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硕士毕业总结

硕士毕业总结

硕士毕业总结

硕士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毕业人数

作者简介:杨忠旋(1988-),女,土家族,湖南湘西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蒋家琼(1975-),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006)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12-03

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依照其自身发展规律,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作出适时的调整。[1]本文对美国1999~2010年近十二年层次结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的发展特点及其规律进行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我国快速扩展的高等教育提供借鉴,使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达到相对均衡状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美国高等教育各层次变化状况

1.各层次规模的增长速度变化

1999~2010年美国高等教育的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毕业人数呈现出逐年稳步上升趋势,对于有着高入学率低毕业率的美国,毕业人数的上升说明美国高等教育总体招生规模也有所扩大,见图1。

2.各层次毕业人数增长幅度各不相同

在美国高等教育总体毕业规模扩大,各层次毕业人数逐年稳步上升的大前提下,各层次毕业人数的增长幅度不尽相同。从图1可以看出,拿到学士和硕士学位人数都处于稳定的逐年上升状态。根据表1数据可以看出,学士学位人数从1999年的1237875人上升到2010年的1715913人,学士毕业人数每年的增长率与平均增长率存在较小的差距,硕士毕业人数从1999年的457056人上升到2010年的730635人,硕士人数每年的增长率与平均增长率差距也不大,这说明学士和硕士这两个层次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美国博士生教育向来以严要求、高质量的“金标准”闻名于世,博士毕业人数从1999~2009年这十年除了2001年有负增长情况外大体处于平稳上升状态,只有在2009年在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为了满足紧急的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2]有大幅度扩大,增长率达到134.15%。从年平均增长率来看,博士学位毕业人数增长率最高,其次是硕士层次,再次是学士层次。虽然硕士、博士招生规模的增长率高于学士规模的增长率,但学士毕业人数依然是硕士、博士招生人数总和的两倍,这说明在高等教育成熟的美国,层次失重问题依然存在。

3.各层次毕业人数的阶段增长趋势

学士层次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从1999年到2002年,有小幅度增长,2002年学士毕业人数规模增长率4.38%,学士层次增长最大,2003年到2009年属于平稳增长状态,2009年到2011年增长率有所上升。2010年的学士毕业人数增长率为3.99%,达到次高点。硕士层次整体也是呈稳步上升趋势,并且硕士层次的毕业人数增长率总体高于学士层次毕业人数增长率,2003年的招生规模是硕士层次招生规模中的一次小高峰,达到9.03%,小高峰后呈现增幅整体下降趋势,2006年降至最低点1.77%,2007年开始有所回升,2009年再次回升到5.52%。博士层次规模增长起伏较大,2001年出现-1.66%的负增长情况,2002年到2006年又开始呈现整体稳步增长趋势,2007年有小的波动,2009年,博士层次呈现大幅增长,高至134.15%,2010年趋于平缓。

总的看来,1999年到2003年各层次整体呈上升趋势,2003~2004年达到一次小高峰,2004~2005年增幅有所降低后各层次呈平稳增长状态。除了博士层次在2001年中出现负增长和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因素的影响呈现大幅度增长外,学士、硕士层次整体上基本处于平稳上升状态。从整体增长幅度来看,博士层次增长幅度高于硕士层次增长幅度,硕士层次增长幅度高于学士层次增长幅度,见图2。

二、美国高等教育各层次比例发展现状

1.各层次比例格局发生变化

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已基本走向成熟,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各层次格局不存在大幅度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要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层次规模和数量上有所扩张,各层次间的比例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图3中可以看出,学士毕业人数规模有明显减少,博士人数规模有相对大幅度的增加。学士毕业人数比例从1999年的71.15%下降到2008年的68.85%,这十年属于平稳下降状态,降幅不大,2009年由于突变因素的影响有三个百分点的降幅,2010年降至最低点65.74%。硕士毕业人数比例增长幅度不大,增减幅度在一个百分点范围内,基本趋于平稳。博士毕业人数情况与学士招生人数情况大至呈现出相背离趋势,博士毕业人数比例从1999年2.58%上升到2008年的2.91%,这十年博士毕业人数属于平稳上升状态,涨幅不大,同样,2009年由于突变因素的影响有三到四个百分点的涨幅,达到博士毕业人数比例的最高峰6.34%,2009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从大体趋势上来观察,学士毕业人数比例在逐年减少,硕士、博士毕业人数比例在逐年增加,学硕博层次比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逐步发生变化。

