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疫情期间门诊护理

疫情期间门诊护理

疫情期间门诊护理

疫情期间门诊护理范文第1篇

X,男,X岁,中共党员,X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在X年X感染肺炎阻击战中,带领感染性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对于疫情的防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全市人民的健康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一、顾全大局,乐于奉献。

X同志的女儿常年在X省工作,由于工作繁忙,平时全家人团聚的时间很少。除夕前夕,X同志安排好科室工作,打算飞往广州与女儿及爱人庆祝春节。然而出发的前一天(腊月二十八),发热门诊接诊一位近期有X旅居史的发热患者,经影像学、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检查,高度疑似X肺炎,门诊医师第一时间将此病人病情告知X主任,后经医院专家组会诊决定将次病人收住感染性疾病科隔离治疗。X主任主动退掉机票,放弃与家人团聚机会,加入诊治病人行列。

诊疗期间废寝忘食翻阅资料,积极与专家组沟通诊治意见,亲自多次查体,安抚病人及家属情绪,为科室年轻医护人员加油打气。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X同志作为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在工作与家人之间,果断加入抗击疫情第一线,从未有丝毫怨言。正是这种敢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鼓舞了全体医护人员,全体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疫情面前无一人退缩,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二、服从领导,尽职尽责。

在X市新冠防控工作启动后,X主任听从院领导的安排,立即清空并消毒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同时启动发热门诊,准备疫情期间所需物资,为接诊新冠患者做好了准备。

自X年X月X日以来,X主任坚守岗位,安排发热门诊接诊工作及病区收治病人工作,同时协助疾控中心人员进行疑似病人的检验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用来诊治病人。在X主任的带领下,感染性疾病科的工作得到了院领导、同事的高度肯定,赢得了全市人民的感谢及赞扬。

疫情期间门诊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门诊;预防接种;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一种护理方式,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根据服务对象的身心、社会、文华需要,提供优质护理,注重护理质量和护理的连续性。它是责任制护理的深化与发展,改变了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预防接种门诊整体护理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工作与预防接种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护理工作模式。预防接种人员(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除了对服务对象预防接种的关注外,还需要注意周围环境、心理状态、社会因素等对服务对象产生影响的因素。其工作内容、服务对象、预期目的与临床医学护理有着截然不同,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入。

1 预防接种门诊整体护理内容[1]

1.1工作日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为辖区内适龄儿童与流动人口儿童开展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

1.2本地户口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证。

1.3主动向群众宣传计划免疫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访问落实。

1.4保持预防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及拖地面,使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对室内进行消毒,2次/d。每次消毒应做好消毒记录备查。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1.5做好"三查八对",接种前检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有无牛奶鸡蛋过敏史,查对免疫卡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及批号有效期;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性别、疫苗名称、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1.6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及有效的皮肤消毒剂;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应用瓶口贴封闭并冷藏,活疫苗超过0.5h、灭活疫苗超过1h未用完应废去,保证接种过程按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安全有效。

1.7凡符合接种条件的接种对象应与监护人签定疫苗接种告知书。

1.8接种结束后,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录入儿童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作好数据备份。每月按时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

1.9做好疫苗管理,每日上班后及下班前查看冰箱温度,保证疫苗冷链。

1.10协助医生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1.11开展健康教育及有关咨询服务。

2 预防接种门诊整体护理的工作流程

预防接种门诊整体护理就是坚持以创新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强化"窗口"服务能力和意识,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其工作流程从监护人带儿童进入预防接种门诊到接种完成观察30min后离开门诊的全过程,各个环节紧密相连,见图1。

图1 预防接种门诊整体护理的工作流程图

3 效果评价指标

具体评价指标:①监护人满意度;②知情同意书使用率;③设备规范使用率;④卡、证、信息录入符合率;⑤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率;⑥疫苗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加强接种率、及时接种率);⑦疫苗对疾病的发病率。

4 结论

总之,整体护理在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在预防医学领域中已引起国际国内护理界的广泛关注,其护理内容的延伸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加严格、具体和全面的要求;预防接种门诊整体护理是目前国家推行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与家庭、社会和环境融为一体,大幅提高了接种门诊的科学管理水平。同时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和监护人满意度得到了提高,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控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我院在五华区疾控的指导下探索性推行的这项工作虽刚起步,但此项工作是值得推广的。

