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

新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

新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

新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51-005 0-03

1 互联网+时代及其特征和意义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早在2014年11月,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就已经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

“互联网+”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互联网思维的深化和拓展的实践成果,推动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互联网+”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改造和影响了传统行业,出现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影视等新兴行业。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有六大特征:一是跨界融合。+是指跨界、变革、开放、重塑融合。二是创新驱动。三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四是尊重人性。例如UGC、卷入式营销、分享经济等。五是开放生态。六是连接一切。

“互联网+”催生新兴经济形态和新兴经济模式,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环境。互联网行业领袖纷纷就“互联网+”献计献策。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国内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两会议案《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呼吁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

2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

2.1 科技自媒体和互联网+科技自媒体

自媒体英文为we media,科技自媒体是公民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理解和掌握的科技事件、资讯、知识、信息的载体,如科技博客、科技微博、科技微信、科技论坛/BBS等网络社区,以及TMT领域的新媒体或新锐科技媒体或科技|尊客,如36氪、钛媒体、虎嗅、爱范、极客公园、互联网分析沙龙等网站。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是互联网+对科技自媒体的改造和创新,科技自媒体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具有更加广阔的传播平台,更加强大的传播功能,通过连接一切等强大的新兴互联网功能,再造新兴经济运行模式,造就最具有科技传播意义的新兴媒介功能。

2.2 创新性突破的3种表现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科技传播创新形态――自媒体在新兴技术条件下的再创新,这种创新是“互联网+传统”的创新,是新兴技术组合传统科技传播内容资源而迸发出的创新。其创新性表现在:技术组合形态创新、内容资源传播创新、移动互联结构创新。

技术组合形态创新。对于互联网+科技自媒体而言,按照“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技术创新逻辑,技术组合形态发生了变革,新兴技术、传统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系统性、结构性重组,呈现出新的科技传播自媒体功能,更加适应人的需求,同时,创造人的需求,这就是技术组合形态创新对于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的功能贡献。

内容资源传播创新。传统科技内容资源传播一直以来以博大精深的精英状态传承科技知识,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一般社会公众,在认知、接受传统科技内容资源传播时非常困难,难以实现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效果。科学普及工作近年来开展的非常好,形式更加生动灵活,内容更加喜闻乐见,易于理解。互联网+科技自媒体是当下和未来科学普及、科技传播的新媒体载体,它不仅能够满足科普工作的需要,更是能够创造社会公众对各种科技内容资源的需求。

移动互联结构创新。移动互联在变革传统产业的同时,对于科技自媒体的结构进行了再造和重塑,结构的变革,首先带动的是内容资源配置和组合方式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传播方式的变革,相应的是产品、营销、市场的变化和盈利模式的创新。

2.3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的实质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创新,是互联网+传统科技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的结构性突破。这种创新性盈利模式的财富起源于版权、知识产权的价值。互联网+科技自媒体传播的内容资源主要是具有版权和知识产权的价值产品,这些是盈利的财富泉源。这也是传统经济学向互联网经济学的转变,传统经济思维模式向互联网经济思维模式的突破,是文化、科技、创意、资本、技术、版权或知识产权融合汇聚形成的新兴经济模式。价值实现模式的转变,要求思维方式、工作模式、生活方式、经济运行模式、媒体运营模式都要相应的发生创新性变革。互联网+对于价值实现模式的挑战和突破尤为剧烈,新兴经济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价值诠释。

3 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

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学中,“盈利模式”是企业通过自身以及对利益相关者资源的整合形成的一种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获取、利益分配的组织机制及商业架构,它涉及到了企业的成本结构、收入结构及利益机制,是企业商业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研究中,“盈利模式”是基于具体业务的获利方法。盈利模式蕴含于网络媒体一般商业模式之中,受制于其一般的、总体的经营逻辑,但盈利模式更加着眼于价值实现或收入取得,更加基于具体的业务或产品。就目前来看,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可以围绕增值服务、众筹出版、网络聚合、社区互动等进行分析探讨。

3.1 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实质是一种价值满溢后的统计性盈利。增值服务统计性盈利也是一种明显的交叉补贴,即付费产品补贴免费产品,付费人群补贴免费人群,日后付费补贴今日免费。我们无法确定交叉补贴的比率,但增值服务的统计性盈利特质明确了网络媒体增值服务开发的基本方向:以社区凝聚大量用户,在价值满溢基础上培育大量增值服务产品,建立具有强大统计计算功能的收费系统,收集增值服务长尾。