通过对比1999年和2010年的层次比例情况,可以清晰直观看出这12年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化情况,学士毕业比例逐年减小,硕博毕业比例逐年增大(见图4)。学硕博比例从1999年361.82∶100∶9.8变成954.22∶100∶22.41。这说明两个情况,一是美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有大幅度的扩张,虽然学士毕业比例逐年下降,但学士招生人数有所增加,且增加数大于硕博毕业增长人数总和。二是美国高等教育依然存在层次的失重问题,学士毕业人数比例依然是硕博毕业人数比例总和的两倍。2010年学士毕业人数比例相对于1999年毕业人数比例放缓,硕博毕业比例增加也说明美国高等教育层次逐步提高,整体规模向更高层次转变,见图5。

2.各层次男女比例

(1)各层次中男女所占男女总数比例。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比例格局是学士最多,其次硕士,再次博士。在各层次中男女生所占男女总数比例与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存在相似性,从1999年、2010年各层次中男女占男女总数比例的数据来看,存在一个问题,1999年学硕层次中男生比女生所占比例略低,博士层则是男生所占比例高于女生所占比例。2010年学博层次中男生所占比例高于女生所占比例,只有硕士层次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比例,见图6。

(2)男女人数在各层次所占比例。美国高等教育在受到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后,加之个人对教育层次不同的需求,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各层次中男女生人数的比例。从表2数据中可以看出,1999年,学硕层次的女生比例要高于男生,博士层次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到了2010年,各层次的女生比例都高于男生,特别是硕士层次的女生比例高出男生比例近三分之一,这说明近年来美国女生接受高等教育多于男生。

3.分科类各层次比例

不同学科的层次结构发展变化,既可以反映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又可以体现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总体需求。[4]美国的学科专业分类系统共有38个学科群(一级代码)、362个学科(二级代码)和1265个专业(三级代码)。[5]高等教育学位结构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6],本文选取了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农学、医学、工商管理、教育学、法学、工学、理学几个不同学科专业作为对象,将1999年和2010年这几个不同专业的各层次招生比例作为分析样本进行对比分析,近而发现不同专业的层次结构的发展变化存在一些特点。

(1)农学、理学、文理综合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学科,层次比例的变化幅度不大。理学和作为交叉学科的文理综合,在学士层次上比例还有小幅度的增长,在硕博层次上比例都存在小幅下降趋势,说明美国高等教育在这两门学科上更加注重学士层次的教育。农学存在学士、博士层次比例下降,硕士层次比例增长的情况,作为研究农业科学的农学,是典型的技术应用型学科,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产业部门,肩负着为其他产业部门提供物质基础的重要任务,农学这一学科的作用也相当重要,从1999年和2010年数据来看,层次分布比例变化不大,硕博层次比例增长缓慢,说明美国高等教育在农学这一学科上对人才的培养重心开始向硕士层次上转移。

(2)工商管理、工学作为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二、三产业的学科,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学士层次比例在逐渐放缓,硕博层次比例有一定程度的增幅。这种变化也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在不断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医学、法学、教育学关系社会民生的学科层次比例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医学专业学士、硕士层次比例都发生了大幅度的缩小,博士层次比例增长迅速。教育学专业学士层次比例下降明显,硕博层次比例都有所增长。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法学专业,1999年,法学专业层次比例最大的是在硕士层次,其次是学士、博士层次,2010年,法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层次比例都有大幅度的缩减,博士层次比例出现迅猛增长,高至80.71%,占据法学专业的五分之四。

(4)根据1999年和2010年各学科层次招生比例的数据来看,美国高等教育不同科类的层次结构总体在向硕士层次转移,比较注重实践经验的农学和作为交叉学科的文理综合,在人才培养方面倾向于学士层次的培养,作为与经济、民生息息相关的法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层次侧重点略高于其他学科,更倾向于博士层次,见图7、图8。

三、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研究的结论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发展变化是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通过对1999~2010年美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发展变化情况的研究,得出以下几条基本结论。

