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改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农牧业,更好的服务农牧民”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农牧业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站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我站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逐条制定整改措。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改,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努力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良好氛围。今后一个时期,我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农”服务为目标,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农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机事业,进一步提升我站综合实力。

1、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关键在人,要引导我站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要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谋划农牧业机化质量工作的具体思路、促进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发展的有力措施。要加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的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正的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队伍。

2、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作为农牧业机械质量技术支撑单位,进一步加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和检测能力建设,着力加强基础数据、资料和信息的系统收集整理,为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要加强试验方法、质量评价规则的研究,提高科学、公正、高效质量评价水平。

3、不断加强服务意识。作为农牧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农增收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本领,切实提供有效服务。要坚持公正、科学、廉洁、优质、高效和团结协作原则,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解决农牧民、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农牧民、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树立农牧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严格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和自治区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开展部级和自治区级推广鉴定工作,提高依法鉴定的意识,做好农牧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考核,提高农牧机产品质量。

5、认真总结分析农牧机质量调查工作经验、方法和问题,按照《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调查方案;组织好质量调查员培训和质量调查工作,做好农牧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提高农牧机使用质量。

6、做好对农机经营维修企业的政策法规制定、调查研究以及资质审定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维修企业、维修配件、维修质量、维修人员的管理、监督、沟通,切实做好农忙时期机具的维修工作,提高农牧机维修质量。

7、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技术服务,全力完成各级业务和主管部门下达的农牧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市场检查任务和农牧机械打假查劣、投诉受理等工作。以促进农牧机械质量的提高,保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好农牧业机械质量关,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政府支持推广的农牧业机械产品目录,完善农牧业机械质量监督投诉体系建设,加强农牧业机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农牧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分析梳理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方方面面反馈上来的意见、建议及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共整理归纳出影响和制约我站事业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7项突出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3)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4)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5)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6)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⑺人员结构老龄化;

应针对这些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项认真进行分析,科学分类,将其划分为“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以及“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两大类,着手整改,积极解决。

1、具备解决条件,短期内可得到初步解决的问题

(1)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2)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2、难度较大,需积极创造条件,用较长时间彻底解决的问题:

(1)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2)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3)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老龄化,进取意识较差;

(4)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5)人员结构老龄化;

(二)完善制度

我站对过去出台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对其中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予以废止或修改完善,并建立或拟建一系列新制度。

四、落实整改

(一)对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区农机化质量监督体系规划和建设方面仍需要加强:

整改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要加强机构的建设,应该从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角度考虑和设置我区的农机质量监督投诉体系;二是要加强农牧机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确保质量工作有法可依;三是要加强队伍的建设,从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资质管理方面入手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四是要加强检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开展农牧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必需的装备和手段。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质量监督科、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1—2年

(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整改措施:清理我站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内部制约作用,以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运行,接受群众监督,堵塞管理漏洞。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三)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整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针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推出新举措,坚持在发展中求创新,找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在质量监督体系建设方面,推出新举措,切实做到为民服务、方便群众,提高群众满意度;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四)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进取意识较差。

整改措施: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位置,以强化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领导干部带头加强学习研究,争当学习型领导,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行政办公室、科技办公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五)部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综合服务意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按照“依法、为民、高效、廉洁”的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提高能力素质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关键,以绩效考评和效能监督为保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变管理方式,规范行为,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六)部分同志工作散漫,责任心不强

整改措施:加强工作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有定性定量要求的、便于操作的效能考评考核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更不一样。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起,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责任心,充分发挥先锋示范作用。要大力发扬敢于负责的精神,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大力弘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勇挑工作重担,谋求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二月底

(七)人员结构老龄化;

整改措施: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逐步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逐步解决。

责任领导:**

涉项部门:各科室

完成时间:1—2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方案》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各科室要将《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积极解决,确保《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文第2篇

摘 要 把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以创新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加快实施农牧业产业化;进一步强化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加快农牧业科技推广,着力提升农牧业的科学化程度;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农村牧区二、三产业,着力提升农牧业的商品化程度;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加快新型农牧民培训,着力提升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

关键词 现代 农牧业 发展 思考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一个工业经济占主导的城市。既有发达先进的工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绝大部分;又有落后的农牧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很小部分,这种“大工业,小农(牧)业”的经济结构,也为充分发挥“大工业”优势,加快我市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

