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疫情下年中总结

疫情下年中总结

疫情下年中总结

疫情下年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511.1文献标志码:B

为了解上海市杨浦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相关依据,我们对杨浦区2001-2007年的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以麻疹监测系统资料为主,主要包括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本地和外来人口资料由区公安部门提供。2001-2007年传染病平均漏报率为0.38%,无麻疹病例漏报。

1、2 实验室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提供。区疾控中心麻疹实验室完成最初血清学检测工作,部分标本由上海市疾控中心麻疹实验室完成复核。

1.3 诊断和分类

采用《上海市麻疹监测方案》中的规定作为麻疹病例诊断与分类依据。

1.4 爆发定义

以平均潜伏期内同一居住地或同一集体机构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人即为爆发。

1.5 统计分析

对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3、SPSS 12.0软件进行资料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杨浦区2001-2007年共发生麻疹180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13/10万,无死亡病例。本区人口共发生麻疹8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07/10万,除2005年外,发病率持续控制在1/10万以下,持平稳态势。外来人口共发生麻疹99例,平均年发病率为10.95/10万,是本区人口发病率的10.23倍(表1)。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年龄分布2001--2007年本区人口麻疹发病率以1岁以下儿童最高,其中

年龄构成分析,本区人口以20岁及以上成人为主,占77.78%,外来人口麻疹发病以儿童为主,15岁以下儿童占54.55%。外来人口麻疹病例中<15岁儿童所占比例是本区人口的2.60倍(表2)。

2.2.2 性别分布 180例病例中,男性107例(占59.44%),发病率为2.42/10万,女性73例(占40.56%),发病率为1.81/10万,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4:1。

2.2.3 季节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3―8月为高峰,共占总病例数的81.67%,其中4-5月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1.67%(图1)。

2.2.4 地区分布2001-2007年全区10个街道(五角场、殷行属城乡结合部街道)均有发病。本区人口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长白、江浦、五角场街道,发病率分别为1.96/10万、1.69/10万和1.51/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江浦、控江、五角场,发病率分别为19.67/10万、19.22/10万和13.74/10万。各街道外来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区人口。

2.3 免疫史

上海市现行的麻疹疫苗(MV)免疫程序为8月龄初种,4岁复种(2006年3月1日始改为18~24月龄)。180例麻疹中,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29.44%、52.78%。未达初免月龄占12.22%,8~11月龄病例无免疫史的占92.86%,1~14岁病例无免疫史的占34.29%,免疫史不详者占42.86%(表2)。

2.4 麻疹爆发疫情

2001-2007年发生3起麻疹爆发,共22例。分别发生于2002年3-6月,2003年9-10月、2007年6月,2起19例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集聚地(国家尚未开发的机场空地),1起3例发生在同一单位和邻居。8岁以下儿童17例,无免疫史者占58.82%,免疫史不详者占29.41%。30岁以上成人5例,免疫史均不详。对爆发病例采血检测麻疹IgM抗体均阳性,风疹IgM抗体阴性。

3 讨论

杨浦区2001-2007年本区人口麻疹发病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除2005年疫情随全市疫情上升外,各年疫情持续控制在1/10万以下。外来人口麻疹发病率呈锯齿型态势,2002、2003年发病率分别达30.60/10万、12.49/10万,2005年随着全市及周边省市疫情的上升,发病率达到16.42/10万。

外来人口发病高峰期与春节、清明、农忙时机外来民工和无麻疹免疫史的流动儿童大量涌入,居住卫生环境差,人口密集有关。

2001-2007年麻疹发病年龄呈两极特征,<8月婴儿占总病例数的12.22%,20岁及以上成人占总病例数的53.89%,与王秀兰报道的在疫苗时代,麻疹发病年龄出现向两极移动的现象一致。与李黎等报道的<8月龄婴儿麻疹病例构成比超过10%相符,主要是由于胎传抗体较少或过早消失所致。育龄期妇女的免疫力是通过人工自动免疫获得的,麻疹抗体水平较低,不如自然感染的高,当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免疫屏障尚不足以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时,<8月龄婴儿也因暴露而发病。<8月龄婴儿发病也可能与医院内感染,许多未接种MV的儿童因到医院就诊而感染了麻疹有关。