疫情期间门诊护理范文第3篇

乡镇近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听取防控工作汇报,党中央决定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督促各有关方面做好各项工作,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但目前疫情传播还没有阻断,形势依然复杂,春节期间是“大隔离、大消毒”发挥作用的最佳窗口期,也是遏制疫情播散蔓延的关键期。为做好近期疫情防控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地要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扛起责任、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及时掌握疫情、及时发声指导、及时采取行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联防联控作用,严格按照“乙类甲管”和检疫传染病管理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要坚决落实总书记关于坚持底线思维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各地要充分应用“大数据+网格化”等手段,抓好疫情监测、检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建立疫情定期研判机制,及早发现疫情变化苗头,及时调整疫情防控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遏制疫情扩散。要加强溯源和病原学检测分析,加快治疗手段和方法研究,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完善疫情大流行的应急预案,切实加强人员培训,全面评估医疗能力,做好相关人员、物资、设施、设备等储备和计划。

二、切断传染源

全面加强对野生动物管控,防范人际间传播。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依法防控,分类施策,强化部署措施的落实。当前,湖北省、武汉市等地要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防止疫情持续扩散蔓延。

(一)全面管控野生动物。除疫病研究、疫情防控等维护公共安全需要外,一律暂停野生动物猎捕活动,加强野外巡护看守工作。从严惩处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行为,遏制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现象。做好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单位的隔离、清洁、卫生消毒、监测检疫和疫病防范等工作,阻断疫源野生动物与家禽、家畜和人的接触途径。密切关注野生动物健康状况,扎实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加强农贸市场整治、清洁、消毒、通风等工作,加强对市场、网络销售野生动物和餐馆饭店经营野生动物菜肴等活动的联合执法检查。疫情防控期间,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行为。

(二)全面抓好排查工作。做好有武汉旅行史人员的健康管理,提示其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和就医。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开展人员追踪管理,做到追踪到人、登记在册、上门观察。要规范疑似情况处理流程,及时按程序启动排查、诊断、隔离治疗。各地要及时公布发热门诊和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并通过卫生热线、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网站、家庭医生服务等,加强患者就诊指导,引导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在家观察、就近接受初筛或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医疗机构要加强预检分诊工作,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引导病例至专门的发热门诊就诊。

(三)规范发热门诊管理。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要加强留观室或抢救室的通风,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和卫生设施。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流程规定进行防护。医疗机构要做好就诊患者管理,尽量减少患者拥挤。不具备设立室内发热门诊条件时,可安排到其他开放性场地。发热病人较多时,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热病人进行筛选、分类,避免患者无序流动,减少医院交叉感染。

(四)完善病例发现和报告。落实首诊负责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集中救治。医疗机构要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例,应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的旅行史或可疑暴露史,增加“咳嗽次数”“胸闷询问”等其他筛查方式和引导询问方式,提高患者检出率。对符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不具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传染病报告卡,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负责网络直报的机构应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病情进展,24小时内对病例诊断类型、临床严重程度等信息进行订正。

(五)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方式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完成调查后,应于2小时内,将个案调查表或专题调查报告通过网络系统及时上报,并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报送本级卫生健康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县(区)级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协调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观察期为与病例末次接触后14天。可发动社区网格员、家庭医生、预防保健医生等落实医学观察各项管理措施。对医学观察期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六)做好病例的集中收治。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建立完善医疗救治运行机制,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坚决杜绝拒收发热病人。指定医疗机构要做好医疗救治所需的人员、药品、设备、设施、防护用品等保障工作,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做好隔离、消毒和防护工作,以及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等。严格隔离确诊患者,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要按医学要求进行隔离和检查,做到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坚持中西医结合,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发病人数较多城市要抓紧增加定点医院、治疗床位和隔离点。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能力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实行“一人一案”,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有条件的可以开展远程会诊,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要按相关规定,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标本,并送至指定的实验室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对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要纳入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防止二次污染及传染。

三、阻断传播途径

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遏制病毒的持续传播,降低大范围暴发流行的风险。

(一)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流动。鼓励居家休养,教育引导群众减少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减少公共交通和自驾出行,尽量不去或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尽量不去已经有疫情的城市,尽量减少与疫情城市返回人员的接触,自觉降低感染、传播疫情的风险。加强对外地务工人员引导,劝其延后返城工作时间,减少跨地区人员流动。