一、目前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现状

包头市是个工业大市、农业小市,全市土地面积27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2.11千公顷,草场面积2120千公顷;绝大部分是广大的农村牧区。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253.22万人,城镇人口192.22,农村牧区人口61万人,农牧业人口占24%;地区生产总值1760亿元,第一产业(农牧业)52.1亿元,仅占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76元,在我国西部地区近几年一直排在前三名,连续七年位居自治区各盟市之首。包头市农牧业属于城郊型农牧业,种植业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以奶牛和肉羊为主,经过几年发展,包头市农牧业已基本形成菜、薯、肉、乳四大主导产业。

(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立体种植等先进适用技术,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二)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畜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全市奶牛业已经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全市奶站已由416个减少到227个,奶牛集中、规模饲养程度达到50%。按照第一产业“三区”规划要求,将我市山北地区确定为肉羊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羊存栏数量已占全市的70%以上)。

(三)农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种植业结构、品种优化。2008 年全市马铃薯、玉米和蔬菜面积分别为101.9万亩、142万亩和15.9万亩;脱毒马铃薯和玉米良种面积分别48万亩和142万亩。二是畜牧业布局、品种结构优化。按照第一产业“三区”规划要求,将山南和山北地区分别确定为奶牛、肉羊重点发展区域。全市33个奶牛小区建设项目全部安排在山南地区,连续三年将80%的市级羊舍饲圈养项目重点安排在山北地区。

(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基本建成了优势比较明显的菜、薯、肉、乳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并涌现出了一批如华资、鹿王、呱呱叫、海德、大圣、小肥羊、小尾羊、草原牧歌等部级、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小肥羊”、“鹿王”、“草原”、“雪鹿”等中国驰名商标。

(五)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有效提升了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农牧业科技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由1950年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发展到目前市县乡村四级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的新格局。

(六)设施农牧业实现新突破。通过实施“南菜北薯”战略,山北地区设施马铃薯面积达到26万亩,山南地区蔬菜保护地总面积达到4.7万亩。在土地流转基础上发展设施农业,在依法、有偿、自愿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工作,由村级基层组织、企业、中介组织等牵头,通过转包、转让、租赁、股田制等方式,促进设施蔬菜和马铃薯向小区、大户和企业集中,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包头市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包头市正处于一个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尽管近年来包头市的现代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1.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目前,与包头市实际相符合、与现代农牧业发展相配套的土地草场流转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支持服务制度和投入保障等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保护和加快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分异的户籍管理制度迟滞了我市城镇化步伐。目前,包头市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涉及户籍身份、土地制度、收入分配、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已成为制约城乡社会福利和政治权利公平分配、人力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根源,特别是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产物的户籍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3.包头市财政对现代农牧业建设投入总量不足且分配结构不尽合理。自然条件差、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社会事业滞后是包头市发展现代农牧业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与现代牧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由目前,包头市在财政投入上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市级财政投入农牧业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速极不相称。

4.农牧业科技水平整体落后,农牧民文化素养亟待提高。目前,包头市在农牧业科技方面问题严重,集中反映为科技投入严重短缺、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滞后、农牧业科技推广机制不发达、农牧业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5.农牧业发展方式仍然落后。由于农牧民市场化观念淡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仍相对粗放,劳动力生产效率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农牧民传统的粗放式种植放养观念难以转变,多种因素造成土地草场退化压力不断增大。

三、加快我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头市的农牧业经济目前仍处在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起步阶段,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一)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加快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牧业发展后劲,把改善农牧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抓住国家加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各种专项补贴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力度。突出加强四项建设:一是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农村牧区能源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牧区能源结构。四是加强农牧业机械化建设,把过多的劳动力从土地草场里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

(二)以创新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

1.创新支农支牧政策,推进 “四个转变”。一是推进政府支农支牧人、财、物主要由支持小农牧经济向支持大规模企业化经营转变;二是推进金融支农支牧主要由支持单家独户的农牧民向支持从事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企业转变;三是推进扶贫式支农支牧向支持建设现代农牧业转变;四是推进主要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向支持工业、现代农牧业协同发展转变。

2.创新经营形式,推进“三化”互动。一是推进土地草场流转化。实现土地草场突破地域、跨村乡镇(苏木)、村(嘎查)有效整合;二是推进生产企业化。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牧业建设。三是推进运营公司化。由政府组建现代农牧业开发公司,担当政府服务农牧业重要载体。

