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盆底肌康复护理

盆底肌康复护理

盆底肌康复护理

盆底肌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护理

阴道分娩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胎儿和产妇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大多数产妇经阴道分娩后,常伴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盆腔器官脱垂、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和尿失禁等症状,既增加产妇心理压力,降低生活质量,又影响产妇正常生理功能[1]。数据显示,随着年龄逐渐增长,盆腔组织器官易产生退行性病变。因产妇妊娠、生产过程中,导致盆底肌肉、肌腱盆结构和筋膜产生可逆性损伤。有研究[2]证实,产后及时采取盆底功能训练有助于盆底肌张力快速恢复,降低疾病风险,改善预后[3]。既往临床上针对产妇产后采取常规康复护理,但整体疗效较差,无法有效改善盆底肌肌力,不利于产妇预后[4]。目前,临床常见的盆底康复训练有盆底肌锻炼、电刺激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不同康复训练措施其疗效有所差异。因此,本次研究将针对本院收治的72例产妇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盆底肌锻炼、电刺激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训练,对比并分析其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12月阴道分娩的72例产妇,纳入标准:(1)知晓情况,自愿签署同意书。(2)无其他妊娠合并症或者并发症。(3)无盆腔脱垂史。排除标准:(1)伴有妊娠期合并症。(2)引产、早产。(3)伴有癫痫或者哮喘疾病。入院后通过数字盲选法,将全部产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36例);另一组为观察组(n=36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为(28.36±2.05)岁,孕周最短38周,最长40周;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为(28.41±2.11)岁,孕周最短38周,最长41周。对比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产后常规康复护理,告知产妇盆底康复方法、重要性,提高产妇积极性,要求产妇保持身心放松,积极配合锻炼,合理控制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观察组则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包括:(1)盆底康复训练,告知产妇盆底肌功能、结构和康复锻炼目的以及锻炼过程中所需注意事项。采取仰卧位姿势,双腿保持弯曲,先缩肛3~5 s,再放松肛门5~10 s,1组时间为15~30 min,每日2~3组。同时,告知产妇收缩阴道、肛部肌群链,每日4次,1次时间大约10 min。(2)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选取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排空膀胱,采取平卧位姿势,双腿弯曲,电极片贴于髂前上棘皮肤,先将探头放于产妇阴道内,频率控制在8~33 Hz,脉宽为320~740μs,若产妇伴有盆底肌肉收缩感觉,且无疼痛感最佳。其次是以生物反馈压力波形为依据,进行盆底肌训练,根据不同情况频率参数不同,Ⅰ类肌纤维,频率为30 Hz,而脉宽则为500μs左右,若Ⅰ类肌纤维力满足三级以上,则调整为Ⅱ类肌纤维训练,频率为50 Hz。脉宽则为250μs。1次时间为10~20 min,1周2次,连续5周为1个疗程。后期测试产妇盆底肌力,若取得满意疗效,可调整频率或者脉宽,并根据情况增加治疗次数。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盆底功能指标,包含:盆底平均肌力、盆底收缩压或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采用盆底治疗仪对产妇盆底收缩压或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进行检测。(2)对比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包括: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3)比较两组满意度,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指标,使用问卷调查,总分100分。90~100分为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等于满意度与基本满意度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后用(±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后用(n,%)表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盆底功能指标对比

对照组盆底平均肌力为(3.71±0.48)级、盆底收缩压为(4.08±0.48)k Pa、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为(4.41±0.39)s;观察组盆底平均肌力为(4.61±0.59)级、盆底收缩压为(4.62±0.51)k Pa、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为(5.19±0.51)s。可见,观察组盆地平均肌力、盆地收缩压以及盆底肌持续收缩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7.198、4.690、7.390,P<0.05)。

2.2 两组盆底功能障碍对比

对照组37例产妇,5例(13.51%)盆腔痛、5例(13.51%)脏器脱垂及盆腔膨出、6例(16.22%)压力性尿失禁;观察组1例(2.7%)盆腔痛、1例(2.7%)脏器脱垂及盆腔膨出、1例(2.7%)压力性尿失禁。可见,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845、7.845、10.671,P<0.05)。