增值服务是价值满溢后的统计性盈利。基于网络社区、激发用户互动、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舞台,免费集聚用户规模、构建社区基础,使得“特权”、“个性”获得增值收费机会。满足用户功能、情感、社会性需求的海量增值产品,对应海量用户个性选择,营收长尾显现,用户成长体系培育增值需求,收费系统精确统计计费、收集长尾。

通常,互联网+科技自媒体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有:广告收入、会员制收费、电子商务、虚拟增值服务、网页游戏、无线增值服务、数据挖掘、API分成、APP应用分成、植入广告模式、内容付费模式、内容输出型盈利模式等。此外,020模式适合互联网+科技自媒体通过微信自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拉动线下的收益,这种盈利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可以大范围复制。增值服务、免费等盈利模式都是在“互联网+”出现以后,逐渐进入经济学和商业流通领域的,改变了传统科技媒体的盈利模式,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含金量。

3.2 众筹出版

众筹出版是科技自媒体创新与盈利的模式之一。通常采用粉丝捐赠模式或用户赞助模式来众筹资金、技术、内容等。众筹出版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中,常用于对于科技文献、档案的出版和传播。科技文献、档案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料。政府资助出版传播是我国科技文献、档案出版传播的主流。然而,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出现以后,众筹出版应用于科技文献、档案的出版传播,也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当下,这种盈利模式在科技自媒体中还不是主流,存在于不知名科普作家的作品出版、粉丝或用户感兴趣的话题的汇聚传播等方面。在未来,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的众筹出版,来判断社会公众的兴趣和需求,出版满足市场需求的科普作品、科技文献、科技档案等。中国语言文字学对于象形汉字“众”的解释是“三人为众”,对于众人而言,无论是财富,还是智慧都是最优化的组合,众筹出版作为自媒体的盈利模式,在内容和资本两方面都可以充分发挥粉丝或者用户的作用,共同打造一个依托科技自媒体众筹平台的盈利共同体。

3.3 网络聚合

网络聚合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盈利模式中属于比较常见的。通常采取自媒体联盟分单、品牌展示型盈利模式来进行。例如,速途网在科技传播领域首创自组织系统,以注册用户自主内容、通过注册用户投票实现自动编辑,结合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增强其自媒体功能。2013年12月,速途网自媒体联盟成立,吸引行业内大部分自媒体人入驻。网络聚合在方便用户、提供便捷服务、集成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聚合在盈利模式中为科技自媒体用户在互联网+条件下优选最佳的自媒体资源、集成用户最需要的科技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资金、技术、服务、产品和需求的最优化组合。科技自媒体在互联网+的支撑下,依托网络聚合,可以充分发挥其知识集成的功能,更好地传播科技信息、资讯和有关科普知识等。传统中国财富思维讲究聚财。互联网+科技自媒体不仅聚智,还可以聚财。网络聚合盈利模式下的自媒体运营,十分有利于网络财富的汇聚。

3.4 社区互动

社区互动是结合互联网+科技自媒体功能开发设计的一种盈利模式。通常采取社区增值业务、会员服务模式、服务输出型盈利模式、社区关系型盈利模式来进行。

钛媒体是国内首家TMT公司人社群媒体、一人一媒体平台、最快速和精准“找到”、“读懂”、“分享”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以高质量的内容、国际趋势的众包方式,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最富远见、也最具人性的商业科技内容。

36氪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是中国真实高效的互联网创业投融资平台,对创业者和投资人进行严格实名审核认证,帮助创业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早期融资,为投资人筛选最优质匹配的项目。截至2014年8月,有认证创业者7243人、认证投资人976人、收录创业项目超过19100个。

在互联网+科技自媒体中,社区属性突出的是极客公园,特点是聚焦互联网产品和科技趋势,通过优秀的产品观察报道,以及高质量的线下活动,汇聚了中国互联网最优秀的创业精英和产品人群。2014年,极客公园通过频繁组织线下活动,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创新者社区。

新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报业数字化;盈利模式;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354-01