3.创新服务体系,实现“五个统一”。一是统一配套基础设施,二是统一配备专业人才,三是统一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要根据包头市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方向,由政府出资对农牧民进行统一职业培训,四是由政府和企业合作把农村牧区高考落榜生送到有关的职业院校统一培养,毕业后由有关企业录用。五是统一建设集中居住区,实现农牧民生活城镇化。

4.创新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一是按照土地规模化、灌溉节水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发展以玉米为主的种植业,为大规模养殖园区提供饲草料。二是发展一定规模的养殖园区,为种植业和设施农业提供有机肥。三是建设大型沼气池,使养殖园区产生的粪便生产沼气,为生活区和设施农业提供能源。四是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发展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品牌种植业。

(三)加快实施农牧业产业化

就包头市牧业产业化体系建设来讲,各环节都涉农涉牧,均属弱势群体,需要政府不断地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一是建立完善农牧业产业化基金投入增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二是提高信贷服务水平,着力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五是加快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步伐,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六是加大农牧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七是实施工业反哺战略,着力提升农牧业的集约化程度。

(四)进一步强化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农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突出高产高效的动态生产过程,是实现产业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对快加包头市农牧业结构调整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农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现代农牧业重要的战略举措。一是突出特色,优化布局。二是培育龙头,产业化经营。三是加大力度,发展设施农牧业。

(五)实施科教兴农兴牧战略,加快农牧业科技推广,着力提升农牧业的科学化程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当前,包头市要以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农牧业为目标,把加快设施农牧业、节水农牧业、生态农牧业作为现代农牧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结合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建立健全菜、薯、肉、乳等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行“科技承包”制度,把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着眼于增强农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指导农牧民按照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畜产品的优质率。进一步强化农牧业的商标意识,对于颇具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要壮大规模,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畜牧兽医 标准化 意义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239-01

实现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首先需要提高其标准化程度。我国的畜牧兽医标准化程度还不是很完善,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在一定内存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让畜牧业标准化程度逐渐提升。当前,在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标准化程度比较落后,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按照加强畜牧业的标准化工作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加大对畜牧业的标准化管理力度,下面,结合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谈几点管理措施,代同仁们参考。

1 畜牧兽医标准化实施

1.1 畜牧业标准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在发展畜牧业规模化过程中,随着新养殖技术不断出现,集约化生产方式逐年提高,养殖技术的大量推广,为推动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推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设备予以配套。越来越高的生产成本,按技术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养殖水平,加大推广畜牧业机械化程度,使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大量涌现。

1.2 进一步拓展畜牧业养殖业。上个世纪80年代末,畜牧业产业化需要标准化,我国畜牧业生产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各省市多种养殖技术的大力推广养殖技术,畜牧业进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是当务之急。

1.3 国际市场需要畜牧业发展标准化。实施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意义重大,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起步晚,畜牧兽医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际畜牧兽医标准的制定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提由于导致难以参与相关的国际标准化活动,我们必须通过我国畜牧兽医标准,构建并完善我国技术标准壁垒,在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在国内的推行力度,使我国畜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的大循环。由此可知,我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措施来推行畜牧兽医标准化。

2 推进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2.1 健全我国标准化管理体系。相关事业单位作应负责标准化的起草、标准化工作咨询和贯彻落实工作,以此作为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撑。首先应在健全标准化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并配备专门人员来负责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规划、指导、监督和组织实施工作。其次,我国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此外,还应当推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2.2 完善我国畜牧兽医标准体系。畜牧兽医标准体系建设是加快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针对当前我国畜牧兽医行业中,加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基础标准、也是提高畜产品质量、扩大内需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为此,要实现畜牧兽医标准化,实施畜牧兽医标准,并不断完善畜牧兽医标准体系,并确保质量安全标准的协调和配套。

2.3 强化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众所周知,加强监督检查是确保畜牧兽医标准化的有效途径。为此,要不断强化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此外,动物防疫、兽药和饲料等投入品的使用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保障性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所以在动物防疫、兽药和饲料等投人品的使用方面,要严格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着力推动生产企业建成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检查制度,并逐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此来促进生产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

