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轻化工程论文

轻化工程论文

轻化工程论文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轻化工程;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99-02

一、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教学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逐渐向高效率、低资源消耗和产品生态化发展。我国印染行业的节能环保技术较为薄弱,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生产技术刚刚起步,总体上未脱离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生产模式[1],因此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理论在染整行业的运用是大势所趋,其中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对提高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

轻化工程专业依托江南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改革该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轻化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大专业,在坚持全流程通识培养方向的同时,根据染整行业对人才国际化快速反应的市场需求,实施“工程教育与创新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分段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染整产业链特征,构建新形势下染整专业“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同时以“创新型、高素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为核心,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实现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解决“纸上谈兵”和“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问题,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二、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知识的获取、操作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虽然轻化工程专业开设了多门学科平台课,涉及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工艺和化工原理等多个学科,但是往往与专业核心课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有机融合,取得的学习成效并不明显,仍存在偏重工程科学知识,轻工程实践训练;偏重专业知识传授、轻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弱化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衔接不够。对于轻化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高分子、化学、材料和化工原理等知识的学习是前提和基础,因此学科平台课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后续课程(如《纤维化学与物理》、《染整工艺原理》和《染整助剂》等)的学习必须以这些学科知识为背景,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生产实习、工程实践、创新学分实验、创新训练计划和本科毕业论文等实验实践性环节的开展也必须以这些学科知识为基础,但仍存在着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缺乏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的现象。学科平台课都是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中的一些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对于这些内容的合理安排与选择、讲授方式等尤为重要,不能不讲又不能讲的太抽象,应根据轻化工程专业的特征及课程内容的特点,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及成熟理论,还要突出与该方向后续课程学习关系密切的知识和理论,与专业核心课做好衔接与融合。

2.学科平台课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核心课的实践能力培养相偏离。轻化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该方向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工程技术的弱化是目前企业反映的普遍问题,基本一致的观点是工科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而不是科学家。而目前该方向“厚基础,淡专业”的培养模式带有很重的“去工程化”色彩,工程专业技术训练“边缘化”和弱化使工程教育偏离了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三个基本属性。构建新形势下染整专业“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联系实际开展理论课的教学,增加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额,开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针对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特点,系统研究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现状及差异,实现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有效衔接与有机融合,为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注重学科平台课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核心课的工程应用的有效衔接与有机融合。学科平台课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而专业核心课侧重于生产原理与方法、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配方等工程应用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在轻化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学科平台课的理论知识不要求掌握的很深,但要在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所以在学科平台课的讲授过程中要注重与专业核心课的结合,让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

2.注重理论与实践互通的教学队伍建设,为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衔接与融合提供师资基础。学科平台课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的课程,但也是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一些课程。因而在学科平台课讲授时可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概论、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将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针对目前师资队伍中“重理论、轻实践”普遍现象,加强不同学科背景老师的交叉与融合,强化真实的工程实践背景,解决“纸上谈兵”的教学诟病。

3.实验课程的多元化设计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到实验、实践和创新反哺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教学。实验课程是对理论课学习的有效补充,是建立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融合的桥梁与纽带,可以通过直观的现象和结果验证理论学习的真实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因此实验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3]。

实验课程采用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大纲的规范下完成实验要求,结合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所学知识,充分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重复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认真编写实验讲义,包括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误差分析等,将验证性实验、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进行有机结合。

四、结语

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学习在轻化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针对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染整产业链特征,对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与思考,提出了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课程教学的改革举措,对提高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新形势下基础厚、专业宽、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岚,柴丽琴,李永强,胡毅.节能减排印染新技术的教学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2,(8).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3+1培养模式 探讨轻化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21-02

湖北工业大学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地方多科性大学,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本校对学生教学的改革一直处在不断完善中。作为以工为主的地方多科性大学,如何培养出动手能力强,能将理论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优秀人才是各届领导和教师一直研究的课题,通过长时间的调研,并结合本校的实际,3+1培养模式在近几年不断受到重视并实际应用到本科生的培养中。

一、什么是3+1培养模式

“3十1”专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本科4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三年的6个学期,为学习理论知识阶段;第二阶段是最后一年的2个学期,为实践就业阶段。

