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盆底功能减退;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盆底康复器

中图分类号: R711. 7 文献标识码: B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一系列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损伤。妊娠和分娩是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重要因素,也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1],因此重视女性在产后如何能及时恢复其盆底功能,对降低女性PFD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康复器联合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减退的恢复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盆底康复治疗室进行治疗的患者资料完整100例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入选条件为:年龄19~42岁,足月单胎顺产产妇、产后42d,恶露干净,手测盆底肌力为≤Ⅲ级、无慢性咳嗽病史及长期便秘、无内外科疾病、认知能力正常。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年龄、孕周、分娩新生儿体重、孕产次及盆底肌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治疗组: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法国PHENIX USB 4)进行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2次/w,治疗20~30min/次,共12次,以6w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在家进行盆底肌肉康复器进行盆底肌肉锻炼,1次/d,15min/次。对照组:给予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指导。两组均于产后42d(治疗前)、产后3个月(治疗后)使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测定盆底肌力。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录入并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各组之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治疗前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分级比较 在产后42d时(即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情况见表1,通过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组治疗前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分级比较 在产后3个月,即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与治疗前各自肌力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2.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分级比较 在产后3个月,即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情况见表3。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妊娠可能为导致PFD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2],妊娠本身因素会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松弛,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如在妊娠期就开始出现的尿失禁将是产后尿失禁的一个危险因素,并在产后有可能转变为真性尿失禁而长期持续存在。分娩时对盆底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的直接损伤,另外由于雌孕激素等激素影响,盆底组织中的弹性蛋白的分解或溶解增加,更容易使盆底支持组织受到损伤,即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均受到损伤,使肌力降低。国外研究显示,23%~40%的产妇在产后4 个月内可患有不同程度压力性尿失禁,1年后再次发病的产妇占有11.4%,而5年后患者占有30%,并转为永久性SUI[3-4]。

产后是盆底康复的重要时机[5]。多项研究显示,产后PFD可通过盆底康复治疗得到恢复。妊娠及产后出现的盆底生理性损伤如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患者盆底功能会进一步损伤,容易导致不易恢复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而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带来经济损失及身心受害。所以产后早期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很大作用,这在国内外盆底康复治疗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王雅贤等[6]的研究显示,产妇在产后6w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是最佳时机。一般认为产妇经过产褥期后子宫基本恢复到孕前未孕状态,恶露已基本排出干净,此时对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一般不会引起生殖系统感染等,因此本研究选择产后6w开始对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治疗,是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准确地引导患者进行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主动及被动训练,让患者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达到能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缩和舒张,提高盆底肌收缩能力并延长肌肉收缩持续时间,以及收缩的协调性。在家中使用盆底肌肉康复器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可提高患者的触觉敏感性,增加盆底肌肉收缩强度,以巩固疗效。本研究表明,治疗组产后3 个月盆底肌力比较对照组差异性明显,故认为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康复器锻炼联合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提高盆底肌力有明显作用。由于盆底肌肉I 类肌纤维和II类肌纤维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在治疗中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肌纤维损伤类型及程度等制定个体化方案。本研究采用PHENIX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准确测定患者那类盆底肌纤维损伤,在治疗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引导患者进行Ⅰ类肌肉纤维和Ⅱ类肌肉纤维的区别训练,能更快地改善及治疗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症状,从而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康复器治疗操作便捷、无损伤、痛苦小、安全、有效、依从性好,可作为产后恢复盆底功能的首要治疗方法,但其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Strini T,Bukovi D,Roje D,et al. Epidemiology of pelvic floor disorder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female inhabitants[J].Coll Antropol,2007,31(2):483-487.

[2]周艳红.妊娠对盆底肌功能影响及孕期盆底肌肉锻炼对盆底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D].中山大学,2009:5

[3]Solans-Domenech M,Sanchez E,Espuna-Pons M, et al. Urinary and Anal Incontinence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Incidence,Severity,and Risk Factors[J].Obstet Gynecol, 2010, 115( 3) : 618-628.

[4]Viktrup L,Rortveit G,Lose G. Risk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twelve years after the first pregnancy and delivery [J]. Obstet Gynecol, 2006, 108( 2) : 248-254.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盆底肌肉肌力;电刺激;生物反馈;产后;盆腔器官脱垂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时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该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 (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SUI及POP的发生与妊娠分娩导致盆底功能受损有主要关系[1]。因此注重保护盆底结构、避免损伤、及时诊治、进行盆底训练与治疗是防治盆底功能障碍的综合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我院分娩产后6周复诊的产妇,填写年龄、产次、既往史及此次分娩情况等。入选标准为产后42天以上,恶露干净,无阴道炎及泌尿系感染。入选时间为2010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随访至2010年9月。201例产后复查产妇,108例进入观察分析,盆底肌肉均小于Ⅲ级,治疗组50例,观察组58例,随访至产后6个月,治疗组失访2例,观察组失访8例。

