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遥感研究报告

遥感研究报告

遥感研究报告

遥感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11月15日,在中科院遥感所主办的“2007遥感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报告会”上,作为成果转化的市场化产物,天津中科遥感公司举办了开业庆典。“天地一体,拓展遥感事业。”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给中科遥感公司的简短精辟的贺词。

中科遥感公司位于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致力于将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应用规模化、产业化,建成这一领域的龙头企业。

中科遥感的业务范围包括遥感数据获取与高级数据产品加工; 空间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开发制造; 项目策划、咨询与培训等。主要产品有数字城市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数字乡村信息服务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手机公众地图服务等。

遥感所副所长赵忠明在会上做了“遥感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报告”。赵忠明表示,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遥感的产业化进程加速,遥感的产业化方向包括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遥感应用,如国土、灾害、农业等; 还有面向区域的遥感空间信息产品开发与产业化。中科遥感公司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成立的。

中科遥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海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山阴县北祖煤矿三方投资组建,注册资金3500万元。中科遥感公司的三方股东均将发挥各自的优势: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作为研发技术领军机构,掌握着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海泰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管委会项目投资的委托方,将充分发挥专业投资公司经验,帮助新公司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明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北祖煤矿也将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资金优势和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尽快帮助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看到,这一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模式是充分开放的。

遥感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遥感技术在环境资源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施益强,陈崇成,陈玲

GMS气象卫星在暴雨灾害遥感监测中的应用刘文,龚佃利,赵玉金,张善君

2002年春季北京沙尘天气成因及源地分析方翔,郑新江,陆均天,孙家民,屠志方,李梦先,王国胜,周卫东

藏东三江地区金矿地质与遥感李玉龙,董建乐,杨日红,于学政

从遥感图像看人文工程对港口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以连云港拦海大坝为例蔡则健,吴曙亮

ETM+(TM)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地质依据和波谱前提张玉君,杨建民,陈薇

TM数据在活动构造解译中的应用张玉明,白朝军,方怀宾

TM资料在断裂构造及山地灾害调查中的应用俞建强,周斌,王深法

Hyperion数据蚀变矿物识别初步研究甘甫平,王润生,杨苏明

遥感图像岩石信息提取的最优密度分割方法吴德文,张远飞,朱谷昌

夏季城市热场的卫星遥感分析陈云浩,王洁,李晓兵

东昆仑五龙沟金矿围岩蚀变的遥感识别刘刚

利用CBERS-1CCD数据进行地质矿产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党福星,方洪宾,赵福岳

赣中红壤区TM图像的居民地信息自动提取专家模式研究高永光,祝民强,朱骥,刘帅

土地划拨中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尹章才,李全

"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及实现策略吴承健,徐振华,邓吉秋,李挺

我国资源卫星资料应用对空间分辨率的需求王宜礼

基于3S技术的土地详查方法创新颉耀文,徐建华

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遥感监测邝生爱,田淑芳,程博

都安石漠化趋势遥感分析与预测吴虹,陈三明,李锦文

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及其在武汉郊县的应用王宏志,李仁东,毋河海

中国华北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分析赵晓丽,张增祥,邹亚荣,周全斌

内蒙古得尔布干森林沼泽区遥感地质解译研究段鹏,张新生,王旭东

南沙群岛岛礁地形地貌TM影像特征分析潘春梅,丁谦,曹文玉

基于栅格数据的最佳路径分析方法研究秦昆,关泽群,李德仁,周军其

一种基于双边界的遥感图像动态变化信息判读方法研究国土资源遥感 刘亚岚,阎守邕,王涛

角度分类器与距离分类器比较研究——以盐渍土分类为例骆玉霞,陈焕伟

区域平差技术在南沙群岛TM卫星图像中的应用曹文玉,丁谦,潘春梅

利用细分光谱仪数据分析水体泥土含量的方法研究万余庆,张凤丽,闫永忠

一种基于组件技术的GIS与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缝集成模式研究陈颖彪,钟耳顺,杨祖虎

单频GPS接收机在国土资源调查应用中的误差分析周小虎,孙顺新

应用卫星遥感探索楼兰古城消亡之谜何宇华,孙永军

适普公司成功举办“架设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桥梁”研讨会

写在庆祝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成立10周年之前胡如忠

ERDAS(IMAGINE)——遥感领域专业分析软件的排头兵

GeoMedia(INTERGRAPH)——为国土提供领先解决方案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表HtTp://