2.3 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37例产妇,20例满意、15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4.59%(35/36);对照组37例产妇,15例满意、14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满意度为72.94%(27/36)。可见,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χ2=17.233,P<0.05)。

3 讨论阴道分娩属于诱发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产妇阴道分娩,对盆底组织神经、肌肉以及韧带过度牵拉,使盆底结构、功能受损,最终导致阴道松弛或者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引起盆底功能障碍[7]。并且,妊娠期受胎儿体质量、羊水等因素影响,也会增加盆底肌肉负担,导致肌纤维长时间保持收缩状态下,从而降低收缩储备能力。此外,在分娩时,胎儿下降、宫颈扩张使肛提肌受损,闭孔内肌、盆底肌肉受损,且分娩时未保护好会阴,会阴浅肌层、会阴深横肌严重受损,也会影响盆底肌功能,增加盆底功能障碍风险,影响产妇身体健康[8-9]。临床资料显示,胎儿吸引助产、巨大儿或者第二产程时间延长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风险率为正常分娩产妇的4~11倍。因此,对产妇产后进行有效的盆底康复训练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康复锻炼能够预防盆底功能障碍,使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产妇预后,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10]。

对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采取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既能改善盆底功能,防止盆底障碍,又能促进产妇正常功能恢复,提高产后生活质量[11]。盆底肌锻炼主要是根据产妇情况,通过提肛肌锻炼,指导产妇进行收缩肛门和放松肛门的运动,对于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作用,既能提高产妇控尿能力,又能减少疼痛,改善产后预后[12]。但由于大多数产妇产后负面情绪波动较大,再加之对盆底肌锻炼知识缺乏了解,导致锻炼积极性较差。通过盆底肌锻炼,提前告知产妇盆底肌结构、方法、康复锻炼目的以及锻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指导产妇加强运动,改善负面情绪,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和休息时间,提高产妇舒适度,激发产妇康复积极性[13]。盆底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产生电刺激作用,电刺激利用特定电流参数对盆腔组织器官、神经纤维直接起刺激作用,使神经肌肉产生兴奋性,从而提高收缩力,但长期电刺激后,也会使盆底横纹肌内抗疲劳纤维数量明显增加。电刺激利用盆底肌肌肉以及神经发生刺激作用后引起的传导性神经冲动,还能促进交感通路兴奋,对副交感通路则起到抑制作用,阻止逼尿肌收缩[14]。而生物反馈法有助于促进产妇盆底器官功能的恢复,先采用测压计对产妇尿道、阴道以及直肠肌电情况进行测量,再利用不同频率、能量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训练,受损后盆底神经肌肉在刺激作用下能够提高肌肉强度与弹性,使盆底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对放置在产妇腹部以及阴道内电极施加各种强度电流,以便加强盆底肌神经敏感性,缓解疼痛感。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两组产妇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盆底康复护理,观察组盆底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对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及时采取盆底康复护理能够取得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采取盆底康复训练,疗效满意,不仅能促进盆底肌力恢复,预防盆底功能障碍,还能减轻疼痛,提高满意度,可作为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予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赖海燕,管晶.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1):145-147.

[2]刘翠萍.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34.

[3]吴美芳.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J].名医,2020(4):153-153.

[4]彭华英.高龄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4):32-34.

[5]薛艳,任秋伟.不同分娩方式早期盆底康复锻炼与盆底近期功能及预后状况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104-107.

[6]孙晓娟,任秀华.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8):117-118.

[7]陈柔珊.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2):175-177.

[8]冯莹,孙珂,梁丽红,等.基于微信互动对产妇盆底康复延续性健康教育应用的探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1):69-70.

[9]朱云.五位一体专病专管延续护理在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9,18(8):61-63.

[10]江美琴.早期康复护理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6):834-835.

[11]蒋新勤.盆底康复锻炼结合生活干预对产妇盆底功能肌肉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62):116,118.

[12]袁佩琼.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4):172-174.