1.各层次整体规模扩大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成熟,1999~2010年是美国高等教育稳步扩张时期,2010年整体规模较之1999年有一定幅度扩充,各层次毕业人数逐年增多,说明之前各层次招生人数也呈逐年增多趋势,特别是在2008到2009年美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硕博层次的毕业人数有大幅度的增加,远超出了硕博层次的平均增长率,2010年各层次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回归稳步增长。

2.各层次比例发生变化

1999~2010年美国高等教育在整体规模扩充的情况下,各层次比例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学士层次规模逐年缩小,硕博层次规模逐年扩大,学硕比例出现下降,博硕比例攀升。从总体层次规模分布来看,学士层次毕业人数逐年减少,硕博层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未来美国高等教育层次比例重心将从学士向硕士层次转变,对人才培养的重心也将向硕士层次偏移。

3.各学科的层次结构相应发生改变

通过1999年和2010年不同学科门类层次比例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实践性较强的农学和专业性不强的理学、文理综合的层次重心在学士层次上;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学科和贴近民生的学科的层次重心将出现上移,重心大体转移至硕士层次,部分学科重心甚至上升至博士层次。

高等教育结构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高等教育结构的建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7]观察美国高等教育1999~2010年层次发展变化情况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层次规模在逐步扩大,各层次的比例重心大体上移,各学科层次结构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会发生相应改变。然而,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需求不同,探索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途径将是一项永久的任务。

参考文献:

[1]SIR ERIC ASHBY,The structure of high education:A world view[J].High Education,1973,(2):143.

[2]GEOFFREY J.GILES,The struc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J].Higher Education,1978,(7):131-156.

[3]Date collection:high education statistics[EB/OL].http://nces.ed.gov/.

[4]何晓芳,迟景明,李霞,等.1998-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变迁研究[J].高教探索,2010,(3):47.

[5]刘少雪,程莹,刘念才.创新学科布局 规范院系设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0):69.

硕士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专业硕士,就业,调查分析

在如今这个社会竞争相当激烈的大环境下,只有拥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够更好的占有主动权,一个国家想要繁荣昌盛,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发展,同时,人才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文明、经济进步的重要保障,而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对社会的迅速发展更是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生的就业过程可以直观的对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进行检验。

1.1 毕业生的来源

通过对吉首大学近3届毕业的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情况进行整合分析,在 2013、2014 、2015年毕业的硕士毕业生中的生源地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表格显示,近三届毕业生生源来自农村的人数 49 人,占总体的 41%;来自于城镇的人数是 70 人,占总体人数的 59%。而在这些生源当中可以看出,考取该专业的学生从2013年来看,更多的是城镇的学生考取研究生,而到了2014年、2015年,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各占50%。

1.2 就业率

对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3、2014、2015届体育专业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近三年吉首大学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还是很高的,已就业人数均已超过占70%,未就业人数只有十多个人。

1.3 就业职业

专业硕士是国家为了培养高层次就业人才而采取的培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可以从事各项体育工作的全方面人才,体育专业硕士的接收单位大多还是高等院校、教学培训机构,有少部分流向国家基层单位、部队、政府机关单位;从就业单位性质的调查来看,三届毕业生体育专业硕士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和其他与教学培训相关的的机构单位,高等院校占了47人,其他教学单位占了32人,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两项加起来占了总人数的66.3%,其中有5人进入机关单位工作、9人进入企业工作、14人在毕业的时候没有找到就业单位。

1.4 就业城乡分布

从表1毕业生的来源可以看出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有一半来自农村,一半来自诚镇,吉首大学地处于四省交界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学生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主要因素是被城市的生活节奏、发达程度、文化环境所吸引,对吉首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的城乡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后选择了在城市工作,有78人,占了总人数的74.2%,而选择在乡镇工作的有21人,占总人数的20%,而在农村工作的只有6人,占总人数的4%,城镇生源地的学生在完成硕士学业以后回到生源地工作的只占了一小部分,而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在毕业后有一部分选择回生源地所在的城市进行就业。但是硕士研究生对于城市工作的热衷,也给城市就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2 影响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2.1 社会需求对就业的影响

硕士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民族高校工程硕士 就业质量 实习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2009年我国开始进行工程硕士培养。根教育部指示,民族高校也先后增设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点。本文以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调查样本,该院自2011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其工程硕士培养定位在于培养服务少数民族或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备高水平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端管理型人才。本文从该院工程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入手,分析就业现状,探讨就业中反映出的培养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以期提升民族高校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1 问卷调查与分析