1、引言

在不断发展兴起的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报业由于其自身运营体制障碍、单一的盈利模式、失衡的市场结构等影响,过去几年中不断走下坡路且危机四伏,2005年也即报业的拐点之年,更是日益凸显了传统报业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报业开始步入晚年,这一年也是“数字报业”概念提出的一年。随着计算机技术产业的发展,新媒体受众的不断看涨,传统报业的下跌,使得多样化、人性化、丰富传播渠道的报业数字化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在报业数字化的全面开展和纵深发展下,开始朝着“第五媒体”进发和一些其他项目的探索发展。但目前报业数字化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盈利模式――广告,成为了单一盈利模式,不利于报业数字化发展。下文对报业数字化的盈利模式进行探讨,以促进报业行业的稳定发展。

2、运用计算机的报业数字化的盈利模式

数字报业作为新传媒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切实有效的盈利模式是推进报业发展的关键。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利润,具有利润点、利润源、利润对象、利润屏障和利润杠杆这些基本组成要素。对其盈利模式的探讨首先要了解数字媒体的形态、内容、产品、销售能力等,才能制定出合适的盈利方案。

2.1 运用计算机的广告营销

(1)报业数字化的盈利模式中最常见的是广告营销模式,也是最成熟的商业模式,实现了精准化的广告投放。有的运用计算机在网络上建立报业数字化网站,采取联合经营印刷版广告和报纸网络广告模式,给购买印刷版广告的客户在计算机网站上广告而给予一定折扣;有的报业计算机网站采取组合套餐服务,不仅给客户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广告效果的精准量度,而且提高广告投放效率,给客户展示了物有所值的广告投入回报。转变广告投入模式,丰富运用计算机的报纸网站表现形式,增加了报业盈利收入。

(2)一些小额广告和分类广告的出现,使得广告范围扩大、内容增多、种类齐全。如《华盛顿邮报》网站,运用计算机建立分类广告网页,通过各类网站导航标识,捆绑许多分类广告标识,而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运用计算机建立供人们使用的可查阅任何商品的途径。运用计算机的网络分类广告发的展,给更多的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提供了更详细的信息,并衍生出更多的价值,更有发展潜力。

(3)互动式广告的出现是对现代人类特征的一个体现,避免很多现代人不喜欢被动接收广告,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体验式媒体广告,实现广告和娱乐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市场营销和媒体的结合发展。

2.2 运用计算机的内容营销

报业数字化经营,离不开内容产业道路,需要进行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通过不断开发、挖掘和使用内容产品,使用不同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满足受众需求的多层次和多形式化,促进传媒行业经济增长。传统报业依靠的是内容,拥有广阔的采访资源和高素质的采集和编写新闻队伍,具有高品质的信息内容优势,积累了深厚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有利于内容产业发展。运用计算机建立的报业数字化网站与商业网站不同的也正是其所具有的精神价值。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同,报业数字化发展更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手机等帮助下进行内容充实,还要对受众进行划分来合理提供信息定制服务,增加盈利。越来越多的传统报纸从提供报纸转变为提供信息,弥补了报纸存在的局限性,实现了新闻的实时性,改变了读者和报纸之间的沟通方式。

我国报业数字化主要的内容盈利模式有:(1)打包新闻和信息内容通过计算机技术销售给其他网站或媒体。(2)采取付费方式,让用户在计算机上浏览网站。如人民网对《人民日报》的数字信息采取收费形式,展示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3)数据库模式,用户运用计算机付费查询数据库信息。如《日本经济新闻》建立了数据库营销,对新闻内容进行了数据库保护,非当天的所有新闻只有进入数据库才能查看或看纸质报纸。还有一些财经资讯系统、外汇交易管理系统等数据库为中国提供信息产品。

2.3 计算机电子商务营销

电子商务营销即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等的电子工具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模式,改变了传动商务,使其具有数字化和电子化,且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点,让电子商务具有更广阔的前景。运用计算机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的开展要基于稳定的数字报业网站的高访问量形态,且必须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购物、电子银行等应用的流行,带动了报业数字化的电子商务营销发展,通过计算机建立了各种电子商务网站。但电子商务具有高风险问题,而报业数字化网站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弱化了电子商务的缺点,具有其他网站没有的优势。

国内的《广州日报》电子网站――大洋网,建立了第一个具有明显电子商务性质的新闻媒体网站,形成了商城板块且其规模不断扩大。如“大洋书城”的出现,实现了计算机网上接单,随着发货配送队伍的出现,计算机网上支付系统的完善,在2001年实现了近千万的销售额,兴起了网上团购风潮。

