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约粮食措施

节约粮食措施

节约粮食措施

节约粮食措施范文第1篇

一、明确工作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把节约粮食、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等精神作为食堂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部分员工存在食物浪费和员工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加强食堂管理,把落实餐饮节约的各项措施贯穿食堂管理的各个环节。领导干部带头践行文明、健康、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自觉践行“光盘”行动和落实“文明餐桌”行动,防止“舌尖上的浪费”,不剩饭、不剩菜,养成健康用餐、文明用餐好习惯,以自身的示范行动带动更多人形成节俭节约的新风尚。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推进工作落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爱惜粮食教育和宣传,在员工中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把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作为重点,向全体员工发出倡议书,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勤俭节约品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通过电子屏、公告栏、橱窗等多种途径开展节粮教育宣传,在食堂张贴温馨提示语,以及发放倡议书等活动,营造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浓厚氛围,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做起,引导员工从小形成节约粮食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员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勤俭节约习惯。开展“光盘”行动和“文明餐桌”行动,教育员工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形成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浓厚氛围。要通过研学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开展劳动体验教育,让员工深刻体验劳动艰辛和食物来之不易。利用每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及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增强爱惜粮食的自觉性。

(三)加强食堂管理。完善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工作制度及措施。加强对用餐人数的分析和预估,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做餐、配餐。及时对剩余饭菜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菜品,调整食品份量,提高菜品口味,提供小份食品,减少浪费现象。定期泔水量等食品浪费信息,食堂要全面建立监督员工作制度,抓好节约粮食、制止浪费的工作落实。

(四)加强监督管理。建立以党员干部主体的监督员志愿者队伍,强化对食品浪费现象的监督。要积极主动发挥领导小组监督作用,带头规范自己的行为,履行节约责任。

(五)强化责任落实。食堂管理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健全相关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等,强化制度落实和责任追究。

四、实施步骤

(一)学习部署阶段

1.认真学习关于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认真学习省委、市委、区委有关工作部署,结合教育实际,制订工作方案。

2.发出倡议书,制订工作实施方案。

(二)宣传发动阶段

1.深入学习宣传关于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重大意义,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具体方案并抓好落实,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浪费问题,使本单位成为全社会节俭的榜样。

3.加强食堂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把落实餐饮节约的各项措施贯穿食堂管理的各个环节。

(三)自查自纠阶段

高标准严要求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制度、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使“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组织开展互查、抽查、联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处整改,对问题突出的人员提出通报批评。

(四)巩固提升阶段(长期坚持)

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和成果,树立典型,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在单位开展评选节约标兵、节约卫士等,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新风尚.

五、工作要求

节约粮食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水增粮行动;增产潜力;农业;水利建设

2011年是历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通过分析后发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水利灌溉是粮食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为了实现粮食稳产或者增产,就需要严格按照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深入落实当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大力倡导节水灌溉,落实节水增粮行动,从而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这样才能够提高粮食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及人们的切身利益。

一、节水增粮行动的概述

节水增粮行动是为了保障我国粮食的安全,保证水资源安全的一项行动,通过该项行动的正确落实与实施可以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为了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对粮食作物的产量引起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从而提高粮食作物的生产能力,保证粮食的稳产。但是由于我国水资源极度短缺,这对粮食作物的稳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一些干旱地区,这一影响更为严重。由此看来,为了提高粮食作物的稳产与增长,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水的问题。当前,国家根据这一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这一措施并没有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地区在进行农田灌溉的过程中依然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而有些地区则长期处于水资源短缺现状当中,这也就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目前,为了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节约水资源,我国提出了各种节水技术与节水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粮食作物的稳产与增产,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节水灌溉措施的有效实施,给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节水增粮行动实施的具体措施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保证农作物的生产有利于解决国民最基本的问题,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水资源是农作物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我国水资源极度短缺,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节水灌溉的措施对农田进行灌溉,从而保证粮食的稳产与增产。根据总结,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1、统一国民的思想观念

节水增粮行动是一项责任重大的系统工作,由于该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因此我们必须要统一国民思想,将节水增粮行动当做一项重要工作项目来实施,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落实该项工作,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

2、结合实际编制合理的实施方案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该联合起来,通过粮食作物的生产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明确其建设目标机方式,了解其投资的标准等。中央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总体目标和总体任务组织专家对省里的实施方案进行技术审查,提出指导意见。地方要按照中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精心选择项目区,将任务目标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准备工作充分,地方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管理水平好的地方作为项目区。在项目选择和资金安排上要突出重点,做到项目区集中连片,整乡整县推进,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形成规模效益。同时,要做好“节水增粮行动”与有关支农资金项目的衔接工作,合理布局各部门之间的项目区,尽可能做到集中连片建设,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益。

