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岩土工程规范

岩土工程规范

岩土工程规范

岩土工程规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问题;处置建议

0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作为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开展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其虽对各类工程不同阶段勘察目的、任务以及评价等有详细的要求,但在规范执行过程中发现其内部存在某些条款描述不具体甚至与其他相关规范标准存在冲突,给勘察技术人员正常开展勘察工作带来困扰。

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能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准确有效开展有所帮助。

1 岩土工程勘察中重要性等级划分

1.1 问题描述

作为岩土工程勘察分级重要依据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不同的规范标准有不同的分级方法与标准。其中《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以下简称“岩土规范”)中对于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的重要性等级作了原则性的规定,30层以上可定为一级,7~30层可定为二级,7层以下可定为三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中将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地基规范”)中也将地基基础划分为三个设计等级。与地基规范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类似,《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以下简称“高规”)定义了甲、乙两种工程重要性等级。(相关条款详见各规范标准)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针对同一工程,不同规范标准中相关规定会存在矛盾。例如:对于体形复杂,高低层相差10层以上的一体高层连体建筑,其根据“高规”将会被确定为甲级(即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但按照“岩土规范”其勘察等级却被划分为二级。如此在场地等级与地基等级相同的情况下,依据这两个规范将会得到不同的勘察分级。

1.2 问题处置建议

对于该问题,笔者建议将“地基规范”设计分级以及“高规”中勘察分级标准引入“岩土规范”中,对工程重要性分级作如下定义:

(1)一级:超过30层或总高100m以上的建筑物;体形复杂,高低层相差10层以上的一体高层连体建筑物;对变形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重要高耸工业构筑物或总高200m以上的高耸构筑物;于边坡或靠近边坡位置建造的高层建筑以及高耸构筑物;对既有工程有较大影响的较大新建高层建筑;配有两层以上地下室的建筑物(软土地区一层以上地下室)。

(2)二级:不满足一级标准的高层建筑物;对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多层建筑;较为重要的高耸工业构筑物或总高不超过200m的高耸构筑物;边坡或靠近边坡位置建造的多层建筑以及构筑物;对既有工程有较大影响的较大新建多层建筑;配有两层及两层以下地下室的建筑物(软土地区一层地下室)。

(3)三级:7层以下且总高24m以下的建筑物。

2 勘探点数量及控制性勘探点比例

2.1 问题描述

“岩土规范”4.1.20条1款对勘察过程中各类勘探孔数量作了规定。4.1.17条则对高层建筑控制性勘探点最少数量作了规定,但这一规定与“高规”中规定不一致,存在冲突。此外,“岩土规范”中也未就除高层建筑外的其他建筑物控制性勘探点比例作出规定。

2.2 问题处置建议

(1)勘探点数量确定:对于每栋建筑物,甲级勘察等级勘探点点数应大于等于5个,乙级应大于等于4个,丙级则酌情减少;对于密集建筑群,其勘探点可统一考虑,结合使用。

(2)控制性勘探点的确定:控制性勘探点与总勘探点的比例应大于等于1/3,且勘察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应大于等于2个点,丙级则应大于等于1个点。

3 取样和原位测试的样本数量

3.1 问题描述

“岩土规范”4.1.20条、《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手则》以及“高规”4.1.7条均对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取样或原位测试的样本数量作了规定。

其中,关于“每个场地”的理解存在分歧,大多数勘察单位视一次勘察工程范围为“一个场地”。考虑到不同勘察工程规模可能为单栋建筑物,也可能是多栋建筑物。若仅根据少数满足规范最低标准数量要求的点所获取的力学性能去预测大面积场区地质情况,显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3.2 问题处置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应综合考虑一次勘察范围、建筑属性与高度,对取样和原位测试的样本数量作如下规定:

(1)对于具备采取原状土样的地层,应优先采取原状土试验作为基本控制指标。其次才考虑采用原位测试作为控制指标(如碎石土等)。

(2)有必要结合“高规”进一步明确“样本数量”,如勘察等级不低于乙级的建筑,每栋建筑物各主要土层内原状土取件数量及原位测试宜大于等于6件(组)次;丙级建筑物则严格要求应大于等于6件(组)次。对于各取样和原位测试点位竖向间距,勘察等级不低于乙级的建筑物,基底以下1倍基础宽度范围内宜取1~2m,其他范围以及丙级建筑物可结合土层实际情况适当加大间距。

4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作为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开展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所有勘察活动都严格遵守该规范的相关规定,对于其存在的部分条款描述不具体或与其他相关规范标准存在冲突的情况,勘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勤思考、善总结,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岩土工程勘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JGJ72-200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S].