1.2分组处理方法:两组均于产后6周及产后6个月进行盆底肌肉评估及POP-Q分度情况。治疗组于产后6周开始采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系统,进行盆底肌肉治疗及训练,包括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每次20~30分,共10-15次。治疗后坚持使用阴道哑铃训练,1~2天1次,每次15分,并进行Kegel 训练。

盆底肌力评估采用法国PHENIX盆底肌肉康复仪阴道压力气囊,推进气体体积20ml。应用POP-Q分度[2]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一般特征:108例产后复查产妇,治疗组年龄为(31±4.82)岁,对照组年龄为(31.2±4.32)岁。锻炼组剖宫产率28%,对照组剖宫产率31%,治疗组新生儿体重质量为(3.12±0.83)kg,对照组新生儿体重质量为(3.14±0.79)kg。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盆底肌肉肌力情况:两组产后6周盆底肌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6个月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POP-Q分度情况:治疗组合对照组产后6周筛查及产后6个月随访,POP-Q分度均在Ⅱ度以内。见表2。产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POP-Q分度,0度和Ⅰ度分别为60%和31.2%;对照组POP-Q分度,0度和Ⅰ度分别为36%和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力的影响:本文中盆底肌肉治疗是采用法国PHENIX盆底肌肉康复系统,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进行盆底肌肉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并于治疗期间和治疗后配合阴道哑铃训练及kegel训练。既往研究表明初次就诊时有30%的产妇无法识别盆底肌肉并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本文中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妇产科医师指导,通过阴道触诊配合生物反馈,产妇首先学会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盆底肌肉治疗的目的是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延长肌肉收缩持续时间。肌肉训练应遵循运动神经元的康复原则,不同类型的肌纤维采用不同频率和脉宽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唤起肌肉本体感受器,以增加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及随意控制性,同时也避免腹部、臀部及大腿肌肉的收缩。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产后6周进行盆底肌肉评估中,盆底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6个月治疗组盆底肌肉收缩力明显提高,收缩时间变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产后早期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POP-Q的作用:产后盆底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因妊娠和分娩而受到影响,盆底组织的肌肉、筋膜、韧带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受到过度牵拉[3],这些影响可以造成盆底结构和功能上可逆或不可逆的改变。有研究显示,一些产科因素,如分娩次数的增加、第二产程的延长、胎儿体重质量偏大、产钳助产等均可导致盆底肌部分肌纤维及神经的损伤[4]。本文中盆底肌肉治疗包括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并配合阴道锤训练和Kegel训练,对阴道前壁脱垂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随访至产后6个月,治疗组产后6个月POP-QⅠ度脱垂比例为31.2%,低于对照组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然盆底肌肉治疗可以改善阴道前壁脱垂。

参考文献

[1]郎景和.重视盆底康复治疗 提高女性生活质量.中国使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63.

[2]彭其才,许成芳,吴玲玲,等.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训练治理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国使用医药,2010,2(4):41-42.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Phenix产后康复治疗仪;盆底组织康复;盆底肌力恢复

女性怀孕后体内激素的改变、子宫增大对盆底肌肉的损伤、分娩时对盆底肌肉、神经的损伤,都可能导致女性的产后盆底肌肉松弛,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可造成尿频、尿急、咳嗽时漏尿、子宫脱垂等临床症状。我国成年女性产后盆底肌肉松弛的患病率为18.9%~50.9%。有报道显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在15%~50%左右[1]。

产妇分娩后,身体发生巨大变化,由于产时精力、体力大量消耗,加之分娩紧张,焦虑,恐惧,使产妇生理功能不协调,产妇普遍产后疲劳,分娩后生殖器官变形,松弛,筋膜紧张度下降,子宫复旧不良。目前认为妊娠与分娩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后盆底肌肉肌力的降低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产后康复仪通过控制不断变化的蜗形磁场,将渐序输出的电磁波透射到深层组织,对患者进入更深层持久的治疗,促进细血管收缩与血液循环,刺激腺体分泌,激活细胞组织,有效地恢复肌肉组织的紧张度和弹性,通过电极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低频脉冲刺激,以及局部物理作用而达到临床治疗效果,我院采用Phenix产后康复治疗仪刺激盆底康复理疗,治疗产后盆底肌力降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9月~11月收治的产后女性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2~35岁,孕周37~41w,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5~3.5kg,既往无盆腔手术史,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此次妊娠无并发症及合并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Phenix治疗仪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电刺激时间20min/次,2次/w,10~13次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15min/次,2次/d,持续3个月。产后3个月、6个月检测骨盆肌肉肌力,骨盆肌肉肌力分0-V级,肌力≥Ⅳ级视为肌力正常, 盆底肌肉肌力≤Ⅲ级,排除外阴伤口愈合不良和阴道炎症,视为肌力下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肌力测定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评定,肌探头放入阴道,连接肌肉刺激治疗,观察阴道肌力变化情况,其中阴道肌肉收缩持续0s定为肌力0级,持续1s定为肌力I级,持续2s定为肌力II级,持续3s定为肌力III级,持续4s定为肌力IV级,持续5s或者超过5s定为肌力V级[2]。肌力≥Ⅳ视为肌力正常。

