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简述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简述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简述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量子力学;经典科学世界图景;非机械决定论;整体论;复杂性;主客体互动

abstract: as one of three revolutions of physics in 20th century, quantum mechanics has greatly transformed the world view of classical science in many aspects. quantum mechanics breaks though the mechanical determinism in classical science, transforming it into nonmechanical determinism; it changes scientific cognitive process from the theory of reductionism to the theory of wholism; it shifts the way of thinking from pursuing simplicity to exploring the complexity; it also establish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n scientific researches.

key words: quantum mechanics; world view of classical science; nonmechanical determinism; wholism; complexity;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经典科学基本上是指由培根、牛顿、笛卡儿等开创的,近三百年内 发展 起来的一整套观点、方法、学说。经典科学世界图景的最大特征是机械论和还原论,片面强调分解而忽视综合。以玻尔、海森伯、玻恩、泡利、诺伊曼等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理论三部曲:统计解释—测不准原理—互补原理所反映的主要观点是:微观粒子的各种力学量(位置、动量、能量等)的出现都是几率性的;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运动的几率性描述是完备的,对几率性的原因不需要也不可能有更深的解释;决定论不适用于量子力学领域;仪器的作用同观察对象具有不可分割性,确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关系。[1]量子力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经典科学世界

图景。

一、量子力学突破了经典科学的机械决定论,遵循因果加统计的非机械决定论

经典力学是关于机械运动的科学,机械运动是 自然 界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运动。说它最简单,因为机械运动比较容易认识,牛顿等人又采取高度简化的方法研究力学,获得了空前成功;说它最普遍,因为机械力学有广泛的用途,容易把它绝对化。[2]机械决定论是建立在经典力学的因果观之上,解释原因和结果的存在方式和联系方式的理论。机械决定论认为因和果之间的联系具有确定性,无论从因到果的轨迹多么复杂,沿着轨迹寻找总能确定出原因或结果;机械决定论的核心在于只要初始状态一定,则未来状态可以由因果法则进行准确预测。[3]其实,机械决定论仅仅适用于宏观物体,而对于微观领域以及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的偶然现象的研究就产生了统计决定论。[4]

量子力学是对经典物理学在微观领域的一次革命。量子力学所揭示的微观世界的运动 规律 以及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理解,同物理学机械决定论是根本相悖的。[5]按照量子理论,微观粒子运动遵守统计规律,我们不能说某个 电子 一定在什么地方出现,而只能说它在某处出现的几率有多大。

玻恩的统计解释指出,因果性是表示事件关系之中一种必然性观念,而机遇则恰恰相反地意味着完全不确定性,自然界同时受到因果律和机遇律的某种混合方式的支配。在量子力学中,几率性是基本概念,统计规律是基本规律。物理学原理的方向发生了质的改变:统计描述代替了严格的因果描述,非机械决定论代替了机械决定论的统治。

经典统计力学虽然也提出了几率的概念,但未能从根本上动摇严格决定论,量子力学的冲击则使机械决定论的大厦坍塌了。量子力学揭示并论证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具有不可避免的随机性,它不遵循严格的因果律。任何微观事件的测定都要受到测不准关系的限定,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它们的位置和动量、时间和能量,只能描述和预言微观对象的可能的行为。因此,量子力学必须是几率的、统计的。而且,随着认识的发展,人们发现量子统计的随机性,不是由于我们知识和手段的不完备性造成的,而是由微观世界本身的必然性(主客体相互作用)所注定。

二、量子力学使得科学认识方法由还原论转化为整体论

还原论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是指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用研究低级运动形式所得出的结论代替对高级运动形式的本质认识的观点。它用已分析得出的客观世界中的主要的、稳定的观点和规律去解释、说明要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简化、缩小客体的多样性。这种方法在人类认识处于初级水平上无疑是有效的。如牛顿将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定律成功地还原为他的重力定律。但是还原论形而上学的本质,以及完全还原是不可能的,决定了还原论不能揭示世界的全貌。

量子力学认为整体与部分的划分只有相对意义,整体的特征绝非部分的叠加,而是部分包含着整体。部分作为一个单元,具有与整体同等甚至还要大的复杂性。部分不仅与周围环境发生一定的外在联系,同时还要表现出“主体性”,可将自身的内在联系传递到周边,并直接参与整体的变化。因而,部分与整体呈现了有机的自觉因果关系。在特定的临界状态,部分的少许变化将引起整体的突变。[6]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本质特征,也是量子论、量子力学理论思想的灵魂。用经典观点来看,也就是按照还原论的思想,粒子与波毫无共同之处,二者难以形成直观的统一图案,这是经典物理学通过部分还原认识整体的方法,是“向上的原因”。可是微观粒子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只表现波动性;而在另一些实验条件下,只表现粒子性。这两种实验结果不能同时在一次实验中出现。于是,玻尔的互补原理就在客观上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矛盾和我们关于微观世界认识的矛盾,并试图寻找一种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就是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即波粒二象性。这就是整体论观点强调的“向下的原因”,即从整体到部分。同样,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说明不能同时测量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这也说明绝不能把宏观物体的可观测量简单盲目地还原到微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造成经典科学观与 现代 科学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不同的根本在于思考和观察问题的层面不同。经典科学一味地强调外在联系观,而量子力学则更强调关注事物内部的有机联系。所以,量子力学把内在联系作为原因从根本上动摇了还原论观点。