[4]赖国任.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误区[J].大众科技,2007(9):26-27.

岩土工程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注册岩土工程师;勘查技术与工程;教学改革;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046-02

从2002年起,针对从事岩土工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施行了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注册岩土工程师从事岩土工程工作即执业的前提是:不仅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而且还得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证书》。

一、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考试分析

目前,我国的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分两个阶段。首先进行基础考试,然后进行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合格,且符合工程实践的年限后,才能参加专业考试。

1.基础考试。基础考试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上午4小时、下午4小时,共180道选择题,总分240分。上午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有120道单选题,每题1分,涉及11门课程:数学基础24题,理论力学基础12题,物理基础12题,材料力学基础12题,化学基础10题,流体力学基础8题,电气技术基础12题,计算机基础10题,信号与信息基础6题,建筑经济8题,工程法律法规6题。下午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地下工程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60道单选题,每题2分,涉及8个课程:建筑材料7题,土木工程测量5题,职业法规4题,地下工程施工5题,结构力学及设计12题,岩体力学与土力学7题,工程地质10题,岩体工程与基础工程10题。

2.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分2天进行,分别为专业知识考试和案例分析考试,考试时间均为6小时,即上、下午各3小时。专业知识考试的上、下午试卷均由70道选择题组成,其中单选题、多选题的题目数分别为40道和30道,分值分别为40分和60分,试卷满分为200分;专业案例考试的上、下午试卷各由30道单项选择题组成,考生从上、下午试卷的30道试题中任选其中的25道题作答,每题2分,案例分析试卷满分为100分。专业知识试卷包含8个课程,分别为:岩土工程勘察,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土工结构、边坡与地下工程,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地震工程,工程经济与管理;案例分析试卷包含7个课程,分别为:岩土工程勘察,浅基础,深基础,地基处理,土工结构、边坡与地下工程,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地震工程。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为非滚动管理考试,属于开卷考试,考试时考生可以携带工程规范、教程等工具书进入考场。

二、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参加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二是勘察、地质类专业的毕业生,其中以后者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从人才培养前景出发,把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作为导向,改革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是必要的。

1.在现有的专业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不够全面,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有限,达不到注册岩土工程师要求的知识面的宽度,造成学生的地质课程有所欠缺。

2.在现有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工程意识不强,实践动手能力偏弱,对毕业后从事岩土工程工作,快速适应注册执业制度非常不利。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的时间有限,实习安排不太合理,过程也不规范,造成实习效果不好,不能将专业理论与实际工程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调整专业培养方案。针对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要求的科目,调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不仅要设置充足的地质学系列课程,让学生系统掌握充足的地质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力学课程的设置,例如:适当增加三大力学的课时,必要时增加适当的课程设计;专业课方面,在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系列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地下结构工程、原位测试与检测、边坡及基坑工程、地震工程等课程。其次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报考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相近专业包括煤田地质勘查、地质矿产勘察、采矿工程、矿井建设、应用地球物理及环境工程等,部分其他工科专业人员也可以报考。既然这么多相近专业都可以报考,那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就可以设置一些相近专业的专业课,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2.注重工程实践。通过分析得知注册岩土考试特别是专业考试更重视岩土工程实践,因此有必要把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向工程一些倾斜,完善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规范化、合理化,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核心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中的案例分析真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分析、工程实践能力,既为以后的注册工程师考试打下良好基础,又可以增加实践环节,达到学以致用。也就是说,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的相关真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加强相应工程规范与职业道德法规的教育。应尽可能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相关的最新国家规范、地方规程及执业管理制度的课程或者讲座,对关键的条文要进行分析、解读。例如: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中,引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在基坑工程教学中,引入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进一步给学生穿插讲解相应的工程规范,使得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将工程规范应用于实际工程,培养学生养成设计计算时参照规范的习惯。此外,要开设一些重要的职业道德、职业法规课程,例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规定,给学生讲解一些职业法规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有重大作用,应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使专业课教师不仅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而且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既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又具有注册岩土工程师的执业资格。通过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合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其工程经验丰富的优势,提高教师的教学实习效果,大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的实施使得岩土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等工作更加规范,能更好地与国际岩土工程市场接轨,同时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通过对注册岩土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分析研究,结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现行培养模式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包括: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工程实践,加强工程规范及职业道德法规教育,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等等,从而为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培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人事部,建设部.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Z].2002-04.

