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考改革的好处

高考改革的好处

高考改革的好处

高考改革的好处范文第1篇

一是其内容与必修的内容重复过多。在新人教版选修一(以下简称选修一)的教材中,总共安排了九大改革,其中中国四个,外国五个。但是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中对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而“欧洲的宗教改革”则在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也作了比较系统的讲述。九大改革中的两大改革在必修教材都有详细的论述,再加上“”在历史必修三的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中也有讲解。这对教师来说很难把握,详细讲解等于浪费时间,因为其内容的主体部分在必修教材基本上已经讲解到位,不讲又怕影响学生,在这一点上师生都觉得难以取舍。

二是所选部分改革不具有代表性。中外历史上有影响的改革很多,教材所选择的改革应该要具有代表性。教师只有通过对有典型代表性改革事件的讲述,才能从中找到改革规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但在选修一的第六单元中却介绍了

埃及的穆

罕默德・阿里改革。这是一场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巩固封建统治的封建性质改革,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着很多的类似之处。这场改革除了在地域上代表非洲之外,其他没有什么明显的代表性。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近代化,但它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且改革后期由于统治者的对外扩张没有使埃及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埃及最终成为西方的势力范围。相比之下,日本的“大化革新”和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更具有代表性,特别是日本的“大化革新”,基本上是在唐文化的影响下策动的,开启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充分体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的世界影响,这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是对同一类型的改革重复过多。正如刚才所述,由于历史上的改革林林总总,所选择的改革应该在某一方面具有代表性,我们发现在选修一第七、第八单元分别对18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改革中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详细论述,不是说这两个改革不重要,只是说它们具有很多相同点:都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等等。在有限的篇幅中简述两个同一类型的改革有点不科学,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假如只学到一个改革,也会联系到同时期同类型的其他改革和革命。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选修一在这里介绍一下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或者腓特烈二世改革效果可能更佳。因为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强化了国家政权,将农奴制推上了发展顶峰,在她在位期间,俄罗斯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腓特烈二世改革加强了普鲁士的实力,确立了普鲁士的欧洲大国地位,为德国统一奠定了基础,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开明君主的典型代表。

四是改革内容涉及领域不够全面。历史上的改革非常多,不同类型的改革不胜枚举。但我们发现选修一过于侧重政治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革只是谈及欧洲宗教改革,而对于经济制度的改革则没有明显的反映。当前,绝大多数改革涉及的层面肯定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但在教材中我们也许需要向学生重点呈现一些经济制度的改革,例如税赋制度方面的“初税亩”、“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改革就是很好的改革范例。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推动政治、思想文化变革的根本原因,介绍经济改革不仅有利于把握教材内容,还有利于为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借鉴。此外,重视经济改革,其实就是等于触动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个时代主题。

五是内容过于繁琐,不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普遍认为除教材呈现的内容外,我们没什么内容可重点讲述和分析的,因为教材已经把该呈现的都呈现了,根本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就像语文教师在归纳段落大意,况且教材在内容上条理已经很清晰,基本上是每单元的第一节课讲改革背景,第二节课讲改革内容,第三节课讲改革的结果和影响。由于教材内容繁琐,教师在教学中又没有很多可以展开的余地,学生就没有必要进行其他的探究性学习,只停留在对知识点的了解和理解上,而考试对于教材而言又基本上偏离教材,很少考教材具体的知识点,这就使得教材像一块“鸡肋”。要求学生认真重视教材可能“费力不讨好”,不重视教材又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师生对教材都不好处理。教材的编排体例,应该切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详略得当、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简洁生动,否则,容易冲淡教学主题,背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当然高中历史教师也可自行对教科书进行重新处理,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必须把握好每个改革的核心和实质,阐述清楚教科书要表达的观点和理念,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高考改革的好处范文第2篇

考试成绩为指挥棒的教育评价方式没有改变新课改实施以后,各个高中争先恐后的更换了政治教材,也革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但是新的高考方案没有出台,学习成绩依然是衡量学生和老师的唯一指标。于是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质疑,许多家长放映,新课改只是教学形式花哨了,但是不实用,家长想要的就是孩子高考成绩理想,能去一个好的大学。

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忽视传统的政治教育中,往往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老师是课堂的中心,课堂上老师负责知识的讲解,学生负责认真听讲。新课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得到重视,高中政治课追求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然而新课改以后教师在教学中,把合作学习片面的理解成学生和学生的和作,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没有老师的参与,会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只是在原来的水平徘徊,没有实质的进展。