2.4 全面加强宣传和培训。要做好这项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充分发挥科研、教学和各级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普及畜牧兽医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其次,广泛开展畜牧兽医标准化的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企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畜牧业兽医标准化工作,不断扩大服务咨询覆盖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好能够培育和发展畜牧兽医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各级各类标准化组织开展畜牧兽医标准化咨询服务,并以此来为加快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的政策扶持对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党委、政府应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给予大力支持,也就是说要坚定不移地把扶持畜牧兽医标准化作为党委、政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加大对制标、监管等承办单位的直接投人,改进相关单位的软、硬件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给予标准化生产单位或个人必要的生产补贴,鼓励生产者开展标准化生产,并且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进一步加大对现代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2.6 提高农民和养殖户的认识。农民和养殖户是实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所以,农民和养殖户的认识问题十分关键。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媒体,对农民和养殖户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深刻意识到畜牧业兽医标准化对推动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宣传畜牧业兽医标准化理论知识,提高农民和养殖户对标准化的进一步认识,使他们能够自觉的运用标准化组织生产。

3 结束语

总之,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因素在一定内存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完善畜牧兽医标准体系,相关部门要加大重视程度,健全畜牧兽医标准化管理体系,并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畜牧业标准化程度逐渐提升。我们应当在提高各个层面的认识的基础上,?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开创畜牧兽医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昌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开创畜牧兽医工作新局面[J].四川畜牧兽医,2011(3).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文第4篇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和形成的共识

党的十六大以来,市畜牧水产局党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畜牧水产业工作全局,立足职能,不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完善思路,牢牢把握全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各项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市畜牧水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形势。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这一时期成为畜牧水产业工作力度最大、发展最快、广大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坚持准确把握提高畜牧水产业生产能力这个主题,努力提高畜牧水产业生产水平。突出打造畜牧水产业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强化项目带动作用,调动了农民、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养殖业的积极性。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畜禽产品总量名列全省第三,水产品总量名列全省第二(水产为淡水渔业),肉牛、肉羊等特色养殖全面发展,特色水产业不断壮大。“中华鳖优势产业带”、“西北部山区冷水资源产业带”两大产业带得到了快速发展。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新阶段畜牧水产业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推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以现代养殖业、优质畜牧业、特色水产业为总体方向,实施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一带六区”专业化、区域化生产格局:“京广线”两侧的瘦肉猪经济开发带,禽蛋业经济区、乳业经济区、肉鸡经济区、肉牛经济区、肉羊经济区、渔业经济区等。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效益稳定提高,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大力推动科教兴牧(渔)战略的实施。深化畜牧水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实施牧渔科技入户工程,培育科技示范户。加快牧渔科技进村服务建设,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牧渔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开展畜牧水产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家进社”、“辅导员进社”行动。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促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标准化生产、质量监管、市场准入为主要抓手,全面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动物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市场信息三项体系建设,形成了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市级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县级检测机构逐步建立,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无公害动物产品得到快速发展,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提高。积极探索实行动物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推进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动物产品抽检合格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全力开展了以农资打假、打击非法添加物、整顿市场秩序为重点内容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专项活动。逐步构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体系,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坚持把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重要工作领域,努力提高动物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十六大以来,我市奶业、生猪、禽蛋养殖业每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畜牧水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持续上升。2008年所占比重高达40%。奶牛、瘦肉型猪、禽蛋、肉羊、肉鸡五大产业龙型经济已初具规模,显现出极强的龙头带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市上规模或初具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有近200多家,年产值40多亿元。

----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加快推进畜牧水产养殖业清洁机制进程。全力组织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全市21411个畜禽及水产污染源普查对象全部进行了入户调查。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录入、审核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完成了数据分析工作。同时积极承担了农业部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的测算工作。大力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修复了渔业资源。积极推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减少了养殖业投入品对农业环境和产品质量的污染。积极谋求在养殖和环保领域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AES公司)合作,并促成该公司将*确定为实施CDM项目的重点地区和中国北方试点地区。努力实现养殖业清洁生产,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坚持把畜牧水产业重点工程作为建设现代畜牧水产业的有效载体,大力提高畜牧水产业装备水平。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强化项目带动作用,调动了农民、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养殖业的积极性。实施了新建和扩建奶牛小区、蛋鸡养殖标准化建设、冻精补贴和胚胎移植项目、原种猪场建设、乡镇兽医站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在规模化养殖、良繁体系、动物防疫体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发挥了支撑和服务作用。把养殖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载体,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饲料机械等新机具、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养殖领域的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

