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化物流的特点

现代化物流的特点

现代化物流的特点

现代化物流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产业集群区;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022-02

1 现代物流业与产业集群区发展的相关关系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对产业集群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言而喻。理顺产业集群区与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分析两者相互作用机制对于探索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业的科学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1.1 现代物流业与产业集群区的相互作用

(1)产业集群区的物流系统分析

①产业集群区是物流系统存在的基础,是产业集群的空间发展形态。其中蕴含着一个大的物流系统,使彼此相互关联的上下游企业综合了物流系统中产品的原材料(配件)采购、运输、装卸、仓储、流通加工、包装以及由此所发生的信息管理和传递的所有过程。通过协调运作,就形成了以产业集群区为依托的物流系统。

②产业集群区物流系统特点。由于产业集群区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决定了其与非产业集群区的差异,大致体现出以下较为独特的表征:

a.物流的整体外包性。产业集群区的物流本质上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物流,往往需要将物流整体外包出去;集群的大企业虽然物流规模大,但自营物流将分散其核心业务资源,所以产业集群区内企业通常趋向将物流外包出去。

b.一体化性。产业集群区发展升级,避免了一般企业在物流运作中存在的跨地域、频繁中转和多次间断的弊端,直接建立在了产业集群区内供应链平台的基础上,并基于本地一体化进行组织。

c.产业相关性。对产业集群区内的企业来说,必须对本集群的主导产业非常熟悉且介入颇深,才能对相关信息形成敏感的、快速的响应。因此,产业集群区的物流系统以及物流企业多与本集群的主导产业相关。

(2)现代物流业对产业集群区的作用研究

现代物流业对产业集群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物流对产业集群区的作用一方面主要体现在支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另一方面还体现在促进产业集群区向更高阶段发展,提升产业集群区的竞争力。

(3)依托产业集群区发展物流业的优势

依托产业集群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产业集群区保障物流业规模化发展,二是产业集群区促进物流业专业化发展。

(4)现代物流业与产业集群区的相互作用机制

现代物流业在产业集群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双重功能:随着产业集群区的发展水平的越高,物流的服务水平要求也越高,进而对现代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越大;物流供给的增加,带来物流设施的投资和改善,达到增加现代物流的供给能力,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提高,从而对产业集群区竞争力产生积极作用。

1.2 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核心架构

(1)产业集群区发展类型及其物流活动特点分析

①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群区。该类产业集群区内企业规模较小,物流活动特点为:物流品种多样化,物流活动较为分散,物流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低。

②中卫型产业集群区。该类产业集群区主要是由大量小企业围绕一个或多个产业中的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最终产品的生产、销售或原材料供应等所形成的各具特色合作模式的企业群体。物流活动特点为:具有相对稳定的供应链物流关系,并以此为背景所进行的区域物流业物流活动应突出供应链物流活动的一体化、准时化特征。

③卫星平台型产业集群区。该类产业集群区是基地或总部在外部的多企业的分厂设施集合。物流活动特点为:体现出货代和船代、国际中转配送、保税等“外向型”物流特征及相关服务性增值服务。

(2)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具体架构

①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内涵

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发展模式是指“产业集群区根据自身产业形成与发展机理选择区域物流业总体发展战略以及与该战略配套的相关运作方式,它是对整个区域物流发展思路的一种高度概括”。

②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分析架构

a.核心架构之一:物流组织整合分析。产业集群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相关企业在地域上的聚集,为此,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区当务之急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整合方式,创新与提升物流服务的组织系统,实现产业集群区复杂性物流活动的高效率组织和产业化协同。

b.核心架构之二:物流企业经营分析。物流经营方式是企业赢利的基础,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要赢利发展,必须具备一个成功的经营方式。因此,如何结合各产业集群区的特点与优势,探索出开展现代物流服务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对于物流企业和产业集群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c.核心架构之三:物流合作治理分析。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均依赖于进行有效的物流合作。根据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的不同,治理模式分为四种:市场治理、三边治理、双边治理和一体化治理。其中市场治理是交易通过纯粹的市场竞争实现,使用于非专用易;三方治理指的是交易活动由双方和第三方仲裁人共同协调;双边治理是在混合型专用性投资且双方长期合作情况下,采取的关系治理机制;一体化治理,是将交易活动通过一体化到企业内部,运用科层机制进行控制。其中三边治理和双边治理属于中间治理结构。

2 典型产业集群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模式

针对三类产业集群区的形成与发展机理及物流活动特点的归纳分析,笔者提出三种主要物流发展模式,即与中小企业群型产业集群区相适应的联盟采购配送型物流发展模式,与中卫型产业集群区相适应的区域供应链一体化型物流发展模式,与卫星平台型产业集群区相适应的外向型物流发展模式。