本区人口中1岁以下儿童麻疹发病率最高,且均无免疫史。病例年龄构成以成人型为主,20岁及以上病例占77.78%,是众多高接种率国家所存在的共同现象。可能是过去初免时所用疫苗剂量、冷链条件影响效价稳定性和免疫成功率,使其成为易感者。外来人口麻疹病例主要以儿童型为主,15岁以下儿童占54.55%,其中8月龄~14岁可预防儿童病例中,无免疫史者占42.50%,免疫史不详者占40.00%,提示应加强外来人口集聚地摸漏补种工作,提高MV接种率。

麻疹是人类继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后第三个要消除的疾病,2006年卫生部出台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12年全国无本土麻疹野病毒传播,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不包括输入病例),任务非常艰巨。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根据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杨浦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以下建议。

3.1 增设接种点

在外来人口集聚地,增设预防接种门诊点,扩大服务半径,避免外来儿童家长由于对本地情况不熟,不知道预防接种门诊在哪里,或不愿意花大量时间去较远的预防接种门诊给孩子接种疫苗,提高MV的及时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减少8~11月龄儿童因不能及时接种MV而发病。

3.2 查漏补种

在巩固和保持常规免疫接种率高水平的基础上,1年6次(4个季度、春、秋入学时)对外来流动儿童(包括外来学生)全覆盖开展MV查漏补种工作,结合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开展8月龄~14岁外来儿童MV强化免疫,并对外来儿童实行凭证入学制度,以消除零剂次,提高2剂次接种率。

3.3 开展成人麻疹疫苗接种

将20~39岁既往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家长作为MV接种对象,在查漏补种和前来接种门诊办卡时进行麻疹疫苗的加强免疫,提高这部分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控制成人麻疹。在大学新生入学和以外来民工为主的大型企业招工体检的同时接种麻疹疫苗,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爆发。开展对20~30岁未育妇女麻疹疫苗加强免疫,提高未育妇女的免疫力和胎传抗体,以减少8月龄以下不可预防儿童的发病。

疫情下年中总结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有15个乡,10镇,共403个行政村,3194个村民小组,105422户。总人口487048人,其中,农业人口455857。

二、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

1、学历情况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共有403人,其中初中以上学历的有184人,占总人数的93.05%(其中,初中学历的有257人,占总人数的63.77%;高中学历的有62人,占总人数的15.38%;中专以上学历的有56人,占总人数的13.09%;)。初中以下28人,占总人数的6.94%。

2、年龄结构在4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61岁以上的有10名,占2.48%;51-60岁的有80名,占19.85%;41-50岁的有150名,占37.22%;31-40岁的有142名,占35.24%;18岁-30的有21名,占5.21%。

3、专业结构在这4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兽医专业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3.23%。在余下390名非兽医专业的防疫员中,受到县级以上业务部门培训的并取得兽医资格的有144人,其余246人均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学徒。

三、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及职责

1、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原则上是按照行政村的个数来设置的。即,全县共有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按一村一名防疫员的标准,全县应该有4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尚有13个村没有防疫员,而部分村兽医员相对超标。为了解决防疫人才需求的矛盾,我县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分片区包干责任制和人员调配制。即,一名防疫员负责一片区或一个行政村的动物防疫工作。按4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和403个行政村来计算,平均达到一村一名动物防疫员。

2、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

(1)根据上级布置的动物防疫任务,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集中免疫,常年补免,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保障免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对其他动物疫病进行防疫。