《工程地质遥感判释与应用》一书出版

我国“风云一号D”与“海洋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熊盛青

小卫星在数字北京中的应用前景林晓锋

内蒙古巴彦塔拉盆地构造与铀矿化的遥感地质研究祝民强,余达淦,吴仁贵,赵英俊

机载侧视雷达图像在探测沙漠腹地故河道中的应用研究聂洪峰

遥感技术在云南中甸地区煤炭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王晓鹏,伍跃中,陈守建,周小虎,白新峰

杭州湾南北两岸岸线变迁遥感动态调查杨金中,李志中,赵玉灵

遥感与GIS支持下的中国草地动态变化分析邹亚荣,赵晓丽,张增祥,周全斌,谭文彬

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遥感调查技术方法研究李文辉,余德清

动态DEM匹配方法研究柴登峰,舒宁,张剑清

基于OEAD平台的航片DEM提取方法研究吕杰堂,王治华,刘琼

延河流域优势植物光谱指数分析万余庆,张凤丽,闫永忠

分形方法在南麂岛土地覆盖类型分析中的应用张华国,黄韦艮,周长宝

洞庭湖吞吐调蓄数学模型及调洪功能评估李湘莲,陈金爱

智能化公安GIS软件设计国土资源遥感 董志颖,李兵

中国前寒武纪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库初建赵玉灵,王鸿祯,杨金中

ERDAS(IMAGINE)——遥感领域专业分析软件的排头兵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简介

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简介

风沙地区遥感图像分析及其对选线的意义卓宝熙

土地资源管理对我国后续资源卫星数据空间分辨率的需求分析刘顺喜,尤淑撑,张定祥

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胜利召开

基于新型机载多角度传感器AMTIS的LAI反演周宇宇,唐世浩,朱启疆,阎广建

星载SAR图像的稻田耕地系数实验研究曾琪明,焦健,郭红艳,王晓煜

张掖绿洲城市热效应的遥感研究刘三超,张万昌

MISR宽波段反照率反演及其与大气关系研究冯晓明,赵英时,陈永康

一种保持光谱特征的图像融合方法--高通滤波融合法吴连喜

基于小波变换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方法研究牟凤云,朱博勤,贺华中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研究童立强

石羊河流域水质环境遥感监测评价研究乔平林,张继贤,林宗坚

GPS城区地籍控制网的精度分析及高程拟合研究高伟,齐建国

基于遥感的龙海市水田专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许榕峰,徐涵秋

遥感技术在浙江东部穿山半岛地区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应用杨金中,聂洪峰,李景华

渤海湾西岸近百年来海岸线变迁遥感分析姜义,李建芬,康慧,钟新宝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关于变更为月刊的公告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3年年会在合肥成功举行

数字高程模型在坡耕地调查中的应用郭鹏,孙艳玲,白洁,刘洪斌,武伟

舟山群岛-宁波深水港群遥感综合调查张华国,周长宝,楼琇林,史爱琴,肖清梅

基于遥感影像分析经济发展方向--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陈蕾,关履基,丁晓英,庄应点

SAR与TM图像监测耕地被毁情况对比研究于丽娜,严泰来,张玮

遥感技术在长江三峡库区大型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张振德,何宇华

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岩金遥感找矿模式白朝军,陈瑞保,王跃峰,张玉明,左爱萍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关元秀,刘高焕

遥感技术在腾冲西南地区地热资源研究预测中的应用杨波,吴德文,赖健清,唐攀科

RS、GIS技术在松嫩平原水土流失调查中的应用国土资源遥感 刘洋,刘述彬,陆忠军,张有智

招远市金矿区环境遥感调查研究安国强,吴泉源,高守英

广西岩溶石漠化变化规律及强弱程度遥感分析杨传明

单窗算法的大气参数估计方法覃志豪,LIWenjuan,ZhangMinghua,ArnonKarnieli,PedroBerliner

ETM+(TM)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方法选择和技术流程张玉君,曾朝铭,陈薇

高光谱技术在汝箕沟煤田烧变岩和Fe3+丰度信息提取中的方法研究万余庆,闫永忠

煤田火区烧变岩光谱特征分析及其信息提取国土资源遥感 祝善友,韩作振,张光超

ASTER遥感数据解读与应用朱黎江,秦其明,陈思锦

色林错湖面增长遥感信息动态分析杨日红,于学政,李玉龙

遥感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质调查技术方法 材料收集

一 地质调查的技术原则

1.1 收集材料,遥感解译现行多学科结合

工作前先收集资料,在进行遥感图像解译,从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关地貌、地层、结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植被以及生态环境地质等相关信息。根据所提取信息研究各种地质体、环境地质现象、植被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推断地质环境的地质作用过程、演化及其动态。