2.1 联盟采购配送型物流发展模式

(1)物流组织整合方式

针对该类产业集群区中小企业为主,物流活动分散的特点,主要整合的重点是采购物流和分销物流。

①物流整合采购物流型。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群区一般以中小企业为主,原材料采购量小、批次多,而该类产业集群区内创业者间具有较强地缘性和亲缘性的特点以及集群在原料或配件的采购、运输等物流环节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为产业集群区联盟采购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②交易市场组织整合分销物流型。在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群区,一方面,流通供应链中零售商直接与厂商进行交易的情况越来越多,形成了以大型交易市场、大型零售配送中心为核心,统筹流通供应链物流业务的零售主导型整合模式;另一方面,在厂商和零售商的双重挤压下,越来越多的批发商开始将业务重心逐步由分销转向物流,由分销中心向物流中心转变,积极构筑批发主导型物流整合模式。

(2)物流企业经营方式

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群区的物流活动主要以仓储与配送为主,故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延伸经营方式具有较为普遍的现实借鉴意义。

(3)物流合作治理方式

中小企业群生型产业集群区工商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以及物流活动相对的单一标准化,故集群内工商企业考虑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物流成本,最初的着眼点主要还是放在减少物流直接作业成本上。同时,该类产业集群区的物流市场规范也至关重要。

(4)物流空间布局

生产企业、交易市场、配送和仓储中心以该种物流空间布局在产业集群区完成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组织。如下图所示。

2.2 区域供应链一体化物流发展模式

(1)物流组织整合方式

根据核心企业承担物流业务职能的具体组织形式,该方式进一步划分为物流事业部型整合方式和契约联盟整合型方式。

①事业部型。事业部型是指在核心企业内部设立一个独立核算的物流业务利润中心,由其来统筹安排核心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物流业务。该方式一般适合内部具有较为完善物流体系的核心企业。

②契约联盟型。契约联盟型是指核心企业以长期契约的方式引入外部专业机构,合作双方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而不是单纯的业务购买关系。

(2)物流企业经营方式

①行业物流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是指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

②定制式物流服务。定制式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方式。

③物流咨询服务。物流咨询服务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方式。

(3)物流合作治理方式

中卫型产业集群区内的工商企业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而进行比市场治理方式更加深入的物流合作,双方需要进行关系专用性投资。因此市场治理并不是理想的选择,进而转为双边治理方式。

(4)物流空间布局

由于该物流发展模式对准时化要求极高,因此要求物流组织要建立具有覆盖整个区域的完善的物流网络,形成“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级物流体系,以准时化的物流服务实现顾客的物流服务需求。如图2所示。

图2 中卫型产业集群区物流空间布局示意

2.3 外向型物流发展模式

卫星平台型产业集群区物流活动更多的体现出货代和船代、国际中转配送、保税等“外向型”物流特征及相关服务性增值服务。在区内物流活动还不是很显著的时候,该产业区当前宜采用外向型物流为主的物流发展模式。

(1)物流组织整合方式

该产业集群区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经济特点明显,需通过功能型物流设施组织整合区内外向型物流,这是该类物流发展模式的关键,也是提升该类产业区竞争力的支点。

(2)物流企业经营方式

针对该产业区的经济外向型特点,物流企业应利用国际物流需求旺盛的优势,积极开展国际货代和保税物流业务,并稳步开拓国际物流市场。

(3)物流合作治理方式

介于市场治理和双边治理两者之间的三边治理方式应成为该产业集群区最理想的选择。在三边治理中,物流合作中的第三方的作用非常重用,可以利用双方对自己的信任,为双方的合作充当中介和桥梁,促使合作顺利实现。

(4)物流空间布局

该物流发展模式,在空间布局上,应以产业集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基础,以交通条件为依托,大力申请功能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图3所示。

图3 卫星平台型产业集群区物流空间布局示意

参考文献:

[1]陈通.基于产业集群的物流中心构建研究[J].现代物流,2004.

[2]戴发山,等.中小物流企业经营模式选择[J].企业活力,2006.