第一阶段,在大学一、二及三年级时间里,首先,学生主要集中精力学习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以四大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理论基础为主线,贯穿一些初级的机械及物理学知识,为将来进入工厂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打下基础;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植物纤维化学、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等,培养学生职业目标所需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阶段,最后一年的第七个学期开始,以学校名义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到学校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践学习。第八个学期开始,针对学生就业情况举办专题讲座,讲座的老师主要从从事相关专业实际生产的单位聘请理论基础扎实、实际生产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同时邀请国际、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二、3+1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保证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尽可能接受到一个系统化的培养过程。为了配合本专业的3+1培养计划,我们在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中,从学科专业核心课的设置、专业选修课中的设置、方向特色课的增减、授课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在近几年的计划运行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课程设置不合理或课程内容不适合3+1培养计划的要求,因此对这些课程的设置与否、设置学期、设置顺序、课程性质等进行了修改,其中停开课程2门,增开课程6门,并将所有专业课向前调整一个学期,并针对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最终达到了整合课程设置与内容适应3+1课程体系结构的要求。

经过课程体系的调整,本学科基本上形成了以下三个大的课程组:

1.学科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电子电工学、工程制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基础化学实验、植物纤维化学、过程控制系统。

2.专业核心课: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加工纸工艺、轻工自动化仪表、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

3.专业选修课:轻化工环保、造纸厂设计概论、纸和纸板结构与性能、专业仪器分析、轻工产品设计、专业英语、造纸化学品、造纸湿部化学、废纸再生利用技术、现代制浆技术、高得率制浆、纸张品种及生产技术、造纸设备与设计选型、水处理技术原理、生物质能源工程。

三、3+1实践教学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中实施难度最大的是第四学年的企业实践教学。对于像湖北工业大学这样以工为主的地方高校而言,企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困难的是长期对口合作企业的选择和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与对口专业数家企业的交流合作,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第四学年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主要针对毕业后有意向进入与本专业相关企业进行工作的学生,主要由学校或本专业负责人精心选择有长期合作历史、以往接收本校学生较多的企业,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中进行学习,熟悉每一个工段,将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业生产进行联系。近年来,经过我校轻化工程专业的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努力,已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华海纸业以及金红叶纸业(湖北)有限公司签订的《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就明确提出:企业根据需要接受我校研究生、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为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为各类学生提供专业参观、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条件。

第二种方式,主要针对毕业后有意向进入研究生阶段进行继续深造的学生,由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他们需要研究的课题题目,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以后研究的方向进行选择,让学生提前感受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并使得毕业论文题目与提前进入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基本一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2012年,轻化工程08-3班的蔡攀鑫同学在大二时就跟随王磊老师进行烟草废水的处理研究,在毕业时其毕业论文《Fe-CA仿生物酶体系深度处理烟草废水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12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大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第三种方式,学生进人已有就业意向的企业进行实习实训。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还可以定期邀请相关课程的国内外专家和相关专业生产的一线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及实际应用情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真正实现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企业学习”的优势互补,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企业教学”有机结合的优势。

四、3+1培养模式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由于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师资主要以年轻人为主,这些教师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机理的探讨,很少有机会进入工厂进行实习锻炼,缺乏实践经验。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很多原因:第一,由于近年来各大高校在职称评定过程中,主要追求科研硬指标而忽视教学软指标,这就使得中青年将其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发文章、申请科研项目上;第二,由于绝大部分工科专业教师均不是师范类毕业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进行授课,虽然在上岗前有短暂的岗前培训,但其考核方法也是以理论知识考查为主,这就使得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够,教学经验也相对缺乏;第三,师资主要以年轻人为主,这些教师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接受的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也没有机会进入社会锻炼,很少有工厂生产的实践经验。

为了更好地实践本专业的3+1培养模式,需要加强这部分年轻教师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就我院而言,企业作为我校职工的定点培养和培训基地,为我校职工提供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培训,同时我们鼓励专业教师利用“湖北省博士服务团”的机会进入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水平,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2012年,我院青年教师杨海涛作为“湖北省首批博士服务团”进入金红叶纸业(湖北)有限公司进行挂职锻炼,作为工学博士毕业的他非常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在企业挂职的一年间,他不仅提高了个人的水平,同时积极促成我校与该企业签订《校企人才培养与就业合作协议书》。鼓励年轻教师成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精通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庄立辉,于贞杰,黄冬梅,等.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9).