1.2 新技术 新方法、新理论综合运用

遥感解析、综合性地面调查、实验测试、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建立数据库、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图件编制等技术路线及方法,引进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如“3S”技术应用、建立数据库、数字化成图、地下水系统的建立、以系统论为纽带连结贯穿整个报告章节的始终、运用数值法计算水资源、采用模糊数学法方法评价水质、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生态地质环境、利用电脑制作各种模型、多媒体制作等。为充分论证该区域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快、更精、更好。

1.3 控制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确定部分用水量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较多的地区作为重点调查区,其它地区作为控制性调查区。结合遥感解译成果,按精度要求开展野外综合性调查工作,控制调查区以遥感解析成果为主,选择适当路线补做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重点侧重于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对生态的控制作用的调查研究。即在生态地质环境中最积极、动态变化强、具有生态意义的地下水、岩土体、植被、化学元素的现状、特征、演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极其相互作用、影响程度等,地质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进行重点调查,即反映出普遍性,又反映出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这样获取的成果翔实、可靠、有代表性。

1.4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的分析

工作中要采取智慧集结、思维互补、预案优化、认同便捷、决策共识的方法,努力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获取、创造多方面更新的知识科学思想、能力、方法、理论、技巧,充分具备科学的生态地质环境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地质环境发展史,善于解决矛盾,抓主矛盾。充分抓住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条件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凡是与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与开采模式及地下水开发有关的生态环境地质方面的问题,都进行准确具体、深入细致调查研究,与此相关的作为一般性调查。既考虑组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又确定人类活动是主导因素,既考虑各因子在生态地质环境中所处位置及作用。有考虑各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联系,还用发展辩证的眼光,观察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规律。充分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疏到密,由未到已知,由现象到本质,由实践到认识及编测结合的原则部署路线,进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生态环境地质合调查,调查精度为1/25万。

1.5 多学科结合

以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基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生态学、系统学、水文学、环境学、农业科学理论为指导,工作中采取地质学、植物学、地貌学、生态学、环境学、灭害学、农业学、旅游学、医学地质学、资源学及其其它有关地球科学等多学科、多方法、多功能、多目标、多观点、多手段、多内容、多因素、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综合交叉结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既横跨现代最新科学、先进科学、自然科学、地质科学、生态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大边缘的强有力结合,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分区、预测。

1.6 基础性 公益性原则

地质调查所进行的各项工作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要求执行。工作结果如实反映区域生态环境地质与资源的现状,研究并说明了生态地质环境地质与资源的现状,研究并说明了生态地质环境各主要组分特征,客观、科学、系统地反映人类活动的生态地质环境空间状态。这些工作都是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综合性调查任务。都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调查、论证、管理等来制定翔实、准确、可靠的宏观规划和决策,并提供丰富的地质资料。

二 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

2.1 收集资料

众所周知,科学的报告和图件决不是任意臆想,而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调查,在拥有充分的大量的实际资料的情况下,以现有的科学成果为基础,对事物和问题进行高度的分析总结。不言而喻,收集资料是野外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直接关系到野外工作成果好坏的重要和关键,所以收集资料是十分必要的。

要收集资料的很多,内容繁杂。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市(县)志,水田面积、机电井分布、地下水下降、洪水、水土流失、江岸坍塌、农田水利建设、地下水开发状况、地表水资源量、开采量、堤防工程现状及堤防工程建设长远规划、水利发展长远规划、水利志,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计年鉴,部级省级,市、县环境保护区资料和环境质量报告书,水文气象资料,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矿产存储量,矿产开发管理规划,农作物种植区划、农业综合发展远景规划、中低产田改造、绿色食品周边环境调查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养分分析普查报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农药化肥施用量统计。土壤改良,市政经济建设规划和市政经济建设发展长远规划、矿山地质灭害资料、水资源开采量、单井涌水量、水质分析资料、排污量、水源深井地质结构图和深井运行参数检测资料,植被分布及演化,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等等。