----坚持把防疫减灾作为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并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指挥系统。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控工作,连续四年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保持了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又在涿州启动了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和试点工作,3年内,全市可实现所有牲畜全部佩戴二维码标识,配齐识读、出票打印等相关设备,建立起完善的养殖档案,实现数据传输与检索利用网络化,建立起系统完整、运转有序、符合国家要求的动物标识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

----坚持把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依法行政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有效维护农村稳定。坚决贯彻落实各级涉农政策措施,加强涉农项目管理,项目立项、申报、审批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以加强专项治理、综合执法为重点,加大畜牧水产执法力度,深入推进畜牧水产依法行政,畜牧、兽医、水产专项执法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加强畜牧水产业系统行风建设,服务意识、工作作风、职业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坚持把有效应对和处置重大情况做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养殖业安全生产工作。围绕奥运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积极开展迎奥运动物卫生安全年活动。不断加强进京动物、动物产品的全程监管,在全市逐步筛选出26个供京(含1个供奥)企业,实行驻场监管、批批检测。确保了奥运期间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应对并处置了三鹿奶粉事件,通过积极落实政策措施,全力落实各项资金补贴,全面引导并促进奶业规模生产的恢复,积极筹建奶农协会,进一步保护奶农利益,加快行业自律步伐等措施,努力将全市乳品行业及奶牛养殖业的影响降到最低,保持了养殖业安全生产的平稳态势。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应急准备工作。利用市政府拨付的100万元猪流感防控经费,购置了应急指挥、办公等必要设备,储备了消毒药品、防护服、消毒机等防疫物资。抽调全局精干力量,组建了猪流感疫情应急预备队,开展应急培训,并将于近期在清苑县组织应急演练,全面备战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

通过学习调研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市畜牧水产局党组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在推进全市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上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一是实现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是我市畜牧水产业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必须坚持的首要任务,畜牧水产业的发展目标应围绕科学发展来确立、畜牧水产工作的政策措施根据科学发展来制定、畜牧水产业的工作成效通过科学发展来检验。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市畜牧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和畜牧水产系统干部队伍的建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

二是实现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不竭动力,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推进畜牧水产事业建设。畜牧水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表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畜牧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不竭动力,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用改革的方法、创新的思路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改革方向上,坚持市场取向,积极转变职能,推进畜牧水产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动职能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改革思路上,抓住畜牧水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分步实施,努力消除影响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推进上,注意处理好畜牧水产业生产方式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的承受度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三是实现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将统筹兼顾做为畜牧水产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要牢牢地把握发展规律、做到统筹兼顾,促进畜牧水产业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统筹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既要把握好阶段性工作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当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又要以点带面,兼顾其他。二是统筹管理与服务。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既要坚持市场导向,又要加强宏观调控;既要重视硬环境建设,又要重视软环境建设。三是统筹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注意政策的衔接和配套,既要满足兼顾大多数人利益需求,又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既要依法行政、坚持原则,又要注意态度、讲究方法。四是统筹兼顾业务发展与自身建设。既要狠抓业务工作,又要坚持不懈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四是实现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把农民增收作为基本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适应生产力发展。坚持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畜牧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取向,其基本点是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畜牧水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畜牧业、渔业产值比重不断提高,促使了种植业为养殖业更好服务,有效带动了全市农民收入的增长。

五是实现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畜牧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最终要依靠科学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我们不断加大畜牧水产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把畜牧水产业发展方式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上来,才使得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六是实现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必须把保障农民的权益,作为深化各项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改革实践表明,农村的各项改革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生产决策和物质利益问题,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各级“服务三农”的各项具体政策措施,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畜牧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看,市畜牧水产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定的、自觉的,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办法和措施,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但无论是在畜牧水产局自身建设上,还是畜牧水产业发展过程中,都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意识还不够牢固。对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加快全市畜牧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还不够强,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还不多。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意识还不强烈,缺乏自我加压、奋发赶超先进的进取精神。一些干部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的信心不足,在困难面前有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理由多、查找自身差距少,推动全市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还缺乏有效办法。与先进地市相比,我市牧、渔业生产主要指标,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渔业产业素质,行业服务水平等均有差距。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统筹协调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增强。牢固树立畜牧业是农业的第一主导产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继续加大牧渔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统筹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化水平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在产品加工增值率、龙头企业竞争力、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差距。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行业外向度差距较大。