[2]李勇,尚会超,王洁.实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原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3,(3):38-40.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纺织品整理学;课程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36-02

教育部2007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全国高等学校启动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在此指导方针下,为了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对《纺织品整理学》课程进行了全面规划、改革和建设。

一、明确课程目标

绍兴是浙江省纺织工业大市,也是全国最大的纺织生产基地。绍兴文理学院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并具备管理或贸易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纺织品整理学》的课程目标如下:《纺织品整理学》是轻化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以纺织品整理工艺为核心,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纺织品整理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熟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工艺、新装备,为从事轻化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染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化纺织印染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轻化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内容涵盖纺织品整个过程各个环节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主要设备特征,既有鲜明的过程工业特点,又涉及化学助剂、纺织材料、机械、控制等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的调整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理论知识的应用性、技术知识的实用性为原则,课程的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掌握纺织品整理的原理与工程的基础知识。②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纺织品整理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③应用纺织品整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纺织品整理学》原有的教学内容存在以下缺点:目前教材中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介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学内容和实际脱节,难以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较少。根据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精选和重组《纺织品整理学》教学内容,采用灵活方式设置课程模块。将课程分为八个教学模块,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有机地结合到相关模块中,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前沿性。[1]教学模块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三、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学生Seminar和读书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内容翔实,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习题与思考题、教材、参考资料等陆续上网,做到直观、清新、形象,[2]同时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Seminar。开展学生课堂Seminar,让学生走上讲台讲演,参与教学活动。[3]设定一个课题,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课堂Seminar和组织讨论,强调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内容要求关注纺织品整理技术前沿发展动态、新理论、新技术、新观点。读书报告会采取多媒体、口头汇报、书面材料相结合的方式,[4]要求同学积极提问,踊跃发言。通过组织读书报告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时了解国内外纺织品整理技术最新动态,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纺织品整理学》课程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性、前沿性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采用课堂教学、学生Seminar和读书报告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体现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周含笑,许招会.《波谱解析》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1,(11):149-151.

[2]韩婷婷,郭恩棉.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47-149.

[3]罗启,高峰.Seminar教学范式的价值意蕴[J].长江大学学报,2011,(10):148-151.

[4]王静.科室开展读书报告会的实践与成效[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4):243-244.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崔铁首先介绍了大连对荷兰贸易发展情况。他说,今年1-9月,大连对荷兰出口达7.1亿美元;进口达4亿美元,均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大连欢迎更多的荷兰企业来大连投资兴业,鼓励荷方参加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大连软件交易会以及文化创意方面的展览会,支持荷方在大连举办“投资说明会”,以此促进双方在投资、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欢迎更多的外国投资贸易促进机构和商协会在大连设立办事处,大连贸促会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协作。

荷兰欧沃艾索省国际事务主任范斯登博根(Jacques van Steenbergen)说,欧沃艾索省与大连的经贸发展密切,恩斯赫德与大连是友好城市。欧沃艾索省位于荷兰东部,高科技企业和环保企业较多,希望以此次拜访为契机,扩大双方在相关领域的交流,明年初还将组织大型企业代表团来大连举办经贸活动。

荷兰恩斯赫德市经济和教育局局长理查德、东荷兰经济发展局主任张峻青、荷兰Life Parking System 公司总经理杰伦(Jeroen de Vries )分别就教育及美术交流、大连企业赴荷投资服务、城市智慧泊车项目等作了介绍。

此次荷兰代表团里有多家企业随团来访,经大连贸促会协调和引荐,荷兰Foreco公司总经理与大连市木业协会和韦泽木业有限公司就木制品加工、贸易和技术合作进行了对接;荷兰HWT公司代表与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就绿色屋顶设计以及庄河海绵城市建设等项目进行了对接洽谈,均取得了积极成果。

第十二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圆满落幕

第十二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于10月28日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圆满落幕。此次展会为期4天,展览面积2.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600余家,参观人数达2.5万人次,组织各类海事论坛、技术交流50余场,近3000名业内人士参加,展会规模成为历届大连国际海事展之最。

组展阵容强大,集聚行业精英。

本届展会集贸易、展览、学术于一体,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东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辽宁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辽宁省航海学会、辽宁省船东协会、辽宁省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辽宁省船员服务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大连市分会、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大连船舶工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共同承办,集聚了海洋、船舶产业领域的诸多重要机构和精英组织,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重要涉海企业参展。

