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总结

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总结

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总结

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总结范文第1篇

文/傅毅明1 刘杰2

“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的提出与政策解析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这不仅体现了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而且说明了交通在现在和过去还没有达到发展先行官的要求。这是对当前交通工作的深刻反思与转型探索。

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当前更好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意见》(发改基础[2015]969号)(以下简称《发改委意见》)印发,提出促进交通运输由“跟跑型”向“引领型”转变。主要途径包括四个方面:通过加快补短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优化布局引导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服务稳增长稳投资,通过提高服务水平适应多样化运输需求。

2015年6月,《交通运输部关于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交通部意见》)印发,提出促进交通运输由从“被动适应”向“先行引领”转变。“先行官”的职责包括六大方面:切实发挥对促进经济增长的突出作用、切实发挥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切实发挥对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引领作用、切实发挥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撑作用、切实发挥绿色交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切实发挥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要求,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均及时提出了相应政策措施,两部委均强调新常态下交通运输对“稳增长”、“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和“贯彻国家战略”等的先行作用。相比之下,发改委更强调交通运输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总体作用,而交通部更强调通过自身行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和对外开放等具体作用。

“绿色化”的提出与“绿色发展先行官”的新使命

2015年4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生态文明意见》)印发,中央首次正式提出“绿色化”,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即“新五化”。《生态文明意见》提出,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化对交通建设提出了新的定位和要求,需要努力实现从“发财致富”先行官到“绿色发展”先行官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要致富,先修路”和“路通则财通”等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交通作为“发财致富”先行官也被广泛认同,但是与发展先行官仍有较大差距。问题的实质在于发展观的异化,导致交通同其它部门一样,追求短期的、局部的物质财富的增长,而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导致交通不通畅、不耐用、不安全、不便利和不清洁等问题。

当前政策对交通支撑引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成为绿色发展先行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发改委意见》在加强改善民生重大项目中提出加快实施“城市绿色交通项目”,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出行系统,鼓励新能源车辆应用,加快老旧车辆更新淘汰,有效调控、合理引导个体机动化交通需求,倡导绿色出行等。《发改委意见》对于绿色交通的认识涵盖营运性车辆和社会车辆,从交通运输行业扩展到社会交通系统,但是仍然局限于交通系统自身的节能减排。另一方面,《交通部意见》提出“切实发挥绿色交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交通运输领域资源节约”、“推动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革命”、“强化交通运输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三个方面,关于绿色交通的认识主要局限于交通运输行业自身。

从绿色化的支撑引领、行业责任、先锋表率三个层面把握“绿色发展先行官”的新内涵。本届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建设“四个交通”,其中,综合交通是核心,智慧交通是关键,绿色交通是引领,平安交通是基础,共同构成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有机体系。但是,目前对绿色交通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交通运输行业自身贯彻落实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上,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支撑引领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甚至作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先锋和突破口等方面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绿色先行官的支撑引领,重点体现在通过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支撑带动国土空间开发的绿色布局,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支撑带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绿色先行官的行业责任,重点体现在交通运输行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资源节约,以及改善公共交通服务降低私人交通系统的能耗和排放水平等方面;绿色先行官的先锋表率,重点体现在完善绿色交通制度体系,推进“互联网+”与智慧交通,培育绿色交通文化等方面,率先为国家探索创新绿色化治理模式提供试点示范。支撑引领、行业责任与先锋表率三个职责之间相互影响,三位一体,构成绿色发展先行官的核心内涵。

张家口市绿色交通建设实践探索与重点工程

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四个交通”、绿色奥运城市建设等战略的协同推进下,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率先针对“大绿色”提出打造“绿色交通”品牌城市,并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等单位开展规划研究工作,为张家口市绿色交通建设提供顶层设计,为如何使交通真正成为绿色发展先行官提供地方样板。