(三)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工作重点的把握上,对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力量比较大,对提高动物产品安全水平,增强动物产品市场竞争力,虽然抓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当前省、市的要求以及市场发展、消费变化的需要相比还很不适应,特别是在创新动物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机制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近年来我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充分暴露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差距。

(四)畜牧水产业科技推广体系薄弱,难于适应现代畜牧水产业发展的需要。畜牧、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相对滞后。一方面,农民对现代养殖技术的集成化、简单化和技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薄弱,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投入不足,物质装备水平低,乡村两级技术人员减少、知识结构不合理、功能弱化的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很好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中有人员少,队伍不健全,应急工作任务较多等客观原因,也与目前科技推广体制机制不科学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畜牧水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五)在加强养殖业生态环境建设上,工作力度不强。我市是养殖业大市,但在规模养殖比例、专业技术普及、真正建立起养殖业清洁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物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养殖机具和渔业机械利用率偏低、能耗偏高。虽然在抓好养殖业生产的同时,对生态循环养殖、环境控制等促进畜牧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覆盖面还不广,成效还不明显,还没有形成全市畜牧水产业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六)自身建设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科学谋划和推进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不少同志还习惯于就生产抓生产,就技术抓技术,满足安于现状、满足完成任务,还存在着思想解放不够的问题,平时习惯性作法多,开拓性做法较少,考虑眼前工作多,长远打算还较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待深化;综合运用技术、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调控生产、推进工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研究谋划工作的深度还不够,思路还不够宽,办法还不够多。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的措施需要加强。抓落实的力度需要加大。工作作风转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忙于事务性工作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对基层和群众愿望缺乏深入了解。对科学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还不系统。少数干部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存在心浮气躁,工作主动性差,服务意识不强。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养和工作水平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针对上述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分析,我市畜牧水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养殖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物资消耗大,资源利用率低;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不高;畜牧水产科研、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从主观上查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学习和把握还不够准确。市畜牧水产局党组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是重视的,但平时对政策和文件学习比较多,在工作繁忙时,对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的学习抓得不紧,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理解还不够深入。运用科学发展观处理问题、指导实践还有欠缺,在实际工作中对增产、增收考虑多,对农民生活、生态养殖、循环经济考虑相对不足;对于年度性工作或急、难、险、重工作力度较大,对一些基础性、长远起作用的工作和建立长效机制的问题要求不够。

二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深入。虽然积极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思想解放的程度得到进一步加深。但面对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和机关工作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存在求稳怕乱,等待观望的思想,缺乏敢闯敢试、大胆破解的决心和勇气,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需要继续增强。对国家、省的政策方针和措施,还不能很好地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运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还受到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的束缚,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以改进。

三是自我加压、加快发展的精神状态还不够充分。对发展第一要务,在思想上是高度重视的,但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周边地市迅猛发展的势头缺乏深入系统的对比和研究。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扭住发展不放松的意识还不够牢固,思想还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倾向,还缺乏创新探索的意识,缺乏敢闯敢试的精神,缺乏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的勇气。一些机关干部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四是推进科学发展方式方法的创新还不够到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所改进,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运用有所欠缺,对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和局机关重要工作的摆布还不够科学。具体工作实践中,整体谋划、科学安排工作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全局一盘棋,统筹考虑,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还不够多。工作的全局性、前瞻性不够。一些党员干部还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能力素质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发展的成效。

三、推进畜牧水产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基本方略,把走特色养殖、现代化养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传统畜牧水产业向现代畜牧水产业转变的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努力打造畜牧强市,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推进畜牧水产业产业化经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生态循环养殖业,扩大畜牧水产外向型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突出抓好畜牧水产业生产工作。肉类:以生猪生产为重点,落实好扶持政策,加强信息引导,保护农民养殖积极性,防止出现大起大落。鸡蛋:在实现产量增长的同时,强化品牌建设。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品牌建设规划,提高品牌化率,提升产业档次。奶业: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整顿奶业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关于规范奶业发展促进奶业振兴的意见》和《*市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奶站建设规划》,落实补贴政策,引导散养奶牛入区养殖,加快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步伐。严格场(区)建设标准,加强饲料质量监管,推行标准化养殖,搞好疫病防控,促进奶业健康发展。水产业:完善服务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滩涂等宜渔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健康化、生态化养殖模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实现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加强动物产品质量监管。加快完善监管、检测和预警体系,将主要动物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奶站全面纳入监测范围,基本解决动物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违禁使用投入品问题。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防控措施。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强化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创新经营机制,鼓励乳品加工企业经营管理奶站,理顺奶站与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购销关系,实现乳品加工企业、奶站、规模养殖场(区)有效衔接。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养殖业清洁机制和循环经济。一是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标准化养殖示范功能,实施标准化饲养管理。建设改造一批规模大、水平高的现代化养殖场(区),形成现代化生产示范基地,实施标准化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标准的应用率和带动能力,主要养殖产品规模生产全部实现无公害或绿色标准生产。二是提高养殖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增强环境控制能力。对现有养殖小区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突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粪污处理环保设施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对粪便、污物、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处理,发展生态循环养殖。

