业发展基金中,应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扶持实施产业开发的“骨干”企业,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应向“骨干”企业倾斜,自治区还应考虑在 税收 、信贷上对“骨干”企业实行各种优惠政策措施。

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农牧业私营企业

我区农牧业私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成效也较明显,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发展中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1.农牧业私营企业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私营企业总体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2011年,私营企业数量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89%、15.02%、80.09%,农牧业私营企业所占比例不足5%;在2010年我区民营企业100强中,仅有5家企业属于第一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资产总额占比均低于1%;农牧业私营企业品牌建设薄弱,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粮油、马铃薯、果蔬、肉类、特色等产业的领军企业和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

2.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加销脱节

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关系不紧密,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多为单纯的买卖关系,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实惠还不多;尚未真正形成供需对接、利益共享的局面。

3.投入机制不健全,投融资渠道不畅

资金短缺的矛盾一直是困扰农牧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资金短缺的矛盾较为突出。

(二)农牧民合作组织

从整体看,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水平、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专业社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对专业合作社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合作经济知识

由于宣传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够,少数干部和农牧民对合作社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思考不多、行动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许多基层干部对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乏了解,甚至连概念都觉得陌生。部分农民习惯于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协作意识比较淡薄,对合作经营不放心、不积极。

2.服务层次较低,合作空间较窄

目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服务功能较弱、合作层次不高、合作基础不牢固、合作空间较窄的问题。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合作社数量不多。大多数合作社主要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或农产品销售中介等层次的服务,以合作社自身的经济实体开展储运、深加工、营销合作的较少。2012年,全区参与深加工合作社仅有437户,不到合作社总量的2%。一些合作社与农民的联系不够紧密,有的农牧民只接受服务,不服从管理。合作社间也缺乏联合与协作,市场开拓能力有限,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3.规范化建设程度不高,合作机制脆弱

一是经营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据自治区工商部门统计,2011年底全区15679家合作社中规模在100人以上的合作社仅105家,不足1%。带动非成员农牧户只有44.3万户,仅占全区农牧户总数的11%。二是合作社规范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合作社成立后,经营能力弱,为成员服务能力低;有的合作社不按章程操作,财务管理、民主管理、收益分配等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合作社服务组织结构松散,与农牧民联系的紧密度低,一些入社的农牧民只想“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

4.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难度较大

合作社普遍感到资金不足,贷款难、融资难,资金匮乏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农牧业信贷风险较大,而绝大多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门槛低,通常注册资金只有几万到几十万元,集体资产规模小,自身实力较弱,缺少有效抵押,财务管理不规范,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动性不高;政策性银行虽然同意给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但真正落实起来也比较困难;信用联社的贷款政策相对较为宽松,但贷款周期短、授信额度低、利率较高,难以满足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需求。

5.合作社主管部门不明确

由于《合作社法》没有明确规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工商部门只接受注册,并不进行年检,导致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无人管,有了利益众人争。应该尽快明确农牧业部门的主管地位和指导扶持职责。

6.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弱,资金短缺的问题。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技术推广等服务面临很大困难,绝大多数合作社运行还十分艰难。尽管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持和促进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各部门也出台了支持合作社的相关文件,但缺乏合力,真正有利于合作社发展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与大多数省市(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7.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这是当前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瓶颈,尤其农牧民自办的合作社牵头人大多是种养大户,他们的文化程度、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市场意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要。此外,不少合作社成员对合作社法律知识了解甚少,合作理念不强,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三)农牧业个体经营

1.农牧区个体经营总量不足

截至2011年底,全区实有个体工商户达到85.18万户,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69.10万户,农牧区个体工商户16.08万户,农牧区个体工商户仅占总户数的18.9%,为城镇个体工商户的23%。从增量看,2009-2011年,全区城镇个体工商户增加了13.06万户,平均增速达7%,而农牧区个体工商户仅增加了2.74万户,平均增速为6%,增速低于城镇个体工商户一个百分点。

2.农牧业个体经营占三次产业比例少

从个体经营产业结构看,2011年,个体工商业数量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为0.76%、4.65%、94.59%,农牧业个体经营占总的个体经营不足1%。2011年底,全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80.57万户,从事第一产业个体工商户6504户。部分农牧业个体经营生存周期短,淘汰率较高。从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数量来看,2011年全年新登记从事第三产业个体工商户20.03万户,新登记从事第一产业个体工商户达2276户。差距可见一斑。

3.农牧业个体经营吸纳劳动力仍显不足

2011年全区个体工商业从业人数为165.91万人,其中城镇个体从业人数为137.33万人,占个体工商业总从业人数的82.8%,占城镇人口比例的9.77%;而农牧区个体从业人数为28.58万人,占个体工商业总从业人数的17.2%,占农村人口比例的2.65%。城镇个体从业人数为农牧区个体从业人数的4.8倍。

二、加快农牧业非公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金融支持

1.努力构建多元化农牧区金融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农牧区金融组织体系,为新农村(牧区)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继续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的作用;将农业银行的业务重心定位于县域经济,发挥其支持农牧业的传统优势;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在农牧区设立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牧区金融机构。

2.积极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将内蒙古县支行纳入执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覆盖范围

尤其是对涉农贷款投放较多的县支行执行比农业银行低2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拓宽支农再贷款适用范围试点的通知》(银发[2012]207号),争取将内蒙古列入试点,将支农再贷款的对象由现行设立在县域和村镇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拓宽到设立在市区的涉农贷款占其各项贷款比例不低于70%的上述四类机构。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的作用。

3.寻求财政与金融资金合力支农的契合点

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应明确责任范围,国家财政应将现有的支农资金划出一部分作为农牧区贷款贴息资金、担保基金、支农风险基金,通过对农牧户贷款进行贴息等加以扶持,撬动商业金融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地方财政应加强对农牧业的专项补贴资金的投入。

(二)人才保障

要加大农牧民培训,积极开展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抓好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农村新牧区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农村牧区劳动者素质。整合“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和现有培训资源,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嘎查村民自治组织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及种养专业大户培训,增强带领农牧民发展现代农牧业和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组织引领力。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的农牧民回乡创业。

(三)科技支撑

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支牧的投入强度,突出加大对农牧业科技的支持力度,突出农牧业科技创新重点,优化农牧业科技支出结构。围绕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着力突破农牧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目标,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环保、安全农牧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着力支持突破农牧业技术瓶颈,在玉米、马铃薯、小麦等农作物良种和牧草、动物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引进方面,在节水灌溉、农牧机装备、设施和精准农牧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四)加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