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义务教育的核心特点

义务教育的核心特点

义务教育的核心特点

义务教育的核心特点范文第1篇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基础,民办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办高等教育全过程意义重大。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办高校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办高校教育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民办高等教育中连续性不强。暂未形成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方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未能在民办高校中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在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专业教育中往往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前并未在民办高校中形成全员参与的整体战略。特别是在民办高校管理和服务体系中较为薄弱。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专门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的相关学习和考评制度;没有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课程特点等因材施教的方案;没有配套的检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的相应工作机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办高等教育全过程的有效实施方案

2.1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体现以下四方面:第一,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沿革,体现其历史必然性。第二,结合目前社会意识领域特别是价值观领域现状的实际,体现其实效性和针对性。第三,剖析马克思主义有关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现其科学性。第四,联系当代大学生思想及价值观的实际状况,体现其育人的重要性。

2.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民办高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专业设置及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社会实践可通过“扶贫帮困”“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增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学生所在专业可开展专业相关的考察、学习及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其对专业的认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

2.3在校园文化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及促进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积极营造多样包容的校园文化,培养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校园精神,增强师生对国家、社会、学校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学校各教学部门、教辅及服务管理等各部门要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

2.4在管理服务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必须转变服务及管理观念、优化服务管理环境,建立完善“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的人性化服务管理制度,营造和谐高效的服务管理氛围,积极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服务与管理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感染力及信服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办高等教育全过程的保障

3.1思想方面

民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基础,也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持久动力。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 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职责,高校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部门主管领导及教职员工要充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各项工作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3.2体制方面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办高等教育全过程,不仅要在思想方面给予充分重视,还要加强和完善相关体系制度建设。第一,加强对学校各层级部门相关考核体系的建设。以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养为主要目标,完善学校各院系及职能部门的绩效考评标准与机制;第二,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评价体系建设。教务处、学生处应将学生的表现具体化,建立可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客观准确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变化情况,以保证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效果;第三,加强教学督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开展、执行情况纳入教学督导工作范围,以及时发现问题,适时整改;第四,加强民办高校教师激励体系建设,学校可设立专门奖项,奖励那些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实践中表现卓越的优秀教师和院系以及在理论或实践上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等重点、难点问题的科研成果,以充分激发广大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L芑鹣钅浚罕疚南盗赡问弦窖г和ㄊ督萄Р可缈平萄惺抑魅魏摹栋焉缁嶂饕搴诵募壑倒廴轿蝗谌朊癜旄咝=逃痰挠行揪堆芯俊罚?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L14CSZ053,资助金额1万元。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的核心特点范文第2篇

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深入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人们通过纵向的历史对比、横向的国际比较和现实的发展变化,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要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引导他们模范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积极引导各类公众人物,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传播先进文化和思想道德的责任。

二、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大中小学校开设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我国教育的一大传统和优势。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渗透到各门课程特别是语文、历史等课程的教学之中,体现到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之中,融入到学校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努力营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强势。大众传媒是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利用大众传媒传播自己的主流价值观念。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更应当自觉地把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中去,不仅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要积极弘扬核心价值体系,而且所有娱乐类、体育类、广告类节目等也都要符合和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扎实开展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活动,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使网络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

四、用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文化手段,以文化人、寓教于乐,能够使人们在娱乐审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悠久传统。要认真研究当前文化发展的特点,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加强对创作思想的引导,用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核心价值体系。要正确引导时尚文化、休闲文化、通俗文化的发展,把握价值导向、体现社会良知,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领悟核心价值体系。

义务教育的核心特点范文第3篇

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里所倡导的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准确概括。在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本期关注》我们聚焦这一问题,围绕学校和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推动全社会做到知行统一,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合力。

教育部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实际,系统谋划,创新途径,扎实推进,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大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研究制定《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分学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文化教育。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明确每一名青少年在校期间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建立一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

第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将学生诚信表现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记进学生成长记录。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之作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抓手和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利用重大节庆日、民族传统节日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教育。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着力打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品牌,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第四,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示范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研究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划定教师基本工作要求和品德、政治、法律底线。继续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等活动,发挥优秀教师典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义务教育的核心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再次向全党和全社会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是发展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辐射源,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既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因此,如何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之中,使大学生成为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项紧迫和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社会主义高等院校是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对于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反马克思主义的东两就必然会去占领;先进的思想文化,积极健康的社会思潮不去占领,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消极的社会思潮就必然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的强大武器,它决定着高校的性质和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当今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政治立场,在高校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保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从而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教育的目标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关怀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的生力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未来。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积极进取,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目前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使社会价值取向、发展方式上复杂变化并呈现矛盾状态。这对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不确定的。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创新精神的教育,让大学生明确政治立场,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创新欲望,自觉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营养,弘扬民族精神,使大学生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优秀群体,为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弘扬创造现实途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构建和谐校园也要抓住这个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自身的发展。在有效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况下,有利于全社会宣传和普及和谐文化的理念,有利于全方位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在同学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的校园文化的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的形成。同时,在和谐的校园氛围里,也能潜移默化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使之更符合和谐校园、和谐文化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实施策略