(二)严格预防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做好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城市公共交通等交通工具和车站、机场、港口、客运站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因地制宜进行通风、消毒,严格落实旅客体温筛检等防控措施。设立留验站,配备医疗物资和专业人员,对交通工具上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留验观察和隔离治疗。做好出入境交通工具和人员的卫生检疫,防范疫情传入和传出。

(三)减少公众聚集活动。加强近期大型公众聚集性活动的管理,取消或延期各类大型活动,对文化旅游设施实行闭馆或停止开放,尽量减少大型公众聚集。宾馆、饭店、旅店、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单位、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或者其他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落实消毒、通风等防控措施,并对进入人员进行提醒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对集中居住和人群密集单位,可开展晨检工作。

(四)减少春节期间集体聚餐。高度重视群体性聚餐可能引起疫情扩散的危害性,号召全社会减少或不组织群体性聚餐。切实加强村(社区)群体性聚餐管理,要求餐饮服务单位、乡厨及专业加工团队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得承办群体性聚餐宴席。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参与群体性聚餐管控,严防疫情扩散。

(五)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力度,严格对社区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特别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环境整治,把环境卫生治理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单位和家庭,防止疾病传播。加强社区科普,提倡健康饮食,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规律起居和健康心态。

四、增强全民防范意识,保护易感人群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村医作用,强化群防群控,以老年人群、基础疾病患者、学生和教师等为重点,加强易感人群防护工作。

(一)强化个人责任。个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协助、配合、服从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的防控工作,如实提供有关信息,到过疫情重点地区或与确诊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应主动向有关方面报告。积极学习疾病防护知识和技能,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口罩”文明,避免接触、食用野生动物,近期尽量不参加公众聚集活动。

(二)做好老年人群防护。在社区和乡镇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对老年人群给予重点关心,养老院、敬老院等机构和老年活动场所要做好疫情防控准备。发挥基层干部和医务人员合力,加强对老年人群健康监测,摸排人员往来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防护建议。

(三)做好基础疾病患者防护。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作用,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疾病监测等,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立即转诊到定点收治机构,指导患者家属做好防护工作。相关医疗机构要成立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工作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四)做好返校师生防护。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要指导师生在假期学习相关防护知识,尽量减少外出活动。责任教师要保持与学生的联系,掌握学生假期流向和健康状况,及时介入来自疫区或与疫区人员有密切接触学生的管理。各地要根据教育部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开学时间,适当延长学生假期,提前完善防控预案。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网络等手段,开展远程教学。确定开学时间后,学校通知要求学生做好居家观察14天,有序入校后要开展体温和体征监测并进行医学观察。加强师生校内管理,提高口罩的可及性,严格做好防护工作。

五、关心广大医务人员和防疫人员

实行最周密的医务人员和防疫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关心和保护好人员健康安全,做到防护设备配置、防护措施落实、人员待遇保障“三到位”。

(一)开展全员培训。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要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相关基础知识、病例发现与报告、诊疗技能、院感和个人防护、患者费用保障政策等内容,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提高防护和诊疗能力。抓紧研究已治愈病例,完善诊疗措施。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向各地和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并开展师资培训。

(二)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各地要落实好对医务人员的劳动保护,对接诊和收治患者医院在物资、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医务人员得到安全的防护设备。医务人员开展诊疗工作应当执行标准预防,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进行洗手或手卫生消毒,必要时戴乳胶手套、护目镜,穿防渗隔离衣等。

(三)关注医务人员健康。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形成合理梯队,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提供营养膳食,增强医务人员免疫力。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医务人员开展主动健康监测,包括体温和呼吸系统症状等。各地要关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服务,协调辖区内酒店等场所,供医务人员就近休息。

(四)落实相关待遇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一线医务人员、口岸防控人员等激励,落实好相关待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的,应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六、做好相关衔接

(一)强化责任落实。在党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围绕疫情防控具体要求,研判本地疫情形势和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制定周密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落实到人;要加强方案执行,对方案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和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控工作,确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

(二)强化物资保障。地方各级政府要全面掌握本地区药品、防护用品、消杀用品、救治器械、设备设施等防控物资供需情况,动态掌握物资需求和生产、流通、库存运输及资源保障,组织各类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生产;要做好应急运输力和通行保障,确保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及时顺畅;要统筹做好本地防控物资保障的协调工作,服从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统一调度,优先满足防控一线(含口岸防控一线)需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哄抬防控物资价格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