调查对象至今共有工程硕士毕业生74人,其中男生51人,女生23人,男女比例2.2:1,处于工科院系较正常水平。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该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当年就业率分别为100%、100%、95.7%、91.3%。单从就业率一项数据上看,该院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比较成功的,然而,对四年就业数据进行分析,较为深层次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1.1 就业质量长期处于中等水平

2013年至2016年该院工硕士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该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中小企业占据比例较大,62.1%的研究生毕业后去往中小企业,去往行业知名企业人数所占比例不大。自2014年以后,去往国企或事业单位人数有逐步上升趋势,对此特别对2015年、2016年去往国企及事业单位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这两年去往国企或事业单位的毕业生中去往中国电信的毕业生占较大比例,这与两年该企业调整企业内部人员结构,扩大招聘需求有直接关系,且该院去往中国电信毕业生往往去往的地区多为竞争较为薄弱的三、四线城市或者二线城市远城区。

由于民族高校整体水平不靠前、社会认可度不高,民族高校在我国高校排名中往往处于中等水平,部分民族高校排名甚至靠后,社会上尚存民族高校学生就是“能歌善舞之流”的说法,甚至于有的地方不知民族高校有工程硕士专业,怀疑民族高校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以至于对民族高校培养的工程硕士毕业生素质也抱有怀疑态度。这是导致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外因。

对于企业来讲,知名高校工程硕士毕业生意味着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较强的能动性、较大的可塑性,因此一般企业更愿意招收知名高校的毕业生。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往往来自知名高校的本科生,或者优质的本科生,对于广大考研大军来说,民族高校往往不是他们的首选目标,甚至于民族高校自身的本科生也多将母校作为调剂对象。

1.2 专业综合素质不高

对于2013年至2015年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实践能力需加强”、“专业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等字句频繁出现在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中。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发现,希望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具体项目实际操作培养是该院工程硕士毕业生对学院改进工程硕士培养提到最多的建议。

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综合素质不高主要由于没有进行足够的工程实践,这与民族高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滞后有直接联系。我国大多数民族高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薄弱,有的民族高校尚没有设立工程硕士实习实践基地,即使有设置的,其基地管理运行都存在较多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所学专业知识不能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强化进而融会贯通。较多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没有具体项目的实际执行经验,多采取在理想环境下简单的算法模拟完成导师给予课题,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这部分学生在企业招聘笔试环节通常能够顺利过关,但是在企业面试环节,其弱点也就暴露无遗。

本文研究对象学院工程硕士毕业生中也不乏优质就业人员,2013年至2016年该院工程硕士毕业生进入行业知名企业直属公司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这部分毕业生进行走访发现,这部分学生其共同点是在研究生期间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借助导师引荐到相关企业进行真实实习实践,实地参与企业的某一项目完成。此外,这一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后,也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由于这部分毕业生的优秀表现,这些企业对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评价也有所改观。由此可以看到专业综合素质,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在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不显著

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少数民族或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围绕这一目的来看,目前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色还不够明显。从研究对象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来看,由于该校地处湖北,毕业生就业分布比较多的几个地区仍然是湖北、深圳、上海、北京。从地区上看民族高校工程硕士毕业生与一般高校工程硕士毕业生没有显著区别,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就业单位或者就业地区与少数民族相关,但从毕业生求职意向以及最终入职情况来看,民族高校工程硕士毕业生仍然更倾向于发展潜力较大的大城市或者大企业。该院工程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去往服务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相关单位占总体就业比例24.3%,而其中直接服务于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相关单位不到一半,这也就是说该院工程硕士毕业生中最终大多数人没有为少数民族或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服务。当然,本文的这种服务并不包含到广义的服务,比如业余民族文化的宣传,单指从事与少数民族服务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相关性的工作。

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的不显著还表现在工程硕士毕业生本身对民族概念的缺乏,由于当初进入民族高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实属没有选择的选择,所以这部分研究生自入校到最后毕业都缺乏学校归属感,对于民族高校的意义也仅仅限于“少数民族比较多”这种简单的理解。