[3]海峰.区域物流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现代化物流的特点范文第2篇

1 港口在国际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物流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对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等功能要素的有机整合,最有效地实现产品的时空价值。现代物流已发展成为由节点和线路构成的综合性物流系统,港口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是水陆空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港口按其基本功能可分为商港、渔港、军港和避风港四大类型,其中,商港不仅是水陆空运输的枢纽和货物集散地,而且也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单位,其规模的大小一般是以吞吐量来表示的,成为国际物流的一个重要载体。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第三代港口市场和挑战》报告中强调指出:“贸易港口作为海运转为其他运输方式(陆运、空运或内河航运)的必要过渡点的作用逐渐减弱,作为组织外贸的战略要点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综合运输链当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有关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支柱……国家贸易的后勤总站。”港口在现代国际生产、贸易和物流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1)货物集结点。港口是整个供应链上最大的集结点,连接着各种陆路运输方式,汇聚着内陆运输、水路运输等大量的货物,世界贸易的90%以上是通过港口实现的。(2)信息中心。在港口地区落户的有货主、货运商、批发商、物流企业、海关、商品检验机构及其他各种有关机构,汇集了大量的货源信息、技术信息和服务信息,促使港口成为重要的信息中心。(3)现代产业中心。港口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缩小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优化配置国际生产要素建设工业,可以节省大量物流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4)国际贸易服务基地。港口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服务基地。在物流方面,港口为船舶、汽车、火车、飞机、货物、集装箱提供中转运输、装卸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在商流方面,为用户提供如、保险、融资、货代、船代、通关等商贸和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港口是国际物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国际物流的理想角色。随着港口物流功能的不断完善,港口保税区、临港工业区以及自由港的发展,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发展成为具有涵盖供应链物流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2 国内外典型港口物流发展的特点

港口物流是最近几年才频频出现在学术研讨和各类媒体上的新名词。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随着人们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与成熟,发展中心城市的港口物流已经越来越引起物流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港口物流取得迅速发展。据统计,全球国际贸易海港约有2500多个,位于世界各海洋的要道,其中吞吐量超过1000万t的有100多个,5000万t以上的有20多个。目前,世界上吞吐量在千万吨以上的大港有80%以上集中在发达国家,它们往往也是大工业中心。发展中国家的港口,多是原料出口港,工业不够发达。

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第三代港口处理的主要货物是集装箱,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班轮公司联盟,是国际海陆间物流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节点、是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的商务中心、是区域性的信息中心。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2.1鹿特丹港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西欧水陆交通的要塞,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运入西欧各国的原油、石油制品、谷物、煤炭、矿石等都经过这里,有“欧洲门户”之称。目前,该港年吞吐量有超过5亿t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鹿特丹港口物流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1)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2)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鹿特丹港以新航道为主轴,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航道两侧,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实行“保税仓库区”制度,构成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的集疏运系统。(4)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鹿特丹港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附近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体化服务。(5)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来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2.2安特卫普港

安特卫普港位于比利时北部斯海尔德河下游,距北海约80 km处,是欧洲第二大港、世界第四大港,港口接近于欧洲主要生产和消费中心,吞吐量的一半为转口贸易,是欧洲汽车、纸张、新鲜水果等产品的分拨中心,港口运输量几乎100%是国际运输,建设成为强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1)完善的交通网络。安特卫普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为核心的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保证商品运输的畅通。(2)良好的硬件设施。安特卫普港拥有汽车、钢材、煤炭、水果、粮食、木材、化肥、纸张、集装箱等专业码头,备有各式仓库和专用设备,建有炼油、化工、石化、汽车装备和船舶修理等工业开发区。(3)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控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用“安特卫普信息控制系统(apics)”。私营行业还建立了“安特卫普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并与海关使用的“sadmel系统”以及比利时铁路公司使用的“中央电脑系统”等其它电子数据交换网相连。

2.3香港

香港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繁忙货柜港的美誉,是世界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1)发挥自身特点,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香港以中国内地特别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为腹地发挥自身特点,依托中国大陆,连接欧美,面向东南亚,重点做好占其港口吞吐量83%以上的转口贸易中的中转货运物流,把香港建设成为虚拟供应链控制中心,使香港物流业的覆盖面遍及整个内地。(2)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香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其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起点高,先进的港口设备堪称世界一流,其物流运作的速度和效率也是首屈一指。(3)政府扶持,创造优越的发展软环境。香港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香港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强化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提供金融与保险等一系列物流援助或服务、快捷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等。(4)重视人才,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香港与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培养一流的港口物流操作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建立全球公认的公务员廉洁制度,提高港口物流从业人员全员素质,从而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2.4 新加坡港