三、量子力学使得 科学 思维方式由追求简单性 发展 到探索复杂性

从经典科学思维方式来看,世界在本质上是简单的。牛顿就说过, 自然 界喜欢简单化,而不喜欢用什么多余的原因以夸耀自己。追求简单性是经典科学奋斗的目标,也是推动它获取成功的动力。开普勒以三条简明的定律揭示了看似复杂的太阳系行星运动,牛顿更是用单一的万有引力说明了千变万化的天体行为。因而 现代 科学是用简单性解释复杂性,这就隐去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性。

量子力学初步揭示了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经典科学的简单性是与把物理世界理想化相联系的。经典物 理学 所研究的是理想的物质客体。它不但用理想化的“质点”、“刚体”、“理想气体”来描述物体,而且把研究对象的条件理想化,使研究的视野仅仅局限于人们自己制定的范围之内。而客观世界并不是如此,特别是进入微观领域,微观粒子运动的几率性、随机性;观测对象和观测主体不可分割性等都足以说明自然界本身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现代科学中,牛顿的经典力学成了相对论的低速现象的特例,成为非线性科学中交互作用近似为零的情况,在量子力学中是测不准关系可以忽略时的理论表述。复杂性的提出并不是要消灭简单性,而是为了打破简单性独占的一统地位。复杂性是把简单性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其中,正如莫兰所说的,复杂性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复杂性比简单性更基本,可能性比现实性更基本,演化比存在更基本。[7]今天的科学思维方式,不是以现实来限制可能,而是从可能中选择现实;不是以既存的实体来确定演化,而是在演化中认识和把握实体。复杂性主张考察被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对其作出层次与类别上的区分之后再进行沟通,而不是仅仅限于孤立和分离,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协同。

四、量子力学使科学活动中主客体分离迈向主客互动

经典科学思维方式的一个指导观念就是,认为科学应该客观地、不附加任何主观成分地获取“照本来样子的”世界知识。玻尔告诉人们,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真实”,除非你首先描述测量物理量的方式,否则谈论任何物理量都是没有意义的!测量,这一不被经典物理学考虑的问题,在面对量子世界如此微小的测量对象时,成为一个难以把握的手段。因为研究者的介入对量子世界产生了致命的干扰,使得测量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海森伯看来,在我们的研究工作由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时,我们就会遇到一个矛盾:我们的观测仪器是宏观的,可是研究对象却是微观的;宏观仪器必然要对微观粒子产生干扰,这种干扰本身又对我们的认识产生了干扰;人只能用反映宏观世界的经典概念来描述宏观仪器所观测到的结果,可是这种经典概念在描述微观客体时又不能不加以限制。这突破了经典科学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客体自然存在的状态下进行观测的假定,从而建立了科学活动中主客体互动的关系。

例如,关于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辩论了三百多年。玻尔认为这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去观察它。一种实验安排,人们可以看到光的波现象;另一种实验安排,人们又可以看到光的粒子现象。但就光子这个整体概念而言,它却表现出波粒二象性。因此,海森伯就说,我们观测的不是自然本身,而是由我们用来探索问题的方法所揭示的自然。[8]

量子力学的发展表明,不存在一个客观的、绝对的世界。唯一存在的,就是我们能够观测到的世界。物理学的全部意义,不在于它能够描述出自然“是什么”,而在于它能够明确,关于自然我们能够“说什么”。

参考 文献 :

[1]林德宏. 科学思想史[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70-271.

[2]郭奕玲,沈慧君. 物理学史[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1-2.

[3]刘敏,董华. 从经典科学到系统科学[j].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44-47.

[4]宋伟.因果性、决定论与科学 规律 [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9):25-30.

[5]彭桓武. 量子力学80寿诞[j].大学物理,2006,25(8):1-2.

[6]疏礼兵,姜巍. 近现代科学观的演进及其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5):56-58.

简述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的现状,在综合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括5个因素层、30个指标层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粗支持向量机(RS-SVM)模型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试图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领域开辟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 粗糙集 支持向量机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区域正逐步成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这将有助于人们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技术创新活动,也有助于对不同地区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

我国是一个地域比较广阔的国家,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历史渊源等各方面发展的原因,国内各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发展极为不平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目前各个地区都开始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区域创新能力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竞争能力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透视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反映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区域创新能力理论研究综述

随着区域创新理论的提出,有关区域创新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许多知名学者孜孜以求,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马元三,李惠娟(2009)在参考科技统计、区域竞争力、企业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组织和科技创新绩效等三大要素、十二分支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模块;朱海就(2004)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由网络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三个部分组成的,并指出区域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网络的创新能力,但网络的创新能力最终又是作用于企业的,创新环境是支撑条件;鲁志国、刘志雄(2004)提出了从技术创新基础资源实力、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区域政策和管理水平、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目前国内已有很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方面,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周立、吴玉鸣(2006)采用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曾茜、李福刚(2006)在综合有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区域创新环境、知识创造与获取、区域创新的投入、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益五个因素层的指标体系,并对此进行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史锦凤、马力(2007)利用数据统计和SPSS11.0计算机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我国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较具代表性的14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并论证了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研究发现目前评价方法的选择过于单一和陈旧,并且各种方法的不足也是相当明显的,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粗支持向量机(RS-SVM)的评价模型。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直接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为了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能够反映客观实际事物的本质,能反映出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指标体系结构的拟定、指标的取舍都要有科学的依据。只有坚持科学性的原则,获取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具有可信性。