盆底肌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studies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ethods Analysis from May 2012 to July 2013 120 cases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impaired function of the female pelvic floor,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 in each group nursing effect was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01-02

随着时代瞬息万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指的是人体的盆底出现部分缺陷、损伤,由此造成患者的功能障碍,并发一系列的疾病[1]。我国政府和全社会对此也给予高度重视,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防治已被提到重要的工作日程,FPFD防治就是其中之一[2-3]。为了加强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本组全部患者符合卫生部门制定的关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的诊断标准,年龄为28~45岁,平均年龄为27.8岁,初产妇为82例,经产妇为38例。将本组12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患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产妇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均衡性。

1.2 护理方法[4]:

两组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均给予产后盆底康复治疗。(1)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如下综合护理干预。

1.2.1 盆底保护的健康教育:

成立医院盆底保护的健康教育小组,加大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及时组织护理人员对来医院治疗的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进行分类,根据患者的个人职业、年龄等因素,告诉患者盆底保护的一些常识,让患者熟练掌握盆底保护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如产褥期避免感染,患者在一个月期间不可以参加剧烈的体力劳动,也不可以盆浴。

1.2.2 盆底功能检测:

要求护理人员跟踪产后达到42天的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常规盆底功能检测,根据患者的检测结果,做好对应的处理措施,护理人员还要让患者坚持妇盆底肌肉锻炼,并且教会产妇正确掌握控制盆底肌肉方法以及阴道哑铃的锻练方法。

1.2.3 产前孕妇盆底肌肉锻炼培训:

根据医院制定的孕妇操作手册,指导孕妇每天做2-3次产前体操,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提高患者的骨盆韧性,腹部和阴道的弹性,每天定时做好阴道收缩运动,锻炼盆底肌肉。

1.3 疗效评价[5]:

根据目前盆底功能恢复疗效标准,盆底肌肌力分为0-5级。(1)显效: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经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肌力为5级,疲劳度为0级,阴道压力肌张力完全正常,症状完全消失;(2)有效: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经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肌力为2级以上,症状基本消失;(3)无效: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经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肌力和症状无任何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5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患者的计量数据采用х2±s来计算,组内及组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女性盆底功能障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

P

参考文献:

[1] 朱小玲,陈琳. 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 1539.

[2] 王雯,王美玉,刘小妮. 盆底重建联合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 1765-1766.

[3] Marian Wiegersma, Chantal M.C.R. Panman, Boudewijn J. Kollen, et al.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versus watchful waiting or pessary treatment for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PS): Design and participant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parallel pragmat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primary care[J]. Maturitas, 2014,77(2): 168-173.

[4] Dalia M. Kamel, Ali A. Thabet, Sayed A. Tantawy, et al. Effect of abdominal versus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 in obese Egyptian women with mil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Hong Kong Physiotherapy Journal, 2013,31(1): 12-18.

[5] 李淑玲,廖惠璇. 心理干预对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护理研究[J]. 吉林医学,2013,34(18): 3726.

盆底肌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12-2011.12入住我院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①剖宫产术后8h恢复排气,二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结论: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功能康复锻炼,其效果尤佳,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护理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95-02

女性的盆底组织对维持盆腔器正常的生理状态以及功能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当盆底组织受到损伤出现病理变化的时候,盆腔脏器甚至相应的器官的生理状态以及功能所发生的病理学变化,盆腔脏器一般包括生殖器、下尿道以及下消化道等部位,这些患者出现系列临床有关的症状,此类疾病可以称之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一种较为常见且没有被充分了解的疾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盆底功能患者在住院剖宫产前后护理组织进行一对一的盆底功能康复锻炼方法指导,且进行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后当天按照相关要求做凯格尔运动,能够很好地促进患者病情的转良,且能够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2]。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及方法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为24~39岁,平均年龄为(32.2±6.6)岁;将本组120例盆底功能患者随机性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二组在年龄、学历层次、孕产次、病情以及手术方式等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n=60)采取常规的剖宫产前后健康教育,观察组(n=60)在住院剖宫产前后护理组织进行一对一的盆底功能康复锻炼方法指导,且进行健康教育、剖宫产术后当天按照相关要求做凯格尔运动等。对上述两组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情况进行对比。