岩土工程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察 监督管理 原因 对策

工程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目的主要是:弄清建设场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给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提供准确的岩土工程特性指标和地基基础设计参数。但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存在的通病

(1)勘察方法单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常运用综合的勘察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问题。可目前许多勘察单位仍旧按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因而显得方法比较单一。勘察报告内容多停留在定性评价,而定量评价数据较少。

(2)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寻。因此,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的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 更有甚者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3)勘察报告中只注重定性分析,定量数据较少,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至今,一些勘察单位还没有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仍以描述为主,其结果往往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采用。

(4)忽视面上的研究。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本来用箱基已满足要求,可有的勘察单位由于缺乏当地经验,建议采用箱基加桩基复合基础,结果不仅延长了工期,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

2、对策

(1)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第一,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其次,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最后,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缺乏深入分析的现象发生。可见,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2)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才,而工程地质专业人员对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习惯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要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当务之急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3)区性研究,尽早制订地方性勘察规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是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总结几十年来勘察经验成果制订而成的法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同一名称的地基土,由于成因环境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就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言,有的地区高一些,有的地区稍低一些,而规范是从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来考虑,所建议的指标,对大多数地区是可行的。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

(4)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岩土问题,必须作充分论证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3、初步结论

多年的经验证明,推行岩土工程体制是我国工程勘察体制改革的唯一出路。但总的说来,岩土工程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一些问题亦所难免,为此,今后岩土工程的发展应注意如下方面:

(1)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及新方法,以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使之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2)算机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当前,岩土工程正朝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岩土工程问题日趋复杂,传统的岩土工程方法,已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岩土工程的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对岩土工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如制作岩土工程图件,进行指标统计分析等;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模拟复杂的岩土问题的发生、演化过程,以便制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还可用计算机进行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施工模拟以及岩土工程治理效果模拟。这样不但可以对岩土问题作预测预报以及防治,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3)建筑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合作,力求做到勘察、设计及施工一体化。

(4)术上和体制上的立法工作,使岩土工程逐步规范化、系统化。

(5)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对岩土工程的监督管理,一直由政府部门承担,几十年的经验证明,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结语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工作人员应根据与岩土工程勘察相关的各类规范、规程,在勘察中认真、仔细的全面考虑,不断的总结经验以期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下室;环境;边坡评价;措施;建议

1 前言

XX公司拟开发XX小区项目。总建筑面积10×104m2左右,全为框架结构。小区南侧为商业区,裙楼3~4F、塔楼19F,标高: 306.50m,地下室-2F,底标高:296.80m;北侧为住宅区,门面:1~2F,标高:306.50~314.00m,其于全为板楼11~11+1F,拟采用桩基础。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乙级,由XX建筑设计院设计。

2 主要相关技术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 地下室及环境边坡评价

3.1 场地地下室四侧壁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措施

当按照设计地坪高程和环境高程整平后,地下室开挖将形成的基坑边坡稳定性及支护措施问题根据岩层产状及岩体内裂隙,作极射赤平投影图进行稳定性评价见表1。

3.2 场地环境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

(1)当按照设计地坪高程和环境高程整平后将在场地北侧(ZK7、ZK8、ZK9、ZK10连线,见2―2’剖面)形成高2.20~4.50m岩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4.50m,岩质边坡约2.42m。

土质边坡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组成,建议土层临时开挖值按1:1放坡开挖。

岩质边坡由砂、泥岩组成,建议人工临时开挖值按1:0.75(强风化基岩)、1:0.50(中风化基岩)。

建议该段边坡加厚的地下室侧墙(剪力墙)兼作拟建物基础,以中等风基岩作地基持力层。

(2)当按照设计地坪高程和环境高程整平后将在场地E1、C1栋北侧(见3―3’剖面)形成高约1.10~5.10m由泥岩组成的人工开挖形成的岩质边坡。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取值,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内摩擦角取25°,粘聚力取790KPa;根据岩层产状及岩体内裂隙,作极射赤平投影图1判定。结构面裂隙以内倾为主,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录A划分:属Ⅱ类边坡类型,边坡稳定。

建议该段岩质边坡临时开挖值按1:0.50放坡;可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挡,以中等风基岩作地基持力层。

(3)当按照设计地坪高程和环境高程整平后将在场地E1栋南侧(见4―4’剖面)形成高约3.60m由岩土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2.00m,岩质边坡约3.00~3.60m。