“大绿色”,是针对“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分散管理,以及绿色交通更多局限于行业自身节能环保建设等“小绿色”而提出的。张家口市瞄准的“大绿色”,涵盖了节约资源、提高能效、排放控制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绿色要素,以及包括了“支撑引领”、“行业责任”和“先锋表率”等相关绿色层面,在绿色交通建设上具有创新与突破意义。

张家口市绿色交通要支撑引领京张一体化和绿色奥运城市建设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近期已经印发,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思路,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布局。张家口市作为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重点发挥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绿色产品供给等功能。

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为京张城市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机遇和平台。张家口市委书记邢国辉曾指出“张家口目前最大的机遇是奥运,最大的竞争力是生态”。如何在建好首都生态屏障的前提下,为奥运城市和休闲旅游城市建设提供绿色交通支撑,是张家口绿色交通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

加快建设冬奥会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根据《张家口市承办2022年冬奥会综合交通规划》,张家口市奥运综合交通体系将以“铁公为主,立体结合”,规划利用京张铁路及新建的崇礼支线作为解决北京至崇礼赛场的主渠道;利用京藏高速、张承高速、新建的京北高速满足北京、张家口至崇礼的汽车客运需求;张家口机场适时改建,满足航空客运需求。

将“冬奥会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比重”作为绿色交通建设的重点指标。根据冬奥会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实施方案,张家口市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19个,总投资340.6亿元,绝大多数实施期限在“十三五”期间。

推进草原天路生态建设工程

“草原天路”目前主要位于张北县境内,是连接崇礼县塞外风景区和张北草原风情大区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大陆十大最美丽的公路之一,全长132.7公里,于2012年9月底建成通车。公路沿线蜿蜒曲折、河流山峦、沟壑纵深、草甸牛羊、景观奇峻,展现出一幅百里坝头风景画卷,分布着古长城遗址、桦皮岭、野狐岭、张北草原等众多人文、生态和地质旅游资源。

将“草原天路生态建设达标比重”作为绿色交通建设的重点指标。为了增强张家口坝上草原的旅游服务能力,同时强化生态保护,张家口沽源等地区也在修建草原天路,拟探索统一规划张家口“草原天路网”,并因地制宜,制订生态建设标准,开展标准化建设与运营。

张家口市绿色交通要强化生态环保和公交优先建设的行业责任

大力推进绿色廊道建设

根据《河北省绿色廊道建设指导意见》,以“天蓝、水清、地绿”为目标,以完善森林生态体系为基础,以强化环境治理为保障,倾力打造交通环境优美、沿线生态文明的绿色廊道体系,为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提供良好的绿色交通环境。

将“绿色廊道建设达标比率”作为张家口市绿色交通建设的重要指标。2013年,张家口市加大国道110线和国道109线的绿化力度,建设公路绿色廊道250公里,绿化率达98%,可绿化公路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95%。2014年,张家口市重点对塞北连接线、坝上草原特色旅游区、国道207线、省道半虎线等33处节点进行绿化,绿化里程156公里。拟探索研究开发“张家口绿色廊道建设标准”,针对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等不同道路类型和区域特点,开发不同的绿色廊道建设标准,并对全市路网进行分期达标建设试点和推广,形成张家口绿色公路建设的品牌

快速提高节能环保型营运车辆占比

将“节能环保型营运车辆占比”作为张家口市绿色交通建设的重要指标。2012年,张家口市实有公交车872辆。2013年,购置天然气公交车103部,市区天然气公交车已达190部,占市区公交车的34%,位列全省地级市清洁能源公交车前5名。2014年,主城区新购置公交车150辆,全部采购新能源公交车或电气混合动力公交车。力争到2017年底全市拥有公交车达到1182部,新增清洁能源或新能源公交车540台,约占公交车总数的47%。

探索建设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工程

尽管张家口市目前尚不具备申报建设地铁以及轻轨的条件,但是张家口市为带状城市,南北狭长,东西距离较短,城市客流走廊主要集中在南北向的主要道路上,南北向道路通道较少,有必要打造南北向的城市轨道交通。