2.层次性原则。为了认识和分析上的方便,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对评价对象的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按照评价的目的将各因素划分为若干层次,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逐层次进行分解,进而确定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形成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

3.可操作性原则。建立的评价准则体系,应当便于资料和数据的收集,评价程序要尽量简化,避免繁琐复杂。在实际中,要尽可能选择有统计资料可查的指标,数据应当容易取得,并要真实可靠;指标在数量上要少而精,在实际应用中要简便并具有可操作性,容易被外界接受。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选择指标时,应尽可能使用规范化的定量指标,以便为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奠定基础。对无法量化而又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采用定性指标的形式纳入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意见将其量化。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其可以作为评价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是否适当有效的工具。笔者在参考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后,并综合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区域创新能力的讨论和研究,依据上述原则设计了一个包括五个模块的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见表1)。

基于粗糙集-支持向量机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一)理论概述

1.粗糙集理论。粗糙集(Rough Set)理论是波兰数学家Z. Pawlak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数据分析理论。它是一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工具,其最大优点是不需要预先给定某些特征和属性的数量描述,而是直接从给定问题的描述集合出发,就可以找出该问题的内在规律,其基本思想更接近现实情况。

对于粗糙集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定义来理解:

定义1:信息系统被定义为如下形式:S=(U,A,V,f)其中U是对象的非空有限集合,U={x1,x2,…,xn};A是属性的非空有限集合,A={a1,a2,…,am};是属性的值域集合, Va是属性a∈A的值域;f是信息函数,f:U×AV,f(xi,a)∈V。如果A=C∪D,C∩D=Φ,C表示条件属性值,D表示决策属性值,则该类信息系统称为决策系统,决策系统是一类最为常见的信息系统。

定义2:对于子集BA,则B在U上的不可分辨关系定义为:

不可分辨关系是一种等价关系。用U/IND(B)表示U的所有等价类。对于元素x∈U,它的B等价类定义为:

[x]B={y|(x,y)∈IND(B)}。

定义3:给定一个信息系统S=(U,A),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集合XU以及属性集合BA,X的B下近似定义为:BX={x|[x]BX};X的B上近似定义为:={x|[x]B ∩X≠φ}。

定义4:对于信息系统S=(U,A),任何最小集B∈A且IND(A)=IND(B)是信息系统的一个约简。记作RED(A)表示所有的约简集,所有约简集的交称为信息系统的核。对于决策系统S=(U,C∪D),C为条件属性集合,D为决策属性集合。定义相对于的正域为:POSB={BXX∈U|IND(D)},其中U/IND(D)为D对U划分所得到的等价类集合。

2.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Vapnik等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它是建立在统计学的VC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SRM)的基础上,来解决机器学习问题的新工具。支持向量机通过解一个线性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得到全局最优解,因而不存在局部极小值问题,可以较好地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和局部极小点等问题,并已成功应用于很多领域的评价问题。

SVM最早用来求解线性可分问题的最优超平面,所谓最优超平面就是要求超平面不但能将两类正确分开,而且要使分类的间隔最大。因此,构造最优超平面可转化为下面的最优化问题 :

运用拉格朗日优化方法,可以把上述最优分类线问题转化成对偶问题 :

求解上述问题,就可以得到最优决策函数

(二)粗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

粗支持向量机(RS-SVM)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粗集理论在处理大数据量时,可以消除冗余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对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因素进行筛选,减少支持向量机训练数据,从而提高支持向量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量的速度,然后运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基于上述理论,笔者提出了基于RS-SVM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的框架如图1所示。

运用RS-SVM模型进行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

1.原始样本集。原始样本集就是依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原始数据。在上述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30个与创新能力相关的因素作为条件属性,决策属性为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值。

2.连续属性离散化。目前粗集理论只能对离散型数据进行处理,而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中有些因素属于连续型的,因此要将这些连续型的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

3.属性约简。属性约简就是采用某种衡量标准确定不同属性的重要程度,构造最小子集。本文采用遗传算法对属性进行约简。

4.确定训练样本。结合区域创新能力的涵义和众多专家的经验,挑选一组最适合的、含较少条件属性集的M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

5.支持向量机的确定。根据数据特点和以往既有的研究经验,选定核函数及其参数。

6.对应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学习与检验。将第4步中挑选出的训练样本代入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其进行训练,并用相应的测试样本进行测试。

7.结果分析。使用测试样本对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检验,若未能达到预定的要求,重复2~6步骤,直到输出满意结果为止。

(三)实例分析

按照上述的RS-SVM模型,笔者选取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川、新疆等全国31个省市2006年的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对全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具体数据见《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2007》,因篇幅有限不一一罗列。

本文采用ROSETTA软件,使用等频率离散化方法对30个指标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并运用遗传算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属性进行约简,经过分析得知,利用这31个试验样本共产生了198条约简。这么多条约简中,很多都是冗余无效的约简,为了提高约简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18条主要的约简,具体见表2。