2.2 遥感解译

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地质的工作区面积大,地形地貌复杂,开展遥感解译提高了工作精确,加快工作进度,同时对全区的地址、地貌、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植被、水系、矿产及生态地质有一个区域性的认识。能精度较高的定位、定量到地块,提取多种信息,拓宽视域,有效地分置野外工作,减少工作量,提高成果质量。分析现有数据的时相、质量。如果为1/5O万的工作区,则应用1/25万地形图校正,然后经过重采样、图像增强、制作1/50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图。建立解译标志,并进行解译。利用一体化的RS与GIS技术,采用人机交互的作业方式,实现土壤、植被信息的快速提取,即遥感数字影像――人机交互判断――计算机量测汇总――数据的有机综合。

2.3 地面调查

(1)观测路线布设①沿生态地貌变化显著方向布设,②沿垂直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布设③ 沿含水层(带)走向布设。

(2)调查点布设。① 地貌、生态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②地层界线和岩性、岩相变化带,③植被、土壤类型变化处④井、泉、钻孔和地表水体等处布设。

遥感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地质勘测 遥感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遥感(RS)技术通常主要应用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可行性研究阶段。Rs技术与其他勘察手段配合,有利于大范围进行地质测绘,提高填图质量和选线选址的质量,减少野外地质调查的盲目性,并可以大大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工程地质勘测手段,近年来在我国水利地质勘测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用途主要包括:工程地质调查与制图、岩溶调查、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的调查,输水隧洞、渠道等跨区域、长距离等线状大型工程地质调查,地貌、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等复杂特殊地区的工程地质调查,省时且经济。随着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卫星数据的日益丰富及普及,RS对水利建设及管理的影响和作用必将越来越大。

1.工程勘测中遥感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及其应用效果

工程勘测是各种工程建设质量优劣的先决条件。勘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设计质量,而设计质量则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要修建一项理想的工程,除要考虑政治、经济、国防等因素外,还必须充分掌握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采用传统的地面勘测方法,由于视野的局限,拟查明自然环境条件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复杂的地区,有时由于手段的限制,勘测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工程选线、选址的变动,甚至到了施工阶段,还不得不补做勘测前期的工作。更有甚者,给施工或日后的运营带来无穷的后患,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克服单纯地面勘测的不足,它与其他勘察手段相结合,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工程勘察的质量,因而,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遥感技术应用的效果主要表现如下:

1)有利于大面积地质测绘,提高填图质量和选线、选址的质量;

2)可克服地面观测的局限性,减少盲目性,增强外业地质调查的预见性;

3)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了测绘效率,某些外业工作可移到室内进行,改善了劳动条件。

一般认为,工程勘察中采用遥感技术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提高工作效率2~3倍,可行性研究阶段,可提高1倍左右。有些地区,应用遥感技术后,勘察效率提高的更多些。

工程勘察中,应用遥感技术可获取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等信息。尤其是对工程影响较大的滑坡、崩塌、错落、岩堆、坠石、泥石流、岩溶、沙丘、沼泽、盐渍土、河岸冲刷、水库坍岸、冲沟、人工坑洞、地震地质等不良地质现象,其判释效果更为明显。工程勘察中,利用陆地卫星遥感图像一般可编制1∶5万~1∶20万的有关图件;利用航空遥感图像可编制1∶5百~1∶5万的有关图件。

上述不同比例尺图件的编制可满足工程勘察编制图件的需要。工程勘察中所采用的遥感图像比例尺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一般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应用1∶5万~1∶20万的陆地卫星图像,重点地段可用1∶5万航空遥感图像;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1∶5千~1∶2万的航空遥感图像。

2 .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1 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由于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所以对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有重大作用。因此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研究此问题必用的手段。

2.2 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久拖不决的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2.3 岩溶调查。利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清江招来河、高坝洲,黄河万家寨等工程曾利用彩红外航片解译来研究岩溶及岩溶渗漏问题,都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2.4 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推广遥感技术,在保持必须的野外工作量和成图现场校核工作的前提下,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以遥感成图取代常规地质测绘;建筑物及其它重要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优先考虑遥感成图。这是十年前在全国水利水电勘测工作会议上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提出的“勘测技术发展目标”文件所确定的。

