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泥石流的灾害特点

泥石流的灾害特点

泥石流的灾害特点

泥石流的灾害特点范文第1篇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4]

灾害特点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由于降水(包括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等)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它的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一般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有3个条件:

1、 大量降雨;

2、 大量碎屑物质;

3、 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

连续降暴雨或突降大暴雨,山区会发生山洪暴发。如果山高坡陡谷深,乱石成沙土遍野,大量土石混入山洪之中,就形成粘稠浑浊的泥石流。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不仅可以冲毁所经路程碰到的一切,还可掩埋乡镇农田,阻塞河流。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泥石流的灾害特点范文第2篇

解读今年泥石流成因泥石流灾害形成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其中包括地形地貌复杂、地层土石松散、强降雨等条件。清平乡、龙池镇、映秀镇这几个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地区多为高山深沟;自去年以来这些地区降雨较少,在经历干旱后地表土石相对比较松散,易于破碎。此外,x·xx地震对地震灾区地质破坏严重,致使震区形成大量的滑坡、崩塌,坡面土石疏松。一遇强降雨就很容易导致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一般来说地震后3到x年是灾区地质灾害易发期,有的时间延续还会更长。专家指出强震发生后,泥石流是震区最大的潜在威胁。今年以来,很多地质灾害发生在已知隐患点范围外。南方植被茂盛,地质灾害特征往往被掩盖;黄土地区常年干旱,干旱时黄土稳定性较好,但黄土具有湿陷性,遇有雨水情况下其结构可能迅速破坏,造成地质灾害;西部高山峡谷地区,近年来在强降雨作用下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范围远远超出以往区域。今年我国地质灾害约1/3是在监控点以外,多属新发生的。今后一段时间地质灾害防范形势依然严峻。x至9月份仍是主汛期,依然存在发生强降雨的可能,汛期还可能延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远不能有丝毫松懈。

1.什么叫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由泥沙、石块等松散碎屑物质和水组成的流体。泥石流与一般洪水不同,它暴发时,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浓稠的流体或依着陡峻的山势,或沿峡谷深涧,前阻后拥,冲出山外,往往顷刻之间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我国不少山区都发育有泥石流,但各地的叫法颇不一致:有些地方称"山洪",西北地区称为"流泥、流石"或"山洪急流",华北和东北山区称为"龙扒"、"水泡"或"石洪",川滇山区称为"走龙"或"走蛟",西藏地区则称为"冰川暴发"。

2、泥石流沟道有哪些特点?

常见的泥石流沟有2类,即沟道(谷)型泥石流沟和山坡型泥石流沟。

(1)沟道型泥石流沟

(2)山坡型泥石流沟

人类对山地环境的破坏常加剧山坡型泥石流的活动。如火灾后的林地、森林砍伐后的迹地、人工开挖的高边坡和弃土场、人工建筑物产生的集中水流出口等类斜坡都易于产生山坡型泥石流。

3、我国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中国暴雨是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冰雪融水。在多雨年份,区域性或局地性暴雨多激发群发性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的灾害特点范文第3篇

Abstract: Mudslides risk assessment and warning research i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and frontier exploratory topic in disaster area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made a brief review on mudslides risk assessment and warning research in recent decades, discussed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t present in this field.

关键词: 风险;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滑坡泥石流;小区域尺度

Key words: risk;qualitative evaluation;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landslide debris flow;small regional scale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247-01

1风险性评估回顾

滑坡泥石流灾害在自然灾害中,是最重要灾害类型之一,具有分布地区广、发生频率高、运动速度快、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国外普遍重视城市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评估研究,俄国、日本和美国等国的相关专家、学者、科研院所以及政府机构等均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预测预报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涉及各单项评估评价研究文献较多,主要集中于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分析与制图。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受滑坡泥石流影响严重的国家、地区的城市都开展了综合性地质灾害损失预防和管理,其共同特点是选择示范试验区或流域进行风险性评估,这种非工程性措施的减灾效果已普遍得到认可。

自1994年以来,对自然灾害承灾体易损性研究日益引起国际上的普遍关注,城市综合减灾研究成为跨世纪中国最值得关注的保障技术之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GIS技术与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数学模型方法的结合成为地质灾害研究的热点领域。GIS 技术使泥石流风险评价的空间数据集成化更简便、分析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促进了该领域快速发展,相关研究大量涌现,具有代表性的是意大利学者A. Carrara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滑坡(含泥石流) 风险制图的技术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目前泥石流风险评价工作关键在于GIS 专家、统计专家和地学工作者共同对相关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开发可靠性强的评价模型。我国开展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起步较晚,例如刘希林讨论了泥石流风险区划的易损度计算方法。

滑坡泥石流经济损失评估日益引起各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伦敦大学皇家学院地理系A.Hansen(1984)教授完成的滑坡危险性分析,成为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价的重要成果。近几年,许多学者对自然和经济易损性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多种灾害的易损性建立了分析体系和评价方法或模型,并将它们用于指导高风险地区的防灾救灾。