在参考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u13, u14, u23, u33, u42, u44, u53这7个条件属性,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最主要属性。

将31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条件属性为粗集约简出的7个指标,即: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国家创新基金获得额、发明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联合申请份额、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决策属性为统计出的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值,将前26个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余下的5个作为测试样本,通过Matlab7.0的程序实现SVM训练、核函数的选取和决策函数的构建,通过对前26个省市数据的学习,将后5个省市的样本代入,可以得到后5个省市区域创新综合值的输出结果,输出值和实际值的比较详见表3。

通过表3可以看出,支持向量机能够很好地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5个测试样本的误差都在5%内,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大,因此可以断定RS-SVM模型是可行的。

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区域正逐步成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这将有助于人们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技术创新活动,也有助于对不同地区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

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个科学完善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理论的新方法粗支持向量机(RS-SVM)模型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评价系统是可行的,从而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领域开辟了一种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元三,李惠娟.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21)

2.朱海就.区域创新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4(3)

3.鲁志国,刘志雄.区域创新能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J].中国西部科技,2004(8)

4.周立,吴玉鸣.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因素分析与聚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8)

5.曾茜,李福刚.区域创新能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2)

6.史锦凤,马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7.王国胤.Rough集理论与知识获取[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8.[美]Nello Cristianini,John Shawe-Taylor著.李国正,王猛,曾华军译.支持向量机导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9.吴婷,肖健华.基于SVDD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J].商业研究,2009(2)

10.侯仁勇,张蕾,王果.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4)

11.杨中楷,沈露威.基于有效专利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与经济,2010(1)

12.李杨,杨锦秀,傅新红.我国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中国软科学,2009(1)

13.康继军,侯雪琨.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空间分析[J].技术经济,2011(3)

14.任胜钢,胡春燕,王龙伟.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1

15.刘晓燕.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4)

16.李庭辉.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0(2)

作者简介:

苗强(1978-),男,天津农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简述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范文第3篇

求职简历作为大学毕业生向用人单位介绍、推荐自我的名片,在大学生求职中扮演着“第一印象”的特殊角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以供大家参考。

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一:姓

名:性

别:男民

族:汉族出生年月:1984年11月5日婚姻状况:未婚身

高:161cm体

重:51kg户

籍:广东广州现所在地:广东广州毕业学校:广东药学院学

历:本科专业名称:预防医学(卫生信息管理方向)毕业年份:求职意向职位性质:全 职职位类别:医院/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疾病控制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员

互联网开发及应用-网页设计/制作/美工职位名称:职位不限 ;工作地区:广东广州 ; 广东潮州 ; 广东深圳待遇要求:2000元/月 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技能专长语言能力:英语 四级 ; 其他语言 ; 普通话 标准IT技能: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应用Word、PowerPoint、Excel

等office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资源,具有较强的网络搜

索分析能力,能简单使用AutoCAD, Photoshop,FLASH

熟练应用统计分析工具SAS、SPSS、EPIDATA,熟练掌握

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数据库软件SQL 2000专业技能: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扎实的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较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统计能力;

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对卫生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分析、统计,熟悉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开发分析教育培训教育经历:时间所在学校学历2004年9月 - 2009年7月广东药学院本科2001年9月 - 2004年7月潮州市瓷都中学高中1998年9月 - 2001年7月潮州市古板头中学初中培训经历:时间培训机构证书工作经历所在公司:广东药学院附属医院,红会医院时间范围:2006年9月 - 2007年7月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担任职位:见习生工作描述:临床见习离职原因:所在公司:全家便利店时间范围:2007年3月 - 2007年6月公司性质:合资企业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担任职位:营业员工作描述:兼职离职原因:所在公司:东莞市凤岗华侨医院时间范围:2007年9月 - 2008年1月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担任职位:实习生工作描述:临床实习离职原因:所在公司: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间范围:2008年9月 - 2008年11月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担任职位:医院/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工作描述:专业实习离职原因:所在公司: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间范围:2008年10月 - 2008年10月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医疗、保健、卫生服务担任职位:调查员工作描述:参加国家CDC关于预防肺结核项目调查,当任项目调查员离职原因:其他信息自我评价:本人热情开朗,积极向上,诚实守信,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做事有耐心,勤奋刻苦,适应力强,有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且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熟练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扎实的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较全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统计能力;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对卫生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分析、统计,熟悉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开发分析。发展方向:希望贵公司能给我创造一个发挥潜力的平台,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表现我自己。其他要求:希望贵公司能给我提供学习的机会,从而使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二:闫xx(女,24岁,大专学历,应届毕业生)

婚姻状况: 未婚

民族: 汉

参加工作时间: 2009-07

身高: 167

现居住地: 石家庄市

户口所在地: 石家庄市

联系电话:0311-86666666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期望工作地点: 石家庄市

期望从事行业: 医疗设备/器械,医疗/保健/美容/卫生服务,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日化/烟酒等)

期望从事职业: 医生/医师,护士/护理人员

到岗时间: 1周以内

期望月薪: 1000元-1999元 (税前)

教育经历

毕业学校: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时间: 2006-09至 2008-07

专 业: 口腔医学 学历: 大专

专业描述: 主要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美学,口腔预防学。

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 石家庄市中心医院

职位名称: 口腔实习生 工作时间 : 2008-08至2009-07

工作描述: 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般操作技能;