1.2.2观察指标。剖宫产术后8h恢复排气的具体情况,3个月后两组由同一专科医生专人应用阴道指诊进行盆底功能肌张力检查,将趾骨、尾骨肌(pc)肌收缩力分为3度,即1度:在检查时手指在挤压阴道时感到肌肉松软如海绵。2度在肌肉收缩时施压手指可感到一定的阻力,但在肌肉松弛时无阻力;3度在收缩或松弛时均能对施压手指产生相当的阻力,犹如手指触及一坚韧的组织块[3]。

2结果

3结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可以通过临床症状进行;盆底功能可以通过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进行诊断是否正常。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的改变要较症状出现早,而且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指标改变与症状出现严重程度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盆腹动力学和盆底电生理的检查指标可用于对盆底功能诊断、程度评价、预后分析和治疗效果评价。

由本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后8h恢复排气,二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林燕芬,郑婉文,翁丽.剖宫产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1,2:59-60

盆底肌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康复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身体用力,打喷嚏或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下出现的非随意的尿液漏出[1]。其原因是由妊娠、分娩、产伤造成的膀胱颈、尿道支撑结构破坏,膀胱颈和尿道活动度过大或下移。结缔组织弹性下降,尿道内括约肌功能缺陷或创伤等,致使尿道内括约肌功能障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如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激素水平的下降,尿失禁症状也会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我院妇女康复中心对8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产后42d来门诊复诊,诊断为轻中度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80例,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48例。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产妇平均年龄22~35岁,单胎,顺产,新生儿体重2500~4000g,无肾病及尿路感染症状。

1.2方法 嘱产妇排空小便,半卧位于治疗床上。首先操作护士指导产妇正确识别所要锻炼的盆底肌群,简单的方法为操作护士将食指和中指置于产妇阴道内,收缩阴道时,手指周围感觉到有压力包绕,即为正确的肌群收缩。或嘱产妇排尿时突然终止排尿,终止排尿动作即为阴道收缩。但要非常强调,在收缩盆底肌群的同时要尽量避免其他肌肉,如大腿、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收缩。学会收缩后,即可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产妇腹部贴上腹部极片,阴道内置入盆底肌肉治疗头,连接电源,给予电刺激,刺激的强度从0mA开始,逐渐增加,以患者最大能力承受,但又不感觉疼痛为标准。电刺激后,配合生物反馈模式训练,2次/w,20~30min/次,共10~15次,每次治疗结束后,嘱产妇回家自行锻炼盆底肌肉,即缩肛运动,3次/d,10~15min/次。锻炼可以在1d中的任何时间进行,取站立、仰卧或坐位等任何均可进行。

1.3效果评价标准[2] 治愈:尿失禁症状消失,护垫实验阴性;好转:尿失禁程度减轻,漏尿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尿失禁程度无明显缓解。

2 结果

8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过10~15次的盆底康复治疗后,有72例产妇漏尿症状消失,护垫实验阴性,治愈率90%;漏尿程度减轻,漏尿次数减少的有6例,占7.5%;无效的有2例,占2.5%。

3 讨论

电刺激是一种较早且被国内外用于临床的防治盆底肌肉损伤及萎缩的方法,其对盆底肌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通过诱发肌肉被动性收缩,激活一些活动分子,一定程度上促进肌细胞数量增加;诱发肌肉的被动性收缩,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改善静脉回流,防止肌肉有害代谢产物堆积;间接影响萎缩肌肉细胞的代谢过程;刺激本体感受器;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电刺激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原理:①是通过刺激尿道外括约肌收缩,通过神经回路进一步增强尿道括约肌收缩,加强控尿能力;②是刺激神经肌肉,通过形成冲动,兴奋交感通路并抑制副交感通路,抑制膀胱收缩功能,降低逼尿肌代谢水平,增加膀胱容量,加强储尿能力。

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主动的盆底康复方法,用以指导患者正确的收缩盆底肌肉。其原理是借助于阴道内的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探头,监视盆底肌肉的肌电活力或者阴道内压力的变化,同时也可监测腹部肌肉活动和逼尿肌活动,将这些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为视觉和听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如Jundt等的研究认为,通过肌电图介导的生物反馈训练能增强肌肉锻炼效果,表现为肌肉强度增加和尿失禁症状的明显改善。

总之,妊娠和阴道分娩被认为是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是一种无损伤、无痛苦、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女性尿失禁非手术疗法中的一个良好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春波,金杭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因素及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9,36(6):437-439.