2014年7月起,具有105年历史的张家口站停办客运业务,只保留售票业务,探索将张家口北站至张家口南站的既有铁路线改为轻轨,有利于缓解城市客运压力,有利于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衔接,同时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张家口城市轻轨建设,将极大增强公交服务能力,提高公交出行比例,缓解交通拥堵,促进节能减排。

张家口市绿色交通要凸显信息科技与制度创新的先锋表率

率先推进“互联网+交通”工程

以智慧交通引领“智慧张家口”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交通”工程落地。目前张家口市建成了包括高清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视频监控和交通违法视频抓拍系统、超速检测系统、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压黄线检测系统、指挥中心系统等八大系统为一体的主城区智能交通管控系统。2014年市主城区公交gps智能调度升级改造完成,实现公交运营实时监控和可视化调度,农村客运安装北斗导航及GPS达到100% ;新增5个收费站ETC车道建设,实现市管高速ETC车道全覆盖。2014年11月张家口“无线城市掌上公交”查询系统开始试运营,乘客即可随时随地查询所等待公交线路的实时位置信息。

创新绿色交通治理制度体系

完善绿色交通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市政府层面的绿色交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张家口市交通运输节能环保中心,争取申请成为交通运输部、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张家口市人民政府三方协同支持单位,争创城市绿色交通管理服务改革试点示范。加快培育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为交通运输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健全绿色交通融资体系。探索创立绿色交通发展基金,率先策划发行交通运输绿色债券;研究开发交通运输核证碳减排量,力争实现参与国内碳市场交易;鼓励交通运输企业采用能源合同管理、租赁代购、PPP公私合营融资等方式提升绿色融资能力。

完善绿色交通监管体系。建设交通运输能耗与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交通运输考核评估体系,实行节能减排第三方考核评估制度。强化对绿色交通重点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入领跑者制度和末位淘汰制等,对实施情况好的单位优先给予奖励和补贴,对实施质量和进度严重滞后的单位,将其淘汰出规划项目库,取消享受相关政策的资格。

作者单位:

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总结范文第2篇

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党委作为服务群众、服务 “三农”最近最直接的单位,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努力培 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切实 贴近农民、服务农民。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我们作为基层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本着民生工作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思路通过一系列亲民举措,实打实拉近 乡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距离。

按照报告,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的要求,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经济 适用、确保公正”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创新工 作方式 , 探索危改经验 , 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 狠抓部门配合 , 各级各地要力争圆满完成危房改造工作 ,让群众住上美丽的 房屋。

全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当前,脱贫攻坚、 易地扶贫搬 迁是难啃的硬骨头,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

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已经 不再停留在搬得出、 稳得住,而是要给搬迁群众搬出美好的生 活,让他们生活在美丽和谐的宜居环境中。

当前,我国已经迈进了新时代 ,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更加饱 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时刻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 时刻保持着自己的先进性,立足本职,为了自己的事业目标,勤 奋工作,不断保持着强大的活力与不竭的动力 ,更好的为人民 服务。学习贯彻精神 ,首先要准确把握的精神, 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

分析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对于今后的工作有着指导意义。学习党的精神要大力 发扬理论与实际结合 ,学以致用,才能把精神落实到实 处。

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 现实的、 也是未来 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 标,新征程,再出发。我们要抓住人生的黄金阶段,自觉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积极进取,努力 实现中国梦。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_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论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生态 这次大会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 就,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等重大政 治判断, 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定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 安排, 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 面部署。

就这次大会, 党的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的千年大计的高度, 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 的重要目标, 既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揭示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的形势,又 满怀信心地描绘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从 2020 年到 2035 年, “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其中,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 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 。