新加坡不仅有优良的深水港,还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每年可装卸超过1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上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新加坡港口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调整港口管理策略并制定新措施,准备开放港口允许船舶公司以合资方式拥有自营码头,并欢迎国际上的港口经营集团到新加坡投资发展码头。另一方面,注重技术改造,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来提高生产力。2002年3月,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进行了一项试验性计划,在新加坡海港采用自动识别系统,避免船舶相撞并提高港口航行的安全。其港口物流发展的经验与模式分析如下:(1)政府支持“一条龙”发展物流。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2001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2)物流与高科技的结合。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新加坡政府启动“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物流企业都先后斥资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3)专业性强,服务周全。新加坡境内的物流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可以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也可以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由物流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从以上四大港口发展的状况和措施可以看出,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以及发展“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是当前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在港口物流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发展轨迹是一个由成本理念到利润理念再到综合物流服务理念的过程。成本理念追求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利润理念追求的是获取最大利润,而综合物流服务理念则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要强化客户服务意识,切实转换经营和管理方式,按现代物流的要求进行整合,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3 加快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思路

3.1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拥有1.8万km海岸线,11万km内河航道,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1460多个商港。2003年,大陆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19.8亿t与6.5亿t,比2002年增长18.6%和14.7%,上海、大连、秦皇岛、天津、宁波、青岛、广州、深圳等港口货物吞吐量均超过亿吨,加上香港、高雄,我国亿吨大港口已占世界亿吨大港半壁江山,其中上海港超过3亿t,成为世界第三大港。与此同时,集装箱吞吐量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2003年完成4800万标箱,跃居世界第一,比2002年增长31%。其中,香港突破2000万标箱,雄踞全球龙头老大,上海、深圳港完成1128万标箱和1062万标箱,分别位列世界集装箱第三和第四大港。

200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标志着我国港口管理步入了以法行政、以法治港、港口管理迅速与国际接轨的历史新阶段;同时,港口下放和港口体制改革推动了港口发展新一轮热潮,各地方政府抓住机遇,纷纷提出“港口兴市”新战略。例如,大连将“西拓北进、产业强市、港口兴市”作为其“大大连”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连云港提出走“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之路;上海正通过港口兴市、贸易兴市、金融兴市、技术兴市共同拉动,增强上海的总体实力和经济规模;汕头以港口兴市,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建设集运输、储存、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现代港口城市;湛江正积极实施“港口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深圳早于前几年已雄心勃勃地开始实施它的港口兴市战略;福建省的厦门、漳州、莆田、宁德等地市也纷纷提出“港口兴市”战略。

目前,港口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和窗口。我国对外开放的港口已有140多个,已与50多个国家签订了海运协定,已有30多个国家近百家境外航运公司获准在中国港口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按2010、2020中长期港口发展规划,对长三角、环渤海、华南和东南沿海、西南沿海四大区域经济的港口货源进行整合,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20个枢纽港的建设,提高码头泊位大型化和专业化水平,增深长江口等出港航道水深,促使港口成为国际物流的核心枢纽。

3.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港口物流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许多方面还处于传统物流状态,无论是在物流意识上还是在物流硬件设施上,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港口含金量不高,在对地区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上,与发达国家港口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港口物流发展的滞后,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3.2.1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港口装备参差不齐。近年来建设的港口,如矿石中转港北仑港区、煤炭装船港秦皇岛和石臼港?及大连、天津、青岛、上海、黄埔港的集装箱码头等,相当于发达国家八十年代的水平,大连、青岛等港的原油装船码头等的港区装备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六、七十年代的水平。港口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

3.2.2港口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港口码头泊位少?特别是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更少?集疏运条件差?中转储存能力低。港口航道水深不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要求,老港区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新港区开发建设任务繁重。

3.2.3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港口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港口的管理体制仍存在“政企合一”的现象,使港口企业无法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致使与港口关联的临港工业、商贸业、运输业、港口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得不到相应发展,港口功能结构不合理,且较为单一。

3.2.4物流联盟程度低,港口物流的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各港口物流业基本上处在无序竞争状态,码头前方装卸与后方仓储、运输不协调。尤其是后方仓储,运输业规模小,多数仍为粗放式经营,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3.2.5物流标准化水平低。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各类运输方式间装备标准不一致、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信息技术不能实现自动无缝衔接与处理、物流标准的应用推广难等问题,这些都限制了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降低了物流效率。

3.2.6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匮乏。港口物流的专业人才极其匮乏,而且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这同时导致了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善待提高。

3.3进一步发展我国港口物流的建议

在现代物流理念下,传统港口将成为货物转运、聚集、增值、拼装和配送的中心,并且控制着货物的及时流转。港口质量高低已经不再是仅决定于船只进出的速度、码头处理货物的速度和质量,而是越来越取决于与腹地联系的质量、增值服务的质量,如物流和信息等。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港口物流业任重道远,应立足实际,抓住机遇,从各方面提升我国港口物流的核心竞争能力:

3.3.1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体制建设等手段,积极为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的良好宏观环境。首先,把握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趋势,对港口进行正确定位,制定港口物流发展政策,实现国土、财税、工商、城管等各个管理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其次,调整优化港口结构,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促进物流联盟的形成,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物流服务。