盆底肌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刺激;盆底康复

女性的盆底肌肉主要负责承托与支持盆腔脏器并参与多种生理活动,在女性妊娠与分娩的过程中会对盆底的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了产后的生活质量并引发产后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1]。有报道显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属于女性的常见疾病,其发生率在15-50%左右[2-3]。目前认为妊娠与分娩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后盆底肌肉肌力的降低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我院采用电刺激盆底康复理疗治疗产后盆底肌力降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顺产初产妇148例,所有产妇盆底肌肌力测定为0-II级,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7.84±3.15)岁;对照组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7.17±3.44)岁。两组产妇年龄、盆底肌肌力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阴道哑铃训练法,将不同重量哑铃放入产妇阴道中让其收缩阴道夹紧哑铃,哑铃的重量根据产妇情况进行选择,同时根据训练的情况逐步递增,每次15min,1次/d,连续治疗2月后观察肌力变化。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广州凡科的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仪FC-9632C对产妇进行电刺激理疗, 1-2次/周,20min/次,连续治疗2月后观察肌力改变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肌力测定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评定,肌探头放入阴道,连接肌肉刺激治疗,观察阴道肌力变化情况,其中阴道肌肉收缩持续0s定为肌力0级,持续1s定为肌力I级,持续2s定为肌力II级,持续3s定为肌力III级,持续4s定为肌力IV级,持续5s或者超过5s定为肌力V级[4]。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情况比较详见表2

3 讨论

女性的盆底肌肉属于重要的组织器官,参与多项生理活动,而妊娠与分娩是大多数女性均要经历的过程,这一生理过程会导致盆底肌肉的损伤和松弛[5]。产妇在孕期或者产程过程中受到体重增长过重、胎儿过大、产程过长等均会造成盆底肌肉的受损加重,常会引发盆腔的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造成盆底肌肉的损伤和缺陷,目前国际上认为早期的盆底肌肉训练可以帮助提高产后的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但是由于我国女性对于盆底肌肉功能认知的缺乏以及隐私部位难于启齿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很多受到疾病困扰的女性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以往传统的阴道哑铃训练法虽然能在一定的程度改善患者盆底的功能,但是却无法有效避免压力性尿失禁与器官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6]。神经电生理学发现神经的传导延迟减少肛提肌收缩力量、速度与持续的时间,会造成静息张力支持功能的受损,而神经源性的损伤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肌纤维的变形萎缩与肌纤维的角形化,而肛提肌则又分为I类和II类两种,I类肌纤维属于慢纤维,对于维持静息状态下的支持功能相关,II类肌纤维属于快纤维,同盆底肌的快速有力收缩的功能相关,可以反应盆底肌的应激力。电刺激是通过低频电流让肌肉组织发生被动的运动,通过置于阴道的治疗棒传达电流来刺激盆底的肌肉与神经,让盆底的肌肉强度与弹性增强。同时电刺激还会提高神经的反应功能,唤醒了部分由于受到压力而发生功能暂停神经细胞,有效促进了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此外研究还发现电刺激还可以有效改善盆底肌的结构,增加了盆底肌I类肌纤维数量,增强抗疲劳的功能,增加了尿道关闭压力,可以控制漏尿,而且电刺激还能够诱受损或者发生萎缩的肌肉出现被动性的收缩,可以给患者良好的心理安慰[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电刺激盆底康复理疗治疗顺产产妇能够明显改善产妇肌力,减少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曲坚,张晓薇.妊娠及分娩对盆底功能影响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11(4):304-306.

[2] 赖俏红,黄惠芳.12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5):7-8.

[3] 卢玲.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疗效的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4):48-49.

[4] 易念华,刘海意,乔福元,等.武汉市初产妇盆底肌力调查及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5):361-363.

[5] 苏曰华,刘萍,崔福鸾.阴道正常分娩对盆底组织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446-447.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妇产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妇幼卫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