2.4 手机报营销

手机报依托于手机和其他媒介,联合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共同建立的一个信息传播平台。手机用户可以在手机报上浏览当天的一些新闻内容,实现了传统媒体与电信增值业务的结合。手机报的模式有:(1)彩信手机报;(2)WAP网站浏览。目前普及使用的是彩信手机报,初期实行免费试用活动,后续可以通过彩信定制向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WAP网站浏览则是按照浏览时间进行收费,赚取盈利。

3、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3G、4G网络等技术的进步,报业数字化必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变革盈利模式还需要继续探讨。更多的改变其盈利模式依靠计算机技术等,更多的发展报业的原创性,结合自身媒体特点去合理的进行受众定位,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且脱离单一的盈利模式,打造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带动报业数字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新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商业业态变化分析

目前,三网融合实际上是一种业务上的相互融合。各个媒介通过网络整合衍生出了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类型,拓展了行业业务提供的范围。三网融合给广电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电视从单一业务变成全业务。新环境下,电视内容提供以电视屏幕与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为基础的互动、整合,出现高清视频类、全媒体信息类、网络娱乐类、网络教育类、家庭服务类等新兴业务。

特别是NGB的大力建设改变了广电业务类型。广电网原来的业务是以单向广播的视音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基本业务,以窄带、简单交互的视音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增值业务,而NGB可以提供高带宽、复杂交互的互动电视类、社区服务类、电子商务类、在线娱乐类、个人通讯类、医疗教育类、金融证券类业务,还可提供视音频、数据和语音等多种综合业务。数字电视、互动电视、高清电视和宽带互联网接入是NGB最重要的三网融合新业务。此外,手机电视、移动互联网、网络电话等新业务也将迎来大发展。

三网融合后,手机、电视、电脑屏幕互相融合,用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用电视可以上网、打电话,用电脑可以打电话、看电视。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只要有一个有效的终端即可实现网络通讯,随时随地地无障碍交流,媒介的便捷性将拓宽业务时间。

电信和广电企业合作探索三网融合后的新型业务。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与深圳广电集团双方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内容、技术、业务、市场、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计划提供“移动通信+宽带接入+无线上网+数字电视”的全业务方案。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盈利模式研究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部门的商业业态发生了变化,其盈利模式需要拓展探寻。有些城市,三网融合进展较快,网络整合程度较高,在业务展开方面也较早,但盈利模式还处于探寻阶段。90年代中期,广播电视网和通信网都想发展成综合业务网,采用简单延伸的方式进入对方领域的做法,并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三网融合试点阶段。在一些地区也陷入这种困境。一些地方在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之后,发现所带来的增值业务市场前景并不乐观,业务空间无法拓展。另外,有线电视的公益性属性和长期保留5套模拟电视节目的政策对用户第一台机的接入率带来了很大影响,整个业务的发展而言,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青岛三网融合负责人也说,青岛下大力气进行网络整改,推行各种试行业务,但现在面临盈利模式问题。目前看,众多UGC门户其盈利模式也没有什么更新的突破,从网友推送到与专业媒体机构合作推出更为专业的视音频内容,其盈利模式也略显单一和后劲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盈利是广电和电信企业的本能。在新业态的模式下,电视节目不再是按节目安排时间表来播放,而是按照观众的时间来播放,还可以在电脑、手机等各种屏幕来收看,因此在电视中插播广告的商业模式将被打破,三网融合背景下仅依靠单一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是不行的,新业态的广电需要建立全新的商业盈利模式。

现有广电网络是采用媒体广告+用户收费模式,互联网采用免费+媒体广告模式,而电信是采用用户收费模式。这其中,电信采用的用户收费模式是另外两大网络目前最为欠缺的盈利模式,因为现在广电网和互联网都缺少直接向用户收费的渠道。可以预计,随着三网融合的逐步推进,盈利模式的相互拓展以及渗透是产业链各方进行整合时最为看重的关键点,一旦用户收费+媒体广告模式实现,未来三网融合的盈利空间将被极大提升。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迎来多种新业务,需要探究新业务盈利模式:

合作分利的盈利模式,就是跨部门的合作,组成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链环节上分利。三网融合背景下媒体业务交叉融合,联手赢得市场,合作互利。数年前数码视讯就推出了电视彩信业务,可以实现手机、电视的互联互通,是三网融合的早期尝试,但跨网运营涉及利益分配问题,因此当时难以大规模开展。在三网融合加速的今天,合作抢占市场,无疑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模式。再如广电企业有丰富的节目资源,而电信运营商有优秀的市场化竞争能力,如果双方能优势互补,联手寻找合作其赢的商业盈利模式,才有望迎来跨平台、跨产业发展的更大机遇。