新的教学方式割裂了和传统教学的联系新课改在促进高中教学理念改进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冲突。新课改反对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提倡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在新课改的具体实施中,有些政治单纯的在课堂上讲授技巧、方法层面上的东西忽视了基础理论的讲授,或者讲授部分基础理论把主要精力放在和学生互动上。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和传统方式的关系,课堂虽然“精彩”了但是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出现了重大缺失。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建议

(一)改革评价考核方法。新课改能否起到预定的目标关键是要改革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制度,评价考核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现行的高考制度改革。只有对高考这一高中教育终极指挥棒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放束缚高中教育的枷锁。对学生平时考核上,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情况。平时考核的改革和高考改革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的发挥出新课改的实际作用。在政治课的考试中可以变革原来单纯闭卷考试的模式,学校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书写政治小论文、撰写政治调查报告等相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期末成绩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把平时表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入期末成绩。在评价考核体系中引入学习能力、合作意思、道德素质等多层次的考核内容,使学生在学好政治基础理论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全面发展。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高中生普遍反映政治课是所有课程中最枯燥的,学生上课时提不起兴趣,考试的时候就是谁背的多谁得分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单纯重视理论上讲解。实际上政治课包含很多内容,老师可以在上课中把政治理论配合相关知识一并讲解给学生,增强学生对政治的兴趣。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给各个小组安排具体的角色,让学生在收集相关资料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加强思想的交流。通过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政治知识以及学习政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强烈兴趣的指导下,一定可以提高政治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考改革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课程改革 英语教学改革

引言

2008年,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后简称学院)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合格后,随即着手实施进一步的发展――内涵建设。学院的内涵建设首先从课程改革开始,从2009年开始,学院对所有课程逐步进行了改革、巩固提高,并组织了部分课程申报精品课程,取得了较好成绩。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于2010年申报,进行了部分专业的改革试点,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通过审核。

截至2013年底,学院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几轮。2014年春节刚过,学院就迎来了学院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专业融合、课程融合。同时,学院领导在教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对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进行彻底改革。

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

大学英语的彻底改革,源于对以下现状的考虑:一是学生对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兴趣减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风气较差;二是由教务处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导向,此形式不仅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答题效果差,不能通过考试,而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造成了较大的浪费;三是在每届毕业生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英语考试不及格而不能毕业;四是学生学习英语多年听不懂、说不了,而且英语教学的课时对专业课的扩展形成了障碍。因此,学院领导果断决定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1.目的:不误人子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2.原则:a因材施教,人人成才;

b.兴趣提升,巧用方法;

c.实用为主,注重能力;

d.服务专业,服从大局。

(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工作会议上,学院领导提出课程改革的计划后,教务处就立即着手实施。先由各专业负责人根据本专业特点,确定相关专业《大学英语》的开课学期及课时。之后教务处再进行审核,给专业负责人反馈意见。专业负责人根据教务处意见进行调整和修改。如此反复几个回合后,教务处终以文件形式正式向基础部下达教学任务。

接到教学任务后,基础部一边向语言教研室传达教学任务,一边给教师做好思想工作,保证任务的顺利落实。语言教研室由教研室主任牵头,组织教师设计、实施具体改革。

(三)具体改革内容

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选用外研社出版的《希望英语》和《新视野英语教程听说教程》一、二册搭配使用。由于本学期是3013级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因此根据两种教材的第二册进行改革。

结合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研室经过多次研讨,决定对《希望英语2》和《新视野英语教程听说教程2》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分别选取五个话题进行读写和听说教学。

1.教学要求

按照教务处计划,大学英语第二学期的教学要在九个教学周内(即半个学期)进行每周4个课时的授课。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摆脱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的束缚(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且学生毕业不再受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等级证书的影响),从为学生职业和能力发展方面考虑,以实用为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教学方法

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对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语法、翻译等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推崇视听说、交际、项目任务等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针对班级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提倡推广分组教学的方法。

3.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项目中,考试方式的改革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也是学院最关注的。因为考核方式的改革一定会对本课程的及格率造成直接影响,影响学生的毕业率。在具体实施中,语言教研室把考核内容分为考勤成绩、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和阶段性测试和额外加分六个部分。

考核方式改革力度最大的地方在于阶段性测试,即取消统一的期末考试,而以分散于平时的四到五次阶段测试代替,以面试的形式进行。在测试中,教师根据平时教授内容,确定不同分值的测试项目:可背、可读、可说、可写、可唱等,依学生熟练程度打分,期末累积;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根据具体差异或等级设置不同的分值,累积;额外加分给学生提供了一些鼓励性的补充项目,如抄写单词、课堂演讲等,相当于学生的第二保障。