3、统筹整合资金,确保“节水增粮行动”投入足额落实到位。 “节水增粮行动”能不能完成建设目标,关键在投入。中央按照“适当调整存量资金,主要依靠增量投入”的原则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四省区也要切实承担地方的投入责任,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和土地出让收益增加投入,依靠各级财政和农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资金投入,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建成精品工程。中央要建立投入挂钩机制,依据各地投入落实情况进行奖罚。“节水增粮行动”实际上也是一个涉农资金整合的平台,要依托这个平台,把各个项目的资金整合起来共同干这件事,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规划设计,集中安排资金,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

4、建设管护并重,确保“节水增粮行动”效益长期发挥。要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落实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监督人员,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狠抓措施落实,确保“节水增粮行动”按期高质量完成。要加强工程运行管理,节水灌溉搞了多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教训就是因为运行管护不到位导致工程不能长期发挥效益。从“节水增粮行动”一开始就要吸取这些教训,及早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护机制,落实好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作用,加强服务和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成效和群众长期受益。

5、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节水增粮行动”透明高效廉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中央非常关心,社会十分关注,一定要把它做成精品工程,更要作成廉正工程。在设备采购、招投标等环节上,要公开透明、遵纪守法。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要实行“飞行检查”制度,随机组织抽检。要发挥财政部驻四省区专员办和审计部门的力量,开展专项检查和审计。要建立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度,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监督。要加强绩效考评,严格奖惩通报制度。

三、结束语

节水增粮行动是我国政府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项目,通过对农田采取节水灌溉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满足人均用水,还可以保证粮食作物的稳产与增产,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节约粮食措施范文第3篇

一、粮食生产现状

1.基本情况

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部,素有“高原明珠”美誉,是著名的生态区、文化区、旅游区。总人口36.39万,其中农业人口22.1万,占总人口的60.73%。全区总面积901.1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0.1%,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5℃,常年降雨量1200毫米。常年耕种面积约10167公顷,其中:田5733公顷、土4434亩。全区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水稻常年种植面积5700余公顷,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400余公顷。

2.总产情况

根据花溪区统计年鉴,2009年粮食生产面积12737公顷,同比上年减2.61%,总产80815吨,同比上年减3.84%;2010年粮食生产面积12877公顷,同比上年增1.1%,总产77629吨,同比上年减3.94%; 2011年,粮食生产面积12664公顷,同比上年减1.65%,粮食总产61685吨,同比上年减20.54%。根据实际调查了解,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较统计数据还低。

3.种植管理情况

虽然通过近年来粮食增产工程项目的连续实施,水稻和玉米种植水平和单产都有所提高,全区平均亩产实际达500多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400多公斤。但总体种植水平还是比较低,种植管理都比较传统、粗矿,产量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玉米种植,和其他区县相比,种植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还是点播为主。

二、粮食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很多农田都是靠天吃饭

2.种植粗矿,产量较低

由于粮食单价不高,粮食生产效益较低,从而造成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很多农村年轻壮年通过都外出务工而增加收入,很多农户都抱着粮食只要能自足的态度,粮食种植都比较传统、粗矿,产量水平比较低,据调查,花溪实际水稻平均亩产实际约500公斤左右,玉米平均亩产实际约400公斤左右。

3.耕地质量较差

全区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普遍偏低,与对照高产土壤差距甚大,加之旱坡地、中低产田土比重大,地处丘陵且水源缺乏,灌溉条件较差,造成农作物单位产量不高。

4.粮食种植面积将逐渐缩减

三、对策和措施

结合按照省、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精神,根据我区实际,在大力发在经济作物的同时,切实保证我区粮食总产,在粮食能自给自足的前提条件下发在经济,才能让农户更有底气,勇于尝试新的种植模式,才能有效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只有稳定粮食总产,才能在结构调整如果失败时,让保持农业农村保持和谐稳定。

1.提高认识,在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切实把粮食生产摆上重要位置

粮食是基础,发展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提升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只有在能吃饱饭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发在经济,更有信心促进农民增收,如果忽视粮食生产盲目发展经济,将成“空中楼阁”,将有可能造成农业农村的不稳定。

2.理清思路,统筹安排,挖掘耕地潜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

3.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大、中、小、微并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抵御自然旱涝灾害的能力,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在缩减粮食生产面积的基础上要实现粮食总产不变,只有通过提高单产来实现,在粮食生产中,依托粮食增长工程及粮油高产创建等项目,全面引进、推广、使用优质高产良种,并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玉米育苗移栽、平衡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并做好试验示范,努力提高农户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以达到减面积保总产的效果。