(2)及时上报动物疫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

(3)承担该片区的动物防疫诊疗工作。收费方式为服务性收费。

(4)按期统计上报畜牧生产情况,特别是规模养殖户的情况。

(5)负责责任区域内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3、村级防疫员承担非本职工作情况

村级动物防疫员除必须履行的上述职责外,还承担着发展本地畜牧养殖业的重担。他们在遵纪守法的原则范围内,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以科技为支撑,以诚信为基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科技脱贫致富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1、村级防疫员的管理办法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办法,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省、州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来制定实施的。其主体部分有四点:一是指导思想;二是必备条件;三是职责及任务;四是奖惩办法。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办法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2、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情况

处于我县财政困难实际情况,我县403个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均由县级财政全额拨款每人每月工资30元。工资发放和管理方式均由各乡镇财政所统一负责。20**年有2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获得中央财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补贴每人每月110元,工资每月达140元/人。其余20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每人每月仍是30元。

五、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村级动物防疫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学徒,大多数防疫员知识陈旧,缺乏系统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有时还会因为运用了错误的传统经验而耽误了动物的最佳治疗时间,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

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动物防疫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低下。村级动物防疫员除了每年要完成春秋两防的全部任务外,还兼顾疫情上报、畜牧生产的统计等多种报表。而待遇仍然是每人每月30元人民币。年轻防疫员为了养家糊口,有部分人自愿辞去防疫员的职务外出打工,这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疫情下年中总结范文第3篇

全县辖有15个乡,10镇,共4*个行政村,3194个村民小组,105422户。总人口487048人,其中,农业人口455857。

二、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现状

1、学历情况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共有4*人,其中初中以上学历的有184人,占总人数的93.05%(其中,初中学历的有257人,占总人数的63.77%;高中学历的有62人,占总人数的15.38%;中专以上学历的有56人,占总人数的13.09%;)。初中以下28人,占总人数的6.94%。

2、年龄结构在4*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61岁以上的有10名,占2.48%;51-60岁的有80名,占19.85%;41-50岁的有150名,占37.22%;31-40岁的有142名,占35.24%;18岁-30的有21名,占5.21%。

3、专业结构在这4*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兽医专业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3.23%。在余下390名非兽医专业的防疫员中,受到县级以上业务部门培训的并取得兽医资格的有144人,其余246人均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学徒。

三、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及职责

1、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置原则上是按照行政村的个数来设置的。即,全县共有25个乡镇,4*个行政村,按一村一名防疫员的标准,全县应该有4*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尚有13个村没有防疫员,而部分村兽医员相对超标。为了解决防疫人才需求的矛盾,我县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分片区包干责任制和人员调配制。即,一名防疫员负责一片区或一个行政村的动物防疫工作。按4*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和4*个行政村来计算,平均达到一村一名动物防疫员。

2、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

(1)根据上级布置的动物防疫任务,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集中免疫,常年补免,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保障免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对其他动物疫病进行防疫。

(2)及时上报动物疫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

(3)承担该片区的动物防疫诊疗工作。收费方式为服务性收费。

(4)按期统计上报畜牧生产情况,特别是规模养殖户的情况。

(5)负责责任区域内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3、村级防疫员承担非本职工作情况

村级动物防疫员除必须履行的上述职责外,还承担着发展本地畜牧养殖业的重担。他们在遵纪守法的原则范围内,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以科技为支撑,以诚信为基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科技脱贫致富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1、村级防疫员的管理办法

我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办法,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省、州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来制定实施的。其主体部分有四点:一是指导思想;二是必备条件;三是职责及任务;四是奖惩办法。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办法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2、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情况

处于我县财政困难实际情况,我县4*个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均由县级财政全额拨款每人每月工资30元。工资发放和管理方式均由各乡镇财政所统一负责。20*年有2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获得中央财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补贴每人每月110元,工资每月达140元/人。其余2*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每人每月仍是30元。

五、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村级动物防疫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学徒,大多数防疫员知识陈旧,缺乏系统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有时还会因为运用了错误的传统经验而耽误了动物的最佳治疗时间,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