2.5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为适应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反馈设计、安全预报和存档备查的需在人工开挖高边坡、大型地下建筑物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中采用地面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并为有关的稳定分析和现场预报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是很必要的。

2.6水土保持、防洪与移民安置容量研究。如1994年,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与稳态区域研究项目,该项目在研究中利用TM卫片对陇南、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3大片进行解译与发育程度的划分(滑坡分四级,泥石流分五级)作出了区划图,提出了防治意见和预警系统建立的基本设想。1990年地矿部航空物探中心与长江委规划处、综勘局一道,开展长江中游干流防洪工程现状遥感调查,用TM卫片和1∶3万~1∶5万彩红外航片进行解译和编写报告,提交的成果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移民安置容量研究,航卫片,尤其是彩红外航片,以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可判读性和现实性,为移民安置容量分析确定提供了新手段。

3.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勘探技术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综合采用各种勘探方法是促使勘探技术从“定性测量”向“定量测量”的关键。在技术的采用过程中,既要积极的采用新技术,同时不能够忽视传统技术的再利用,这样才能促进勘探技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道生,陈军,李政航.RS、GIS、GPS的集成与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遥感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GF1、GF2高分辨影像;地质特征;研究;地面查证

引言

四川省青川县梨树沟为一预查探矿权,区内植被发育,基岩出露较少,严重影了地质填图工作的质量。为了尽快明确勘查区内的找矿前景,本次预查工作以1∶25000沟系土壤测量为先导,结合已经取得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高分一号(GF1)和高分二号(GF2)数据分别进行1∶50000及1∶10000两种不同比例尺的地质解译工作[1],指导地表槽探工程对1∶25000沟系土壤测量圈定的矿致异常进行解剖,大大缩短了找矿时间。

1. 区域地质及金矿成矿特征

1.1 区域地质及矿产特征

梨树沟金矿区的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Ⅰ)之丹巴弧形逆冲叠置岩片(Ⅱ)之上[3],其北部紧邻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南东部与扬子地块相接(图1)。根据已经取得区域地质调查资料[2],研究区地层可分为元古界地层和古生界地层两部分,古生界为寒武系和志留系地层,中间缺失奥陶系地层,除志留系顶部地层外,其余均遭受了低级区域变质活动;元古界地层为泥质―碎屑建造地层夹火山岩建造,在元古界地层上部见变质程度较深的(石英)片岩类地层产出;寒武系地层原岩为一套复理石建造地层;志留系地层在研究区由老到新分别可分为三个建造:浅海相泥质―碎屑岩建造夹碳酸盐建造,该地层为研究区赋矿地层、以火山岩―泥质(碎屑)建造组成的多旋回组合夹碳酸盐建造、滨海―浅海相碎屑(泥质)建造夹碳酸盐建造。

区内主要构造痕迹均呈北东向,为沿不同地层之间产生的大型层间滑脱带以及沿相同地层中不同岩组之间发生层间滑脱带[3][4],层间滑脱构造控制了本地区金矿的产出状态。

与研究区处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的主要金矿床为四川省广元市太阳坪金矿和四川省平武县金洞沟金矿,均处于丹巴俯冲滑脱构造岩片之上(图1、表1)。上述所有金矿(点)床的赋矿围岩均为志留系黄坪组(Shn)

2 遥感构造解译

2.1 遥感数据处理

本次遥感解译软件采用了ENVI5.1。先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及解译工作,然后导入ARCGIS10.3进行解译图件的编制。本次采用的遥感数据为2016年1月24日生成的高分一号(GF1)数据,ID号为L1A0001364652;2015年12月26日生成高分二号(GF2),ID号为L1A0001278172。GF1数据范围较梨树沟探矿权范围略大,GF2数据范围与沟系土壤测量矿致异常范围一致。解译区无云覆盖,影像清晰,植被发育,无大面积基岩露头,地质解译程度属中等。在进行遥感数据处理之前,使用ENVI5.1分别对三种遥感数据进行了Gram-Schmidt Pan Sharpening融合处理,使GF1图像分辨率达到2m,GF2图像分辨率达到0.8m,满足地质解译精度的要求。