3.3.2 增强基础设施能力。首先,整合港口现有的条件,对港口的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合理安排作业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港口通过能力,缩短船舶货物在港停留时间;其次,加强包括集装箱码头数量、装卸能力、码头堆场、航道水深等在内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服务供应商提供大型现代化仓库,为客户创造“零仓储”。

3.3.3建设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利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及有效的客户反馈(ecr)、资源管理系统(erp)等信息技术,建立覆盖港区生产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使港口具备物流信息港的功能,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充分互联,形成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运商连接的有机整体。

3.3.4 制定物流标准体系。尽快建立与国际物流标准相一致的物流国家标准体系,在物流管理术语、物流安全管理技术系统、集装技术系统、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物流单证体系、商品信息编码体系、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标准化程度,做到商品包装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集装单元化,托盘、集装箱、卡车车厢尺寸标准化。

3.3.5建设自有特色的港口物流。任何一个港口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都不相同,物流服务的范围和重点也不一致。我国港口必须因港制宜建设各有特色的港口物流。比如,枢纽港充分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和实力优势,向物流中心方向发展,具备物流集散、货物存储分拨配送物流服务和市场交易、信息管理、服务咨询增值等功能;中小型港口则应根据业务范围,选择与大型港口联营等方式找准物流服务的切入点。

3.3.6拓宽港口物流服务功能。港口物流服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货物装卸为主的核心服务;二是在特定的货场完成货物装卸、运输、堆码、储存的辅助服务;三是向货主提供优质、便捷的货物交接的延伸服务。我国港口必须通过提供多元化服务来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开发包装、流通加工、储运、配送、免税自由贸易等物流功能,提供融资、报关、商检、货物保险、风险规避、信息交流、专业人员培训等增值服务,提高综合物流效率。

现代化物流的特点范文第3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现代物流业推进工作会”。首先,我谨代表*市政府对参加会议的各位企业界的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物流推进会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这次会议建立起紧密的政企联系,把发展物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从而推进物流园区和物流项目的加快实施。

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充分运用先进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运输技术对社会化分工形成的各个独立环节进行系统化、集成化、一体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满足集约、畅达、高效要求的综合性流通管理系统,它在内容上涵盖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业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地处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经济圈”腹地,位于“*—*—*”经济轴线的中点,是连接珠三角东、西两翼的结合部,特别是与广东未来的物流中心——南沙开发区一衣带水,显著的区位优势加上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其广阔前景正吸引着国内外业界涉足。如日本本田捆包公司决定在*火炬区建设大型现代化仓储设施,英国百安居公司、德国物流业巨子林德公司都正围绕着物流业在与我市进行洽谈当中,以消费品配送为特征的万佳、普尔斯马特、吉之岛等多家连锁企业亦纷纷在*开设商店。本土方面,超市连锁企业壹加壹公司成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中国外运集团*公司准备在*港建立大型现代化物流中心,邮政物流*分公司配送服务亦已具备相当实力。

在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在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阶段,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加快生产服务业的龙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结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市三产办对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配套政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今年3月中旬举办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经济优势,以现代交通、信息网络平台为支撑,以现代物流企业为载体,以体制创新和技术装备现代化为手段,构造多层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体系,形成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以火炬商贸中转物流园区、西北部工业组团产业物流园区和城市配送物流园区为重要结点,沿中江高速公路向粤西地区辐射,并向*东西两翼扩散的现代物流集聚带,努力把*建设成为珠三角西翼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为了给现代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市现代流通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市现代流通业及旅游业鼓励发展项目用地办证费用优惠暂行办法》等多项优惠政策,在宏观指导上,在贴息资金、用地优惠政策等方面重点支持市级物流园区和物流项目的建设。希望与会企业界嘉宾及相关镇区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共同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作出努力;同时,各部门、各镇区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要安排专门机构为物流企业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现代化物流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科技图书 物流

网络环境下,在科技图书大力发展网络商务的过程中,仔细研究分析科技图书出版发行业中物流配送发展的现状,结合自身的特点,推动科技图书网络商务应用,将是每一个从事于科技图书商务的机构和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业务领域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网络环境下我国科技图书发展现状

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调查结果显示,使用xDSL、Cable Modem、专线等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104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75.9%。而新兴上网方式――手机上网也初具规模,达到1700万人。10%的网民普及率将是互联网发展的高速拐点,突破10%之后,中国互联网将迎来更快速的增长期。