表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像对待生 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我认为绿色便可以成为生态的代名词,如何做好绿色这篇文章?一、是坚持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中注意做好加减法。加法就是在产业结构上注重发展绿色低 碳循环新兴产业, 注重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传统产业。做减法就是减少污染的存 量,淘汰落后产能。二是通过绿色发展,让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利。三 是坚持绿色导向,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提高生态环境工作比重。福建 建立了一套优化的考核办法, 把考核重点放在生态质量和农民增收上。四是坚持 绿色创新,福建出台了一系列绿色金融制度,用市场化机制推进污染防治。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 境问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让我们的生态环境 付出了高昂代价,江河不再清澈,天空不再湛蓝,青山绿水成为人们的孩童记 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环境需求不断提高,优美的生态环境正 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强烈生活需求。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 中国人的梦想。我相信每个人的体会和我是一样的。

“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 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 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将 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先后提出“建立系 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确立了 “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五年间,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 全局性的巨大变化。新造人工林 4.47 亿亩,人工林总面积已达 10.4 亿亩,位居 全球之首; 治理沙化土地 1.26 亿亩, 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 1980 平方公里??; 五年间,40 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审议通过,“大气十 条”“水十条”“土十条”先后出台;五年间,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普遍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的 “绿色革命”;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 柱”已经形成;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国土空间开发得到整体谋划;生态 环境治理明显加强。

我对解决生态问题的观点便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 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 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伦理形态。

那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特此我把我所认 为重要的一部分做了如下总结: “第一,一定要把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大 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节能减排的产业,资源循环利用、重复利用的产业,使 我们的产业能够为我们的生态文明做出贡献。第二,我们要大力做好节能减排工 作和环境整治工作以及建设工作。

第三, 生产垃圾、 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处理。

第四,大力开展绿化,把各种绿化,生态林带,好好地建设好、保护好,多花一 些力量,这样使我们整个环境不断改善。第五,现在主攻的方向,就是空气方面 的治理。

再一个是提倡社会公民大家来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包括生态的消费方 式、 生态的文化、 生态的理念, 包括帮助我们监督各方面, 一定要注重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理念,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要求。

” 建设生态文明是长久的,而且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共同努力解 决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就如看到草坪,不要像鲁迅说的“世界本 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不要让流水无穷无尽地流,随手关水龙头,不 要等到只剩下最后的一滴水时,人类才反省,那时已经太迟了。还有随手关灯, 不要随随便便浪费一度电,等到全世界都黑暗才知道要珍惜。少开点空调,多开 窗通风,多开风扇,砍伐树木要另外种植幼苗。保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 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我们应从一个全新的视 角,重新观察及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生态文明之路,已势在必行。

报告在总结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基础上, 对生 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新要求、 新目标和新部署。

在新思想方面, 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 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 在新要求方面,明确了在“新社会矛盾”下提供更多优 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新目标方面,提出到 2035 年建成美丽中国的目标;在新部署方面,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 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五年前,壮丽山河画卷徐徐展开,生态文明理念笔酣墨饱;五年后,美丽 中国建设妙手丹青,下笔有神。党的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党和政府 实施社会治理的大事, 但同样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 起、 从自身做起、 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及时切断家电电源、 拧紧水龙头、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餐巾纸??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美丽中国做出贡献!学习贯 彻党的精神,践行绿色生态社会责任。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_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演讲稿)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 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 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根本动力。作为一名交通人,我们的初心和 使命就是“让人民群众走更好的路”,就是时时把人民群众出行 便捷、安全、舒适的需求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出行 的幸福作为我们交通人毕生的追求。

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金融 金融人才

2013年下半年,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然而,雾霾只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中的“冰山一角”,水污染、陆地污染和海洋污染等渐渐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功能。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并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

众所周知,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大一统”银行体系为起点的中国金融在经历了30余年的制度变迁和发展之后,已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初步构建了一个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但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1.4%,再加上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使得间接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88.3%;而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只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1.7%。可见,我国金融市场以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因此,发展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体。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绿色信贷正式起步。2012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绿色信贷指引》,旨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升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度和广度。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13年6月28日公布的《2012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绿色信贷余额6.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从增量上来看,2012年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增长速度快于总体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显示出绿色信贷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量上来看,2012年绿色信贷余额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12%,比重较低,显示出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绿色信贷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中的主体地位,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内生动力不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主要动机是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因此,除非能够得到足够的利益补偿,否则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供给往往是低于社会的最优水平。此外,众多的经济学家应用博弈论的思想论证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认为:在不加以干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往往不愿意执行绿色信贷。因此,绿色信贷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政府干预,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解决绿色信贷发展中正的外部性问题。