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动物防疫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低下。村级动物防疫员除了每年要完成春秋两防的全部任务外,还兼顾疫情上报、畜牧生产的统计等多种报表。而待遇仍然是每人每月30元人民币。年轻防疫员为了养家糊口,有部分人自愿辞去防疫员的职务外出打工,这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疫情下年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鼠疫监测;宿主动物;种群结构;数量;生态学

辽宁省鼠疫疫源地属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源面积达1728.7平方公里。2004年以来,在辽宁省卫生厅的领导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地方病防治所共同协作,鼠疫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辽宁省鼠疫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选择建平县、阜新县、彰武县、康平县和昌图县5个县为监测县,每年4~9月为监测期开展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全国鼠疫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和《辽宁省鼠疫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辽宁省各监测点开展鼠疫监测工作。收集和整理2001~2011年辽宁省各监测点鼠疫宿主动物监测数据。

1.2方法 利用Excel表格,对2001~2011年辽宁省鼠疫宿主动物监测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宿主动物种群结构、数量、生态学等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黄鼠监测结果:监测工作按照0.5%比例对不同生境进行抽样(见表1)。

2001~2011年辽宁省鼠疫监测 “0”只鼠的样方9417个,占总样方的84.89%, “1” 只鼠的样方1399个,占总样方的12.61%, “2” 只鼠的样方214个,占总样方的1.93%,其他的样方63个,占总样方的0.57%。

黄鼠生态学监测结果:共观察黄鼠16280只,其中雌性鼠9364只,雄性鼠6907只,雌雄数比为1.36:1。经双侧t检验分析,α=0.05,P

2.2野栖鼠监测结果野外夜行鼠的监测方法:采用5米夹线法,4~9月每月选择不同生境进行监测。2001~2011年个监测点共布夹111738夹次,捕获鼠1983只,其中以黑线仓鼠为优势鼠种,共1302只,占65.66%,其次为黑线姬鼠530只,占26.73%,小家鼠95只,占4.79%,其他鼠包括五趾跳鼠25只,三趾跳鼠12只,草原鼢鼠5只,褐家鼠2只,达乌尔黄鼠2只,长爪沙鼠2只。2004年捕获率最高为3.56%,其次为2002年3.39%,2010年捕获率最低0.91%。

2.3家鼠监测结果采用笼夹法进行家鼠密度监测(见表2)。

3讨论

3.1 2001~2011年我省黄鼠的平均密度为0.17只/公顷,低于国家稳定控制标准0.2只/公顷[1],但2004~2008年均略高于国家稳定控制标准。宿主动物达乌尔黄鼠鼠密度高低变化是鼠间鼠疫疫情监测的关键,控制主要宿主达乌尔黄鼠的密度是防止鼠间疫情发生与流行的主要手段[2]。这要求各级鼠防专业机构要充分做好常规的鼠疫监测工作,为及时发现鼠间鼠疫的发生,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做好预警预测,并提供防控疫情的科学依据。