手机电视涉及广电和电信两大部门的利益,一方面,具备丰富内容资源的广电行业可以为移动通信网络提供极具诱惑力的视频内容,借助移动通信规范的计费渠道获得额外的增值收入;另一方面,电信行业不仅控制了终端,而且拥有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能够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传输。因此,广电和电信部门的合作共赢被认为是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利益共享和市场开发的唯一选择。广电系统在内容播放层面上向电信领域的开放,将迎来网络电视快速发展的新契机。上海网络电视用户突破了100万,网络电视作为商业价值的互动媒体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NGB的盈利模式在于拓宽业务类型。广电网原来的业务是以单向广播的视音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基本业务,以窄带、简单交互的视音频服务和数据服务为增值业务,而NCB可以提供高带宽、复杂交互的互动电视类、社区服务类、电子商务类、在线娱乐类、个人通讯类、医疗教育类、金融证券类等业务,还可以提供由视音频、数据和语音等多种业务组合而成的综合业务。

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电视具有巨大的市场盈利空间。依托商业业务模式的开展,拓展多种盈利模式。除媒体广告+用户收费模式外,还要开展跨媒体合作分利模式。发展广播电视节目收费空间,积极发展互动点播、卡拉OK、游戏对战、电视、股票交易等多种增值业务;大力发展电视上网、电视通讯等盈利方式。媒体广告和用户固定收费外的盈利模式,在三网融合中愈加突出。

手机电视的盈利模式。首先是广电和电信合作式盈利。中广传播、中国移动共同启动CMMB手机电视业务,优势互补,共同分享市场利润。手机业务种类的开发,青岛移动G3手机播出7套电视节目和两套广播节目。增加用户消费量和消费时限,增加利润。开拓业务类型和消费时限两个盈利模式。

IPTV业务的盈利模式。IPTV业务的发展要有个性化的频道以及丰富的业务内容来吸引用户。这就需要产业链中的企业合理定位自己的业务,建立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和合理的盈利模式。广电可以通过把部分频道外包给专业的商或成立IPTV内容运营公司,同时与它们达成共赢的利润分配模式。在合作政策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建立科学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更有效地推动IPTV业务的发展。

微视频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使得长视频的盈利充满坎坷。因此,进军微视频领域成为视频盈利模式的新探索。微视频盈利模式,让网站与用户通过手机以及个人电脑及时沟通和互动,实现即时上传和评论,并在同时投放广告,这确实是一种盈利模式创新。第一视频负责人张进军说,第一视频正发挥三网融合的优势,打造基于互联网、广播网和电视网这一三网融合的产业链。

依靠创新技术开拓新业务盈利模式。三网融合给广电带来不可思议的新业务。据报道,湖南有线大力开发增值业务综合平台,以多种新业务增加盈利。广电网改造后,用户年内或可通过电视机给父母发照片,用电视机写博客。这一平台将支持信息类、娱乐类等增值业务的接入,包括电视短信、彩信、公告、邮件、资讯、相册、游戏、博客等增值业务。海尔推出的U-home智能终端系统,是完全基于TCP/IP协议的智能化家庭网络系统,通过该系统,用户在下班途中就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开启家里的空调,或者提前打开家里的热水器。

三网融合后,更要注重内容选择。面向市场受众,积极主动选择观众关注的内容,改变传统的“电台播什么观众看什么”的传统。在中国的“内容产业”中,最能盈利的是网络游戏。以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消费市场扩容和以《喜羊羊与灰太狼》走红为代表的“国产动漫热”,都是新环境下“内容产业”的热点。三网融合后,体育内容和卡通内容的传播更受欢迎。

新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摘要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数字网络技术不断得到推广,推动了媒介时代的来临。媒介时代的来临丰富了视听的领域,使得视听逐步转型,原有的单一的广播影视传播形式的视听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使得视听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得到丰富与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视听媒介”这个新的概念逐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本文就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转型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出新的媒介背景下的视听转型的意义。