2 解决对策与建议

2.1 提高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塑造民族高校研究生形象

民族高校应该加大研究生招生中对优质生源的奖励力度,大力吸引优质生源的同时打好招生“广告”,提高民族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知晓度。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展现民族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优势面,加强与知名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发挥盟友高校的联盟优势,提升形象。同时严把入口,对于研究生招生更加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面试时严格做到宁缺毋滥,将真正愿意学的生源迎进来,将混文凭的生源拒之门外。

2.2 紧抓民族高校工程硕士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提升研究生专业综合素质

专业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的制胜点。建议民族高校根据各自专业实际需求,与相关企业,特e是有少数民族背景的企业加强合作,切实建立校企实习实践基地,将工程硕士实习实践列入民族高校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

实践基地应该是政产学研用结合的重要平台和载体。①民族高校可以到其他高校工程硕士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走访,学习其基地建设经验,再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调整。同时,校企之间的合作模式应该是以项目为主导,民族高校工程硕士导师与对应基地导师之间有项目作为桥梁,并加强交流沟通,对研究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实时掌控,如周报、中期考核等,以保证工程硕士实习实践的切实有效。

2.3 进行特色培养,彰显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特色

从培养环节入手,提升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色。课程方面增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相关课程,让工程硕士研究生充分理解民族高校社会责任及存在意义,激发研究生民族责任意识;生活中向研究生展现民族风土人情,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热爱少数民族,提升研究生民族归属感。

项目合作上,政府及高校应进行牵头,鼓励研究生导师增强与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进行交流合作,将解决民族地区实际问题作为项目进行合作,并带领研究生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发展成为长期交流合作平台。

在就业指导方面,设立民族企业或民族地区专场招聘会,集中提供服务少数民族或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岗位信息,欢迎并支持相关企业来校进行宣讲。特别是那些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工程硕士,鼓励他们回到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发展做贡献。

3 总结与展望

在当前我国全面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环境下,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面对着极大的机遇。就业是评价民族高校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民族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决定性标签。民族高校应严守生源入口、升级培养模式、打造特色人才,使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得以提升,提升民族高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硕士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南昌大学是江西省惟一一所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由原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和江西医学院合并而成。

学校位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南昌市,现有前湖主校区等五个校区,占地面积8000余亩,具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学科体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优美。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 “文理工医渗透、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综合性大学。

学校研究生教育起步于1965年。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5种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共有20个专业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农业推广硕士、旅游管理硕士(MTA)、工程管理硕士(MEM))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临床药理基地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1个。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特色专业9个、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2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有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5个、高水平实验室2个、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6个,江西省“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6个。学校还设有中德联合研究院、中法工商管理教育培训中心和中英联合学院等国际合作办学机构。

南昌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终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秉承“格物致新,厚德泽人”的校训,致力于教书与育人的结合,致力于前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致力于完美人格和崇高理念的塑造,朝着建设“高水平新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热忱欢迎您报考南昌大学,期待着您成为南昌大学的一员!

二、招生简章

招生规模

我校2014年各专业的实际招生规模数,以当年国家文件批准下达数为准。

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同等学力。同等学力考生必须是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已经完成与所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的学习(须有结业证书或由学习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课程学习证明及成绩),同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获得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二等及以上奖励(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排名为第一或第二。

⑵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刊物上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三篇。

(三)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的研究生招生体检标准。

(四)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五)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报名时间与手续

网上报名:2013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登录南昌大学研究生院主页(yjsy.ncu.edu.cn)报考,报考人员请按要求填写并提交报考信息;

现场确认:2014年1月11日--12日凭本人二代身份证和学生证(或毕业证书)到南昌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南昌大学前湖校区研究生院大楼四楼),进行现场数码照相,并交纳报名费。同时提供:

⑴报考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登记表》原件【请贴上近期一寸免冠正面彩照】。内含专家推荐信、思想政治审查表等,可在研究生院下载中心下载;

⑵学历、学位材料:

已获硕士学位考生: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应届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研究生学生证、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证明;并在取得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后交验证书原件(同时上交相应复印件);

同等学力考生: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硕士学位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或课程成绩证明;

⑶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供相应的业绩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⑷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同等学力考生提供本科阶段成绩单)、硕士论文(附评议书)、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科研成果证明书、学习(工作)中获奖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材料(原件面试时提供给导师小组);自我评价一份;