土质边坡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组成,建议土层临时开挖值按1:1放坡。

岩质边坡由泥岩组成,建议人工临时开挖值按1:0.45(强风化基岩)、1:0.25(中风化基岩)放坡。

建议该段岩土质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挡,以中等风基岩作地基持力层。

(4)当按照设计地坪高程和环境高程整平后场地内还将形成以下边坡

①场地E2栋北侧,(见6―6’剖面)形成高约5.40m岩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5.40m,岩质边坡约0.00~2.00m;

②E2栋南侧,形成高约5.40m岩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5.40m,岩质边坡约0.00~2.00m;

③E2栋东侧,形成高约5.40m土质边坡;

④南侧门面(ZK7、ZK13、ZK20、ZK26、ZK28连线,见14―14’剖面)形成高约2.20~5.20m岩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5.40m,岩质边坡约0.00~5.20m;

⑤场地ZK15、ZK22连线,ZK30、ZK36连线(见16―16’剖面)形成高约4.60~5.30m岩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5.30m,岩质边坡约0.00~4.60m。

⑥东侧门面(ZK10、ZK16、ZK23、ZK31、ZK37连线东侧,见17―17’剖面)形成高约4.50~7.50m的岩土质边坡,其中土质边坡约0.00~7.50m,岩质边坡约0.00~4.00m。

土质边坡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组成,建议土层临时开挖值按1:1放坡开挖。

岩质边坡由砂泥岩组成,建议人工临时开挖值按1:0.75(强风化基岩)、1:0.50(中风化基岩)放坡;可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挡,4m及4m以上以中等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0~4m可以强风化基岩为基以上础持力层。

本建筑场地的重力式挡墙墙背填土的天然重度均取20KN/m,填土的综合内摩擦角均取30°,经夯实处理后的人工填土对挡土墙的基底摩擦系数取0.30,强风化基岩对挡土墙的基底摩擦系数取0.35,中等风化基岩对挡土墙的基底摩擦系数取0.45,均为经验值。

4 结论与建议

(1)通过本次勘察,已查明了建筑场地地层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特征等,未发现滑坡、断层、软弱夹层、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整体稳定,适宜修建XX小区项目工程。

(2)基础持力层与基础型式选择

基础型式与基础持力层选择见‘拟建物基础型式及持力层表6建议:拟建筑物基础采用桩基时宜采用嵌岩灌注桩基础型式。

(3)岩土技术参数选用如下:

1)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 fk=170kPa

2)砂岩:

中等风化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9.74MPa

中等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6.75MPa

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2.23MPa(折减系数取0.30)

变形模量E=1039.5MPa(折减系数取0.21)、泊松比μ=0.35

3)泥岩(裙楼3~4F、塔楼19F区):

中等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9.63MPa

中等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6.51MPa

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1.95MPa(折减系数取0.30)

抗拉强度στ=0.16Mpa(折减系数取0.20),内聚力C=0.90Mpa(折减系数取0.25),内摩擦角φ=30°26’ (折减系数取0.80),基底摩擦系数强风化取0.30、中等风化取0.45。

变形模量E=1048MPa(折减系数取0.80)、泊松比μ=0.35

4)泥岩(A1、A2、A3、B1、B2、B3、B4、B5、C1、C2、D1、E1、E2、场地东侧门面、场 地北侧门面、场地西侧门面区):

中等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10.44MPa

中等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φk=7.07MPa

中等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2.12MPa(折减系数取0.30)

备注:中等风化泥岩和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5.2.6条进行计算,按中等风化泥岩和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折减,其折减系数取0.30。

(4)当采用嵌岩灌柱桩基础(宜采用大口径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基础),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第5.2.11条所列公式进行估算,式中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中等风化砂岩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6.75MPa、中等风化泥岩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6.51MPa(裙楼3~4F、塔楼19F区)、7.07MPa(A1、A2、A3、B1、B2、B3、B4、B5、C1、C2、D1、E1、E2、场地东侧门面、场 地北侧门面、场地西侧门面区)。若采用挖孔嵌岩桩基础,请加强施工中护壁、通风等安全措施,避免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5)完善地表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排入而影响基础施工。

(6)对人工填土进行夯实、碾压等技术处理,避免地面产生开裂变形。

(7)场地环境边坡临时开挖坡率值:填土层可按1:1(高宽比)、粉质粘土层可按1:0.6(高宽比)的坡率放坡,基岩强风化可按1:0.45(高宽比)、中等风化可按1:0.45(高宽比)的坡率放坡;地下室临时开挖坡率值见:‘四、岩土工程问题评价(二)场地地下室四侧壁开挖评价及处理措施、(三)场地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

(8)E2、C2、B4、B5与地下室拟建筑物开挖时应先开挖地下室,修筑挡土墙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压实系数0.95回填压实整平,在开挖E2、C2、B4、B5拟建筑物。