(二)相关金融人才储备不足

绿色信贷需要考察信贷活动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多数银行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归根结底便是相关金融人才储备不足。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富创造力的资源。绿色信贷的发展必不同于传统信贷的发展,需要我国银行业的相关金融人才发挥创造力,以创新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在相关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方面等方面给予支持,有效促进人才储备,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二、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核心在于如果解决绿色金融的正外部性问题。庇古税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外部性的方式,但著名经济学家科斯提出:财产权是解决外部性更好的方式。因此,相关人士便想把科斯定理应用于实际,并由此催生了碳金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总量控制配额交易系统(Cap-and-trade systems)、证书、定额和可交易财产权等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已经得到的实践的验证。

碳金融是一种创新的绿色金融,在推动我国碳金融的发展中,相关金融人才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以碳排放权为例,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程序复杂,交易大都涉及境外客户,交易期限较长,非专业性机构一般不具备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因此,相比于绿色信贷,我国碳金融的发展道路显得更加漫长。在碳金融方面,我国政府可以积极开展碳金融的国际合作,加快相关金融人才的储备。

三、总结

可见,发挥绿色金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持功能,需要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需要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发展。在发展绿色金融中,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但绿色金融人才储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公民等各方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枫,陈昭豪.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08).

[2]范达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分析[J].时代金融,2013(10).

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总结范文第4篇

1.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专业分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9月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以下简称设计标准),要求全省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在执行国家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了江苏省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点及适宜性技术,按满足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目标编制。设计标准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建筑策划、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专业的设计指标要求对应了评价标准的各项分类控制项和评分项的指标要求。对应评价标准分类指标中的控制项条款,设计标准采用了强制性类似条文,评分项则以一星级的获取分数值为底限。

1.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

设计标准在项目立项和绿色目标定位的前期阶段,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分为以下时段。

1.2.1.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包括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前期调研,项目定位分析,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通过绿色建筑策划论证项目选址、功能定位、绿色目标的合理性,并对当地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提出反馈意见。

1.2.2.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报批应根据招标文件编写绿色设计专篇,对绿色建筑策划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方案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一般以规划建筑专业为主体,结构、园林景观、室内装修、暖、智能化设计和经济都应有分析论证。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比选中优化绿色设计指标。

1.2.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对方案报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各专业在深化论证的基础上落实绿色指标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土地空间利用,绿色交通规划,绿色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目标。

1.2.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蓝图的全面表达,也是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系统编制。各专业通过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目标。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款,设计专业按各专业属性有分工和协作完成文件的编制。除各专业蓝图外,在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协调,分各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景观园林、电气智能化等)进行说明。在专篇中还需说明各专业对绿色施工与项目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有关设计评价有5类指标。分别是节地与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在每类指标中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有4方面共15条。结合前面设计标准的章节编排可以看出,评价标准的指标是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分类的,对每一类指标的设计达标都需要多专业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要求建筑、结构、水、电、暖、景观园林、室内装修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标。节材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专业在设计标准中列出。从时段性来讲,绿色设计评价虽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开始,但分类指标的技术要求却从项目的绿色策划就开始了,这一时段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中表现突出,且具有不可逆反性,或者说如果从项目策划时没有确立绿色目标违反了绿色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条款,则该项目将不满足绿色评价标准,不会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

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控制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1评价标准4.1.1条“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建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应根据城市、乡镇的控制性详规核实项目选址的合法合理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修改送审稿,从立法的高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全面推行和发展。其中第十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等专项规划……。应当将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很显然“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保证项目在绿色策划阶段落实设计评价的控制性指标。在项目绿色策划调研中应有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