把基于Internet技术的网络商务形式运用于传统的科技图书出版发行、物流配送领域,这既是科技图书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科技图书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增长点,更是网络商务得以有效应用的一个非常适用的阵地。据了解,中国每年科技图书行业的总价值约1000亿元,在流通中的费用约为700亿元,如果全面推行以网络为主的网络商务,将极大地改变整个科技图书的传统业务流程,有利于促进科技图书网络商务的诚信、和谐、快速发展。

二、传统科技图书物流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科技图书物流

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科技图书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科技图书储运而言的,有以下几点区别:第一,思想观念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科技图书物流的观念是:依托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平台,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本、一切为客户。而传统科技图书储运主要是封闭的自我的服务观念和守株待兔的陈旧运作方法。第二,目的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科技图书物流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对科技图书类文化载体需求的满足。传统科技图书储运的目的是消极面向社会供应科技图书商品,一般以改制前的新华书店为承载体。第三,主要功能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科技图书物流的主要功能包括包装功能、装卸功能、运输功能、保管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功能、物流信息功能等。而传统科技图书储运的功能则包括商品的收货入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和发货等。第四,连续性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科技图书物流是与社会进行有机联系的,而传统科技图书储运是孤立、不连续的。它们之间的区别还可以理解为以下几点: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现代物流实施标准化服务;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现代物流构建全球服务网络;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现代物流是整体系统优化等。

三、网络环境下科技图书商务物流的涵义和特点

科技图书物流与网络商务的连接,使网络商务环境下的科技图书物流具备了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特征。这是指科技图书物流配送公司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对科技图书商品的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科技图书商品的需求。其特点主要是指:1.科技图书物流信息化;2.科技图书物流自动化;3.科技图书物流网络化;4.科技图书物流人本化;5.科技图书物流市场由二维变为没有时空限制的三维市场。6.购书方消费行为的变化。

四、如何完善我国科技图书在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物流配送

第一,要建立一个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业必须符合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现代物流管理系统要以国际先进物流理论为指导,从业务流程整合入手,采用Internet、Intranet、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以及条码技术,GIS和GPS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和识别的自动化.系统组成一般有:运输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管理信息系统;货物报关管理信息系统;运输(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要选择一个适合发展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我国科技图书网络商务中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有四种配送模式可供选择: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请供应商进行商品配送;与供应商合建配送中心;直接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四种配送模式各有特色,对于采用哪种配送模式,应结合企业的优势。但随着企业向专业分工方向的发展,外包物流配送服务是发展的必须选择。通过与第三方物流的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再造及单品管理,可大大减轻配货工作量,缩短配货时间,压缩配货成本寻求压缩库存和降低商品缺货率的最佳点,最终实现生产、物流、销售(即产、供、销)一体化, 双方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五、 结束语

在网络环境下,以网络为主的图书商务活动究竟改变了我国科技图书的什么呢?总之,作为一种带有鲜明网络特征的商务活动过程,网络商务正在给科技图书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它对科技图书行业的影响会远远超过科技图书商务的本身,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与人参与到科技图书的网络商务活动中来,我国的科技图书网络商务发展将会促进科技图书出版发行整个领域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陈方建:中国图书物流: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J].物流技术, 2006,(11)

现代化物流的特点范文第5篇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是个舶来品,最早出现于美国,1915年在阿奇·萧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在本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还主要指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军队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并将其用于战争活动中。其中所提出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大家注意,这个提法正是当前物流配送体系的一个基本目标。

之后,“后勤”一词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并形成了商业后勤、流通后勤等多种分支,现代的“后勤”概念已包含了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等多方面的物流,是一个包含范围更广泛的物流概念。

在欧美国家,将物流体系叫作Logistic的远多于Physical Distribution,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Logistic一词更注重物流配送体系的整体性和广泛性,不仅包括传统的储运业务(即储存和运输),还包括了采购、生产、流通及分析等多个方面。

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物流,当然不是去深入研究这个传统业务,而是要探讨怎样利用现代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来让这个传统业务焕发青春,这就是今天的题目: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框架。

现代物流就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在现代化管理指导下的物流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现代物流的两个基本点就是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二要运用现代化管理。

下面,我就着重讲一下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 1.现代物流有哪些基本特征

我们搞物流工作的,总是希望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这三个要求,而要实现这三个要求,就必须搞好现代化物流的两个基本点。

一个基本点就是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商业智能技术、自动化设备技术等等。另一个基本点就是要运用现代化管理,要以数据为依据,要对物流运作过程的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同时让这些数据转化为策略,来指导经营工作。

这三个要求和两个基本点就构成了现代物流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物流一体化。物流一体化是指,从整体上对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以求取得整体上的最优。物流一体化应包括从信息采集到订单到采购到加工到储存到配送到结算直到分析的一条龙运作,每一环节都缺一不可。