展会设置的国际展区、船舶与海工装备展区、船舶与海工配套展区、军民融合成果展区、渔船渔机展区、海事科技展区等主要展区,每天参观的业内观众络绎不绝,济济一堂。尤其是代表国内外海事产业主流和方向的船舶与海工装备展区,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领衔,各大船舶修造厂、海工装备企业科研院所汇集盛会。“辽宁省第一届军民融合成果展”同时亮相,吸引了省内8个城市近50家企业参加,集中展示“民”和“民参军”的技术成果。

紧跟时代步伐,展望产业未来。

本届展会以“创新发展、军民融合、兴船利企、环保海洋”为主题,范围涵盖船舶与配套、海洋工程、海事服务、海洋开发、港口航运等各领域,并开展了相关主题的海事论坛和配套活动,更加贴近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重点突出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前沿技术的新产品,突出海洋经济新成果,合力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

论坛专家荟萃,彰显展会品质。

本届展会组委会本着创新、务实的办展理念,精心地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论坛活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联合挪威创新署共同主办 “第三届中国大连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论坛”,来自国内外15位海工专家做了精彩主题演讲。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海洋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6位专家分别就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液化天然气船技术、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船级社协会最新规范、邮轮经济与技术、大型化船舶结构的前沿技术等议题展开演讲。

中国船东协会主办“国际船东机务大会―机务论坛”,中远造船工业公司、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大连中远海运油品运输有限公司、上海船舶机务技术联合会、码头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机务工作和航运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出谋划策。

大连船舶工业公司集团、辽宁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在辽宁省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的支持下,举办了“辽宁省军民融合发展论坛暨政策及需求会”。

辽宁省造船学会、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广东省造船工程学会共同主办“总工程师论坛”,邀请大连、江南、黄埔文冲等国内骨干造船企业的总工程师作专题报告。

打造智能船舶,迎战智慧航运的“航海科普论坛”,打造创新联盟,助力辽宁国防工业深度发展的“国防科技发展论坛”,迈向造船强国,智能制造不可或缺的“智能制造与先进技术”论坛,助力船海产业转型发展的“南通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推介会”,DNV GL信息会,直流组网电推系统技术研讨会,海事劳工公约专题讲座,船厂配套企业贸易对接会等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轻工商品博览会希望把大连重点轻工品牌推出去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经济合作部、大连市轻工业联合会、大连中艺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大连)轻工商品博览会近日圆满落下帷幕。

本届展会规模创新高,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知名厂商参展,组团参展单位除天津、上海、武汉外,又增加了黑龙江省和辽阳灯塔市。为推介大连优秀轻工企业,市经信委与各区市县经信部门组织本市轻工名牌企业参展,在星海会展中心东厅设立大连市名优轻工产品展区,参展企业达百余家。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南京210098)

摘要院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若处理不善,则工后沉降经常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某高速公路堆载预压处理段路基沉降速率较大断面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高速公路路堤的应用,根据地基土体为超固结土,通过现场实测沉降资料分析,置换前后处理段沉降观测点月沉降量变化显著,路基沉降速率较处理之前收敛明显,符合了相关规范要求。根据观测数据,使用轻质土填筑高速公路路堤不仅施工方便,质量容易控制,而且处理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减少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院软土地基;气泡混合轻质土;沉降变形;处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院U416.1+2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107-03

0 引言

气泡混合轻质土(Foam Cement Banking),是一种由原料土、固化剂、轻质材料、水等几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过充分搅拌后形成的人工填土材料。其具有轻质性、良好施工性、高流动性等的特点,并有着足够的强度和较好的变形特性。由于它的这些特性,气泡混合轻质土作为一种路基填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填土荷载,减少软基的附加应力,抑制软基的沉降和侧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路基的稳定性。目前,国内陈忠平[1]、刘汉龙[2]等介绍了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材料特性、FCB 工法具体施工工艺及其应用范围,谭少华[3]等介绍了FCB 在具体工程中运用,等等。气泡轻质土已经在建筑工程与交通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而本文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高速公路路堤的工程实例的研究,介绍了利用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公路路堤时的地基沉降变形规律,并进行一定分析,希望能为FCB 工法及其理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1 工程概况

研究人员取某高速公路K10+342~K10+450 共108m作为试验路段,布置监测点,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该处路基采用堆载预压加塑料排水板的处理方式,于2007 年7 月开始堆载,2008 年9 月结束加载。原计划2009 年5 月份对路基进行卸载,并于年底建成并通车。然而该路段路基在卸载期间的沉降速率观测结果连续几个月在10mm/月~20mm/月的范围内,难以满足相关规范,并且没有明显的收敛迹象。