5.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

认真落实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6.建立健全粮食生产防灾减灾体系

制定和完善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和应急管理、防控队伍建设,落实救灾资金,推进统防统治。使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处置率达到95%以上,损失率控制在粮食总产的3~5%以下。

节约粮食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河南省 粮食物流 问题 策略

实施粮食物流现代化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粮食物流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工作。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不但能够促进粮食系统部门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应该大力促进现代粮食物流的健康持续发展。

河南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在我国粮食产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能够满足自省的需求,还要向外省运输粮食,因此,河南省粮食物流需求日益增长。虽然河南省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河南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但是必须认识到仍然存在着粮食物流问题,因此需要找到相应措施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粮食物流的发展。

1 粮食物流的内涵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布局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它包含了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和信息应用的一条完整的环节链。

2 河南省粮食物流发展的现状

2.1 总产量

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2013年河南秋粮总产量为2478.5万吨,比上年增加26万吨,增产幅度为1.1%。加上夏粮实际产量,河南今年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713.7万吨,比上年增加75万吨,增产1.3%,实现10年连续增产,连续3年粮食总产量超过5500万吨,不仅解决了河南近1亿人口的粮食消费和大部分畜牧业生产用粮以及食品工业用粮,而且,每年还向省外输送的粮食或食品大约1500万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粮食输出大省,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2 粮食流通量与流向

截至2010年底,全省粮食流通量大约为2700万吨,其中省内流通量2000万吨,跨省流通量约在12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总量的8.6%。主要流向的省份和城市为:广东、福建、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广西、云南等。

2.3 粮食物流基础设施

截至2010年,河南省粮食系统具有各种粮食仓库2748个,占地面积6333万平方米,有效仓库容量3619万吨。按仓库容量划分,有34个超过10万吨的仓库,96个5-10万吨的仓库,156个2.5-5万吨的仓库,其余为2.5万吨以下。按专用设施划分,其中有铁路专用线的粮库62个,专用线总长度1000300米,有效长度51880米。

2.4 粮食运输方式

河南省内主要是散装汽车运输,跨省运输方式主要是包粮铁路运输,内河运输为辅。

3 河南省粮食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现阶段河南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偏低,粮食物流成本占总流通成本的比重偏高,相比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河南省粮食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3.1 粮食流通运输方式落后

目前河南省粮食物流很大程度上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运输手段,如用容量小、消耗大的敞篷卡车进行包粮运输,而现代化的集装箱和散粮运输发展比较缓慢。在收购环节基本采用麻袋或编织袋进行包装,在储存环节拆包散储,到转运环节又要再次包装。整个流通环节重复一拆一包,粮食损耗大、容易混合杂质,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下。

3.2 粮食物流设施设备落后

河南省粮食物流企业的大多数仓储设施不能满足散粮装卸的需要,适用于散粮装卸的立筒仓,浅圆仓比较少, 大部分平房仓没有专用的散粮出仓机,无法满足装卸散粮的需要。同时,只有少数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拥有散粮汽车,只为搬运生产所需原料,其他企业和地方粮库几乎没有散粮汽车;并且河南省的散粮火车运输、内河运输仍然处于初始阶段,火车和汽车的散粮装卸设备几乎没有应用。

3.3 粮食流通企业规模偏小,行业服务能力较低

河南省的粮食流通企业除了几家大型企业之外,大多数县市的粮食流通企业比较零散,规模仍然偏小、设施也比较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经营行为有待规范,市场竞争力弱,不能满足当地粮食物流的需要;中介组织发育不健全,服务功能和自律功能有待加强;粮食物流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利用效率低,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现象严重,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粮食流通的各个环节之间处于分裂状态,衔接和协调性差。

3.4 粮食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粮食物流流通的过程中,由于流通环节多、受地域影响大,所以对信息的要求比较高。发达国家的粮食物流企业已经将电子商务应用在粮食物流中,而河南省的粮食物流信息化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权威的粮食市场信息系统,粮油市场监测网络不健全,负责监控信息采集人员还不充足,监测和管理系统建设落后。在瞬间万变的国内和国际粮食市场,已经到了公益性粮食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刻。

3.5 粮食物流市场环境不够理想

首先,政府的监管薄弱。河南省缺乏专门的粮食管理的法律法规,政府对市场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支持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

其次,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河南省大多数粮食物流企业规模小,不仅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为了拉到货源与其他企业恶性竞争。