2预警研究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苏联学者弗莱施曼[1]提出泥石流空间预报、时间预报和规模预报的概念,开展了天气气象学方法的泥石流发生预报的试验,编制出泥石流工程预测图等,并于1980年出版专著《泥石流形成规律和预报》。与此同时,日本[2]也于1981年出版《滑坡、崩塌、泥石流预测与对策》专著。

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了区域泥石流的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不同的研究视角以及不同的问题领域,对中国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进行了探讨与实践,系统地总结了滑坡泥石流预测预报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阐述了新思维,积累了经验。在地质灾害中,滑坡、泥石流特别是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的风险评估及其预测预报,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后发达的山区省份中尤其具有特殊意义。针对后发达省区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及预警研究,已有学者开展了定性或半定量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工作和初步成果成为我们从事此项研究的重要基础。例如谭万沛(1994)出版专著《暴雨泥石流滑坡的区域预测与预报》,唐川(1995)出版《云南省滑坡泥石流重点区域预测预报与评价方法研究》。

此外,近十几年来,“3S”技术应用于滑坡泥石流预报测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多,如Hergarten et al. (1998),Nagra jan, R. et al.(1998),Aldo Clerici et al.(2000),Mandy LinebackGritzner et al. (2001)等。

3讨论

3.1 由于滑坡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估问题的复杂性和评估对象的多样性,特别是涉及山区城市的特殊性,因此有很必要进一步探讨适合山区城市滑坡泥石流灾害特点的损失评估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其评估水平和实用性,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2 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和大区一级尺度,对各地区的灾害防控具有一定的宏观指导意义。具体到小尺度区域时,由于地质和环境条件的复杂多样、社会经济的差异以及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等,造成理论成果与实践的脱节,理论服务实践的初衷无法实现,严重制约特定区域的灾害防治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针对小尺度区域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亟待开拓和系统研究。

3.3 可借鉴钱学森院士创立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论工具,关注安全、生态、经济、可持续的风险评价、管理与预警系统研发。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综合使用系统动力学等各个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进行时间和空间对偶分析,更能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进行跨多学科和多领域的系统分析和情景分析,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3.4 滑坡泥石流易损性表示“潜在最大损失”,是时间和空间的复合函数,随时间变化和区域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易损性评价应该进一步强调易损性增长率的分析。对于处于经济欠发达阶段以及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区域, 由于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急剧上升,城镇范围不断扩大,地质灾害频发,易损度随着财产和人口的增加而快速增大。因此,滑坡泥石流潜在最大损失中,人员损失的比重很大,财产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很大。

参考文献:

[1](苏)C.M弗莱施曼著,姚德基译.泥石流形成规律和预报[M].科学出版社,1980.

泥石流的灾害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泥石流;发生机理;危险性;检测预报;防灾减灾;应急救援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1 发生机理

泥石流是含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突然爆发的一种流体,历时短,破坏力大,成因复杂,泥石流坍塌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集水范围、山坡坡度和坡向、植被、岩石种类和风化程度、山坡土层厚度等诸多因子密切相关,而且各因子之间也相互影响和制约。本文对泥石流坍塌量与降雨量、集水区面积、山坡坡度、岩石种类和土层厚度等主要因子作初步分析。

1.1 泥石流与降雨量

泥石流坍塌与降雨量的大小有关,经计算分析,泥石流崩塌量与降雨量成对数关系,其公式为:

y=24769Ln(x)-99408(1)

1.2 泥石流与集水面积

泥石流坍塌量与集水面积的关系,泥石流坍塌量与集水面积成对数关系,其公式为:

y=5016.3Ln(x)+16253(2)

1.3 泥石流与山坡坡度

泥石流坍塌量与山坡坡度成指数关系,其公式为:y=0.0005x4.8018

1.4 泥石流与山坡土层厚度

土石山区泥石流坍塌量与发生泥石流坡面的土层厚度有关。

山体为片麻岩、砂砾岩,覆盖厚度0.3~0.7m时,泥石流坍塌体主要是白云岩和石灰岩;当覆盖厚度1~2m时,坍塌体主要是白云岩、砂砾岩和片麻岩;当覆盖厚度大于2m时,主要是页岩容易发生泥石流。在降雨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坡面土层厚度的变化,泥石流坍塌量在不断的加大。

1.5 泥石流与岩石种类

岩性不同,在同样的暴雨激发下形成的泥石流坍塌量差异甚大。

2 危险性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2.1 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还有2010年8月7日至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造成1270人遇难474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2.2 对公路和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2.3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2.4 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4]

3 检测预报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4 防灾减灾

4.1 跨越工程

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4.2 穿过工程

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4.3 防护工程

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

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4 排导工程

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4.5 栏挡工程

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参考文献

[1]李金海.北京山洪泥石流.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7

[2]陈洪凯,唐红梅,陈野鹰.公路泥石流力学.科学出版社:2007,7

[3]王礼先,王志民.山洪及泥石流灾害预报.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

[4]陈洪凯.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

[5]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滑坡与泥石流.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9