所在行业: 公司性质:

所在部门: 工作地点:

离职原因:

自我评价

一名刚大专毕业的学生,,有一定的交际能力,,专业为口腔医学,,能胜任口腔护士..能吃苦耐劳...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现在希望能找个合适,正规的工作.有责任心..遵守纪律..自信能很好的完成领导给下发的各项任务,

医学生求职简历范文三:姓

名: 何小姐

别: 女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团员

出生日期: 1988年12月20日

口: 沈阳

婚姻状况: 未婚

历: 本科

毕业院校: 沈阳医学院

毕业时间: 2009年06月

所学专业: 临床医学

外语水平: 英语 (熟练)

电脑水平: 熟练

工作年限: 实习/应届

联系方式: 13888888888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医疗、保健、卫生服务

期望职位: 医生/医师、医疗管理人员、医疗技术人员、心理医生、疾病控制/公共卫生

工作地点: 浙江省

期望月薪: 1000-2000

教育经历

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 就读于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 学制五年 学习临床各基础及临床专业知识,并于沈阳市奉天医院课间实习,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

培训经历

2008年6月10日至2009年4月3日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各科室轮转.

工作经验

2008年6月10日至2009年4月3日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各科室轮转.

专业技能

能够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内外妇儿及心理卫生,预防保健等学科的知识,并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

获奖情况

在校期间获

二等奖学金三次,

三等奖学金一次,

院三好学生一次,

沈阳市优秀大学生称号

自我评价

简述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法 普通语法 形式语法 生成语法

语法可分为传统语法和现代语法。现代语法又根据其理论和方法分为形式语法和功能语法。现代语法包括:系统语法、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关系语法、蒙塔古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普通语法指通常意义上的传统语法或实质性语法。普通语法和形式语法都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语法,但是两者却明显不同。普通语法偏重描写语言规则,而形式语法注重解释规则。

一、普通语法

“普通语法”指通常意义上的传统语法或实质性语法。正如黄和斌教授(2007)所描述的那样,传统语法对外表化语言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描述出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分句与分句是什么样的关系,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它是由语言事实抽象出来的语言现象的规则,是同感性经验直接对应的由已有的传统概念组成的体系。可见这种语法研究如何描述语言形式体现出来的结构规律,关注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因此有人认为它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其目的是找出语言的结构规律,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所以普通语法曾经广泛作为语言教学和考试的重点内容。(文炳、陈嘉映,2010:14)

普通语法研究语言本体。从本质上看,普通语法关注语言表面形式的规律,是一种表层语法,这种语法是显性的,不大关注意义,通常离开词语或者句子的意义来谈论语法;也不太关注语言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往往把语言看成某种与人的生活分离开来的东西。

普通语法试图通过描述语言事实的方式尽可能穷尽语言规则。“人们过去一度误认为,只要掌握语言的这种结构规律——普通语法,学习语言就会事半功倍。今天人们发现,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收效甚微。”

二、传统语法(普通语法)与生成语法(形式语法)

(一)传统语法与现代语法

语法可分为传统语法和现代语法。传统语法是应教学之需要而诞生的规定性语法,由一系列语言使用规则组成。它们明确规定怎样使用语言是正确的,怎样使用是错误的。传统语法历史悠久、概念广泛、影响深远。它与结构语法和生成语法并列为三大语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后两者的先导和基础。传统语法当今面临许多挑战。但它的很多语法术语至今仍为各派沿用,一些语法分类至今也为各家采用。

现代语法根据其理论和方法分为形式语法和功能语法。系统语法、生成语法、格语法、关系语法、蒙塔古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普遍以英语为语料进行研究,揭示英语语言规则的内部规律,因此我们称这种研究为英语语法的可学性阶段。这一阶段对英语语法的研究完全不同于传统研究。

(二)传统语法与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是20世纪第一个解开语言系统精密性的人,是语言本能的创始人,也是奠定近代语言学革命与促使认知科学诞生的最有力的人物。他的排名已经超过黑格尔,紧跟在马克思、列宁、莎士比亚、亚里斯多德、柏拉图和弗洛伊德之后,是排名前十位中目前唯一还在人世者。”(黄和斌,2007:308)

我们以乔姆斯基创立的生成语法为例,对传统语法与生成语法进行对比。它们的区别是:

1.传统语法原则上关注所有的事实,但乔姆斯基只对被他称之为“相关的”事实感兴趣,因为它们“对决定潜在的结构和隐含的抽象原则很重要”。

2.传统语法的主要目标是陈述事实,而不是解释事实存在的理由。而对生成语法而言,描述事实只是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乔姆斯基给了这样的例子:

(1)I wonder who the men expected to see them.

(2)The men expected to see them.