亚太物流联盟主席、澳大利亚著名的物流专家指出,物流一体化就是利用物流管理,使产品在有效的供应链内迅速移动,使参与各方的企业都能获益,使整个社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另一种说法认为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指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物流业高度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总之,现化物流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物流一体化。

如果物流的各个环节各自为阵,自成一套,那么怎么可能提高效率和保证完整无误呢?不了解客户的需求,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不知道当前的现状,没有运作的连续性,这样的物流体系是不可能搞好搞大的。

第二个特征就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的协调运作。物流运作环节众多,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协调好就会出现各部门的脱节,小则影响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则可能让物流运作失败,让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要搞好四流合一的协调运作,就必须应用现代化的工具,运用科学的管理和调度,让企业在高效稳定中运行发展。

第三个特征就是现代物流的五化。即规模化、共同化、短路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走规模化的道路是现代物流的一个共识,只有在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利润才会滚滚而来。这一点,相信物流企业的管理层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那么,什么是共同化呢?共同化其实就是共同配送。同一地区同一行业的企业为了避免交通阻塞、运输效率降低等诸多因素,而谋求一种叫共同配送的方式。让掉一部分利,节省一大笔开支,其最终是降低了成本,这就叫现代物流的共同化,这种作法在欧美大城市中已经非常流行。

短路化主要是指缩短供应链,以期节约成本。以前的采购方式是通过多级采购市场,层层加利来实现的,这种方法供应链长,效率低,费用大,而采用现代物流之后呢,供应链变得很短,费用自然就大大降低了,物流中的短路化其实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表现。(下面是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示意)

自动化有两个方面的概念,一种是指存储、运输设备的自动化,例如分拣设备减轻了繁杂的分拣工作;电子化仓库大大提高了存取货物的准确性和效率。另一种概念是指物流运作环节的自动交接,以保证物流运作在各个环节的协调高效。这个自动化要依赖于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位老总心目中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没有物流系统的信息化,物流系统在实现一体化和协调运作上就会有很大的困难。而信息化建设本身又是一把双刃剑,建设得不好不仅不会提高效率,还会给管理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是很重要的。

要想让自已的物流配送体系具备现化物流的三个特征,必须在设计之初就要从整体上考虑,采用整体设计,逐步实施的方法来完成。这就是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框架设计的重要性。 2.现化物流配送体系的框架结构

物流体系在分类上有多种分法,最常用的分法是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社会物流又常被理解为第三方物流,即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简单说就是不属于某个厂商或零售商的专业化的物流体系,这个体系中通常不存在卖场,专作配送工作,是服务于不同零售商的一个物流体系。另一种物流体系我们把它叫作企业物流体系,即有关于整个企业物流运作的系统,而企业物流又因不同行业和不同业态而分为多种物流模式,如生产型物流、批发型物流、仓库营运型物流等多种情况,不同的物流模式有不同的物流体系建设方法。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本文介绍的是物流体系框架结构,不是物流系统框架结架,两种提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与体系之分,为什么要叫体系而不叫系统呢?因为,现代的零售业物流系统是一个跨地区、多业态的配送综合体系,它不再是一个狐立的系统,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

这个体系如果从管理部门的角度去分,可分为管理中心、订货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和配送中心五大部分。

管理中心是物流体系的总部,是整个体系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整个体系的宏观管理、关键业务管理以及体系运作分析等。宏观管理主要是网络建设、宏观调控、政策制定、人事安排、职工培训等。关键业务管理主要有信息采集和分析、商品立项、合同谈判、价格策略制定、中央结算等。主要部门应设置财务部、技术部、人事部、办公室、采购部、配送部、物价部、市场部等部门。

订货中心是收受客户的订单的部门,是系统主要的销售渠道。

采购中心是向供应商下订单的部门,是系统的进货渠道。

结算中心是财务部的一个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同供应商及客户结算物流活动中的各种费用。

配送中心是物流体系的主要储运配送机构。负责货物的验收、储存、货位管理、分拣、退货及相关区域的配送工作。在体系中可以有多个配送中心。特殊情况下在体系中可能还有配送中心所属的配送站,这是配送中心的一个延伸。

在企业物流中的一个重要物流就是零售业物流,这个物流和卖场息息相关,可以说零售业物流体系与零售业自身的销售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下面是第三方物流体系的框架示意图和零售业物流体系的框架示意图:

如果从运作的角度去分,整个体系又可分为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两大部分。作业系统主要指企业运作的工具、设备、场地等物理作业系统,比如分拣系统、运输设备、GPS定位设备、数字化仓库等。信息系统则是整个体系的控制中心,所有控制指令和运作数据都来自于它,它是现代化物流体系的核心。