根据1∶50000地形图和在该地区进行水系测量工作时采集的16个坐标数据,对通过融合处理的两种遥感数据图像进行了正射校正。根据相关性越差,冗余性越低,图像信息越丰富的原则,对GF1和GF2图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2、表3、),由于OLI图像的第一波段为海岸线波段,故将其剔除出计算成果,根据计算数据,GF1图像选取4、3、1(R、G、B)三个波段,GF2选取4、3、1(R、G、B)三个波段进行解译工作。

2.2 地层单元的遥感特征

2.3 线―环构造解译

本次使用GF1影像进行探矿权范围内的构造解译工作,解译精度为1∶50000,用GF2影像进行土壤异常区的1∶10000构造解译工作。

2.3.1 GF1影像的地层解译

根据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区内主要地层为寒武系邱家河组下段(q3)、志留系滑天坡组下段+中段(Sh1+2)、志留系毛塔子组(Sm),由于岩性的差异,其在GF1影像上的特征各不相同(见表5),从影像特征并结合1∶20万区调地质资料分析,解译区的地层均为断层接触。从图像上来看,砂岩、片岩和凝灰质千枚岩类地层由于抗风化能力强容易形成比较陡峭的正地形,而由泥质类岩石变质而成的千枚岩抗风化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比较低矮浑圆的地形。

2.3.2 GF1影像的构造解译

将GF1影像资按1∶25000的比例尺后行解译,经解译后区内主要线性构造方向可分为北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三组组,解译出的线性构造有25条,其中北东向八条、近东西向七条、北西向十条,正环形构造一处(图1)。北西向线性构造多为后期产出,将近东西向线性构造错切。区内规模较大的线性构造为北东向的F1、F2和近东西向的F12,其它线性构造规模均较小。从线性构造特征来看其倾向多与地层倾向一致,倾角较陡。解译区内规模较大的线性构造或与沟系土壤测量有关的重要线性构造的特征见表6。

2.3.3 GF2影像的构造解译

本次GF2影像解译比例尺为1∶5000,从GF2号解译成果来看,在解译内解译的线性构造格架与该区在GF1中解译基本相似(图2),由于解译比例尺变大,局部小规模的线性构造可以被清晰判读,而且GF2影像解译结果可以对前期GF1影像的解译的线性构造的位置和展布情况进行厘定,如图2中F16。

3. GF2影像的构造与沟系土壤测量的关系

从图2中可以看出,As、Au组合异常其长轴方向与GF2影像解译区内的线性构造走向一直,而且As、Au元素的高(峰)值点多与解译的线性构造吻合或就在其附近,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说明区内的沟系土壤化探异常与线性构造关系密切。

4. 解译结果的查证

本次先对F7和F17相交处的As、Au异常高值区进行地面地质查证,查证发现F7线性构造为一典型的顺层剪切带,中见石英脉沿层间接触面产出,顺层剪切带中的原岩为炭质板岩的软性岩层被剪切作用改造为构造岩,在该地段布设岩石原生晕剖面一条,经分析在剪切带中的构造岩和石英脉的As含量分别218×10-6、201×10-6,Au含量分别为9×10-9、11×10-9,而其两侧的围岩的As含量一般小于4×10-6,Au含量小于5×10-9,说明构造活动为引起上述化探异常的重要因素。

5. 结论

(1)GF1和GF2影像资料为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方便快捷,价格合理。在本次地质勘查工作中提取的勘查区构造、岩性与沟系土壤化探异常浓集中心高度耦合,对少数线性构造的解译与地面查证结果一致。

(2)GF1、GF2高分辨率影像的遥感解译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用于矿区的地质调查中,能够很好地指导地面地质填图工作,缩短勘查时间,并能比较精确地分析化探异常与构造的关系,指导化探异常的解剖工作,是一种非常经济可行的工作手段。

参考文献:

[1] 遥感技术在境外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以津巴布韦大岩墙为例(付长亮等人,国土资源遥感 2015年12月).

[2] 1∶20万广元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四川省地质局1966年).

[3] 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许志琴、侯立伟等(1991年).

[4] 四川省广元市太阳坪金矿区补充详查地质报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五支队曹东宏、杨登美 2007.3.

[5] 四川省广元市太阳坪金矿区补充详查地质报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二总队曹东宏,岳连雄,李小江等 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