“Them”在(1)中可以指“the men”,但在(2)中不能,这些正是生成语法中约束理论所关注的。传统语法往往对这些情况置之不理,认为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3.传统语法将自己局限在那些可以被描述的事实上,它可能将“What did she tell you?”作为英语wh-问句的一个例子,它不会去解释为什么“What did she tell you something?”是不符合语法的。乔姆斯基批评传统语法不能制定明确的原则来说明他们的例子“符合该语言,因而他能想象出来的结构不符合”。(黄和斌,2007:49~50)

传统语法系统地描述了英语句法结构的特征,使学英语的外族人靠学习能听、说、读、写英语;但由于传统语法的局限性,有不少特征没有被揭示出来,这又使学了多年英语的外族人仍不知道某些句子结构的正误。

乔姆斯基强调语法是“心智的一部分,以大脑活动的方式或结构表示出来”。生成语法是“用心智主义来解释语言”。生成语法反映了人类语言结构生成的心智模式。用它来思索传统英语语法中的一些问题,能更清楚传统语法的局限性:规定性阐述与表面化解释的不足与缺陷。

“从认识论讲,一个认识客体有其现象和本质之分,对客体的认识有现象认识和本质认识之分。对于前者,是一种归纳、概括的研究方法,即基于客体的事实,然后从中概括出一个普遍规律;对于后者,是一种演绎、推理的研究方法,即从某些基本的概念、科学假设出发,推断出客体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一个认识理论。传统语法的目的就是陈述英语事实,描写英语语言现象,而不去解释事实存在的原因,不去揭示现象的本质。科学认识论认为,如果要深入地理解客体的各种联系,那就必须用另外一些离直接经验较远的概念来代替已有的概念,采用理性认识的方法。理性认识更加远离客观现实现象,具有更大的抽象性,然而却更加接近真理。生成语法理论采用心智模式的方式对语言的描写与解释可以说是这样一种尝试。”(黄和斌,2007:183)

(三)生成语法的特点

其一,经济原则。人的认知思维、人利用自然的过程以及一切具有认知能力的存在都有追求经济性的倾向。这是由生物学原理推论出的人类思维遵循的经济原则,其强调的核心是“简单化”,因为“简单的”易于理解、学习、传播和使用。牛顿在强调理论的简要时比拟地说,“自然界喜欢简单化,而不爱用多余的原因以夸耀自己”。简单、经济符合人类认知思维的原则。它被应用到语言研究中,不仅认知语言学家应用“经济”,生成语法理论中也充分体现“经济”。生成语法理论的简单性至少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模型描写多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例如,[XP[Spec][X’[X][XP]]]结构可以用来描写多种不同词组NP,VP,AP,PP以及各种不同分句SV,SVC,SVO,SVOO,SVOC,SVA,SVOA。

2.最短距离移动原则以及最小成分移动原则。

3.在转移行为的“吸引”中“吸引”占优原则。

4.特征核查中“最后不得已求助”的手段,避免了助动词“do/does/did”不必要的使用。

5.结构生成中符号与步骤的简要。

乔姆斯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明确使用“经济原则”,强调“结构的生成与表达应降到最简,不要过多的符号与步骤”(Chomsky,1989:69),结果带来了结构的简要。从比较繁琐的规则系统数量极少的原则系统对参数变异范围进行严格限制的词库计算系统即最简方案,并且用极可能简单的原则处理计算系统。(黄和斌,2007:282~283)

其二,解释法。人类认知的重要方法是建立因果关系,对现象进行解释、说明,这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倾向。从这一认识论看理论,“解释”应是评价理论最主要的标准,也应是理论的主要功能。生成语法理论从建立起就十分重视对语言的解释力,它贯穿于生成语法理论的一系列著作中。

生成语法也有缺陷,例如生成语法都是对语言进行系统内的研究,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而又单一的符号系统,因而剥夺了语言系统的人文社会属性,这是与语言事实不相符的。实际上,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属性。

三、普通语法与形式语法

普通语法和形式语法都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语法,但是两者却明显不同。普通语法偏重描写语言规则,而形式语法注重解释规则。乔姆斯基等生成语法学家认为,由于传统语法没有看到相同的表层语法之下有着不同的深层语法,因此连一些简单的歧义现象也不能解释,例如可能产生歧义的句子“I like her cooking”就潜存着几种不同理解。

“描写”是“知其然”,而“解释”是“知其所以然”。所以,生成语法学家建构出生成语法理论体系,利用一套复杂的操作程序来解释语言、语言的创造性和人脑中的“普遍语法”。(文炳、陈嘉映,2010:14~15)

须要指出,不能误认为形式语法只研究语言形式。实际上,普通语法才是关注语言形式规律,而形式语法只是采用形式化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类似自然科学中的“纯科学”的形式公理推导系统,是认识人脑语言系统的科学实践中的必不可少的认识工具。(宁春岩,2000)

形式语法的目的是解释,其基本特征在于为科学研究提供认识上的理论模型,从而对科学事实的成因(etiology)提供理论解释,回答所研究的事实为什么一定是这样而不会是那样,人类语言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某句话为什么只能这样说而不能那样说等问题,其最终目的不在于描写语言事实是什么样子。

形式语法学和普通语法学的根本区别是,形式语法学家认为形式语法学是科学研究,其结果可以验证。形式语法学家往往批评普通语法不科学,认为其说明、假设常常无法检验,概念往往用含糊的词句定义。

形式语法注重语言符号的线性特性。例如,他们经常用[±N]或者[±V]作为一对区别特征来描写一些句法现象。形式语法学力图把某一实质语法学的论断充分符号化,使其能够进行纯演绎的发展。形式语法采用的数理逻辑符号可以推导,可以把要证明的规则看作定理,设法从公设或者其他定理推导出来。这种语法学认为语法规则和化学公式一样须要实验证明。经验检验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语法学系统的正误或适当性。(文炳、陈嘉映,2010:15)