1、注重综合化。一是在教育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本身的综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其内在联系,注重整体推进,要把它们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能只抓一点或几点而忽略其余内容。二是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综合化。社会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综合性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本身的综合性,决定了单一、孤立的教育方式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运用综合性的方法才能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应采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课堂内外教育相结合、学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德育与智育体育相结合、网上网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综合方法共同作用,共同育人。

2、把握层次性。一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本身的层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具有内在的结构和层次性,只有把握这一理论的层次性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在这一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基础理论性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质性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性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时代性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行为规范性内容和操作性切入点。二是把握由理论本身到教育内容的层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本身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凝练性,如何实现由抽象的理论向具体的教育内容转化,涉及到层次的推移。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把握好如何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由教材体系向课程体系的转化、由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在社会实践中,应把握好如何根据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变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将抽象的原则变为具体的要求,将理论上的阐述变为实践上的行动。三是把握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的层次性。大学生的层次性指他们具有性别、年龄、阅历、年级、地域、性格的不同,因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应该有所区别,在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的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的教育,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切忌形式主义的教育方式,反对一刀切、模式化的教育。

3、扣准结合点。一是扣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结合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时,应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及新近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学校的发展变化以及大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二是扣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倾向性问题的结合点。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着力关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状况,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结合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新特点进行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疏导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疑虑问题,以核心价值体系来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三是扣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的实际困难、问题的结合点。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与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大学生关切的就业、学业、经济和心理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在解决问题中渗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体察大学生的要求,倾听大学生的呼声,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其充分感受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与期待。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路径原则

1、全程化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程化原则是指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年级时,主要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初步了解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使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年级时,主要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增强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之增强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其把握自己的成才目标,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三年级时,主要通过理性教育和养成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更加深入大学生之中,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并促使大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四年级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的最重要的和核心的阶段,主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将自发形成的价值观念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对各种浅薄、混沌、片面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矫正,使大学生学会分辨、抵御和清除各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的各种思潮,使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政治观、道德观。

2、全方位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就必须在高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全方位地建立起一个完整、高效、协调的全程化的教育体系。

首先是通过教书育人。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必须以教材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培训培养为关键,以教学方法创新为重点,以改进宏观指导为龙头,高质量地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次是通过管理育人。管理育人是通过管理工作过程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通过潜移默化的行动为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良好的榜样和环境。一方面高校通过建设网站和互动平台,为大学生提供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学习渠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提供网络的家园。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的管理上,高校应侧重营造健康向上、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再次是通过服务育人。服务育人包括对大学生的日常服务、助学服务和就业指导服务等。日常服务管理规范,服务优质高效,学生满意度高,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促进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立健全完善的贫困学生助学体系,帮助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业。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信息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3、全员参与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就必须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格局,整合全校教学、管理资源,使全体教师员工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学习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求高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者的共同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政干部主要通过管理活动与服务工作开展教育;辅导员和班主任则要密切联系学生工作,注重思想引导和情感教育;其他专业的教师则应当在教学科研中充分体现自身榜样作用,通过师德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职工全员参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是取得教育效果的根本保证,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渗透到高校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实践活动育人、管理工作育人的综合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必华.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6).

[2]冯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08,(7) .

[3]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高校理论战线,2007,(5).

[4]王水兴,江晓萍.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选择[J].前沿,2008,(3).

义务教育的核心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90后大学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念。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引领“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思想根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展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是先进文化的发祥地,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内容,更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价值取向。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价值取向。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重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感,引领当代大学生为“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要求。高校不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领悟“八荣八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支撑。

二、当前“90后”大学生新的思想特征

(一)理想信念淡薄。“90后”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自我意识强烈。他们中很多人没有理想与追求,关注个体利益而非集体利益,倾向于工具理性而非信仰层面的东西。他们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与我国当前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不相吻合。

(二)自我意识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趋弱。“90后”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被视为家长的掌上明珠,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甚至有点自以为是,喜欢在交流平台中添加一些非主流的主题元素,有的喜欢在团队中标新立异、“鹤立鸡群”,但往往不能把握好“度”,结果事与愿违,不利于形成团队意识。

(三)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受挫能力较弱。“90后”大学生敢于尝试新事物,对生活中非常规事件兴趣盎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具有渴求体验的心理。同时,“90后”大学生们也呈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和受挫能力弱的特点。在“遇到挫折心态”的调查后显示:心理素质偏弱的占大部分,抗压能力明显不足。

(四)“松圈主义”。“松圈主义”这一概念是2008年出现的一个新词语,常被用于诠释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群特征。松圈主义,简单地说就是对圈子若即若离,利用圈子的优势(包括归宿感、安全感等),同时绝不接受圈子的束缚。他们需要自己的圈子,喜欢圈子所带来的伙伴归属感。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90后”大学生表现出种种新的群体特征,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挑战。面对新形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

(一)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要义不容辞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突出其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首先,要改进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及时传达党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成引领“90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不断积极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摒弃物欲主义、享乐主义的腐朽思想。

(二)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实践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鼓励、带领“90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使“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积极促成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价值。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弘扬主旋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

(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服务管理模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融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服务管理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领与学生在成长成才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在优化管理服务、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