[6]《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7]匡乐红.区域暴雨泥石流预报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11

泥石流的灾害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陕西省;地质灾害;分布发育;危害;防治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千百年来,她慈母般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由于地下矿产资源富集,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其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种不合理工程活动的加剧,使黄土高原地壳表层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扩大,黄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的地方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为此,在举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之际,急需对局部地区的“病态”地质环境进行治理。这也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陕西省的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发育。

一、地质灾害的概念以及主要类型与致灾特点

地质灾害指的是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活动作用下由所发生的使得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从而导致人类生命和财产遭受损失的灾害事件。地质灾害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相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群发性和渐变影响等特点。由于地质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人类生产与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滑坡、崩塌、泥石流是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们分布广、发生频繁,常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崩塌可以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工厂、学校、水利水电设施等,滑坡、崩塌对铁路、公路的危害最频繁,也最严重,可毁坏线路、掩埋路基、中断行车,造成行车事故,引起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泥石流与其它地质灾害相比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强之特点。并兼有崩、滑和洪水破坏的多重致灾作用,对灾民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并造成严重危害,如汶川地震后引发的次生泥石流灾害淤埋铁路和车辆,毁坏公路,损失惨重。泥石流对公路、铁路、矿山及村庄威胁严重,可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二、地质灾害在陕西省的分布发育以及造成的危害

陕西省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区分布范围广,发生频次高,危害严重。滑坡主要类型有:黄土滑坡、岩质滑坡、堆积层滑坡和胀缩土滑坡。

黄土滑坡遍布于陕北黄土高原、关中盆地的黄土台塬边。如2010年3月10日榆林市子洲县双湖峪镇双湖峪村石沟发生山体滑坡,滑塌土方约9万方,共25间房屋被埋,直接导致40多人遇难。2014年8月8日延安市宝塔区河坪镇井家湾村发生山体滑坡,2间民房被毁,4人被埋,其中2人当场死亡。陕南的丹凤县横现河以北、商(县)――丹(凤)盆地、洛南盆地等亦有分布。2015年8月12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村镇碾家沟突发山体滑坡灾害,截至2015年8月13日下午16时,此次山体滑坡造成64人失踪。铜川、宝鸡、蓝田和泾阳都是黄土滑坡致灾严重地区。近年来,随着陕北能源开采步伐的加快,人为引发的黄土滑坡现象灾害日益增多。

岩质滑坡和堆积层滑坡主要分布于陕南基岩山区,以中小型滑坡多见,大型滑坡相对较少,但发生大型岩质滑坡则具有高速滑动特点,致灾严重。如1992年8月12日略阳县观音寺岩质大滑坡造成49人死亡的惨祸。

崩塌可分为黄土崩塌与岩质崩塌。分布区域与黄土滑坡和岩质滑坡基本一致。黄土崩塌致灾最严重的地区为无定河下游一带;岩质崩塌以华山地区分布最为集中,崩积物往往成为水石流或泥石流的固体来源,危害非常大。如2014年10月10日延安市甘泉县城关镇马岔村黄延高速14标段第一隧道口发生滑塌,21人 被埋,19人遇难。

泥石流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按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可以划分为三类,泥流、水石流和泥石流。

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省黄土分布区和胀缩土分布区。所裹带的物质以粉质粘土为主;水石流所携带物质以块石为主,粉砂、粘土占比很少,陕西秦岭北坡的华阴地区是水石流多发区;泥流多发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带。所裹带物质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沙粒、石块,黏度大,呈稠泥状;泥石流所携带块石约占40-60%,其余为粘土或粉砂,陕南山区发育极为普遍,陇海铁路宝天段、宝成铁路沿线,襄渝铁路紫阳――白河段都是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区。

三、地质灾害的一般性防治措施

为了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发育,全面了解直接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现象,通过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减轻或防止灾害的发生。掌握地质灾害紧急防护措施,有效避让与逃生。对黄土高原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沟谷及山坡一定要注意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稳固坡体。在斜坡上修建工程时,要注意保存斜坡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的废弃土石渣必须合理堆放。堆各种采矿坑道及弃土废矿石要及时合理处理。地质灾害易发区居民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环境,熟悉逃生路线,注意政府部门的预警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前兆,在灾害发生前互相通知、及时准备。如果在沟谷遭遇暴雨、大雨,一定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切记不要在谷地或陡峭的山坡下避雨;一旦发现有地质灾害发生迹象,记得要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千万不要沿着沟向上或向下奔跑,逃生时一定要抛弃重物;切记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能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能攀爬到树上躲避。

总之,防治地质灾害,必须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城市、农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工程设施、主要河流、交通干线、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生命诚可贵,安全重于泰山。

【参考文献】

[1] 雷祥义.黄土高原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2] 潘懋、李铁锋.灾害地质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