2.1.2.评价标准4.1.2条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该控制项要求项目策划、选址中应委托环境保护部门及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地块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报告,编制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确定的建筑功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3.控制项4.1.3条“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该条是对绿色建筑自身污染排放的要求,建筑方案完成后确定了建筑规模和功能,环境评价报告应对排污治理提出标准限值以及防治处理技术措施,设计中的对应专业应在后阶段的文件编制中完成技术设计,以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2.1.4.控制项4.1.4条是建筑设计日照标准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列为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咨询单位都有成熟的民用建筑日照标准模拟计算机计算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日照模拟演算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建筑日照标准是规划许可审批的控制性条件,也是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设计文件编制的控制性技术指标。

2.2.评分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2.1.“土地利用”方面评价标准从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设计及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给出不同达标的得分值,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施工图文件设计来讲,这些指标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而且一般公建和居住建筑的容积率、绿地率是作为规划设计要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会列入规划要点,但也有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合理性要求。土地利用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中应该有表达,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对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的核实和再确认。

2.2.2.“室外环境”方面评价标准制定光、声、风、热四个物理环境质量指标,4.2.4条要求建筑护结构装饰采用玻璃幕墙时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本条在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电气照明专业的方案设计中得以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材的技术指标。为鼓励建筑不用玻璃幕墙和夜间照明,本条规定非幕墙建筑和不设室外照明(论证合理)可直接得分。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在项目前期策划环境评估时对项目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在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对项目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且应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中完成。文件中应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指标通过选材和技术措施来实现。4.2.6条的风环境控制是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在建筑方案比选论证时,应进行风环境模拟计算,调整建筑规划布置和建筑空间设计,从而优化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应在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这也是绿色建筑中建筑气候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被动式技术之一。评价标准4.2.7条“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提出室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10%、20%,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指标要求,本条由建筑专业和景观环境专业在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3.“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共有4条指标,其中场地公共交通设计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该在城市区域详细规划中完成。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要点中应有条文说明。场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设计由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给以图文表达。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设计等方面应由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完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方面,地形地貌现状利用设计,雨水基础设计及专项规划设计,绿地及透水地面设计,地表及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植物配置及覆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置及公共建筑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指标,需要建筑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景观环境专业进行协作设计,当有室外地下工程时,结构及室外综合管线应有提资文件。“场地设计和场地生态”在项目绿色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在绿色专篇中有文字说明和图纸表达。《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提出了设计指标。场地雨水专项规划和场地径流设计宜由建筑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提资,由给排水专业落实量化技术指标。

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设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各专业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内容,“规定”中没有单独列出景观园林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在“总平面”中提到了绿化和景观环境的控制性要求,室内装修的内容在“建筑”专业中描述。“规定”在设计时段中没有编入“项目策划”的内容,设计文件编制是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展开的。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专业设置和“规定”的专业编写是一致的,即设置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五个专业。经济概算作为专项审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一般由园林管理和消防管理审查。2001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江苏省各地市施工图审查部门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3.2.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需求

从本文前面对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时段性和专业属性分析可以知道,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性指标是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确定的。在评分项中“土地利用”,“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方案设计中确定的技术指标,所以这些指标的审查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之前由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弥补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某些技术指标在时段上的滞后的问题。另外,在专业设置上,除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五个常规专业外,要逐步纳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智能化系统等专业设置,这样将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相一致,也便于实现评价标准分类指标的专业分工和技术指标的系统集成。江苏省在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三个技术文件,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指导和方便。

4.结论和建议

4.1.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措施

从上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评价分析中可以得知,虽然设计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但有部分的技术指标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基本确定了,还有部分指标是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实的,这些指标是要在规划审查阶段把关绿色建筑工程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许多指标的不合理性是很难逆转的,如场地安全、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日照标准及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如果忽视了项目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指标审查就会造成项目的合理性缺憾,而大的设计变动亦会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及时间耽误,这些都不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初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完善了施工图前期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审查。但前期绿色指标的专业性很强,还需要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配合。江苏省近几年开展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工程,在《绿色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中设有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等。当这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绿色项目的前期策划指标就有了技术保证,把专项规划的绿色指标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有利于规划部门审查落实项目策划和项目方案设计的绿色技术指标。所以开展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性措施。