关键词 媒介融合 视听转型 背景

媒介融合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媒介融合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出现的,是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推动而得以发展的。各种媒体的功能逐步得到统一,将各种传统的媒介的功能融合在一起,是一种媒介之间的联合发展,通过这种媒介之间的融合介入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整合,媒介功能得到加强。当代媒介所依靠的技术手段日益趋同,使得各种媒介的功能可以在同样的平台上进行整合。当代新的媒介融合背景下,视听媒介的新概念出现并逐步得到推广,媒介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媒介布局,通过这种新旧媒介之间的不断融合逐步实现媒介功能的一体化,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听盛宴。本文从三个大的方面来讲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转型,通过对于概念的转型、价值的转型、产业模式转型的分析,阐明媒介融合背景下视听转型带来的影响。

一、概念的转型

事物的变化是一种由外至内,再由内到外的过程,受到新技术、新科技的推动,使得视听转型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要想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转型进行分析了解,就必须首先对内在的视听转型进行了解,了解其内在的本质、特点,这就我们常说的概念的界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转型首先是概念的转型,视听概念的转型是人们对于其认识不断的加深。新的社会形势下,我们可以从信息、文化、媒介这三个方面来了解概念的转型。1.信息。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以及图像对于信息进行表现,将一些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的东西消除。而信息技术则是指通过借助现代新型科技将信息进行传播并对于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信息技术的实现主要是依赖于对于其他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通过各种现代技术的综合手段来实现信息的传递以及相应的处理。

信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由最开始的语言的产生,再到后来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产生,逐步发展到无线电的使用,实现了文字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后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新型媒介的出现,为信息的传递与处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将通信、信息业、大众传媒相结合,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信息的传递由最开始的听说时代逐步发展为阅读时代,再到现在的视听时代,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在听说时代,人们通过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来实现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的传递还可以通过歌唱的形式得以实现。发展到后来的阅读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文字交流,以及通过文字创作出无数的文学作品,使得信息可以利用文字这个媒介进行流传,通过这种文字的交流来实现相互之间的社会交流。当电子介质兴起之后,视听时代逐步到来,最为原始的视听就是广播电影以及电视。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介的不断出现,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视听时代的发展逐步加快,逐步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文字、信息的传播均可以通过视听得以实现,这就是新时期下视听转型的重大改变。

2.文化。文化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劳动获得的物质财富以及收获的精神财富都可以称之为文化,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而对于文化的狭义的分类,则只是侧重于对于人的精神文化的探求。在新的时期下,文化的范围不断得到延伸与发展,能够为社会民众提供相应的文化服务以及享受的都可以称之为文化,这是新时期的文化所显现出来的包容性。

3.媒介。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视听媒介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媒介的概念与内涵也得到了延伸与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视听媒介这一概念也逐步为人们所接受,视听媒介作为媒介融合下的一种新的概念,既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又可以作为媒介,对于信息进行传播与处理。而视听也逐步走向正规化,并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与监管。

当今,视听媒介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的主流趋势,同时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媒介结构得到了重组,各个组织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所以在新形势下,企业要不断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合理定位,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价值转型

1.经济价值。当今世界,视听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逐步改变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广播影视作为视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经济主体可以通过相应的视听文化的传播来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通过视听媒体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是视听文化发展的基础。只有在一定经济保障的基础上才能够带动相应的产业发展。广播影视是视听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价值。美国的广播影视世界闻名,虽然其每年的电影产量只占据世界总电影产量的10%不到,但是其电影的票房却占据世界总票房的70%,美国每年可以通过广播影视获得巨大的经济利润。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下,视听媒体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我国的GDP 中的比重逐步增加,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只是视听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新形势下,社会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媒介功能的不断完善,能够有效地带动视听文化的发展,给予人们高质量的视听享受,这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对于促进社会发展,优化社会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文化价值。视听已经逐步转化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形式,各个社会主体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视听媒介来进行文化的创造与传播,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这种新的表现形式能够扩大文化的受众面,使得更多的人来接受这种文化,有利于国家文化的传承。同时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视听成为了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通过这种通用的语言,可以实现世界各地之间相互的文化交流。同时视听的转型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革,改变了原有的传统的文化传播以及接受方式,视听媒介已经成为了当今文化传承的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人们接受文化以及参与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于视听媒介的利用,使得文化的变现更具活力,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文化的革新,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具有活力,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

3.人文价值。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不同的视听媒介的推广,可以有效地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满足人们在新形势下对于文化的需求。同时视听媒介的发展是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通过各种视听媒介的融合可以有效地扩大视听文化的影响力,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这种新的视听媒介是一种较为便利的社交媒体,公民可以通过这种社交媒体来实现个人的人际交往,各种视频传播活动可以让公民在社交活动中使得自身素养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完善,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新型媒介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不断升级,逐步变化为人和物、物和物,物人融合的交流网,这种依靠互联网作为支撑的人际交往实现了线上的人际聚合。