文中采用文献沉降预测方法[4]并根据具体沉降资料进行预测,得出在没有对路基进行其它处理的情况下,沉降速率难以收敛,为了使路基沉降速率满足规定卸载标准,必须延长预压期至次年6 月的结论,推迟了全线通车的时间。针对这个问题,本工程采用FCB 工法,换填路堤土体以处理有关路段路基。

具体换填路段处理方案为:挖除地表预压土并用气泡混合轻质土换填至设计标高,在进行后续部分的施工。选取K10+370 和K10+420 断面进行观测,具体断面设计如图1 所示,换填深度1~2m。本工程气泡混合轻质土主要参数为:容重5.5kN/m3,顶层80cm 以内28d 抗压强度大于800kPa,80cm 以下部分28d 抗压强度大于600kPa,最大泵送距离大于1500m,轻质填料采用表面活性类发泡剂。

换填路段各土层具体的土工参数如表1 所示,从上到下分为三层,分别为杂填土(厚0~2.2m)、淤泥质亚粘土(厚度18.2~20.5m)、亚粘土(厚25.5~35.5m)。换填区域地下常水位位于地面以下2.5m 处。

2 轻质土换填路段路基应力计算以及分析

用气泡轻质土填筑公路路基,对于路基,可以理解成一个卸载的过程,到底卸载了多少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5],本文采用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计算土体沉降,以研究这个问题:

模型所含的8 个参数,可由常规三轴排水试验测得偏应力(啄1-啄2)作用下的轴向应变着a 和体积应变着a 来确定。

工后沉降是选择路基处理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标,图2描述了在施工期沉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换填后的路基沉降速率很快开始收敛,稳定在0.4mm/d耀0.7mm/d 间,满足了规范规定的标准。本文以换填段土工参数为依据,采用土体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本构模型计算换填段路基最终沉降,以研究处理路基的工后沉降。

表2、表3 为前述计算结果,从中可看出,工后沉降与换填深度紧密相关,在换填深度达1m 时,工后沉降减少量最大,随着换填深度越大时,工后沉降的减少幅度逐渐变小,换填越多,路基工后沉降越小。经过分析,土体的前期固结应力影响着对路基的处理效果,一般换填之后的地基土体为超固结土,土的超固结比随换填量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导致工后次固结沉降减小。考虑气泡混合轻质土层对路堤结构层刚度的提高,交通荷载对路基的影响较小[6]。所以,FCB 置换层可以提高路堤刚度进而减少交通荷载的不利影响,最终达到大量减少工后沉降的效果。

3 FCB 试验段沉降变形规律分析

本工程从2007 年7 月开始施工,并同时进行有关监测,2010 年1 月建成通车之后,为全面研究试验段的沉降变形情况,对路段的观测延长至2011 年8 月,整个观测阶段历时1100 余天。有关观测数据如图3 和图4 所示。

如图3 所示,2009 年5 月结束填筑轻质土后,沉降曲线逐渐平缓,路基沉降速率明显收敛,路面加载后,沉降速率略有增大,施工结束后,沉降速率很快开始收敛。在工程中,未换填前,各路段路基沉降速率约在0.4mm/d耀0.7mm/d间,进行换填作业后,根据监测资料算得沉降速率下降到0.05mm/d耀0.2mm/d,下降明显,路基稳定性提高。

在路面施工结束后,重新布置工后沉降观测点,以观测换填路段工后沉降情况,观测点布置如图5 所示。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以K10+370、K10+420 为例,介绍和分析各试验路段路基的工后沉降变化。图4 描述了在2010 年1月后工后沉降的变化情况:路基开始阶段的工后沉降速率较大,后期月沉降量有显著收敛。值得注意的是,K10+420的工后变化曲线出现反弹,经过分析应该是由于通车阶段行车道交通荷载增加,路基填土向两端转移,从而影响到了路段路缘带上的观测点。综上可见,高速公路地基采用的处理方式无法使沉降速率显著收敛以符合相关标准时,采用FCB 工法可以有效减短工期,并有着填土荷载减少,工后沉降小,施工方便等的优点,是一种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地基处理方法。

4 结论

通过对轻质土填筑公路路基工程实例的监测以及相关理论的推导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淤采用气泡轻质土置换路基,由于其比重小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并且能够加快地基沉降速率的收敛,从而加快施工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