(三)强化费用保障。各地要按照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经费有关保障政策的通知》,落实患者救治费用补助政策,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妥善安排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的防护、诊断、治疗专用设备以及快速诊断试剂采购所需经费。要按照国家医保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保障的紧急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确保确诊和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地方安排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的药品和物资等经费,按照属地原则,由地方先行支付。

(四)强化信息公开。各地要及时公开透明疫情防控信息,对缓报、瞒报、漏报的要严肃追责。加强舆情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回应社会关切,科学解疑释惑,澄清不实传言,消除不必要的恐慌情绪。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关心防控和救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医务人员和防控人员克服困难全力投入防控、守护人民健康的感人事迹,宣传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等,坚定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五)强化健康宣教。各地要全面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引导,加大面向农村和基层群众宣传的力度,提高全民防护意识和居民健康素养,借助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平台,通过“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公众规范防控行为,做好个人防护,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方案

为落实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等相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一)党政牵头、社区动员,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做好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相关定义

(一)社区。本方案中“社区”是指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所辖的城乡社区(即城市社区和村)。

(二)社区疫情划分。

1.社区未发现病例。指在社区居民中,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2.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社区出现病例,是指在社区居民中,出现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未出现续发病例。

暴发疫情是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栋楼同一单元等)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病例间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可能性。

3.社区传播疫情。指在社区居民中,14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散发病例,或暴发疫情起数较多且规模较大,呈持续传播态势。

(三)疫点、疫区的划分。

1.疫点。如果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将病例可能污染的范围确定为疫点。原则上,病人发病前3天至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病人停留时间超过1小时、空间较小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应列为疫点进行管理。疫点一般以一个或若干个住户、一个或若干个办公室、列车或汽车车厢、同一航班、同一病区、同一栋楼等为单位。

2.疫区。如果出现了社区传播疫情,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将该社区确定为疫区。

(四)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三、社区防控策略及措施

(一)社区未发现病例。

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疫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等。

1.组织动员:社区要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为主,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社区(村)、楼栋(自然村)、家庭进行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养成手卫生、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戴口罩,避免接触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禽类或其粪便。

3.信息告知:向公众就诊信息,出现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者到社区卫生防护中心(乡镇卫生院)就诊,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到定点医院就诊。每日本地及本社区疫情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风险。

4.疫区返回人员管理:社区要告示,要求从疫区返回人员应立即到所在村支部或社区进行登记,并到本地卫生院或村医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每天两次体检,同时主动自行隔离14天。所有疫区返乡的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及时就近就医排查,根据要求居家隔离或到政府指定地点或医院隔离;其密切接触者应也立即居家自我隔离或到当地指定地点隔离。隔离期间请与本地医务人员或疾控中心保持联系,以便跟踪观察。

5.环境卫生治理:社区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6.物资准备:社区和家庭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等。

(二)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6项措施,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加强消毒。

7.密切接触者管理:充分发挥社区预防保健医生、家庭签约医生、社区干部等网格管理员的作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并实施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有条件的应明确集中观察场所。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指导观察对象更加灵敏的监测自身情况的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做好病人的隔离控制和转送定点医院等准备工作。

8.消毒:社区要协助疾控机构,做好病例家庭、楼栋单元、单位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以及公共场所清洁消毒。

(三)社区传播疫情。

采取“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8项措施,以及疫区封锁、限制人员聚集等2项措施。

疫情期间门诊护理范文第4篇

一. 在发现本场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之后我院立即行动,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做好防控工作.

二.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根据农场党委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我院领导迅速召开全员及基层医务人员工作会议.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及村卫生室疫情联络员.采取以加强疫情监测、重症病例发现和转诊、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场散发病例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布置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的相关工作.

三.设立发热门诊,强化预检分诊制度。

认真贯彻《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设立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预检分诊工作实行首诊负责制,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经过传染病知识培训的医师担任预检分诊工作。医生在接诊病人过程中,除询问病史、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外,还特别注意询问与疾病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防止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例的漏诊、误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按要求做好

个人防护及必要的消毒隔离。

四.加强人员培训

进行全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使临床一线人员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及救治原则,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医生传染病商情报告意识,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切实增强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意识。

五.加强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知识,在卫生院设立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在农场、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粘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通过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对甲型h1n1流感的恐惧感,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抓好落实、控制疫情