⑸本人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⑹攻读南昌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免试政治理论申请表。

入学考试

博士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时间预计为2014年3月份,初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已获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申请免试)、英语、两门专业课;复试预计安排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复试科目:专业综合面试(含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初试、复试具体时间和注意事项将在南昌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基本规则和要求预告如下:

1、英语试卷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两部分。试卷一为公共英语,题型有词汇与结构、阅读理解、英汉互译和写作,满分为100分。试卷二为专业英语,题型为专业文献资料翻译,满分为100分。

2、初试结束后,将根据初试结果划定复试分数线。复试分数线包括单科最低线和总成绩最低线。进入复试的同等学力人员须参加2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的加试,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合格线为60分。

3、经初试、复试后各学科专业点在研究生院下达的计划数内,提出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由研究生院审核,报校领导批准后,张榜公示。

4、拟录取的定向培养考生须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办理定向培养手续,否则不予录取。

体格检查

本着“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复试期间将由我校医院根据《南昌大学研究生招生体检标准(修订)》(昌大校发[2003]22号文)及其实施办法组织体检。凡体检结论属于不能录取之列,则取消其录取资格,其名额由后位者自动递补;凡体检结论属于不能录取的专业之列,则必须调转相近专业,若无相近专业可调,则取消其录取资格,其名额由后位者自动递补。请在报名之前上网查询我校研究生招生体检标准。

其他事宜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包括专业课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题。

单位代码:10403

单位网址:yjsy.ncu.edu.cn

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政编码:330031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硕士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时间汇总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新东方网络课程】2017医学考博英语统考全程班!!点击免费试听<<<

一、培养目标

我校招收的学术型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

(一)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普通招考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结业证书);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研究所或院系规定的体检要求。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境外留学人员应获得硕士学位,并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硕士学位认证后方可报考。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三)三年学制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最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

(四)我所可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该专项计划实行“与普通招考生统一考试、单独划线录取、定向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的政策,主要面向少数民族考生。报考该专项计划的考生,除了需具备上述第(一)款中各项条件外,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

2.考生原籍在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湖北恩施自治州等地区,或者是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等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3.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审核同意报考。

4.保证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到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

5.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不得以硕博连读方式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含普通博士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但在征得定向单位所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后可以在毕业时作为应届硕士毕业生参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招考,经初试和复试考核合格拟录取后须重新签订三方协议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博士毕业后须按协议规定回定向省份就业。

(五)在学的硕博连读生转博,按所在研究所或院系的具体要求报考。

(六)在高校取得学术型推荐免试外推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按直接攻博方式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简称为直博生),具体录取条件由各相关研究所确定。已被确定录取的直博生,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

(七)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

1.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2.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3.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八)我校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全部为国家计划内全日制脱产学习博士生。有特殊原因不能保证全脱产学习的考生,应在报考和复试时向报考单位和导师说明。

(九)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三、报名时间、方式及报名手续

考生在报考前可与研究所或院系的招生部门或导师取得联系。所有考生必须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

秋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6年12月12日-2017年1月12日。本次网报包括硕博连读转博考生和普通招考考生(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

2.网上报名方式:

请考生登陆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admission.ucas.ac.cn),点击“博士报名”,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选择“普通招考”、“硕转博”两种类别之一进入相应的报名系统中,进行考生注册。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在“普通招考”类别中报名,进入系统后在考试方式栏中选择“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应届生应按“普通招考”类别报考。网上报名时请务必仔细阅读系统中的“网报公告”,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网上报名成功后,报考“普通招考”类别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报考的研究所或院系招生部门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1)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

(2)2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专家推荐书(推荐书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资料下载”区下载,由推荐专家填写后寄至报考的研究所或学院招生部门,也可密封后由考生转交);

(3)硕士课程成绩单和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报考秋季入学博士的应届硕士生,在报名时可先提交硕士学生证复印件,并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5)境外留学人员须提供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6)同等学力考生需提交符合报考条件的相关证明:本科课程成绩单,学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硕士结业或毕业生需提供硕士课程成绩单和硕士结业或毕业证书复印件),进修所报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由进修学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开具),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工作时间、具有高级职称和公开复印件或科研成果获奖等证明材料;