作业系统和信息系统是整个物流体系都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他们的建设却是可以分步进行的。关键是一个整体的设计,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信息系统的构成。

首先信息系统是有层次的,信息系统的不同部分是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而设计的,信息系统的层次划分和建设也体现了一个系统的完整性和先进性。

信息系统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即业务管理、管理控制、决策分析及战略计划。四个层次成金字塔排列,最低层的业务管理是整个信息系统的基石,只有这个层次管理好了,才能向上一层次的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控制是业务管理的一个发展,更加注重数据所反映的业务运作的情况,从而加强对业务的控制,即通常我们说的可控性。决策分析是对大量的业务数据进行清洗、抽取、聚类、建模、挖掘等处理,从而让数据展现业务运作的一些内在规律和经营状况。通过决策分析,老总们可以更加科学的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战略计划是金字塔的顶尖,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中还几乎没有,我个人认为这一步还停留在探索研究阶段。就是在国外,也不过刚刚起步。

下面是一个信息系统层次与竞争力的一个示意图:

物流体系信息系统的建立,要与物流运作相适应。一个系统无论设计得多么好,如果不能与实际操作相匹配,那么这个系统就是不成功的。我们把这样的系统叫做可操作性差。因此系统设计要与运作流程丝丝相扣是非常关键的。

物流体系的业务总的来说可分为八个大块:系统管理、档案管理、订单管理、采购管理、储运管理、财务管理(包含结算管理)、人事管理和经营分析。这八个大块将对应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比如,系统管理主要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安全、功能模块权限的分配,和它相对应的管理部门就是技术部或电脑部。

物流体系中信息系统的实现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订单管理可以是客户打来电话或发来传真后,再由人工录入;也可以是建立电子商务网站,让客户自已下订单。

下图是一个信息系统的结构框架示意图:

好了,现在我再来谈谈如何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3.如何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体系

前面已经提到,要构建一个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必须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既不能过分超前,又不能设计一个即将落后的系统。构建一个物流体系首先是要分析企业当前的现状、物流体系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然后再制定一个物流体系的阶段计划,要先上什么,后上什么。

从构建的角度来看,物流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作业系统、高级作业系统和现代化信息系统。

基本作业系统是指企业开通物流体系的一些基本设施,如仓库、存储设备、运输设备、作业设备、网络布线等。

高级作业系统有数字化仓库、自动货架、分拣设备、自动化小车、GPS定位系统等新兴的物流技术设备。

现代化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商业智能分析系统三大部分。其中核心业务系统又包括系统管理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订单系统、采购系统、配送系统、结算系统、财务系统和人事系统等。

下图是传统物流体系与现代物流体系的对照图(见下页)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性的进行物流体系的建设。基本作业系统是开通物流体系的基本保证,但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尽快的建设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及高级作业系统才是企业的取胜之道。

高级的作业系统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工,提高效率,最终能提高服务、降低成本。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电子商务和商业智能。

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关系密切、互不可缺,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搞电子商务如果没有一个物流作为其后盾,这样的电子商务只是一个网站,一个空架子。现在社会上林林总总的电子商务中就有许多是这样的,他们不知道电子商务只是物流体系的一个小部分,只是冰山的一角。

同样,物流体系也离不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让物流体系具备现代化特征的一个重要保证。电子商务可以发挥Internet的远程廉价效用,可以让客户直接在网上下订单,既准确又快捷,只须下载到业务系统中就可使用,减少了输入工作和人为错误。同时,供应商也可以在网上直接察看采购单,以加快备货。也可以将新的商品资料传到网上,业务系统再通过实时进程自动下载到业务系统中。如果是一个大型零售企业,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建立广域的虚拟网络,让分布全省、全国以至全世界的机构进行业务通讯。

现在再来谈谈商业智能。商业智能主要是通过对运营活动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来分析其内在的规律,揭示市场的状况和系统的运营情况,让老总和经营者们通过数据分析来修正自已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没有商业智能,我们的经营方针只能通过经验指导,而经验的指导又会因人为的因素而造成准确性差、即时性差、前瞻性差的弊端,有时还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通过商业智能分析则能将大量的信息分门别类、有条有理的展现在决策者的面前,让决策者可能更轻松、更准确的制经营方针和营销策略。决策者也可通过向系统发出一个特殊的观察角度指令,而让商业智能系统产生特殊的观察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能恰好表示了某个重要信息,这对决策者洞析市场,预测未来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要构建好适合企业自身而又具备现代特征的物流体系,需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确定符合自已的目标。

第二: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