三、产业模式转型

1.中国传统的广播电视盈利模式。对于盈利模式的探讨,一般是以经济管理的角度去进行的。借鉴相应的行业发展案例去对相应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中国传统的广播电视盈利模式是通过收取广告费以及网络收费来获取收益。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已经不能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广播电视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新媒体的连接尤为紧密,所以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广播电视的盈利模式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对于广播电视的盈利模式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中国的传统广播电视盈利模式是通过广告与网络收费来获取收益,虽然近年来,比例略有下降,但是依旧占据了主体地位,是整个电视广播行业的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介入,传统的广播电视盈利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了,急需对盈利模式进行改革,支撑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单一的盈利模式成为了阻碍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于广播电视的盈利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改革,新的广播电视盈利模式逐步出现并适用于行业的发展。

2.视听媒体形式下的多元盈利模式。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的盈利模式逐渐由传统的单一的盈利模式开始向多元盈利模式发展,除了从广告、网络收费获取收益之外,更多的新的收入渠道的出现,使得广播电视的盈利模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线视频广告收入不断增加,同时利用新技术手段建立起完备的广告体系,建立起定向的、智能广告的新模式,对于市场做出细致分析,了解群众需求,从而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通过这种市场细分、通过智能化的操作手段,带来了新的广告时代。利用在线视频的付费模式实现了媒体的完美转变,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APP 模式的广泛运用也为广播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利用苹果公司所开发的APP平台进行客户端以及应用程序的设置,是当今世界广播电视行业的主流趋势,通过APP平台可以为全球的用户提供服务同时收取费用。而智能终端消费也成为了电视广播行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拉动了电视广播行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媒介融合背景下,视听媒介概念的出现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改革,本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视听的概念转型、价值转型以及广播电视行业的盈利模式转型进行分析与探讨,阐述当今社会媒介融合背景下视听转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庞井君.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转型[J];东岳论丛,2012,(10).

新媒体产业的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例如,当地的电视频道许多都有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节目、体育节目等等。因为一旦没有这些节目,频道就无法提高收视率,就无法吸引广告。从这一点分析,像“阳光卫视”这样的文化历史频道虽然整体内容不错但即使允许在内地落地,由于其非大众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广告盈利,更何况目前只允许其进入三星涉外宾馆了。所以,除非出现奇迹,否则“阳光卫视”不可能在中国内地**。那么,为什么国外与“阳光卫视”类似的“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科学探索”频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这些频道都不使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销售频道(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在美国1999年有线电视收入结构中,频道付费收入为47.5亿美元,而广告收入则为26.82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两倍。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要实现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把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用户要得到额外层次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目前分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我国的政策取向是发展有线电视。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点本身就适合发展有线电视,而更关键的因素是有线电视是今后互动电视的必然载体。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000多万户,而且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计算200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亿户。2005年将超过2.5亿户,约占当时我国电视总户数的70%。这正是目前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总家庭户数的比例。而根据目前政策,我国将在2004年后才开始实施直播卫星电视。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最主要的电视广播形式。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

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正在建立之中,数字电视几乎是零。全国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几乎全部是**进入各有线电视网,甚至有的上星频道要进入异地有线网不仅不能收费而且还要交费。按目前政策,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的3、5、6、8套节目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进入有线网时允许收费。但各地有线网普遍通过瞒报用户数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给中央电视台。2000年中央电视台所得收视费只有3亿元,而同期全国有线电视的总收入为118亿元。资料表明,1999年在美国有线电视总收入构成中,基本业务收视费占63.72%,额外业务收视费占13.08%,而广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约电视媒体做强做大。一个社会的广告总额是与这个国家的GDP互动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广告总额虽有消长,但它是有规律可寻的,额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总额在各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这一点看,不管电视台的广告额每年增长多少都只能视其为常规发展。电视媒体的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单一依*广告的常规发展模式,而转变为既要掏企业的腰包,也要掏用户(观众)的腰包。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这是目前除电视广告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市场,也是电视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当然,要让观众付费看电视并不能是无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费的节目和服务。按目前我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计算,每个用户每月用10块钱购买一个他所需要的频道,一年就是120亿,两个频道就是240亿。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户有此需求计算,效益也相当可观。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