2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女性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测定情况和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恢复的女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于产后6w、3个月、6个月评价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产后3个月、6个月盆底肌肉张力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产后3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骨盆肌肉肌力≥Ⅳ级分别为97.5%(78/80)和76.25%(6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仪用于盆底组织康复,效果明显,无副作用,可以促进产妇产后恢复,改善盆底肌肉组织肌力, 有效加强盆底肌肉支持功能,减少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提高性生活质量和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值得在产科病房中推广。

4 讨论

女性的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属于重要的组织器官,在会阴和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参与多项重要的生理活动,维持阴道紧缩度、增进女性的性生活、排尿动作、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

妊娠与分娩是大多数女性均要经历的过程,这一生理过程会导致盆底肌肉的损伤和松弛。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胎头对膀胱的压迫,使膀胱黏膜水肿,均造成盆底肌损伤,松弛,主要原因是妊娠和分娩盆底肌肉松弛导致盆底肌肉肌力下降,不仅易引发骨盆肌肉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还可降低产后生活质量,影响夫妻之间和谐,造成尿频、尿急、咳嗽时漏尿、子宫脱垂等临床症状。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妊娠与分娩导致盆底肌肉的损伤和松弛,神经电生理学发现神经的传导延迟减少肛提肌收缩力量、速度与持续的时间,会造成静息张力支持功能的受损,而神经源性的损伤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肌纤维的变形萎缩与肌纤维的角形化,产后康复仪通过控制不断变化的蜗形磁场,将渐序输出的电磁波透射到深层组织,对患者进入更深层持久的治疗,促进细血管收缩与血液循环,刺激腺体分泌,激活细胞组织,有效地恢复肌肉组织的紧张度和弹性,通过电极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低频脉冲刺激,以及局部物理作用而达到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Phenix治疗仪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加强产后骨盆肌肉的肌力功能疗效显著,增强阴道紧缩度,提高性生活质量效果明显。产后检测、评估盆底肌肉损害程度,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是预防、治疗盆底功能障碍首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临床

产妇在分娩时,胎儿的先露部分对产妇盆底韧带和肌肉的过度扩张、引产过程中造成的损伤,都会对分娩后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医疗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健治疗成为产后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文章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人民医院住院生产的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康复治疗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1年足月阴道分娩初产并在产后45 d检测具有盆底功能的产妇210例,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27.8岁。按会阴肌力测定法(GRRUG方法)分级,随机按会阴肌力分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对这六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采用相同治疗参数);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再从肌力正常产妇中随机抽样取试验所需要的30例产妇为对照组。所有分组按实验测定相关指标进行系统学分析,产妇在年龄、体重、胎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与疗效指标: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七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即A组:锻炼加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B组:锻炼加电刺激组;C组: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组;D组:锻炼加生物反馈组;E组:锻炼组;F组:电刺激组;G组:生物反馈组。分别观察产后或者治疗后42 d、6个月后各组相应指标的变化。①手工盆底肌肉康复锻炼:包括唤起肌肉知觉、肌肉与收缩、盆底肌肉锻炼、腹压增加时的训练,评价:发给产妇盆肌健康教育调查表,于产后对产妇盆肌康复知识、技巧的掌握、康复行为、影响产后的心理问题及自我康复满意度进行评估,每项标准分好、中、差,分别给予2分、1分、0分。5项总分为10分,≥7分为良;5~6分为中;≤4分为差。②电刺激观察(采用相同治疗参数观察):使用PHENIX仪器;检测主要指标:肌力,按GRRUG方法重新评定每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变化。③生物反馈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采用χ2检验,组间进行t检验。

2 结果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以不同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均有显着效果,同样电刺激参数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肌力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同样电刺激参数不同治疗方法和不同肌力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A组2131230000121215B组3151020001111314C组2141130000011712D组1131240001111413E组1131150000121611F组2141040001211610G组1151130000121512健康组00001713000013173 讨论