(四)改革结果

1.成绩。从期末成绩看,课程改革实现了提高及格率这一直接目标。每个班几乎全部通过,不及格人数较多的班也在五个以内,而且多数学生的成绩在八、九十分,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优秀,甚至得了满分。同时,极个别不及格的学生成绩特别差,三四十分、二三十分,甚至零分都有。

2.能力。与以前统一出题考试相比,本课程目前的改革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大幅降低了要求,因此,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掌握大幅缩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兴趣。在学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要求下,尽管各一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变换花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但不少学生的课堂表现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甚至一天不如一天,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上课就是浪费时间。

二、改革后的体会

(一)改革要有充分的准备

1.思想准备

改革前,从学院领导到一线教师、从教学管理到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人员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的改革,所有相关人员必须愿意改革、知道怎么改革、怎么实施,不能勉强改革、被动改革,或者思想不统一等。

2.组织准备

在组织上,从领导到基层人员都应有科学严谨的组织机构,并且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意识。

3.目标准备

改革目标的内容要尽可能细化、合理化,更要根据学院和学生的实际,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努力使英语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可设定阶段目标和学期目标,并对每一种(信息)来源都应予以一定的考虑。同时,目标的设定要在较大程度上听取基层人员的意见,避免“下硬任务”。

(二)改革要有坚实的保障

因英语表达介质的特殊性,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必须同时在对一线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学生的管理上得到保障。对一线教师的管理,主要在于对老师具体教学过程的监督,其教学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是否合理实施,是否有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是否公正客观;对学生管理人员的管理,主要在于其工作是否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是否有利于教师教学,是否有利于计划和制度的落实;对学生的管理,主要在于其活动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是否有利于教和学,是否有利于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在具体实施中,以上三类人员及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及时充分交流,奖惩分明,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课改要有高效的协调

课程改革不是哪个人或者哪个部门的事,而是整个学院的系统工程。在课程改革中所涉及的教学、管理,甚至后勤保障人员都应无条件地互相支持、互相补充。虽然分工不同,但目标都应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具体工作中反应迅速、协调高效。

(四)改革要有较强的原则

改革必然会影响到一些人或事,但只要处理好,那么成功是不难取得的。英语课程改革势必会触动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原则就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守护神”了。

各类人员,无论身份和地位,都应有较强的原则。老师要为学生做榜样,领导要为员工当模范。在一些涉及公平和权威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避免人为干预成绩,形成“双重标准”。

三、结语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上的大胆尝试迈出了学院内涵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一大步,改革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对后续工作同样重要。为了学生成才和学院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这一系统工程必须在准备、计划、制度和实施等方面,继续加强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的交流、协调,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改革,取得“多赢”的满意结果。

参考文献:

[1]郭伟锋,刘娟音.工学结合新导向下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消费电子,2013,11.