岩土工程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问题;解决方法

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鉴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所依据的规范、规程较多,既有国标、部标,又有行标、地标,且各种规范、规程的要求也有不一致之处;又鉴于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市场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勘察行为主体在技术方面的大的方向和原则上基本达成共识,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就要多从细节上下工夫,使自己提供的勘察成果更直接、方便地满足设计的需要。笔者近期又对土力学原理、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地质手册及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进行了系统的研读,并查阅了3O余份勘察报告,现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学习体会整理如下,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交流。

一、当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料搜集不全,任务不明确

众所周知,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为建(构)筑物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是一些勘察单位在进场施工前,不认真收集拟建工程的基本资料,如拟建物规模、结构特征、结构类型、荷载分布、地面整平标高以及拟建物对变形有无特殊要求,从而无法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工程的针对性。

(二)技术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勘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勘察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购置先进设备;低价承接勘察业务。使许多勘察单位不愿意采用先进手段和先进设备。近年来,勘察质量和技术进步有停滞不前的趋势。根据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提供准确、合理、经济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能还缺乏科学、客观态度及先进工作手段。

(三)外业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1、不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 87-92)中的明确规定进行操作,对要求鉴别地层和取样的钻孔,回次进尺过大,一般地层中超过2m,在巨厚的淤泥质土中甚至超过3m。在粉土、砂层和卯石层中钻进时,没有采用优质泥浆护壁,泥浆浓度也控制不好, 出现塌孔甚至埋钻,从而造成地层的漏记和一些原位测试无法进行。

2、存在采取I、Ⅱ级原状土试样时不按《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的有关规定操作,对所取试样也没有及时贴标签、封腊,不及时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导致土样严重失水,致使土工试验成果中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和抗剪强度指标严重失真。在标贯和动探试验时没有清除孔底残土就进行试验,在静探试验中不控制贯入速率,造成试验数据失准。

3、勘察规范3.3.7对土的描述做了6点规定,但现在很多单位对土的鉴定和描述很不规范,在野外地层描述中仅对土的状态、湿度及包含物进行描述,对粘性土和粉土不描述其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导致野外肉眼鉴定与土工试验结果不吻合。

4、 当勘察场地地层中同时有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时,没有进行分层量测水位,对承压水头不测,致使报告中无法明确地下水性质,只能提供混合型地下水位和水头。

二、原因分析

(一)勘察市场不规范

尽管国家对勘察市场的收费和承揽业务的范围有明确规定,但目前勘察市场依然混乱.竞相压价、转包 分包、挂靠或出卖图章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规范理解问题

对规范理解的分歧,不仅在勘察企业中普遍存在。在施工图审查专家的审查过程中也时有发生。如基坑工程中,规范要求“在开挖边界外,勘察手段以调查研究,搜集已有资料为主,复杂场地和斜坡场地应布置适量的勘探点”,部分勘察人员认为在基坑周边均需布置勘探孔,而另一部分技术人员则对此持相反意见。

(三)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

很多勘察单位的现场作业不是由专业人员承担,而这些人员又未进行过专业技术培训,其技术水平远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从而导致现场作业出现大量的不规范行为。还有少数技术人员不能自觉加强对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使勘察质量有所下降。

(四)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落后,

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难于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野外勘测中勘测点的合理布设问题、地质界面划分问题、岩土参数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问题、对勘察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岩土工程勘查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勘察技术,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缺乏如何辨别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加强勘察市场规范、监督和管理

1、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盲目、无用的勘察。

2、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勘察造假的产生。

3、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严格审查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重点把关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结论不注重相关重要建议的提出。

4、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相关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防止恶性竞争的发生。

(二)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要想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

就得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加强勘察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形成定期制度,促进其知识的更新换代。加强实施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 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地区性工程地质研究,制定地方性勘察规范,

目前所使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各种各样,同一名称的地基土在不同的成因环境下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比如地基土的承载力,有的地区高,有的地区低,建议的指标可运用于大多数地区,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加强地区性研究,制定出地方性规范很有必要。

(四)在健全上述体制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使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加强岩土测试和各种原位测试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使用施工检测和监测技术。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参数的可靠性。岩土取样和原位测试是岩土工程勘探结果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其也成为解决岩土工程勘探技术问题的重点。由于测试数据是分析评价的基础,没有完整、可靠、适用的测试数据,一切分析评价都是空中楼阁。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于计算模式和计算参数两个主要因素,计算参数比计算模式更重要。