就普通语法而言,每一种语言的普通语法都不同,例如同属于一个语族的德语与英语,两种语言动词的时态观念也差别很大。普通语法是规则性的、外显的;普通语法的规则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观察出来。一个规则可以理解,也可以不理解,不理解也可以照样执行,也就是说,普通语法规则可能不具备普遍性道理。

普通语法是任意的,各种语言的语法各不相同,这就是普通语法任意性的证明之一。所谓“任意”,是说它原本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普通语法学家关注语言的各种组成部分,无论词法分析还是句法分析都以这些组成部分为出发点。

从本质上看,普通语法关注语言表面的形式规律,是一种表显性的表层语法。比如,普通语法根据语言的表层语法将语词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类别。深层语法是处于语言之外的生活形式的惯例和习俗,往往被表层语法遮蔽,不能在语言中发现,日常语言的表层语法的相似性或齐一性往往掩盖深层语法的多样性。(文炳、陈嘉映,2010:17)

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对语言使用者而言是不可割裂的。语法是意义和形式、功能和结构的中介,体现两者之间极为复杂的关系。语法结构是显性的,看得见摸得着,而语义关系是隐性的,看不见,摸不着。

语言中的有些句子合乎语法、有一定的内涵意义,也似乎符合或者说不违背逻辑,但是不合乎现实。表面看来,形式语法能解释一些语言现象的规则,但是要想用形式化手段解释语言使用中蕴含的道理却未必行得通。可见,“句子正确的方式可能千千万,但其出错的情况也可能会万万千。”(文炳、陈嘉映,2010:17)

参考文献:

[1]Chomsky,N.Some notes on economy of derivation and

representation[J].MIT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Cambridge,MA,1989,(10).

[2]黄和斌.黄和斌语言学选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宁春岩导读.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00.

[4]文炳,陈嘉映.普通语法、形式语法和哲学语法比较[J].外语学

简述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论文 撰写

健康网讯:

1 政治要求 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准确而深刻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 运用先进理论与先进技术解决医学上的各种问题,以加速发展我国的医学科学事业。 遵循科学道德,无政治性错误,无浮夸,无泄密。 2 学术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目前均为学术类期刊,既要反映我国相关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代表国家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又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医疗水平和实际工作需要,为防病治病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预见和导向作用。 2.1 选题得当 密切结合国家或地区医学科技攻关及重点研究项目 密切结合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病治病实践 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有足够的科学依据 2.2 内容体现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 2.2.1创新性:学术论文的灵魂。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在同类领域中提出了新理论、新概念、新原理,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在同一原理的基础上有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的创造;研究的样本数更大,或采用的方法更为严格,发现了过去没有发现的新事实、新现象,提供了新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对原有的技术方法,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有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论文中应该反映作者是如何把未知变为已知,把未有变为已有,把知之不多变为知之较多,把知其然变为知其所以然,从而有了新的认识,发现新的事实,找到新的规律,阐明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术。这样的论文,才有刊出的价值。 2.2.2 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生命。科研设计是科学性的基础,科研设计是否严谨,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科研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 专业设计:研究思路是否恰当,方法是否可靠,技术上是否成熟,诊断依据是否充足,临床表现和疗效观察是否客观、深入,资料是否完整等。 统计学设计:样本含量是否足够,是否具有代表性;分组是否随机化,是否具有可比性;是否对照观察,有客观的定量指标;数据是否准确、完整及符合统计学要求等。 临床研究的科研设计应符合循证医学和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要求。科学性还体现在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否符合逻辑,结论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并恰如其分。仅仅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是不够的,要重视各专科的特殊规律。通过统计学处理后,还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去慎重考虑,结合专业特点具体阐明所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2.2.3 实用性: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更应该强调实用性,技术上要行得通,办得到。除了少量纯理论研究的论文以外,大多数医学学术论文应该结合医疗、预防工作实际。论文的实用价值越大,指导作用越强,就越具有重要性。 3 写作要求期刊常用的论文类型有述评、论著(临床分析、疗效观察、实验研究、调查报告等)、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综述等等。 文字表达要求准确、严密、简练、通顺,用词稳妥,语言规范,说理明晰,推理周密,可读性强,最好还有一定的生动性。一般应用科技语体。 论著类文章最常用的写作格式为“四段式”,即:前言,方法,结果,讨论。 3.1 题名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不使用标点。题名用词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宜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 3.2 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知识产权的标志。作者应是:⑴ 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⑵ 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⑶ 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上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集体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作者。作者中若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 论文决定刊用后,需要全部作者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将论文专有使用权授予中华医学会。 3.3 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概括、凝练、微型化,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 作用:让读者了解文章; 代替阅读全文; 便于制作二次文献及收入数据库。 格式: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 写摘要应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力戒空泛,应列出必要的资料和数据,并有明确的结论。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5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稍详细一些(400个实词左右)。 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 有通讯作者时,应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 3.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论文选取2 ~ 5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印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词(自由词)必要时也可以作为关键词使用。要注意首标词的选用,首标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 3.5 前言 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仅需列出切题的参考文献,无须进行文献综述。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3.6 方法 应详细描述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和方法。这部分的描述以使读者能进行重复为度。 3.6.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病人,需注明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