1.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农场医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照卫生部下发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要求,发现流感样病例后,立即向场卫生院或防保科报告。场卫生院或防保科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医生会诊,不能排除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立即向场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于流感样重症病例,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高危病例,以及治疗期间发现的病情加重病例立即向场政府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病例救治:对于高危的病人,采取紧急的救护措施。做好重症病例早期发现和及时转诊的准备工作。

3.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医学观察,我院、防保科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做好医学随访和体温测量。自10月20日**小学的**被确定为临床病例后,我院抽调专人到**小学,中学早晚两次进行体温监测,对出现的疑似症状坚持先隔离再确认的原则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由专家组进行诊断治疗。

4.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我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以及负责卫生防疫工作的人员积极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5.我院、防保科指导本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等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和晨午检工作,对其他集体单位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6.我院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当地群众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六.积极发挥本院的专业能力,协助相关部门搞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工作。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做好医疗救治应急工作所需设施、药品器械、防护用具等物资的储备工作。在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到发病的单位。共发放连花清瘟胶囊517盒,消毒液20箱、隔离衣11套、体温计100支,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以上药品的使用进行了有效的追踪和指导。

七.控制医院感染,加强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的规定,做好传染病报告和发热病人的监测,作到早发现、早报告、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根据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加强门诊病人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疫情期间门诊护理范文第5篇

1月19日起,我作为护理部的负责人,根据医院防控领导小组安排,协助院感科完善发热门诊隔离设施、防疫物质准备、调配人员、强化护理人员防护培训等。1月24日,正式成立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医学隔离观察点护理小组,全部实行24小时护理值班制,严阵以待,认真落实早防治、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处置机制。

1月27日,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在医院门诊大楼前激昂的宣誓“众志成城、不负重托、共同进退,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道出了向病毒宣战的决心。

因防控需求,从1月22日起我们先后接管芦山惠爱医院、芦山康养基、芦山金丝楠酒店、芦山天怡康养地四个区域作为医学隔离点,同时为了保证“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2月5日医院内科10楼整体腾空,专用于“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患者隔离救治,在疫情最吃紧的阶段,又将芦山惠爱医院改建为暂时性的感染病区。这么多单位的接管和准备工作全部由护理人员负责。无论白天、晚上还是深夜,只要在微信群里发一个通知,休息的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她们从未要求过补休或申请过补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的护理人员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在发热门诊,从1月20日起,疫情发展日趋严重,我们成立了发热门诊转运小组,发热门诊转运小组共有8个人,专门负责每天接转和接诊门诊发热病人,完成这些病人在发热门诊留观期间的治疗和护理,她们中年长的有近50岁,年轻的刚做母亲,24小时值班,每4天就会有一个24小时的班。今年的1月异常寒冷,她们经常穿着薄薄的防护服,站在接近零度的室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或者外出接转一个病人一去就是大半天,不能按时就餐、按时休息、准点下班,但她们没有丝毫的怨言。那段时间里防护物质紧缺,我们护理人员为了节约防护物质,在穿防护服前都主动少喝水,尽量多穿一会儿,在脱去防护服以后,脸上印着深深的口罩印子,双手被汗水浸白泡肿。在预检分诊处:她们对进出医院的每一个人询问同样的话题、登记同样的内容,每天做着同样的工作,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日复一日,从寒冷的冬天持续到炎炎夏日,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雷鸣电闪,她们都一如既往,日夜坚守。记得在前几天一个雷鸣电闪下着暴雨的晚上,一个在预检分诊值班的女孩说“这么大的雷,下这么大的雨,我们会不会被雷劈死?”当时我哭了,告诉她“你们都是乖娃娃,都是最棒,做的都是最伟大的善事、好事,雷也有眼睛的,它怎么会劈你们呢!”我也是母亲,我也有孩子,在疫情期间,我不准我的孩子出门,好好呆在家里,但是看着和他一般大小的孩子们每天冲在一线,我心里很难过也很内疚,感觉是我对不起她们!在医学隔离观察点,她们每天要给隔离人员提供生活照顾、生命体征的监测、心理疏导等,单调枯燥的隔离生活,她们把对家人和孩子的思念深深的埋在心底。这就是芦医护理人,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她们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和防护镜时,她们那娇小的身姿,成了最美的身影。 她们始终站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做冲锋陷阵的排头兵,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击,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这群人在家里他们是母亲、女儿、是妻子,她们也是被宠爱、被娇惯的,但是来到岗位上她们是一群“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