高考改革的好处范文第4篇

认真思考公务用车改革后续工作

近日,中央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全面启动。这次公车改革主要是要取消一般性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处理、特勤等专业技术车辆和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针对这次公车改革相关政策,结合我部行政中心实际,围绕“四个必须”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必须思考人员新去向。改革相关政策出台后,在编在岗的司勤人员思想反映强烈,今后面临的去留问题处境难料,不免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行车安全性。岗位上的去留就是他们最大的心里障碍,一些快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倒是在政策之内可提前退休,那么一些年轻的、刚安置的部分社会化人员可能在思想上会有很大的波动,针对自己在解除合同后的各种待遇、保险等问题有着长远的考虑。我想相关部门就公车改革政策出来后应该先期做好调研,拿出方案、做好计划,对各局和市委四套班子的公车司勤人员进行先期的思想教育动员,把中央政策做好专门学习解读,使之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和认识,让司勤人员充分认识到中央对于这次公车改革的力度和今后发展的趋势,进一步稳定和调动司勤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跟人社局做好协调工作,处置好后续的人员分流和安置工作问题。必须健全管理新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供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那么普通公务员出行方式就实行了社会化,以补贴方式来代替实物保障,那么一些处级领导和机要通信、应急、特勤、一线执法执勤的用车又该如何使用和管理呢?一要完善各局公务用车使用范围、标准。改革后各局级单位就不存在保留公车了,所有的公务用车活动压力就集中在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车辆管理处,为了规范使用范围和人员类别,必须要有一套更详细的公务用车派遣和使用范围、规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和规模才能申请公务用车呢?相关业务部门还须详细调研和制定使用规定,尽可能地做好改革后各局级单位的用车衔接问题,避免由改革后造成用车脱节和影响正常的公务用车秩序。二要加强改革后保留的司勤人员管理。改革后各单位原有的司勤人员除内部消化部分外,还有部分人员还须整合到车辆管理集中单位,这部分人员在单位时都是老大难,心高气傲,整合后不免在思想上、行动上有一定的思想包袱,很长时间内还须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教育和管理,使之磨合期顺利有序,尽可能地减少矛盾发生,使其高标准、高质量地保证市机关的公务用车正常进行,确保公务用车行车安全。必须完善监管新机制。完善改革后公务用车的监督检查制度势在必行。一要加强公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提高使用率,避免浪费。二要严格公车使用申报登记和公示制度,对时间、地点、里程等信息进行公示。改革后各局的公务用车将统一调度、集中管理,那么怎么样去保障好公务用车?怎么样对公务用车做好登记和监督?怎么样对公务用车时间、地点做好跟踪检查?这还需要我们很好地思考和调研。三要实行公车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政府采购和定点管理制度,健全公务用车油耗,运行费用核算和节奖超罚制度,降低运行成本。四要把公务用车的使用管理工作纳入到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节能减排检查考核中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和监督检查。必须解决停车新矛盾。公车改革后,机关私家车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行政中心停车难矛盾将更加突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三方面入手:一要优化市机关办公楼周围停车管理体制,统一开发、经营公共停车资源。联合相关单位制定统一的市机关办公楼周围相关停车场所管理措施,停车场有偿服务价格标准,管理人员用工的待遇及场地的维护保养等等相关制度和标准,安排专门人员对其进行管理;二要合理利用民资投资相结合原则开发城市停车资源。由政府主导,对周边地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建设大型的停车场所,既解决了机关停车难问题又可作为战时防空。可以考虑利用民间投资,政府管理来规划,着眼于地下资源“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开发城市绿地的地下资源;三要增添市机关办公区域周围快速公交线路和车次,建议主干线免费乘车来减轻交通压力。发挥我市快速公交的优势资源,合理安排其线路使其从市行政中心周围穿行,一方面考虑将现有的车次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及增加相应班次,另一方面考虑对城市主干线路和惠民线路是否可以考虑免费乘车,减少上班人员开车数量,这样既方便一些市民绿色和低碳出行,又可以缓解公车改革后部分上下班和来机关办事人员的停车难问题。

高考改革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改小革;四要;四不要;推动创新

日前,继湖南中烟首开全员创意大奖赛之后,旗下的郴州卷烟厂2013年小改小革项目评审会也圆满落幕。46个项目参加评审,一批自主研发改进、推广应用价值高、适用性较强的项目,在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和安全系数、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

两年前,郴州烟厂员工的好想法、小点子都是通过提合理化建议,等待上级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和实施解决方案。知易行难,由于原创者不当主角当配角,往往导致“金点子”胎死腹中,不了了之。长此以往,影响了员工创意、创新的积极性。该厂科协经过调研,认为“小改小革”活动作为一项创新活动载体,只要组织得力,全员参与,能对企业卷烟上水平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经过两年的实践总结,抓住“小、实、活、新”的特点,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挥项目团队作用,郴州烟厂的“小改小革”活动辩证地探索了一条“四要”、“四不要”的革新之路。

要加强“小改小革”活动宣传,扩大活动影响,营造“人人想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郴烟报、内部网络、宣传栏等载体,在全厂范围内,大力宣传报道发明者和发明成果,把一些不起眼的小发明、小创造拿出来做典型,提高革新能手的知名度,让广大职工感觉到小改小革就在身边。每季度召开一次小改小革评审会,对评出奖项分别给予500――1500元不等的奖励。每年召开小改小革会与年度科技大会,对评选出的奖项进行大会表彰,分别给予2000――10000元不等的奖励,2013年全年奖励12万元。获奖项目、优秀个人还可以享受企业员工专业通道晋级的加分。让搞创新的职工有平台、有自信、有成果、有荣誉,全面激发员工创新热情,逐步形成“人人想创新”的良好局面。

要建立长效机制,把“小改小革”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形成“处处有创新”的良好局面。首先,郴州烟厂科协出台了《小改小革项目实施管理方案》,全面开展设备工程类、管理改进类、工艺质量类群众性小改小革活动。建立了季度申报、评价奖励、推广应用、年度表彰、跟踪转化的评审流程,健全了一套创新机制评价体系,与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联动,构建了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其次,高度重视员工的首创精神,指导帮扶见“真招”。在机制的激励下,各部门、车间乃至班组都把“小改小革”的开展作为日常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革新项目集聚。有些“小改小革”像镀金的点子,看起来不错,但做起来困难,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鉴别,组织团队攻关等形式来积极帮扶和跟进,提高“小改小革”的成果产出率。第三,企业结合年度重点工作,梳理出需解决的问题问计于民,明确群众性小改小革的方向。在开展“芙蓉王”高端品牌生产中、在“出口烟丝”加工中、在节能增效中,一线员工对存在的工艺质量、设备效能、管理难点提出和实施的小改小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小改小革”的主力军。建立激励员工“小改小革”的长效机制,形成上下联动的创新制度,确保“处处都有创新”的良好局面,使“金点子”变成“金豆子”。