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3.6.2 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 3.6.3 仪器 、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须描述其工作原理。 3.6.4 研究设计:应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代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抑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四个基本原则作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3.6.5研究方法:个人创造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原封不动地使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展开描述。 3.6.6 统计学处理:说明统计学方法及其选择依据。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3.6.7 伦理学描述: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是否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7 结果 报告研究的结果,不应简单地罗列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各种原始材料和数据,而必须将其归纳分析,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用文字和各种图表表达出来。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合乎逻辑,不能有任何虚假或含混不清,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 3.8 讨论 讨论强调新的和重要的内容,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包括发现的意义及其限度,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声称并暗示工作的优先权。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等。应将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联系,并将本研究的结论与目的相关联。不必重述已在前言、结果部分详述过的资料或数据,和过去文献已报道的内容。 3.9 图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的内容不要与文字、表格重复。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图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一般掌握在5∶7左右。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没有杂乱的背景。病理显微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实物照片涉及尺寸者应附有表示目的物尺寸大小的标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图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 3.10 表制表的基本要求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有自明性。表的内容不要与文字、插图重复。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一律使用三线表。 3.11 名词术语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新版本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 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 缩略语:文题中一般不用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其中文全称。缩略语应尽量少用,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3.12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3.13 数字用法 数字的使用,执行《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出版〕。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3.13 志谢 志谢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书面同意后,方可提名感谢。 3.14 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主要是说明研究所借鉴的科学依据的出处,以供读者查阅参考;减少对前人文献的复述,以节省篇幅;同时,也是对他人成果和著作权的尊重。因此,应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除了会议消息报道等简讯外,一般每篇论文均应有参考文献。论文所列参考文献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原著的,而不应是转引他人的。应选择近年的文献,除非必要,一般不宜引用10年以前的文献。应注意引用国内的文献,使读者了解国内的有关进展,且易于查找。由于参考文献的格式较严,项目较多,稍不注意即出现差错,使读者难以查找,因此必须认真核对原著,对作者姓名、刊名、年份、页码等,尤应注意准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 3.15 脚注 脚注常用于注明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基金资助项目等。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可按级别依次列出。 4 初稿的审查 4.1 要注意布局结构。“四段式”的各部分都要妥善安排,既要明确分工,避免重复,又要互相配合,防止遗漏。“四段式”是基本结构,但应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作灵活的处理。每篇论文一般均分为几个部分、若干层次,分别冠以适当的小标题。标题不可过多。同层次标题之间,内容要有联系,体例应统一。全文的标题要相对均衡。 4.2 行文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不应过多地插入枝节问题,罗列一大堆资料和数据,以致扰乱甚至淹没了主题。材料和方法部分,要着重介绍有关保证科学性和提供重复验证的必要信息。评价实验结果、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等,一定要说明其标准。在结果分析中,绝不要无选择地罗列所有资料和数据,但要详述有意义的结果,包括正面的、阳性的结果和反面的、阴性的结果,有时后者更为重要。讨论部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以观点统率材料,夹叙夹议,最能引人入胜。临床论文尤其应该用自己的病例统计数据和个案来进行论证。 4.3 要善于将图表与文字配合使用。三者内容不应该重复。核对图表在文内是否按序标引。 4.4 要正确运用语法和修辞。科技文章不同于文艺作品,不要求辞藻华丽,形象动人,而要求准确、简洁、通顺、合乎语法和修辞。 4.5 要重视规范化和标准化。注意医学名词、简化汉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化,第一次使用缩略语时是否写出全 称,核对参考文献是否按序标引以及著录格式是否标准。 4.6 认真通读全文,检查有无笔误、拼写、打印、计算错误。 5 投稿前的准备 投寄论文要选择适当的期刊,做到“知己知彼”。投稿前,要认真阅读目标刊物的稿约,并且分析其已刊出论文的水平、特点及其栏目,将之与自己的文章相比较,以决定如何投寄。一般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要求刊出的论文具有国内先进性或重要指导性,同时也重视临床实用性。 稿约中一般都对来稿提出格式方面的要求,应认真对待,以免因形式审查不合格被退稿而延误论文的发表。 必须注意的是,切忌一稿多投,即同时投寄两种刊物或多种刊物,或投寄一刊后未等退稿又投寄他刊。但是,同时向不同刊物投寄中文稿和外文稿,则不属一稿两投,因为其读者和文种均不同。在国际上,这种情况称为平行发表(parallel publication)或二次发表,与一稿多投引起的重复发表(duplicate publication),有原则区别。 二次发表要符合以下条件:⑴ 作者已征得两个刊物的编辑的同意。负责二次发表的编辑必须得到首次发表的复印本、单印本或原稿。⑵ 首次发表到二次发表的间隔至少 1 周,双方编辑经过协商后除外。⑶ 二次发表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往往以缩简本为宜。⑷ 二次文本真实反映首次文本的数据和解释。⑸ 二次文本的标题页脚注要向读者、审稿人、文献机构说明论文全文或部分发表过,并标出初次文献。比较合适的脚注是本文依据某杂志首次报道的一项研究,并附参考文献号。 医学论文写作是一项严肃的意义重大的工作,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本文所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情况,仅供参考。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燕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