黄鼠生态学调查过程中,2001~2011年我省共调查黄鼠16280只,其中雌性鼠9364只,雄性鼠6907只,雌雄数比为1.36:1。严志堂[3]等认为啮齿动物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性比决定性染色体的配对,在理论上1:1,因雌兽和雄兽在空间行为、生理和寿命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及不同年龄组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导致种群在不同数量水平时性比出现变化。达乌尔黄鼠是一种有冬眠期的啮齿动物,通常在9~10月开始入眠,翌年3~4月醒眠出蛰。雌性成体鼠年繁殖1次,当年雌性幼鼠不能繁殖,但次年进入繁殖期[4],我省监测结果显示雌鼠平均妊娠率为67.67%,波动于42.81%~83.58%,需要我们在监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黄鼠生态学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黄鼠种群结构、数量以及生境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3.2野外夜行鼠及家鼠的监测结果显示,野鼠监测中共布夹111738夹次,捕获鼠1983只,捕获率为1.77%,以黑线仓鼠为优势鼠种,其次为黑线姬鼠,捕获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家鼠监测共布夹27052夹,捕获鼠980只,捕获率为3.62%,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其次为小家鼠,家鼠的捕获率较为稳定。监测过程中发现野鼠和家鼠存在混居现象[5],这给我们的鼠疫监测工作一个重要的提示,在野外夜行鼠监测和家鼠监测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这种家鼠和野鼠交叉和混居现象,因为在发生动物间疫情时,宿主动物之间交叉会给疫情的扩散带来风险,当野外发生疫情时家鼠也会有被感染的可能。而家鼠经常活动于居民区,这样就可能造成人间鼠疫疫情的暴发和流行,因此,我们也要做好野外夜行鼠和家鼠的监测工作,为防控疫情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丛显斌,殷文武.鼠疫应急防控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84.

[2] 梁江明,杨建业,董柏青,等.广西鼠疫监测策略探讨[J].地方病通报,2001,16(3):39-41.

[3] 严志堂,钟明明.田野小型鼠种群特征研究[J].兽类学报,1985,5(3):201.

疫情下年中总结范文第5篇

不平凡的2010年转眼半年已过,回忆过去的半年,我们一手抓防治“xx”这件大事不动摇,一手抓常见病防治与公共卫生不松懈,夺取常见病防治、公共卫生管理双胜利。下面就我站前半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一年之季在于春,进入元月份我站就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工作,撤销了药供科,监督监测职能分开,成立了监督执法大队、健康体检中心、消毒杀虫中心、信息中心、结核病防治中心等科室,职责进一步明确,功能进一步齐全。在这次抗击“xx”中,体检中心、信息中心、消毒中心、监督执法大队等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整顿了组织纪律,完善了规章制度,为规范一支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素质较高、训练有素的防疫队伍,我们经过了二周纪律整顿,全部职工要求南迁办公,实行每日指纹两签到,在严明纪律的基础上,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各科工作在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的规范下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防“xx”工作:(见xx市防疫站防治sars阶段性工作总结)

四、传染病防治与计划免疫工作:

1、XX年年1--6月份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根据全省腹泻病监测方案,全市县级以上医院均开设了肠道门诊。为了认真做好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我站于近日正在对各医院肠道门诊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5月31日下发了xx市《关于加强夏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6月7日下发了《关于开设肠道门诊做好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6月18日我站转发了省疾控中心《关于加强霍乱防治工作的通知》。

4、甲肝防治工作,为防制甲肝疫情在我市的发生,我站于3月份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甲肝疫苗的普种工作,共接种甲肝疫苗28万人份。在广大儿童青少年及高危人群中全面普种,广泛地提高了人群的免疫水平。

更多精彩:

铁路局车辆段团委年终工作总结 供电局党委年终工作总结 房产局年终工作总结 统计工作年终工作总结 6、4月14日--15日,我市召开了全市计划免疫暨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计免工作的管理,规范了簿、卡、表证及技术档案管理,督促各县(市、区)尽快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并规定了半年内应达到的工作目标,在抗xx期间从没放松对其它流行病的监测工作。 五、消毒杀虫工作。在做好防xx消毒灭菌工作的同时,对市直医疗单位从事消毒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举办消毒专业技术培训班三期,培训专业人员120余人,经过技术考核颁发了上岗证件。三月初对市直医疗单位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四月初因防xx中断。五月初以来,在做好防xx消毒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大面积夏季灭蚊、蝇、鼠、蟑工作,电视发了通知通过广播报刊做了广告,目前工作进展顺利。

六、地方病科在做好xx防治工作的同时,积极落实今年的地方病防治工作。针对近年来布病逐年上升,而且今年上升速度非常之快的现状,提出了防治计划,并报市政府批准通过普种疫苗予以预防的计划,目前工作正在落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