(四)坚持实现打造畜牧养殖业强市目标,加快畜牧水产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按照构建优势产业、龙头带动、发展支撑、原料保障、品牌创新、政策扶持等六大体系的要求,突出发展乳品、肉类、渔类加工业,以项目建设和品牌建设为总抓手,认真抓好动物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建设、争创品牌活动、企业家素质工程,全面提升我市畜牧水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努力实现打造畜牧水产养殖强市这一宏伟目标。

(五)坚持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加快构建新型牧渔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牧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用好专项扶持资金,强化示范引导。允许农民依法以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政府资助的涉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等项目,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加强涉农行业协会建设,培育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及其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对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的引领、组织、服务和带动作用。支持发展为农业提供服务的各类经济组织。

(六)坚持项目带动原则,落实拉动内需的各项措施。利用国家大幅度增加投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项目跑办力度,力争实现生猪、奶牛良种补贴和渔船燃油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大幅度增加。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动物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实施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和市外资金引导作用,抓好已签约和开工项目建设。搞好在建项目管理,使全市畜牧水产业项目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

(七)坚持科教兴牧(渔)战略,努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重点抓好养殖业科技进村入户、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农民素质提高。一是通过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实施养殖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技进村服务站建设,构建成果转化通道。二是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重点扶持基层农技推广区域服务站建设,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三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带动作用,落实“阳光工程”农技培训计划,利用电视、电话、电脑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农技培训的效果。四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将牧渔技术培训纳入全年培训计划,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培训机制。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农业部、省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交流会议。五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规模场(区)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把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指导各规模场(区)生产人员边干边学,迅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六是发挥专业技术学会的作用,适时组织科技下乡和送技术送服务活动。通过聘请专家讲课和组织生产管理人员短期观摩实习交流等活动,提高广大养殖户和生产人员的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

(八)坚持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农村基本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活学活用中央、国务院,省、市政府连续制定出台的具体政策措施,做好有关政策措施的对接和落实,不断拓展政策的实施空间。认真兑现能繁母猪补贴、奶牛规模养殖补贴、奶牛小区建设补贴、政策性保险以及良种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畜牧水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优惠措施。加强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乡镇基层站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监管。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精神,按照“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求真务实、廉政勤政”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畜牧水产局更好地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领域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思想、制度和组织保障。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三农”意识,立志全心全意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努力在实践中做理论学习的先行者,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做执政为民的实践者,争当“三农”领域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二)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领导水平。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领导班子清醒地分析形势,在工作谋划把握大局、服务大局,抓重点抓大事的能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的能力,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能力,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做思想政治和群众工作、带好队伍的能力。

(三)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大力弘扬总书记强调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牢记“两个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善于解决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同时要牢固树立使命感、责任感,真抓实干,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

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状;问难和问题;措施

一、农牧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过程中,大力加强农牧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培养推进新农牧区建设的新型农牧民,既是新农牧区建设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把新农牧区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的基本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温饱解决了、物质条件改善了、手中富裕了、思想观念转变了,就有了精神文化的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思想,加强农牧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的应有之义。

1.各级政府重视和加强农牧区公共设施建设。农牧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农牧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农牧区文化建设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更新文化发展理念,转变文化发展方式,通过召开文化工作会议、制定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实施,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一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农牧区县及乡镇文化站为纽带,通过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结合,把网络资源传递给农牧民,已初步形成以电子阅览室、数据加工室、中心机房为支撑的共享工程运行体系,加快了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二是送书下乡工程和农(牧)家书屋工程。截止目前,已为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及部分乡镇、村图书、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配发价值350多万元的31万册农牧区适用新书,“文化进村入户工程”配发图书60多万册,建立1850个“农(牧)家书屋”,各种养殖、种植、手工业、科普、文化艺术等农牧区适用图书为各族农牧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帮助。三是基层文化设施逐步得到改善。