4 发展河南省粮食物流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大力推广散装,散卸,散运和散储的“四散化”运输方式。应当建造和改造散粮中转仓;根据各地粮库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设和完善散粮接卸设施,大型企业可以增加大型收发设备,而小型企业完善基本粮食运输设备即可。据估计,目前接卸粮食的成本是80元每吨,如果实施“四散化”,将节约三分之一的成本。而且“四散化”能够扩大物流中心的辐射半径,提高粮食流通的数量和速度,这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加快粮食物流信息体系建设

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对粮食物流发展的重要性。政府和行业应抓紧建立粮食物流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共享,为粮食企业提供“产、储、销、运”的市场信息服务,解决目前粮食跨区流通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引导粮食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网络交易,使粮食实现无物化流动,从而节约时间和费用,提高效率。

4.3 完善粮食物流市场环境

各级政府应该对粮食物流重点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对粮食物流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和融资,在土地、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相关政府执法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形成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整合现有资源,综合考虑各企业对公共物流设施的需求,促进仓储设施、运输服务市场化,实现资源共享,消除区域分割和行业垄断。

参考文献:

[1]张月华.河南现代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1.23(3):33.

[2]王楠.河南省现代粮食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工业大学,2012.

节约粮食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粮仓建设;科学储粮;增加收入

1 确定项目重点乡镇和项目开展原则

在确定对该项目进行推广后,即着手开展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对全市16个乡镇逐一开展调查,列出重点乡镇、重点村屯和重点农户,掌握他们3年以来的粮食产量、收储情况,并以表格化的形式进行对比和分析,为在全市推广科学储粮仓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并结合敦化实际规定:农户科学储粮仓建设采取中央投资补助、地方财政配套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009年,具体资金为:中央财政负担30%,省财政负担30%,市财政负担48元的配套费,剩余部分由农户负责。资金比例分配,视情况而不同,5年来,逐年进行调整。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制定4项推广措施。一是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优先安排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重点乡镇。二是项目区农户相对集中连片。三是项目户要与粮食主管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所建粮仓不能重复申请建设。四是承担项目的乡镇政府应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2 农户科学储粮仓所取得的经验和效益

作为项目的参与者,5年来,自己始终在项目一线工作,对项目建设进行了全程跟踪记录。科学储粮仓,减少了农户储粮过程中的粮食损失,相当于开发了一个无形粮田,是“不耕耘的收获,不生产的增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1 提质增效。经过6―7个月的储存,玉米损耗率在2%以内,减少损失近10%。单仓减损0.9吨,按玉米2240元/吨计算,每个储粮仓通过减损,可增加收入2000多元,如果玉米水分从30%降到16%左右,买干粮又可增加收入800多元。两项合计单仓增收近2800元,还可以实现常年随时择机择价售粮。5年全市科学储粮仓农户增收1683万元。

2.2 增加粮食有效供给。在单仓减损10%的情况下,全市6013套储粮仓可减少玉米损耗近5400吨,相当于增加粮食有效供给5400吨。

2.3 再造无形良田。按每公顷玉米产量2万斤计算,相当于增加540公顷的土地。

2.4 节约水资源。按玉米生育期,每公顷用水0.3万吨计算,可节水近162万吨。

2.5 减少化肥投入。按每公顷施肥1.2标吨计算,可节约660标吨化肥。

2.6 节能降耗。6013套储粮仓储存玉米5.4万吨。自然降水,不需要企业烘干。按照每吨湿粮烘干耗煤40公斤计算,可节约用煤2160吨;平均耗电按10度计算,可节约用电54万度。

2.7 低碳环保。玉米穗自然通风降水,不经过烘干,没有煤电消耗,也没有农药化肥污染,保护了环境。科学储粮仓的推广使用,改善了农户储粮条件,减损增收效果明显。广大农民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量力而行,制作适合本地特点的储粮装具(本文统称为“科学储粮仓”),使农户庭院粮食实现离墙离地立体储存。

3 进一步推广的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以典型引领为主,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储粮仓建设中。

二是结合农村小城镇建设,做好储粮仓的规划布局。要根据各乡镇的特点,做好区域布局,满足不同农户的储粮需求。

三是开展教育,提供各级政府和农户的粮食安全意识,真正

把科学粮仓建设提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的战略高度。

参考文献:

[1]施勇.“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会在京召开万钢部长对粮食科技工作提出五点要求[J].中国科技产业,2011.

[2]吉林:深入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程[M].吉林日报,2014年10月17日.

[3]黑龙江省粮食局仓储物流管理处.打造“无形粮田”减少产后损失――对新型农户科学储粮仓的推广与思考[J].黑龙江粮食, 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