要强化学习,实现认识的“两个飞跃”,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追求“人人能创新”的境界。创新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反过来又可以有效推动创新。以前,企业的学习风气不浓,学习需求不足,学习动力不强,也是制约创新的关键因素。“小改小革”活动实施以来,季度评价,年度评价不断激励员工加强学习,普通员工的专业晋级通道也证明:“不学习就会落后”。目前,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会主动交流学习,寻求解决办法,提出并组织实施“小改小革”活动。活动验收后参加评审获得奖励,依靠奖励积分获得专业晋级。在学习认知的过程中,践行了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出的“两个飞跃”,即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第一个飞跃;由认识到实践,通过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是第二个飞跃。张瑞敏说:“小改小革不仅在于产生多少效益,更在于员工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鼓励和提倡小改小革,也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根本,它还可以让个体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及时发现问题的习惯,也可以让团队形成讲学习,爱创新,能创新的良好风气。

要加大“小改小革”的推广应用力度,让员工“时时感受创新”,确保创新成果取得最大效益。首先,科协牵头,职能部门负责,车间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推广。对已经验收的小改小革推广应用情况开展“回头看”,进行检查考评,督促落实。其次,完善和改良实用性不强的“小改小革”成果。对初期还不具备实用性的成果,组织专家组,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改良意见,责成相关部门把这些成果“再加工”,提高它的实用性,推动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第三是挖掘小改小革活动中产生的发明专利奖和实用新型专利,及时做好申报工作,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第四是做好小改小革成果汇编工作。对适用性、推广性强,具备原创性或集成创新性的科技项目与小改小革成果,汇编成册挂在内网,供员工相互学习交流,展示员工价值,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开拓创新精神,促进企业人才和专业化团队的健康成长,确保“小改小革”成果取得最大效益。

不要为创新而创新,更不能牺牲安全来创新。“小改小革”目标确定初期,要充分考虑成果的实用性,不能为“改革”而改革。现在,企业的创新氛围好了,平台多了,个别员工纯粹为了创新而创新,本来是很好的操作规程,不经过充分论证,就盲目上马进行改进,结果“白忙活”、“瞎折腾”。有些部门对小改小革方面的技术成果,更多的是从省时、省力和节约的角度考虑,而对安全方面的考虑不足,审核把关不严,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对小改小革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职能部门在流程上要严把审核关,在选题方面积极发挥好引导作用,防止出现“花架子”、“空效果”。小改小革目的是效果,前提是安全,必须经过相关权威部门的安全审核才能进行,坚持安全一票否决制。

不要怕失败就不敢创新。湖南中烟的创新精神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新是肯定有风险的,创新是肯定要交“学费”的。郴州烟厂要求员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但也提倡要敢为人先,鼓励异想天开。“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鼓励员工每天“想点事”。也许,员工的“点子”可笑,思路别出心裁,但只要经过充分论证,证明“点子”可行,就应该得到全厂范围内的通力配合,各部门、车间就要创造条件加以实践。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宽容失败,允许试错,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改革,决不对改革者喝倒彩、鼓倒掌,做到不让员工自己掏钱搞发明创造,鼓励员工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

不要因为“事小”而忽视创新。生活中,很多同志都会经常在家里敲敲打打、修修补补,总还感觉这里不称心,那里要改一下才如意。一个家庭尚且如此,何况一个企业呢?前些年该厂有人认为“小改小革”技术含量低、技术突破小,忽视了“小改小革”。导致员工即使看到了很多“小问题”,认为不改也能过,改了费力不讨好,也就泰然处之。这样的现象,在企业不少见。其实,“小改小革”看着不起眼,有时价值却值千金,如:PT设备启车时烟支钢印野油墨过多改进装置、GDX2内衬纸半圆刀改进,都能创造几十万的“大效益”。俗话说“革新无大小,能用就是宝”。比如“GD功能地址表速查改进”、“高处清洁连接管”等实用性小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要善于发挥员工的创造性,鼓励员工对“小问题”小改革。小的改革创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2013年该厂小改小革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78万元。实践证明,“小改小革”可成大气候,也有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