3.农牧区群众性公共文化活动日益繁荣活跃。依托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基层文化事业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活跃农牧区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全省农牧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呈上升趋势,活动内容趋向多元化,活动形式趋向多样化,参与人员趋向群体化,受益群众趋向规模化。一是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和活跃。利用各类节庆活动和农闲时节,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场馆的主阵地作用,组织文化“三下乡”。二是依托乡镇农家书屋、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民间文艺表演团体和一部分农牧民基层能人,打造村民文化娱乐、思想教育和科技知识培训中心,目前,全省农牧民自办的文化中心户和文化大院1257户,吸引了大批农牧民前来学习、娱乐,农村的戏台更加红火。

二、农牧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州级文化基础设施软件不齐。由于政策投入原因,省州级文化设施都未列入中央和地方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已成为全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盲点。黄南、海南、海北、玉树、果洛州的群艺馆、图书馆,均发建于上世纪80年代,设施陈旧、设备简陋,功能不齐。

2.县文化场馆设施功能不全。因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原因,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标准不高,建成的“两馆”面积狭小,有的县“两馆”长期被非文化单位挤占,群众活动场所严重不足,设施设备缺乏,业务难以开展,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3.乡镇文化站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目前有330个乡镇列入国家乡镇文化站建设规划,占全省乡镇总数的90%。根据国家发改委和文化部联全编制的《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中的投资源补助标准,全省42个县中有15个国定贫困县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可享受国家20万元的补助,其他县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只能享受国家16万元的补助,不足资金由地方财政解决。尽管有些乡镇、村建起了较为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场所,但仍有相当多的地方由于财力有限,农牧区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保证,设施面积不足,设备陈旧老化,有的被挤占、挪用和变卖,设施设备的陈旧与农牧民对文化的需求形成突出矛盾,致使这些地方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同时,现有文化活动场地还存在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在不少地方,农牧民常年看不到电影。

4.文化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匮乏。一是全省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少,文化行政部门无法按照实际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原有的优秀青年文化人才也不断流失;二是基层文化队普遍存在专业人员结构比例不合理,普遍缺乏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农牧区图书馆缺乏网络技术人才,直接影响了农牧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人才培养工作因缺乏经费难以持续进行。部分馆站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尽管近年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长,但与新增财力相比,与其他行业相比,农牧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仍明显偏低,特别是保证农牧区文化健康发展的经常性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如图书经费缺乏等。一些乡镇无公共娱乐场所,上面重视文化工作的口号响,但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好的具体措施和政策,真正为农牧区基层的文化建设解决实际问题甚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5.农牧区文化生活单调。文化活动具有娱乐身心、移风易俗、沟通人际关系、提高人的文明素养的特殊功能。在日益富裕起来的乡村,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农牧区文化建设的滞后,农牧民的业务文化生活十分单调,造成在农牧区不少地方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并有蔓延之势。

三、加强农牧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建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因素。公共文化设施是文化建设的标志,开展文化工作的基础,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阵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加强农牧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农牧区公共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制定和实施好“十二五”农牧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努力推动农牧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加快实现“四个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此,提出建议如下;

1.切实加大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通过必要的法定程序,建立财政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保证对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在经济社会支出中的适当比例,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应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2.以新的思路和举措加速建设农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农牧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在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积聚效益上下功夫,结合各地实际,以新的思想和举措,大力推进州(地)、县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四馆合一,集中布局建设,增强综合功能,提高聚集效益。乡镇文化设施的建设,要体现大文化,提倡一体化,整合各方面资金,努力形成融宣传、文化、广播、体育、科技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格局,提升发展水平。要合理划分各自功能,解决重复建设和功能趋同问题。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力求建成一个,巩固一个。

3.加强发展文化产业,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要采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各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入新的文化形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辟多种投入渠道,逐步建立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和文化单位自收为辅的农牧区事业经费筹资机制,加快形成农牧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4.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立足农村,注重发挥农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着力培养群文工作者、民间艺人、专业文化工作者、综合执法管理人员等多支文化队伍。

总而言之,解决基层公共文化人才不足的难题,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培养管理人才,完善体制机制,向管理要效益,真正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秀英.探索加强积极农牧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J].思想工作,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