4.2.完善专业编制是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系统化要求

文明交通绿色出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比较性研究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仍然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行政效果还不是很显着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转向银行信贷预计信贷审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评估,以实现对环境的高污染,高能耗和消除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单位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到45%,随着全球在环境保护、气侯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不断形成的共识,以“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问题。

对促进低碳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商业银行是主要金融中介机构的引导绿色金融服务。在低碳经济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时代大背景下,“绿色金融”这一全新的理念也逐渐被提上了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日常议程。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等联合发出“落实环保政策法规上防止信贷风险的意见”要求,从信贷方面对节能减排不力的企业进行宏观调控。

2007年11月,银监会颁发的“节能信贷”指导意见,引导绿色信贷的行为,这是中国绿色货币政策开始的标志。

国际上“赤道原则”对绿色金融的界定很广泛。赤道原则的概念是用以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过程所涉及社会和环境风险的金融界指标,它要求银行和企业在信贷活动的各个阶段中,都要遵守环保标准,进而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绿色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界定和具体实施方案。从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实施绿色金融的具体途径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绿色操作。办公建筑和室内装修节能材料,安装节能节水设施,推动网络,电子交易渠道,推动无纸化办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金融服务。

2、绿色信贷。建立严格的信贷审批制度,具体目标加强信用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优先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信贷计划。

3、绿色金融创新。开发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包括传统的碳-碳金融业务等。

一、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概况

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金融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政府和中国银行监督管理部门连续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促进节能减排,为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绿色信贷补贴政策,支持发展绿色经济。其中的各项政策和法规,以促进和指导,许多外国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服务和方法。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制订绿色信贷长效机制。国内一些商业银行也在尝试探索如何从简单的支持低碳企业转为向低碳减排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直接介入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供全面和更有利的金融支持。从国内十余家主要商业银行的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看,国内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实践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倡导绿色运营、环保公益等活动

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将绿色运营作为实施绿色金融的起步,倡导日常办公,节约能源,加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为代表的电子交易渠道体系。金融服务,以减少碳排放。绿色办公,商业银行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和量化管理,如人均电耗,水耗,耗气,燃料消耗和其他公务用车,建行还列出了视频会议的数量。此外,银行还积极参与植树,“地球一小时”等环保活动。

(二)完善绿色信贷制度

这个概念源于绿色绿色信贷融资,来自绿色文明和绿色金融。文明是一种追求绿色环境和人类的和谐文明的生存和发展。造福人类,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们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绿色文化,并在政策,舆论对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倾斜。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了“绿色信贷”机制,制定实施细节,实施环境标志分类,监督企业的环境信息作为信贷营销调查,审批,实行一票否决的重要进程。例如,银行制定了31项具体子行业的行业绿色信贷管理和操作要求。工行还建立了绿色信贷分类。整个企业的贷款是按照“绿色”分为42大类。贷款是基于投资的企业或项目,其影响所面临的贷款规模,环境风险,相应的规定的原则和管理要求。恰逢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银行也积极响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指导,提出要加快优化信贷结构调整。优先支持新能源,环保和综合利用资源,如绿色信贷项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2008年金融服务方案的基础上。整合近年来对外合作和自主创新的成果,于2010年推出《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2.0版》,包括5个绿色信贷板块和10种特色产品,最终形成了全方位的“服务方案”与“特色产品”并行的双纬度金融服务。根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9月,四大国有银行向绿色产业投放的信贷余额已最少达到10970亿元。