妊娠与分娩对盆底损伤的影响绝大部分是可逆的,产后盆底功能重建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系指应用物理的方法,通过患者主动和被动收缩或刺激盆底肌,达到增强逼尿肌的稳定性及盆底功能康复,从而治疗产后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由此,产后尽早地进行盆底功能的康复训练,选择最佳时机及正确方法,是预防日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关键。

所谓女性盆底康复治疗(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PFR)系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PFR的意义有三:①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损伤;②改善与治疗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亦可治疗某些尿急、尿频、夜尿症、排空异常及盆腔疼痛等;③巩固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的疗效。PFR的方法很多,有些是传统的,有些是现代的。传统的盆底康复方法以凯格尔锻炼(Kegelexercise)为着称,始于19世纪40年代,系指有意识地对耻骨一尾骨肌群,即肛提肌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以增加尿道、阴道及的阻力,增强尿控能力,并可以提高阴道“吞吮”力度,甚至被称为“爱肌锻炼”[1]。凯格尔锻炼还有利于盆底血液循环,使肌肉健壮富于弹性,预防萎缩无力。“膀胱训练”(Bladderdrill)要让患者学会抑制尿急(如交叉双腿并缩夹)而延迟排尿,记录饮水、排尿及功能训练,期望达到2.5~3 h排尿1次。

生物反馈法是用仪器直接测量阴道压力和收集肌电信号,通过声音和(或)视图进行反馈。功能性电刺激对Ⅰ和Ⅱ纤维收缩训练结合在一起[2]。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各种类型子宫托重新被使用。科普宣传及患者生活指导方面,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排尿方法,避免茶、可乐、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的摄入等。

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需对病情全面分析,对治疗方法恰当选择,例如,可以将凯格尔锻炼作为一种女性健身运动;把行为治疗及物理治疗作为轻中度尿失禁的治疗模式;Petros甚至认为PFR可以没有禁忌证,不管症状轻重都可以施行,当然严重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但学习PFR仍可巩固疗效,他认为,至少2/3以上的患者,其症状改善率>50%。一组关于产后42 d妇女常规盆底肌肉训练的报告也表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大大减少。

盆底康复需要妇科、产科、泌尿科、肛肠科、物理医学康复科诸多学科专家的共同研究与协作,法国建立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心三级网的医疗诊治体系,我国正在进行试点,同时,公众教育与康复基本方法的普及也十分重要。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组三种方法都有显着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康复方法的应用中应体现规范化、个体化及人性化的医疗原则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4 参考文献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盆底功能;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

妊娠和分泌过程中,胎儿和手术因素均可导致产妇的盆底肌张力降低、盆底肌肉损伤,进而影响盆底功能。有研究[1]指出,孕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极高,极大的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因此,产后及时给予康复措施对改善产妇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为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实际效果,笔者于2011年4月~2013年12月选取了260例产妇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12月的260例住院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130例,年龄20~33岁,平均(25.1±3.7)岁,孕周39~41w,平均(39.3±1.3)w,其中顺产97例,剖宫产33例;对照组产妇130例,年龄21~33岁,平均(24.8±3.5)岁,孕周38~41w,平均(39.5±1.2)w,其中顺产94例,剖宫产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不进行康复治疗。实验组产妇首先采用phenix型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法国)进行治疗,电流强度以产妇无疼痛感为上限,嘱咐产妇按指示进行训练,20min/次,3次/w。电刺激治疗后,将盆底康复器放入阴道,进行夹持训练,逐渐增加重量,同样20min/次,3次/w。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记录产妇盆底肌张力、阴道肌电压和尿失禁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张力比较 两组患者42d时盆底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2d时两组患者较42d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阴道肌电压和尿失禁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42d时尿失禁发生率和阴道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2d时实验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和阴道肌电压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盆底肌肉在维持阴道紧缩度、尿液排放等生理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维持女性正常生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生产过程中,产道扩张和胎儿压迫等因素往往导致产妇盆地组织遭受不同程度损伤,严重者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有研究[2]指出,产后及时的纠正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降低直肠膨出、子宫脱垂等严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

生物反馈法通过将人体无法感知的生物信号输出,使患者可以根据信号指示调节自身内脏器官的活动[3]。而电刺激可激活患者盆底组织活性因子,增加肌细胞数量,改善盆底肌力。有研究[4]证实,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增强了电刺激的目的性,针对性的调控肌肉收缩活动,提高了治疗效果。盆底肌锻炼则是指导患者交替收缩阴道和肌肉,以达到增进肌力的目的。

在本研究中,笔者将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锻炼联合应用,结果发现132d时两组患者较42d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生物电反馈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可有效恢复产妇盆底功能,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兰,郎景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策略[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2):793-794.

[2]罗新,李瑞满.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4(6):8-11.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妇产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妇幼卫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