(7)在职考生报考必须经单位同意并在参加复试前出示单位人事同意报考证明;

(8)缴纳报考费200元(不含复试时的体检费,请事先确认自己的报考资格,报考费缴纳后一律不予退还),可采用邮局普通汇款和到我所现场缴纳两种方式。(汇款时请写明报考人的姓名和详细地址,并在附言中注明“某某的博士报考费”。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育处,张之涵,邮编100029)。

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还须提交由原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民族教育处(未设民族教育处的由高等教育处等相关处室)审核盖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空表可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资料下载”区下载)。

硕博连读转博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所在单位招生部门提交网上报名系统生成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打印件,以及所在单位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

直博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接收单位提交其要求的各种材料。

4.我所教育处对考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查后,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在复试阶段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我所仅进行秋季招生。

6.网上报名时,考生应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和报考类别等重要信息。报考信息和录取信息上报北京教育考试院和教育部后一律不得更改相关信息,学校也不再受理修改信息的申请。

四、普通招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1.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2.初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免试)、外国语(语种以各单位公布的专业目录为准,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和不少于两门的业务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政治理论课、外国语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业务课由各单位自行命题或联合命题。

3.初试时间

秋季入学招生考试: 外国语:2017年3月11日上午8:30-11:30;政治理论:3月12日下午2:00-5:00。专业课考试时间原则上安排在3月11日下午和12日上午,具体以各培养单位通知为准。

4.复试的时间、内容和方式按各研究所和院系的规定进行。

5.同等学力考生除了必须参加政治理论课笔试外(在初试时进行),还必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硕士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加试的科目名称和测试范围以及具体时间、地点等,由各单位事先通知相关考生。

五、体格检查

体检由各研究所或学院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的要求、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要求进行,由各研究所或学院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体检要求。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六、录取和入学注册

1.我所根据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含面试成绩,以及对考生硕士或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或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专家推荐书等材料的综合考评结果)、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初试成绩达不到规定的分数线或复试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政审或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也不予录取。

2.录取类别为“定向”的考生,在录取前须签署三方定向培养协议。录取数据上报后不得变更录取类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全部属于定向培养。

3.被录取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到注册。任何考生均不得以保留入学资格等方式延期入学。如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提供有关证明,且应以书面形式向录取单位请假,经批准后请假方为有效。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4.被录取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未获得硕士学位者或不能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5.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录取为直博生的,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原件。未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者,或者不能提供本科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证书原件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收费及待遇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继续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新入学的所有博士研究生全面收取学费,同时将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

国家计划内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生,按学年收取。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同上。

硕博连读转博考生经考核录取为博士入学时,按博士身份缴纳学费。

直博生入学时即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缴纳学费并享受相关待遇。

八、学习年限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1.博士生基本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

2.通过硕博连读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包括硕士阶段在内修读年限一般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3.通过直接攻博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即直博生,基本学制一般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八、注意事项

(一)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新政策为准。 实际时间若有变化,请以最新通知为准。

(二)考生应根据本人实际情况认真考虑并确定“报考类别”,即“定向”或“非定向”,网报信息提交后不得更改报考类别。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委托、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所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不承担责任。

(三)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建议考生提前与报考导师(招生导师请参考我所2014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联系,以确定本人的专业背景符合招生要求。

(四)网报时应届硕士毕业生的最后学历填“硕士研究生”,最后学位填“硕士”;往届生必须填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编号。境外学历填写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编号。网报时请注意身份证号码中显示的出生日期一定要和填报的出生日期相符;填报的联系方式一定做到最详细,学校要写到学院、系、班级。

(五)不按规定时间进行网报、提交报名材料及缴纳报考费或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不予发放准考证。

(六)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每年招生全部名额都为国家计划内指标。

(七)在职定向生被录取时须签订“培养协议书”。

(八)我所不指定相关的博士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和大纲,请考生根据考试科目自行复习;不提供历年专业考题。邮购往年英语考题及英语考前辅导请咨询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

(九)硕博连读生(指的是本所已纳入硕博连读计划的在学硕士生)和直博生的考核及录取,根据我所考核办法制订。

(十)考生可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admission.ucas.ac.cn)及我所博士招生网页(igg.cas.cn/jyyd/zs/bszs/)查阅相关信息。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教育处

邮政编码:100029

联系人:张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