(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除了节能项目,银行也正在积极开发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如招商银行推出的绿色设备买方信贷,排污权抵押贷款,法国开发署绿色能源转让收入的按揭贷款,绿色融资租赁,清洁发展机制融资综合解决方案6个新产品,初步建成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兴业银行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进行更系统的节能融资服务,已经形成了两个排放的金融服务产品。目前,兴业银行的所有分行围绕主要经济区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项目,涉及能源效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污水处理和水资源管理,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固体废物回收和等六个方面,涵盖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二、国外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介绍世界一流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一直积极倡导或符合赤道原则,环境署金融倡议,“碳披露计划”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自己的经营特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绿色金融的实施例。除了积极践行作为国内银行的绿色业务相同,参加公益活动,在绿色的最鲜明的特点是善于开发各种金融服务在金融业务的外资银行。

二、几种信贷产品简介

(一)传统绿色信贷产品

1.项目融资

指贷款人向特定的工程项目提供贷款协议融资,对于该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享有偿债请求权,并以该项目资产作为附属担保的融资类型。它是一种以项目的未来收益和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的融资方式。

2.个人绿色消费信贷

这个概念源于绿色绿色信贷融资,来自绿色文明和绿色金融。文明是一种追求绿色环境和人类的和谐文明的生存和发展。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工业文明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面对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人们普遍认识到对环境,人类过去的生产和消费模式。造福人类,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们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绿色文化,并在政策,舆论对环保产业和绿色经济倾斜。通常被称为绿色信贷可持续融资或融资环境。

3.购房按揭项目

指购房者以所购住房做抵押并由其所购买住房的房地产企业提供阶段性担保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花旗集团针对中低收入阶层顾客推出结构化节能抵押产品,将省电等节能指标纳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分体系。

(二)支持减排项目公司的上市融资

这类金融服务主要是对节能减排项目为主业的公司提供上市融资的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支持。006年,花旗集团是世界上第二个风电业务 - 葡萄牙能源公司收购美国地平线风能公司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同时也为巴西的生物柴油上市承销。 2007年,美国银行潮汐能源技术公司海洋动力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支持其市场,并提高他们的贸易能力,帮助客户通过现有的和新兴的市场机制的碳交易市场机制的碳信用额的能力增强。

(三)推出相关衍生产品,参与全球碳金融市场

2007年,美国银行宣布正式成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成员,但也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欧洲气候交易所气候控制股东对公司组建了合资公司交易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碳排放量。汇丰推出汇丰环球气候变化基准指数基金,还推出四个投资的全球气候变化指数组成的一组指数系列。

三、国内外银行比较性分析

(一)绿色金融发展程度不同

目前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机构承诺采用赤道原则,其项目评审严格遵守赤道原则,提供的项目融资总额占全球项目融资市场总额的85%以上,同时,通过“碳交易”等金融产品的创新服务,将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加快了绿色金融建设步伐,绿色金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目前我国仅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同时,国内碳金融市场建设不健全,导致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不能化解风险的有效转移,增加银行的管理成本。

(二)绿色信贷产品不同

绿色外资银行广泛的信贷产品。从消费信贷,商业办公楼等大型项目,几乎是普通信贷与绿色信贷领域涉足,但也积极开发相关的衍生金融产品。

在中国,各类金融服务子行业国内金融部门监管制度的限制。除了兴业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家碳信用额,国内银行一般会专注于绿色产业项目,太固定化和建模缺乏个人消费领域的深入挖掘。

(三)实施绿色金融的法律环境不同

除了采纳赤道原则的外资银行,也有比较健全的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和完善的绿色金融机构,但也建立了合理的内部环保局。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具体的国内银行绿色金融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指导目录,银行很难掌握具体的信贷政策和实施细则,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原则,尽可能开展业务,如绿色信贷政策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限制或禁止“两高一左”行业贷款。

四、结论

通过比较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从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的建议,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包括建立绿色信贷业务实施指南,规范碳交易市场,加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每个商业银行都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步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要积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创新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使“低碳”、“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实现。

参考文献:

[1]谭太平.国内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10(6).

[2]李瑞红.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绿色信贷”政策的成效、难点及建议[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12).

[3]林可全,吕坚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国际比较研究露对我国的启示[J].探求,2010(4).

[4]党春芳.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9(2).

[5]王倩.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比较研究[J].海南金融,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